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科技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
1、移動支付、電子商務、共享單車等互聯網領域的創新成果已經成為中國新的技術名片,被網民歸入「新四大發明」。新技術新應用層出不窮、各領風騷,讓世界各國嘉賓看到了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創新成果,點亮了百姓智慧新生活。
2、「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量子計算通訊技術等代表了中國在高精尖技術上取得的最新突破。人們看到,中國在網路信息領域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創新自信。
3、智能翻譯軟體不僅能「聽懂」人的話,還能將其實時翻譯成英文。前往會場,智慧高效的安檢系統和車輛調度讓人深感便捷。漫步大會場館內外,智能服務機器人等創新成果隨處可見。
4、天貓無人超市運用了「行為軌跡分析」「情緒識別」「眼球追蹤」等技術,在消費者、商品和店鋪之間產生了豐富且個性化的互動。
5、人工智慧將引領一個新的產品和服務體系。網路創始人、董事長李彥宏認為,人工智慧的發展是個漫長的過程,而開放的深度學習平台將有利於推動整個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
② 網上認識一個德國男人幾天時間就說愛我會是騙子嗎
個人覺得是騙子,先不說是網路上認識的人,對方的真實身份是男是女都不知道,單純是這個沒幾天就說愛你的做法就很值得懷疑,這是對感情的不負責任。建議你不要相信他,萬事多留心免得上當受騙
③ 德國為什麼會出現全國斷網現象
歐洲最大的電信運營商德國電信(Germany Telecom)於當地時間11月27日17: 00遭遇嚴重網路攻擊,導致其90萬台路由器無法接入互聯網,影響相關電話和電視服務長達數小時。事故發生後,德國電信技術人員修復了網路連接問題,但第二天早上8點左右網路再次被切斷。作為全球第五大電信運營商,德國電信已將其足跡遍布50多個國家,為2億多客戶提供與未來工作和生活相關的各種產品和服務。斷網給公眾帶來了巨大損失。
自今年9月底大規模DDoS攻擊Mirai未來組合源代碼泄露以來,網路黑客對此進行了大量深入分析。對於最新的Mirai未來組合變體,安全行業將通過調查和評估制定解決方案。從此事可以看出,黑客們已經猖狂到一定程度了。
④ 裝個寬頻,都要等半個月,德國本土的辦事效率真的這么低嗎
不是的。其實這樣說未免有過於太絕對了,中國越來越強大但是強大的不是因為我們手機自拍的多好,或者是抖音玩的多好。我們也不能夠僅憑德國的這一方面就來決定德國到底落後不落後。雖然說實際上德國拿著冷戰的紅利的確是在產業和新科技研發上都滯後於英國,法國甚至日本。如果只通過一個手機設備或者電子支付來判斷,德國到底落後不落後的話。未免有過於太片面了!
我們不能夠把一個國家的落後於發達,只看於表面上的東西。而一個國家到底真不真正的具有富有,其實也要去問他們當地的民眾。如果他們當地的民眾都十分安逸的話,那麼他們這個國家就屬於一種很棒的國家,並不僅僅是說只存在於表面。
⑤ 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德國的網速,為啥近年來這么慢
德國的網路基站建設速度非常的慢,所以德國的網速是非常慢的。在歐洲的網路的建設中可以說不僅僅是德國還有著很多的國家同樣是在網路的建設一樣力不從心,進度也是非常的緩慢。
德國的政府一直在紙上談兵,未真正的全心全力的投入到國家的網路建設當中去。世界的未來都是建立在網路之上的,網路的建設是最基礎的,可以說是網路連接世界,網速推動發展,網速的快慢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發展速度如果德國再不投入大量精力發展網路,自己終將追不上時代的潮流。
⑥ 去到德國的上網通訊問題
國內帶的手機在這邊都可以用,你用中國的卡在這邊就是漫遊,雙向收費。很貴。所以最好換成德國的卡。
要上網的話,一定要換成這邊的網路。要跟電信公司簽合同,比如telekom,O2,vodafon等等。這邊一般的合同是包月上網的那種,幾十歐一個月,都是兩年的合約。有的合同還可以送手機,或提供價格十分優惠的手機。
中文是都可以看到的。你的手機有中文輸入法,那寫中文也沒問題。
⑦ 大數據時代的德國信息化戰略
大數據時代的德國信息化戰略
德國是世界主要的經濟強國之一,也是歐盟國家中重視信息化建設、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國家之一。為迎接信息社會的新挑戰,確保德國在大數據時代居歐洲領先地位,2014年8月20日,德國聯邦政府內閣通過了由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內政部、交通與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部聯合推出的《2014—2017年數字議程》,提出在變革中推動「網路普及」「網路安全」「數字經濟發展」三個重要進程,希望以此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強國」。無論是之前的信息社會發展戰略,還是現在的數字議程,德國始終在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數據安全保護、挖掘數字化價值創造潛力在公共管理和國民經濟各領域的運用等方面保持了高度關注,這些措施為德國邁入大數據時代提供了有力支撐。
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為大數據發展奠定基礎
要推動大數據快速發展,網路基礎設施需要達到較高的水平。上世紀末,德國就開始大力進行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建設,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1999年德國制定的《21世紀信息社會的創新與工作機遇》行動綱領中,德國提出行動綱領的三個目標,分別是發展傳輸速度更高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實施「全民享有互聯網」項目以及幫助平時接觸不到網路的弱勢群體也能夠上網。從這份有著統領性質的行動綱領可以看到,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被認為是德國迎接信息社會挑戰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任務。2009年2月,德國公布了「寬頻戰略」的主要目標和舉措,力圖將德國寬頻網擴充成高速、富有競爭力的網路。在2010年出台的《德國ict戰略:數字德國2015》中,德國提出擴大數字基礎設施和網路以滿足未來需要的要求。為進一步滿足數字化需求、建設必不可少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在近期出台的《2014—2017年數字議程》中,德國決定於2018年前在全國普及高速寬頻。
在政策的不斷強化下,近年來,德國的互聯網基礎設施一直走在時代的前列。1998年,德國互聯網使用者僅為1400萬人,只有15%的學校接入互聯網;而到2009年,根據德國經濟和技術部等機構發布的《數字德國監控報告》,德國家庭互聯網接入普及率達到79.1%,家庭計算機普及率為84.1%,大眾無線電話普及率為130.9%。截至2012年底,德國在100個城市建設了第四代移動通訊網路(4g),大大提高了居民上網的速度。
以數據開放促進科學決策與社會創新
對政府管理而言,大數據的價值在於提供盡可能多的詳盡信息並對信息進行有效分析,促進決策科學化和管理精細化。德國憑借自身較高的信息化水平,通過大型基礎資料庫和地方資料庫的建設,重視在政府管理中運用數據資源服務公眾和服務決策。早在2000年,德國就發布了《2005年聯邦政府在線計劃》,要求聯邦政府到2005年將所有可在網上提供的服務在線提供給公眾。2003年6月,德國推出了整合電子政務的「德國在線」計劃,加強基礎資料庫和地方資料庫建設力度,整合集成大量分散的信息資源,以公眾需求為導向,為公眾提供更便捷的數據服務。資料庫的建設和開放體現了德國一直以來所倡導的「讓數據而不是讓公民跑路」的導向,切實地為公眾提供了便利;資料庫的建設和開放也為各地政府的科學決策提供了基礎。在資料庫的建設中,涉及人口資源、經濟社會、地理環境等基礎資料庫資源的開發建設,主要由聯邦和州一級政府負責,州一級的統計局兼具州政府全面信息服務商的角色。例如,德國西部的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統計局建立了該州的「中央資料庫」,專門向州政府提供人口分布、地理數據、礦藏信息等信息服務,並提供相應分析軟體。通過應用軟體對大量數據的分析,州政府的各部門能獲得很多有價值的信息,從而促進決策的科學化。類似的大型資料庫的建立,將分散在各個政府部門大量數據整合起來,使德國的政府信息資源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除了強調資料庫在政府系統的運用,德國也重視各行各業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例如,2013年1月,為了提高科研與教育中的數字信息支撐能力,德國科學組織聯盟啟動了第二期數字信息計劃,該計劃主要包括以專業的信息科學與信息技術方法實現科研數據的收集、存儲和開放共享、確保用於科研目的的科研數據不受訪問限制、實現數字出版物的永久保存等內容。可以看到,德國對數據資源的運用並不僅僅局限於數據本身的開放和提供,數據更是促進政府更有效運轉和社會更多發揮創造能力的強有力的支撐,以數據開放來支持和促進社會創新,能夠更好地發揮數據的價值。
「工業4.0」與傳統製造業的數字化升級
「工業4.0」概念於2011年首次出現在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2013年,德國聯邦教研部與聯邦經濟和技術部正式將「工業4.0」戰略納入了《高技術戰略2020》。德國認為,工業革命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三次工業革命引入了電子與信息技術,在此基礎上,如果德國可以廣泛地將物聯網和服務網應用於製造領域,在智能工廠中實現數字和物質兩個系統的無縫融合,德國就可以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道路上佔領先機,鞏固德國的競爭地位。德國「工業4.0」戰略打出「確保德國製造業的未來」的口號,是德國將信息化的時代特徵與工業化歷史進程緊密結合的戰略。
「工業4.0」的實施重點在於信息互聯技術與傳統工業製造的結合。通過機械和機械之間的互聯和信息流轉,未來的生產過程將變得更加快捷。據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估算,「工業4.0」可以使企業的生產效率提高30%。在「工業4.0」戰略下,生產企業如果能夠增強對大數據的處理能力,整個行業就能更快地邁向數字化與信息化的新階段。
做數據保護和信息安全的典範
出於嚴謹的民族特徵,德國一方面大力推動信息化建設,另一方面格外重視數據保護和信息安全。通過立法來保障信息安全,是德國的一大特色,德國的數據保護法律比較系統和規范,被譽為「歐洲信息安全的典範」。1997年,德國頒布了全面規范互聯網信息傳播行為的法律——《信息和通訊服務規范法》。2002年,德國通過《聯邦數據保護法》,並於2009年進行修訂。《聯邦數據保護法》是德國關於數據保護的專門法,其中規定,信息所有人有權獲知自己哪些個人信息被記錄、被誰獲取、用於何種目的,私營組織在記錄信息前必須將這一情況告知信息所有人,如果某人因非法或不當獲取、處理、使用個人信息而對信息所有人造成傷害,此人應承擔責任。《聯邦數據保護法》修改生效後,更多德國企業開始對客戶信息實施高水平的保護措施,提高了客戶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在《2014至2017年數字議程》中,德國進一步提出最晚將於2015年出台《信息保護基本條例》。除了立法,德國也通過一系列戰略方案和具體的行動來加強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安全。
一系列的信息安全戰略提高了德國對大數據的安全運用能力。目前,德國大型企業和政府部門的郵件系統早已運用郵件加密技術;未來,普通電郵用戶發送的信息也將逐步使用加密技術傳送,並且,這些數據信息都將存儲在德國境內的數據中心裡。在大數據時代,德國將朝著加密技術本土化的目標進一步加強數字安全建設。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時代的德國信息化戰略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