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斯大林下達攻佔柏林的命令,傷亡到底有多慘重
網路首頁
傻子歡兒
斯大林下達攻佔柏林的命令,傷亡到底有多慘重?18天內30萬人傷亡
讀史閑談
據資料揭露,1945年4月30日,蘇軍最終攻佔了柏林,希特勒被迫自殺身亡,德國最終投降,大家都知道,二戰中德軍戰敗的時候,只願意向西邊的盟軍投降,卻不願意向東邊的蘇軍投降。蘇聯為了攫取在德國的巨大利益,提前發動了對柏林的戰役,史稱柏林戰役。1945年4月15日凌晨5點,蘇軍開始猛攻柏林,當時蘇軍上萬門的大炮和迫擊炮對柏林發動了猛射。據統計,在一天之內,蘇軍一共發射了120萬枚炮彈,德軍的外圍防線在強大蘇軍炮火的打擊下,全部慘遭摧毀。一直到4月18日,蘇軍突破所謂的奧德河防線,並且出動大約250萬人,6000輛坦克以及7000架戰機,兵臨柏林城下。希特勒的生日可是在4月20日,當天他親自來到總理府的花園里,授予了少年沖鋒隊員榮譽勛章。他對這些少年兵說道,「你們一定要守住柏林。」
不久之後,希特勒回到暗堡中,此時的蘇軍三麵包圍了波蘭,希特勒得知這個消息後,下令要將所有按兵不動的指揮官全部處決。然而已經無人再聽從他的命令了,就連他最信任的空軍司令戈林和希姆萊都遠離了他,私下裡在和盟軍談判投降。據史料記載,守衛柏林城的是德軍黨衛軍部隊,為了給蘇軍造成更大的傷亡,德軍在每一條巷子里都設置了防禦工事和防禦堡壘,連每一扇窗戶都是一個火力點。黨衛軍將士們躲在每一個堡壘和工事中,准備打擊入城的蘇軍,當時的蘇軍真可謂是不怕死,進入城中後,一個接一個的往前沖,根本無懼死亡。在這場攻克柏林的戰役中,蘇軍必須清除隱藏在每一個角落的德軍士兵,一直到4月26日,蘇軍對柏林發動了猛攻。蘇軍的坦克車摧毀了所有的建築,4月30日,蘇軍攻入波茨坦廣場,距離希特勒的總理府不遠了。此時的柏林城已經成為了一片廢墟,到處都在戰斗著,而希特勒在暗堡中和愛娃·布勞恩准備著結婚儀式。
不久之後兩人紛紛服葯自殺,希特勒還用槍朝著自己的太陽穴開了一槍。10分鍾後,侍衛們將希特勒和愛娃的屍體抬出暗堡里,並且倒上汽油燒毀了。一直到4月30日21時50分,蘇軍在柏林國會大廈上升起了蘇聯國旗,宣告完全佔領柏林。在柏林被佔領後不久,德國正式向蘇聯、美國、英法四個大國投降,蘇軍的朱可夫元帥主持了這次投降儀式。大家要知道的是,蘇軍將士從莫斯科一直打到德國柏林,無數的蘇軍士兵戰死,而所有的蘇軍官兵全部都知道,柏林戰役將會是最後一戰。沒有人願意戰死,然而在這次柏林戰役中,250萬蘇軍將士不畏死亡的攻打柏林,傷亡十分慘重。那麼斯大林下達攻佔柏林的命令,傷亡到底有多慘重?據統計,在柏林戰役中,蘇軍18天內30萬人傷亡,而艾森豪威爾將軍曾這樣說過,「柏林戰役,將會使得盟軍傷亡超過10萬人,也正是因為如此,我才將柏林讓給蘇軍。」
筆者認為,柏林戰役中無數的蘇軍將士前赴後繼,最終攻佔了柏林,逼迫德軍投降,希特勒也被迫自殺。這也宣告二戰歐洲戰場的結束,這一切都是蘇軍將士用無數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值得後世永遠的尊敬。除此之外,其實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二戰時期盟軍和蘇軍的差別,盟軍推崇的是以人為本的戰術,不願意犧牲太多去攻佔柏林。但蘇軍使用的可是人海戰術,雖然攻佔了柏林,但傷亡實在是太慘重了,讓人深思。
望採納謝謝
『貳』 當年盟軍進攻柏林時總共傷亡多少
這一決定是盟軍最高司令官艾森豪威爾主動做出的。眾所周知,柏林是德國首都,也是第三帝國的最後堡壘,所以德軍調集了幾十萬軍隊和民兵(國民軍)戍守柏林,妄圖能在城市攻堅戰中給盟軍以巨大殺傷,從而一舉扭轉戰局。各國首腦在柏林戰役之前就已預見到,此役必將決定戰後世界局勢,因而巴頓(美軍)、蒙格馬利(英軍)和蘇軍都欲首先攻入柏林。但艾森豪威爾將軍清楚地意識到柏林巷戰必將給盟軍帶來巨大傷亡。他估計這一仗盟軍將至少付出20萬人的代價。這是他難以承受的。所以他頂住了來自包括丘吉爾在內的各方壓力,將進攻柏林的任務交給了蘇聯紅軍--其實此時蒙格馬利和巴頓的部隊都已攻入柏林郊區。歷史證明了艾森豪威爾的決定是何其英明:在整個柏林戰役中,蘇聯紅軍共付出了20餘萬人的代價,平均每5名進攻柏林的蘇軍中便有一人犧牲!
所以由蘇聯紅軍攻佔柏林一方面是由於「憤世嫉俗的鬼」同志所說的斯大林的長遠考慮,另一方面也是出於盟軍方面要避免損失的考慮--這樣還可以削弱蘇聯軍力。可謂周渝打黃蓋--願打願挨。
『叄』 二戰中,德國人一次性傷亡最多的戰役是哪個
柏林戰役,上百萬兵力打到最後大部傷亡,剩下的被俘虜,只有少數逃出包圍圈
『肆』 二戰中蘇德戰場雙方各傷亡多少人
蘇德戰場雙方傷亡人數:德軍1180萬,死亡及失蹤380萬、傷病約700萬 。蘇聯紅軍2960萬,死亡及失蹤915萬、傷病1832萬。
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間德國和蘇聯捲入了一場規模宏大的鏖戰,這場戰爭改變了歷史的進程。在蘇德戰爭中,當時世界上最為訓練有素的德國國防軍試圖打敗蘇聯紅軍,從而為德國在東方佔領遼闊的版圖。
戰爭之慘烈前所未見。德國入侵蘇聯是戰爭的開始,莫斯科會戰、斯大林格勒會戰、庫爾斯克會戰、柏林戰役是戰爭的高潮。
1945年4月16日蘇聯紅軍在渡過奧得河之後開始了進攻柏林的戰役,4月21日蘇聯紅軍攻入柏林市區,25日完成了對柏林的包圍,27日突入市中心,30日蘇聯紅軍的三名士兵將蘇維埃的紅旗插在了柏林國會大廈的樓頂,同一天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自殺。
1945年5月9日德國向蘇聯無條件投降,蘇聯也獲得了蘇德戰爭的最後勝利。
(4)德國打柏林傷亡多少人擴展閱讀
阿道夫·希特勒認為進攻蘇聯將贏得戰爭史上最為輝煌的勝利。但蘇德戰爭卻以德國的慘敗而告終,德軍不但沒有閃電般地佔領蘇聯,反而遭到了災難性的失敗。這一失敗使得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第三帝國從此滅亡。
為贏得這場戰爭,蘇聯人民遭受了慘重的傷亡。據統計,蘇聯共有超過2700萬人傷亡,其中蘇聯紅軍部隊累計死亡人數為865.6萬人左右,包含300萬上下死亡的俘虜,其餘1800多萬傷亡為平民,全國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人員傷亡。
『伍』 柏林戰役蘇德雙方的戰死人數分別是多少
在攻克柏林的戰役中,蘇軍共消滅德軍70個步兵師、23個裝甲師和摩托化師,100餘萬人,其中俘虜德軍48萬人,幾乎每兩個德軍中就有一個人被蘇軍俘虜。繳獲1500多輛坦克和自行火炮、4500多架飛機和1萬多門大炮。
蘇軍在柏林戰役中也付出了巨大代價,傷亡達30.4萬人,損失坦克2156輛、火炮1220門、飛機527架。
戰後,艾森豪威爾說,他之所以將柏林讓給蘇軍,是因為他知道柏林一役將使盟軍至少付出10萬名士兵的生命,此言顯然是吃不到葡萄之語。
『陸』 柏林戰役中,柏林守軍少得可憐,其他德軍都去哪兒了
柏林戰役時,大部分的德國被困在其它的國家,無法脫身。
南斯拉夫鐵托領導的游擊隊有八十萬,死死拖住德軍三十萬,並最終消滅德軍,南斯拉夫是唯一靠自己力量獲得勝利的。
法國的德軍被戴高樂領導的法蘭西自由陣線拖住,羅馬尼亞困住了十幾萬德軍,奧地二十萬德軍被圍……所以,數字上德國還有三百萬軍隊,其實都被分隔圍困。
『柒』 二戰中柏林戰役蘇德傷亡統計。
此役蘇軍共殲滅德軍100萬人,俘虜48餘萬人,摧毀和繳獲坦克和自行火炮1.2萬余輛,摧毀和繳獲飛機6000餘架,摧毀和繳獲各種火炮2.3萬門。而蘇軍也付出了30萬人傷亡的代價。
『捌』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最後一戰「柏林戰役」蘇聯和納粹德國各傷亡多少人
柏林戰役
蘇德戰爭末期,蘇軍為攻佔法西斯德國首都並給德軍以最後殲滅性打擊,於1945年4月16日~5月8日進行的進攻戰役。
戰前態勢
1945年春,蘇、美、英等盟國軍隊分別從東西兩面進入德國本土作戰。蘇軍進抵奧得河、尼斯河一線,距柏林僅60公里;盟軍先頭部隊也前出到易北河附近,距柏林100~120公里。東西兩線都為最後殲滅法西斯德軍進行積極准備。軍事上陷於腹背受敵的德國,政治局勢面臨絕境,人力物力資源完全枯竭,士氣低落,敗局已定。但A.希特勒困獸猶斗,竭力拖延戰爭,指望反法西斯同盟內部發生分裂而使戰爭出現轉機。德軍統帥部把阻止蘇軍向柏林進攻作為主要目標,用於防守該方向的是"維斯瓦"集團軍群(司令為G.海因里齊大將,4月28日起為K.施圖登特大將)和中央集團軍群(司令為F.舍爾納元帥),總計48個步兵師、9個摩托化師、6個裝甲師,以及其他許多獨立兵團,共約100萬人、火炮和迫擊炮1040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1500餘輛、作戰飛機3300架;此外,還有陸軍總預備隊8個師,以及柏林市內國民突擊隊200多個營。德軍建立了堅固的縱深梯次防禦,包括奧得河-尼斯河防禦地區和柏林防禦地域。奧得河-尼斯河防禦地區由三道防禦地帶組成,縱深20~40公里,主力配置在第二防禦地帶。柏林防禦地域由外層、內層、市區三道圍廓組成,外層圍廓距市中心25~40公里。
蘇軍最高統帥部為徹底消滅法西斯德軍,結束歐洲戰爭,且鑒於英國首相W.L.S.丘吉爾力促英美軍隊先於蘇軍攻佔柏林,決心快速實施攻克柏林的戰役。參加戰役的有:白俄羅斯第1、第2方面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波羅的海艦隊一部,空軍遠程航空兵和國土防空軍各一部,第聶伯河區艦隊,以及波蘭的2個集團軍、1個坦克軍和1個航空兵軍,總計162個步兵師和騎兵師、2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4個空軍集團軍,共250萬人、火炮4.2萬門、 坦克和自行火炮6250餘 輛、作戰飛機7500架。 由於擁有兵力兵器的絕對優 勢,蘇軍統帥部決定在寬大正面同時實施數個猛烈突擊,合圍柏林德軍集團,爾後將其分割並逐一消滅。為保障柏林方向的戰役得以順利實施,蘇軍還以3個方面軍同時在戰線南翼實施進攻,以牽制德軍的行動。
戰役經過
柏林戰役依其任務性質和發展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4.16~19):突破德軍奧得河-尼斯河防禦地區。4月16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 (司令為蘇聯元帥G.K.朱可夫)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司令為蘇聯元帥I.S.科涅夫)同時發動進攻,經激烈戰斗,分別於19日和18日突破奧得河-尼斯河防禦地區。18~19日,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司令為蘇聯元帥K.K.羅科索夫斯基)在北面強渡東奧得河,搶占強渡西奧得河的出發陣地。第二階段(4.19~25):完成對德軍集團的合圍與分割。4月19、20日,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坦克部隊從南面進抵柏林接近地,21日突入柏林南郊;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的突擊部隊於20日率先炮擊柏林市區,21日從東面突入柏林,開始市區交戰。24日,兩個方面軍的部隊在柏林東南會合,合圍德軍法蘭克福-古本集團約20萬人;25日又在柏林以西會合,封閉對柏林的包圍圈,使柏林守軍20萬人成為瓮中之鱉。同日,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部隊在易北河畔的托爾高與美軍會師。此時,位於北部的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於20日發動進攻並順利西進,強渡西奧得河,連續突破德軍防線,牽制了德第3裝甲集團軍和相當一部分預備隊,保障了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右翼在柏林北面的有效攻擊。第三階段(4.24~5.8):殲滅德軍被圍集團並攻克柏林。蘇軍對被圍集團採取多路向心突擊和分割圍殲的戰法,對企圖突圍的德軍集群有效地實施戰役迂迴和分割包圍,於4月26日~5月1日消滅柏林南面的法蘭克福-古本集團。與此同時,對柏林城區的強攻則採用割裂防禦和各個殲滅的戰術,逐街逐屋強攻佔領。經激烈巷戰,肅清了柏林城區近300個街區內的德軍,於27日突入柏林中心區,30日攻佔國會大廈。同日,希特勒在總理府地下室自殺。5月2日,柏林衛戍司令H.魏德林率守軍殘部投降。蘇軍對企圖由市區西逃的零星德軍部隊的作戰,延續到5月5日全部結束。5月8日午夜,德軍統帥部代表W.凱特爾元帥在柏林的卡爾斯霍特,向盟軍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戰役結局
此役,蘇軍消滅德軍70個步兵師、23個裝甲師和摩托化師,俘虜其官兵約48萬人,繳獲火炮和迫擊炮860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1500餘輛、飛機 4500架。蘇軍損失30.4萬人、 坦克和自行火炮 2156 輛、火炮和迫擊炮1220門、飛機527架。這次戰役的結束,標志著法西斯德國的滅亡。此役,蘇軍在作戰上的顯著特點是: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兵器在寬大正面上實施多路進攻和迅猛突擊,連續突破堅固的縱深梯次防禦;使用大量的坦克軍和機械化軍參加突破與遠距離突擊;對敵軍集團採取先分割而後各個殲滅的戰法;市區戰斗中,廣泛組織強擊支隊和強擊群實施激烈的巷戰和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