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盟友是哪個國家
同盟國a 奧匈帝國 義大利 土耳其~~~
㈡ 二戰德國最忠實的盟友是匈牙利么
二戰時期德國盟友有:軸心國 德國 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5年5月8日投降 希特勒義大利 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3年9月3日退出 墨索里尼日本 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5年8月15日投降 昭和天皇仆從國 匈牙利 1940年11月20日加入1944年10月16日退出 霍爾蒂羅馬尼亞 1940年11月23日加入1944年8月23日退出 米哈伊一世斯洛伐克 1940年11月24日加入(傀儡政權) 保加利亞 1941年3月1日加入1944年9月5日退出 鮑里斯三世南斯拉夫 1941年3月25日加入1941年3月27日退出(政變後被瓜分佔領) 克羅埃西亞 1941年6月15日加入(烏斯塔沙傀儡政權)請採納
㈢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會選擇義大利作為盟友呢
雖然義大利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是勝利國家的重要成員之一,但它最終基本上沒有受益。與當時許多參與該條約的弱國一樣,它被大國忽視。對於自視為大國的義大利人來說,這種恥辱是無法忍受的。為此,義大利在戰後非常激動,譴責英國和法國蔑視人民,赤裸裸地推行霸權主義。就在這時,墨索里尼抓住機會煽動義大利人民,擴大法西斯政黨的規模。法西斯黨在短短兩年內成為義大利最具影響力的政黨。因此,1922年,他被義大利國王任命為新總理。它使義大利成為第一個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國家。義大利法西斯主義之後,它影響了德國。這也是二戰時期德國要和義大利結盟的原因。
此外,由於義大利和法國之間的突出矛盾,以及後來在爭奪巴爾干半島的過程中與俄羅斯發生了強烈沖突,義大利與德國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最終發展成為軸心國這樣的戰略聯盟。雖然義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戰斗表現並不突出。
㈣ 一次大戰的德國的盟友是
第一次世界大戰(英語: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簡稱WWI或WW1)簡稱一戰,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霸權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斗。德國、奧匈、土耳其、保加利亞屬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俄國和義大利則屬協約國陣營。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戰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㈤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盟友有那些
一開始德國、奧匈、義大利三個國家結盟成同盟國。後來義大利見風使舵加入到協約國一方,德國的盟友只剩下奧匈一個了。(奧匈戰敗後解體)
㈥ 為啥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都要找義大利當盟友
地理位置上,英國法國成為一體,德國和義大利聯盟也是為了防止被包圍。義大利是地中海國家,處在巴爾干半島。邊上緊接著法國和德國。如果非要打仗,這對義大利來說是一個兩頭為難的事情。特別是當英國和法國結盟時,德國就處在一個包圍圈當中,很不有利,因為前面是法國與英國,後面是蘇因為國力弱小也不願意參與大國之間的糾紛。所以德國沒辦法聯合這些弱小國家,而在德國,右邊是強大的蘇聯,下邊都是蘇聯的盟國。德國想要聯合這些國家,也基本上不可能,只有距離自己較近的義大利可以實現德國聯盟的目的。
㈦ 二戰德國的盟友和德國配合最好的是哪國
德國的(歐洲)盟友基本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義大利戰鬥力不行,忙沒幫上多少,亂子沒少惹,總體是在拖累德國。1943年又背盟。
芬蘭最能打,但是曼納林老奸巨猾,奪回丟掉的領土後就裹足不前,留著和蘇聯妥協的餘地,對列寧格勒圍攻戰做壁上觀,後來又單獨和蘇聯媾和,退出戰爭,還解除了芬蘭德軍的武裝(比義大利幹得漂亮得多)。
保加利亞出於和俄羅斯的傳統關系,堅決不參加對蘇戰爭,王室還利用自己和英國王室的親屬關系和英國背地裡暗通款曲。
羅馬尼亞雖然也參加了對蘇戰爭,但是戰鬥力和義大利陸軍一樣不堪一擊,斯大林格勒戰役首先潰敗打開口子,導致德第六集團軍被包圍。1944年也背盟,在所有背盟德前軸心國成員國里是唯一一個背盟後還出兵參加打德國及其盟國(主要是匈牙利)的國家。但是羅馬尼亞作為歐洲產油國,其對德國實際貢獻還是其他國家所無法比擬,沒有羅馬尼亞的普羅耶什蒂油田,德國的工業經濟和戰爭機器根本無法開動。
綜合下來,戰鬥力僅次於芬蘭的匈牙利軍隊和德國配合最好。霍爾蒂企圖背盟被挫敗後,匈牙利繼續配合德軍作戰,布達佩斯戰役讓蘇軍付出重大代價,也讓馬林諾夫斯基顏面丟盡。所以戰後匈牙利受到了所有前軸心國戰敗國里最嚴厲的處罰。
㈧ 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為何找「最愛投降」的義大利做盟友
牽製法國
希特勒意識到,德國要想稱霸歐洲,就必須打敗法國。法國擁有歐洲最強大的軍隊,也是德國的宿敵,是稱霸歐洲的最大障礙。
1871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割讓兩個省。一戰,法國為自己報仇,羞辱德國。德國和法國有很深的血仇。
雖然義大利軍隊沒有戰鬥力,國力也沒有那麼強大,但只要義大利是盟友,法國就不敢輕舉妄動,德國進攻法國也可以無所畏懼。
壯大聲勢
德國雖然強大,但靠自己嚇不倒其他國家,所以德國需要吸引人加入,壯大聲勢。三流國家沒有分量。義大利雖然沒落了,但曾經是歐洲一流的強國,至少在當時是二流強國。
所以如果和義大利結盟,就多了一個夥伴,壯大自己的聲勢,讓英法恐懼。
事實證明,義大利與德國站在一起,使得英法前期不敢放心抵抗,採取“綏靖政策”縱容納粹侵略。
德國與義大利的結盟也增強了羅馬尼亞這個持觀望態度的小國與德國攜手並進的信心。
臭味相投
墨索里尼是法西斯,對共產主義極度敵視,希望在自己的國家搞獨裁。而且墨索里尼1919年開始鼓吹法西斯主義,1921年成立國家法西斯黨,成為領袖。1922年,墨索里尼如願以償,竊取了義大利最高權力,成為總理。
希特勒也在1919年開始鼓吹法西斯主義,1921年成為德國工人黨領袖,但希特勒直到1933年才上台。從這個意義上說,墨索里尼是希特勒的楷模,當時的墨索里尼在希特勒心目中就像上帝一樣。
希特勒視墨索里尼為偶像,事事聽從他的建議。希特勒無比崇拜墨索里尼。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惡心的話:
“我願意和他同甘共苦.如果他需要什麼幫助,或者有什麼危險,他可以肯定,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哪怕全世界聯合起來反對他,我都會堅決的和他在一起。”
這么投緣,能不串通,互相勾結嗎?
㈨ 二戰的時候,德國的盟國除了日意,還有哪些國家
西班牙(雖為中立其實偏向德國),奧匈帝國,中非國家因為英法的殖民所以在隆鎂爾到非洲後有很多當地人把他們看成解放者所以也可認為為盟友. 芬蘭、羅馬尼亞 耳其、保加利亞 瑞典 匈牙利、斯洛伐克 西班牙 奧地利 南聯盟
像芬蘭和羅馬尼亞都有是因為被蘇聯侵略對蘇聯不滿所以加入同盟的,而匈牙利、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亞,雖然有部分被迫的因素,但主要因素還是因為他們在不希望被毀滅的情況下還能分得一杯羹。其它還有像西班牙、瑞典、土耳其等國,雖然形式上保持中立,但實際上都是親德反蘇的,這主要是因為蘇聯是持行共產主義的,而這是他們不喜歡的。別說是這些國家,就是美國,也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和蘇聯結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