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德國為何分為「東德」跟「西德
二戰結束後,德國戰敗,盟國為了均衡各方面的利益,將德國劃分為聯邦德國(西德)和民主德國(東德),西德採用資本主義制度,東德採用社會主義制度,西德屬於資本主義陣營(受英美影響),東德屬於社會主義陣營(受前蘇聯影響)。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前蘇聯的解體,1989年11月9日,長久以來作為東西方分界線的標志--柏林牆--被推倒,德國實現統一。我的解釋很粗淺,拋磚引玉吧。
Ⅱ 為什麼德國分東德、西德。他們是怎麼執政的。
1949年5月10日 德國被分裂為東西兩部分 1949年5月10日,德國西部統治1990年10月3日零時,對於8000萬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人民來說,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時刻,在柏林帝國議會大廈前,伴隨著聯邦德國的國歌聲,特製的旗桿上徐徐升起了黑紅黃三色的聯邦德國國旗。這一儀式向全世界宣告,分裂長達45年之久的德國重新統一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分裂為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兩個國家。1955年又分別加入華沙條約組織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兩德長期相互對峙。1989年底,民主德國政局發生激烈變化。1990年3月,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德梅齊埃上台組閣,兩德政府正式談判統一問題。5月18日,簽署了關於建立兩德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家條約。規定從7月1日起,兩德都使用西德馬克,國家的經濟基礎是社會市場經濟,實行西德的勞動法規。8月31日,又簽署了關於兩德實行政治統一的第二個國家條約。規定民族恢復1952年7月行政區劃改革前的5個州建制,東西柏林合並成一個州,於10月3日按西德《基本法》集體加入聯邦德國。 9月12日,兩德外長又與美蘇英法外長簽署最後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使德國的統一得到前戰勝國的同意。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兩德實現統一。12月2日,全德舉行議會選舉。基督教民主聯盟獲勝,科爾任統一後德國的第一任總理。 1990年10月2日,原民主德國的國旗徐徐降下,分裂45年之久的兩個德國即將統一。 背景資料:德國分裂與統一大事簡記 進入70年代,東、西德雙方敵視、對峙態度有所緩和。197 2年5月26日,東、西德政府在柏林簽署第一個國家間條約,即關於運輸和交通的總協定。 1972年12月21日,西德和民德簽署《兩國關系基礎條約》,確定東、西德在平等的基礎上建立相互之間的正常的睦鄰關系,「互設常駐代表機構」等。 1973年9月18日,東、西德同時加入聯合國。 進入80年代,隨著世界及歐洲局勢的發展變化,兩個德國的關系也發生了演變。 1984年2月,西德總理科爾和民德德國統一社會黨總書記昂納克在莫斯科會晤並發表聲明,強調兩個德國的和平共處對歐洲發展起著有利作用。 1985年3月,科爾和昂納克在莫斯科再次會晤,稱雙方願在1972年兩德簽訂的《兩國關系基礎條約》基礎上發展雙邊關系,決不允許從德意志土地上再次爆發戰爭。 1987年9月,昂納克首次訪問西德。 1988年9月14日,東、西德再次達成包括過境、擴建高速公路等協議,進一步發展相互交通往來。 1989年3月30日,民德宣布從4月1日起放寬民德人去西德旅遊的條件。 1989年8月起,大量民德公民湧入西德。 1989年10月18日,昂納克總書記宣布辭職,克倫茨接任總書記職務。11月9日,民德宣布開放柏林牆和兩國邊界。 1989年11月28日,科爾提出實行德國統一的「十點計劃」。 1989年12月19日至20日,科爾總理訪問民德,兩德領導人商定雙方之間將建立以經濟合作為中心內容的條約共同體。 1990年2月1日,民德部長會議主席莫德羅提出了統一德國的「四步方案」。 1990年2月7日,西德政府向民德建議立即開始有關貨幣聯盟及經濟改革的談判。13日,莫德羅和科爾在波恩舉行會談,雙方表示要在歐洲范圍內實現德國統一的目標,兩國還就建立貨幣聯盟專家委員會達成協議。 1990年2月13日,美、蘇、英、法4國和兩德外長在渥太華商定,舉行「二加四」外長會議,討論解決有關統一的「外部問題」。 1990年2月18日,民德大選揭曉,德國聯盟獲勝並組閣。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德梅齊埃出任總理。 1990年5月18日,兩個德國簽署了關於建立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家條約。7月1日,該條約正式生效,西德馬克取代民德馬克,民德在貨幣、經濟和社會領域全面引入西德的現行法律制度。 1990年8月2日,兩德政府草簽了選舉條約,決定於12月2日舉行全德大選。 1990年8月23日,民德人民議院特別會議通過1990年10月3日加入聯邦德國的提案。 1990年8月31日,兩德政府簽署關於實現政治統一的「統一條約」。 1990年9月12日,蘇、美、英、法4國和兩德外長在莫斯科舉行第四輪「二加四」會談並簽署《最終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條約對統一後德國的邊界、軍事政治地位、結束4大國對德權利和責任、統一的德國享有完全的主權等作出一系列規定。 1990年9月21日,兩德議會批准兩德統一條約。 1990年10月1日,英國、法國、美國、蘇聯和兩德外長們在紐約簽署一項宣言,宣布停止英、法、美、蘇4國在柏林和德國行使權力。 1990年10月3日零時,對於8000萬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人民來說,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時刻,在柏林帝國議會大廈前,伴隨著聯邦德國的國歌聲,特製的旗桿上徐徐升起了黑紅黃三色的聯邦德國國旗。這一儀式向全世界宣告,分裂長達45年之久的德國重新統一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分裂為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兩個國家。1955年又分別加入華沙條約組織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兩德長期相互對峙。1989年底,民主德國政局發生激烈變化。1990年3月,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德梅齊埃上台組閣,兩德政府正式談判統一問題。5月18日,簽署了關於建立兩德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家條約。規定從7月1日起,兩德都使用西德馬克,國家的經濟基礎是社會市場經濟,實行西德的勞動法規。8月31日,又簽署了關於兩德實行政治統一的第二個國家條約。規定民族恢復1952年7月行政區劃改革前的5個州建制,東西柏林合並成一個州,於10月3日按西德《基本法》集體加入聯邦德國。 9月12日,兩德外長又與美蘇英法外長簽署最後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使德國的統一得到前戰勝國的同意。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兩德實現統一。12月2日,全德舉行議會選舉。基督教民主聯盟獲勝,科爾任統一後德國的第一任總理。 1990年10月2日,原民主德國的國旗徐徐降下,分裂45年之久的兩個德國即將統一 。
Ⅲ 二戰結束後德國為什麼分西德和東德
東德:全稱「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德國」、「東德」。是1949年到1990年之間存在於現在德國東部的社會主義國家。 西德:全稱「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聯邦德國」、「西德」。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國」並入「聯邦德國」,分裂45年之久的德國重新統一。簡單形成過程: 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投降。戰後,根據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公告,德國分別由美國、英國、法國、蘇聯四國佔領,並由四國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柏林也劃分成4個佔領區。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並。1949年5月23日,合並後的西部佔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7日,東部的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為兩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Ⅳ 德國曾經分為東德和西德,兩者曾經究竟是怎樣的關系
德國原來分為東德和西德,其實是被分裂出去的。兩國的人們大多屬於同一個民族,凝聚力很強。後來的東德和西德也一直進行著密切的經濟往來,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和平統一,接下來給大傢具體說明。3.東德和西德進行著密切的經濟往來。
上面已經說到,因為特殊的民族文化,東德和西德的民眾都想合並。而且兩國之間進行著密切的經濟貿易往來,各種聯系都非常密切。所以後來經歷各種曲折,兩個國家還是實現了和平統一。所以對於這兩個國家來說,因為二戰而分開,又因為民族文化等原因又和平統一。
總而言之,德國因為二戰失敗,加上美國的特殊目的,所以被操縱分裂為了東德和西德。但其實兩國的民族文化影響深遠,兩個國家的民眾凝聚力也很強,所以後來兩個國家進行著密切的經濟和文化往來,又隨著各種曲折的經歷,兩個國家最終實現了和平統一。
Ⅳ 德國當年為何分東德、西德呢
1945年初美、英、蘇三國政府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蘇聯雅爾塔(今屬烏克蘭)舉行的雅爾塔會議。從而確立了雅爾塔體系。
說白了,從德國的易北河到朝鮮的三八線,劃分勢力范圍,北邊是蘇聯的勢力,南邊是美國的勢力(中國這時候不小心跟美國是一邊的,這就解釋了我們這樣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如何躋身於五大常任理事國)。德國就被分成了兩半。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柏林,整個柏林都在東德這邊,但是柏林被柏林牆劃分成東柏林和西柏林。
Ⅵ 二戰後,德國為什麼會分裂成兩個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作為戰敗國,被當時國際兩大陣營的老大——美國和前蘇聯接管,從中修起一面柏林牆,把德國分成了東德和西德,美國控制的是西德。不過90年以後柏林牆被推倒,東德西德又合並,於是成為現在的德國。
雖然合並,但是東西德經濟差距還是不小,每年前西德要補助給前東德500億歐元左右的資金。
1945年5月8日希特勒無條件投降。根據《克里米亞聲明》和《波茨坦協定》規定,戰敗的德國應該成為一個統一、獨立、愛好和平與民主的國家,在這樣的國家沒有出現以前,德國暫由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四國分區佔領,首都柏林也由四國分區管制。
由於東西方盟國的立場、目的和利益不同,對各項協議都作了有利於自己的解釋,就德國的統一和柏林問題等,四國及其佔領區的各派政治力量展開了激烈復雜的斗爭。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並,並於1949年5月23日單獨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聯邦德國或西德,9月20日阿登納組成第一屆聯邦政府;同年10月7日,蘇聯佔領區也宣告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德國或東德。自此,統一的德意志國家一分為二,在世界舞台上同時出現兩個德國。兩個德國均是主權國家,都獲得了許多國家的承認,並與之建立了外交關系;1973年又同時被接納為聯合國的成員國;雙方又都參加了不同性質的軍事、政治、經濟集團。近年來,兩國之間的關系已有所改善,1972年簽訂了《關系基礎條約》,各自承認對方為主權國家,相互建立正常的睦鄰關系,互設常駐代表機構;兩國領導人進行互訪,就兩國關系和國際問題交換意見。兩個德國要不要統一,在什麼基礎上實現統一,應由兩國人民自己決定。
Ⅶ 「二戰」後,德國為什麼會被分裂為東德和西德兩個國家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作為戰敗國,被當時國際兩大陣營的老大——美國和前蘇聯接管,從中修起一面柏林牆,把德國分成了東德和西德,美國控制的是西德。不過90年以後柏林牆被推倒,東德西德又合並,於是成為現在的德國。 雖然合並,但是東西德經濟差距還是不小,每年前西德要補助給前東德500億歐元左右的資金。德國的分裂是因為2大當時的巨頭的權益分配。
Ⅷ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什麼要把德國分成兩個國家,他們又因為什麼原因合並了
德國戰後的分裂主要是由於冷戰。二戰剛結束的時候,德國由英法蘇美四國分開佔領,結果戰爭結束沒多久,冷戰就開始了。在此背景下蘇聯封鎖了蘇占區和東柏林,在短期內無法結束對峙的情況下,德國就東西分裂,在美國和蘇聯的主導下分別成立了西德和東德。合並就好理解了,因為冷戰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