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荷蘭是二戰時期唯一遭飢荒的西歐國家,為什麼
荷蘭人民在二戰中乃至1945年都或多或少的受到飢餓的折磨,這點是不容否認的,但是說「唯一」發生飢荒則相當值得商榷,因為相比上西歐國家,東歐被佔領國家的情況則要糟糕的多。
二十年代後期的經濟蕭條,導致歐洲大陸各國政府普遍對農業進行援助,所以戰爭爆發前的那十年,是糧食生產穩步增長的時期。歐洲大陸作為一個整體提供了它所需要的食品的將近百分之九十(按卡路里計算),僅在飼料方面缺少百分之十,而在脂肪和食油方面則缺少百分之四十五。同德國一樣,歐洲大陸在做麵包用的穀物、土豆、食糖和牛奶方面幾乎可以自給,但是有百分之十五的肉類要依靠海外供應。由於預料將會出現緊急情況,大多數國家都增加了儲存,管制糧食的法律也准備就緒,而且基本工作人員都已內定。在荷蘭,1939年成立的戰時糧食機構,起先得到德國佔領當局的承認,可是後來卻由人們熟悉的全國農業協會所取代。不過,由於國家管制的基礎早在德國入侵以前就已經奠定,荷蘭的制度繼續發揮作用而沒有受到多少干涉,結果是,直到戰爭的最後階段,當戰事妨礙了交通和管制工作時,糧食的分配工作仍然令人相當滿意。
回顧整個戰爭時期,歐洲大陸各國糧食的產量在戰爭的前一半時期下降了百分之十,而到戰爭結束時則下降了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農作物,尤其是做麵包用的穀物,產量下降得較少,而畜產品,特別是肉類,產量則減少得較多。從1943年起,當大陸的中心地區而不是邊緣地區開始感到戰爭的全部沖擊力時,有些國家的農業生產反倒稍有改善。只是在戰爭結束後,到了1945年秋天,第一次真正災難性的歉收才出現了。各個國家之間,情形有著很大的不同,但是除丹麥外,所有國家的配給量和食品供應總數都比德國少。在芬蘭、挪威、比利時、荷蘭和法國的大部分地方,尤其是在波蘭、俄國、南斯拉夫和希臘的城市中,居民有很長一段時期不得不在大大低於最低需要水平的情況下生活。凡是有錢從黑市購買東西的人,物質方面沒有感到什麼匱乏,可是大多數城市居民都無力經常通過非法的途徑來補充配給量的不足。
歐洲全體居民的健康,在某種程度上都受到了損害。成年人體重減輕是很普遍的,而兒童中發育遲緩的現象則有案可稽。軟骨病和腸胃病增多了,在情況最差的地方,還出現了因飢餓而浮腫的病人。嬰兒死亡率上升了。在糧食消費量特別低的地方,結核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也大幅度地增加。但是,由於醫療防治工作的改進,大多數人在這場戰爭結束後的健康情況,都比前一代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要好些。在大多數情況下,造成的損害並不象那些不得不經受這場嚴峻考驗的人們當時所預料的那樣持久。
二戰中的荷蘭
由於荷蘭的地理位置使得她成為進攻英國的可能跳板以及防禦盟軍的橋頭堡,德國在戰略上想和荷蘭搞好關系。然而到1941年2月,德國人一定已經明白,他們不能期望荷蘭人民俯首聽命,因為在那個月里阿姆斯特丹開始發生了罷工和騷動,隨後蔓延到了其他城市。荷蘭納粹分子的挑釁激起了群眾憤怒的第一次自然的大爆發。對德國人的憤怒也開始高漲了,首先是由於德國人對猶太人的迫害日益升級,後來則是由於戰事的迫切需要使德國人對荷蘭人力和資源的剝削不斷加劇。從1941年初起,強迫男人和女人去服勞役的范圍不斷擴大。熟練工人被騙到德國去做工。1941年7月東方戰線開辟以後,荷蘭人被招募去打德國的敵人,或者把他們遷移,利用他們的務農本領去開發新征服的烏克蘭草原。
1942年德國人決定放棄其哄騙或威嚇荷蘭人的希望,採用了強硬的反措施,這便使人看出荷蘭人已在開始進行抵抗了。這年春天,希姆萊和他的主要助手海德里希訪問了荷蘭,親自對他們在荷蘭的代表警察長官勞特爾作了簡要的指示。5月,荷蘭武裝部隊中的軍官重新被拘留起來,並在荷蘭的重要人物中逮捕了四百六十人作為人質。他們的數目後來增加到一千人左右,第一次槍斃人質發生於1942年8月15日,當時德國人為了對鹿特丹的一次破壞行動進行報復,把五個人質處死了。秋天,由於日益害怕盟軍進攻,他們開始強制疏散荷蘭沿海的居民,包括海牙的一部分居民。荷蘭居民由於燃料和糧食短少的情況迅速惡化,已經深受苦難,這一遷移更增加了他們的困苦。與此同時,新頒布的法令增強了德國人對荷蘭勞工和人力的控制,因此他們可以把成千上萬的荷蘭工人押送到德國去幹活——僅僅在1942年5月和6月就有不下四萬六千人。
隨著1943年這新的一年的來臨,所有這種壓迫所引起的激烈情緒開始爆發。1月間,國家社會主義運動有幾個領導人被暗殺了,這表示出民眾對這個組織的憎恨。對佔領國的積極反抗也開始採取破壞為德國人生產的工廠以及銷毀有關即將押送出國的工人的名冊的形式。鐵路也受到攻擊,這有兩個目的:既阻礙德國人的作戰努力,又阻止或放慢押送工人出國的工作。德國人為了報復,處決了許多人質後,又在3月底對各大學發動了一次襲擊,逮捕了幾千名大學生,把他們拘留起來作為人質。1943年3月16日頒布了一項法令,限制各大學招收學生的人數,入學的條件是要他們宣誓效忠,否則就要被押送到德國去做工。據說有百分之八十五的學生拒絕簽字。4月里,荷蘭的緊張狀態加劇了。4月29日公布了德軍總司令克里斯蒂揚森將軍發布的一道命令,勒令荷蘭武裝部隊以前的全體軍士報到,以便送往德國的戰俘營中拘留。這就引起了一場新的危機。第二天,在倫敦的荷蘭政府廣播了一個呼籲,要求有關人員抵制這道命令:「不去登記……不理睬他們的傳喚。設法讓他們找不到你們!」鑒於荷蘭人民有了這種危險情緒,4月30日在全荷蘭公布了戒嚴令,實行宵禁,並訂出了其他種種限制行動自由的規定,違者可以處以死刑。然而,在以後的幾天里,發生了激烈的示威運動,群眾遭到槍擊,全國各地都爆發了罷工,農民拒不交出牛和牛奶,鐵路和碼頭遭到破壞,工廠和農庄發生火災。從5月2日到6日,至少有二十一名荷蘭人由於參加罷工或其他的罪行而被判處死刑。德國人重新控制住局勢以後,就乘機實行德國駐荷蘭專員賽斯-英誇特2月間暗示過的全面動員荷蘭勞工的工作。根據1943年5月6日的一項法令,所有年齡在十八歲到三十五歲的男子都應登記強制服勞役,所有沒有在表示效忠的宣言上簽過字的學生也應登記服勞役。5月13日,德國警察長官勞特爾發出一個通知,沒收所有無線電設備及其附件和零件,不管是私人家裡的,還是商店裡的存貨。5月15日,戒嚴令撤銷了,但是關於強迫勞動和沒收無線電設備的規定依然不動。同一天,賽斯-英誇特又發布了一道旨在對付政府工作中消極抵抗的命令,對製造嚴重行政破壞事故的人可以處以終身苦役或死刑。這個措施證明本年2月間荷蘭首相蓋布蘭迪教授從倫敦發出的呼籲已經取得了成功。他呼籲全體忠誠的荷蘭官員在他們的權力范圍內用一切辦法拒不執行顯然為了幫助德國人作戰而頒布的種種法令。
大約就在這時,從兩個極為重要的方面掀起了一股正在增漲的反抗浪潮。首先是天主教會和基督教會向賽斯-英誇特遞交了一份聯合抗議書,並於1943年2月21日在荷蘭所有教堂的講壇上宣讀。抗議書用最強烈的憤怒詞句提到破壞正義,破壞基督教原則,迫害猶太人,把荷蘭工人押送到德國去,在荷蘭強迫服勞役,以及殺害人質等。第二份抗議書是荷蘭醫務界在1943年6月發出的。它用同樣強烈的詞句使人注意到壓迫對身心的影響,荷蘭居民的營養不良情況和由此而造成的肺結核的蔓延,以及把荷蘭糧食輸往定量較高的德國這種不公平的情況。它還提到強迫荷蘭人製造武器去打與盟軍並肩對德作戰的同胞的這種心理上的折磨。但是,德國人那種迅速惡化的戰局使他們簡直不可能傾聽人道主義的呼籲了;相反,這種形勢卻促使他們採取甚至更加殘忍的行動。在他們強迫沿海地區的居民疏散以後,看來甚至還有採取更為強烈的防衛措施的跡象。1944年元旦,米塞發表了一篇演說,他在演說中對盟軍入侵可能帶來的恐怖事情渲染得極其可怕,他特別指出,鑒於荷蘭大部分土地都低於海平面,入侵可能導致淹沒新開辟的低地(抽幹了水的沼澤地)。於是這個題目便被德國控制下的荷蘭報紙大肆發揮,企圖威脅荷蘭人民變得俯首帖耳,使他們嚇得不敢反抗,不敢與盟軍合作。後來,這種情況又有所緩和,著重在荷蘭作為抵抗歐洲「布爾什維克化」的堡壘這一「足以自豪」的任務和淹沒低地作為防衛武器的價值了。的確,當這種宣傳在1944年春出現時,德國人實際上正在某些地區放水——盡管德國人試圖縮小這件事,並且對它作出最好的解釋,但是,不久便被地下報紙傳開了,使人們直接預先知道了情況。
但是,總的說來,德國人在涉及自己的利益和安全的地方就不願意直言不諱了。1944年5月13日,賽斯-英誇特發布了一道新的命令,規定如形勢需要(即盟軍登陸),立即實行戒嚴,並規定對荷蘭人進行最嚴格的管制,以免他們在任何方面妨礙德國人。實際上,所有的荷蘭人都得執行德國人的命令,違者處死。7月間,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不久,同荷蘭人共同負責的偽裝,由於撤銷了米塞的「咨詢內閣」而告結束。荷蘭人在德軍佔領的餘下時間里都遭到了赤裸裸的德國軍事專制的統治。然而,當荷蘭人看到盟軍在1944年夏末以雷霆萬鈞之勢橫掃歐洲時,他們自然想到解放的時刻就在眼前了。正是在這樣的期待中,並在希望加速這一結局的到來時,荷蘭流亡政府與盟軍最高統帥部和國內抵抗運動取得了一致意見,於1944年9月17日命令鐵路舉行總罷工。這個命令立刻得到普遍的執行。在四十八小時內,荷蘭各地的火車,除了幾列由德國人自己駕駛的以外,全部停開。德國人用恐怖手段或答應給雙薪和雙份配給品的辦法都沒有能破壞罷工。但是,這時盟軍的攻勢在阿納姆遭到嚴重的挫折。德國人對自己在荷蘭仍控制著的地區加緊壓制,罷工開始受到報復,不僅對罷工的工人,而且對全體居民。德國人認為荷蘭人這時已經喪失了一切應得照顧的權利,於是開始有計劃的、無情的破壞和洗劫荷蘭國家財產。在荷蘭,被嚴寒加劇了的一個可怕的冬天開始了。盟軍頻頻轟炸,糧食、燃料和電力都極端缺乏。荷蘭最大的一些城市所在的西海岸地區的糧食儲存根據德國民政當局的命令,於1944年夏季已經減少到只夠兩三星期之用。為了報復鐵路罷工,禁止從較遠的東部農業區運送糧食到大城市,禁運直到11月8日才解除,可是到了那時,嚴寒季節業已開始,再也無法儲存糧食了。除了德國人的報復措施外,罷工也使得供應品無法運往城市,因此煤和糧食的儲備不久便告枯竭。此外,三萬名鐵路工人在罷工——連家屬在內,總共有十萬人——全都得隱蔽起來,都得吃飯。到11月,德國人開始在街上和屋子裡圍捕荷蘭人,把他們押送到德國去。由於遭受這些苦難的結果,1945年1月和2月在總人口超過二百萬的六個城市中,死亡率幾乎比1944年同期加倍。根據報紙上的報道,僅鹿特丹一地,餓死的平均每天就有四百人。
德國人沿著荷蘭南半部寬闊的河口構築了他們的防線。在1945這新的一年年初,他們仍然占據著荷蘭的大部分地區,人口約有六百萬。盟軍佔領的地區瀕臨飢餓的狀態,而在德國人佔領的地區則是徹底的鬧飢荒。但是,荷蘭人的精神還是沒有垮下來,反抗德國人的活動並沒有停止。3月初,有人企圖謀殺德國警察頭子和公安委員會常務專員勞特爾,又引起了特別野蠻的報復。為了這一罪責,3月7日,約有四百人被處死,其中許多人是在斯開文寧根的海濱沙丘上被槍決的。直到4月初盟軍才開始從德國進入荷蘭,1945年5月6日,才解放了荷蘭全境。到了這時,荷蘭人民肉體的痛苦才算結束了。在大戰的最後階段,德國人對這個國家進一步給以沉重的打擊。在鹿特丹港和阿姆斯特丹港,他們進行了毫無戰略意義的破壞,似乎純粹是出於報復的心情。他們還破壞了海堤,使海水進一步淹沒了大片肥沃土地。
② 德國的季節對應的月份
5-9月最佳。
四季的德國都是很好的旅遊地,但大多旅行者都在5—9月之間去德國,那時天空總是晴朗,適宜戶外活動。啤酒園和咖啡館24小時營業;戶外競賽和節日使得城市與村落都生機勃勃;徒步旅行、騎自行車都是旅行的運動。不過,不論在哪個月份都有可能下雨。在德國(3—5月以及10—11月)遊客相對較少,而天氣卻出奇的好,在4—5月間,當鮮花和果樹都含苞欲放。天氣是溫和而晴朗的。進入秋天後風和日麗的宜人氣候也並不稀奇。除冬季運動外,11—3月初之間的活動大多集中於文化和城市生活,在這幾個月間,天空常常顯得陰沉,而溫度經常降到零下。此外,旅行者減少,景點排隊的隊伍也變短(除冬季旅行勝地外)。一定要帶上足夠多的衣服,並且記住只有6—8小時的日照。在12月,太陽在下午3點30左右就落山了。滑雪季節通常最早開始於12月中旬,在新年過後進入高峰期,而在3月雪融初始之時結束。
③ 德國二戰戰領法國時,有沒有實行宵禁
在某些城市有實行宵禁,但沒有統一在法國全境實行宵禁,個別城市的宵禁是為了收捕地下抵抗組織的,而德國佔領法國,畢竟還是為了法國的資源,不會全面實行宵禁,那樣對工業生產影響太大了。
④ 德國時間
德國時間是以柏林時間為準的屬東一區。德國是東一區,中國是東八區,相差7小時,即德國時間比只能各國時間慢7小時。由於德國從4月份開始實行夏令時,撥快1小時,所以夏令時比中國慢6小時。即標准時區UTC加1,夏時制UTC加2。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
德國四季時間
德國春季3月,4月,5月。夏季6月,7月,8月。秋季9月,10月,11月和冬季12月,1月,2月。德國春季很晚,4月以後才算是回春變暖。夏季很短,在6,7月間通常只有兩三個星期會有炎熱的感覺。
德國秋季過得很快,一般從10月末就基本結束了。德國的冬季較長,一般是從11月到次年的3月,10月末11月都有可能開始下雪,但降雪主要集中在1,2月份,氣溫在0攝氏度左右,極端最低氣溫會達到零下10攝氏度以下,山區則更冷。
⑤ 二戰末期, 盟軍如何找到納粹德國藏在默克斯鹽礦中的寶藏
1945年3月,喬治?巴頓將軍(1885-1945,美國陸軍四星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美國軍事統帥)的第三集團軍渡過了萊茵河,於4月4日佔領了德國圖林根地區的默克斯村。當天下午,盟軍的一個特遣隊盤問了附近地區的一些難民。他們得知某座鉀鹽礦附近,有過不尋常的「活動」。盟軍司令部在得到消息後,下令對該地區施行宵禁。
4月4日傍晚,一輛美軍巡邏吉普車在默克斯村看到兩名婦女違反宵禁令在街頭行走,於是停下來對其進行盤問。她們自稱是法國難民,次日清晨,在送這兩名婦女回家的路上,當路過凱瑟羅達礦井的井口時,美軍士兵問這是一座什麼礦。令他們驚訝的是,其中一名婦女指著那裡說:「那就是藏金子的礦井。」
當地美軍指揮官拉塞爾中校得到這個消息後,立即前往默克斯。經過詢問,他確定了消息的真實性。此外,拉塞爾還得知,德國國家博物館館長保羅?賴夫博士正在那裡看護一些藏在礦井中的名畫。拉塞爾接著盤問了礦上的大小官員,以及德國國家銀行外匯部首席出納員維爾納?維克。維克交代說,從1942年8月起,德國國家銀行就把其黃金儲備以及黨衛軍存在該銀行賬戶上掠奪來的財物(包括黃金、外匯和藝術品)藏到默克斯的礦井中。藏匿活動一直持續到1945年1月,一共運來76批次財物。此外在1945年3月,德國東部地區的14家博物館和美術館也將其藏品運到了那裡。德國人曾想將默克斯寶藏轉移到別處,但還沒來得及籌集車輛,美軍先頭部隊就已經到達了該地。
7日清晨,這個礦井的所有入口均被派兵守衛。上午,拉塞爾等人從主坑道進入礦井。在離地面2200英尺的主隧道內,他們發現了堆放在牆邊的550個大麻袋,裡面全是德國馬克。再往裡走是一堵三英尺厚的磚牆,中心是一扇厚重的鋼制保險門,後面可能藏有一座地窖。次日,拉塞爾等再次來到地窖前,現代化的鋼門很快就被炸葯炸開了。
美國人發現寶庫裡面的景象難以用語言形容: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有照明的、寬23米、長45米的密室。裡面有超過7000個做了標記的袋子,高度齊膝,足足碼了20排。房間另一邊是成捆的現鈔,每捆的標簽上都印有「梅爾默」的字樣。這些箱子明顯屬於納粹黨衛軍的化名賬戶。這是納粹德國在歐洲所掠奪財富范圍和復雜內容的首條線索。
他們打開袋子,將這些財物列入清單:8198塊金錠,55箱金磚(每箱兩條,每條重10公斤),數百袋黃金器皿和製品,超過1300袋的金馬克、金法郎和金英鎊,711袋20美元的金幣,來自15個其他國家的數百袋金銀幣,數百袋外匯鈔票,9袋珍稀的古代金幣,2380袋和1300箱的德國馬克現金,面值達27.6億,20塊各重200公斤的銀錠,40袋銀條,63箱另55袋銀盤子,1袋白金(內有6塊白金錠),還有從不同國家掠奪的110袋鑽石和珠寶。在其他的隧道里還發現了大量來自歐洲各國博物館及私人收藏的珍貴藝術品:油畫、版畫、鉛筆畫、雕刻、古董鍾表、集郵冊。更為殘忍的是,在金製品中,還包括數袋從集中營的囚犯口中拔掉的金牙。
(墨克斯鹽礦第8號大廳內景)
巴頓將軍得知後,立即請求將這筆財富交由盟國遠征軍最高統帥部接管。4月15日,在戰斗機的護衛下,這些財寶由數百輛卡車運往法蘭克福的德國國家銀行。8月中旬,盟國對其進行了稱量和估價。其中黃金價值2.6億多美元、白銀價值27萬美元。另外還有一袋白金和8袋稀有金幣沒有進行估價。
1946年年初,默克斯寶藏中的貨幣黃金(金磚、金條和金幣)被移交給盟國戰爭賠款委員會,最後交給美英法三國黃金歸還委員會。他們負責將這些黃金盡快交還給受害國的中央銀行。
艾森豪威爾(右一)在第12集團軍司令官布雷德利上將(左二)、巴頓中將(左一)、艾迪少將(右三)以及其他將領陪同下視察墨克斯鹽礦內藏匿的納粹黃金和現鈔。
艾森豪威爾正在檢視一箱銀器。
⑥ 柏林宣布實施宵禁,德國民眾對此做何回應
柏林此次實行宵禁活動,這實屬是因為不得已而為之,柏林最近的疫情情況,由於反彈嚴重,迫於無奈,德國方便不得已出台了宵禁政策。要求在柏林等地餐館酒吧和大部分的商店,在今後的每晚11:00至次日的6:00必須關門,不僅如此,還要求這些場所對於相應的服務人員從業人員進行一定的消減縮減,盡量讓人口減少到最少並且盡量避免人與人之間的直接接觸。而對於柏林所推出來的這些禁令,大部分的柏林人都表示支持的態度,畢竟目前的疫情情況他們已經看到眼裡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算統計,世界上每10個人就有一個人已經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而推出這樣子的宵禁,也正是為了保證民眾的健康情況。所以柏林方面還並沒有出現群眾抵制禁令的情況。畢竟在這種性命攸關的時候,人民群眾的智商還是在線的。
⑦ 德國四月份過什麼節
4月1日至20日之間 復活節
國性節假日除聖誕節、復活節、元旦、國際勞動節、耶穌降臨日、國慶日等之外,德國的主要民間與民俗節日有基爾周狂歡節、耶穌受難戲劇節、蘭茨胡特君主的婚禮戲劇節、啤酒節、鄉村節等。以上的幾個節日都是舉世聞名的。
德國全年法定節假日有:新年(1月1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耶酥開天節(復活節後的第七個星期日);德國統一日(10月3日);懺悔節(11月);聖誕節(12月25日-26日);慕尼黑啤酒節(每年9月最後一周
至10月第一周);基本法頒布日(5月23日)。 遊客應注意,聖誕節,復活節前後兩周勿訪。
⑧ 柏林宣布實施宵禁,宵禁的政策是為了控制疫情嗎
柏林實施宵禁確實是為了控制疫情的繼續影響。在今年10月7號左右,德國的柏林政府宣布將在柏林實施宵禁這一個政策。宵禁的具體內容是柏林市內的餐飲、酒吧和大部分的商店都需要在每天晚上的十一點之前關店,在次日上午六點鍾之後才能繼續開店營業。在德國,新冠疫情是又重新反彈了,特別是德國的首都——柏林,更是亮起了兩個紅燈,柏林政府即在當晚就宣布了宵禁制度。禁止相關商戶的營業,確實可以減少人員的出行,從而從源頭上遏制新冠病毒的傳播。柏林政府除卻實行宵禁制度之外,還表示將會收緊目前現有的人際接觸的這一個禁令。不管怎麼說,希望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圍內能夠得到有效控制。
⑨ 德國大宵禁是什麼意思
宵禁的意思就是傍晚以後全城人民必須在家裡不允許上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