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和德國摩托車哪些好
從駕乘感覺上來說德國,但從經濟操控上來說日本。這不好說啊,但是國內日系車還是比較多的,後期也方便。德國在重工和機械上優勢,日本在機密與機電上有優勢,別的就不知道了
⑵ 德國有產哪些摩托車
首先就是BMW(寶馬)德國老牌,大家都比較熟悉。
第二個,是MZ,很多人認為MZ並不是大品牌,但是在德國,它可是求生慾望和傳統工業的標志,它的誕生地是一個叫喬堡的小山城(以開礦為主要生計)。在那裡,MZ曾創造了全世界最大的摩托車製造廠的偉績。
第三個就是德國的薩克斯(SACHS),似乎也不是很出名,但是國內的飛鷹摩托車廠曾經和薩克斯(SACHS)合作推出過一款車型,叫做X-Road。相信很多國內車友很熟悉。
⑶ 二戰 德國摩托車的都有哪些型號
在二戰期間,為德軍研製和生產摩托車的廠家主要有:寶馬(BMW)公司、聰達普(Zundapp)公司、NSU公司和DKW公司,它們研製和生產的摩托車代表了那個時代世界上最先進的摩托車技術。
寶馬公司生產的主要軍用摩托車有寶馬R12、R35、R71和R75,除了寶馬R35為中型摩托車外,其餘均為重型摩托車。寶馬R35配備14馬力單缸風冷發動機,而其它幾種動力都在22~26馬力之間,配置雙缸風冷發動機,排量0.75升,四速帶倒檔變速箱。寶馬系列摩托車中,以寶馬R75最為著名,該車從1940年一直生產到1944年,排量0.746升,採用26馬力雙缸風冷發動機,四速(帶倒檔)變速箱,最大速度可達95千米/小時。前輪為機械剎車,後輪為液壓助力剎車,懸掛為伸縮套筒式前叉。武器有時是1挺MG 34機槍(安裝在挎斗前方),有時則乾脆是在挎鬥上搭載1門野戰迫擊炮。該車在德軍中裝備有16 000輛之多,它在條件惡劣的北非戰場和蘇德戰場上以良好的可靠性博得了官兵的喜愛。 聰達普公司生產的主要型號為KS600(W)和KS750兩種重型摩托(多數帶挎斗),KS600從1937年一直生產到1941年,總產量約為18 000輛。該車裝備0.597升28馬力發動機,四速手動/腳動變速箱,單車重205千克。KS750重型摩托車,是戰爭中德軍使用最廣泛的一款摩托車,該車裝備26馬力頂置氣門0.751升雙缸風冷發動機,動力經由4速變速箱(帶倒檔)傳遞到後輪和挎斗車輪。該車從1941年開始生產,直到1945年紐倫堡的製造廠被盟軍摧毀時,總共大約生產了18 500輛。
聰達普KS750和寶馬R75雖然都是由民用摩托車改進而成,但都經過了重新設計,考慮到了它的嚴酷使用環境和維修保養問題,在發動機底部加裝了防撞護板以保護引擎。KS750的輸出扭矩大得驚人,能夠拖曳相當大的重物,在軍隊中素有「綠色大象」之稱。和寶馬R75一樣,KS750也採用軸傳動方式,為了越野需要,其挎斗車輪有傳動裝置,並且設計有倒檔、公路檔、越野檔和可鎖定的差速器,可以將動力的70%分配給後輪,30%供給挎斗車輪。後輪和挎斗車輪安裝了強有力的液壓剎車裝置。KS750還採用了舉世聞名的聰達普平行四邊形前叉,雖然結構復雜給保養帶來了困難,但操控性非常出眾。根據使用過它們的士兵們反映,聰達普平行四邊形前叉比寶馬R75使用的伸縮套筒式前叉略勝一籌。
KS750和R75兩種摩托車的大部分零部件具有互換性,這便於戰時零部件的後勤保障。兩車堅固耐用,從結構上說是得益於車架良好的剛強度,從轉向柱到後軸全部是鋼管組成的三角形結構,特別是KS750,外露的粗大簡潔的車架成了它最顯著的外部特徵,這種車架結構堅固耐用,便於維護。
德國國防軍1939年使用的NSU摩托車,二戰爆發後則逐漸為「寶馬」和「聰達普」取代。
與寶馬和聰達普公司相比, DKW公司的摩托車產量較少,但DKW生產的NZ350中型摩托車也是二戰德軍的重要裝備。其動力為1台11馬力0.346升二沖程風冷發動機,最大速度 90千米/小時。引擎通過一個四速手動變速箱和鏈條驅動後輪。該車為鋼制沖壓車架,採用有減震簧的梁式前叉,車重171千克,加掛挎斗後重量為310千克。
NSU公司的摩托車主要於20世紀30年代末期裝備德軍,從1940年開始,NSU公司就開始專門為德軍生產一種外形古怪的半履帶式摩托牽引車(NSU HK-101)。這種車輛前半部分和摩托車別無二致,而後半部分卻採用了交錯負重輪和履帶式行走裝置,雖然它的外形不討人喜歡,但卻特別適合越野地形的行軍,而且具有比一般摩托車更大的牽引力,德國人甚至在前線用它們來拖曳戰斗機!該車一投入使用,立即在蘇德前線和北非戰場贏得了良好的口碑,極受歡迎,到戰爭結束時總計生產了18000輛,不能不說是一個小小的奇跡。
⑷ 摩托車哪個國家做得好
摩托車做的最好的有日本、美國和歐洲幾個國家(德、意、奧等),它們的產品各有特色,不能說哪個國家做的最好。日系主要是商業搞的最好,銷量和市場佔有率最大,而美、歐的產品只能在高端和特色差異化上有競爭力,高檔高性能車絕不比日系差,但日常代步車搞不過日系。
⑸ 飛肯摩托車質量怎麼樣
飛肯摩托車的質量還是不錯的,配置也很高、
廣州飛肯摩托車有限公司,知名摩托車品牌,廣東省具有相當范圍的摩托車製造企業,全國汽車民用改裝車和摩托車生產企業目錄入選企業。
⑹ 想了解一下民主德國產依發251
下面介紹一下依[font=黑體]發的歷史:[/font][/color][/b][/size]
[size=4][color=blue][b]由於民主德國已經不存在拉所以說這車很有收藏價值,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依發摩托愛好者,和網站英文好的朋友可以搜索到。這車的性能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說拉。[/b][/color][/size]
[size=4][color=#3809f7]很多人認為MZ並不是大品牌,但是在德國,它可是求生慾望和傳統工業的標志,它的誕生地是一個叫喬堡的小山城(以開礦為主要生計)。在那裡,MZ曾創造了全世界最大的摩托車製造廠的偉績。它經歷了兩次更名,無數次慘重的打擊,至2002年,MZ經歷了重大轉折,它以全新的形象展示給世人。
1906年,對於MZ來說是具有深遠歷史意義。丹麥的耶格爾Skafte Rasmussen買下了位於德國薩克森洲小鎮——喬堡的一家織布廠。1907年4月13日,這位年輕的工程師在喬堡地方法院登記注冊了他的新機械製造廠,取名為「Rasmussen&Ernst」。主要製造家用器具和機械零配件,包括機動車配件。1912年該廠更名為「J.S. Rasmussen喬堡機械製造廠」。
正式生產摩托車產品是在1922年的喬堡。第一輛摩托車稱作「Reichsfahrtmodell」,配備排量為148毫升的二沖程發動機,並有名副其實的1.8千瓦的功率輸出。這款摩托車的名字是根據它獲勝的「ADAC(全德國汽車俱樂部)—Reichsfahrt」而命名的。
上世紀九十年代,DKW從喬堡的VEB摩托車廠改為「MuZ 有限責任公司」。1992年1月7日,在Petr—karel—korons領導下的摩托車和雙輪車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了,簡稱MuZ。1999年10月企業名字中去掉了字母u。2000年,MZ首次完成了字更名以來自行製造摩托車
⑺ 德國都有哪些品牌的摩托車
德國品牌摩托車有:Adler、DKW、Hercules、Horex、Kreidler等。
1、Adler
1901年在法蘭克福合夥建立工廠,三年後獨立。1904年是它的輝煌時期,1907年經濟衰退停止生產,開始研究汽車。1914年佔德國五分之一汽車市場份額。第二次世界大戰重新生產摩托車,單缸兩沖程M100,雙缸兩沖程247CC 18匹馬力,當時的雅馬哈主要山寨此車。後來工廠被收購,在後1998年轉了一圈開始生產老本行,繼續玩打字機。
⑻ 維多利亞是雜牌摩托嗎
不是。
VICTORIA是一個德國摩托車品牌,發源於德國紐倫堡,並於1901年開VICTORIA始生產製造摩托車,VICTORIA是德國摩托車製造的先驅之一。
2018年,中國摩托車專業製造企業寧波市龍嘉摩托車有限公司與德國VICTORIA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寧波市龍嘉摩托車有限公司將全權負責德國維多利亞品牌在中國及亞洲市場的產品銷售與品牌運營。
⑼ 二戰時德軍的摩托車是寶馬嗎
有很多牌子,寶馬是其中一種
二戰期間,納粹德軍裝備了數以萬計的軍用摩托車。摩托車體積小,重量輕,速度快,道路適應性好,越野能力強,並且便於隱蔽,車上還能搭載武器等,因此,它非常適用於偵察、通信/聯絡,搭載武器後還可以用來沖鋒陷陣。在德軍重型挎斗摩托車上通常配置有1挺MG3型機槍,攜帶有50發裝3盒機槍子彈和1個備用輪胎、1個備用槍管以及5升備用燃油、打氣筒、千斤頂及隨車工具等。德軍習慣上將軍用摩托車分為三個等級:0.35升以下的為輕型摩托車; 0.35~0.5升之間的為中型摩托車;0.5升以上的為重型摩托車。
在二戰期間,為德軍研製和生產摩托車的廠家主要有:寶馬(BMW)公司、聰達普(Zundapp)公司、NSU公司和DKW公司,它們研製和生產的摩托車代表了那個時代最先進的摩托車技術。
東部戰線的「寶馬」R75摩托車
德國國防軍使用過的「寶馬」R12摩托車
「寶馬」 R75摩托車
民用型寶馬R35,軍用型系由此演變而來
寶馬公司生產的主要軍用摩托車有寶馬R12、R35、R71和R75,除了寶馬R35為中型摩托車外,其餘均為重型摩托車。寶馬R35配備14馬力單缸風冷發動機,而其它幾種動力都在22~26馬力之間,配置雙缸風冷發動機,排量0.75升,四速帶倒檔變速箱。寶馬系列摩托車中,以寶馬R75最為著名,該車從1940年一直生產到1944年,排量0.746升,採用26馬力雙缸風冷發動機,四速(帶倒檔)變速箱,最大速度可達95千米/小時。前輪為機械剎車,後輪為液壓助力剎車,懸掛為伸縮套筒式前叉。武器有時是1挺MG 34機槍(安裝在挎斗前方),有時則乾脆是在挎鬥上搭載1門野戰迫擊炮。該車在德軍中裝備有16 000輛之多,它在條件惡劣的北非戰場和蘇德戰場上以良好的可靠性博得了官兵的喜愛。
⑽ 德國二戰軍用摩托車的客觀評價
戰爭的非正義性不會抹煞人類的創造力,盡管作為侵略工具,但德國軍用摩托車還是不曾被歷史忘記,它們出色的設計,不凡的性能,在歷史上重重地寫下了一筆,也許它們的經歷並不光彩,但不要忘記,掌握它們的終究是人,對它們的客觀評價和歷史的總結,才是我們人類社會正確的前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