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想知道二戰時候德國、蘇聯、美國用的槍都有些什麼型號的叫什麼名字最好有圖片!
德國,沖鋒槍:MP38 MP40
手槍:毛瑟HSc 毛瑟1910/1914/1934 華瑟P38 薩拉38H PPK 格魯克p08 Kampfpistole反坦克手槍
步槍:gew43半自動步槍 毛瑟98k拴式步槍 FG-42傘兵步槍 Pzb38反坦克步槍 Pzb39反坦克步槍 Solothurn S-18/100反坦克狙擊步槍(原產地荷蘭) Maroszek WZ 35(原產地波蘭) SIG258,SIG259(從蘇聯繳獲的SVT38/40)
突擊步槍:MP-43 , STG-44 STG-45
機槍:MG-34 MG-42
蘇聯,沖鋒槍:PPSH-41(波波沙) PPD PPSH-43
手槍:TT-30/33(托卡雷夫)
步槍:AVS-36 SVT-38 /40 莫辛納干步槍 SKS-45 PTRS-41反坦克步槍
PTRD-41反坦克步槍
機槍:M1910式重機槍 傑格加廖夫 DP-28輕機槍 傑格加廖夫 DPM輕機槍 傑格加廖夫 DTM坦克機槍 RP-46輕機槍 郭留諾夫 SG-43重機槍 郭留諾夫 SGM重機槍 郭留諾夫 SGMT坦克機槍
美軍,沖鋒槍:湯姆森 T2沖鋒槍 海德M109沖鋒槍,海德2沖鋒槍,雷辛M2沖鋒槍,史密斯維森沖鋒槍 M3沖鋒槍
手槍:M1911
步槍:斯普林菲爾德1903 M1加蘭德 M1卡賓槍 約翰遜步槍
機槍:M1919A6式重機槍 M1919A4式重機槍 M2-HB.50口徑重機槍
另外美軍配置了一種四不像武器,勃朗寧1918BAR,這是一支班支援武器,但是20發的彈夾…… 說是自動步槍,有機槍支架,說是機槍,20發彈夾的機槍……一般是定義為輕機槍……
② 二戰後期,蘇聯都換裝薄薄紗了,在遠距離平原上,德軍用98K豈不是象射火雞那樣射殺他們
蘇德戰場主要是「巷戰」,巷戰中沖鋒槍比98K這種手動步槍更好用!!
當然也有陣地戰,不過SVT40火力壓制能力更強。
使用波波沙的德軍
波波莎沖鋒槍的厲害之處,在於使用的子彈上,既7.62mm托卡列夫手槍彈。這種子彈實際就是仿造的毛瑟手槍彈,也就是盒子炮使用的子彈,二者差別僅是在口徑上差了0.01毫米,完全可以通用。二戰中的三大系類的沖鋒槍,英國司登、德國MP使用的是9mm帕拉貝魯姆手槍彈,湯姆森使用的是11.43mm的柯爾特手槍彈,相比於毛瑟手槍彈,這兩種手槍彈雖口徑大,但彈殼都是平口型的,而毛瑟手槍彈的彈殼是瓶頸狀縮口的,因此毛瑟手槍彈的槍口初速高威力大,盒子炮堪稱手槍里射程最遠的,原因也就在於此。波波莎沖鋒槍正是因為實際用的是毛瑟手槍彈,有效射程和殺傷射成、殺傷力等方面,都大幅優於英國司登、德國MP、美國湯姆森。彈容量更大且更為靈活,兩百米內因足能壓制住一挺輕機槍。二戰德國兵回憶,他們手中的MP41,100米左右擊中蘇軍鋼盔,很難對蘇軍士兵造成傷害,但如果他們被波波莎100擊中鋼盔,卻是能造成致命傷害。此外波波莎還有個常被忽略的功能,它同時還具備半自動單發功能,毛瑟手槍單發有效射程都能達到150米,波波莎的單發有效射程可達200米,而且單發射擊的精度非常高。因此說波波莎沖鋒槍,近乎於現代化的全自動步槍,在二戰時期,有資格配稱之為最好的沖鋒槍。
③ h二戰時 各國 軍隊 都用的 什麼槍 比如 日本用的是 三八大蓋 那 美國 英國 法國 德國 蘇聯 等等 這些呢
美國步槍用的是春田 M1加蘭德 M1卡賓槍
英國步槍用的是李-恩菲爾德
法國步槍用的是勒貝爾 貝蒂埃 MAS-36
德國步槍用的是Kar98K G43
蘇聯步槍用的是莫辛-納甘 SVT
④ 二戰時期,蘇聯軍隊PK德國軍隊,誰的武器裝備更先進
當然是德軍的了
1重型坦克
虎式坦克在1944年的蘇德戰場上幾乎無敵,那年蘇軍沒有一種反坦克包能將其擊毀。虎式坦克與蘇軍主力坦克T-34的交換比達1:6。
2機槍
德軍MG-34型機槍每分鍾打1200發,有效射程1500米。蘇軍主要機槍PPS中程射擊就不準了
3飛機
梅塞施密特109戰斗機,產量達到33000多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且二戰中的德國王牌飛行員清一色的都駕駛梅塞施密特109。
斯圖卡俯沖轟炸機是當時轟炸精度最高的俯沖轟炸機。
4大炮
800毫米的「古斯塔夫」(多拉炮)列車炮。超級大炮。每一枚穿甲彈重7.1頓,一枚高爆彈重4.8頓,推進燃料在1.8噸到2噸。要用一輛輕型坦克才能把炮彈推撞到炮膛里。
德軍裝備的88毫米高炮。是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得最成功的火炮系統。雖然它是一型非常成功的中口徑高射炮,但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卻是它無與倫比的反坦克能力,能夠將T-34的炮塔打出幾米遠。
5導彈
德軍V型導彈是世界上第一種導彈,雖然精度不高,但是射程足夠遠,在當時任何一個國家都對此束手無策
總之德國人在二戰期間充分顯示出了這個名族精益求精的思想,他們都盡可能將從頭到腳的每一個武器裝備做到最好。
⑤ 蘇聯在二戰面對德國用的槍是AK47嗎
不是,蘇聯軍隊在二戰時使用莫甘·納辛步槍,波波莎沖鋒槍。
⑥ 2戰時德國的98步槍與當時蘇聯用的那款步槍有什麼區別
毛瑟98k卡賓槍是二戰中德國狙擊手的制式武器。為了避免在取下瞄準鏡後不致失去抵抗能力,槍上還備有機械瞄具。在生產中,挑選最好的槍管用於裝瞄準鏡的步槍。這些步槍的扳機是經過修改的,其扳機力達1.8kg。
德國毛瑟兄弟設計的毛瑟式槍機安全、簡單、堅固和可靠,大多數的旋轉後拉式槍機都是根據毛瑟兄弟所設計的原理來設計的。 毛瑟98k狙擊步槍在槍機上有三個凸筍,兩個在槍機頭部,另一個在槍機尾部。前面的兩個凸筍就是閉鎖凸筍,進入槍管尾有些人把尾部的凸筍誤認為是第三個閉鎖凸筍,但實際上它只是一個保險凸筍,並不接觸機匣上的閉鎖台肩。槍機組很空易從機匣中取出,在機匣左側有一個槍機卡榫,打開後就能旋轉並拉出槍機。毛瑟式槍機的另一個著名特徵是它的拉殼鉤,有一個結實、厚重的爪式拉殼鉤在槍彈一離開彈倉時就立即抓住彈殼底緣,並牢固地控制住槍彈直到拋殼為止。這項技術被稱為「受約束供彈」,是保羅·毛瑟在1892年時的重要發明,由於拉殼鉤並不隨槍機一起旋轉,因而避免了步槍上出現雙彈的故障。
拉機柄牢固地安裝在槍機體上,其設計參考了恩菲爾德步槍的設計而改為固定在槍機後部,直到98式步槍為止,這個拉機柄在槍機閉鎖時都是呈水平狀態向右直伸而出,只有少數特殊型號(卡賓槍、狙擊型和自行車步槍)才是下向彎曲。在1924年研製的標准型步槍上,仍然是使用直拉機柄,直到98k式步槍開始,才統一讓拉機柄向下彎曲。下彎式拉機柄不但使步槍在攜帶時更方便,不容易絆上雜物,而且也使槍機操作時更舒適,更便捷。 保險桿位於槍機後上方,用右手拇指可以很容易地操作,保險桿有三個操作位置:當保險桿撥到右邊時,同時會鎖住擊發阻鐵和槍機體,此時步槍既不能射擊,也不能打開槍機;當保險桿撥到中央位置(向上抬起)時,只是鎖住阻鐵,步槍不能擊發,同時擋住瞄準線,但槍機可以打開,能進行裝填或清空彈倉的操作;當保險桿撥到左邊位置時,只要扣動板機步槍就能發射。扳機為兩道火式的設計,使得全槍安全又可靠。
雙排固定式彈倉是毛瑟步槍的另一個特徵,槍彈通過機匣頂部的拋殼口裝入。裝填槍彈有兩種方法,最快的方法就是用橋夾。每條橋夾裝5發槍彈,剛好夠裝滿一個彈倉,在機匣環上方有機器切削出來的橋夾導槽,打開槍機後,可以把夾滿槍夾的橋夾插在導槽上,然後把5發槍彈用力壓進彈倉內。壓完彈後,空的橋夾可以用手撥出,但如果不用手撥,在關閉槍機時也會強行拋出橋夾,這樣的設計在激烈的戰斗中非常有效。另一種方法最簡單,只需要打開槍機,用手一發一發地把槍彈壓入彈倉內,一次一發。用這種方法裝滿彈倉會比較慢,但如果在戰斗的間隙想把半滿的彈倉重新裝滿,則可以用這種方法。狙擊型的98K更突出其特定能力,德式高倍狙擊鏡更突出其本身的價值,裝備98K狙擊步槍的德國狙擊手在諾曼第給盟軍帶來了很大的挫折和傷害,在巷戰中由為突出,而且德國狙擊手往往和沖鋒槍手配合去伏擊美軍,或者充當坦克的眼睛,有效的狙擊敵軍。可以說98K型的狙擊步槍傳承了毛瑟步槍的優勢和特點,更大的發揮98K的優點,但也有其不足,比如射擊時槍彈不足,穿透性達不到預期效果,狙擊鏡視野較窄。使得錯過戰機。當總的來說98K狙擊步槍將其優點發揮到最高的水平,是一款較為出色的狙擊步槍。
M1891步槍在招標過程中出現了爭議,有兩個設計能夠進入官方評審的最後階段,一個是俄國陸軍上尉謝爾蓋·伊凡諾維奇·莫辛的樣槍,另一個是比利時的艾米爾·納甘和李昂·納甘兩兄弟設計的樣槍。所有參與投標的武器都在1890年至1891年間由俄羅斯軍隊進行測試,俄羅斯軍隊偏愛納甘的設計。原本對納甘的設計有利,但出於俄羅斯國家尊嚴的考慮,政府對莫辛的步槍很感興趣。由於政府和軍隊的意見分歧,互不相讓,最後委員會用了折衷的方法:把這兩種設計合並在一種步槍上,結果是把納甘兄弟設計的供彈系統裝在莫辛設計的步槍上,因此這種步槍系統被稱為莫辛-納干步槍。M1891步槍最初有三種型號:步兵步槍、龍騎兵步槍和哥薩克步槍。
蘇聯時期莫辛-納甘步槍進行了一次重大的改進,1924年,以龍騎兵步槍為基礎開始著手改進M1891步槍。1930年莫辛-納甘步槍進行了最大的一次改進被命名為M1891/30式步槍,到了1943年,蘇聯步兵的主要武器是M1891/30莫辛-納甘步槍,使用機械瞄準具時的有效戰斗距離為400米,使用瞄準鏡時可達800米。
莫辛-納甘是最早的無煙發射葯軍用步槍之一,槍聲清脆, 又如水珠濺落, 得名"水連珠". 莫辛-納甘系列步槍與毛瑟步槍系列、李-恩菲爾德步槍系列等其他同時代同類軍用步槍相比,其槍機設計顯得較為復雜,它的設計粗糙而且過時,整體的操作感覺也比這些步槍笨拙。但莫辛-納甘步槍的優點是易於生產和使用簡單可靠——這相對於工業基礎低、士兵教育程度低的蘇/俄軍隊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尤其是惡劣的戰爭時期包需提高武器產量以滿足前線需要,而大量補充的戰斗人員往往訓練時間不足。
莫辛-納甘步槍是一種旋轉後拉式槍機、彈倉式供彈的手動步槍,是俄羅斯軍隊採用的第一種無煙發射葯步槍。它採用整體式的彈倉,通過機匣頂部的拋殼口單發或用彈夾裝填。彈倉位於槍托下的扳機護圈前方,彈倉容彈量5發,有鉸鏈式底蓋,可打開底蓋以便清空彈倉或清潔維護。由於是單排設計而沒有抱彈口,因此彈倉口部有一個隔斷面器,上膛時隔開第二發彈,避免出現上雙彈的故障。在早期的槍型中,這個裝置也兼具拋殼挺的作用,但自M1891/30型開始,以後的槍型都增加了一個獨立的拋殼挺。槍膛內有4條右旋轉膛線。當槍機閉鎖時,回轉式槍機前面的兩個閉鎖凸筍呈水平狀態。步槍是擊針式擊發,擊針在打開槍機的過程中進入待發狀態。手動保險裝置是在槍機尾部凸出的一個「小帽」,向後拉時會鎖住擊針,而向前推時會解脫保險狀態,操作時不太方便而且費力。水平伸出的拉機柄力臂較短,因此操作時需要花較大的力氣,而且比起下彎式拉機柄在攜行方面時較不方便,而下彎式拉機柄只有狙擊型才有。從步槍上分解出槍機時不需要專門工具,只要拉開槍機,然後扣下板機就能取出槍機。在沒有工具的條件下還可以進一步分解其他幾個主要部件。早期的棱形刺刀的截面為矩形,後改為一字螺絲起子形,並在分解步槍時充當分解工具。早期的刺刀是可拆卸的四棱刺刀通過用管狀插座套在槍口上,後期為不可卸的折疊式,而且刺刀座兼作準星座。槍托通常用樺木。
⑦ 二戰時期德國的主要用槍(全面 詳細)
二戰時德國槍械分為手槍,步槍,機槍三類。
勃朗寧手槍:
口徑:7.65/9 毫米 ;
彈量:8發 ;
重量:850克 ;
彈速:1200英尺每秒(365米每秒) ;
射程:70米 ;
毛瑟 98k/98 步槍:
二戰德國主要步兵制式武器。長距離戰斗中最有利。可惜射速緩慢,在近距離戰斗吃虧不少。配有刺刀以幫助近距離作戰,不過刺刀影響射擊的准確率,所以平時要脫下來。也可以裝上榴彈發射器。
口徑:7.92毫米 ;
彈量:5 發 ;
重量:3.92公克 ;
彈速:755米每秒 ;
射距:800米(437碼);
Gewehr 43 :
Gew43步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軍隊裝備的一種半自動步槍。20世紀30年代末期德國開始研製半自動步槍。
口徑:7.92毫米
重量:5.03公克 ;
彈量:10發 ;
彈速:776米每秒 ;
射速:20發每分鍾,半自動 ;
射程:800米;
Sturmgewehr 44:
Stg44突擊步槍(Sturmgewehr 44,定型投產時名稱MP44),是現代步兵史上劃時代的成就之一。它是首批使用了短葯筒的中間型威力槍彈並大規模裝備的突擊步槍,也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突擊步槍的始祖。
自動方式:導氣式;
閉鎖方式:槍機偏轉式;
發射方式:單發或連發;
口徑:7.92mm;
彈葯:7.92×33毫米短彈(Kurz彈);
供彈方式:彈匣;
重量:11.5磅(約5.22公斤);
全槍長:940毫米;
槍管長:419毫米;
膛線:4條右旋,纏距254mm;
槍口動能:1666J;
槍口初速:685米/每秒;
射速:550發/每分;
射程:350~500米;
原產國:德國;
瞄準裝置:球形準星,帶護圈;覘孔式照門,後期出現試用型夜視瞄具;
Maschinenpistolen 38/40 :
MP40沖鋒槍(Maschinenpistole 40),常被稱為「施邁瑟沖鋒槍」,是一種為方便大量生產而設計,與傳統槍械製造觀念不同的沖鋒槍,廣泛應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軍隊、性能最優良的沖鋒槍。
射速:500發/分鍾;
彈葯:9×19mm帕拉貝魯姆手槍彈;
自動方式:自由槍機式;
發射方式:連發;
槍口初速:381m/s;
表尺射程:200m;
理論射速:500發/min;
供彈方式:彈匣;
彈匣容量:32發;
全槍長:槍托打開833mm;槍托折疊630mm;
槍管長:251mm;
膛線:6條,右旋;
全槍質量(不含彈匣):MP38式4.086kg;MP40式4.027kg;
全槍質量(含彈匣):MP38式4.756kg;MP40式4.697kg;
實彈匣質量:670g;
瞄準裝置:片狀準星;U型缺口式照門;
Maschinengewehr 1934:
MG34(德語:Maschinengewehr 34)是納粹德國在1934年起採用的彈鏈供彈式機槍、在1935年開始裝備部隊,MG34的口徑為7.92x57毫米(又名8毫米毛瑟彈)。由於一戰後的德國受到凡爾賽條約所限制而不能製造重型武器,因此MG34在德軍中定位為輕重兩用機槍。MG34亦是世界上第一種通用機槍。
口徑:7.92毫米 ;
重量:12.1公斤(輕型)- 31公斤(中/重型) ;
彈量:50發的子彈鏈/75發子彈鼓/250發彈盒 ;
彈速:755米每秒鍾(全自動或半自動,空氣冷卻) ;
射速:800-900發每秒 ;
射程:500米;
Maschinengewehr 1942 :
MG42,為德文Maschinengewehr 42的縮寫,意即為「機槍1942年型」(「Maschinen」就是「Machine」;「gewehr」就是「gun」)。MG42為納粹德國於1942年研發並且就役,基本上是依照使用7.92 毫米子彈的武器作為開發依據,並且准備取代MG34通用機槍,不過最後是兩款機槍一起沿用到戰爭結束。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射速極快,被稱為「希特勒的電鋸」。
生產廠商——德國毛瑟公司;
口徑——7.92毫米;
初速——755米/秒;
理論射速——1200-1500發/分;
自動方式——槍管短後坐式;
閉鎖方式——中間零件(滾柱)式;
發射方式——連發;
供彈方式——50發或300發彈鏈;
容彈量——500發;
全槍長——1219毫米;
槍管長——533毫米;
膛線——4條,右旋;
全槍質量(含兩腳架)——11.05千克;
瞄準裝置——機械瞄準具;
配用彈種——毛瑟98式7.92×57毫米槍彈;
有效射程——800米(輕機槍);1000米(重機槍);
註:MG42雖然是MG34的改進版,但是由於它使用了卯沖件組裝技術,是第一款使用該技術的機槍,使成本和製造時間大幅減少,開創了機槍製造的新形式,所以單獨介紹。
Fallschirmjagergewehr (FG-42):
FG-42自動步槍生產與1942年,被稱為「納粹之鷹的大器」,由於要滿足空降作戰的要求所以這把槍輕便易攜帶而且還能連發射擊。FG-42自動步槍生產與1942年,被稱為「納粹之鷹的大器」,由於要滿足空降作戰的要求所以這把槍輕便易攜帶而且還能連發射擊。FG-42自動步槍生產與1942年,被稱為「納粹之鷹的大器」,由於要滿足空降作戰的要求所以這把槍輕便易攜帶而且還能連發射擊。FG42傘兵步槍(Fallschirmjägergewehr 42)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空軍專門為傘兵設計的自動步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的空降作戰中,特別是1941年克里特島戰役後,德國空降部隊認為裝備的輕武器不能滿足空降作戰的要求。
口徑:7.92毫米 ;
重量:4.5公斤 ;
彈量:20發 ;
彈速:762米每秒鍾(2500英尺每秒鍾) ;
射速:750發每秒鍾(半自動或全自動) ;
射程:550米(601.5碼);
Mauser C96/M1916 :
毛瑟M1916,在中國成為「盒子炮」,分德造和晉造兩種。
口徑:7.63/9毫米 ;
重量:1.3公斤 ;
彈量:10/20發 ;
彈速:485米每秒鍾(1425-1575英尺每秒鍾) ;
射速:半自動 ;
射程:50米 ;
Panzerfaust:
反坦克榴彈發射器(Panzerfaust、Pzf,稱作裝甲拳或鐵拳)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種德國製造的,廉價的火葯推進無後坐力反坦克榴彈發射器。此武器是一種小型的預裝填無後座力炮,而並非是坊間所認為的火箭發射器。它被用來取代先前服役的Faustpatrone,而它眾多的型號也一直存在至戰爭結束。著名的RPG-7被認為參考了裝甲拳的部分設計思想。
Panzerfaust 30;
口徑--------44mm;
攜行狀態長--------800mm;
戰斗狀態長--------1050mm;
戰斗總質量--------5.1kg;
配用彈種--------破甲彈;
彈頭質量-------3公斤;
彈徑--------150mm;
炸葯質量--------800g;
初速--------30m/s;
有效射程--------30m;
射速--------單發;
破甲厚度--------200mm;
瞄準裝置--------簡易彈體瞄準;
註:反裝甲火箭筒在現代不屬於槍械類,但是在二戰時期的德國被劃歸為「反坦克步槍類」。
⑧ 二戰時期有哪些主要的突擊步槍
我來回答你吧:是stg44
突擊步槍是二戰時研製的具有大火力介於步槍與沖鋒槍之間的新式武器,它既有步槍的威力,又有沖鋒槍的射速,因此成為強大的武器,成為戰後各國陸軍的標准裝備。
世界上第一種突擊步槍,正如你所說,是二戰時德軍的STG44突擊步槍(德語Sturmgewehr 44,sturm--突擊,gewehr--步槍),它採用了中間型槍彈,口徑和長度是7.92×33mm(AK47就是仿製stg44的。口徑7.62×39mm),因此它更輕,攜帶彈葯多,火力也強勁。當時納粹德軍的主力武器:毛瑟98K步槍與MP40沖鋒槍,前者載彈5發,實戰射程400m左右,射速不說了,打一發拉一發,後者載彈32發,實戰射程100m左右,射速550發/分鍾。而stg44載彈30發,射速也是550發/分鍾。因此stg十分具有跨時代意義。
二戰時stg44被大量生產。
唯一的。(美製BAR是機槍,波波沙是沖鋒槍)
stg的優點嘛,火力大,射程遠,壓制性強(一個美軍步兵班干不掉3個拿stg德軍)。
缺點:更沖鋒槍比射速慢,波波沙射速960發,湯普森750發,MP40就別說了,人家玩的是精度。
P.S.AK47是卡拉什尼科夫防stg的,stg是現代導氣式突擊步槍的鼻祖
⑨ 求二戰中納粹德國的所有武器
介紹一些有代表的吧:
1、通用機槍之祖---MG系列
2、火炮:88毫米高平2用火炮
3、盒子手槍---大量裝備中國軍隊。可以20發連射
4、MP-38/40沖鋒槍(城市戰的精品)
5、Panzer forust鐵拳火箭彈(單兵反坦克從此不再危險)
6、虎式戰車----德國各種戰車中最優秀的武器。曾有記錄,其鼎盛時期,動力等裝置維修率甚至低於4號中型坦克。
7、黑豹戰車---動力裝置不穩定,但是超群的火炮初速和跟蘇聯學習的大傾角裝甲成為日後主戰坦克發展的必然趨勢。
8、施密特梅賽得斯系列戰斗機。最高科技的me262系列將活塞式戰斗機徹底取代,並引領世界進入噴氣時代
9、MP44系列突擊步槍在世界上確立了一個新槍械領域的誕生。
10、U潛艇的莫斯密碼,確定了現在目前仍然公用的一種電報碼
11、v2飛彈。陀螺儀的裝置讓火箭不再有巨大偏差。
12、裝甲兵突擊理論---為日後各國的裝甲作戰奠定了基本的理論體系
⑩ 二戰期間德國於俄國境前線採用的先進兵器是: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多。必須分成數個時間段來回答。
「巴巴羅薩」計劃至「台風」計劃
那時德軍裝備的最好的武器時4號坦克以及SdKfz251等幾款裝甲運兵車,輕武器有Mp38,MG38等。空軍的得力干將是「容克」87俯沖轟炸機,炮兵的先進武器當然莫過於大名鼎鼎的88毫米高射炮,能打穿蘇聯KV-2中興坦克的裝甲!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虎、豹坦克以及大量的各種突擊炮、坦克殲擊車裝備了前線的德軍(黨衛軍部隊優先)。當然也有像Kar-98,MG-42等等槍支裝備前線部隊。尤其是德軍裝備的各種自動步槍,威力很大,但是其產量遠遠不能滿足對蘇聯的戰爭的需求。這就是德國人對蘇聯發動的狂妄自大的戰爭的悲劇。
德軍的裝甲力量一直是世界領先的水平。德軍裝備了3、4號突擊炮,獵豹、獵虎、追獵者等坦克殲擊車,當然,還有大名鼎鼎的StuG3和StuG4等玲英美盟軍聞風喪膽的大威力武器。這些先進的武器一直陪伴希特勒的前年帝國在柏林城下蘇聯紅軍的炮聲中灰飛煙滅。
希特勒總是認為少量優秀的戰術兵器的投入就足以使戰爭取得勝利,所以德國的參謀本部就一直十分重視生產高質量的戰術兵器。1942年,德軍繼續生產一種基於IV中型坦克的重型坦克來對付蘇聯紅軍的T-34/86坦克,在希特勒生日的那一天,虎式重型坦克的樣車就製造出來了,但是一直到了八月才批量投入生產。為了准備希特勒希望已久的庫爾斯克戰役,德國人又研製出了「豹」式坦克,重達45噸,也是重型坦克。這兩款坦克雖然都很優秀。但是在東線的殘酷環境中,坦克的數量而不是坦克的質量往往成為決定戰斗勝負的主要因素。所以,雖然德軍擁有大量的優秀重型坦克,但是,以僅僅3000輛坦克和蘇軍的超過5500輛對抗,加之蘇軍的防禦工事齊全,當然只有失敗了。上面所說的「虎」式坦克在東線大多裝配給了黨衛軍部隊,國防軍只有「大德意志」裝甲師和國內的庄裝甲教導師得以裝備了一部分該型坦克。在西線,這些戰術兵器讓孟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平均每消耗5輛「謝爾曼」才能擊毀一輛「豹」,而必須付出25輛「謝爾曼」的代價,才能幹掉一輛「虎」或者「虎王」!
在反坦克方面,德軍主要裝備的是PAK-40反坦克炮,在1942-1945年間,德國人共生產了23303門該型火炮,這種火炮對蘇軍密集的步兵隊伍造不成太大的傷害,但是對付坦克車卻很有效。比如,東線的軍的「雷舍爾」戰斗群,以僅僅6000人對付紅軍5萬人的圍攻,就是由僅有的一門這種反坦克炮盯住蘇軍地T-34的。(在200米的軍禮上一炮報銷了一輛,後面的5輛蘇軍坦克都嚇跑了!)當然,反坦克武器還有大家所熟知的「鐵拳」反坦克火箭筒,在柏林戰役前夕,希特勒著急了20萬人的「柏林守備隊」,他們大多數是老人和兒童,德國人已經沒有別的武器了,唯一充足的就是這種「鐵拳」火箭筒,不僅僅是「柏林守備隊」,就連「維斯圖拉」集團軍群和黨衛軍第5山地步兵集團軍的大部分士兵都只能裝備這種一次性的武器了。所以德國人在柏林市內採取了另一種新的戰術,就是先用八八炮幹掉蘇聯紅軍坦克總隊最前面的一輛坦克,然後,手持「鐵拳」的德國人就從街道邊上的房子里鑽出來,有「鐵拳」把敵軍坦克一個個幹掉。第12集團軍的士兵們則更加有冒險精神,「追獵者」坦克獵殲車沒法對付蘇聯人的「斯大林」式重型坦克,就改為供給它們的履帶部分,然後又是幾個人一組的士兵們有「鐵拳」在幾百碼的地方消滅敵人。上面所提到的八八炮,是赫赫有名的隆美爾將軍在北非首次應用於反坦克方面的(有的資料說是德國的「禿鷹軍團」在西班牙首次應用),一組有經驗的炮兵,能在一分鍾之內打出15發炮彈,而它14公里的射程使敵軍的飛機望而卻步。
「斯圖卡」式德國人對俯沖轟炸機的總稱,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容克-87,就是空襲布加勒斯特企圖殺死羅馬尼亞國王的哪種型號,還有一種型號,具體是多少我記不得了,請原諒,但是它的別稱是「坦克殺手」,這是德國人為了應付東線惡劣的局勢而在空軍方面所作出來的反應。有一名王牌飛行員(真不好意思,叫什麼名字又被我忘了),他一個人用此種飛機摧毀了500輛蘇聯人的坦克,以至於斯大林都懸賞10萬盧布買它的人頭。斯圖卡更多則用來為地面部隊提供支援。
在突擊炮方面,德國人也很有建樹。StuG-III和StuG-IV,都是很厲害的突擊炮。德國人還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款自行榴彈炮——「大黃蜂」,只不過這傢伙的上方沒有裝甲,乘務人員很容易被彈片幹掉。
坦克殲擊車,厲害的就更多了——追獵者、獵豹、獵虎、IV型,其中最為有名的當屬獵豹了,它擁有一門火力強勁的88毫米主炮,足以幹掉任何盟軍坦克,好在美英空軍對德國內地的戰略轟炸是它的產量不高,但他強有力火力和靈活的機動性為他贏得了「超級戰車」的美名。此外,上一段所提到的「大黃蜂」,可以裝配150mm榴彈炮,也可以裝配一門88mm反坦克炮,當作防護很弱但進攻很強的坦克殲擊車使用。
德軍還有一種很有名的裝甲車——SdKfz系列,最為有名的是SdKfz-251裝甲運兵車,它的成員是兩個人,可以搭載10名全副武裝的德國士兵,並且她可以改裝成另外21種功能的乘涼來使用,被廣泛地用於指揮、運兵、偵查、醫療救護、無線電通訊等領域,美國人就是依照它生產出來了M3半履帶式裝甲車。它是摩托化步兵師、機械化步兵師、裝甲擲彈兵師、裝甲師中必不可少的車輛。
很可惜,德國的人力資源、工業生產力遠遠比不上蘇聯,更不用說和整個反法西斯聯盟對抗了,所以這一大堆的優秀兵器的產量在盟軍所擁有的兵器面前顯得小巫見大巫,所以德國人打不起消耗戰。而它到處侵略,是和全世界作戰,所以必敗無疑。
一句題外話。莫斯科會戰後,古德里安向希特勒說:「元首,我們這是動員全世界的力量來打敗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