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國的飲食習慣
德國和中國大部分地區一樣,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在七點,午餐一點,晚餐七點。有的地方午餐和晚餐之間喝午後咖啡,吃蛋糕。與中國的飲食習慣不同,德國人最講究、最豐盛的不是午餐、晚餐,而是早餐。而且,德國人喜歡肉食, 他定會對名揚海外的北京烤鴨贊不絕口。 送禮很受德國人重視。當他們應邀去別人家做客時,一般都帶禮物。大部分人帶束鮮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帶瓶葡萄酒,個別人帶一本有意義的書(或者是自己寫的書)或者畫冊之類等。在歡迎客人(如車站、機場等場所)、探望病人時,也多送鮮花。在祝賀他人生日、節日或者婚嫁等時,可寄送賀卡,如送賀禮,則以實用和有意義為原則,而不是以價格高低論輕重。所送之禮物都要事先用禮品紙包好。許多人常在收到禮後會馬上打開觀看,並向送禮人表示感謝。建義准備些極具中國特色的紀念品。前年我家接待挪威客人時,我贈送的禮物是一對大紅色中國結。 希望我的經驗之談能夠對你有所幫助,祝你好運。
② 如何查看飯菜最難吃國家排名
第一名,英國美食,真的可以說極為單調又極富想像力。
在英國,炸魚和薯條是最常見的食物,但其實,這些食物並不如你想像的那般好吃。大部門情況下,他們就是普通的炸魚和薯條,甚至某些餐館做的大塊薯條會讓你難以下咽。
這是全世界食物最難吃的三個國家,如果你去這些國家旅遊,請一定提前做好攻略,實在不行就帶上泡麵,不然結果真的會讓你想哭!
③ 為什麼德國菜那麼平淡無奇
西餐總是給人留下「精緻」的印象。在我小時候看電視劇的時候,每當有重要的場合,男女主角都會拿著刀叉去吃西餐,這是一種令人羨慕的優雅。
另一方面,德國菜是歐洲烹飪體系中一個獨特的分支。「這道菜太大了,看起來一點都不『歐洲』,」他說。對於更多的中國人來說,它甚至有點熟悉,以至於人們不得不感嘆,嗯,這是非常東北的。
足夠的和實質性的
說到東北菜,大多數人腦海中總會浮現出一圈比其他餐館大的菜。菜餚都是用真正的食材做成的菜餚和肉。老闆用東北方言熱情地問候顧客。因此,東北菜總是可以與「現實」等同起來。
但是酸菜和東北酸菜之間有一些細微的區別。
從原料上看,東北酸菜是正宗的東北大白菜。
德國沒有捲心菜,所以要用捲心菜腌制。但最近我聽說大白菜也出口了,有些德國人把酸菜和大白菜一起吃。
④ 德國菜為什麼會被稱為"歐洲的東北菜"
因為德國人的口味和東北人有一點接近,他們都很喜歡喝酒,而且吃的也是以豬肉為主,德國人是歐洲少數特別愛吃豬肉的國家,比方說德國烤豬蹄,豬肘子和香腸都是很受歡迎的,而東北人也喜歡吃豬肉,比方說白肉血腸,還有豬肉燉粉條,德國人還喜歡吃酸菜,這個酸菜同樣也是在東北餐桌上面很容易見到的一個配菜,到了冬天德國人會把各種蔬菜進行腌制,因此無論是食材還是做法,都和東北菜很接近。
更令人感到驚奇的是,德國菜和東北菜不僅僅都用了豬肉和酸菜,還有一道菜是完全一樣的,都叫做酸菜白肉,這道菜東北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了,名字一樣,但是做法還是有點區別的,東北的酸菜白肉是水煮的,吃起來潤滑無比,而德國的酸菜白肉是烤熟五花肉,然後放上醬汁和酸菜。
⑤ 德國人在飲食方面有什麼特點
德國人的口味較重,偏油,主食以肉類為主。他們烹調肉食的方法,有紅燒、煎、煮、清蒸,還有特製的湯等,他們一天的主餐是午餐,而午餐的主食大抵為燉的或煮的肉類,其肉食品以羊肉、豬肉、雞、鴨為主,但是,他們大多數人是不愛吃魚的,只有北部沿海地區少數居民才吃魚。他們還愛吃馬鈴薯、色拉等。德國人吃起馬鈴薯來簡直不厭其多。他們種出來的馬鈴薯,味道之佳,有口皆碑。德國人之所以拿馬鈴薯為主食,原因就在這里。
德國人的生活習慣,早餐簡單,喜歡咖啡、小麵包、黃油和果醬,或少許灌腸和火腿。午、晚餐很豐盛,一般家庭都有備有各種和盤子、碟子、杯子和刀叉。
⑥ 為什麼德國菜會被稱為「歐洲的東北菜」
提起德國菜,很多人印象里就是烤豬肘、香腸,份量還特別足,跟東北館子似的,味道怎麼樣先不說,菜量擺在桌上就顯得實在。但在烤豬肘和香腸旁邊,往往還隱藏著一個配角——酸菜。而東北人就偏愛酸菜。
因此,德國菜中往往會有東北菜中有的酸菜,於是便有了「歐洲的東北菜」一稱。
⑦ 到底是英國菜難吃還是德國菜難吃
都很難吃,德國菜難吃排行榜應該也在前五名。英國菜是難吃排行榜第三名。不遠的法國菜和義大利菜還算色香味俱全,對應的英德兩國的菜實在是難以入口。
⑧ 德國人有多理性看德國菜的鹹味就知道了,為何這么說
德國人給人的印象一直都是非常嚴謹非常務實,非常聰明的一個群體,從德國的一些菜品上可以有所體現,比如說德國人喜歡吃那些火候比較大的,量比較大的,但是味道不是特別好,特別鹹的一些菜品。
德國做菜真的比不上我們,因為我們國家做菜的水平絕對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所不能比擬的。酸甜苦辣咸,我們國家什麼菜品味道都有,但是德國的一些菜品做的又鹹味道又不好,感覺他的火候似乎總是空的特別大,尤其是一些烤肉,比如說烤豬肘子,比如說一些牛排,他們做的火候都比較大,然後烤的又特別硬,讓人很是不能理解。
⑨ 歐洲好吃的是哪國菜,難吃的是哪國菜
歐洲人相互之間有著嚴重的地域歧視。
但咱們撇開政治宗教民族這些因素,就美食這方面,德國人被歐洲其他地方的人,稱之為「地獄里的廚師」。顧名思義,就說這里吃的東西實在是難以下咽。當然我相信勤勞勇敢的德國人民,只是在遠古的農業文明時代,由於地處嚴寒的中歐地區,再加上文明開化的交往,所以表現的沒那麼豐富多彩而已!
君不見,到了後來德國籍的米其林廚師也有不少,而且今天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啤酒香腸都是貼著德國標簽的。
當然,我對歐洲這歷史研究的沒有那麼透徹,畢竟這是一個號稱人類近代文明起源的地方,歐洲人的飲食需要不斷的研究觀察,對於我們做現代餐飲策劃來講,也有很大的幫助。
⑩ 德國的飲食是很油膩嗎
德國人飲食有自己的特色。德國人多屬日爾曼族,愛好「大塊吃肉,大口喝酒」,每人每年的豬肉消費量達66千克,居世界首位。德國人愛吃豬肉,也喜歡自己養豬。在德國最大的工業區魯爾,盡管區內處處是高樓大廈,然而居民都在大樓之間辟出一個個養豬場,每年都僱傭屠夫宰殺自家養的豬,一家人吃上大半年。由於偏愛豬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國菜都是豬肉製品,最有名的一道菜就是酸捲心菜上鋪滿各式香腸及火腿,有時用一隻豬後腿代替香腸及火腿。除了豬肉,德國人均麵包消費量也高居世界榜首,每人每年要吃掉80千克麵包。
提起德國,人們馬上就會想到啤酒。的確,德國的啤酒如同汽車、電器、足球一樣,舉世聞名,是當今世界上著名的啤酒王國。德國人均啤酒消費量居世界首位,是世界「第一啤酒肚」。
德國的飲食文化有其獨特之處,他們在「吃」和「請客」方面有很多做法值得我們深思。
德國的早餐比起午餐和晚餐是最豐盛的。在旅館或政府機關的餐廳,早餐大多是自助形式。有主食麵包、肉類、蔬菜、飲料、水果等,品種非常豐富,且色澤鮮亮悅目。麵包有精粉的、黑麥的、燕麥的、白面和雜糧摻和的等等。蜂蜜、果醬、奶油、乳酪、牛油等,都裝在比火柴盒略小的精美小盒內,撕去表面軟紙,即可食用,既方便又不浪費。辦公室內大多都設有專門煮咖啡和茶的房間,職工在上午10點和下午4點各有20分鍾的喝咖啡或茶的時間,他們同時還要吃一些糕點。這種點綴,可以防止中午和晚上因飢餓而過量飲食,是一種科學的「飲食習慣」。
德國的午餐和晚餐一般是豬排、牛排、烤肉、香腸、生魚、土豆和湯類等。在德國喝啤酒,酒量不大者不必擔憂,因為酒宴上,德國人互不勸酒也不逼酒,喝者各自量力而為。即使喝啤酒,他們也是先問你是否要,若不要絕不會給你送來。用餐是一人一份,食者大多會用麵包將盤內的肉末或湯汁蘸著吃盡,絕不浪費。德國的飲食特點是營養豐富,方便省時,文明科學,吃飽吃好。
德國城市的街頭小吃攤點滿目皆是,車站廣場上出售煎香腸、比薩餅、漢堡包的,隨時可見。街上的大小餐館很多,還有義大利、法國、土耳其、希臘、西班牙餐館,當然中國餐館也可見到。不過在中國餐館里,中國菜的吃法已被西化了,每道菜都要配上一套公用刀叉、勺子和筷子。每位即席的人都用公用餐具往自己盤里夾菜,然後再用自己的筷子吃。
德國人請客,在我們看來,幾乎是吝嗇。德國的一個國家機構為中國一個學習班學員結業舉行的宴會上,宴請大菜不過3道,形式隆重。晚上休息時,一位去過中國的德國朋友說:「你們也許覺得午餐不夠豐富,但我們的國務秘書請客也不過如此。」在州里宴請,只有部長以上的官員有權因公事請客送禮,其他官員一律自費請客。德國有個規定,宴席中凡多要了飲料和啤酒的需自己付錢。
德國人招待客人講究節約、簡單,飯菜僅夠主客吃飽,營養足夠就可以了。例如,一個大工業集團的技術工程部負責人為訪問學者舉行正式宴會。參加宴會前會見和商談的人很多,但宴會開始,主人方面作陪的只有5人,其他人都回家吃飯去了。宴會上只有一湯兩菜,剛好夠吃,一點也不浪費,主人也不覺得這樣做就顯得小氣了。
德國在世界上是屈指可數的富裕國家之一,他們不僅本國社會福利種類多,而且還為許多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把錢花在刀刃上,從這點看,德國的精打細算真是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