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為什麼那麼講規矩

德國為什麼那麼講規矩

發布時間:2022-08-09 22:25:39

Ⅰ 為什麼德國人做事情嚴謹,沒有什麼太多的失誤

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歷史上德國就有這個傳統. 德國諺語---准時就是帝王的禮貌。 在古代日爾曼民族就這樣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在德國"遵守時間"不僅已被視為是一個教養程度的體現,而且也被德國人自豪地稱為德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德國人的准時也是世界聞名的。德語中有一句話說∶准時就是帝王的禮貌。在德國"遵守時間"不僅已被視為是一個教養程度的體現,而且也被德國人自豪地稱為德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凡是稍微正式些的活動,他們必先做出計劃,請人做客或舉行活動,一般會在一兩個星期之前就發出邀請。正式活動的邀請中還會附一張回執,告知被邀請人,如不能參加也請在規定日期前通知主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被邀請人不作任何回答,那也會被認為是不禮貌的。接受邀請之後如中途有變不能如約前往,應早日通知主人,以便主人另作安排。如由於臨時的原因,遲到10分鍾以上,也應提前打電話通知一聲,因為在德國私人宴請的場合,等候遲到客人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鍾。客人遲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因此,赴約赴宴,如遇交通高峰期,一定要提早出門,以免遲到。
2)工業革命時期,更加深了這種性格。無論是生產部門還是交通部門,守時、嚴謹都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德國人尚武。軍隊是什麼樣我就不用多說了吧,可以想想我們解放軍的軍被什麼樣?看看二戰時德國軍隊的作風。有的朋友說是希特勒影響,他沒那麼大的本事,一個民族的性格是千百年才能形成的。滿意么?

Ⅱ 德國人的風俗習慣及禁忌

在德國和荷蘭的一線城市之中使用英語進行交流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在這2個國家英語普及還是很高的。德國的電壓220V/50Hz,插座和插頭形式和中國不一樣,用的是兩項圓柱項插頭,需要轉換插頭。

(2)德國為什麼那麼講規矩擴展閱讀——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語: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簡稱德國(兩德統一前簡稱西德或聯邦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接壤,南鄰瑞士和奧地利,東部與捷克和波蘭接壤,該國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領土面積357167平方公里,以溫帶氣候為主,人口約8267萬人,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德意志人為主體民族。

德國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歐的日耳曼人。10世紀時日耳曼人建立神聖羅馬帝國,後發生分裂。1871年普魯士王國統一除奧地利帝國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國建立德意志帝國。1914年和1939年,德國先後挑起兩次世界大戰並戰敗。1945年分裂為東西兩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或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實現兩德統一。目前,德國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也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還是北約、申根公約、八國集團、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國民具有極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車和精密機床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業,也是德國的重要象徵。

Ⅲ 德國人真的是傳說中的那麼守時嚴謹嗎

說起德國,首先我會想到德國製造的汽車、德國的工業製造,其次說到德國人,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守時嚴謹,提到法國人的印象就是浪漫,提到西班牙人的印象就是熱情奔放,我們都喜歡用一個詞或一段話概括一個國家或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其實小編也好奇,他們是否真的就像傳言中的那樣嚴謹,他們所謂的嚴謹是不是被我們神化了?

但是德國的火車也有晚點,德國的學生也會逃課,德國也會有個別小商販投機取巧,德國也有犯人,也會犯錯,所以說他們守時嚴謹也是不正確的,我們大家的認知與其說德國人守時嚴謹,不如說德國的工藝製造嚴謹,不如說德國人對待事物的方式嚴謹,不如說成是德國的風土人情比較嚴謹,不如說國家政府的政策對於國家的人民群眾的嚴謹。

Ⅳ 德國人為什麼這么嚴謹,盤點的德國人做事嚴謹的故事

有社會學家認為,德國人這種嚴謹的民族性格,和自然環境有關。德國緯度較高,光熱不足,多的是森林平原。他們經常要抵抗寒冷和飢餓,於是形成了嚴肅、保守、自省、謹慎的性格特點。給全世界留下了「靠譜」的印象,這靠譜,首先表現在「精確的守時觀念」。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康德,每天早上准時5點起床。7點出門。9點到下午1點在書桌前寫作。下午3點半又准時出門散步,在菩提樹大道來回走8圈。晚上10點再准時上床睡覺。如果「守時」這個詞具有人形,康德就是它的化身。當然,康德的例子可能有些極端。不過,有調查顯示,85%的德國人都認為,如果赴約就一定要遵守時間,而且,他們也希望身邊的人同樣遵守時間。

德國作為現代國家立足世界,不足200年的時間,這也要求這個民族要像海涅描述的那樣,「德意志不是一個輕舉妄動的民族,一旦走上任何一條道路,就會堅忍不拔地把這條路走到底。」 所以,一絲不苟地制定條條框框,一言不合就講邏輯道理,這樣的嚴謹,才是他們迅速強大的根本原因。

聽說過這樣的段子:

若是在大街上遺失一元錢,英國人決不驚慌,至多聳一下肩就依然很紳士地往前走去,好象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美國人則很可能喚來警察,報案之後留下電話,然後嚼著口香糖揚長而去。日本人一定很痛恨自己的粗心大意,回到家中反復檢討,決不讓自己再遺失第二次。惟獨德國人與眾不同,會立即在遺失地點的100平方米之內,劃上坐標和方格,一格一格地用放大鏡去尋找。

侃侃也特別好奇德國的嚴謹究竟是怎樣的,那又有多可怕呢?看看這些可怕的例子:

1、人手一個記事本

德國人有一樣東西總是隨身攜帶的,那就是記事本。德國人凡事都記錄在本上,他們的一個習慣性動作就是伸手掏記事本,一個習慣用語就是:請稍候,讓我看看記事本。記事本人人都有,大到公司經理,小到中學生、家庭主婦,人手一本。

(4)德國為什麼那麼講規矩擴展閱讀:

古代德國人:

法蘭克人

法蘭克人(Frank)是古日耳曼人的一支,有文字記載(公元2世紀)開始就生活在德國萊茵河沿岸,而法蘭克語也屬於低地德語,至今還被稱為德國的北萊茵-威斯特法倫(Nordrhein-Westfalen)方言。

公元5世紀,部分法蘭克人進入今法國境內,征服古高盧。於公元8世紀建立包括今天法國,德國,部分義大利的法蘭克王國,分裂後,西法蘭克王國最終變成了後來的法國,法蘭西也因此得名。它的第一位國王是加洛林王朝的查理二世(禿頭查理),出生在今天德國的法蘭克福。而法國的卡佩王朝的祖先,羅貝爾家族,也是法蘭克貴族,世代居住在東蘭克王國的Haspengau,Worms,Rheingau。

盎格魯撒克遜人

按英國早期歷史學家比德(673—735年)的劃分,盎格魯撒克遜人由來自丹麥南部,德國北部石勒蘇益格盎格恩(Angeln)的盎格魯人(Angles),來自德國易北河下游下薩克森(NiederSachsen)的薩克遜人組成。

公元5世紀-公元6世紀,他們和來自北歐的朱特人大規模入侵不列顛東南端,他們居住的地方被稱為英格蘭,意思是「盎格魯人的土地」,古英語類似低地德語,在法語中,英語就是盎格魯人的語言的意思,至今和英語最接近的語言還是弗里西語,一種北德方言。他們建立了英國最早的西薩克遜王朝(威塞克斯)。

參考質量來源:網路-德國人

Ⅳ 德國人做事為什麼那麼嚴謹

都說德國人很嚴謹,那麼是怎麼個嚴謹法?

和德國人一起開會、談話,聽到「I don』t know」(我不知道)和「I』ll have to check」(我要先查一下)之類的話頻率甚高。說完後,德國人總是掏出一個小筆記本,工工整整地把你的問題抄下來。

對於一個進度很緊的工程項目,這樣的回答是最揪心的,中方的工程人員巴不得老外對每個問題都能立即拍板,偏偏「老德」卻要「研究研究」。

德國人在什麼情況下會說不知道或「I』ll have to check」呢?

一種是問題已經超出他的專業知識范圍了,或者是問題涉及到他們分包給第三方完成的工作,或者要套用特定的計算軟體對問題進行分析才能得到結果(如分析受力等),德國人會說自己不知道,然後打電話回歐洲去問。

另一種是屬於動腦筋和通過簡單計算能得出答案的問題,但不屬於該工程師的部門責任范圍,或者他認為自己不應該自作主張替別人拿主意的,德國人多數會說自己不知道。

材料替代是鍋爐工程中經常面臨的問題,比如,合同里規定要用美標或德標鋼材,現場出現短缺,要用便於采購的國產材料替代,在進度壓力下,德國人的技術確認成了卡節骨眼的事兒。

一雙雙熱切的黑眼睛投射在一個焦點上,巴不得那大鼻子下面的嘴唇吐出「OK」來,可偏偏老德不緊不慢地說「I don』t know」。

老德的「I don』t know」一說完,中國人就氣不打一處來,有人罵德國人無能,有人甚至質問,難道我們中國人花這么多外匯雇外國人來做現場指導,就為了聽這樣的話嗎?

過了兩天,德國人已經把意見整整齊齊地寫好,對於國產替換材料,有國產材料和原設計材料的牌號對照,屈服點和抗拉強度的對比,謹慎的德國人總是通過增加截面厚度和加強焊接強度等方式,來降低替換材料時材料差異帶來的風險。

德國人並非不知道中國人期望他去說OK,並非不知道施工進度的壓力,但是,他們仍舊能冷靜地說出他們的意見,不屈服於現實的壓力,這就是他們的思想獨立與嚴謹。

老實說,這些「不知道」要比投領導所好,不經調查就拍腦袋說出來的「知道」和「沒問題」要踏實得多了。

Ⅵ 德國人為什麼嚴謹

德國人這種嚴謹的民族性格,和自然環境有關。德國緯度較高,光熱不足,多的是森林平原。他們經常要抵抗寒冷和飢餓,於是形成了嚴肅、保守、自省、謹慎的性格特點。給全世界留下了「靠譜」的印象,這靠譜,首先表現在「精確的守時觀念」。

Ⅶ 德國人為什麼那麼嚴謹

德國人的特點是勤奮、自信。嚴於律己的德國人很講究形式和准時,公私事宜必須事先約定時間並准時赴約。
未經預先約定想與德國人會面,是辦不到的事,如果因故需要推遲約會或取消約會的話,一定要打電話通知對
方。否則,不僅失禮,也被認為是對其的莫大侮辱。 德國人工作中講求效率,注重紀律,一絲不苟。

在業餘生活中社交活動繁多。有招待會,雞尾酒會,冷餐會,舞會等。此外,德國人酷愛旅遊,尤其是在冬夏
兩季。旅遊歸來後,喜歡聚集到朋友家中,設宴洗塵。

德國人是一個講究秩序的民族。每人都的有自己的"歸屬",甚至連每一樣東西也都有其"合適"的位置。外國人
在德國旅遊。第一個感覺是那裡的一切都是井井有條。維持秩序的標志牌和禁令牌隨處可見。德國人出現在公
開場合以及與人交往時,講究舉止端莊,對人敬重適度,事事循規蹈矩。

俗話說:各地有各地風俗,德國當然也不例外。過去德國人把「作客」分為禮節性訪問,告別訪問、致謝訪問
、回訪、就職訪問、留宿作客和未婚妻作客等等。後來有人還發現了先生作客和女士作客兩種。首次接觸性的
作客,一刻鍾或半小時已經夠了。客人不帶什麼禮品,花束也不帶,主人也不招待什麼。作客的最佳時間是晚
上6點到6點半,或者是中午將近12點鍾。最好,事先通知一下被訪者。

在德國,用餐有很多規矩,像樣的用餐總要先喝點開胃酒。不管是在飯店裡還是在家裡掌勺,德國人總愛來點

苦味的開胃酒,所有客人認識後,大家先圍在一起站著聊聊天,講些無關緊要的和輕松愉快的事情,因為美酒
佳餚需要有良好的氣氛。入席時,在女主人和其他女客人就坐前,男的不能先坐下,男的要幫助女的移動座椅
。要將身子挺直、放鬆、雙腳踏在地上,不要多動。等女主人拿起餐具時,方可用餐。

德國人送禮比較實惠,送東西都有所緣由,如生日、訂婚、結婚等。客人只帶點小東西,像一束花、一瓶酒,
或自己製作的東西。被喻為「小小禮物,滋吞友誼」的美號。

德國全年法定節假日有:新年(1月1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耶酥開天節(復活節後的第七個星期日)

;德國統一日(10月3日);懺悔節(11月);聖誕節(12月25日-26日);慕尼黑啤酒節(每年9月最後一周
至10月第一周);基本法頒布日(5月23日)。 遊客應注意,聖誕節,復活節前後兩周勿訪。

Ⅷ 德國爸媽教孩子去遵守規則的時候,都是如何做的

德國民族的守紀律講規矩達到了舉世聞名的程度,甚至有些人對德國的第一印象就是講規矩,這和德國孩子從小就接受系統、正規的「規則教育」是離不開關系的。在德國,「規則教育」既是對孩子「意志力」的訓練,又是德國式的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所以,秉承著嚴格有效的「規則教育」,德國形成了整體高效的素質教育構架,一代一代的傳承,那麼德國的」規則教育「具體是怎麼做的呢?

三、尊重孩子的個性

這應該是德國教育和我國教育最大的一處不同,雖然德國教育看起來十分嚴厲,家長全權包攬了孩子的一切,但實際上,德國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會尊重孩子的個性,給孩子最大程度的自由,但前提是遵守規則,比如在做某件事之前,家長便會把種種「規則」向孩子講明,同時也允許孩子提出反面意見,然後在這個規則中,孩子可以做他任何想做的事情,所以在遵守規則的同時孩子的天性也沒有被泯滅。

Ⅸ 為什麼說以德國人嚴謹的性格 做事一絲不苟 近乎死板的特點 二戰那些打下天文數字的德國飛行員戰績是可信的

1.西門子手機為什麼在中國「混」不下去了

說實話,西門子手機做不下去,跟德國的嚴謹作風有直接的關系,也沒有好好考察中國的市場行情,中國的消費者大多處在「有錢沒文化」的水平。(也許有的人不願意了,要罵人了,先不要急,接著往下看)去年我在本地最大的手機維修公司幹了幾個月,摩托和諾記的接待台各自都有5,6個還是人滿為患,還得排隊叫號。(可想而知「有錢沒文化」的佔了絕大多數)西門子只有一個接待台還門可羅雀,而且來修西門子的基本上都是西門子找人代工的幾款型號的機子。(不明白西門子為什麼要出那幾款機子,在砸自己的牌子啊)
先說一下摩托的機子吧,摩托還真是了解中國的消費行情,我是摸清了摩托手機的規律,摩托每新研發推出一種手機,(注意這里用的「種」不是「型號」)先不把所有的功能都做上去,推出一款「型號」新機型上市,等賣的差不多的時候,價錢跌下來了,把這款機型拿回來,在軟體上增加一兩種功能,又當作新型號的機子推向市場,如此往復,大家都是知道的,新機上市時的價格是利潤最高的。他們研發出來一款新機型,可以當作4,5款機子來賣。當年最具代表性的是「V998,V998+,V998++」。這是只在軟體動腦筋的,現在這兩年行不通了,摩托又開始在硬體上作手腳了,新推出的機型先不把所有的外圍硬體放上去,如藍牙,紅外,存儲卡之類,後面再慢慢加,用的都是一種主板。如此這般,摩托的研發部門每研發一種機型,就等於別人研發4,5款,可想而知摩托在中國多賺多少錢。(證明:我前一陣幫朋友把他的V303用軟體升到V600,除了硬體有些不同,軟體,操作界面都是一樣的,當時兩款機子相差好幾百塊錢呢。還有E398和E1也是同樣的道理,我也幫朋友升過,還有很多機型就不灰渙芯倭恕#?
再說說諾記,諾記使用的手法和摩托的也差不多,代表作就是大名鼎鼎的8210和8250,8210也可以通過軟體升級升成8250,(除了早期推出的8210有CPU的限制)但是兩款機型當時相差1000多塊錢呀。還有一款機型在這得提一下,5510,就是橫版的兩邊的鍵盤是模仿電腦鍵盤的布局,這款機子看起來相當可笑,你把電池後蓋取下後,可以看見裡麵包含了一個豎版的3310之類的手機,外面不過是套了個殼子加了個鍵盤而已,可想而知諾記的研發工程師是多麼的「偷工減料」,連重新設計一塊主板都懶得設計。還有相當BS一下諾記的88**和89**系列,機子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卻賣的那麼貴,就是抓住了中國某些爆發戶的虛榮,愛炫耀的心理,這種機型在國外是根本賣不出去的,在中國卻有那麼大的市場,還有最近諾記推出的天價手機,10萬塊呀。這就是為什麼我說某些人「有錢沒文化」!
再說回西門子,(這里指的不包括西門子代工的幾款型號,那算是西門子的策略失誤吧)德國人的嚴謹是出了名的,每推出一款機型都是嚴格的經過定型,設計,編程,做工,測試等一系列漫長的時間,我還沒有發現西門子有象摩托和諾記那樣的「系列」機型,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了西門子不會象他們那樣蒙騙消費者。(也許有人會指出6688,6688i這個系列,也是靠軟體升級。那是有人不了解手機的發展歷史,那時候推出6688的手機軟體還沒有達到那個水平,等達到了,西門子立即推出了6688i,從而造就了一代機王。這和摩托.諾記的明明現在的技術,軟體已經相當的成熟,是可以實現的,可是他們就是不給你做上去,到後面再慢慢的加,推出新機型的時候再用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另外再說一下,西門子手機操作軟體的開放性是別的牌子不能比的,用戶可以通過修改操作系統的軟體來為手機增加新的功能,具有代表性的有6688i的顯示環境溫度,顯示來電的所在地,SX1的CPU超頻。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發現別的機型有這樣的功能。(也許是我孤陋寡聞,呵呵)
2.--德國人的嚴謹
德國人的嚴謹

德國歷史上不乏有韜略的政治家,善於思辨的哲學家,才華橫溢的藝術家,更不乏奉規章制度為圭臬、生性守時守法尊重權威、善於完成規定動作的平民百姓。約束這些百姓的不光是法律,更是一種自覺的民族性。

從法國初到德國,E先生陪我去辦各種手續。穿馬路時,正趕上紅燈,見左右無車,我便准備穿過馬路。E先生伸手把我攔住說:「這兒可不是法國,紅燈一亮,就算路上沒車,行人也不能過」。打那兒以後,我也和德國人一樣,紅燈一亮,路面上即使空得像是將有總統車隊通過,也老實巴交地站住不動。倒不是怕有什麼危險,而是有礙於德國老頭老太太們責備的目光。可有一回,紅燈亮的時間過長,我等得不耐煩,便穿過馬路。走出100米外,回頭望去,見那位和我同時等著過馬路的德國婦女仍孤零零地站在馬路對面,兩眼盯著似乎再也不會變綠的紅燈。那紅綠燈肯定是出了毛病,不知這位老實的德國婦女還要等多久。

德國非常重視環境保護和廢品回收。政府鼓勵居民把垃圾分類,把廢紙、瓶子等與菜葉、果皮等分開,裝在不同的垃圾桶里。環保部門還接連不斷地在居民的信箱里塞一張垃圾日歷,提醒大家哪天回收哪類廢品。比如周四回收舊衣服,周五回收舊報紙、雜志等等。德國城市街頭有專門回收廢瓶子的垃圾箱。三個球形垃圾箱並排站在路邊上,棕色、綠色或透明的瓶子應分別扔進三個不同的箱里。盡管不遵守這些規定也不會被罰,可居民們大都很自覺,不嫌麻煩。

德國人按規定行事有時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讓人頗為惱火。乘公共汽車就常碰到這種情形。

公共汽車上靠門的座位上方一般都有老幼病殘優先的標記。但多數情況下,公共汽車里總有許多空座位,這專座似乎也就意義不大了。一次,我和朋友上了車,隨便坐在了靠門的位子上。隨後上來一位拄著拐杖的老太太,走到我面前,示意我起來讓她,並用拐杖指了指座位上方的標記。其實車上沒幾個人,幾乎所有的座位都空著。我以為這么較真兒屬於例外,可是隨行的朋友說,他也碰上這么一回。德國中小城市公共汽車或有軌電車平日10分鍾至15分鍾一趟,節假日、周末每半小時才一趟。一次我趕一趟去火車站的有軌電車,待我提著行李氣喘吁吁地趕到車門前,司機剛好接到發車信號。任我怎麼打手勢、拍車門,司機也沒開門。我只好再等半小時,結果誤了火車。德國的汽車站和火車站常設有自動售票機,上面有縱向的兩排按鈕,右邊一行售成人票,左邊一行售兒童票(半價)。旁邊一張表格上註明去何處按哪個鍵。有一回我買票錯按了售兒童票的鍵,票出來後才發現。我忙又再買了張兒童票,心想,兩張半價相當於一張全價。待上了火車,檢票員來查票時,我掏出這兩張票,解釋是怎麼回事,自以為守法到家了。可檢票員不這么看,他一本正經地告訴我,價錢雖然一樣,但這仍是兩張半價票,而不是一張全價票。所以盡管我付了一張全票的錢,仍不完全合乎規定。但是他並不打算罰我,只要我明白這個理兒。我猛然醒悟:在德國,小貓不能走大洞。

要麼說德國人遵紀守法,認真嚴謹,有耐心,有韌性,要麼說他們缺乏靈活性,死心眼兒,過於順從長官意志。這是一種國民性的正反兩面。
2.德國人:讓我難忘的細節

文章來源:羊城晚報|時間:2006年01月09日

□梁玉瓊

德國人以嚴謹著稱。我有幸在一個德國鍋爐工程公司項目部工作了七年多,耳濡目染,捕捉到一些難忘的細節。

知道與不知道

和德國人一起開會、談話,聽到「I don』t know」(我不知道)和「I』ll have to check」(我要先查一下)之類的話頻率甚高。說完後,德國人總是掏出一個小筆記本,工工整整地把你的問題抄下來。

對於一個進度很緊的工程項目,這樣的回答是最揪心的,中方的工程人員巴不得老外對每個問題都能立即拍板,偏偏「老德」卻要「研究研究」。

德國人在什麼情況下會說不知道或「I』ll have to check」呢?

一種是問題已經超出他的專業知識范圍了,或者是問題涉及到他們分包給第三方完成的工作,或者要套用特定的計算軟體對問題進行分析才能得到結果(如分析受力等),德國人會說自己不知道,然後打電話回歐洲去問。

另一種是屬於動腦筋和通過簡單計算能得出答案的問題,但不屬於該工程師的部門責任范圍,或者他認為自己不應該自作主張替別人拿主意的,德國人多數會說自己不知道。

材料替代是鍋爐工程中經常面臨的問題,比如,合同里規定要用美標或德標鋼材,現場出現短缺,要用便於采購的國產材料替代,在進度壓力下,德國人的技術確認成了卡節骨眼的事兒。

一雙雙熱切的黑眼睛投射在一個焦點上,巴不得那大鼻子下面的嘴唇吐出「OK」來,可偏偏老德不緊不慢地說「I don』t know」。

老德的「I don』t know」一說完,中國人就氣不打一處來,有人罵德國人無能,有人甚至質問,難道我們中國人花這么多外匯雇外國人來做現場指導,就為了聽這樣的話嗎?

過了兩天,德國人已經把意見整整齊齊地寫好,對於國產替換材料,有國產材料和原設計材料的牌號對照,屈服點和抗拉強度的對比,謹慎的德國人總是通過增加截面厚度和加強焊接強度等方式,來降低替換材料時材料差異帶來的風險。

德國人並非不知道中國人期望他去說OK,並非不知道施工進度的壓力,但是,他們仍舊能冷靜地說出他們的意見,不屈服於現實的壓力,這就是他們的思想獨立與嚴謹。

老實說,這些「不知道」要比投領導所好,不經調查就拍腦袋說出來的「知道」和「沒問題」要踏實得多了。

小政府大公民

每逢開周會,一到下午6點還開不完,羅伯絲先生就會瞄一下手錶,然後說:「I have to report to my government now.」(我要向我的政府匯報了)

對於德國人,家裡的太太就是政府,她管他的衣食住行。

那麼,真正的政府對於普通的德國人來說是管些什麼呢?

幾次去德國出差,讓我體會到德國「小政府,大公民」的特點。

地鐵站台沒人檢票,商場不用存包,街道上看不到拖著長掃帚的清潔工,卻乾乾凈凈。馬路上沒有汽車喇叭的尖叫,火車站樸素的磚牆上,很少看到少年們塗鴉的發泄。

有一次,我去德國同事家做客,發現他家門把上掛著一塊牌子———「今天輪到我家打掃公共衛生」。原來,在德國市鎮的小區里,打掃公共地段的任務,就是用這樣的吊牌,一家一戶地傳遞下去。

德國的馬路可不像中國城市裡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地有交警指揮交通,馬路大多數是兩車道,一些馬路連紅綠燈也沒有,行人過斑馬線,有絕對優先權,這種優先權是完全靠駕車人和行人各自守法自律來保證的。

德國人開車很守規矩,無論開的是賓士寶馬,還是大眾,只要前面有斑馬線,司機就會提前減速。

有一次,我在斯圖加特市結束工作,啟程回國,從旅館拖著一個行李箱出來,要穿過窄窄的斑馬線到對面的S-Bahn輕軌站。沉重的行李箱在斑馬線上翻倒了,我也被拖得失去重心,跌坐在地上。

說時遲,那時快,一輛白色的寶馬車穩穩地在斑馬線外剎住了,我撿回一條小命。車主鑽出車外,對我又是搖頭,又是聳肩。從他的身體語言,我明白到他也受了一場驚。這條斑馬線劃在馬路彎道過去一點的地方,雖然沒有形成視覺盲區,但並不容易在遠處看清楚,如果不是他那刻板的提前減速,那肯定就是一場血光之災。

無論富貧

德國人工作中不苟言笑,對陌生人,他們很少「自來熟」,要呆上兩三個月,招呼才慢慢變得隨和起來。有些德國同事7年下來,稱呼我時還總是一絲不苟地加上Mrs。

在德國,他們下班後都趕緊回家,類似東方國家裡男人因為應酬客戶而半夜歸家的事情,很少發生。

那到了中國呢?他們會入鄉隨俗嗎?

會。但是德國人是完全沒有功利目的的。大家可以吃飯喝酒,但第二天,事情該怎麼樣,還得怎麼樣。

有一次,某位領導要晚上請德國人吃飯,通知是中午時來的,時間很緊,大部分德國人都婉拒了,理由是沒有足夠的時間跟「政府」請假,有的人則以沒有時間回家洗澡換衣服為理由。

我只好向他們解釋,為了中德雙方的友誼,請你們還是盡量來赴領導的宴吧。

最後,晚宴還是以冷場告終,只有德方項目經理和工地經理「顧全大局」赴宴,其他德國人都心安理得地回家。

我聽過很多中國人指責德國人高傲和冷淡,我只能說,他們自己同胞之間,也都是相交淡如水,很少像中國人這樣你來我往。

鍋爐進入調試階段了,要進行連續10天的蒸汽沖管,利用高壓蒸汽將殘留在鍋爐管道內的雜物和氧化物沖干凈。

黃昏時候,我走在機組旁邊的水泥路上。按照安全規范,蒸汽吹管出口有消音器,消音器周圍都屬於隔離區域,以免蒸汽燙傷。

離開隔離區域約五十米的地方,有一座保安崗亭,保安員忠實地守在崗亭里。我看到德國人盧格西先生慢慢地走到門衛跟前,比比劃劃,好像要說些什麼,然後,他把自己頭上的保護耳罩摘下來,掛在保安員的耳朵上。

我的眼熱了,這個德國人一直就很同情工地上的工人,每次中午,當他看到工人席地而坐吃盒飯的時候,他總是說,瞧,這些人都營養不良!我給他解釋,上海的建築工地可能是國內管理水平最高的,工人們都有臨時工棚,有人管伙食。他說:A happy labour is a good labour.(一個開心的勞工是好勞工)。他和另外幾個德國人總是把穿舊的衣服和勞保用品都洗干凈,送給與他們素不相識的工人。

類似的細節,還有很多,我接觸的都是德國的普通打工仔,他們可能是為了賺一份比國內要豐厚的工資,才不遠萬里來到中國;他們憑著本分和良心,對待每天的工作。這,就是德國人,能製造出賓士和寶馬汽車的德國人。

Ⅹ 德國人熱愛紀律和井井有條的生活,德國人的性格特點是怎樣的呢

因為歷史原因,促使德國曾經有一段時長被一分為二,雙方向不同的方向發展趨勢。造成生活在德國的東西部和中西部的人性格有點兒不一樣。但是他們好像都有一些行為規范要遵循。

但是,有一些道路的速度限制是100千米/鍾頭。假如你在以一小時90公里的速率駕車,你需要做好心理准備,由於你背後可能會有惱怒的司機,嫌你時速很慢。事實上,你以一小時90公里的速率行車並沒違背一切標准,但是如果你並沒有以最高速度行車得話,是不會惹惱你後邊的一些駕駛員。

大家還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們下期再見。

閱讀全文

與德國為什麼那麼講規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