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m1鋼盔和德國的哪個好

m1鋼盔和德國的哪個好

發布時間:2022-08-16 07:13:48

㈠ 為什麼二戰德軍鋼盔設計最好,最酷,最帥

這不一定,要看是哪國的軍隊。PLA佩戴的日式鋼盔確實最好看,因為同是亞洲人頭型都比較匹配。
二戰時期性能最優越的還是M1鋼盔,德國的M35鋼盔工藝好、有扎邊,戴著舒服,但是隨著形式惡化,開始做的粗糙了。後期美軍參展,M1鋼盔設計更科學,計算了各個方面的傾斜角度,防彈效果比德國鋼盔有很大提高。

㈡ 關於二戰四大頭盔比較

簡單說下,
2戰主要參戰國——美國:大部分武裝力量採用M1型鋼盔,這在當時是1940年設計的新式盔,摘網上資料: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國陸軍加入歐戰之初,當時的美軍並未擁有專屬的鋼盔而是採用英軍的M1915型鋼盔,並在國內自行趕制新型的M1917型鋼盔交由部隊使用,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美國總共製造了200萬頂的M1917型鋼盔。但由於M1917型鋼盔的防護力並不足以確實地保護使用者的生命,因此在參戰後不久,美國便於紐約設立了一個鋼盔委員會,這是一群有名的盔甲、金屬研究等單位所組成的單位,專門負責鋼盔的設計與製造。 在開始時,美國陸軍為了開發新型的鋼盔,特別從英軍M1917、法軍M1936與德軍 M1916這3種不同型式的鋼盔中研究其發展與設計及實戰的驗證,這也就是導致日後美軍開發出M1鋼盔的基礎。但在M1鋼盔出現之前,美國陸軍一直都在使用英軍的M1917Mk1及美軍拷貝的M1917A1。 1942年,美軍正式配備M1鋼盔全面取代M1917型鋼盔。在經過兩次大戰戰場上所累積到的情報顯示,M1鋼盔的安定性、調合性、舒適性己經遠超過M1917型鋼盔,而M1鋼盔在戰場上也著實挽救了不少士兵寶貴的性命。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軍又參加了1956年的韓戰及1968年的越戰,美軍再度將M1鋼盔改良成M1956型,這兩者的差異之處在於鋼盔的高度。 M1鋼盔高17.6cm,而M1956型鏡盔高16.8cm,但在長度與寬度則不變,分別為28cm與23.5cm,在重量上,M1鋼盔為1.36kg;M1956型則為1.5kg,除了高度與重量外,其它部位例如:下巴帶、頭帶等都作了小部份的修改。
簡單說,這種頭盔是在西方國家的各種頭盔基礎上改進而成,比較中庸但比別國稍好。

英國:俚稱TOMMY的「鍋蓋」MKⅡ 型,此型盔自一戰以來廣泛使用於英聯邦國家與其它國家;中國自抗戰以來也在各軍中皆有大量使用此款盔,MK-2型鋼盔是英國改良自一戰的MK-1型鋼盔,大體上在盔型無作很大的修整改良,大部分改良在其懸吊系統與下巴額帶上作修整,使之更符合二戰的需求。MK-2型鋼盔懸吊系統在內襯方面采十字形鐵框架,加在金屬圓箍頭環上,並在頭環上結合五片式皮襯,十字形鐵框以一顆一字型螺絲與盔體結合並在鐵框下設有十字形泡綿軟墊以增加戴盔的舒適性。在下巴額帶方面以掛環方式結合於盔體上;下巴額帶兩端為具彈性的伸縮帶以口型環下結有一條可調式卡其色棉帶,同樣的在各邊的伸縮帶的另一端,也設有口型環用於與盔體作結合。此盔以盔型而言是以當時壕溝戰的理念所作的設計但就二戰來說就很落伍,不過對提供士兵的保護仍有一定的防護功用。

蘇聯,極有特色的SSH-40頭盔是持續改進的結果,延續戰前蘇聯36型、39型鋼盔設計,其外型甚至很接近美國M1,不過據說防禦效果不佳,也許這不能從衛國戰爭蘇軍巨大的傷亡數字得到佐證。但這頭盔外觀富於個性,值得收藏。

德國——著名的M35頭盔是納粹戰士的標志物之一,根據現在網上的資料,這是2戰中防護力效果最好的一款頭盔,不過,防護力再好也不能擋子彈,2戰時期的頭盔和現在防禦等級ⅢA的非金屬作戰頭盔沒法比,當然,此種頭盔的外型更加戲劇化,盔沿後部延伸下垂的護耳如此有特色以至於美國當年裝備第一代非金屬復合頭盔——M88 P.A.S.G.T盔時由於延續咯這個護耳而被稱為「德國佬」頭盔,該款頭盔網路資料很多,不必贅述,請搜索相關連接,如「帝國遺風——民主德國M56鋼盔」一文都有關於德軍M35的記載。
最後說下,根據上述帝國遺風一文,納粹德軍自己在2戰中期對繳獲的各國頭盔測試結果。英國的MK2型盔防護力最差,而最好的是德軍自己的M35頭盔,即使這樣,高標准嚴要求的德國國防軍仍然不夠滿意,持續開發咯A、B、BⅡ幾種實驗性頭盔。其中後兩者由步兵學校學員佩帶參加過1945年的柏林攻防戰。

回答完畢,樓主明白否?

㈢ 二戰德軍鋼盔性能怎樣

理論上,德國的M35型煤斗式鋼盔從設計思路和防護效果來說都是最好的,其後延部分向下覆蓋的較長能夠更好的保護腦部


但從實際效果上看,由於當時沒有凱夫拉材料,因形狀的關系鋼(真正的鋼)盔重量集中壓在士兵的後頸,很容易因彈片、彈丸的沖擊力而扭斷脖子


此外,考慮到加工工藝、材料、佩戴舒適性等方面的因素,綜合性能最好的還是美國的M1鋼盔

㈣ 二戰主要參戰國的步兵頭盔,哪款性能最好

頭盔自一戰發明以來就成為保護士兵們免受流彈、彈片傷害的重要防具,據統計戴頭盔可減少5%的受傷率和19%的陣亡率,因此也被各國軍隊所重視。到了二戰,世界主要參戰國都為自己的士兵們裝備了制式鋼盔,那麼到底哪個國家的頭盔性能最好呢?

衡量頭盔的好壞主要看三個性能,第一看防護性、第二看戰場適應性、第三看舒適性

德制M35鋼盔

在防護性方面,英制MK2型頭盔的設計理念出自一戰時的壕溝戰理念,重點防禦從上方及斜上方的流彈和彈片,屬於遠遠落後二戰的設計,也是二戰所有頭盔中防護面積最小,防護性能最差的頭盔。

在舒適性方面,MK2頭盔懸吊系統在內襯方面採用十字形鐵框架,並在鐵框架下設有十字形泡棉軟墊,其舒適性較強

在適應性方面,由於英國殖民地較多,且地處北非沙漠、東南亞熱帶雨林,英國頭盔比較適應戰場環境,甚至越南戰爭期間,越南就裝備了大量英國飛碟式鋼盔。

英制MK2頭盔由於防護面積最小,其防護性最差,但是其戰場適應性較強

結論:二戰各國頭盔中從防護性上說,德國頭盔防護性最強,美國、蘇聯次之,英國最差,從舒適性上說,美國人頭盔舒適性最強、英國德國次之,蘇聯最差,從戰場適應性上說,英國頭盔最強,美國次之。綜上所述,由於頭盔最主要的、也是最根本的作用就是防護性,因此防護性最好、舒適性稍弱的德制M-35才二戰最強的頭盔

㈤ 二戰時德國M35鋼盔和美國M1鋼盔進行比較。

M35鋼盔工藝好、有扎邊,戴著舒服,而M1鋼盔設計更科學,計算了各個方面的傾斜角度,防彈效果比德國鋼盔有很大提高。
M35型鋼盔的整體外殼是用一張金屬薄板經過多次沖壓後成形的,其周長各不相同包括:60、64、66、68和70厘米六種尺寸。外殼的內部都按照佩帶者頭部的不同尺寸安裝了兩種不同的皮製襯墊。鋼盔的襯墊帶是由金屬製成的,分為內外兩條,置於其內部用於連接皮製內襯和外殼。鋼盔的皮革襯墊是用金屬襯圈來固定的,它通過鉚釘將襯墊擰緊在兩個內外襯圈上。其中,金屬襯圈根據不同時期的材料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在1935~1939年間用鋁製成的,上面配有四方形直角連接環,在其外層的左側還壓印有生產廠商的名字和製造年份等信息;另一種則是在1940~1945年間用鍍鋅的金屬板製成的,可以起到防銹防腐蝕的效果,其與下顎皮帶的連接處還增加了附加金屬板,連接環也變成了四方形圓角環。鋼盔內部的皮革襯墊是用皮質柔軟堅固羊皮或豬皮製成的,形狀為八個連在一起的「手指」,中央為圓形。八個「手指尖」分別用棉線穿連在一起,以方便佩帶者自行調節松緊度。襯墊上的每個「手指」上都有5個氣孔,個別襯墊上還會印有阿拉伯數字來顯示頭圍號碼。另外,用來連接皮革襯墊和金屬襯圈的是三枚帶鋁制平頭的開腳鉚釘,除了在30年代中期是用黃銅鍍鋅外,到戰爭結束之前都使用的是鋼鐵鍍鋅材料,也是出於防銹蝕的意圖。
M1鋼盔被美國大兵親切地叫做「鋼罐」。它外層的鋼殼類似碗狀,內部有一層塑料襯墊。襯墊可以調節,以適合不同頭型。所有外層盔體的尺寸是統一的,其他鋼盔很少這樣。M1的盔體被漆成OD7號的深綠色,左右兩邊有松緊帶,上面縫著護顎,松緊帶是OD#3號淺綠色。護顎可以通過卡扣系緊。不過戰斗中,美國士兵很少系緊護顎,他們要麼把帶子繞在鋼盔邊上,要麼索性松開帶子,掛在鋼盔兩側。
襯墊的輪廓和形狀非常精確,幾乎就是外層盔體的同比例縮小。它是用可變形的軟塑料做的,外表是淺綠色,里層印有兩種不同深度褐色交織而成的格子花紋。襯墊的頂部是由六根帶子交錯形成的網,美國大兵們通過抽拉帶子,改變襯墊的大小,調整到自己舒適的狀態。這層網含有吸汗帶。最裡面一層是「頸帶」,連著護顎。護顎是黃褐色的,由皮革製成,通過帶扣來調節松緊。在戰斗中,美軍士兵不喜歡系著護顎。通常是繞在鋼盔外面,只有在訓練的時候,才會老老實實地系緊。

閱讀全文

與m1鋼盔和德國的哪個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