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二戰軸心國現在那麼強大!
首先,第一個,德國,不算小不點了,從領土、人口、現代化實力、能源等等等,都絕對是歐陸強國了。然後像德國這樣的國家,它的家底是幾百年積攢起來的,從工業革命時代開始,在教育、科技、工業化方面,積聚起來的雄渾實力,以及培養出來的民族性不是一兩次戰爭的失敗就能擊潰的。而且德意志民族本身韌性極強,嚴謹、嚴肅、富於創新。這樣的民族性使得它恢復的很快。日本大體類似,它的民族性更多了一些孤注一擲的味道,創業的時候敢拼,戰爭的時候敢賭。日本在戰後,平均工作時間都是法定工作時間的1.5倍,個個都是加班狂。此外,二戰結束後,冷戰中美國為了抗衡蘇聯,對西德和日本的大量援助也是至關重要的。
至於意呆立,就是個笑話。。。
LZ想詳細了解的話,建議去看看 《大國的崛起》 系列片,有德國篇和日本篇,資料很詳盡,分析很透徹,看完了絕對能了解,為何他們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
Ⅱ 日本學習德國上百年,但德國最大的優點,為何日本卻至今不敢學
由於文化、宗教信仰、意識形態、經濟發展水平等等的不同,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點。一般來說,這種特點是很難改變的,而且很難被別的國家學習,就比如中國人的勤勞和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所形成的某種觀念。
正是這一跪使得全世界的人都原諒了德國,可是日本人卻始終做不到這點。他們對戰爭罪行百般狡辯,從不敢正視自己的歷史。在早些時候,韓國人在勞工和慰安婦的問題上和日本人僵持不下,日本寧願打經濟戰也沒有向韓國人低頭。
日本人之所以在侵略戰爭的罪行上百般狡辯和抵賴。一方面是跟他們的國民性格有關,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讓他們十分崇拜強者,他們只對強者低頭,比如美國,至於其他國家,想要他們認錯,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是因為歷史的原因,由於美國在二戰後包庇戰犯岸信介,連甲級戰犯都被釋放當上了首相,那又能有多大罪呢?
Ⅲ Lex專欄:為何德國富、德國人窮
德國人被壓迫和剝削太久了,需要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了。。。 查看原帖>>
Ⅳ 為什麼有人說德國的軍事實力現在強於英法~~
腦殘言論,德國飛機沒有英法的航空發動機和系統支持就是殼子,德國戰後軍工體系被閹割,除了一些常規武器,高精尖的飛機和直升機大型軍艦都沒法造導彈火箭核潛艇航母更是天方夜譚,你別說他的機械加工業強,軍工領域是要技術積累的他的發展斷代了,中國一直因為禁運自己發展,導致我們有個自己的體系,這才是立國之基。不要看不起中國的軍工,覺得我們落後可是我們有一個最好的地基,只要國家有想法追,另外仿製別人的先進武器也是很厲害的,至少你要有足夠強大的逆向工程,全世界買蘇27的一堆,只有中國山寨成功,而且中國現在有財力支持新科技發展,我是個學黑科技的大一學生,中國現在頭疼的只有兩個方面航空發動機和大型船舶動力,我們的航發水平已經不次於俄國但是壽命比國外要短50%,主要是工藝不行,所以平時才買俄國發動機,戰時飛機根本飛不了那麼長,換國產的就行。德國自從二戰之後就從老虎變貓了。
Ⅳ 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原因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科學,之所以具有強大生命力,是因為:
第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這一理論品質是由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性決定的。
1、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這就決定了它必須不斷創新,引領時代潮流。
2、馬克思主義哲學最顯著的特點是實踐性,這就決定了它必須適應社會實踐發展的需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豐富和發展自己。
3、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嚴格的科學性,這就決定了它必須遵循科學精神,反對思想僵化和教條主義,不斷發展自己的理論。
4、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革命性、批判性,這就決定了它不承認有任何「最終真理」,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學說。
第二、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於理論創新。
理論創新就是要概括和總結人類在實踐領域和認識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及時回答和解決時代提出的重大問題,得出新觀點,提出新理論。
第三,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具有強大生命力不僅僅體現在理論上,更體現在實踐中。
黨90多年的奮斗史充分證明,什麼時候我們能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自覺將其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革命就成功,發展就順利;反之,黨和人民的事業就會受到損失甚至嚴重挫折。在這一點上,我們不論是鬧革命還是搞建設,都有過慘痛教訓,都吃過大苦頭。正反兩方面經驗都證明,辦好中國的事,必須堅持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才行。
Ⅵ 有人說,二戰中,德國的實力實際上是世界最強的,就連美國,能贏也是靠一點運氣以及他國的協助,
呵,就國家綜合實力來講,美國才是名副其實的最強。德軍的強大是在於其先進的軍事理論及戰略思想,以及開戰初期的出其不意。至於之後的失利完全是由於其元首不斷擴大的野心,資源的匱乏及其重工業區遭受盟軍的戰略轟炸造成的。
製造業?製造業你再強強的過美國么?軍隊實力再強,沒有過硬的,及時的後勤支援那也是白搭。
奉勸LZ,別聽網上有的人亂YY,多看書,多用腦子判斷。再者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你聽到的這個言論那是100%的YY產品。
Ⅶ 「德意志製造」是怎麼煉成的
原文在這里
對於中國消費者而言,德國的賓士、寶馬、奧迪、大眾、西門子、萊卡、阿迪達斯、博世、克虜伯等品牌非常熟悉,世界上幾乎在所有的製造業領域,都有德國品牌的一席之地。在當前,「德意志製造」不僅是質量的代名詞,還是品位的化身。為了尋找「德意志製造」的成功之謎,李蕙蓁、謝統勝兩人曾親臨德國,考察該國著名的製造業工廠、古典建築,學校、博物館,並且從公共藝術、工業設計、傢具家飾、生活用品等切身觀感與體驗中,用感性的文字創作了《德意志製造》一書。
《德意志製造》並沒有系統深入地分析德國製造的時代背景,也沒有從學理層面探究德國製造業異軍突起的原因,兩位作者從個人的直覺入手,在具體的考察中給讀者帶來諸多思考。
不得不承認 「德意志製造」與德意志民族的文化傳承息息相關,嚴謹理性的民族性格形成了「德意志製造」的核心文化:標准主義、完美主義、精準主義、守序主義、專注主義、實用主義和信用主義。這些文化特徵深深地根植於德國人心裡,就像是德意志民族的語言,復雜而精確,語法和詞彙不能出現絲毫的模糊一樣,涇渭分明,從而成就了「德意志製造」的傳奇。
「德意志製造」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並在全球化時代始終保持領先地位,筆者認為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標准化和質量認證體系。德國長期以來實行嚴謹的工業標准和質量認證體系,為德國製造業確立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做出了貢獻。德國建立完善、統一的行業標准,最主要的制定機構為德國標准化學會,其制定的標准涉及建築、采礦、冶金、化工、電工、安全技術、環保、衛生、消防、運輸和家政等幾乎所有領域。德國每年發布上千種行業標准,其中約百分之九十被歐洲及世界各國採用。此外,德國還建立了公正、客觀的質量認證和監督體系,最主要的認證和監督機構為南德技術監督公司、北德技術監督公司、萊茵技術監督公司,這些公司獨立於政府和行業,依照有關標准對企業產品和製造流程進行檢測,並為合格者頒發認證證書。這樣既有效協調了本土企業間的競爭,又確保了「德意志製造」的質量,這從整體提升了「德意志製造」的競爭力。
其次是科技創新體系。「德意志製造」的強大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領先的產品技術含量。德國歷屆政府高度重視製造業的科研創新和成果轉化,著力建立集科研開發、成果轉化、知識傳播和人力資源培訓為一體的科研創新體系。它的最大特色是個人、企業和政府的統一:科研人員出成果,企業出資本,國家出政策,並負責對企業和科技界進行溝通和協調。企業承擔三分之二的科研經費,剩下的三分之一由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承擔。為了使製造科技能夠在新的經濟環境下可持續發展,德國政府確立了三大發展目標:綠色製造、信息技術和高端製造。德國人始終相信一句話:真正決定企業前途命運的是研究與開發,而不是別的不能把握的客觀因素。因此,德國企業對研發投入毫不吝嗇,研發經費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百分之三,位居世界前列。即便在歐債危機期間,盡管企業的訂單有所減少,但德國企業的研發投入不僅沒有相應遞減,反而逐步增加,使以先進製造業為強大支撐的德國經濟並沒有受到歐債危機的強烈影響,反而因持續不斷的科技創新使製造業更具有活力。
最後是雙軌制職業教育體系。「德意志製造」的成功離不開富有活力和高水準的技術工人。在培養技術工人的過程中,德國注重推行雙軌制職業教育,即由學校和企業聯合展開職業教育。學校負責傳授理論知識,企業為學生安排到一線實習和培訓。政府對數百個職業制定畢業考核標准,以確保教學和人才質量的評判水平。德國約百分之七十的青少年,在中學畢業後會接受雙軌制職業教育,每周有3—4天在企業中接受實踐教育,1—2天在職業學校進行專業理論學習,培訓時間一般為2—3年。職業學校教育費用由國家承擔,企業實踐培訓費用由企業承擔。這種模式突出的優勢就在於:培訓生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有效保證了製造業所需的高技能。同時,職業培訓也是通往職業生涯的一條重要途徑。目前在德國可以參加的培訓職業多達350多種。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德國技術工人的平均工資遠高於英、法、美、日等國,與白領階層相差無多。正是一大批技術嫻熟的工人,把研發出來的藍圖變成精美的產品,並成功投放市場,使德國製造業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始終保持強大的競爭力。
閱讀《德意志製造》時,筆者不禁聯想到「中國製造」。中國盡管已經成為「世界工廠」和製造業大國,但距離製造業強國還有不小的差距。當前,中國製造業依靠低成本、高消耗、高排放推動增長的模式基本上已經走到了盡頭,人力成本上漲、產能過剩、技術含量缺乏競爭力、品牌缺乏影響力等問題,已經成為嚴重阻礙中國製造業發展的難題。面對諸多挑戰,吸取「德意志製造」的成功經驗,對我國製造業擺脫困境、實現跨越式發展具有現實的借鑒價值。
Ⅷ 德國是怎樣的國家
德國是一個很值得深究的國家
地理:地理位置恰在歐洲的中心,是連接東西南北的十字路口,貿易發達,德國其實是一個沿海的國家,北臨波羅的海和北海,可是可能由於它的海岸線比較短且文化和經濟的原因,我們一直都認為他是一個內陸國,正如瑞士和奧地利,正是地理上的原因決定了以後他的發展
氣候:比較寒冷,冬季很多時間都不見陽光,復活節前後,春天降臨,很多德國人喜歡躺在草地上曬太陽,享受大自然的恩賜
歷史:日耳曼人是一個驍勇善戰的民族,但是和其他歐洲大國不同,比如英國法國西班牙奧地利等國,德國的境內從未納入羅馬的版圖,因而早期的德國文化遠不及這些國家發達,但德國人的侵略性是自古以來就有的,舉例如下1日耳曼人入侵羅馬2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入侵義大利3條頓騎士團入侵斯拉夫人4普魯士對波蘭的入侵5近代德國對丹麥,法國,奧地利的戰爭6兩次世界戰爭
德國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度,神聖羅馬帝國只維持了外表的強大,卻沒有遮掩內部的封建割據。三十年戰爭給德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德國人有句名言反映了他們對自己鄰居的羨慕,像上帝在法國那樣過日子,德國是一戰和二戰的策源地,戰後國家陷入嚴重困難,但是德國總是很快崛起,顯示了德意志民族強大的生命力
漢撒同盟是古代很地位的商業同盟,據說他們打敗了強大的君主國丹麥
亨利四世和腓特咧一世、二世都是德國古代很出名的皇帝,其中亨利四世和教皇格雷高利其七世奪權,在雪中跪了三天,於是有了成語:到卡諾莎去,意為屈膝求和;而腓特烈這個強大的國王沒有在十字軍東征時戰死,卻在歸途中被水溺死了,不可思議
文化:德語是大國的語言,但是世界上說德語的國家很少只有5個(德國,奧地利,瑞士,盧森堡,列支敦斯登,以德語為二外的更是極少
德國人向來以嚴肅冷靜著稱,據說德國人的時間觀念是螺旋式的,不像大多數國家認為是直線式的
德國是宗教改革的發源地,改變了近代思想的正統思想,據說古登堡在1452年發明了印刷術,促進了聖經的傳播
德國的哲學在近代享有崇高的地位,最著名的有萊布尼茲,康德,黑格爾,尼采和馬克思,當然費希特,費爾巴哈,謝林也很有聲望。黑格爾的《小邏輯》據說十分晦澀,還有他的《歷史哲學》很出名,但是最有地位的康德,據說是個傳奇人物,倒不是因為他一輩子沒結婚,而是因為據說他恨所有的女人除了他母親;這個大人物一輩子都沒出過城,只是生活在普魯士的柯尼斯堡;他有十分准時的散步習慣,以至於鄰居們都根據他散步時間來對鍾表;可是這個人居然有幾次也打亂了生物鍾,那是他在讀盧梭的《愛彌爾》的時候。他寫的三部著作被認為是近代哲學界最高深莫測的名著《純粹理性批評》《實踐理性批評》《判斷力批評》,難度更在黑格爾的之上。另外,馬克思的理論就太有名了,不說了
音樂界也很有名,像古典主義的巴赫,浪漫主義的貝多芬,還有莫扎特,海頓等等
德國的科隆大教堂是世界第四大教堂,始建於13世紀,建成於19世紀,建了600年,其中融入了多種風格
經濟:德國經濟一直很發達,現在是世界第四,次於美國,日本,中國,人均很靠前,是歐洲經濟的火車頭,一度相當於英法兩國的總和,德國對外貿易一直居世界前三位,是貿易大國
社會:德國人的環保意識很強,舉兩個例子1有人在開車時不慎撞到了路邊的一棵樹,警察沒有問那人的車有多嚴重,反而讓他賠償對樹造成的損失;2德國人很多在自家的房子上種上花草樹木美化環境,還說,沒有這種點綴的房子是不值得居住的
德國人紀律很嚴,一旦逃票一次被查到,很可能工作都找不到
教育:海德堡大學是德語世界第三古老的大學(前兩個是查理大學和維也納大學),建於1386;柏林大學由於在19世紀早期將科學技術作為大學的重要課程並且和經濟生產相聯系,促進了德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也改革了歐洲大學的種種弊端,而被稱為現代大學之父
在德國,上大學是免學費的,但學制和美國不同,是七年制,相當於當你大學畢業時,其實你也已經拿到了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