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盟軍為什麼要徹底消滅納粹德國

盟軍為什麼要徹底消滅納粹德國

發布時間:2022-08-17 20:19:19

❶ 納粹德國最後的垂死掙扎,是如何被盟軍戰勝的

納粹德國進行最後的垂死掙扎,讓所有的士兵都去戰爭,不敢去的人還會被說成是逃兵,就這樣消耗了他們最後的一點精銳部隊,同時也更加加速了納粹德國的失敗,讓很多的士兵最後成為了炮灰。

4月17日清晨,朱可夫將三方面軍的所有炮火集中起來,千餘坦克擺成浩浩盪盪的火力戰線,像一面移動的鐵牆向德國守軍緩緩推進。3萬多具德軍屍體,鋪就了盟軍進駐柏林的道路。兵臨城下,希特勒決定讓統帥部離開柏林,所有人員無一例外加入戰斗,所有不敢前進的人都要被處死並懸掛「逃兵」的字樣。自此,所有的驕傲都已經化為烏有,原本信仰的征戰卻在如今成了逼迫與詛咒。

❷ 萊茵河戰役的結果是什麼 萊茵河戰役的影響分析

萊茵河戰役的結果
萊茵河在德國素有「命運之河」和「父親河」之稱,而就是這條命運之河,在1945年的時候讓德國的命運因為一場戰爭而發生了改變,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萊茵河戰役。這是一場盟軍與德軍的較量,雖然是在本土作戰,德軍戰有絕對的地理優勢,而萊茵河戰役的結果卻是以德軍失敗而告終的。

在那個時期,德國其實已經是十分的疲憊,受到眾多國家圍攻的德國無論是從後方物資的供給,還是前方戰士的士氣,都已經大不如人意了。所以說萊茵河戰役的結果對於很多明眼人來說,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德軍失敗似乎早已經是定局,但是既然希特勒不願意投降,那麼戰爭自然就是不可避免的。
在萊茵河戰役中盟軍俘獲的德軍有近四千餘人,接連的勝利更是讓盟軍士氣大增,直到最後迫使德軍彈盡糧絕而被迫投降,而在這場戰役中雙方死傷的人數更是多達幾十萬。盟軍攻克萊茵河,就為進軍德國腹地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也使得德國失去了防守的最佳前沿陣地。
雖然說萊茵河戰役的結果早在人們的意料之中,但是戰爭的殘酷依然讓人看的觸目驚心,每一次的進攻都是一次生命的集體捐贈,有多少年輕的心臟就在萊茵河畔永遠的停止了跳動,睡下去就再也看不到第二天升起的太陽。這樣的勝利讓人們在歡呼的同時,也深深地渴望再也不要有戰爭出現。
萊茵河戰役的影響
1945年,在美麗的萊茵河畔,一場聲勢浩大的戰爭打響了,這就是著名的萊茵河戰役。那麼萊茵河戰役的影響有多大,在這場戰爭中又有什麼可圈可點之處呢?雖然依然是希特勒指揮,但這次萊茵河戰役卻是以德軍失敗而告終的。

萊茵河戰役的影響對德國來說是巨大的,因為這次戰爭的失敗,也就預示著納粹德國開始走向了最後的滅亡。而德國的失敗,似乎從一開始也就已經是註定的,毫無懸念可言的。雖然說是多行不義必自斃,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卻是希特勒本人,正是由於他對於戰爭形式一些錯誤的判斷和一些錯誤的命令,從而最終導致了盟軍攻破萊茵河。
而對於盟軍來說,萊茵河戰役的勝利則是一場空前的勝利,這次取勝無疑加大了盟軍最終粉碎納粹德國的信心。同時也讓長期被德國欺壓的百姓們看到了勝利的希望,對於德軍來說更是一次災難性的重創,至此,德國方面也開始動搖了,也為法西斯最後的潰敗加了一次碼。
而萊茵河戰役的影響遠不至這些,除了歐洲各國人民看到了勝利的希望之外,這場戰役也讓全世界人民都受到了鼓舞。不再畏懼法西斯的暴行,拿起手中的武器,向強權主義者說不,已然在全世界范圍內蔚然成風,所以說萊茵河戰役盟軍的取勝是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的,讓人們看到了自由的希望之光。

❸ 二戰時期盟軍為什麼要先打敗德國以後再來解決日本

第一,美國的投資。

當時美國的海外投資主要集中在歐洲,當時的總金額是投資在亞洲的3倍。因此,美國第一要務是要保障美國的經濟利益,所以先解決歐洲更加利於保護美國的海外利益。



而如果先解決日本,頂多贏得東方,一旦蘇聯等抓住時機,逐步反擊,戰勝德國。那麼對於美國來說,那就是錯失良機,最後後悔也來不及了。因此,最後確立了「先歐後亞」的策略,先以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全力保障歐洲戰場,同時對日本採取容忍的態度,防禦的措施。

❹ 為何二戰那麼所謂的盟軍要先消滅德國在前消滅倭寇

先打弱小之敵淺削敵之優勢和擒賊先擒王都是兵家的基本原理,具體運用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就二戰來說,如果先消滅日本,那就面臨兩個問題。
1.納粹先把原子彈研究出來,後果就很嚴重。
2.納粹如果頂不住蘇聯的進攻,歐洲大陸可能都要落入蘇聯之手,後果很可怕。

❺ 納粹黨是怎麼滅亡的

1945年4月30日,根據希特勒遺囑,北部戰區司令鄧尼茨海軍元帥任總統,宣傳部長戈培爾為總理。但戈培爾在希特勒自殺身亡後隨即自殺,很快鄧尼茨向盟軍投降。帝國終結。

關於納粹黨的滅亡就要提到一個名詞「紐倫堡審判」
指的是1945年11月21日至1946年10月1日間,由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對歐洲軸心國的軍事、政治和經濟領導者進行的數十次軍事審判。由於審判主要在德國紐倫堡進行,故總稱為紐倫堡審判。在這場審判中的被告共計22名,均為納粹德國的軍政首領。另外包括德國內閣在內的6個組織也遭到調查和判決,其中3個被判決為犯罪組織,另外3個則獲得無罪判決。

紐倫堡審判的目的
1945年8月8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際,美、蘇、英、法四國政府在倫敦正式簽署了關於控訴和懲罰歐洲軸心國主要戰犯的協議,並通過了著名的《國際軍事法庭憲章》作為審判的法律依據。據此,盟國政府在德國東南部的歷史名城紐倫堡組成國際軍事法庭,對22名被控犯有密謀罪、破壞和平罪、戰爭罪、種族屠殺罪以及反人道罪的納粹德國主要戰犯進行審判與報復。同時,控方還起訴了納粹黨政治領袖集團等六個組織[1],以達到徹底清除德國納粹思想的目的。

非納粹化(德語:Entnazifizierung)是盟軍在二戰勝利後於1945年中開展的一項運動。這項運動是根據波茨坦協定的精神,在德國和奧地利境內進行的以清除納粹主義在社會,文化,出版,經濟,司法和政治方面的影響。二戰後的歐洲大部分,特別是德國都變成了廢墟。盟軍決定在德奧實施三項政策,分別為民主化,非軍事化和非納粹化。
德國方面,盟國管制委員會在1946年1月柏林通過了幾項非納粹化命令,藉此可以劃分被審查人員的政治面貌並且對之展開法律調查。

1946年3月5日美佔區內的三州的內務部長在慕尼黑的市政大堂簽署了《消除納粹主義和軍國主義法》(Gesetz zur Befreiung von Nationalsozialismus und Militarismus)。「克里將軍以麥克內利將軍的名義宣布了美國盟國軍政府對此的批准」。5月13日第一個非納粹化法(Spruchkammer)在美國軍政府的准許下正式執行清除法。

原來的納粹黨幾乎被消滅,現在納粹黨被視為恐怖黨派。

❻ 我們不屈不撓的宗旨,就是要消滅德國的軍國主義和納粹主義,要確保德國絕不能夠再擾亂世界和平,

應當是雅爾塔會議。這個題不好,其實盟軍戰爭期間的每次會議都是為了打敗德國

❼ 為什麼納粹黨隨著希特勒的死而土崩瓦解了

因為那時候納粹黨甚至納粹德國都可以說是希特勒個人的。納粹黨就是希特勒,希特勒就是納粹黨。
當時蘇聯從東邊攻入德國,盟軍從西邊攻入德國,德國的武裝力量幾乎消耗殆盡,國家生產力極度下降,經濟崩潰。經過長期戰爭,德國男丁已經極度匱乏。希特勒自殺後,德國已經是群龍無首。希特勒是納粹黨的核心,是納粹黨的靈魂。希特勒死後,納粹黨也支離破碎。再加上德國民眾在戰爭過後已經不再信奉納粹主義。
所以,納粹黨在希特勒死後就土崩瓦解了。

❽ 納粹德國覆滅的原因

在1943年遭到一連串的失敗後,戰爭的天平開始向另一方傾斜。德國城市遭到盟軍大規模、有規律地轟炸,而隨著戰爭的進行,德軍也面臨著資源短缺問題。1945年初,西方盟國自西向東,而蘇聯則自東向西不斷推進。4月,蘇軍攻入柏林,希特勒自殺。5月,德國投降,納粹德國宣告正式滅亡。

❾ 納粹德國是1945年5月23日徹底滅亡的嗎



1945年5月9日,納粹德國被迫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1945年5月23日,盟軍包圍並逮捕了納粹德國殘余政府元首鄧尼茨以及其他軍事頭目,納粹德國徹底滅亡。

❿ 納粹勢力滅亡的主要原因

根本原因:納粹勢力在用盡一切力量進行戰爭時,當時的德國其實已經有了哀怨聲(雖然不明顯),而極端名族主義則是美蘇等世界級大國所痛恨的,在外憂內患的情況下,當然必定滅亡。

客觀原因:即軍事原因,有以下原因:

  1. 納粹在1941年之後整個雄霸歐洲的軍事計劃開始迅速走向毀滅,而它的計劃也惹怒了世界各國,在幾乎全世界發達國家的進攻下,納粹即使軍隊再怎麼厲害,工業再怎麼發達,也終究會在各國的打擊下滅亡。

  2. 納粹的軍事計劃間接威脅到了美蘇的世界霸權地位,美國和蘇聯無法容忍納粹的無法無天,而日本轟炸珍珠港和巴巴羅薩計劃又給了美蘇進攻納粹的借口,在世界兩個經濟發達,國土遼闊,工業強悍的大國面前,德國只能慘敗。

  3. 希特勒在開始時計劃還是十分好的,但到了後面,希特勒卻頻頻出錯,例如:開辟出北非戰場,德國本以陷入了兩線作戰的僵局,但是希特勒卻讓德國陷入三線作戰的慘境;開啟巴巴羅薩計劃,並且眼饞資源,導致了莫斯科城下的慘敗。一個領導人的戰略都出錯,政黨和國家也只能走向毀滅。

  4. 德國說白了也就只是一個彈丸小地,在幾乎搜刮完了佔領地的資源去進行無窮無盡的戰爭後,德國仍然不死心,妄圖攝取更多的資源,最終導致了在蘇聯冬天的死傷慘重。從一開始,戰爭就已經註定了納粹德國的失敗,即使拿上整個歐洲的資源,也是無法和美蘇相抗衡的。

  5. 德國的盟友太過差勁。義大利是德國在歐洲戰場的最大盟友,但是,許多人把納粹的最終失敗歸於義大利,在歐洲大陸,義大利的軍隊堪稱一觸即破,幾十萬大軍在希臘的門前竟遭到慘敗,強悍的工業帝國竟敵不過阿比西尼亞這個封建制的非洲國家,還被迫使得希特勒開啟了四線作戰:蘇聯戰場,西歐戰場,北非戰場,巴爾干戰場。可以說,義大利間接導致了納粹德國的滅亡,墨索里尼對「消滅」納粹的作用不小於斯大林和羅斯福。日本則遠離歐洲戰場,幾乎沒有幫助到德國,還轟炸珍珠港,挑起美國參戰,讓希特勒多了一個龐大的對手。而其他的盟國如芬蘭,保加利亞則並沒有起到太多實際的作用。所以,德國在歐洲,說是單槍匹馬也不為過。僅僅一個國家而已,怎麼可能敵過整個歐洲乃至世界呢?


所以,綜合以上,其實納粹滅亡是必然性的,有太多原因使其滅亡,可以說,這是一個註定短命的政黨。

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盟軍為什麼要徹底消滅納粹德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