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同濟大學是一所什麼學校
同濟大學(Tongji University;Tongji-Universität),簡稱「同濟」,位於上海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高校;入選國家「珠峰計劃」、「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國際設計藝術院校聯盟、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歐工程教育平台、國際鐵路聯盟、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學合作聯盟主席單位,國際綠色校園聯盟,中美「10+10」計劃、同濟—伯克利工程聯盟成員,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
同濟大學
B. 同濟大學在985高校中處在什麼水平
作為在同濟大學已經讀了6年,並將繼續讀下去的不請自來回答一下:
根據QS2019中國大學排名,排名前五的大學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浙江大學。而同濟大學則是排在了第12名。
因此,如果你恰巧對歐洲文化,尤其是德國文化感興趣的話,那麼在同濟,你將會有更多的交流的機會。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C. 同濟大學是所什麼樣的學校
同濟大學(Tongji University),簡稱同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歷史悠久、享有盛譽的中國著名高等學府,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也是收生標准最嚴格的中國大學之一;是「2011計劃」、「珠峰計劃」、「卓越工程師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111計劃」、中美「10+10」計劃入選高校;是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合作聯盟、國際設計藝術院校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歐工程教育平台、同濟—伯克利工程聯盟成員,為中管副部級院校。
同濟大學的前身是1907年德國醫生埃里希·寶隆在上海創辦的德文醫學堂;翌年改名同濟德文醫學堂;1912年與創辦不久的同濟德文工學堂合並,更名為同濟德文醫工學堂;1923年正式定名為大學;1927年成為國立同濟大學,是中國最早的七所國立大學之一。
同濟大學始終把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作為崇高使命和責任,造就了一大批傑出的政治家、科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企業家、醫學專家和工程技術專家,校友中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的有140餘人。
截至2014年12月,同濟大學設有36個學院(系)和二級辦學機構,7家附屬醫院,4所附屬中學;學校有全日制本科生18005人、碩士研究生13644人、博士研究生4504人,另有攻讀學位外國留學生2477人;學校佔地面積2567863平方米;圖書437.1萬冊。
D. 同濟大學工程投資咨詢院怎麼樣
同濟大學工程投資咨詢院不怎麼樣,就相當於一個掛靠單位。
同濟大學前身是1907年德國醫生埃里希·寶隆在上海創辦的德文醫學堂;1908年改名同濟德文醫學堂;1912年與創辦不久的同濟德文工學堂合稱同濟德文醫工學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濟大學;1927年成為國立同濟大學,是中國最早的七所國立大學之一。
截至2021年5月,學校設有29個專業學院,9家附屬醫院。4個校區佔地3960畝,總建築面積183餘萬平方米。擁有全日制本科生18510人,碩士研究生11038人,博士研究生6514人。另有國際學生2225人。
同濟初創:
1893年,德國醫生埃里希·寶隆(Dr. Erics Paulum)來到上海,在德國總領事館附近開一診所。後來,他與在上海的幾名德國醫生成立了「德醫公會」。
八國聯軍侵華時,德國運來大批醫療設備,聘請當時在上海負有盛名的寶隆醫師,協助在滬成立了傷兵醫院。德軍歸國時,為感謝寶隆,將傷兵醫院的醫療設備悉數贈送給寶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同濟大學
E. 老八校是哪幾所學校
老八校是清華大學、東南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原哈爾濱建築大學(已並入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原重慶建築大學(已並入重慶大學)和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這八所學校指的是「建築老八校」,「建築老八校』是業內乃至學界對較早開設建築學相關專業的八所高校的概稱。建築專業是一門可以學習如何設計建築為主,同時學習相關基礎技術課程的學科。
建築學概念:建築學是研究建築物及其環境的學科,它旨在總結人類建築活動的經驗,以指導建築設計創作,構造某種體形環境等等。建築學的內容通常包括技術和藝術兩個方面。
傳統的建築學的研究對象包括建築物、建築群以及 室內傢具的設計,風景園林和城市村鎮的規劃設計。隨著建築事業的發展,園林學和城市規劃逐步從建築學中分化出來,成為相對獨立的學科。
建築學專業主要需要學:《平面與立體構成》、《水彩》、《建築設備工程》、《概念設計》、《居住區規劃設計》、《建築初步》、《古建築設計》、《城市規劃與設計原理》、《居住建築設計原理》、《CAD繪圖基礎》 部分高校按以下專業方向培養:室內設計、注冊建築師、古建築修繕與保護。
建築學主要研究建築的結構、設計、材料、環境、建造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涉及建築設計、城市設計、室內設計、市政設計等多個方面,進行各類建築的設計和規劃等。例如:大廈的建造方案和施工圖的設計,城市大型建築分布的布局規劃,房屋室內的裝飾設計等。
8、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簡稱西安建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教育部和陝西省人民政府共建 ,「建築老八校」之一,原冶金工業部直屬重點大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與「特色重點學科項目」高校,陝西省省屬高水平大學,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和學士學位授權單位;入選111計劃、首批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全國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創新院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學校以土木建築、環境市政、材料冶金等相關學科為特色,以工程技術學科為主體,多學科協調發展。
學校最早可追溯到始建於1895年的北洋大學;1956年全國第三次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學校由原東北工學院、西北工學院、青島工學院和蘇南工業專科學校的建築、土木、市政類系(科)合並而成,時名西安建築工程學院;1959年和1963年,先後易名為西安冶金學院、西安冶金建築學院;1994年3月,經原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西安建築科技大學;2011年設立研究生院。
截至2022年5月,學校現有雁塔、草堂兩個校區和一個科教產業園區,總佔地3700餘畝;下設20個學院,65個本科專業;擁有9個博士後流動站、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8種碩士專業學位類別;現有專任教師1800餘名,全職院士3人;在校各類學生總數36000餘名,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0000餘名,研究生近9500餘名,留學生200餘名。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築學、城市規劃、土木工程、環境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工程管理、材料科學與工程、給水排水工程、藝術設計
F. 為什麼德國只認同濟大學
因為同濟大學與德國有歷史淵源。同濟大學和德國的淵源可以追溯到1907年。
同濟大學前身是1907年德國醫生埃里希·寶隆在上海創辦的德文醫學堂;1908年改名同濟德文醫學堂;1912年與創辦不久的同濟德文工學堂合稱同濟德文醫工學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濟大學;1927年成為國立同濟大學,是中國最早的七所國立大學之一。
截至2021年5月,學校擁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個國家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其他國家級研究平台以及70個省部級研究平台。
一級學科碩士點
哲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理論、設計學、數學、物理學、化學、海洋科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同濟大學
G. 埃里希·寶隆的介紹
埃里希·寶隆(Paulun Erich),1862年3月4日生於爾德國東北部小鎮帕澤瓦克。同濟大學創始人。寶隆的父親路德維希·赫爾曼,寶隆出生於格但斯克(波蘭名:Gdańsk),德國稱但澤(Danzig),是一名建築工程師。寶隆的母親出生於沃爾芬比特爾,她的前輩都在鄰近的舍彭施德特從事木匠和馬車夫職業。
H. 埃里希·寶隆的個人簡歷
寶隆隨父母信奉基督教新教,出生後不久被帶到沃爾芬比特爾,他父親要在那裡完成一項建築工程。兩年後父母因患肺結核雙雙去世,寶隆由親戚撫養。
1882年9月22日,寶隆在沃爾芬比特爾獲得高級中學畢業證書;同年10月28日,被在基爾的王家弗里德里希-威廉醫學外科研究所錄取,接受醫學教育。
1883年4月1日至10月31日,寶隆在愷撒·亞歷山大衛隊第1步兵團第5連服役。
1884年7月19日,寶隆通過大學醫預科考試。
1886年7月16日,通過攻讀博士學位的口試。
1886年11月10日,寶隆被任命為波莫瑞第3步兵團少尉軍醫。
1887年8月27日,在完成關於脊椎骨折方面的學位論文後,寶隆在柏林被授予博士學位。
1888年1月24日,寶隆被提升為海軍助理醫生,至1893年5月22日,先後在皇家海軍狼號、伊爾梯斯號炮艦上任上尉軍醫。伊爾梯斯號長期在東亞水域活動,在此期間寶隆認識了在上海開診所的德國醫生卡爾·策德里烏斯,在此後雙方的通信中,寶隆提出了在上海建立一所給中國人治病的醫院的想法。
從海軍退役後,寶隆為提高外科手術水平先後在德國的兩所醫院工作,並繼續到大學進修,同時開始籌措准備在上海開設醫院的資金。
1895年,寶隆再次來到上海,在策德里烏斯的診所里當助手。
1900年,策德里烏斯去世後不久,寶隆在上海德國教堂附近開設了自己的診所,成為上海著名的外科醫生。同年,寶隆送策德里烏斯夫人及女兒回國。在柏林期間寶隆見到了他的朋友、海軍軍醫總監舒爾岑,後者答應為寶隆的計劃爭取德國官方的支持。
寶隆從海軍退役再次來到上海後,和德國醫生奧斯卡·福沙伯(Schab,Oscarvon)組成了上海德醫公會。
1899年,寶隆和福沙伯以德醫公會的名義開始籌建一所診治中國病人的醫院,籌建工作得到德國駐滬總領事克納佩、上海實業界人士虞洽卿、葉澄衷等人的支持,醫院建成後取名同濟醫院。
此後,克納佩向德國政府建議,在同濟醫院的基礎上建一所培養中國醫生的德國醫科學校,這一建議得到以寶隆為首的上海德醫公會的積極支持。根據德國外交部、普魯士文化部的計劃,德醫公會負責在上海的具體建校工作。
1907年,上海德文醫學堂建成,次年學校改名同濟德文醫學堂。
寶隆任學堂首任總監,獲德方授予的教授稱號,但他此後拒絕接受德方授予他貴族榮譽稱號的提議。
1900年,寶隆和策德里烏斯的長女在德國結婚。寶隆夫婦在上海共生育5個子女,由於家庭人口較多,寶隆準備將相鄰的住房並入原有住房。
1909年2月下旬,寶隆在查看鄰居住房時不幸被傳染上傷寒,此後高燒不退,3月5日因並發腎出血去世。
I. 上海哪個一本可以進去參觀
交大,復旦,同濟,華師大。
交通大學,為中國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系統名稱,起源於1896年創辦的南洋公學、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與鐵路管理傳習所。1896年,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盛宣懷在上海創辦了南洋公學,清朝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奏設了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這兩脈即為交通大學最早源頭。交通大學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建校最早的高等學府之一,在12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形成了優良的校風和光榮的傳統,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已成為飲譽海內外的綜合性著名高等學府,滬校被譽為「東方麻省理工」,唐校被譽為「東方康奈爾」。交通大學校友總會成員為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陽明交通大學,統稱「中國交大五校」。復旦大學,簡稱「復旦」,位於直轄市上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高校,由教育部與上海市重點共建。是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設高校,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九校聯盟、全球大學高研院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長三角高校智庫聯盟、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成員,是一所國內頂尖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同濟大學前身是1907年德國醫生埃里希·寶隆在上海創辦的德文醫學堂;1908年改名同濟德文醫學堂;1912年與創辦不久的同濟德文工學堂合稱同濟德文醫工學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濟大學;1927年成為國立同濟大學,是中國最早的七所國立大學之一。截至2021年11月,學校設有29個專業學院,11家附屬醫院;有四平路、嘉定、滬西和滬北4個校區,佔地面積約2.56平方公里,總建築面積184餘萬平方米;有專任教師2792人,全日制本科生18514人。華東師范大學,簡稱「華東師大」,位於上海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是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重點共建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選"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國培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長三角高校合作聯盟、金磚國家大學聯盟、亞太高校書院聯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學聯盟創始成員,國務院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