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德國大閘蟹是怎麼回事
德國大閘蟹也很難上中國餐桌。
一是口感原因。定居德國的杭州人蔣宇強說,跟中國的大閘蟹比,德國大閘蟹個頭偏小、口味差一點,但在可接受范圍內,而在中國從事大閘蟹貿易多年、現轉行做生鮮物流的張先生在德國科隆吃過當地的大閘蟹,「口感像東北蟹,殼硬,鮮而不香,老外不吃,如果進口到中國,習慣了大閘蟹那種溫潤鮮美口感的江浙滬人可能也接受不了」。
二是成本和價格原因。蔣宇強說,德國當地大閘蟹已從去年的33元/斤漲至今年50元/斤(主要是華人購買)。張先生說,大閘蟹從德國進口到中國,需要空運十多個小時、入境檢驗檢疫短則2-3天長則一個星期,「按國內的大閘蟹空運經驗,損耗率12小時為3%,24小時為10%,36小時為30%。到中國消費者手中時,價格將是原產地價格的10倍左右(約500元人民幣/斤),損耗高、利潤低,註定失敗」。
Ⅱ 德國大閘蟹能「進口」嗎
鮮活大閘蟹屬於水產品,生物保護原因,也為了避免大閘蟹到一個沒有天敵的環境,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所以是不允許私自攜帶出國的,各國也都有這樣的法律規定;
早在2013年淘寶聚劃算平台上團購德國大閘蟹就沒有成功;因為根據當前我國的法規,進口大閘蟹也必須一個完整的流程;
1先由德國農業部向我國質檢總局提出申請,出示相應證明材料
2我國質檢總局進行風險評估(通過後)
3兩國在進行貿易商談,簽名雙邊貿易協議----4取得檢驗檢疫部門入境許可證;整個流程最快也要半年時間;
Ⅲ 德國大閘蟹不讓賣了
沒申請檢疫等肯定不行,這個沒法噴。商家問題
Ⅳ 為什麼大閘蟹這么貴,我國還禁止進口德國的大閘蟹
不是禁止進口,是德國大閘蟹沒有通過進口食品的檢驗,要知道,一個地區的動物進入另外一個地區是要經過大量評估和檢驗的,確保不會安全可信以後才會同意進口。
Ⅳ 大閘蟹入侵的大閘蟹入侵
早在1900年,中國大閘蟹通過商船壓艙水從中國「移民」歐洲,從此在歐陸江河「橫行」,成 為德國唯一淡水蟹。如今,大閘蟹在德國河流泛濫成災,善挖洞穴,破壞水壩,它們還會毀壞捕魚工具,吃掉漁網里弱小的魚蝦。甚至,一些工業基礎設施也成為它們的破壞目標。有報告稱在德國大閘蟹造成損失高達8000萬歐元。由於德國水質良好,漁民不願用化學葯物殺死大閘蟹等因素,中國大閘蟹在歐洲保持了品種的純正。2003年起,還有中國商人開始將德國大閘蟹運回中國繁殖。
Ⅵ 為什麼德國不把大閘蟹賣給中國
是的,我也看到了相關報道稱德國萊茵河中的螃蟹泛濫成災,注意,報道中所稱的是螃蟹,並不是所有的螃蟹都是大閘蟹。再說,這些螃蟹都是野生的,就算這些螃蟹膏肥肉壯品質不錯,但是畢竟不是大規模養殖的,讓誰去抓呢?要知道德國的人工可不便宜啊,還有,進口動植物都要經過檢疫的,這個又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最的,這些費用付出之後還能確保賺錢嗎?
Ⅶ 德國大閘蟹泛濫成災,為什麼,德國人不吃大閘蟹
歐洲人是不吃河蟹的,在蟹王宮大閘蟹關於我國的《大閘蟹文化》一文中講了好多,包括歐洲宗教因素,歐洲人對生鮮的講究等幾個方面闡述過。在德國,他們把大閘蟹看作「蟲」而非「生鮮」來看待。
Ⅷ 現在哪個國家的大閘蟹能進口中國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王智達)近日,有中國電商網站進行德國大閘蟹的團購預售活動,預定批次已超過3萬批,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對此,中國國家質檢總局有關負責人22日表示,經調查發現,德國大閘蟹尚未具備對華出口資質。
這位負責人說,目前國家質檢總局既未收到德國官方有關對華出口大閘蟹的正式申請,也未收到企業進口德國大閘蟹的檢疫許可申請。德國大閘蟹此前從未獲准進口至中國。此外,德國大閘蟹是否因環境改變而發生變異,或攜帶當地水體環境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質和有害生物尚無定數,未經過嚴格的檢疫和檢測,盲目引進或食用可能對消費者身體健康和生態環境造成隱患。
這位負責人表示,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已就此問題緊急約談有關電商企業,要求其妥善處理相關問題。有關企業已就此於21日正式通知下屬辦事機構。國家質檢總局將密切關注相關問題的後續進展,並及時跟進採取措施。他說,如果存在消費需求,且德國官方正式申請對華出口大閘蟹,國家質檢總局將按法定程序同德國官方密切合作,妥善解決德國大閘蟹檢疫准入問題。
Ⅸ 德國大閘蟹泛濫成災失敗的教訓
歐美的人基本不吃這種很費勁才能吃的東西,小龍蝦和螃蟹類的基本都不吃。
可能主要是覺得麻煩。
我們這邊養這個東西,主要是在湖的,進入河裡面了。大閘蟹因為要吃魚,容易破壞生態平衡。
不過,在我們國內。大閘蟹很多人都喜歡吃。
光是我們一個基地,每天就發 千斤以上的蟹到全國各地,你想想嘛。
Ⅹ 大閘蟹入侵的入侵德國
毀壞漁網,傷害魚類,破壞堤壩……來自中國的大閘蟹如今在德國河流泛濫成災,損失被爆高達8000萬歐元。不過,德國漁民最近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把大閘蟹出售給華人餐館。
致德損失8000萬歐元
據《柏林信使報》2日報道,幾只中國大閘蟹前幾天借著夏日的余暉,悄悄向柏林的德國聯邦國會大廈挺進。這引起了一些德國遊客的「警覺」。他們報警後,這些外來「入侵者」被動物保護機構「抓獲」。
據報道,這些來自中國的大閘蟹早在1900年就開始「移民」到歐洲。1912年,德國首次有官方報告說,發現了這種中國特有的大閘蟹。1933年,德國科學家調查後認為,大閘蟹是通過商船的壓艙水從中國「移民」到歐洲的。
自此,這種「什麼都吃」的八腳猛士開始在歐陸江河橫行,甚至對本土物種構成嚴重的生存威脅,從而成為德國地區唯一的淡水蟹種。每逢盛夏,生活在易北河等水域里的成熟大閘蟹開始展開「地毯式」遷徙,不遠千里地遠上北海,為翌年春天的傳宗接代做好准備。
這些每天能爬行12公里的「裝甲動物」還善挖洞穴,破壞水壩。它們還會毀壞捕魚工具,吃掉漁網里弱小的魚蝦。甚至,一些工業基礎設施也成為它們的破壞目標。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稱,僅在德國大閘蟹造成的損失已高達8000萬歐元。
捕殺不成改「吃蟹」
德國慕尼黑大學生物學教授蓋斯特說,外來物種入侵是自然界發展中的一個正常過程。目前,很多船艙裝有空調,更為一些物種提供了生存的機會。如今在德國落戶的外來物種超過2000種。
蓋斯特還為中國大閘蟹「辯護」說,一些小動物變得具有攻擊性,是因為人類不斷改變它們的生活條件。中國河道變直,堤壩和閘門阻礙了大閘蟹前往產卵區域的道路,工廠又嚴重污染河流,所以中國大閘蟹的數量不斷下降。而德國的易北河和哈維爾河水質清潔,為大閘蟹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
以前,德國漁民對付大閘蟹的繁衍,主要是把捕撈來的螃蟹用於製造肥皂或動物飼料,或者簡單地將它們大量殺死,但效果並不明顯。同時,他們反對用化學葯物殺死大閘蟹,因為這樣可能會殺死鰻魚等魚類。後來,路德維希魯斯特一帶的漁民成為第一批開始「吃螃蟹」的人。他們定期向愛好美食的中國、越南家庭,以及亞洲超市、餐館出售大閘蟹,每公斤能賣到5—8歐元。如今,很多德國的漁業公司和漁民都開始做這門生意,多少還能緩解夏季蕭條的漁業行情。
據稱,由於歐洲水域沒有其他品種的淡水蟹,當地人也不食用這種外形奇怪的動物,中國大閘蟹在歐洲保持了品種的純正。2003年起,還有中國商人開始將德國大閘蟹運回中國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