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工業與德國工業差距有多大
就工業來講我們在發展四十年估計能趕上今天的德國。什麼時候國產機床能被德國人買去用於軍工製造,什麼時候我們算就趕超了。不過現在我們的軍工用的是人家的二線機床,還是日本造的。
你不能要求才發展十幾年的年輕人和一個積累了幾十年的老手對打。我們才發展了多少年,德國積累了多少年。等著吧,憑著我們的人口和發展潛力,雖然現在有些方面還比不過他們。但超越他們只是時間問題。少吐槽多幹事,我們的征程可是星辰大海。應樹立質量強國的思想, 同樣的材料,做出的產品質量相差很多,必須縮小質量差距,不應追求物美價廉。
但是反而最害怕工業製造能力不是特別強的中國, 千方百計來制裁我們的發展, 所有的高科技不能出口 ,本質上是我們完成了工業化,也許製造質量不是特別強,但是我們可以製造 。就像你可以製造賓利我們可以製造比亞迪 ,高檔當然是賓利但是跑起來都是能跑120公里每小時 。
但是我們是後起之秀,我們的金融受國家監管,美國是不能輕易控制我們的。現在網路經濟和金融經濟抬頭了, 實體經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所以我們一定要以美國為戒 ,千萬不要走美國的金融道路 ,一旦發生次貸危機那麼就是下個日本再也翻不了神。
② 中國與德國的工業水平到底差多少
首先你要知道什麼是工業化,德國工業底子遠強中國,但是體量,人口差距如天地之遠,中國人聰明勤奮,以你行一我行百的速度在追趕,到現在為止,中國的整體工業化遠遠領先於德國,走出誤區吧,德國在某些領域的技術確實是世界頂尖的,但不是完整的工業體系,工業體系是從小到大都有能力自己造,如果你要比不能做的,德國不能的就多了去了,不信可以自己去查。
德國在歐洲算大國,在中美俄這樣的國家面前就是個小國了,小國有小國的發展限制,時代變了,高科技工業例如機床,德國日本都領先,可中國的也不差,個別領域的領先無傷大雅,大生產大製造,滿足全世界各類人群需要的製造業只有中國具備,這也是為什麼美國要遏制中國的原因,現在的中國是世界公認的工業化最完善,產業鏈最完整的國家。德國根本沒有可比性。
③ 為什麼很多中國工廠都選擇德國製造的機器呢
你好。
因為德國製作的機器比較精密。
德國人製造業和認真程度在世界上都比較出名。
當然,全世界也有很多我們中國製造的東西。
德國的工業水平還是比較高的。
所以中國工廠很多都會使用德國製造的工藝,
相信我們以後也會發展到全部使用國產。
④ 中國製造2025和德國工業4.0差別到底在哪
中國製造2025和德國工業4.0差別:
1、由於兩地經濟發展情況不同而存在不同的地方。兩國在戰略定位上是不一樣的,因為兩國在製造業方面處於不同的階段,而且基礎也不一樣。
2、兩國在戰略定位上是不一樣的,在製造業方面處於不同的階段,而且基礎也不一樣。德國的「工業4.0」提出實現智能化工廠和智能製造,由數字化向智能化邁進,「中國製造2025」提出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發展戰略。「德國要由製造強國向超級強國轉變,中國則要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3、在定位上,德國的「工業4.0」提出實現智能化工廠和智能製造,由數字化向智能化邁進,「中國製造2025」提出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發展戰略。「德國要由製造強國向超級強國轉變,中國則要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4、德國「工業4.0」是在「工業3.0」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中國還處於「工業2.0」的後期階段。
(4)中國和德國製造哪個好擴展閱讀:
《中國製造2025》提出,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整體推進、重點突破,自主發展、開放合作」的基本原則,通過「三步走」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
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國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工業4.0是由德國政府《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來項目之一。該項目由德國聯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聯邦經濟技術部聯合資助,投資預計達2億歐元。旨在提升製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及商業夥伴。其技術基礎是網路實體系統及物聯網。
⑤ 中國製造和德國製造有何區別
先說說德國製造:職業化、工具化。其中重註:設計、品質、技術、服務。
他們的產品好在哪裡呢?
真正的德國產品質量源頭在於對細節的把握和精益求精,很多德國企業追求的並非是財富的積累,而是科技和產品的實用性,所以幾乎看到不德國本土有哪些產品的廣告絢麗多彩,或外包裝精美誘人(除了知名的全球化產品)。
德國產品很少去以價格競爭同行業產品,一是有行業保護,二是所有人都知道,價格並非決定一切,甚至有可能讓整個行業都陷入惡性循環,他們更願意在保證利潤的同時,讓利潤轉化成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完善上。
不追求價格,但追求價值,不追求外在,但追求細節,不追求廣告,但追求口碑,不追求速度,但追求質量。
德國製造的現狀德國已經進入了後工業時代。也就是說一座工廠裡面沒有一個自然人,所有的工序從進料,生產,質量檢查,成品包裝,貨物堆棧全部由機器完成。整個車間幾乎只需要有一個人監控,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生產。作為「操作工」其實本身就是工程師,他只需要按下按鈕和定期排錯。
反觀中國製造大多山寨版,很少自己發明創造!
但是近幾年的質量也有提升很多,尤其是一些引進消化的大項目
中國已經從以前的占據低端市場到現在統治中低端市場,而德國卻因為成本問題在高端市場屢屢受挫
⑥ 德國的製造業競爭力在全球排第一名,那中國、美國、日本和韓國的呢
2021年4月底,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依據其掌握的各項數據,發布了最新版的「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數(以2018年指標為准)」——報告評估范圍包括全球152個國家、地區的生產和出口製成品的能力,技術深化和升級水平。
日本由之前的第三,降至全球第五;愛爾蘭(ireland)由於引入了大量優質科技企業,其排名大幅提升至全球第六名;瑞士排第七,我國台灣地區排第八,新加坡第九,荷蘭降至全球第十名。
相比之下,排名較低的大多數國家、地區基本都位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非洲大陸緩慢的工業化進程和嚴重不足的投資能力,導致了該地區的商品生產能力嚴重短缺。報告建議,該地區需要通過實現國際市場多元化、提高產業競爭力等方式加以應對。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⑦ 中國製造和德國製造有什麼區別
區別在與質量與工藝。舉個例子吧,德國人蓋一個過街天橋可能蓋一年半載,咱最多半個月····但是德國人說我們的可以管一百年以上····咱的管多久···我真不知道···
德國人一百年前在山東青島修建的城市下水道排水系統,現在還能使用,在老化零件周邊3米范圍內,可以找到存放備件的小倉庫。城建公司在下水道里找到了小倉庫,裡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備用件,依舊光亮如新。青島從未發生過被雨水淹沒的情況····而我們自己修的呢,你應該經常看到某某市道路被雨水淹沒的情況·····
從這些事情就可以看出德國人對任何事情都的抱著非常認真嚴謹的態度的,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根本不會像我們這邊敷衍了事。
⑧ 中國製造,日本製造,德國製造,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
中國製造,日本製造,德國製造不同:
日本在電子、汽車、造船、冶金方面很出色。德國在汽車、裝備製造、冶金方面也很厲害,特別是德國的工業產品。中國在輕工上有優勢,紡織品、手工藝品上,主要是勞動力便宜。
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是世界上認知度最高的標簽之一,因為快速發展的中國和他龐大的工業製造體系,這個標簽可以在廣泛的商品上找到,從服裝到電子產品。 中國製造是一個全方位的商品,它不僅包括物質成分,也包括文化成分和人文內涵。中國製造在進行物質產品出口的同時,也將人文文化和國內的商業文明連帶出口到國外。中國製造的商品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
「德國製造」一般指德國進口的商品。1887年8月,英國議會通過侮辱性的商標法條款,規定所有從德國進口的商品必須標注「德國製造」字樣,以此將價廉質劣的德國貨與優質的英國產品區分開來。這也被視為是「德國製造」的起源。。
日本製造"在全球市場上展現出的廣度、深度與品質厚度,可以說與三種因素有關:職人精神,生產組織方式與經營理念。
⑨ 德國的工業製造技術和中國的有多大差距
在工業製造技術方面,中國和德國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德國強調「硬製造」,相比德國等發達國家,中國的工業4.0革命差距依然較大,只有在打破認識誤區、全體系轉型升級、實施路徑、主導力量等方面努力,才能搶佔新一輪工業革命先機。
作為行者,德國逾四成企業已採用工業4.0平台。德國工業4.0核心是發展製造業的智能生產技術和智能生產模式,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和全製造流程的數字化。
德國的工業製造技術目前是領先於中國的,但是中國近年來技術飛速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多種技術將會超越德國。
⑩ 「德國製造」比「中國製造」好在哪
目前來說,德國工業相對中國工業比較好,例如你所知道的品牌汽車,大眾,賓士,寶馬都是出產德國,謝謝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