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蘇德戰爭為什麼要打敗德國

蘇德戰爭為什麼要打敗德國

發布時間:2022-08-15 09:19:41

㈠ 蘇德戰爭,德國為什麼會失敗

多個方面原因
1.氣候原因:1941年冬天,就在德國軍隊兵臨莫斯科城下的11月份。蘇聯突降寒流,不管是大降溫說還是小降溫說都能反應,蘇聯莫斯科地區氣溫突然下降由零下六攝氏度突降到零下三十攝氏度甚至四十攝氏度。這不僅大大遲滯了德軍的進攻使蘇軍完全有時間來完善莫斯科地區的防守。
2:後勤原因,德羅東線部隊有421萬2000人,44060門火炮迫擊炮,坦克和強擊火炮4578輛每天各類物資消耗達3萬噸以上。但是德羅在1941年完全有工業能力最少滿足前線部隊百分之七十的要求。但是,由於德國後勤管理的混亂以及軌距問題__蘇聯鐵軌軌距是1.524米,而德國軌距是1.435米。因此大大阻礙了德國後勤部隊的運輸效率,此外關於德羅冬裝的問題,也不在於希特勒的原因,而是陸軍後勤部隊長官蓋爾克的問題,早在1941年秋季希特勒便已經強調冬裝問題,而蓋爾克將軍多次向希特勒報告冬裝已經發到前線將士手中,但實際情況卻是冬裝在火車站的倉庫里並未發到前線手中。其次,前線的彈葯 燃料等物資極度缺乏,因此也拖延了冬裝的發放。
3:將帥不和,早在基輔戰役時,關於對蘇西南方面軍的合圍還是直接劍指莫斯科德國統帥部和前線將領以及希特勒之間意見有很大不一致,這也為後來德軍失敗埋下很大伏筆。而且德軍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元帥在莫斯科戰役失敗後對希特勒的命令陽奉陰違。而前線中深受希特勒重視的古德里安元帥也與中央集團軍總司令博克元帥不和也造成了前線的失利。
4:多線戰場 德軍不僅在東線戰場而且開辟了北非戰場而到後來不得不防守歐洲大陸的西線戰場,使得後來德軍在東線戰場的兵員補給問題以及裝甲部隊上得到的微乎其微。雖然蘇聯軍隊受限於遠東地區的日本限制,但蘇聯對於戰爭的整體投入遠遠大於德軍,在德軍東線戰場上部隊迅速減員情況下得到的補充微乎其微,但相比於蘇聯軍隊雖然傷亡遠大於德軍但兵員源源不斷。這是其主要原因,而且德軍在初期中經驗豐富的老兵不斷減員,而蘇聯紅軍卻在戰爭中學習戰爭。而且,由於兵力的有限前期掌握制空權的德軍也在後期失去了制空權。這對於德軍來說是致命的。

㈡ 蘇聯能夠戰勝德國法西斯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蘇聯有很大的戰略縱深,戰爭潛力強。

2、蘇聯人民的戰斗精神。

3、蘇聯擁有先進的作戰理論。

4、雄厚的人力物力。

5、嚴酷的自然氣候。

6、美英等國的大力援助。

美英的援助更大意義上讓蘇聯可以騰出手來將更多的人和資源投入軍工生產中,蘇聯喪失西部大部分工業區的情況下,英美的援助可以幫助蘇聯獲得直接的原材料、加工設備,更為重要的是,讓蘇聯紅軍免於飢餓和裝備匱乏。

(2)蘇德戰爭為什麼要打敗德國擴展閱讀

1941年,法西斯勢力已經佔領了西歐,只有英國還在堅持抵抗。在與英國的空戰失敗後,德國把目標轉向了蘇聯,並集結了五百多萬人的部隊,調動大量飛機、坦克、軍艦、火炮等武器裝備,向蘇聯發起了大規模進攻,蘇德戰爭由此爆發。面對德軍的突然進攻,蘇聯在戰爭初期一路潰敗,一直處於劣勢,只能對德軍的進攻進行防守,沒有絲毫回擊之力。

當時的蘇聯雖然得知德國的進攻計劃,但由於之前兩國曾進行過談判,蘇聯認為德國不會向蘇聯發起進攻,所以沒有做好充分的戰前准備。在戰爭爆發時,蘇聯的邊境軍隊人數總計只有兩百多萬人,其中一些軍隊仍然處於整編和重組的狀態,武器裝備、軍隊人數都沒有達到標准,面對德軍的突襲,只能用現有的力量抵擋,很難招架得住德軍的大炮、坦克等猛烈的火力攻擊。

但是,面對德國的進攻,蘇聯紅軍表現出了頑強抵抗的不屈精神。對於當時的蘇聯紅軍來說,其實需要抵抗的不僅僅是德國的軍隊。當時除了德軍,軸心國的成員國匈牙利、羅馬尼亞、義大利等國也都派出了軍隊支援德軍,並且半個歐洲已經被法西斯勢力佔領,這一切都為德國的進攻提供了便利和條件,而蘇聯一方只能以自己的力量硬撐著。

不過,雖然英美兩國假如歐洲戰場時蘇德兩國的戰爭局勢已經開始明朗起來,但在蘇聯的抵抗中,同盟國提供的支援卻是不可忽視的。在西方國家提供的援助中,最重要的就是工業原料和輕工副食品。對於當時的蘇聯來說,戰爭不僅需要消耗大量的武器,還需要保持軍隊的戰鬥力。

而這些物資為蘇聯軍隊的戰鬥力提供了保障,幫助蘇聯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此外,英美等國還為蘇聯提供了大量運輸裝備,包括蒸汽機車頭、油罐車、吉普車等,這些工具不僅確保了蘇聯軍隊物資的輸送,也提高了軍隊的戰略機動性,為蘇聯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㈢ 如何正確看待二戰中蘇德戰場德軍戰敗的原因

德軍戰敗主要是因為低估了蘇軍的戰鬥力,德國為「巴巴羅薩」計劃(即入侵蘇聯的計劃)准備了300萬的士兵,三千多輛坦克和兩千七百架飛機,但形勢依舊十分嚴峻:蘇軍在東部戰線駐扎的軍隊遠遠超過德軍,而且蘇聯在遠東地區還擁有著一支人數眾多的預備隊,這樣算來,一個德軍士兵平均要單挑好幾個蘇聯士兵;蘇聯人的KV坦克和T-34坦克戰鬥力都遠比德軍的坦克要強,這種情形直到德軍研發出「虎」式和「豹」式坦克後才有所改變。
不過,德軍在前期打得還是很不錯的,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攻陷了基輔,拿下了明斯克,擒獲了成千上萬的蘇軍士兵。德軍在1941年冬天已經打到莫斯科郊區了,可是天氣打敗了德國人,原本他們准備三個月滅亡蘇聯,各部隊根本就沒有準備過冬的厚軍服,前線的德軍士兵叫苦不迭。蘇軍此時卻在斯大林的鼓動下舉行了悲壯的莫斯科閱兵,受閱部隊直接開赴前線,極大的鼓舞了蘇聯軍民的戰斗決心。最後,盡管德軍先鋒部隊已經能夠瞭望到克里姆林宮的尖塔房頂,但蘇軍把德軍徹底逐出了莫斯科。
之後,最有歷史意義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打響,這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蘇軍以強大的毅力包圍並擊潰了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這一仗,德軍損失七十多萬人,而蘇軍雖然損失了上百萬人,但這對於蘇軍來說就像身上沒了一根毛,對德軍來說就像身上掉了一塊肉。
還有一次德軍的失敗戰役,那就是庫爾斯克會戰。庫爾斯克會戰是近代史上最大的坦克大決戰,但德軍因為進攻的一再推遲,給了蘇軍增強防禦的機會。結果,德軍賠進了大量士兵的性命,還失去了數以百計的坦克,蘇聯雖然損失更為慘重,但是這對於他們來說依然微不足道。
在經歷了這幾次戰役後,德軍開始轉為防守,但擋不住蘇軍洪水般的進攻,最終,德軍戰敗了。

㈣ 蘇聯如何反敗為勝擊敗德軍

二戰中,蘇德戰爭是二戰時期規模和傷亡最大的一場硬對硬的戰役,1941年德國閃擊蘇聯,標志著蘇德戰爭正事爆發,在蘇聯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德國投入了500多萬人,蘇聯更是損失了上百萬士兵。盡管在戰爭爆發初期,由於准備不足,蘇聯被揍得措手不及沒有還手之力,但經過努力在後期一下子扭轉了戰略態勢,二戰時期,在沒有援助下的蘇聯,是怎麼反敗為勝把德軍趕出去的?

1943年7月12日清晨6時30分,德國空軍開始對蘇軍防線的轟炸。8時30分,德軍和蘇軍幾乎是同時發動了攻勢,兩軍迎頭撞擊在小村莊普羅霍洛夫卡郊外的原野上。坦克大戰是在河流和鐵路路基之間一塊狹長的地域上展開的。當初德國的閃電戰術十分可怕,德軍靠著出其不意的機動性獲得了不錯的戰鬥成果。蘇聯對於閃電戰的來襲也是手足無措,在毫無防備之下,蘇軍的部隊慘遭德軍大面積屠殺。原本有著雄厚空軍實力的蘇軍,在德軍的閃電戰的進攻下根本沒發揮出作用,近千架軍用戰斗機還沒有發出憤怒的咆哮就已經葬身於連綿的炮火中。

在蘇德戰場當中,德國士兵因為嚴寒天氣而導致的傷亡,早已經超過戰損,這就是得德軍之前的優勢漸漸的消失。摒棄了閃擊戰的德軍被蘇聯活活的拖死在莫斯科郊外,也自此拉開了德國失敗的序幕。要知道當時德國因為缺乏石油,導致後期好多噴氣式飛機無法大編隊起飛,這樣越打越處於劣勢,最終慘遭失敗!

㈤ 蘇德戰爭的蘇聯勝利原因

蘇聯之所以能力挽狂瀾,並最終取得戰爭勝利,主要有以下因素:
雄厚的人力物力。1941年,蘇聯人口約為1.8億。戰爭爆發後,蘇聯共動員了3450萬人。二戰結束時,蘇聯紅軍總兵力達1280萬人。戰爭期間,蘇聯共生產飛機13.41萬架、坦克10.28萬輛、火炮和迫擊炮82.52萬門。
廣闊的疆域為蘇聯抵抗德軍侵略提供了戰略縱深。蘇聯陸地面積為2227.4萬平方公里,地跨11個時區。二戰初期,雖然德軍很快佔領了歐洲各國,但卻無法一口吞下龐大的蘇聯。當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時,蘇聯政府仍控制著2/3以上的國土。此外,嚴寒的天氣也幫助了蘇聯。莫斯科的嚴寒,讓德軍和1812年入侵沙俄的拿破崙軍隊一樣,在莫斯科城下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美英等國的大力援助。蘇德戰爭期間,尤其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美英兩國給蘇聯以大量的援助,包括槍械、彈葯、坦克、飛機、車輛等軍用物資。如果沒有這些盟友的援助,蘇聯要從1941年的大崩潰中恢復過來甚至擊敗德國,都將會更加的困難。
擁有先進的作戰理論。蘇聯紅軍軍事理論家圖哈切夫斯基元帥早就提出了大縱深作戰理論。戰爭期間,蘇聯紅軍成功解決了組織與實施寬正面、大縱深的戰略進攻等一系列軍事問題,保證了衛國戰爭的勝利。此外,蘇聯紅軍還涌現出了以朱可夫元帥為代表的一批傑出統帥和將領。
1941年6月30日,成立了以斯大林為首的蘇聯國防委員會,提出了「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戰爭!」的口號。為理順指揮關系,8月8日設立了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為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蘇共向前線派去了150萬名黨員和350萬名共青團員。戰爭期間,蘇共吸收了531.9萬名黨員。
蘇聯人民的戰斗精神。為祖國而戰,每個蘇聯人都英勇殺敵,涌現了以彼得羅夫斯基中將、馬特洛索夫、卓婭為代表的一批英雄典型。據統計,戰爭期間,蘇聯軍民共有1.16萬餘人成為「蘇聯英雄」,700萬蘇聯軍人榮獲各種勛章和獎章。

㈥ 蘇聯打敗德國第一大原因是什麼呢

蘇德戰爭是二戰最慘烈的一場戰爭,戰爭歷時3年零10個月,造成了大量的傷亡,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場災難。最終的結果是德國戰敗,無條件投降。那麼什麼是蘇聯戰勝德國最大的原因呢?筆者認為是頑強。

在戰爭爆發的1941年,蘇聯雖然有情報認為德國會進攻蘇聯,但是包括斯大林在內的蘇聯高層不詳細德國會進攻蘇聯。實際上,斯大林這么認為上有道理的,在法國戰敗後,德軍正在空襲英國,德國的下一個目標是英國才對。因此可以確定蘇聯的戰爭准備並不好。而蘇軍的戰鬥力也並不高,蘇聯剛剛經歷大清洗,許多優秀的將領,在大清洗中被處死。一些優秀的將領並不被重用,因此前期蘇軍的指揮能力和和戰鬥力並不強,蘇軍有被德軍打蒙的跡象。

㈦ 二戰蘇德戰爭中,蘇軍損失遠遠超過德軍,為什麼最後還是德國戰敗!

適齡兵源不足,這一項德國大約在1944年末先枯竭,而蘇聯直到戰爭結束都兵源充足。
德國石油供給還得指望羅馬尼亞的油田,可以說1942年針對高加索油田的夏季攻勢的失敗已經註定德國已經無法長久維持更大規模的石油使用了。
蘇聯從開戰就完成了高度動員,德國在1944年才開始高度動員,軍工生產才達到頂峰,動員太遲拉開了雙方軍工生產的差距。
蘇聯軍工的設計思路在戰略層面上優於德國,這導致了雙方在武器性價比、數量和生產速度上的差距。
即使德國也做到開戰就動員,美國的參戰是決定性的,並不是單單被蘇聯打敗了。
總的來說,德國取得的大多數是戰術性勝利,而蘇聯取得的大多數是戰略性勝利,而戰略性勝利才能決定戰爭的結果,德國輸的不冤。

㈧ 蘇德戰爭勝利原因有哪些呢蘇德戰爭的影響是什麼呢

1941年,蘇聯人口約為1.8億。戰爭爆發後,蘇聯動員了3450萬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蘇聯紅軍總兵力達到1280萬人。戰爭期間,蘇聯生產了13.41萬架飛機、10.28萬輛坦克和82.52萬門大炮和迫擊炮。遼闊的領土為蘇聯抵抗德國侵略提供了戰略縱深。蘇聯陸地面積2227.4萬平方公里,跨越11個時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盡管德國軍隊很快佔領了歐洲國家,但它無法吞並龐大的蘇聯。德國軍隊進入莫斯科時,蘇聯政府仍控制著超過三分之二的領土。此外,嚴寒天氣也幫助了蘇聯。

㈨ 蘇聯打敗德國第一大原因是什麼

關於蘇聯擊敗德國的原因,一直以來都存在很大的爭議。一些人認為蘇聯之所以能夠擊敗德國,主要是因為蘇聯人不怕死的精神,一些人認為蘇聯能夠擊敗德國,主要是因為蘇聯寒冷的冬天和漫長的戰略縱深,還有的人認為蘇聯能夠擊敗德國,主要是因為美國對蘇聯的援助。筆者比較傾向於第二種觀點,蘇聯人能夠擊敗德國,跟蘇聯人不怕死的精神和美國的援助確實存在一定的關系,但是蘇聯能夠戰勝德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蘇聯寒冷的冬天和龐大的戰略縱深。

德國閃擊戰最怕的就是遇到戰略縱深長的國家,蘇德戰爭前期德國一度兵臨莫斯科城下,但是蘇聯憑借著龐大的戰略縱深,成功化解了德國的攻勢,將戰爭拖入了持久戰。之後蘇聯寒冷的天氣開始發力,德國在莫斯科保衛戰中失敗,最終失去了一鼓作氣擊垮蘇聯的機會。德國沒有一口氣打垮蘇聯,就已經註定德國要失敗,畢竟蘇聯無論是人口還是資源都遠勝於德國,只要戰爭消耗下去,德國遲早都會失敗。

閱讀全文

與蘇德戰爭為什麼要打敗德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