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和德國技術有什麼區別

德國和德國技術有什麼區別

發布時間:2022-08-15 23:47:12

⑴ 中國製造和德國製造有何區別

先說說德國製造:職業化、工具化。其中重註:設計、品質、技術、服務。
他們的產品好在哪裡呢?
真正的德國產品質量源頭在於對細節的把握和精益求精,很多德國企業追求的並非是財富的積累,而是科技和產品的實用性,所以幾乎看到不德國本土有哪些產品的廣告絢麗多彩,或外包裝精美誘人(除了知名的全球化產品)。
德國產品很少去以價格競爭同行業產品,一是有行業保護,二是所有人都知道,價格並非決定一切,甚至有可能讓整個行業都陷入惡性循環,他們更願意在保證利潤的同時,讓利潤轉化成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完善上。
不追求價格,但追求價值,不追求外在,但追求細節,不追求廣告,但追求口碑,不追求速度,但追求質量。
德國製造的現狀德國已經進入了後工業時代。也就是說一座工廠裡面沒有一個自然人,所有的工序從進料,生產,質量檢查,成品包裝,貨物堆棧全部由機器完成。整個車間幾乎只需要有一個人監控,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生產。作為「操作工」其實本身就是工程師,他只需要按下按鈕和定期排錯。
反觀中國製造大多山寨版,很少自己發明創造!
但是近幾年的質量也有提升很多,尤其是一些引進消化的大項目
中國已經從以前的占據低端市場到現在統治中低端市場,而德國卻因為成本問題在高端市場屢屢受挫

⑵ 德國應用技術大學和綜合性大學有什麼區別德國有哪些大學可以收中國的高中生申請時間是多久

應用技術大學和綜合性大學的區別可以直接在DAAD的網站上看。一句話總結,應用技術大學更偏實用研究和學科,綜合性大學更偏重純理論科學研究。德國目前有200多所應用技術大學,100多所綜合性大學。
招收高中畢業生的都只有個別的特殊預科項目,一般情況下,要申請德國本科的資格,需要在國內211大學讀滿1學期以上,普通本科讀滿3學期以上。

⑶ 德國和日本的造車技術,你感覺哪個更強大更靠譜

大部分消費者都覺得,德國的造車技術更靠譜一些。因為這兩者相比較的情況下,德國車的安全系數更高。德國車在製造的過程當中,使用了非常高性能的鋼材。因此在開車的過程當中,大家會覺得德國車的穩定性非常強。但是德國車在使用的過程當中,油耗可能會相應的高一些。

但是也有一些小夥伴特別喜歡購買國產車,因為他們非常的支持國產品牌。大家也希望國產品牌能夠很好的發展,這樣的話也可以讓祖國更強大。所以說在買車的時候,如果大家的需求不一樣,可能也會選擇不同種類的汽車。不管什麼品牌的汽車可能都會有各自的優缺點,因此在這個時候大家也可以考慮一下自己的喜好。

⑷ 國內職業教育和德國之間的差距有哪些

而反觀我們國內的職業教育呢?從前一直是無人問津的一個話題,今年國家發布了《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聲明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草案為職業教育改革提供法律基礎,但是國內學生和家長認不認可未來的職業教育,這是一個急需解決的思想問題,如果國家花了重大成本來扶持職業教育,但是招不到學生,那麼也只是一個空殼子!

⑸ 為什麼德國技術好

因為他們作任何事都非常細心與仔細,而且工作嚴謹不投機取巧,不會自己簡化工作流程,所有都依規定完成,所以品質就會很穩定。其實技術大家都差不多但這種心態與精神好像德國人是最好的。

⑹ 簡單介紹德國綜合類大學和應用技術類大學的區別

在規模方面,綜合大學規模相對較大,學生人數為15000人左右。而應用技術大學一般學生人數為 4000人左右。

在課程設置方面,綜合大學所設學科比較齊全 重點為工科、經濟、企業管理、財會、設計等。綜合性大學的學生們在學習中要接觸科研,因此必須學會如何進行科學的工作。應用技術大學的的特色在於其實用性。這一點在很多方面都有所體現,比如應用技術大學一般都會專門安排兩個實習學期。

在教學目標方面,應用技術大學的教學目標明確:在基礎學習階段主要教授與應用領域密切相關的基礎知識,簡單介紹整個專業領域的總體概況。這里的基礎知識課程與綜合性大學的也不同:在綜合性大學,學習基礎知識是為了適應科研的要求,為其打下理論基礎。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FH不能攻讀博士學位。統計表明,3.9%的綜合大學畢業生是失業者,而只有2.6%的FH畢業生畢業後失業。

德國應用科學大學Fachhochschule這一特殊名稱在中國原譯為"高等專科學校(高專)",因而常常被誤解為中國的"大專",而它們之間在入學條件、學習年限、課程設置和內容以及畢業時達到的學歷均有重大的區別,故不可相互混淆。

⑺ 二戰時期的德國都有哪些高超技術

二戰時候德國科技確實很發達,當時美國、蘇聯、德國的軍事實力排名 德國排名第一,依次為德國、美國、蘇聯,二戰結束之後就是美國強。據說二戰德國一天能造20輛坦克,每個月大約600輛。
航天方面
提到德軍的航天飛行方面,不得不提馮布勞恩,他被譽為現代航天之父,發明了V-1,V-2火箭,戰敗後投奔美國,1969年將第一艘載人飛船「阿波羅11號」送上了月球。確實是妖人,22歲一畢業就帶隊,毫不含糊,而且僅用了10年就搞出了完全可用的運載火箭(他那時候和從0開始也差不多),而同期其他國家還停留在科研的程度。他的同事,包括死在試驗場的一堆人,也都是大師水準,像低溫上面級之父埃里克當初就是東線的炮手,死前被救回佩內明德搞科研了。德國航天和其他國家的區別,打個比方吧,類似老工程師和大學生之間的區別,一邊是身經百戰,一邊是毫無經驗。戰後德國科學家實際上起到了師傅帶徒弟的作用。當時的所有構想,無論是奇葩的還是可用的,德國人都交過學費了,後來者可以少走彎路。
當時納粹德國的確有在研究飛碟與時間機器,這聽起來很科幻,不過都還尚在構思設想階段,要知道在大勢已去的時候,希特勒甚至派遣了探險隊遠赴西藏找到能夠摧毀世界的神器。
陸地方面
德國陸軍的裝備不僅先進,而且工業設計非常漂亮,給人的感覺更像是收藏與參觀用,而不是實戰。比如坦克,很多人認為德軍的虎式和豹式是二戰時期最先進的坦克,但是對比於蘇聯的T-34和斯大林坦克,其實德式坦克真不先進。德式坦克使用垂直裝甲,炮彈的殺傷力全靠厚重的裝甲來吸收,而蘇式坦克都採用傾斜裝甲,炮彈打中後傾斜的角度可以抵消一部分沖擊力,所以蘇式坦克裝甲不如德式的厚,但防護能力相等甚至更好,這點在斯大林坦克上體現的更明顯,擁有122mm口徑艦炮的斯大林坦克和擁有88mm口徑高射炮的虎王坦克都可以一炮擊毀對方,但虎式坦克平均裝甲厚達200mm左右,重60噸以上,而斯大林坦克僅重44噸,越野時速卻是虎王的兩倍左右。其次德式坦克採用後驅底盤設計,而蘇式坦克是全驅底盤,經過蘇聯戰場的證明,全驅底盤對戰場適應性更好,尤其是受反坦克武器的影響更小。當時德式坦克均是燒汽油的,而蘇式坦克是燒柴油的,柴油坦克被擊中後更不容易起火,而且冬季寒冷條件下啟動會快很多。再加上德式武器機械復雜,生產成本和維護成本都高的嚇人,這其實說明德國坦克設計能力不足,因為真正好用的武器不僅是單挑強,也必須是易於大量裝備而且簡單可靠的。經過二戰的多次證明,後來蘇式坦克設計思路成為了戰後坦克設計的主導思想,而德式坦克除了選美和比武之外是無法在實戰中與蘇聯坦克抗衡的。虎王坦克可以一挑五、一挑十,但蘇聯的坦克是拖拉機廠都可以製造的,幾十輛換一輛也不虧。
海軍方面
與坦克相同境遇的還有德國海軍,且不說德國統帥部思想怪異,戈林元帥竟然認為航母應該歸空軍指揮,德軍在大型水面艦艇的設計思路上仍沉浸在巨艦大炮的時代,唯一比日本人聰明的就是認識到潛艇的作用是打擊補給線而不是打海戰,但是直到戰爭結束才只有一艘未完工的齊柏林伯爵號航母,只能說德國海軍不論造出多麼大的戰列艦,在整體理念上跟英美的差距實在是大。戰爭初期所有巨大而昂貴的建造計劃消耗了大量貴重的原材料,嚴重影響了陸軍和空軍的發展和運行。加上希特勒本人對潛艇感興趣並不重視海軍,脾斯麥、提彼茨這種排水量兩倍於英國皇家海軍旗艦的戰列艦再先進也是落後的,日本還有武藏與大和號這種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戰列艦,但是有什麼用呢?

德國當時的軍事和科技的確很發達,但真正用在實戰上的似乎只有航空和坦克的一些方面,只能說是幫美蘇試錯了,很多完全不具有可行性的方案當時德國人都做了。德國的航天先進性無可置疑,主要是馮布萊恩本人,V2導彈發動機完全可以算是一個里程碑,與蘇聯和美國前輩徹底拉開了5到10年差距,不光先進,而且特別成熟,完全可以滿足第一代航天器的需要。德國只是迫於戰爭形勢把一些還在實驗階段的武器過早的用於戰爭了。

⑻ 怎樣簡單解釋對比電梯產品的歐洲技術(德國)和日本技術能列舉下產品嗎

國內除非是非常有資金實力的壕項目,否則在2018年,合資技術+國產製造已經完全在性價比上佔領了電梯市場的主要席位。這點很像中國的汽車產業,追求性價比和質量已經不需要只買純進口產品了。德國技術和日本技術的差別是,德國的工藝更為精準,日本的工藝亞洲無雙。這有點像相機技術,至今還是德國技術占優(雖然民用產品少了),那麼有人要問了,為什麼市面上日本的產品多,相機是因為產量的需求、更適合民用簡單操作、相機調色更偏向亞洲人膚色和審美等,汽車則是,日本的路況更接近中國。歐洲技術的電梯產品有奧的斯(美國),迅達(瑞士),蒂森克虜伯(德國),之後才是通力(芬蘭);日本品牌有日立、三菱、東芝、富士達。歐洲技術也不是非得選擇進口產品,像中德合資品牌沃克斯,與瑞士迅達聯手合資,算是世界兩大大牌技術加持,中國製造的典型例子了。

⑼ 德意志和德國有什麼區別

德意志是日爾曼的轉音,是一個地理名詞。原來的中歐地區在羅馬時期被稱為日爾曼尼亞,開頭字母是J,後來轉音為G開頭。在電影《角鬥士》開頭,羅馬馬克希莫斯將軍指揮羅馬北方軍團去征服的就是日爾曼尼亞(意思是德意志人居住的地方)
德國則是在普魯士王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只是大德意志境內原來一個較大的王國,後來聯合境內一些小的公國,排擠了原德意志境內的奧地利帝國勢力,才有了德意志帝國。
後來威廉二世也好,希特勒也好強調德國需要生存空間,也是要恢復大德意志。

⑽ 德國的工業製造技術和中國的有多大差距

在工業製造技術方面,中國和德國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德國強調「硬製造」,相比德國等發達國家,中國的工業4.0革命差距依然較大,只有在打破認識誤區、全體系轉型升級、實施路徑、主導力量等方面努力,才能搶佔新一輪工業革命先機。

作為行者,德國逾四成企業已採用工業4.0平台。德國工業4.0核心是發展製造業的智能生產技術和智能生產模式,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和全製造流程的數字化。

德國的工業製造技術目前是領先於中國的,但是中國近年來技術飛速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多種技術將會超越德國。

閱讀全文

與德國和德國技術有什麼區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