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德國歷史上的稱呼有什麼
日耳曼人(German)
「德意志」
德意志王國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這便是古德意志帝國,或稱為第一帝國。1806年,帝國被拿破崙一世推翻。
第二帝國 。第二帝國是指1871年-1918年的德意志帝國,它是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統一起來的。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普魯士擊敗法國,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皇帝。
第三帝國。希特勒自稱第三帝國 ,也就是納粹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即西德)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東德)。
『貳』 四大文明古國都指哪四國,文明指的是什麼
四大文明古國指的是古中國、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倫(今天的伊拉克)。
四大文明古國實際上對應著世界四大發源地,文明分別指兩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中國這四個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而同一時期的愛琴文明未被包含其中。四大古文明的意義並不在時間的先後,而在於它們是現在文明的發源地。
四大文明都是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在北半球的兩河流域、尼羅河、黃河、長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恆河流域相繼產生了世界四大文明。
文明古國在距今7000年-4000年前,相繼由新石器時代進入青銅時代,進而步入鐵器時代,社會制度大多採用奴隸制,國家政權則較晚誕生,古埃及的諾姆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2)德國古國叫什麼擴展閱讀:
四大文明古國中為何只有中國的文明未發生斷裂,有研究指出,特定的地理環境促成了中華文明的擴張和綿延,具體因素如下:
1、生態因素
其生態因素包括三個特徵:
(1)首先,廣闊的水網分布不僅成為了天然的交通運輸網路,更將擁有同樣文化卻散居在不同地方的人們聯系起來。
(2)其次,廣袤的土地為承載大量人口的農耕經濟提供了保障,促使越來越多的族群和人們加入了中華文明。
(2)最後,古代中國人的聚居區(中國北部地區)氣候比較寒冷,所以這里的人們比同時期處於較溫暖地區的人們,如古埃及人、印度人和巴比倫人,需更勤奮工作。
為了抵禦寒冬,中國人需要搭建屋舍、准備衣物和柴火。中華文明即是源起於較寒冷的北方(黃河流域),之後逐漸遷徙擴展至較溫暖的南方,從長江流域到珠江兩岸。
相比之下,西方文明起始於溫暖的南方(希臘和羅馬),並逐漸向北面擴展,先到西班牙和葡萄牙,再到西歐(荷蘭、比利時、法國、英格蘭、德國等),最終到達俄國。
2、文化、宗教和制度因素
古代中國人有一種與「天」緊密聯系的世俗宗教。盡管現代中文裡的「天」在英語中翻譯成「Heaven(天堂)」,但對於古代中國人來說,「天」是高高在上的,是仁慈與先知的化身,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掌控著宇宙中的秩序,包括統治人類社會。
雖然「天」被具化為一個神,受到人們朝拜,被稱作上帝,但它卻不是唯一的神。由此導致的結果是,中國人被灌輸了一種非排外的世界觀(正如天堂並不排斥任何人),形成了一種兼容並蓄的文化。
所以,認為「天」並不限於某一族群,這與《聖經-舊約》中基督上帝僅限於猶太人不同(直到耶穌之後,基督教才被允許流傳至異教徒)。
而恰恰這種特性使得非漢族地區的族群融入中華文明成為可能。鑒於此,加之中國沒有像西方一樣的制度化的教會組織的存在,使得中國歷史上沒有出現過宗教戰爭,這或許也是中華文明從未間斷的原因之一。
參考資料:人民網-四大文明古國中為何只有中國的文明未發生斷裂?
『叄』 德國的古稱是什麼
公元前境內就居住著日耳曼人。公元2-3世紀逐漸形成部落。843年德意志從法蘭克帝國分裂出來,962年建立神聖羅馬帝國。通過長期的對外征服,德意志佔領了捷克、義大利北部和波蘭西部,並遠征俄羅斯、匈牙利。18世紀初普魯士崛起,根據1815年維也納會議,組成了德意志邦聯,1848年德國各地爆發革命,普魯士首相俾斯麥領導了艱苦卓絕的軍事和外交斗爭,普魯士於1866年的「七星期戰爭」中擊敗奧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聯邦,1871年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建立。
德語中表記為「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通稱Deutschland、簡稱BRD。
『肆』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是哪四國
分別是:
1、古巴比倫(位於西亞,今伊拉克);
2、古埃及(位於北非,今埃及);
3、古印度(位於南亞,地域范圍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國);
4、中國(位於東亞,今中華人民共和國)。
四大文明古國實際上對應著世界四大文明發源地,分別是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古印度、中國這四個大型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而稍後的愛琴文明未被包含其中。
四大古文明的意義並不在時間的先後,而在於它們是後來諸多文明的發源地,對其所在地區產生了巨大影響。四大文明是原生文明,而其他文明屬於派生文明,深受臨近地區原生文明的影響。
日本NHK電視台的大型紀錄片《世界四大文明》認為中國、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古印度為世界四大古文明。
英國BBC廣播公司的大型記錄片《文明的軌跡》里,將黃河、尼羅河、幼發拉底河、印度河稱作世界四大古文明。
(4)德國古國叫什麼擴展閱讀:
各地文明簡介:
1、埃及文明-邁向世界文明
古希臘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告訴我們,金字塔是以奴隸建造,用來安放死者的地方。但是,如果我們從"每年九月泛濫的尼羅河"這個角度來探討構築金字塔這件事的話,將出現截然不同的觀點。
長久以來,建築運河、堤防這類龐大灌溉系統顯然一直是農民勞動者的職責。這是讓泛濫時節無所事事的農人們有工作可做的大規模公共工程。
十年前在工人村發掘出一千具左右的人骨,經過分析研究後,強有力地支持金字塔是某種公共工程這種說法。
古埃及人會費心為奴隸施行手術或其它形式的醫療嗎?這些人骨中有曾經受到良好醫療照顧的明顯痕跡,同時也暗示著金字塔的基本功能是在洪水泛濫時期為農民提供工作。法老們可說是最早開始實踐凱恩斯學派經濟理論的人。
2、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烏爾城是世上最早的城市建立者-蘇美人最偉大的成就。現在,烏爾城遺址所在之處是伊拉克南部的荒漠地帶。
是什麼扼殺了這片豐饒的大地?為何技能足以創造出運河、廟塔與最早文字的人往北方遷移?畢竟,如果他們未曾北移,可能不會有巴比倫王國的出現。
蘇美人發現了能帶來大量小麥收成的肥沃土壤。他們在作物產量方面所達到的水準,大約有中古世紀歐洲的十倍左右。這可說是對灌溉系統與豐饒大地的一種禮贊。
然而,蘇美人與大自然搏鬥的方式,是使用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域帶有鹽分的河水灌溉農作物。他們為了尋求生存之道,不斷開發新耕地,並以大麥取代小麥。
3、印度河文明-沉默的文明
最近,在古哲拉特省谷地一帶,發現了一處稱為多拉維拉的城市遺跡。它的年代可能晚於摩亨佐達羅或哈拉帕這些偉大的城市。
衛星影像上顯示出一條業已乾涸、只留下含鹽沉積物的河-加格拉?哈喀拉河。多拉維拉就位於這條河的河口。人們一直認為這條古河只是個傳說,但現在我們知道它確實曾經存在過。
多拉維拉是座海港,同時也是與美索不達米亞進行貿易的中樞。由於這座城的居民深知如何貯存河水、雨水與地下水,因而被稱為"水都"。
4、中國文明
「黃河」的得名,就來自於河水所挾帶泥沙的顏色。陝西原本是十分富庶而豐饒的地區,但不斷砍伐森林,土壤流失的結果,造成今日這種荒瘠的景象。
幸運的是,這里的黃土蘊藏有大量的銅礦。古代中國曾以「青銅王國」著稱,以青銅合金製作大量器物。
黃土細致的質地很適合用來製作陶器,黃土作的器物都相當耐用,一座以黃土作成的城牆不僅堅固,而且至今仍然維持原貌不變。
『伍』 古代德國是哪個國家
法蘭克王國
一般認為,德國歷史開始於公元919年。在這一年,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取得了東法蘭克王國王位,建立了德意志王國。亨利一世的兒子奧托一世繼承王位後為了取得所謂上帝授予的皇權,於公元962年強迫教皇約翰十世在羅馬給他加冕,稱為「羅馬皇帝」,德意志王國便稱為「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史稱「德意志第一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始終不是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隨著地方封建勢力日益強大,皇帝的權力便不斷衰落,形成了不少的邦國。德意志是第一個戰勝羅馬帝國的民族。在這四分五裂的帝國中,最大的兩個邦國是普魯士和奧地利。
『陸』 古代四大文明古國指的是哪四個國家,現如今發展如何
古代四大文明古國,指的是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中國,分別代表了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恆河流域、黃河流域世界四大文明發源地。四大文明古國對應現代的伊拉克、埃及、印度和中國。四個國家的發展狀況各有不同。
一、伊拉克發展狀況
毫無疑問,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發展形勢最好、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中國目前形勢穩定,人民生活幸福,2019年GDP位居世界第二,前程似錦,正在飛速向發達國家邁進。
『柒』 義大利和德國是一個國家嗎
當然不是
義大利(Italy),全稱義大利共和國,是一個歐洲國家,主要由南歐的亞平寧半島及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西西里島與薩丁島所組成。國土面積為301333平方公里平方公里,人口6002萬
義大利是歐洲歷史古國,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義大利為羅馬帝國的發祥地,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曾經統治世界的一部分達數個世紀,2至3世紀為古羅馬帝國全盛時期,版圖遍及整個地中海沿岸,為後世留下了深遠的影響的貢獻。14至15世紀文藝空前繁榮的義大利也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搖籃。經過了長期的分裂後,義大利被外族入侵,1861年成立王國。1870年實現統一,建成義大利王國。1946年6月2日正式命名為「義大利共和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簡稱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領土面積357167平方公里,以溫帶氣候為主,人口約8071萬人,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1] 。
德國祖先為古代居住在中歐的日耳曼人。10世紀時日耳曼人建立神聖羅馬帝國,後發生分裂。1871年普魯士王國統一德國各邦建立德意志帝國,曾先後參加兩次世界大戰並戰敗。1945年分裂為東西兩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兩德實現統一。
『捌』 世界各國古代都叫什麼
中國:中央之邦;
日本:古稱「倭」「大和」,分別為「山峽」與「多山之地」之意;最早使用「日本」一詞,為在孝德天皇大化元年前後。
朝鮮:古稱「高麗」,系山高水麗之意,14世紀末,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改國號為「朝鮮」,意為「早晨清新的國家」;
泰國:古稱「暹羅」,指稱皮膚較黑的部族;1939年改國名為「泰國」,意為「自由之國」;
緬甸:宋以緬甸山區遙遠,道路阻隔,應而稱之為「緬」(遙遠之意);
柬埔寨:漢稱「扶南」,為「山地之王」意,後稱真臘,明開始稱「柬埔寨」;
寮國:以國內主要民族「寮」族得稱;
越南:~~~
馬來西亞:在梵文中意為「黃金之國』;
新加坡:「獅子城」之意;
菲律賓:西班牙殖民者以菲利普二世的名字命名;
印度尼西亞:以希臘文「水」和『島「組成,,表示其既為海國,,又為島國;
汶萊:馬來語中意為「水果」,專指芒果;
東帝汶:在帝汶東部。帝汶在印尼語中意為「東方」,因其位於努沙登加拉群島最東邊得名;
印度:因信得河而來,古時印度人以信度表示河流;
巴基斯坦:意為「清真之國」;
孟加拉國:因主要民族得稱;
尼泊爾:藏語中意為「木頭房子」;
不丹:出自梵文,意為「吐魯番的邊疆」;
錫金:尼泊爾語中意為「新地方」;
斯里蘭卡:僧加羅語意為「光明,燦爛,富裕的土地」;
馬爾地夫:梵文「島嶼」;
阿富汗:因國內主要民族「阿富汗族」得稱;
伊朗:從「雅利安人」衍生而來,波斯語中意為「貴人」;
伊拉克:阿拉伯語中意為「血管」,,指流經伊拉克的兩河;
黎巴嫩:在古腓尼基語中意為「白色的山嶺」,指山頂積雪;
約旦:因「約旦河」得名,在希伯來語中,「約旦」意為「咆哮」之意;
土耳其:突厥;
塞普勒斯:希臘文中「銅』之意;
沙烏地阿拉伯:從統治家族「沙特」得名,「沙特」意為「幸福」;
科威特:阿拉伯語中「小城堡」之意;
阿曼:「寧靜的土地」;
葉門:右邊之意,,即:站在麥加,面向東方,葉門即在其右;
巴林:巴林島;
阿聯酋:。。。。。
澳大利亞:拉丁文中意為「南方的大陸」,古時,托勒密推想,北方既有陸地,南方也必有一塊陸地;
紐西蘭:來源於荷蘭語,意為「新的海中陸地」;
巴布亞紐幾內亞:「巴布亞」一詞源於馬來文,意為「卷頭發」,「新幾內亞」為殖民者荷蘭人所起,因當時初登上島,見當地居民皮膚黝黑,很像西非幾內亞人;
索羅門群島:源於聖經故事所羅門王藏寶之地;
斐濟:得名於其主島「維提島」;
湯加:當地土著名稱,意為「聖地」;
吉里巴斯:原稱吉兒伯特,為發現本島之殖民探險家名字;
埃及:埃及人讀作:迷死兒,阿拉伯語意為「遼闊的土地」;
利比亞:歷史悠久,不可考,希臘時代泛指埃及以西所有非洲大陸;
突尼西亞:得名自其首都突尼西亞城,,乃阿拉伯人擴張時,為攻打柏柏爾人之加太基而建立的要塞「塔爾欣」之誤稱;
阿爾及利亞:阿拉伯語「群島」之意,指被沙漠包圍的綠洲;
茅利塔尼亞:「摩爾人之國家」;
塞內加爾:得名於塞內加爾河;
甘比亞:因河得名;
幾內亞:在土著蘇蘇人語中意為「魔鬼」,西方殖民者初登上陸,土著人以為是魔鬼,大叫「幾內亞」,西方人以為此即為當地地名,,顧命名為「幾內亞」;
獅子山:葡萄牙語中意為「獅子山」,;
賴比瑞亞:取義拉丁文「自由的土地」,為美國殖民協會安置釋放黑奴向當地酋長購買的土地;
象牙海岸:象牙海岸;
迦納:古代迦納王國;
多哥:瀉湖之濱,因其海岸多瀉湖;
奈及利亞:得名於尼日河,「尼日」在柏柏爾語中即為「河」之意;
尼日:~~~~
維德角:得名於非洲西角,維德角;
查德:得名於查德湖,當地語「一片汪洋」之意;
剛果:剛果河;
中非:~~~
喀麥隆:葡萄牙語「大龍蝦」之意,為當時葡萄牙殖民者在河口捕魚時捕到大量龍蝦得名;
加彭:當地河口形狀似當時葡萄牙殖民者衣服的名稱「卡膀」;
安哥拉:得名於班圖國家姆本杜王國的恩哥拉國王;
衣索比亞:「黝黑的面容」,古埃及人誤以為當地人的皮膚是由於太陽烤炙所致;
吉布地:當地語意為「我的鍋」,傳說西方人來到後問一位正在煮飯的老人此地如何稱呼,老人誤以為問他,這是什麼東西,,回答:我的鍋~~
索馬里:當地人以為是一位古代富人的名字;
肯亞:班圖語「鴕鳥」之意,因肯亞山被當地人比喻為鴕鳥;
坦尚尼亞:坦嶱尼碦與桑幾巴爾人的國家。「坦嶱尼碦」意為水的交匯處,指坦嶱尼碦湖,「桑幾巴爾」為波斯語「黑人土地」之意;
尚比亞:要求獨立的民族主義者政黨的名稱,以贊比西河得名;
辛巴威:「石頭城」之意,國內有古代遺址「大辛巴威遺址」;
莫三比克:原為一古代城堡的名稱;
馬達加斯加:葡萄牙殖民者誤以為此地為摩加迪沙王國,錯誤的拼音和錯誤的讀法所致;
葛摩:阿拉伯語「月亮」之意;
挪威:北方航道之意,指沿海岸線的航道;
芬蘭:得名於主要民族芬蘭人;
瑞典:由中世紀一古國名演化而來;
丹麥:丹人的國家;
冰島:當地居民不願再有移民過來,顧給此地取了個嚇人的名字「冰島」~~
英國:不列顛,古不列當人居住於此,初被稱為布列頓尼亞。
愛爾蘭:「綠色」之意;
荷蘭:「森林之國家」;
比利時:來源於古貝爾基人,意為「勇敢」之意;
盧森堡:古薩克森語「小城鎮」之意;
法國:源自「法蘭克人」,意為「自由人」;
羅馬尼亞:「羅馬人的國家」;
保加利亞:來與於突厥人保加爾族;
阿爾巴尼亞:積雪的山嶽;
義大利:~~~~~,小牛生長的地方??
聖馬利諾:聖徒馬力諾;
馬爾他:腓尼基語「庇護所」之意;
摩納哥:據稱為古希臘英雄海格力斯所建,意為「隱士」;
安道爾:·古代查理曼大帝建立的一個小緩沖國;
西班牙:來自於希臘語「兔子」因當時腓尼基人來到時,發現當地兔子很多;
葡萄牙:「溫暖的港灣」,波爾圖,,後來泛指全國;
匈牙利:匈人的國家;
奧地利:「東方地區」,查理曼時代此地為查理曼帝國的東部邊境;
瑞士:來自其一個州的名字,意為焚燒,原來,這里為森林,焚燒後適合人居;
德國:人民的國家??
俄羅斯:源於羅斯,指由斯堪的納維亞南下的瓦蘭幾亞人;
加拿大:易洛魁語「棚戶」之意,,初法國探險家來此,問當地居民此為何處,答曰:棚戶~;
美國:~~~~~~不講~
墨西哥:來源於阿茲特克人戰神名;
瓜地馬拉:當地印第安語「森林之國」;
貝里斯:一個海盜名;
宏都拉斯:西語「無底深淵」;
哥斯大黎加:富裕的海岸;
巴拿馬:當地印第安人稱呼,意為「魚鄉」;
巴哈馬:「淺灘」之意,得名於當地地勢;
古巴:一個土著部族名稱;
海地:當地印第安語「高山」之意;
格瑞那達:「石榴」,形似石榴;
巴貝多:「長鬍子」,當地一種無花果很像鬍子;
巴西:紅木;
厄瓜多:古人稱,「太陽之路」;
哥倫比亞:~~~~~不講;
委內瑞拉:小威尼斯,殖民者初到此地發現當地居民住在湖邊的吊樓里,,似威尼斯;
蘇利南:部族名;
秘魯:玉米之倉;
智利:世界邊緣;
玻利維亞:玻利瓦爾;
巴拉圭:一條彩色的河流;
烏拉圭:貝殼之河;
阿根廷:銀;
『玖』 四大古國
1、中國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並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被統稱為「中華民族」,又自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2、古巴比倫
公元前3500年左右,出現了人類最早的奴隸制國家,並有了先進的鑄造技術。大約在公元前2250年左右,居住在這里的蘇美爾人創造了先進的文明,不僅發明了文字即楔形文字,使兩河流域進入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
3、古埃及
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位於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中下游(今中東地區)。約7400多年前,以法尤姆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城邦進而形成國家,古埃及文明最早形成於約7450年前下埃及的法尤姆地區(約公元前5450年)。
4、古印度
與古埃及、古巴比倫、中國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地域范圍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印度是一個文化的大熔爐,這個國家獨特的歷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從遠古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從亞洲到歐洲等多種文化潮流。
(9)德國古國叫什麼擴展閱讀
四大文明古國,實際上對應著世界四大文明發源地,分別是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恆河流域、黃河流域這四個大型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而稍後的愛琴文明未被包含其中。
四大古文明的意義並不在時間的先後,而在於它們是後來諸多文明的發源地,對其所在地區產生了巨大影響。四大文明是原生文明,而其他文明屬於派生文明,深受臨近地區原生文明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