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贊美中醫的句子
1. 中醫文化歷史悠久,獨具特色。一碗葯湯,一根銀針,常常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因而,中醫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醫學之一。」中醫葯能生生不息數千年,至今還能夠存在並不斷發展,其最重要的原因是臨床有效。中醫葯能受到廣大患者歡迎,也是因為其臨床有效。
2. 外國人對中國的「食文化」贊嘆不已,驚嘆中國人精湛的廚房十八般武藝,卻不可浪費時間學習。對於中醫學,老外瞪大眼睛,翹起大拇指:中醫三指在手腕上一搭,病情枝枝蔓蔓一清二楚;細細銀針輕輕一紮,腰酸背痛無影無蹤;司空見慣的莖葉花果,妙手熬出一碗本釅釅葯汁,悠悠苦香中痼疾即去。
3. 中醫學的經驗,除了拜師以外,認真研究《傷寒論》《金匱要略》等古典著作,也是十分重要的。這些古典,本是在師徒相授時的教材,最適合於在臨床上講和學。因為,很多講的是「所當然」,講的是「是什麼」,所以,在臨床上抓實例,識證認方,尤為適宜。經驗性強,也使中醫學變得內容十分豐富。各家的學說,各家的經驗,有的用葯峻重,有的處方平正,有的擅用寒涼,有的則擅用溫熱。這無疑給中醫學平添了幾分魅力。
4. 在追溯中葯學的歷史可知,「世間百草皆入葯」,是人類逐步認識自然和總結實踐經驗的產物。這在《史記》中可以找到證明:「神農氏嘗百草,始有醫葯。」神農氏生活的時代大約是中國原始社會的農耕時代,雖然神農氏究竟是為了尋食還是尋葯而嘗百草這一點仍有疑問,但它都生動地說明中國傳統醫學是建立在對自然的認識基礎上的。因此炎帝神農氏與黃帝、伏羲被後世共尊為中華醫葯始祖。
5. 近幾十年來,中醫在海外尤其是在西方發展迅猛。從某種角度看,這顯示了傳統醫學與佔主流的西方醫學的一次互補,也是中醫的魅力所在。實際上,中醫與西醫在海外的相遇已有幾百年了;奇妙的是,我們這一歷史中,始終可以感覺到隱含在中醫里的那種柔和似水的力量。
6. 傳統文化裡面還有一家,那就是醫家。醫家不僅是一種醫療技術,也是一種文化哲學。中醫是崇尚陰還是崇尚陽呢?其實中醫是講陰陽平和、陰陽不偏的。可以說中醫是陰陽哲學的最佳體現。中醫說一個人有病了,那是陰陽不和。怎麼治病?就是調和陰陽。病治好了就是陰陽調和了!有人攻擊中醫就說一個陰陽太簡單了!其實越簡單的東西越接近事物的本質。中醫是一種陰陽中和的文化!應該在我們中華文化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7. 中醫看病,望、聞、問、切,其沉靜、智慧的目光,純凈入定,全神貫注,病人宛如接受長者的愛撫,葯理與哲理潛移而至,心靈欣然感應。葯物可以驅邪祛病,哲理可以神爽療心。中醫將哲理葯理融匯貫通,既醫形體更療精神,可謂標本同治。
8. 據最新的一次調研表明,中醫葯在德國發展很快,54%的德國人在某種程度上曾用過草葯,95%的德國人聽說過草葯,50%年齡在20—30歲的人曾受其醫生推薦而使用過草葯。10年前英國各地的中醫診所還在800家左右,今天這一數字至少達到2000家。美國的哈佛大學、英國的劍橋大學都設立了一個專門從事中醫研究的機構。從以上不難看出西方越來越多的醫生開始認識到中醫的療效,在西醫占據主流的發達國家,神奇的中醫必將帶來醫學新的一場革命。
9. 據美國《僑報》報道,中國傳統醫術針灸正逐步受到美國軍方的重視。美國陸軍醫療司令部高薪招聘中醫針灸師為官兵解除病痛,同時針灸也被納入了陸軍跨學科疼痛研究的范疇。此次招聘的針灸師共有4名,被錄用的針灸師將在美軍基地為官兵提供針灸治療服務,同時參與軍方有關跨學科疼痛治療的研究工作。軍方公開招聘中醫師進入聯邦公務員體系尚屬首次。這則招聘啟事刊出後,一時間引起了華人世界的極大關注。
10. 中醫博大淳厚的情義常常令人感動。孫思邈的《大醫精誠》篇,開宗明義提倡為醫者必須要有醫德,要發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進而論述大醫修養的兩個方面:精與誠。精,指專業熟練;誠,指品德高尚。提出為醫者必須醫術精湛,醫德高尚。每次誦讀都是一次靈魂的洗禮。
11. 中醫葯學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汲取當時的哲學、文學、數學、歷史、地理、天文、軍事學等多種學科知識的營養,同時又溶進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血脈之中,成為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中醫葯學是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土壤中萌生、成長的,中醫葯學在這種文化氛圍中能夠自然地得以普及。
12. 讓我來歌頌你,我的中醫。你用低調的華彩彰顯著永恆不變的魅力,你用盛放的瑰麗譜寫著一個又一個神奇。你的仁愛惠及神州各地,你的威名響徹四海諸地。我們因你聚在了一起,不管天南海北,民俗差異。為了共同的信仰,為了不朽的神奇。我們把青春獻給了你,我們把熱情獻給了你。厚德博學,繼承創新。杏林載譽瀋水之陽,葯院飄香遼東之濱。一校三區四院,南葯北醫創神奇。今日苦讀為中醫,明日必將懸壺濟世,譽滿杏林。
13. 中國古代自然哲學認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元素組成,它們統一有序由相互聯系。世間百草皆有屬性:寒熱溫涼,辛酸甘苦咸。四氣五味,各有所司。人也是自然之子,有五臟六腑、七情六慾。以自然之物、自然之法,醫自然之身。古樸的哲學思想滋潤了神奇的中國醫學。於是,五千年來,一根針,一把草,護佑了千千萬萬炎黃子孫。
14. 讀《詩經》、《離騷》常常折服於古人的語言之美、意境之美,讀《老子》、《莊子》又被其思想之美震懾。及至接觸中醫學,讀《黃帝內經》等中醫經典,其文言精闢,哲理深奧,處處閃爍著醫學與自然的渾然一體,仁慈博愛,持重至誠;在語言之美、思想之美之上方知宇宙之美、智慧之美。
15. 神秘的東方國度,古老的東方傳說,千年歲月的砥礪,萬病回春的神奇,共同造就了國醫。讓我來歌頌你,我的中醫。你用仁心仁術撫去了疾患的病痛,你用儒道醫德帶來了康復的福音。你的精髓,廣為傳誦。你的經典,終生銘記。草長鶯飛,奇葩綻放百草園。鳶飛魚躍,龍騰虎嘯杏林院。
16. 中醫強調辯證施治,重視病人個體差異。雖然同是慢性肝炎,病程長短不同,通過辯證進行不同的治療,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按照化驗去治『大三陽』。氣滯血瘀者,當以祛邪為主;氣虛血滯者,當以扶正為先。」這些理論體現了中醫辯證施治的原則,看中醫不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是根據病人的體質、體征,結合天時、地理、病史等諸多社會因素確定症結和治療方案,這就是著名的三因理論「因人、因時、因地用葯」。
17. 《本草綱目》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醫學所取得的最高成就,是取之不盡的中華醫葯學知識寶庫,素享「醫學之淵海「、「格物之通典「之美譽。其涉及內容極為廣泛,如在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采礦,以及歷史學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所以可以說是一部有著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自問世以來,一直以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雄姿獨佔中國古代葯學之鰲頭,成為中國古代葯學史上部頭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巨著,曾被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譽為「中國的網路全書「,成為歷代醫者和讀書人孜孜以求的必修書。
18. 認識中醫學是從認識中醫師開始。說起中醫師許多人會聯想到神閑氣定、鶴發童顏、道風仙骨,中醫師大都長壽這是不爭的事實,這是因為中醫符合自然之道、養生之道。中醫的許多思想現在看來依然是前沿的,許多治療手段和方法現代科學依然不能破解。中醫強調上工治未病,以養生保健為先,兩千年前就形成的養生觀與興起於二十世紀末的預防為主的健康理念不謀而合。
19. 中醫學最初始於原始社會的神農氏嘗百草,到戰國時代已很先進。扁鵲創造瞭望、聞、問、切的中醫四步診脈法。東漢末年的華佗擅長外科手術,有膽量用外科手術治療曹操的偏頭痛,至於為關雲長刮骨療劍毒,那是眾所周知的佳話。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等一批先賢將中醫學從一個高峰推向另一個高峰,給中國燦爛的文明又添上光彩四溢的一筆。
20. 兩千年前的《八十一難經》明白寫著,用針刺「俞」位,即可止痛。古人還有四總穴歌:「面口合谷收、頭頂尋列缺、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意思是只要扎對合谷、列缺、委中、三里等穴位,相應部為的病痛即可針到病除。而早在2400多年以前,神醫扁鵲用針灸治好國太子的「屍厥」,讓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則幾乎家喻戶曉。幾千年的醫療實踐證明,針灸可以治療300多種疾病,對100多種疾病療效較好。
21. 中醫幾千年的發展史,為人類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作為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的代表和傳統文化的結晶,中醫創造了世界科學史上的兩個奇跡,一個是歷史的奇跡,中醫為中國人民繁衍生息的醫療保駕護航;另一個是現實的奇跡,為那些患有疑難怪病的病人解除痛苦。也許有人要問,中醫是什麼?我們說中醫是樸素的辯證法,是勞動人民經過兩千多年以來積累的與各種疾病做斗爭經驗的總結,中醫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同時也是具有最完整理論體系的科學,它的理論對其它學科和人類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2. 中醫學是以關注病人的生存質量為出發點,從望、聞、問、切等四診信息的收集到臨床療效的評價無不基於病人的主管感受,因此更能體現出祖國醫學是把病人當作「人」而不是「病」來進行臨床診治的。
B. 生物學與中醫有哪些聯系
——陝西省中醫研究院 譚世發教授
生物學及基於生物學模式的西方醫學的巨大進步與現代前沿科學的最新發現及基於這些最新發現提出的關於生命及實現生命統一體之信息源、生物體之物理現象與化學現象因果關系之質疑,同樣使人感到極大興趣。
近年來,西方一些學者提出了「生物光子理論」,並在醫療實踐中作出了許多有益的探索。雖然,這些學者也坦然承認,他們的演說目前還不被西方主流科學所接受,但其敢於突破傳統認識,大膽探索的勇氣值得稱道;他們的研究成果對於新的醫學模式的建立無疑是一個催化劑,應予重視。本文擬介紹生物光子理論及實踐的某些進展,並對該理論與中醫學說的相容性及作用機制進行探討。
生物光子理論、生物光子現象及生物光子性質的某些發現
光子與生物光子
本世紀早期,研究光現象的科學家開始對物質的傳統理解提出挑戰。由於這方面的研究,於是出現了一種新模式—物質由原子組成,原子由原子核及圍繞原子核旋轉的電子組成。此一原子結構的微衛星系統藉電磁力得以維持,若電磁力消失,我們通常所理解的物質也將停止存在[1]。
此一「行星」模式出現後不久,一些國際著名物理學家,如Plank、Bohr、Debroglie、Schodinger、Pauli、 Heisenberg、Dirac等的研究就使我們接觸到一個十分陌生未曾想過的亞原子世界。物質的原子單位是非常難於理解的具有雙重性的存在。取決於如何看待,有時顯示為粒子,有時顯示為波,此種雙重性也可以顯示為粒子或電磁波的光展現出來。更近些時候,物理學家David Bohm提出,物質,無論其質量大小,實質上皆由高度凝聚的光組成,其運動速度低於光速,因而呈現為固態[1]。
Einstein將光的最小計量單位稱之為「量子」,也就是現時我們所稱之光子。所有光子的彌散在性質上都是電磁[1]。
1941 年諾貝爾獎獲得者Szent—Gorgyi注意到,生物科學並非如機械論者宣揚的那般完備,「看起來似乎失去生命的某些事實,而失去了這些,任何生命的真正理解是不可能的。」Frohlich在隨筆中寫到:「生物學能適應超越物理學的法則嗎?」,而Rosen則提出,不是物理學作為演繹工具統治生物學,而是生物學強迫物理學改變自己,或許最終將超出現在的認識[2]。
Adey提示,物理的而不是化學的變化是代表細胞交際(The cells Communication)的信號流的特徵[2]。
F.A.popp 在實驗研究中描述了一種被稱之為來自生命組織的超弱光子彌散現象,並認為,正常細胞彌散穩定的光子流,即生物光子(Biophoton)。設想生物光子在活體內是信息的載體,是物理調節的淵源,而不是如主流派所認為的是物理活動的結果。當細胞不再處於平衡狀態時,生物光子彌散即會增加。由此推斷,細胞內環境平衡的任何紊亂均可導致體內平衡信息流(光)的改變。猶如將石子投入平靜的水池時可以想像的那番情景,一個細胞生物光子彌散的改變將最終導致鄰近細胞生物光子彌散的紊亂。此一偏離和諧振盪的光的轉變最終也將導致和諧的破碎,形成病態[1][2]。
A.S.pressman, 1968年在其所著《電磁場與生命》一書中復習了當時已進行過的數百種試驗,結論是:電磁場可以三種形式被機體利用,a、機體可利用電磁能獲得關於環境的信息;b、可為組織利用並在機體內調節;c、可能被用於機體間之交際。科學家在以上三個領域進行了探索,在從細菌、蜂到鴿這些有機體如何利用地磁場定向方面作了許多工作。Adey強調電磁場在細胞間交際的重要性,並把細胞電磁信號形容為細胞間的「悄語」。 F.A.Poppp則把生命體彌散出的生物光子、電磁波解釋為從細胞分化、生長調節到酶活性與免疫反應的調節信號。德國科學家Gunther Becher基於其對白蚊群體的研究,假設存在非化學信息體系,在群體內,白蚊能感知其它的生物場。 Becher發現,非常微弱的電流可對細胞DNA進行調節,刺激產生一種所謂反分化(dedifferentiation)現象。更近些時期,Reba Goodman Ann Shirley-Headerson發現,非常微弱的低頻場能夠通過改變細胞DNA產生蛋白在DNA水平上影響細胞[3]。
電磁能依據其在物體上的作用可分為粒子兩種(ionizing and nonionizing),粒子場有很高的光子能,有可能將電子撞離原子,形成電離子。能量較低的場稱之為非粒子場,其主要作用是使物體加熱[3]。
Adey 認為,細胞膜表面是弱場相互作用的關鍵部位,電磁能對從細胞膜受體發出到達細胞內部的信號產生影響,即使是這些場非常微弱。何況,這些作用可因高度諧調的生物分子過程而放大,而此一過程也只有用非線性電磁與非平衡物理模型才可理解。該氏還認為,不僅弱場(weak non-thermal fields)可引起生物效應,而且生物電磁(生物光子)也是這個世紀最有意義的新科學前沿之一[3]。
生物光子現象的某些實驗依據
M.M.van Benschpten在作類似EAV葯物試驗時觀察到,患者可能忘記手握電極,而試驗卻能照樣進行。對此,該氏最初的解釋是:患者的生物場可從體表擴展到足以獲得受試葯物信息范圍。隨著光量子診斷法的發展,該氏對此作了另一種假設:葯物實驗時信息的傳遞不是通過電,而是通過生物光子。為了驗證這一假設, Benschoten安裝了一個12英寸長的有機玻璃管,兩端開口,有一個槽可安裝有色濾板。實驗發現,放置銅管電極於有機玻璃管中,於距離12-18英寸處指向患者,可始終產生准確的葯物試驗結果。當放置有色濾器以決定光子離散波長(a discrete wavelength)是否與試驗結果有關時,發現僅只靛色濾器阻斷試驗,其它有色濾器無任何作用。於是該氏斷定,這個場絕不是電性質的,因為試驗時挪用有色濾器由數層塑料作成,應能阻斷任何以電為載體的信息傳導[4]。
為了證明生物光子是細胞間相互交際的工具,Popp作了以下實驗:在兩只密閉的石英玻璃瓶中,分別放入活細胞培養皿。隨後在一隻玻璃瓶中加入病毒,使細胞發生感染,再將兩只瓶子接觸,另一隻瓶中的細胞同樣也發生了感染。但當用非石英玻璃瓶重復同樣試驗時,病毒卻不能擴散到第二隻瓶中。我們知道,石英玻璃可窗透紫外線光,而普通玻璃則不能,於是Popp得出結論,紫外線可傳播病毒生物光子脈沖[1]。
Omura 通過0—環試驗,研究放置於患者可視范圍內之試驗物電磁場信息能否通過光進入患者眼睛。試驗時將一純a-鏈球菌玻片置於患者前面,並保持一定距離,結果看到如下現象:a、當鏈球菌感染患者注視該玻片時0—環試驗即呈弱陽性;相反,當其它條件相同,若患者閉眼,或雖未閉眼,但因眼前放置障礙物,無法看到玻璃片時,0—環試驗則不出現弱反應;b、當非鏈球菌感染患者手持a—鏈球菌玻片,同時注視如上述放置於相同距離具有同一試驗物的玻璃片時,則顯示相同的0— 環試驗反應[5]。此一試驗不僅顯示了光在信息傳遞中的作用,同時反映出具有相同立體特徵、同一分子結構的物質彌散相同頻率電磁輻射,產生共振。
生物光子的某些相關性質
(1)、DNA是生物分子信息傳遞與儲存的介質
M.M.van Benschpten經過大量實驗後發現,放置於檢查者腕部的裝有DNA D30的玻璃瓶能有效阻斷檢查者信息對受檢查信息的干擾,而若將DNA D30標本置於患者手中,則可阻斷所有生物光子共振試驗,使0—環試驗不再發生反應。Popp認為,生物光子信息傳遞與儲存是以DNA為介質的,Benschoten的實驗結構顯然支持Popp結論[2][4]。
(2)、生物光子彌散的氧能源性
M.M.van Benschpten在實驗中令患者暫停呼吸數秒,此時生物光子反應消失,表明生物光子彌散的氧能源(氣)(oxidative origin)性質。該氏假定,暫時性缺氧可使線粒體能量減少到足以明顯減少光子彌散的程度,使之低於測定閾值。同時,Benschoten還在另一組屏蔽肺經能量的試驗中製造了一個缺氧阻斷生物光子彌散的能量等同狀態 [4][6]。
(3)、血液是體內生物光子信息傳遞的最佳通道
根據Bjorn Nordenstrom醫學博士的研究,血液是內器官代謝活動產生的電磁信息傳遞的最佳通道,體內任何其它解剖結構對電流的阻力均大於血液的200%。 Benschoten則發現PC-6(內關)穴彌散的生物光子與全部十二經及復雜的生物光子場相關,而此一生物光子場又與神經介質、氨基酸、激素及酶相關 [4][6]。考慮到,內關穴是血管匯聚之處,臨近三個動脈,因此極易與全身血液所含信息發生共振,就不會感到難解。
(4)、生物光子彌散是紫外線調制的紅外輻射
1992 年,德國人Poul Eckhoff提出,生物光子試驗法是以紅外光譜為基礎的,由於近年來的研究顯示,癌細胞可用紅外光譜鑒別,因而生物光子試驗法可用於探查惡性組織。為了驗證此一假設,實驗中採用了可通過紅外線的濾鏡,發現生物光子試驗可正常進行,不受干擾,而試驗挪用的濾鏡實際上消除了可見光。更有趣的是,攝影用的紫外濾鏡可阻斷全部生物光子實驗,即使是這種濾鏡可允許紅外線與可見光通過。結論是:生物光子彌散是紫外調制的紅外輻射。
生物光子理論在臨床醫學的應用
陰—陽向量平衡測定
M.M.van Benschpten在Omura雙指0—環試驗的基礎上結合生物光子理論及中醫學說,創立了一種稱之為「陰—陽向量平衡測定(Yin—Yang Vector balance test )」的方法,用於疾病理診斷、葯物試驗及治療等臨床醫學的許多方面,取得了一些令人矚目的成果。該氏利用此一方法不僅對淋巴病變、高膽固醇、慢性疲勞、乳腺疾病、卵巢激素紊亂、病毒及細菌感染、癌症、奶製品的危害、牙科填充物之汞中毒、多種自身免疫疾病(類風濕關節炎、狼瘡Sjogren 氏綜合症、多發性硬化、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抗磷脂血栓病(Antiphospholipid thrombosis disease)、甲亢、硅乳房植入病、禿發、精神病、HIV感染與AIDS病)等的病因病理定性定位診斷、治療及通過葯物試驗尋找有效治療方案與中葯復方組方等進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而且還利用此一方法的高度靈敏與簡便,對疾病早期的亞臨床狀態的診斷及防治作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4][7][8] [9]。
此外,利用生物光子彌散測定,還對中醫理論的一些方面,如經絡穴位與體內器官的對應關系、不同穴位生物光子彌散的特異性、氣功能量的性質等進行了研究[4][8][9][10][11]。
奧能色針療法(Esogetic colorpuncture.ECT)[1]
1987 年,德國自然療法及時性針灸醫生Peter Mandel在能量彌散分析體系、針—脈沖療法、感應療法(inction therapy)及色聲療法的基礎上,開始構思一種可包容所有療法的整體療法模式。考慮到本法應是生命的深奧知識(the esoteric wisdom of life)與生命過程的能量原則(the energetic principles)的結合,所以創造了一個新術語——奧能(esogetics)。Mandel關於奧能醫學的概念是,古代深奧教義的主要原則與現代能量科學思維及中醫基礎的合成。
ECT療法是以不同顏色的光頻經由針灸穴位及經絡向體內導入信息,藉以重建內環境平衡。之所以決定利用針灸體系,利用其皮膚穴位及經絡作為引導光進入能量解剖(The energetic anatomy)的通道,受到下列研究的支持:(1)俄羅斯Nowosibirk臨床及實驗醫學研究所和研究人員證明,經絡可以是光的通道;(2)Orm Bergold 發現,人類光子受體並非如邏輯上看來只限於視網膜,而是相當廣泛,實際上可見於所有組織。
由於穴位對各種刺激(針、熱、冷、壓等)都起反應,Mandel推論,穴位也應對光刺激發生反應。由於穴位與器官、身體結構及功能相對應的特殊性,針灸穴位的利用就為光進入人體內環境提供了一個比先前的光療更有效的途徑。經過廣泛實驗, Mandel斷定。「特定針灸穴位真正與特定光色有特殊關聯」。而且,所有穴位只相應於3對互補色(紅/綠、橙/蘭、黃/紫)之一對。利用互補平衡穴位能量的治療方法的形成,標志著ECT的實際誕生。
光波通過皮膚受體進入,這些受體對光和色(光的固有振動成分)作出反應。根據Popp的說法生物光子允許一個比沿著神經通道傳遞的電脈沖更快的脈沖交際。利用生物光子,脈沖不通過神經傳遞,而是通過細胞的原子結構擴散到機體的最小成分中去。根據共振原理,最小的振動將激發最大的效應。色針可經由紊亂區域傳遞信息到體內,並藉助固有的共振力幫助發生障礙的功能系統康復。
ECT 是根據Mandel氏能量彌散分析體系與Kirlian攝影結合進行的。治療前及治療後Kirlian攝影法仔細追蹤能量狀態的微妙變化,光療的特殊目的是糾正Kirlian攝影顯示的能量失衡。根據Mandel氏的治療模式,探尋疾病的更深層次的原因,ECT特別調身體、意識與精神之間相互作用。除用於緩解身體症狀外,本療法也設計用於擴展自我意識,輕輕「解開」並消除任何創傷、情感傷痕及存留於微妙的能量體系並使失衡及病態得以延續的負性信念。
生物光子理論與中醫學說的相容性
生物光子理論是對中醫整體觀念的訂合同支持及發展
中醫學的整體觀念表現為,局部與整體的統一、精神與身體的統一、生命與環境的統一。此一深刻的具有哲理性的認識一直是中醫學病因、病理、診斷、治療及預防等各個方面的指導原則。西方醫學雖也對本身的局限性有所覺察,近年來開始提倡醫學模式的轉變,無奈其主導思想上根深蒂固的機械論的桎梏至今仍牢牢地束縛著醫療實踐。
17世紀,當Descarter提出「人猶如機器」的模式後,就產生了精神與肉體分離的概念,標志著哲學與醫學傳統的深刻而根本的分離。由於允許對身體進行解剖及創傷性檢查,又不再有可能損害靈魂本身的顧慮,這就為現代醫學鋪平了道路。但是正如Oaul pearsall博士在其《超級免疫》一文中所述,「很不幸,我們忘記了重新把它們安裝在一起」[12]。
許多前沿科學家感到,西方生物學的主導模式雖也有用,但也局限,因而努力探索一種理解限定生命狀態的基本過程的新途徑。這些科學家正在試圖回答關於生物整體性、交流、組織及整體性形成途徑諸類問題。在前沿科學家正在創立的新生物學框架內,整體才真正大於部分的總合,並認為在實現此一整體性的交際(Communication)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是電磁能[2]。
以生物光子理論看來,亞臨床狀態可能提示機體調節與統一功能之失衡,能夠引起症狀的生化結構與功能改變並非疾病的「原因」,而是整體不諧調的反映。許多前沿科學家認為,細胞交際的破壞是癌症過程的重要部分,因而強調電磁能作為信號的作用[2]。這里,我們在中醫模式的與新生物波之間發現了一個共同的立場:平衡與和諧就是健康,失衡與不諧即是病態。
在許多前沿科學家的新生物學概念中,身體與精神的統一,也是一個極為關注的領域。Mandel認為,疾病與痛苦是阻滯個體展現自身潛能的病理能量或難於專注於自己生命之路的信號,常常是由於過去的創傷所引起的能量系統中`。因而,要達到持久的治癒,不僅需要消除現體症狀,還需要將患者帶回可能觸及「我為何人,何以在此」的精神體驗中去。所以認為色針提供了一個利用光促進意識、無意識及超意識之間信息交流,清除創傷之能量蓄積,支持個體進化的精確體系 [1]。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生物光子理論的提倡者對精神與身體關系的認識與傳統中醫的觀念又是如何的相似。
應用生物光子測定技術對氣功師發放的外氣的研究證明,外氣彌散具有磁性特徵,是生物光子的彌散。日本Hiroshi Motoyama博士的研究顯示,發放外氣時計算機控制的AMI設備測定到能量彌散加強。在其他學者的實驗中,若12X6X1/8英寸之鋁板放置於是氣功師的CV—20(百會)穴及K—1(湧泉)穴、即顯示屏蔽,不再有生物光子彌散。同時,實驗還發現了日照與生物光子彌散的關系。所以認為,氣功能量源於天地之環境能量[10]。這不僅與古典氣功理論相符,而且尤其體現了人與環境的統一。
生物光子理論是對中醫「氣」的概念的證實與深化
中國傳統醫學常強調「氣」的作用,可以說,在中醫學說中若取掉「氣」這一概念,就是取掉核心,就是中醫哲理的離散。但,氣為何物,一直是爭論的焦點,甚至是懷疑派攻擊的把柄。在這一方面,生物光子理論作了一些具體的回答。
中國醫學不僅承認「氣」的存在,而且將氣分為兩種,陰和陽,兩者相互相成,維持人體的健康與和諧。Mandel將氣之陰陽比擬為電系統與電磁波運動現象之正負兩極。由於光在本質上是電磁,光現象又涉及電磁波的恆久不息的震盪,此一震盪的給定界限,在中醫模式中即可形容為類似陰—陽參數。因此,氣可以類比為前沿科學家用以形容光現象的具體化了的特殊表象[1]。
卓越的生物電磁(BEM)研究者 W.Ross Adey聲稱,不是化學現象,而是物理現象形成生物分子系統信號及能量傳遞的特徵。強調有機體控制與調節的性質從化學到物理方面的轉變,就直接指向了東方醫學、針灸學及廣泛稱之為能量醫學的許多治療體系。法國免疫學家Jacques Benveniste正在致力於研究稀釋的順勢療法制劑,根據常規生物醫學理論,這些制劑,從統計學上講,並無活性物質存留,不應有生物活性,所以 Benveniste設想,在實驗室觀察到的生物活性傳遞的試管內效應只能用電磁場作用解釋[3]。
作為中醫學理論基本框架的「氣」,在西方科學中沒有直接的對應物,雖然「氣」常常被譯作「能」,但仍與生物化學為基礎的生物學難以對應。 Frohlish、Delgiadice等在其著作中描述了一種新生物學理論,該理論假設,此一重要能量與化學的不同,與Manfred Porkert所譯的「氣」作為構型能量(Configuration energy)極為相似[3]。
有人將先天之氣看作是遺傳信息在經絡系統的投射,此與Popp的生物光子模型非常類似。根據Popp的生物光子模式,相干(coherent)電磁波被認為是來自DNA的投射。該氏提示,生物光子是物理調節與控制之源,可能涉及生長過程等許多方面,或許生物光子代表了形態生成場全息投射的某種類型。基因可能起傳遞及受體的作用,轉入生物場信息中。因此,在生物光子、分子發生學、形態生成場及經/先天之氣間似乎存在非常廣泛的類似[2]。
此外,生物光子理論在臨床應用方面的廣泛研究,也為中醫講究個體化的治療模式與復方組方理論提供了實驗依據及許多啟迪[3][6][8][13]。
生物光子其它可能的作用機制
生物光子作用機制中存在夾帶現象
具相同立體特徵,同一分子結構的物質,彌散相同頻率的電磁輻射,產生共振,是廣泛認同的關於生物光子作用機制的解釋。那麼,對於已行動原有生物特性及分子結構因而已不再能以原有頻率彌散電磁輻射的病理組織而言,又是以何種方式還原其固有頻率因而恢復其功能的呢?著者認為,不能忽視光子振動中夾帶(entrainment)現象的存在。
Joshua Leeds在其《節律、共振與夾帶》一文中寫道:當我們研究外部節律對神經系統的影響時,會遇到一種久為人知卻鮮作討論的現象。我們的機體具有自律機制,常使人們自身與別的節律相匹配,並且模仿或者趨同於大於自身的脈動節律,這就是夾帶現象,夾帶是共振的一個方面,但是,共振的一種重大扭曲。正如 Goldman所說「由於夾帶現象,你可以改變一個物體的自然震盪形式,並用另一物體的不同的震盪形式替代之」,並認為夾帶是能量守恆的一種經濟手段。 Jonalea Hoffman還認為夾帶現象意味生命體都在不斷地試圖彼此保持和諧[14]。聲學中存在夾帶現象,光學中也應如此,二者都具有明顯的節律性。在生物光子作用機制中,注意夾帶現象的存在,就可能使我們對生物體固有震盪節律的封閉理解,變得更為開放,對於外界與機體的相互作用、病變與康復的機制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生物光子作用機制中可能有下丘腦—植物神經系統的參與
Joshua Leeds在論述聲音對人體的作用機制時指出,第10對腦神經不僅到達耳部,同時也分支到胸腹內臟。正是由於迷走神經的這一分布特徵,凡能引起耳膜震盪的聲音刺激,也同時會使許多內臟器官產生震動[14]。根據德國解剖學家Helmut Becher的研究,視網膜—下丘腦束起源於視細胞間的視網膜多極植物細胞[10]。由於下丘腦對植物神經系統有調節作用,而植物神經又廣泛分布於人體內臟。由此可以推斷,光色刺激一旦到達視網膜,就能傳至下丘腦,也會對所有內臟器官有相應的廣泛的作用。
生物光子理論對於中醫研究、中醫現代化、中醫與西醫互融與相通,應該是一個有用的工具。雖然還不能冀望藉以解釋中醫學的所有問題,但我們不必再面對企圖硬將中醫學納入西醫生物化學模式尋找對應物的圓孔楔方鉚的尷尬,畢竟是另樹新幟。我們禁錮於生物醫學模式已有很長時間,而且常常由於近年來西方醫學前所未有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不知自省,因而情不自禁地排斥不符合主流派認識的見解,以至於離開此一模式就停止了思維。然而,為了中醫現代化的需要,為了中西醫合璧的未來醫學的需要,我們必須藉助豐富的想像力,從當代前沿科學的最新進展中尋找出路。我們知道,在許多方面,中醫學都帶有濃厚的能量醫學色彩,因而生物光子理論應該是一種適當的選擇。正如Mantak chia據說:前沿科學家對於生命信息與能量特徵的深入研究,有可能推進東西方醫學的結合,在這一點上講,我們是在共同的土地上播種,截然不同的二十一世紀醫學將是收獲的一個部分
C. 有誰知道在德國的知名華人或者在中國的德國人
關愚謙先生,北京人,1931年生於廣州,長於上海,現居於德國漢堡和上海兩地。關先生為名將關天培之後。父親和周恩來同為留法同學。年輕時做過俄文翻譯,在外事部門工作,多次有機會見到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也曾被發配到青海勞動改造五年。文革時利用職便逃亡埃及開羅,最後輾轉至德國。1972年獲德國漢堡大學語言學碩士學位,1977年獲文學博士學位,當年開始在漢堡大學任教至退休。關先生還同時兼任中國浙江大學教授、歐洲華人學會理事長以及香港《信報》、新加坡《聯合早報》、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的專欄作家,迄今出版著作十多部。曾多次接受媒體專訪,如,人民網強國論壇,鳳凰衛視《魯豫有約》等。
關夫人Petra Häring-Kuan, 生於 1950, 於1970 在漢堡認識了關先生。之後她放棄了學醫的打算轉而學習漢學,對中國文學和中醫都有深入的研究。今天她和關先生一起在上海和漢堡兩地從事寫作和翻譯工作。
他們主要作品:
關愚謙自傳《 浪:一個「叛國者」的人生傳奇》,德文版Mein Leben unter zwei Himmeln. Eine Lebensgeschichte zwischen Shanghai und Hamburg(Scherz Verlag 2001)
Petra Häring-Kuan,Meine chinesische Familie. Dreißig Jahre Wandel in China (Scherz Verlag 2004),小說Chinesisch für Anfänger (Fischer Verlag 2007)
合著:Eine Gebrauchsanweisung für das Reich der Mitte (Fischer Verlag 2006)
D. 外國人有中醫看病的嗎
對,韓國那個叫韓醫韓葯,日本也一樣。不過實際上就是中醫中葯在古代傳過去的,所以就跟中醫差不多。
歐美的話現在挺流行針灸的,(尤其德國人好像特別喜歡)因為見效快。也確實有很好的療效。
但是他們還是不相信中葯(煎劑)因為見效太慢,很多外國人認為是巫術,就像我們覺得吃香灰是巫術一樣。
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在接受我們祖國傳統的醫學葯學哦~開心
E. 東西方文化比較...
西方相對於東方文化起步比較晚,但在他們內部之間,比如:南歐和北歐,西歐和東歐,就是英國,德國內部也有著異處,然而體現著本質差異的無疑還是東西方文化間的差異。
龍和鳳在中國,龍是圖騰的形象,在圖騰發展的進一步神聖化之後,形成了龍,鳳等具有多種動物特徵的綜合性圖騰形象, 在我國古代傳說中,龍是一種能興雲降雨神異的動物。因而,在我國龍鳳指才能優異的人,龍虎比喻豪傑志士。「龍」在成語中也被廣泛的利用,如、「龍飛鳳舞、藏龍卧虎」等。漢民族素以「龍的傳人」自稱,以「龍的子孫」自豪。我國的傳說中,鳳凰是一種神異的動物,與龍、龜、麒麟合稱四靈。鳳在中國還指優良女子,還有太平昌盛之意,舊時,鳳也為聖德。"鳳毛麟角"指珍貴而不可多得用來比喻有聖德的人。
在西方龍和鳳完全不是這個意思, 在西方,龍是罪惡和邪惡的代表,西方的鳳,是再生復活的意思.在西方傳說神話中,龍是一種巨大的蜥蜴,長著翅膀,身上有鱗,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 ,能夠從嘴中噴火 。到了中世紀,龍演化為罪惡的象徵,要不Diablo(西方的著名電腦游戲)中的魔鬼diablo是個長得很像龍的怪物, 在英語中,龍所引起的聯想與「龍」在中文中所引起的聯想完全不同。要是對西方人表示贊美千萬不可用龍鳳等。
中華民族是一個渴望安定祥和的民族,因此,就想像龍、鳳是一種福音。從文化的角度上看,西方長期受宗教的影響,我國卻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受封建思想的統治。西方人信仰上帝,與上帝作對就是過錯,就是罪惡;而我國人民信仰上天,佛祖,祈求上天能給我們帶來好運,神把龍作為自身的代表降到人間,是至高無上的象徵。
東西思維方式的沖突
在歐洲工作生活了26年,現在是中國駐德國大使的盧秋田老師說一個德國人和一個法國人在臨死以前,你問法國人,你死前最大的願望是什麼?法國人的回答是我想喝一杯最好的香檳酒。又問德國人,你死前有什麼願望?他說如果我還有力氣的話,我想再作一次報告。這就是德國人,喜歡作報告。我想這也許就是思維的不同,這還只是在西方內部,要說到東西方的差異,我想就更大了.
對於思維方式的特點,主要有四點:第一,思維的廣泛性.我曾看到過這樣一篇文章, 一個美國人給中國人寫信,中國人看美國人的信,一看就發火,因為美國人在信的開頭,將自己的要求放在最前面,開門見山,後面才講些客套話。中國人為了保持心理平衡, 把美國人的來信先看後面。而美國人看中國人的信,開始越看越糊塗,不知道對方要說明什麼問題,到信的末尾有幾句才是他要說的問題,前面說的都是客套話等等。 美國人讀中國人的信也是倒過來看。這種不同的寫法反映出不同的思維方式。
第二,民族思維方式形成以後,有相對的穩定性。一個人,不論他是東或西方人,形成一種思維後相對比較穩定。 一個德國人,一個日本人,一個中國人,三個人坐火車從德國的法蘭克福去巴黎,這三個人坐在一個車廂里。突然上來一位客人,因為車廂有4個位子。這位客人拿了一個魚缸端上來,放在空座上,德國人開始問端魚缸的人,撃�芨嫠呶乙幌攏�庥閌鞘裁疵�疲�諫�鎇�嫌Ω萌綰喂槔啵�心男┨匭裕克�竊誑蒲�嫌惺裁匆庖澹繑這上來,放在空座上,德國人開始問端魚缸的人,撃�芨嫠呶乙幌攏�庥閌鞘裁疵�疲�諫�鎇�嫌Ω萌綰喂槔啵�心男┨匭裕克�竊誑蒲�嫌惺裁匆庖澹繑這是德國人向這位客人的發問。日本人聽完德國人的話以後就問,撉胛收饢幌壬��飧鯰鬮頤僑氈灸懿荒芤��咳綣��菸頤僑氈鏡鈉�蚝退�隆⑺�剩�飧鯰隳懿荒萇�ぃ繑問完以後,輪到中國人來問了,撜庵鍾閌嗆焐蘸貿曰故喬逭舾�貿砸壞悖繑這表明三種不同的文化和思維方式的特點。在下愚見,這也是不同社會的反映。
第三,思維方式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發展的。我們年輕一代的思想變化也正是如此。我們已經與50,60,70年代的思想有很大的不同。
第四,思維方式的差異有時感覺得到但很難說清楚,也不容易反饋給對方。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第一,是義利關系問題。一般來說,西方人重利輕義,東方人重義輕利或義利兼顧。東方人的意識就是義字當先,古時的關羽不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義氣英豪.也被當時的人們大加贊賞,我想這也是由於古時的多方思想而造成的一種文化意識.5000年的文化也是造成這種重禮的不可忽視的原因.相對而言,短短的西方文化更注重利益,這也正是現實主義的表現,從侵華戰爭及西方的一切生活都可以看出他們的自我意識,也可以稱為不虛偽,實事求是的作風。當然,這也只是針對東方的絕大多數而言的。在東方比如中國人的生活中,謙讓是一種美德,而西方人對此不知如何是好。西方人在多數時候為了利益可以犧牲自己的義。
第二,是整體性和個體性問題。東方人強調整體性和綜合性,而西方人則重視個體性。比如中醫和西醫,中醫強調的是整體,西醫不一樣,從解剖學的角度來說,它重視整體中的局部。整體思維和個體思維之間差異還表現在交往中,比如在很多報導中,一為中國人到西方人家吃飯,當主人問今天吃中餐還是西餐時,客人很客氣的說道:「隨便。」「客隨主便。」西方人對這樣的答復難以理解,他們說一聽到撍奼銛這個詞就頭疼,不知道怎麼弄好,不好操作。我們思維方式深處,認為客隨主便是禮貌的表現,是對主人的尊重,可西方人不這樣看,這就是區別。反過來看看,歐洲人到中國來,你問他今天干什麼,他一定不會說「隨便」,一定會明確表明自己的願望。今天就吃西餐,或者就吃中餐,而中國人往往較少表示個人的願望,當我國代表團出訪時,外方接待我方代表團,對方問,各位想喝什麼?如果團長說喝茶,後面幾位可能也都說喝茶。人家奇怪,怎麼一個說tea,就tea,tea全下去了。
第三,是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的問題。我們中國人總是強調「和為貴」,「天人合一」等,而西方則講究多樣的標立新說。我們在感謝對方接待時往往是這樣幾句話:你們國家很美麗,你們人民很友好,你們接待很周到,等等。他們認為萬里迢迢從東方到西方,難道沒有任何一點不同的感覺,為什麼一律都是這么三句話呢?後來有一個代表團走的時候,除了三句話以後,他說,我現在想提點建議。這幾個人馬上很認真聽,想聽聽代表團離開前的建議。第一條建議是希望你們介紹材料能譯成中文。第二條是你們這個牛肉能不能煮得爛一點,血淋淋的實在受不了。第三點希望你們對中國歷史和文化能有所了解。他們聽了感覺特別好,聽到了不同的意見。他們表示,能做到的我們一定做到,做不到的我們也知道你們喜歡什麼了。
第四,是東西方感情表達方式的差異。在很多問題上中西方的差異是的,我敢打賭西方人看《梁山伯與祝英台》一定看不懂,這里頭最大的問題就是中西方文化間的差異,從而造成了中國人細膩含蓄的傾情和西方人的直接表露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中國古代的大家閨秀想必西方人一定毫無想像,更不必說中國古代的「男尊女卑」及古時的家法等一切束縛主義的思想。
第五,是我們思維方式里經常有意會性。他們是一種直觀性。比如我們有些文章或在生活中喜歡用暗示,或者喻古論今。這種含蓄需要你去意會,所謂此處無聲勝有聲,這與西方人的直觀性不太一樣。像錢鍾書先生的關於西方與中國文化方面的對比里,更是談到了中國詩的長處,它雖然只有寥寥數十字,但表達比西方的長詩更有意境。但對西方人來說,這又是很深奧且難以理解的東西。
那灰色的歌曲
空泛聯接著確切。
這就是一般西洋讀者所認為中國詩的特徵。濟慈名句所謂:聽得見的音樂真美,但聽不見的更美。還常常用問句作回答,以問為答,問而不答,讓你對下文有著無限的憧憬和想像。
造成的教育差異
兩種不同的文化,造就了兩種不同的教育制度。極其鮮明的對比體現了處在兩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孩子,先說西方的教育,從體制到政策實施都近乎完備,一批批的孩子們都十分良好的接受高級的教育,唯一的缺陷是在這種情況下,有部分的學生養成了很多驕奢的習慣,也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但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他們的教育環境比起中國的簡直好之又好,他們的主體是過於培養孩子的自我能力和素質,這也是鄙人比較欣賞的地方。從小時就鍛煉他們自己的生活能力,在國際夏令營中明顯看出他們的孩子比我們的要堅強的多。我想,這也有著一定的環境因素吧。
比而較之,中國的素質教育總也不能盡善盡美,除了環境因素外,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中國文化的背景太深,很難改變這種傳統。還有,中國的素質教育過分強調應試能力的培養,往往忽視了對能力的培養及自我能力的提高,這就在根本上造成了中國學生在國際競賽的水平很高,而生活則遠不及人。在中國有很多學生對教育不滿,這也從一個方面反映了兩種等級。
我想,兩種不同的教育制度並不能說明孰好孰壞,這只是兩種文化及社會制度的產物,他們各有好壞,我們應該互相吸取對方的好的方面,使得教育在不同的土地都得到良好的發展。
造成文化差異的原因
周老師說:「中國是陸上文明,而西方是海上文明。」 這話很有道理。一個是東西方社會發展的道路不一樣,中國長期農業社會和小農經濟造成我們大陸文化的民族心理。這種心理的特點很大程度上是強調一種鄉土情誼,一種鄉鄰的情誼。我們不是說,人生有四大喜事嗎?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他鄉遇故知」這在西方國度一定很淡漠,他們如果在國外遇到一個同鄉,不會很激動,而我們的華僑,在外面有很多同鄉會,西方人一般沒有同鄉會。我們經常講本土本鄉,甚至講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等等。這些跟我們的長期農業社會都很有關系。還有落葉歸根的思想,這都帶有很濃厚的情,這種情的因素恰恰在西方很淡薄。
另一個是中國是具有五千年歷史的多民族的國家。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是以儒家為主、兼有諸子百家各學派的文化。這種傳統文化的特點之一是強調整體的定性思維方式,這與西方文化強調個體局部的實證思維方式大不一樣。西方主要是基督教文化。儒家哲學體系裡強調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首先是修身第一位,也就是講究道德文化;西方的哲學思想強調的是分析,就分別形成了側重整體思維或個體思維的差異。
中西方的文化有著很多的差異,也存在著很多分歧,其中的很多習俗也產生了很多笑話。但是,不同的文化中的相同點就是這些都為人類的文化發展歷程,這些東西文化的差異不能說誰優誰劣,這是客觀形成的,它們的存在必將引起人類文化的繼續發展,在當今世界,任何民族和國家都不可能丟掉或擺脫自己的傳統文化。因此,來自外部的強加或內部的叛離,都不利於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讓我們共同來維護各種文化的發展,維護國家的安定,東西方的文化互相促進,互相學習,這樣,我相信,人類的文化歷程會走得更好。
F. 到美國留學的中醫是什麼心態
美國本來沒有中醫。美國的中醫是華人帶過去的。後來美國人發現中醫有效,漸漸開始承認它。從七十年代中國的針刺麻醉震驚世界後,有很多西方人開始到中國來學習這種古老的醫學。這些早期的開拓者,回到國內後開診所,辦學校,使中醫以一種緩慢而穩定的速度傳播。他們崇尚中國古老的文明和智慧,他們甚至深入研讀那些被翻譯得詞不達意的《周易》和《老子》。他們以臨床療效來說服那些固執的政府官員,中醫不是魔術,也不是迷信。
在這個時候,中國的中醫正在學西醫。「秀才學醫,籠中捉雞」。但籠子里裝的不是雞,而是兔子和老鼠。政府給了他們很多條件,他們拿起「屠籠刀」,看看老鼠生氣的時候肝臟會有什麼樣的變化(中醫說五志主五臟)。
台灣人也到了美國,韓國人也到了美國。他們都很忙,美國的中醫學院的數量第一次超過大陸,盡管每一所都很小。美利堅合眾國,被號稱為「MELTING-POINT」,什麼觀念和思想都可以在這里交匯、融合。日本的中醫,韓國的中醫,香港的中醫,大陸的中醫發現在同樣的招牌下,彼此竟還有這樣大的不同。但是這也促成了彼此的吸收融合。美國人也在研究中醫,但他們是從文化開始,到臨床結束。至於實驗,則有人認為麻省理工大學的設備還不足以分析由四味葯物組成的方劑的生化反應機理。中國人也到了美國。有一些是學完三個月針灸後就匆忙趕來美國賺錢的。一根針下去就是八美元,他們像栽蔥一樣地賺錢。但他們驚奇地發現,原來針灸可以這么有療效!在這個時候,中國的針灸系畢業生處於嚴重的就業困境。 有些人背井離鄉去讀書,本希望衣錦還鄉。可是卻行囊空空的回老家。針灸沒有信心,中葯沒有學好,西醫沒有學精。本來是「兩條腿」,「三桿槍」,最後卻派到地下室給病人拍X光。
美國社會的運轉是靠信用來維系的。這些中醫學校就要想方設法來使自己的學生能學到東西。學生也是投巨資來學習,他們不得不認真。但是文化不同,語言不通,困難重重。不過他們會想辦法。他們也把方劑編成他們的英文口訣。他們把杜仲貼到腰上,把白術貼到肚子上,把牛膝貼到腿上,這就叫「歸經」。他們把穴位和經絡畫到自己身上,把它們貼滿自己的牆上。這就叫「流注」。他們喜歡吃中國菜,但他們會說:「We are being fried. We are being steamed. We are being parched.」。他們的老師不得不認真。如果聽課的學生太少,他們就賺不到錢。他們除了養妻子,孩子,還要養房子,車子,保險,他們必須認真。所以他們都作臨床,一來賺錢,二來不至於被學生淘汰掉。
在這個時候,大陸的中醫學院當中,老師被分為兩類:一類是「教學編制」,黨給你安排的任務是把課本念完就可以;另一類是「臨床編制」,黨給你的任務是告訴學生如何用「兩條腿」走路。當學生一瘸一拐走出校園時,發現自己只能打三到五折當個西醫來用。於是有人極不心甘情願。噎著一口氣考上了碩士。他們用一年的時間睡覺,用一年的時間幹活,然後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把論文寫完。畢業後,他們開始留下來教那些稀里糊塗的學生。
但中國畢竟是中醫的發源地,瘦死的駱駝比馬胖。美國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他們將中國視為中醫的聖地,崇仰之情不言而知。因此,有幾個業界的首領商量,到中國大陸的中醫學院去尋訪一趟。他們到了北京,到了上海,到了好幾個地方。受到熱情的接待,同時,也聆聽了校長、書記之類的學術演講。但他們幾乎感覺自己有沒有弄錯:這就是你們得中醫么?這就是你們的教授、專家么?其實他們不知道,真正的中醫要麼到了美國,要麼下了鄉村,中醫學院早已是空城一座!
在這個時候,中國的領導們發現問題有點不對。好像現在的保健工作沒有以前有效。而投下了數億的科研財富,卻並沒有帶來什麼實在的效益。可是這時候想要把失去的元氣補回來已經沒那麼容易了。
美國的中醫水平的遞增,絕對要高過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沒有別的原因,市場就是動力,文化就是招牌。人們不會去花幾百美元為一個感冒去做無休止的檢查,化驗。他們有了經驗:用艾條熏一熏就好了。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印尼正式承認了中醫,也開始規范化;台灣民眾的中草葯消費成了潮流;澳大利亞、英國開辦了中醫教育;德國人喜歡從中國文化來研究中醫的深層問題;而美國加州一個地方就有五六所中醫學院。就這樣,大陸的中醫,已經是四面楚歌了。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想要學習真正的中醫,你可能要遠赴重洋去美國學習了。如果事物的發展都是按直線進行的話,那麼到20年後,中國人將要到美國去學習「正宗」的中醫了。但願黃帝先祖,神農先帝,仲景先師在天有靈,華夏此脈長存不衰。
G. 有一位中醫專家發文章說,喝牛奶其實對身體並沒有太多好處,聽了後很愕然,真的多喝牛奶無益嗎
多吃恐生痰。
【氣味】甘,微寒,無毒。
弘景曰︰牛乳佳。
恭曰︰牛乳性平,生飲令人利,熱飲令人口乾,微似溫也。水牛乳作酪,濃濃勝造石蜜須之。
藏器曰︰黑牛乳勝黃牛。凡服乳,必煮一二沸,停冷啜之,熱食即壅。不欲頓服,欲得漸消。與酸物相反,令人腹中結症。患冷氣人忌之。合生魚食,作瘕。
【主治】補虛羸,止渴(《別錄》)。養心肺,解熱毒,潤皮膚(《日華》)。冷補,下熱氣。和酥煎沸食,去冷氣癖(藏器)。患熱風人宜食之止小兒吐乳,補勞(思邈)。治反胃熱噦,補益勞損,潤大腸,治氣痢,除疸黃,老人煮粥甚宜(時珍)。
H. 世界只有中國在使用中醫嗎
中國可能是最不認可中醫的國家了,這真的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新加坡
近20年來,中醫葯益發成為新加坡各旗人民的衛生保健事業的要素,形同布帛菽粟,不可須臾離開。新加坡的中醫葯有悠久歷史和良好的群眾基礎。有中醫醫療機構30餘家,中葯店開設的中醫診室有1000餘家。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經營中葯的店鋪約3000餘家,有中醫師工會會員800餘人,多數開店兼診病,以祖傳葯店為多。馬來西亞衛生部向來對中醫十分關注和支持,但仍未接受中醫師的注冊,在那裡甚至不注冊也可行醫。政府對葯物重金屬含量有控制標准,對有毒品及瀕危野生動物葯品一律禁售。
泰國
泰國政府承認了中醫葯的合法地位,只給考試及格的中醫師發臨時執照。早在1987年政府正式通過和批准了中草葯議案。有中葯店800餘家,多有坐常中醫師診病,也有許多私立中醫院廣泛應用中草葯和針灸進行治病。較大的中葯批發商約為10家,中小型約為40家。
越南
越南很早就提出東醫與西醫相結合,規模較大的中葯店有近200家,中小葯店更是遍布城鄉。現從中國出口到越南的中成葯就有180種。中葯材種類繁多,品種齊全,無論植物類、動物類、礦物類葯應有盡有。中國共有16家葯品生產企業獲得在越南的經營許可證。
日本
自上世紀80年代後,漢方醫學在日本發展迅速起來。據統計,日本從事漢方醫學為主的人員有15000人左右,從事針灸推拿的醫務人員約10萬,從事漢方醫葯研究人員近3萬。有漢方醫學專業研究機構10多個,有44所公立或私立的葯科大學或醫科大學的葯學部也都建立了專門的生葯研究部門,還有20餘所綜合性大學設有漢方醫學研究組織。日本官方對漢方醫學的應用和研究充給予了愈來愈多的支持和關注。首先在醫療政策方面,厚生省除規定大部分漢方制劑可以享受醫療保險外,還規定針灸費可部分地從醫療保險中支付。同時還同意在西醫院內開設東洋醫學科。在漢方醫學教育方面,文部省正式下文成立世界第一所正規的針灸大學,使漢方醫學開始納入國家教育行列。
韓國
韓國在國內已家喻戶曉,其政府將中醫命名為「韓醫」意在「申遺」以竊取中國文化成果。
英國
英國是歐洲文藝復興的中心,也是現代醫學發源地之一,具有較高水平的現代文明和科學技術,一般引進外來文化與科技比較慎重。然而隨著人類回歸自然的影響,中醫葯在英國的發展甚為迅速,並成為歐共體的第三大中草葯市場。
中醫是16世紀傳入英國的,17世紀被人們接受。一批國內本科畢業生出現在英國中醫隊伍中,對中醫中葯人員的技術素質提高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英國政府當局及醫學管理部分對中醫葯的態度正在逐漸變化之中,開始是歧視和限制,繼之因民眾的需要而適當放開,近幾年,因中葯療效顯著採取默認許可,中醫葯得到了英政府和社會的重視,在民眾的醫療保健中有了一定的地位和信任。
在英國,中國的醫葯還受到皇家的信賴,女皇每次外出旅遊,總是帶著順勢療法的各種葯物,女皇的妹妹瑪嘉烈公主,曾用中草葯治療同期性偏頭痛,皇太後也贊成用中西醫結合的療法治病。
或許在皇家的默許下,使中草葯、針灸等各種中西醫結合療法在英國蓬勃興起,現每年大約有250萬英國人採用順勢、中草葯、按摩、正骨和針灸療法,支付醫葯費用多達9000萬英鎊。英國現有中葯店350餘家,60%的中草葯從中國進口,英國每年進口葯材品達1200餘種,其中60%是從中國進口,英國每年進口葯材量達8000萬美元,在歐洲名列前茅。但從1995年進口中葯的情況來看,英國全年進口中葯1043萬美元,其中中葯材9893噸,計1012萬美元,中成葯約31萬美元,還有很大的貿易潛力有待開發。
德國
德國是一個文化十分發達的國家,人們的整體素質較高,對東方的文化了解甚多,當然對古老的中醫和針灸也有一走的認識,普遍持歡迎態度。德國的針灸醫生大多數為高等醫學院校畢業的醫生,經過一定的西醫實踐後改為學習中醫的。他們出於兩種情況,一種是熱衷於東方古老的中醫針灸醫術,對它們的神秘療效懷有一種崇敬感,一種是由於德國醫生的失業率很高,迫於生計,被迫改為學習中醫的;但前者遠遠高於後者。當然,在德國醫生的行列中,不乏也有一些中等專業學歷者,他們經過艱苦的努力,自學成材而成為醫生的。在臨床醫療中,德國醫生把針灸作為臨床治療的一種方法或手段,診治病人既用西醫療法,也用中葯和針灸,以便爭取治療更多的病人。
由於西方醫學在治療慢性疾病方面有著一定的局限性,如今越來越多的過人開始選擇中醫來進行治療。
據一份數據顯示,在德國大約有5萬個醫生從事中醫,並且每年有將近200萬個患者接受中醫的治療。
然而雖然上百萬的德國人已經接受並信任中醫的治療,但是德國政府以及國家健康保險基金仍然沒有確立中醫在德國享有和西醫平等的地位,並將其置於各國衛生保險體系之外。
中國傳統醫學在歐洲獲得重大突破,由於醫療效果顯著,保險業者開始將針灸治療納入保險范圍;同時經過中醫業者的奮斗不懈,歐洲聯盟也成立了中國醫學聯盟。
美國
隨著針灸在美逐步合法化,中國傳統醫學在美國的發展勢頭良好。據不完全統計,1987年全美已有2500餘名有執照的針灸師,從事針灸醫療工作的達萬餘人。1989年全美與針灸有關人數增至2萬人。
僅加州有執照針灸師己達8600人(這些針灸師64%是本科大學畢業生),診所800多家。全美有20多個針灸醫療中心,從事針灸研究和治療,研究項目有200多項,所治疾病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炎、肥胖症、過敏性疾病、心功能不全等數十種,特別是中葯、針灸治療艾滋病出現了較好苗頭而很受關注。現有規模較大的中醫、針灸學校20多所,有40多個中醫針灸學會或基金會,創辦近10種中醫、針灸雜志。並在不同地區召開了一些國際性中醫葯或針灸學術會議,交流研究成果。
美國公眾和醫學界逐漸認識到中國傳統醫學的安全有效和通用廣泛的特點,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願意接受中醫治療。
隨著中醫、針灸在美國的發展,中葯也受到美國人的青睞。據統計,美國人每年要花費60億美元用於營養保健品,而且這一市場以每年增長20%的速度拓展。美國約有5%的患者服用天然葯物,其中80%的人在治療過程中服用中葯。
加拿大
加拿大中醫針灸醫療,主要是以私人診所形式開展的。全加拿大約有中醫針灸從業者2000餘名,中醫針灸診所遍及全國各省。這些診所大多為華僑開辦的,但都附設葯店。
每個診所一般有五六位醫護及工作人員,工作效率很高,人人都是多面手,一人數職,即當大夫又能抓葯,又會制劑。診所主人不僅會看病,而且又會經營采購,銷售中葯,服務熱情周到,看病療效好,深受患者的歡迎。因此,在加拿大的中醫針灸開業者,經濟情況都很好,即使受診所聘用的中醫師,按每個病例取酬,每天可診20餘人,收入也不菲。這也可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中醫針灸醫療在加拿大是深受歡迎的。
中醫葯療法、針灸療法在加拿大還不能享受醫療保險,病人需要自付醫療費用。盡管如此,還是有不少患者前去中醫那裡自費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