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都有哪些重工業

德國都有哪些重工業

發布時間:2022-08-13 02:35:24

❶ 德國工業以什麼為主

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經濟實力居歐洲首位。屬世界第三大經濟強國。德國是商品出口大國,工業產品的一半銷往國外。德國的出口額現居世界第二位。德國近1/3的就業人員為出口行業工作。主要出口產品有汽車、機械產品、電氣、運輸設備、化學品和鋼鐵。進口產品主要有機械、電器、運輸設備、汽車、石油和服裝。主要貿易對象是西方工業國。政府奉行整頓國家財政、減少預算赤字、進行稅制改革、刺激個人投資、進一步實行非國有化、減少國家干預、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政策,使德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同時積極採取措施,推動信息技術的發展並調整經濟結構。自然資源貧乏,除硬煤、褐煤和鹽的儲量豐富之外,在原料供應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2/3的初級能源需要進口。德國的工業以重工業為主,汽車、機械製造、化工、電氣等佔全部工業產值的40%以上。食品、紡織與服裝、鋼鐵加工、采礦、精密儀器、光學以及航空與航天工業也很發達。中小企業多,工業結構布局均衡。農業發達,機械化程度很高。農業用地約佔德國國土面積的一半。產品可滿足本國需要的80%。旅遊業、交通運輸業發達。德國是啤酒生產大國,其啤酒產量居世界前列。它還是最早研製成功磁懸浮鐵路技術的國家。2002年2月28日24時,德國馬克正式停止流通,歐元 (EURO)成為德國法定貨幣。德國是首批使用歐元的11個國家之一。
魯爾區 聯邦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位於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西部。通常以魯爾煤管區開發協會管轄范圍為界,主體部分介於萊茵河及其東岸支流魯爾河和利珀河之間,作東西向延伸;還包括周圍邊緣地帶。面積4970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2%。人口524萬(1983),約佔全國總人口9.2%;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1174人。區內城市櫛比,為歐洲著名的城市集聚區。以單一職能中小城市為主。1980年全區10萬以上人口城市有19個,其中埃森、多特蒙德、杜塞爾多夫和杜伊斯堡四大城市人口在50萬以上。 地理位置優越,處中、西歐和南、北歐的中心部位,水、陸交通的要道,與歐洲各國主要經濟區相距不遠。地形以平原為主,上覆黃土層,土地肥沃,適宜農作;南北有緩丘和高地,東部為山區,森林較茂密。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溫夏涼,1月平均氣溫1℃,7月17℃,全年有235~260天氣溫在5℃以上,生長期較長。常年盛行偏西風,年降水量750~900毫米,雨日多,濕度大。萊茵河自南向北流經本區西部,發源於東部山區的魯爾河、埃姆斯河和利珀河,均為東西流向,注入萊茵河,構成稠密的水網,為全區提供生產和生活用水以及航運之便。煤炭資源豐富,1200米內硬煤探明儲量650多億噸,約佔全國硬煤總儲量95%。煤的埋藏較深,但品種多,煤質好,其中約3/5為適於煉焦的肥煤。煤田遍及區內各地,是工業發展的動力和原料基礎。 中世紀時,本區中部是朝聖要道,有「聖路」之稱。13世紀末起已有原始採煤業,發展了初步的煉鐵和金屬加工,「聖路」沿線出現商業城鎮。但早期經濟仍以農業為主,平原地區是當時德國的「谷倉」。1835~1861年德國第一批鐵路在魯爾區建成,1850~1870年煤炭工業興起,加以大批外籍技術工人移入,推動了經濟發展。1871年普法戰爭後,德國統一,並從法國獲得大量戰爭賠款,佔有盛產鐵砂的洛林地區和盛產鉀鹽的阿爾薩斯地區(經營40多年),促進了煤鋼聯營和重化工業的發展。19世紀末開始興建運河,並和不斷興建的鐵路和公路組成水陸聯運。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魯爾區已成為德國工業的核心地區。1939年,硬煤產量達到1.3億噸的歷史最高水平,佔全國總產量65.5%;生鐵和鋼產量也分別佔全國總產量的73.6%和66.9%。隨著經濟發展,一系列工業城鎮應運而生,人口急劇增加。在兩次世界大戰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期間,魯爾區也經歷多次衰退。1920年成立的全區最高規劃機構——魯爾煤管區開發協會,幾十年來採取了一系列重振經濟措施,如改造老企業,引進新技術,實行專業化、協作化生產,調整生產布局,發展第三產業和農業,改善經濟和部門結構,以及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交通運輸網,注重環境保護等。魯爾區至今仍在聯邦德國經濟中保持突出地位。 重化工業是魯爾區經濟的基礎,形成採煤—煉焦—發電—煉鐵—煉鋼—鋼鐵加工—機器製造和採煤—煉焦—煤化學兩大工業系列。煤炭和鋼鐵工業是主導部門,長期為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現仍集中全國硬煤和焦炭產量的80%以上、鋼鐵產量的70%左右。鐵礦石全部從巴西、賴比瑞亞、瑞典等國進口。煤、鋼產地接近,產品70%左右就地加工、消費。全國年煉鋼能力 400萬噸以上的大型鋼鐵企業中有 6個位於本區。機器製造業和化學工業也是本區重點發展的部門,在全國居領先地位。前者以重型機械為主,面向區內其他工業部門,生產采礦、冶金、化工設備、建築機械、鐵路機車等;化學工業起源於煤化學,以煉焦和合成氨為基礎,生產多種基本化工產品以及化肥、染料、葯品等。煉鋁、煉鋅和煉錫業是有色冶金工業的重要部門,礦石依賴進口。電力工業發達,以火電為主,總裝機容量約佔全國30%,發電量自給有餘。60年代以來,新興的工業部門有汽車、電子、電器、精密機械和儀表、煉油、石油化工等。玻璃、啤酒、紡織、服裝等輕工業也有一定規模。全區工業結構日臻完善。「聖路」歷來是人口稠密、工礦業集中地帶,有多特蒙德(東部)、埃森(中部)和杜伊斯堡(西部)三大工業中心。隨著採煤區由南向北逐漸推移,工業分布也相應北移,已在利珀河以北形成了新的採煤和化工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本區工業又明顯出現由東向西,即向萊茵河沿岸集中的趨勢,以便利用廉價水運以及進口的鐵礦石和原油等原料。杜伊斯堡是全區最大的鋼鐵和重型機械製造業基地,煉油、石油化工等也主要分布在萊茵河沿岸。 農牧用地約佔全區土地面積的40%左右,東部和萊茵河以西地區較為集中,其他地區多為分散的小塊農田。主要種植燕麥、冬小麥和大麥等飼料及糧食作物,飼養乳牛、豬和家禽。農業生產面臨工礦、交通和住宅建設佔地日增的矛盾,環境污染等也是限制因素。 水陸交通發達。以萊茵河為主幹的4條天然河道,與多特蒙德-埃姆斯、萊茵-黑爾訥、韋恩爾-達特爾恩、達特爾恩-哈姆4條運河,組成稠密的水運網,溝通了魯爾區與沿海港口。河港密集,全區共計74個,其中杜伊斯堡為全國和歐洲最大的河港。由 5條鐵路干線組成的鐵路網,通往國內和鄰國主要城市。鐵路總長9850公里,年貨運量1.5億噸,分別佔全國的1/3和2/5;鐵路密度達每平方公里2.4公里,相當於全國平均值的17倍。公路四通八達,總長18900公里,有聯邦一號公路、多特蒙德—哈根—吉森等重要干線,以客運為主。此外,還有遍及全區的油、氣、化工產品的管道網。

❷ 德國重要的工業區

魯爾區。
魯爾區,聯邦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位於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西部。通常以魯爾煤管區開發協會管轄范圍為界,主體部分介於萊茵河及其東岸支流魯爾河和利珀河之間,作東西向延伸,還包括周圍邊緣地帶。
魯爾區的工業是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物質基礎,戰後又在西德經濟恢復和經濟起飛中發揮過重大作用,工業產值曾佔全國的百分之40。仍在德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魯爾工業區突出的特點是,以採煤工業起家的工業區,隨著煤炭的綜合利用,煉焦、電力、煤化學等工業得到了大力發展,進而促進了鋼鐵、化學工業的發展,並在大量鋼鐵、化學產品和充足電力供應的基礎上,建立發展了機械製造業。

❸ 德國主要工業部門有

德國經濟的主要支柱是工業,工業對於經濟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工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5%,從業人員約占總勞動力的40%。重要的工業領域有鋼鐵、采礦、精密儀器和光學儀器、航空航天、紡織和服裝、食品工業和造船工業等。雖然國民經濟逐年增長,但由於德國的工業技術水平不斷地提高,其能耗反而持續下降。雖然西德工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下降,但它仍然反映聯邦德國的經濟實力和對外經濟交往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西德各工業部門之間發展不平衡, 一些傳統工業鋼鐵, 造船,採煤,紡織工業現都成為夕陽工業, 產量和產值都減少很多, 造船和採煤工業靠著國家補貼度日。汽車工業、機械製造、化工工業、電工電子業、食品工業成為德國的五大工業支柱,其銷售額占整個工業的58%, 就業人數佔40%。 但近兩年來受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影響,發展速度減緩。 目前在西德屬於高速增長的部門是塑料加工、有色金屬、航天航空工業及電訊和數據加工工業。目前,德國工業產品佔世界市場的10%以上。新經濟發展迅猛,但總體水平相對落後。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和廣泛應用,以信息技術、電信和新媒體為主體的德國信息產業高速發展,已成為德經濟增長的一個新亮點。然而,德信息產業總體上仍落後於美、英和北歐等信息業領先的國家。2000年,德信息產業佔世界市場的份額雖居世界第三,但僅佔5.7%,遠遠落後於美國(36.2%)和日本(1l%)。同年,德信息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亦為5.7%,不僅與美國(8.7%)有較大差距,而且也低於西歐6.3%的平均水平。傳統工業如汽車和機械仍在出口中占據主導,分別占工業出口總額的27.4%和16.6%,信息技術則不足5%。而汽車和機械製造這兩個產業無論是投資回報率還是單位產出率都大大低於後者。作為西方主要國家之一的德國,其工業結構尚需調整。汽車、機械製造、電子電氣和化工是德國工業的四大支柱,其銷售額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4,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高的競爭力。傳統工業如汽車和機械仍在出口中占據主導,分別占工業出口總額的27.4%和和16.6%,信息技術則不足5%。而汽車和機械製造這兩個產業無論是投資回報率還是單位產出率都大大低於後者。
作為西方主要國家之一的德國,其工業結構尚需調整。汽車、機械製造、電子電氣和化工是德國工業的四大支柱,其銷售額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4,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高的競爭力。德然而,德信息產業總體上仍落後於美、英和北歐等信息業領先的國家。2000年,德信息產業佔世界市場的份額雖居世界第三,但僅佔5.7%,遠遠落後於美國(36.2%)和日本(1l%)。同年,德信息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亦為5.7%,不僅與美國(8.7%)有較大差距,而且也低於西歐6.3%的平均水平。傳統工業如汽車和機械仍在出口中占據主導,分別占工業出口總額的27.4%和16.6%,信息技術則不足5%。而汽車和機械製造這兩個產業無論是投資回報率還是單位產出率都大大低於後者。作為西方主要國家之一的德國,其工業結構尚需調整。汽車、機械製造、電子電氣和化工是德國工業的四大支柱,其銷售額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4,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高的競爭力。國的環保技術世界領先,其環保技術產品在世界市場的份額以18.7%獨占鰲頭。德國也是船舶生產大國,在日本、韓國、中國之後排名世界第四。此外,德國的重點工業部門還有:鋼鐵工業、精密機械和光學工業於礦業、紡織和服裝工業。

❹ 世界十大頂級的重工業國家,美國不可撼動,中國能上榜嗎

重工業是一個國家成為世界強國的基礎,當今的世界強國無一例外都是重工業強國。重工業是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生產資料的行業,其中包括鋼鐵、冶金、機械、能源、化工、材料等工業,他們為國家經濟各部門提供原料、動力、技術裝備等等,是實現社會再生產和擴大生產的物質基礎。一個國家重工業的發展規模和技術水平是體現國力的重要標志。

排名第四的是英國,英國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英國都是主要的發起國,因此英國的重工業和非常發達。英國是全球少有的能夠獨立建造航空母艦和戰斗機的國家,這里還誕生了勞斯萊斯,賓利,阿斯頓馬丁,捷豹路虎等清一色的豪車品牌,雖然有些因經營不善被賣掉了,但底蘊尚在。

排名第三的是法國,法國是歐洲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沒有之一。涉及到國家安全的重工業法國幾乎都有,而且都很發達,其中核工業,軍事,高鐵,汽車,航空等領域都非常優秀。法國是全球第二個獨立製造並服役核動力航母的國家,也是全球少有的能夠獨立製造艦載機和戰斗機的國家。法國被稱為歐洲小美國,可見其工業實力有多強。

排名第二的是中國,中國是全球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中國供應的世界50%的商品是世界最大的工業國家,在軍工、航天、高鐵、超大型起重機、填海造陸、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都處於全球領先的第位。據統計,中國的深鐵、粗鋼、水泥、化肥、汽設等產業規模都位居世界第一。不過,中國的工業門類雖然世界最完整,但有些行業技術水平還有待提升,中國錯過了兩次工業革命,還能達到今天的水平,已經非常優秀了。

排名第一的是美國,美國目前是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掌握了大多數工業行業的技術標准,世界各國的工業發展也都是向美國看齊,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除了美國不想乾的,大部分美國的技術上都處於世界的絕對領先地位。在重工業行業,美國的實力絕對是一馬當先,或許產量不是最高的,但技術絕對是領先的。

❺ 日本重工有哪些德國的重工有哪些

日本:三菱重工 、川崎重工、東芝、富士重工等。
德國:西門子、蒂森克虜伯集團、羅伯特博世、

❻ 德國的機械工業中心是那個城市

魯爾區
主要發展煤化學、石油化學、有色冶金、機械製造等工業,是規模最大、部門最復雜的世界罕見的重工業地帶。
區內最大的城市為埃森(人口63萬,是多個經濟聯合會的總部所在地)

❼ 全世界八大工業國有哪些國家

八大工業國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加拿大及俄羅斯,簡稱八國集團。

八國集團始創於1975年的六國集團(簡稱「G6」),始創國有6個,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其後,加拿大於1976年加入,成為七國集團(簡稱「G7」)。俄羅斯於1997年,被接納成為成員國,G7正式成為G8。成員國:

1、美國,美國工業高度發達,生產規模巨大,部門結構完整,生產技術先進。

2、英國,英國的工業在世界上高度發達,是歐洲最大的軍火、石油產品、電腦、電視和手機製造國。

3、德國,工業產品以做工精細而享譽世界,但成本較高。德國是世界第四大汽車生產國,是不少著名汽車製造商總部所在地,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工業製成品出口國和第三大進口國。

4、法國,法國是世界上工業發達的國家之一。電設備能力和石油工業技術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5、日本,日本為亞洲著名的工業大國,汽車產量高,工業高度發達。日本的汽車、鋼鐵、機械、電器產量非常大,且享譽世界。日本還是高速鐵路技術較為成熟的少數國家之一。

6、義大利,義大利工業較為發達,生產技術較為先進,且規模龐大,為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享有「中小企業王國」的美譽。義大利的年原油加工能力達1億噸,有「歐洲煉油廠」之稱。鋼鐵產量居歐洲第二位。

7、加拿大,加拿大為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工業十分發達。加拿大是礦產、紙張、木材最主要的生產國之一。其傢具、尖端葯物、軍火更是享譽世界。

8、俄羅斯,俄羅斯的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領先地位。

❽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德國有哪些突出行業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德國大規模的 鐵路建設推動了鋼鐵、煤炭、機器製造等重工業的進一步 發展,展示了德國工業革命走上了輕、重工業同步發展的 道路。 作為第二次工業革命時代衡量一國工業實力標志 的煤炭、 鋼鐵等重工業在德國得到了高速增長。

閱讀全文

與德國都有哪些重工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