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德國戰後損失大量領土,他們沒有收復失地的想法嗎
二戰後德國確實失去了大片領土,包括東普魯士(蘇聯佔領的加里寧格勒)。
當時德國是戰敗國,軍隊已經投降,沒有發言權。
依靠美國的援助和德國人民的勤勞智慧,德國經濟在戰後迅速復甦,並迅速走向繁榮。今天,德國已經崛起,重新進入世界強國的行列。經濟總量居世界前五,德國也是世界第三大武器出口國,軍費開支居世界前列。
這樣一個負責任的國家如何收復失地?這樣不是很好嗎?
『貳』 歷史中考題 德國是如何實施「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這一目標的結果如
這句話是希特勒煽動發起戰爭的外衣,隨後他開展的軍事行動均以擴張為主,妄圖恢復神聖羅馬帝國時的版圖,繼而爭霸世界,是個不折不扣的大獨裁者,但在正義的世界人民的斗爭下,他的妄想化為泡影,最終在盟軍攻下柏林之前自殺身亡。這也是一切非正義之人的最終下場。
『叄』 德國是如何實施「德過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的這一設想的結局如何
這個論斷好像是普魯士宰相俾斯麥最早提出來的,19世紀的德國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危機,國土的淪喪,分裂的加劇,以及工業革命的拓展使得德國必須重新統一,而這一時期的歐洲列強,主要是英國和法國不願意一個強大的統一的德意志出現在歐洲,所以干涉德國的統一,維也納會議中的一個要求就是維持德意志的統一,1848年革命後,德意志的分裂成為阻礙德國進步的最大羈絆。在這種背景下,俾斯麥提出了這樣的口號,最終通過三次王朝戰爭,丹麥戰爭、普奧戰爭、普法戰爭後於1871年最終同意了德國,一個強勁的歐洲打過重新出現在歐洲版圖上
『肆』 1990年,德國放棄索要二戰丟失的土地,是以退為進還是無可奈何呢
德國的柏林牆是世界著名的景點,但是這面牆實際上承載著很大的意義,它的破裂代表著德國的統一完整,德國的統一在近代史上其實是比較晚的,在一戰時,德國是國際中重要的參與者,軍事實力強勁,但是二戰它卻作為戰敗國出現在國際舞台上。
勃蘭特放下了之前所堅持的立場,消除了其他大國對德國的敵視態度,換取了兩德合並的完美基礎,營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從前殘暴的德國,最終用善意的妥協,得到了統一的機會,贏來了發展的機會。
『伍』 德國為什麼不嘗試收回之前失去的土地呢
德國在二戰時丟失的土地基本都在東部地區,如今已經住滿了波蘭人和俄羅斯人,沒有收回的可能了(二戰德國損失的領土)
戰後,德國被蘇聯和西方分成了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處於分裂的兩德都無力追討失去的領土,但德國人始終沒有忘記這些領土。
『陸』 法西斯失敗後,戰勝國是如何處置德國的土地問題等等一系列的問題的
英、美、法、蘇分區佔領!
『柒』 工業革命過程中各國如何處理土地問題
法國將土地給了農民,確定了本國的小農土地所有制,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但對法國經濟的發展給予了一定的阻礙效果,使得幾次工業革命沒有完全的進行下去 美國主要還是西部大開發頒布了宅地法,願意定居耕作的就可以獲得土地,大大促進美國的西部開發,為當地的經濟建設提供了動力,並讓南方的農奴大庄園制經濟徹底瓦解 英國主要是貴族的自發的圈地運動,讓農民失去了土地,但另一方面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充實了勞動力,這些勞動力對英國的工業,科技,經濟都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捌』 二戰時期,德國是如何統治自己佔領的蘇聯國土
德國佔領蘇聯領土後也是扶植傀儡政府來進行統治。特別是佔領區許多都是被蘇聯吞並的原獨立國家。如立陶宛,烏克蘭,拉脫維亞等等。他們原來就有一批爭取獨立組織。德國基本就利用了這些組織來搭建傀儡政府。表面上還是幫助他們獨立,擺脫蘇聯控制。所以一開始在這些地區有很多老百姓是歡迎德軍的。只是後來德軍過分掠奪和強硬控制。使他們慢慢認清了德軍並不真是為他們。這才也開始反抗。
『玖』 德國發動2次世界大戰,領土越打越少,為何德國仍堅持發動戰爭呢
一戰和二戰,成為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為宏大的戰爭,而在這兩次作戰中,均有德國的聲音,而且每次戰爭下來,德國都輸得很慘,二戰之後,更是被一分為二成兩個國家,差點面臨永遠分裂的局面,而至於一戰,德國的損失十分巨大,甚至到達了極限的腳步,1919年6月28日,戰敗國德國在和協約國經過6個月的拉鋸戰談判之後,總算簽訂下凡爾賽條約,而德國丟掉了所有海外殖民地,並且喪失了13.5%的領土。
在英法等國家的高壓之下,民族主義逐漸抬頭,魯爾工業區的工人們還專門針對法國佔領軍進行罷工,結果遭到了殘酷的鎮壓,這些事情加上德國魏瑪共和國對外的忍讓,都讓德國民眾感到越來越不滿,加上20世紀30年代,爆發了全球的大蕭條,為此希特勒能夠帶著他那一套極端的學說,獲得大部分德國人的選票,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