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二戰德國兵力為什麼比日本多

二戰德國兵力為什麼比日本多

發布時間:2022-08-12 09:13:18

① 為什麼感覺同為二戰國家的日本總是兵力捉襟見肘,而德國卻沒有

第一、德國有大量仆從國

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芬蘭。其中芬蘭是為報復甦聯而加入的,而其餘幾國均是國內法西斯勢力取得政權,因此加入。另外西班牙宣稱中立,實際是支持的。羅馬尼亞出力最多,兵力超過百萬。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在中國才顯得優勢兵力不足,無法進行更大規模的入侵。

其實二戰日本和德國到後期都明顯兵源不足,諾曼底登陸被盟軍稱為希特勒的娃娃兵的黨衛軍第12裝甲師,都是十六七歲的學齡青年。年紀雖小但作戰手法,異常兇猛,二戰中德國的總人口還沒有日本多,應該是8000萬左右。

以至於德國黨衛軍中招募了許多外籍士兵。著名的維京師士兵就大多是北歐籍的。日軍投降時雖然有幾百萬軍隊,但不是老年兵就是少年兵戰鬥力明顯不足.。湘西會戰和蘇軍出兵東北時,日軍戰鬥力明顯沒有戰爭初期強了。

② 同樣是二戰戰敗國,為何德國能有軍隊,日本卻不能

雖然德國和日本都是二戰戰敗國,而且德國可以有軍隊,而日本卻受到了限制。那是因為德國的認錯態度好,而且德國被四個西方國家所管轄,而日本是迫不得已才投降的,沒有認錯的態度,再加上日本的地理位置原因,所以要對日本進行限制。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島國,從地理位置上來看,相對比較隱蔽,而且他們在科技等方面,發展的都不錯,在戰爭方面的潛力也是比較強大的,如果放任他們發展軍隊,會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而德國的地理位置相對比較明朗,現在四個國家的牢牢監視下,一時間不會出現什麼大的亂子。

③ 二戰時,為何感覺日本兵力匱乏,而德國卻沒有誰的兵力更緊張

二戰時期,日本兵力捉襟見肘嗎?許多人似乎都有這種感覺,但是,這種印象顯然是錯誤的,事實上,二戰時期日本捉襟見肘的其實是他的國力和海軍艦艇,而不是兵力。

第2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初,日本已經占據了朝鮮半島、中國東北三省及台灣島,加上日本本土,日本所控制的人口已經超過1億,即便是本土,也超過了七千萬。也因此,日本控制下的人力資源其實是極為豐富的,這也是日本投降之時,為什麼依然擁有高達700萬軍隊的重要原因。

二戰日本航母

其實,對於日軍而言,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們缺少的從來都不是兵力,而是更為強大的工業實力。由於位於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之上,日本一直患有嚴重的資源飢渴症。

由於缺乏足夠的石油和鋼鐵,日軍的裝備和持續作戰能力一直不如英法德等國。即便是在日本賭國運建立起的海軍艦隊,由於缺乏足夠的石油,不得不長期趴窩。工業實力嚴重不足和資源的嚴重匱乏,才是二戰時期日本做最缺少的。

④ 二戰,德國軍力強還是日本軍力強

綜合軍力德軍更強,德國陸軍遠勝於日本陸軍,日本陸軍不論戰術還是裝備整個一戰水平,坦克沒幾輛,機械化戰術就不用說了影都沒,單兵素質就高在個不怕死。德國陸軍首先是擁有真正的軍事素養,戰術配合,戰役指揮都很厲害,士兵和各級軍官學歷高,素養好,特別是國防軍,真正是精英。黨衛軍也是一堆不怕死的飯桶。德國武器裝備那就不用說了88炮 虎式坦克都是經典。

空軍差不多,不過德國略強,製造技術在那,空軍規模也比較龐大,而且空軍王牌很多。

海軍日本比德國強很多,而且日本海軍在開戰時擁有當時最強大的航母機動艦隊,如果不是那個飯桶南雲估計還是能跟美國打好一陣的,想比德國海軍多是單打獨斗,不過潛艇技術和戰術還是比日本先進。

⑤ 二戰德國軍事實力和日本軍事實力對比

1,陸軍:德國 二戰陸軍規模在開戰初期達到擁有150多個師,兵力達到200萬左右。入侵蘇聯時德國兵力達到600萬。德國兵力頂峰時達到900多萬,其中300多萬非正規軍。

日本 日本開戰後在中國投入的兵力共計600萬,加上東南亞的兵力,應該在700萬上下,幾乎全是正規軍。

武器裝備,德國軍隊比日本軍隊更具機械化,也較為先進。

2,空軍:德國 擁有歐洲最強大的空軍,其著名的閃電戰就是由空軍先展開戰略定點式的轟炸,其後發起摧枯拉朽的輪番轟炸(這樣卻加大了飛機的消耗)。德國是擁有噴氣式飛機的第一國,當然性能固然高但作戰能力卻不突出,這點《希特勒傳》里也有提到。

日本 日本沒有獨立的空軍,只設立有陸軍航空兵,海軍航空兵。日本空軍在世界上排不上名號,但零式戰斗機卻是世界性能最好的飛機之一。而海軍航空兵,則創下了許多世人不能比擬的功績。毀滅了美國太平洋戰艦後(雖然是偷襲的),又擊沉了英國兩艘大型戰列艦,終結了「巨炮主義」。應該說,二戰初期日本的海軍航空兵,名列第一。自中途島戰役後開始沒落。

3,海軍:德國 德國由於《凡爾賽條約》的限制,戰前不能具備一定規模的海軍。開戰後又由於英國海軍的壓制,根本就沒有什麼海軍實力。海軍在希特勒嘴裡一直都是「我們的小海軍」。

日本 日本海軍無疑是亞洲第一。珍珠港戰役後,日本海軍在太平洋占絕對優勢。

所以,如果說德國和日本的軍事力量對比的話,按常理是德國更為強大。但是按實際的話,德國只不過剛好在歐洲,成為二戰「主角」而已,就總體而論:日本二戰時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帝國,入侵了人口最多的中國,毀滅了太平洋霸主,挫敗了老牌世界海軍霸主英國,極大的打擊了殖民主義。如果歷史改變,軸心國戰勝,那麼德國未必就能打敗日本。

(5)二戰德國兵力為什麼比日本多擴展閱讀: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由德意志第三帝國,義大利王國和日本法西斯主義者挑起。它給整個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作為對戰爭不可推卸的責任,德國和日本是否能夠深刻反思戰爭,是世界人民能夠得到戰爭並因此成為政治權力而得到寬恕的重要條件。當歐洲國家決心扭轉60年前的黑暗歷史時,歷史問題仍然深深困擾著亞洲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和日本對歷史問題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態度:德國建立了內省戰爭制度並徹底檢查了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做了一切。它的責任是,自戰爭結束以來,它一直試圖否認其外國戰爭的侵略性質,並歪曲對侵略國家及其人民造成的毀滅性災難的歷史事實。

⑥ 為什麼感覺同為二戰國家的日本總是兵力捉襟見肘,而德國卻沒有呢

你的感覺明顯是顛乾倒坤了,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時,集結在倭國四島的日本陸軍第一總軍(杉山元)和第二總軍(畑俊六)尚有240萬兵力,最終一槍未放就繳械了,尚不計南方軍、關東軍和“中國派遣軍”的近300萬軍隊,它怎麼就兵力捉襟見肘了?

按朱可夫的說法,此時德國軍隊總兵力為940萬人,其中作戰部隊540萬人左右。希特勒把其中的68%約370萬人用來對付蘇軍(670萬人一線作戰部隊),把其中的25%約140萬人置於西線抵抗盟軍,其它廣大的佔領區只有30萬正規軍,剩下的全靠黨衛隊、警察和偽軍在維持。黨衛第12裝甲師都被稱為“娃娃師”了,日本有這樣的部隊么?

所以無論在東西哪條戰線上,德軍的野戰兵力都不足對手的一半,用兵當然捉襟見肘。希特勒之所以1944年底不顧一切發起“阿登反擊戰”,就是清楚再拖下去肯定死路一條,他必須豪賭一把,即集中精銳力圖首先擊破美英盟軍,再回過頭去全力應付蘇軍。但是這么乾的嚴重後果在於,他必須為此抽調所有用於東線救火的戰略預備隊。

⑦ 為什麼感覺同為二戰國家的日本總是兵力捉襟見肘,而德國卻沒有

德國的兵力是各個參戰國里最緊缺的一個,一方面是整個歐洲的日耳曼民族也就1億人,可用的兵源數量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是德軍的戰線太長,除了漫長的蘇德戰場和非洲戰場,還有廣闊的大西洋戰場,且德軍在歐洲的佔領區又支離破碎、對手多如牛毛,這都稀釋了德軍的兵力!

舉例說明,當關內血戰時,關東軍還能囤積海量兵力防備蘇聯。1941年12月太平洋戰區開打時,關東軍兵力73萬,而中國派遣軍只有62萬人,你能說它在關內的兵力吃緊嗎?即便是在戰爭最後階段,關東軍尚有80幾萬兵力,甚至最高膨脹到120萬人(有爭議),這個兵力規模比關內的105萬鬼子兵還要多。

而且關東軍投降時也就68萬人,可見蘇軍幾個月的攻勢給它造成了巨大傷亡,也間接說明日軍在我國的戰斗,是集中發生在戰爭末尾階段的關外戰場,漫長的8年血戰對它來講壓力不會太大,根本沒有到兵力不足的地步。

在太平洋戰場,日軍兵力也不算太緊張,它真正感到緊缺的應該是技術兵器和關鍵人才,也就是航母、驅逐艦、艦載機和飛行員等等,這些與兵源沒有關系,是工業潛力決定的。太平洋戰場以海空大戰為主,對人力的需求遠不及地面上的裝甲戰和陣地戰,它不用組建人員龐大的擲彈兵師、步兵師或者騎兵師。

舉例說明,參加完珊瑚海海戰的日軍第5航空戰隊,在翔鶴號航母受損、77架飛機報廢、1074人陣亡的情況下,按理說另一艘瑞鶴號航母還能繼續戰斗才對,但事實卻是它無法參加之後的中途島海戰了,因為這艘航母缺乏飛行員和艦載機,只能脫離機動艦隊回國修正,這就是關鍵人才和技術兵器缺乏的證明,也可以算是兵力不足的一種吧!

⑧ 為什麼日本在二戰中被多國攻擊的情況下,兵力還能保持增長,而德國在同樣的情況下兵力卻在不斷下降

主要是擴大徵兵的范圍(與拉壯丁差不多,來自各個行業),其次是調低徵兵的年齡(在校學生也列入徵兵范圍),編制降低(與中國與美國的戰爭中前期大多師團受損人員不足,所以後期的新師團編制人數要低於前期的師團),混成部隊(增加在朝鮮與台灣等地強徵人員入伍,這些混成的地方日軍不太易強征,大多在日本投降前才組成,並啟程)

師團的數量:最大的特點就是日本的師團越來越多是吧,這個與日本軍部死腦筋分不開,總是要編成一個師團出戰,人數一般只有2/3左右,並且戰力低下。相對之下中國軍與師的數量很少增加,因為對應人員不足的國軍則已多用地方組成的混成旅,而共軍以地方為單位的團與以村為單位的連數量倍增。

德國亦有則強征組成的民兵後備軍,但戰力很差,數量亦不太多。並且德國與有一個日本不同的地方,則是德國佔領的地方很多均以盟國來稱呼,如羅馬尼亞、奧地利這些國家,這些國家亦征了二、三十萬兵,但不計入德國。

日本後期除應付太平洋戰場以外,亦深感中國汪偽與偽滿這兩個政權軍隊的反覆。中國戰場增加的日本軍隊,另一個角度來講,亦是取代部分戰略要地的偽軍而組建的。這里容易出現的誤區:
第一個就是日本後期的軍隊有中國人,其實偽軍與日軍的分類是很明確的,根據日本戰後的文件顯示,日本只從統治多年的朝鮮與台灣征外國人,而不從中國地區徵人。

第二個汪偽與偽滿這兩個政權軍隊在所有的歷史書中是不列入日軍來統計的,並且因為有反覆性與易起義性,反而可能會列入國軍與共軍之中。

閱讀全文

與二戰德國兵力為什麼比日本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