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是如何撤青島的

德國是如何撤青島的

發布時間:2022-08-18 12:04:20

Ⅰ 青島曾經是德國的勢力范圍,德國統治了17年,後來為什麼走了

因為一戰的時候,德國在中國的膠東戰場被小日本鬼子給打敗了,然後小日本要代替德國成為青島的新殖民者,於是誕生了五四運動

Ⅱ 德國是什麼時候侵佔青島的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侵佔青島,青島淪為殖民地。

鴉片戰爭以後,英,法,美,德,日等這些帝國主義國家相繼侵入中國,迫使簽訂了一個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使中國迅速淪為半殖民地的國家。

特別是在1896年前後,外國列強在我國神聖國土上任意劃分勢力范圍,對中國加緊進行軍事,政治侵略和經濟掠奪,並派入大批傳教士對我中華民族進行精神腐蝕和文化滲透,清政府逆來順受,屈膝求和。

在巨野,傳教士及其教徒肆無忌憚,橫行鄉里,敲詐勒索,作惡多端,清朝官吏畏之如虎,敬若上帝,是非混淆,百般袒護。百姓們飲恨吞聲,積怨痛恨,遂至一發而不可制,終於爆發了震驚中外的巨野教案。

1897年11月1日夜,陰雲密布。十多個手拿匕首,短刀的人,闖進磨盤張庄教堂,殺死了德國神甫能方濟和韓理迦略。

能、韓二人原本分別在陽谷和鄆城一帶傳教,因去兗州天主教總堂參加"諸聖瞻禮",路此天晚而宿。張庄教堂神甫薛田資,主讓客先,安頓能,韓二人成了替死鬼。薛田資聽到動靜後發現情況不妙,倉惶逃往濟寧,電告德國駐華大使並轉德國政府。

1897年11月13日,即教案發生後的第12天,德政府派軍艦多艘,強行佔領膠州灣,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德《膠澳租界條約》。

(2)德國是如何撤青島的擴展閱讀:

民國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

民國八年(1919年),中國以收回青島主權為導火索,爆發了「五四運動」。

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國北洋政府收回青島,辟為商埠。

民國十八年(1929年)7月,國民政府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佔青島。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國民政府接管青島,仍為特別市。

1949年6月2日,青島成為華北地區最後一座解放的城市,改屬山東省轄市。

青島在民國時期的地位非常高,是直轄市。青島當時人口只有五十多萬,但由於其特殊的政治、經濟、軍事地位而被劃為特別市。

政治上,青島被占引發了五四運動;軍事上,青島當時就是重要的海軍軍港;經濟上,依靠膠濟鐵路和港口的優勢,青島當時已經是山東省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同時在紡織業上,與上海和天津齊名,被稱為「上青天」。

Ⅲ 在德國佔領山東省期間,它對這個地方做了些啥

1897年11月1日「巨野教案」發生後,德皇威廉二世表示,中國人終於給我們提供了夢寐以求的糾紛口實,決定立即出兵。11月6日,德皇威廉二世命令在上海的德國遠東艦隊司令棣利斯「立即開往膠州,占據該地,並威脅報復,積極行動」。他聲言:德國佔領膠州灣的行動,上千的德國教民將揚眉吐氣,當他們知道德皇的戰艦在他們跟前,幾百個德國商人將歡欣鼓舞;希望全世界人民從這件事上得出這個教訓,即「逆我者亡」。10日,德國遠東艦隊司令棣利斯從上海率「開士」號、「晚蔡司」號、「康茂冷」號3艘軍艦向膠州進發,13日下午抵達膠州灣。清軍守將章高元發現後,派人前去探詢。德國艦隊司令謊稱「來此游歷」。章高元信以為真,當晚清守軍未做絲毫戒備。
14日清晨,全副武裝的德國海軍陸戰隊官兵700餘人,以借地操演為名,分乘小舢板在棧橋西岸登陸。上岸後分兵出擊,一部分搶占清軍大營後的山頭;一部分包圍總兵大營和泥窪營房,並切斷各軍營的電訊聯系;一部分佔領前海沿的清軍炮台,拔掉清軍旗幟,換上德軍旗幟,另百餘人直奔小鮑島附近的火葯庫。同時,德國軍艦扼守了膠州灣口。僅數小時,青島各要塞隘口全部落於德軍手中。上午11時左右,德軍登陸部隊給清守軍送去了最後通牒:「限三點鍾將駐防兵勇全行退出女姑口、嶗山以外,只允帶火槍一項,其餘火炮概不準帶,以48點鍾退清為限,過此即當敵軍辦理。」德軍的侵略行徑,激起了青島民眾和清軍將士的憤慨,紛紛要求立即還擊。清軍雖數量上超過德軍,但彈葯嚴重不足。德國侵略軍硬逼退軍,並且不準攜帶彈葯。章高元親往面見棣利斯,反復爭辯,德軍堅持不允。棣利斯堅持下午三點鍾德軍必須進駐清軍營房。章高元急電山東巡撫李秉衡和北洋大臣王文韶,請求定奪。在德軍的威逼下,章高元「恐兵端自我而開,開獲辦理不善之咎」,遂於當日中午下令把軍隊全部撤至四方村,炮台、營房、倉庫全部交給了德軍。於是棣利斯發布布告,「宣言佔領膠州灣及其附近一切海島與屬地」。
為進一步對中國施加壓力,德皇11月15日又決定派遣3艘軍艦組成第二艦隊,由其胞弟、海軍大將亨利親王率領來華。
清廷奉行投降主義外交路線,連電指示章高元部:「德國圖占海口,蓄謀已久,此時將借巨野一案而起,度其情勢,萬無開仗之理」。德軍遂得寸進尺,步步緊逼。他們破壞清軍電線使清軍失去聯絡,在青島前後各山設卡密搜。在清廷「不準開仗」的指示下,章高元怕開戰「獲罪滋重」,嚴加約束軍隊。16日下午,清廷電令章高元「唯有鎮靜嚴扎,任其恐嚇不為之動。斷不可先行開炮,致釁至我啟。」章高元遂從四方轉移到滄口。19日上午9時,數百名德軍又至滄口逼清軍再退。因沒有滿足德軍的要求,德軍便強行解除了章高元親兵的槍械,隨即將章高元劫持到德國軍艦上扣留達半月之久。
駐守清軍「全軍公憤,非戰不可」,但在清廷旨意下,終未抵抗,只是節節退讓,甚至聽任德人槍炮齊施,使清兵傷亡多人。12月3日,章高元被德軍釋放,回到清軍大營後即遵上諭「拔營後沿途如遇德人,須約法三章,彼此禮讓,不準妄動」,率部匆匆撤往煙台。僅半個多月的時間,德軍就把清軍全部趕出了青島,青島陷於德軍手中。
11月20日,中德兩國就德軍侵佔膠州灣一事在北京進行談判。德方先以「巨野教案」為由,提出罷免山東巡撫、賠償被毀教堂、撫恤被害傳教士、中德合資築路開礦、賠償兵費、保障教堂以後平安等六項要求,卻避而不談膠州灣問題。後續艦隊抵達中國後,德方又立即推翻六項協議,直接提出租借膠州灣為軍港、租期99年的要求。1898年1月27日,德皇敕令膠州灣佔領地由德國海軍部管理。2月11日,德國亨利親王率領第二批艦船抵達膠州灣。在德國軍事壓力下,3月6日清廷派李鴻章、翁同騄與德國駐華公使海靖在北京正式簽訂了中德《膠澳租界條約》。主要內容有:(一)德國租借膠州灣租期99年;(二)准德國在山東境內修兩條鐵路,其一由膠澳經濰縣、青州、博山、淄川、鄒平等處至濟南,其二由膠澳經沂州、萊蕪至濟南;(三)德國在鐵路沿線30里內享有開礦權;(四)今後山東省內無論開辦何項事務,或需外資,或聘外人,德人有優先權。條約保證德國在99年的租借期內,對膠州灣地區享有完全的主權。若德人在期限未滿前將膠州灣交還中國,可得到一切開支費用的賠償,還可無條件地得到另一合適的港灣。條約在膠州灣租借地以外,又劃定了保障德國軍隊行動權利的「中立地」,支持德人在中國的軍事擴張。工程的優先承辦權,使德國得以操縱山東全省的經濟命脈。
1898年7月17日,中德《膠澳租界條約》在德國柏林批准交換。隨後,中德兩國於8月22日簽訂《膠澳租地合同》,10月6日簽訂了《膠澳潮平合同》及《膠澳邊界合同》,作為履行中德《膠澳租界條約》的具體約章。租借地區域包括即墨、膠州的部分區域,陸上從嶗山灣東半島東北角起,經嶗山中部沿白沙河到女姑口,再往西包括陰島、紅石崖,膠州灣西部從黃島到薛家島,包括今青島市內四區全部及嶗山區、城陽區、膠州市、膠南市和黃島區的部分土地,即整個環膠州灣區域,稱膠澳租界(又稱膠澳,即膠州灣)。其租界南北長度自北緯35°53′30″起至36°16′30″止,東西寬度自東經120°8′30″起至120°37′40″止。膠澳的陸地面積及所屬25個島嶼的面積,合計551.753平方公里;領海面積即團島岬以西的膠州灣全部海域為界,計560平方公里;另有青島灣海域面積16.5平方公里。膠澳全部陸海總面積1 128.253平方公里。另外劃定膠州灣潮平周圍100里為中立地帶,主權仍歸中國,但准德軍隨時來往。
1898年4月21日,德國政府宣布設總督府對膠澳實行「保護」,又稱膠澳為「膠州」。總督府置於海軍部管轄之下,首腦是膠澳總督,由海軍將領擔任,其待遇與德國非洲殖民地總督相同,擁有很寬泛的職權。自1898年4月任命海軍大校羅紳達為首任膠澳總督,後更換9次均為海軍大校。德人先後建造了總督府和總督官邸。1906年1月總督府落成,總督由原清總兵衙門移此辦公。
在租借地內,除郵政、司法官吏直接受德國本部管轄外,其餘均受總督指揮,總督在租借地可以發布各種命令。總督之下設軍政、民政、經理、工務四部和參事會。軍政部掌管軍事。民政部掌管行政,其性質與後來的市政府基本相同,唯財政與市政建設直隸總督而不受民政部管轄。民政部下轄警察局、港務局、碼頭局、土地局、林務局、華人政務局、戶籍局和鴉片局等。此外,學校、測候所、屠獸場等也由民政部直轄。經理部(又稱度支部或財政部)兼管軍民各種財務事項。工務部掌管公用事業及土木工程。
1899年3月13日設立的參事會是總督的咨詢機關。參事會的成員,除德膠澳總督外,尚有海軍參謀長、民政部長等官員,此外還吸收4名德國商民為董事參加該會。為了收賣華人上層人士,德國當局在組織參議會時吸收華商參加。1902年頒布《中華商務公局章程》,由中國商紳代表人物為董事組成商務公局,以便調處一些商務及民事。1910年8月,德人從同鄉會組織齊燕會館、三江會館、廣東會館中物色4名華人董事參加參議會,輔助他們實行統治。
1899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命膠澳租借地(原稱「膠州保護地」)分為內外界,即青島、李村兩個轄區。內界即租界內的市區,稱青島區,分為九小區,即青島、大鮑島、小泥窪、孟家溝、小鮑島、楊家村、台東鎮、掃帚灘、會前。其餘為外界,稱李村區,轄村莊274個。由於碼頭、交通設施、商業設施、居民建築的興起,市區建設迅速發展,基本連成一片,初具規模。青島、李村兩個轄區均設區役所(又稱區署),設區長1人,由德人擔任,受民政部長領導。區役所內設小區和村莊。新市區被命名為「青島」,其范圍僅限於今市南區大部分和市北區一部分,青島作為一個城市政區的名稱首次出現於記載。
1900年2月,德國人開始制定青島的城市規劃,確定青島的城市性質為軍事基地、進出口貿易自由港、殖民地行政經濟中心。1910年,德國人又制定了《城市擴張規劃》,進一步明確青島的城市性質為重要繁榮的商業中心,初步形成了南北狹長的帶狀城市。
1900年,德人為維護統治秩序,推行殖民歧視政策,規定前海濱海一帶為外國人居住區,大鮑島和埠頭區為華人(主要是工商界人士)經營、居住區,而居住條件很差的台東、台西一帶成為中國勞動人民的聚居區。德人將青島區的許多馬路以德國人名、地名命名,中國人居住區的街道則命以中國地名。後隨著工商經濟發展、人口增加,以及清朝貴族和紳富的遷居,1910年德人取消了歐人、華人分區居住的規定。
德人在租借地內設立了巡捕房等,由德國警察、海軍部隊等執行巡邏任務。他們網羅一些漢奸組成小分隊,配合德人巡捕迫害中國民眾。膠澳總督府對西方人的訟事處置慎重,按德國法律行事;另在青島、李村兩區設官署專理中國人訴訟,對觸犯德國當局法律的中國人,德國侵略者經常是嚴刑拷打,有的刑具是灌鉛的鞭子和帶刺的竹板,致使犯人皮開肉綻。德人嚴厲收繳中國人手中的火槍、腰刀等武器,甚至把中國人作為「槍靶」任意射殺,依此訓練德國軍隊。德人統治17年間,頒布各種管理中國人的條令法規達188種之多。膠澳總督府還建造了牢固的監獄,從德國運來斷頭機,把敢於反抗他們侵略暴行的中國人嚴加囚禁,強制其作苦工,或處以死刑。為確保膠州灣租借地的安全,膠澳總督府先後在團島、匯泉角、太平山、青島山、湛山、貯水山、海泊河口等地修築炮台,配置重炮、野炮,加強防禦,強迫眾多中國勞工修築各種軍事設施,遭傷病的、被防泄密滅口的不計其數。
在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時期,德人都由青島出兵,干涉中國政局,維護其在華權益,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爭。
德人佔領青島後,加速了政治擴張和經濟掠奪的步伐。立足腳跟後,德人強行禁止中國人私自買賣土地,憑借帝國主義強權把持了地丁冊籍等資料,以低價強迫租借地內的農民出賣耕地,然後高價賣出,從中獲利。從1898年1月起,在不到3年的時間內便強賣了1.4萬畝,加上被強占的大量官地和原清軍徵用的土地,膠澳總督府從中牟取了暴利。
1898年9月2日,德國宣布膠澳為自由港,向世界各國開放,貨物可以免稅進出。1899年7月1日設膠海關,德人阿里文任稅務司。1899年在膠州灣東岸開始築港,歷時7年,耗資5 000多萬德國馬克,於1906年建成一個包括大港、中港、小港在內的設備完善的近代化的青島港。大港是青島港的主體,防波堤內築有三座碼頭,碼頭上建有可用先進設備裝卸貨物的倉庫。各碼頭上都有鐵路與膠濟鐵路相連通。中港是為大港服務的一個工作港。小港設備簡單,專門泊靠民船。
1899年6月1日,德華銀行等14家德國企業在柏林組建德華山東鐵路公司,在德國政府支持下著手籌備修築膠濟鐵路,9月23日從青島正式動工。1904年6月1日,膠濟鐵路全線通車,總長394.6公里,另有張店至博山的支線長38.87公里。1900年德華山東鐵路公司還在四方建立了機車車輛修理廠。1899年10月德人創立德華礦務公司。德國人利用膠濟鐵路向山東內地擴大影響,把舶來品運往山東各地,又把山東的土特產掠往海外。德國人把鐵路修往礦產資源豐富的山東腹地,霸佔礦區,掠奪煤、鐵等重要礦業資源,排擠中國民族資本經營的礦業。1901年8月青島至德國航線開通,這是青島的第一條遠洋航線。
德國當局除修築港口、鐵路外,還大力進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修建了自來水系統、民用電話網、郵政設施、排水系統等。十幾年間,興建了上百個較大建築項目,其中房屋幾十萬平方米、市內公路總長約8萬米、郊區公路總長約21萬米。德人還圍繞對青島的開發,投資興辦了一些配合港航貿易和城市生活所需的工業企業,經營了造船廠、發電廠和屠獸場等。造船廠初辦於1900年,1905年由青島灣遷往中港,當時建有一座1.6萬噸的浮船塢,具有先進的生產能力,至1913年共造各種船舶20多艘。發電廠初由德國企業主經辦,後被德國當局收買,改為官營。屠獸場是一個設施先進的專業屠宰企業,同時履行當局所授予的檢疫職能。德華繅絲公司建於1901年,採用新式機器繅制質量精良的柞蠶絲,後因成本過高難以為繼而破產。啤酒廠建於1903年,德英合資以德資為主,利用青島的礦泉水生產優質啤酒。此外,德人還在青島開設了一些小型工業企業,以迎合市場需求。自1898~1913年,德國對膠澳共投資162 480萬馬克。

Ⅳ 割讓青島條約叫什麼

二、「二十一條」的出籠及日本對山東權益的要求

1915年初,日本政府向袁世凱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條」要求是日本在滿蒙政策上野心的總爆發,也是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勢力膨脹的結果。

1915年1月18日,日置益在總統府晉見袁世凱,遞交日文版的二十一條一份,未附譯文。當時曹汝霖在座,日方隨員只有高尾亨書記官。兩日後又向中國外交部遞交同一樣式的條款,並附有漢譯文,作為正式交涉的根據,由此拉開「二十一條」交涉的大幕。

「二十一條」簽約

這份被日本政府視為「鞏固帝國地位」重要之舉的文件,共分5項21條。這一日本要「用種種方法」竭力謀之的條約,內容極其廣泛。《二十一條》的第一號即關於山東問題,主要由四款組成:

第一款,中國政府允諾日後日本國政府擬向德國政府協定之所有德國關於山東省依據條約或其他關系,對中國政府享有一切權利、利益、讓與等項處分概行承認;

第二款,中國政府允諾凡山東省內並其沿海一帶土地及各島嶼,概不讓與或租與他國;

第三款,中國政府允准日本國建造由煙台或龍口接連膠濟路線之鐵路;

第四款,中國政府允諾為外國人居住貿易起見,從速自開山東省內各主要城市作為商埠,其應開地方另行協定。

其他幾號內容則為:第二號要中國聲明日本在南滿及東蒙有無限權利;第三號要許以日本管轄漢冶萍礦廠及長江一帶各種利益;第四號規定中國不得以沿海各地租借或割讓給他國。至於日本政府作為「一種勸告性質」,但「終得見諸實行」的第五號內容,實際上是要中國政府將政治、財政、軍事、警察等大權,全交由日本人控制。這些條款如果得以全部實行,整個中國將變成日本控制下的第二個「朝鮮」,成為日本的獨占殖民地。

日本自知《二十一條》蠻橫無理,見不得人,所以採取秘密外交的方式,強迫袁世凱政府接受。經過數月交涉,日本在作出極小讓步後,於5月7日向中國政府提出了最後通牒,限48小時內答復。5月9日,陸徵祥、曹汝霖奉袁世凱之命照會日本政府,表示除第五號各項容日後協商外,「即行允諾」。5月25日,外交總長陸徵祥與日本代表簽訂了《關於南滿洲及東部內蒙古之條約》、《關於山東省之條約》和關於膠澳歸還、福建、漢冶萍及旅大租借延長等換文,基本上涵蓋了《二十一條》除第五號之外的大多數內容。其中,關於交還膠澳租借地換文規定,日本交還膠澳租借地需滿足4個條件:1.以膠州灣全部開放為商港;2.在日本國政府指定地區設置日本專管租界;3.如各國希望設立共同租界,可另行設置;4.關於德國之建築物及財產的處分和其他條件手續,在交還前,由日本政府與中國政府協商確定。

1918年,世界大戰行將結束,日本寺內內閣唯恐戰後中外生疑,為確保其在山東的侵略利益,以借款和支持中國參戰為誘餌,與段祺瑞政府進行了關於山東問題的換文,換文規定日軍除在濟南酌留一部分外,其餘在膠濟路沿線者均撤往青島,日本沿膠濟鐵路各地所設民政署一律撤銷,膠濟路護路警察由中國擔任,但須聘用日本教官;膠濟鐵路大站須聘用日員,膠濟鐵路由中日兩國合辦。這個換文是日本玩弄的「小讓步保根本」的手腕,段祺瑞政府的特命全權大使章宗祥竟然對此表示「欣然同意」。9月28日,日本與中國簽署了包括山東兩鐵路在內的各項借款合同(指濟順、高徐兩條鐵路)。

Ⅳ 列強站領了青島,如何歸還的

答,1.1897年11月,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派兵強占青島。
2.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1月,日本侵佔了青島。
3.1919年中國爆發了震驚海外的五四運動,便以收回青島為起因。1922年12月10日,中國收回青島。
4.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佔青島,1945年國民黨政府接受青島。
5.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

Ⅵ 山東是怎麼被德國佔領的,具體點

山東是被德國通過一系列不正當手段陰謀強占的。具體分為以下四個過程:

一、完成南線和北線封鎖

1897年11月1日「巨野教案」發生後,給德國人出兵提供了糾紛口實。11月6日,德皇威廉二世命令在上海的德國遠東艦隊司令棣利斯「立即開往膠州,占據該地,並威脅報復,積極行動」。

1897年11月10日,從上海率「開士」號、「晚蔡司」號、「康茂冷」號3艘軍艦兵分二路佔領了後海的清軍兵營和團島軍火庫,完成了對清軍的北線包圍。

與此同時,駐泊在前海的德軍重巡洋艦愷撒號兵分三路,先佔領了大鐵碼頭旁的清軍倉庫和前海兵營,最後一路去膠州灣清軍衙門送達退兵通牒,完成了對清軍的南線包圍。

二、切斷清軍與外界聯系

佔領行動全部完成後,德軍遠東艦隊司令棣特利斯少將派出特使安孟大尉,向還處於莫名其妙、手足無措的清軍總兵章高元遞交一封讓清軍退出膠州灣的退兵通牒。

文中提出:「膠州灣一地,限三點鍾將駐防兵勇全行退出女姑口、嶗山以外。只允帶火槍一車,其餘軍火炮位概不準帶,以四十八點鍾退清為限,過此即當敵軍辦理。」

德軍自佔領清軍的兵營和軍火庫後,切斷清軍與外界的一切聯系;控制各制高點,到處挖溝架炮,瞄準清軍衙門。面對清軍總兵章高元的「切實理論和厲聲責問」,德軍無動於衷,只是一味的向外驅趕清軍。

章高元一邊差人將危情飛報朝廷,一邊暫將隊伍帶至青島口以北8公里的四方村駐扎。當日下午2時許,德軍眼見目的達到,馬上在前海灣舉行慶祝儀式。

德國先在原清軍衙門的旗桿上升起一面德國旗,然後由艦隊司令棣特利斯少將發表了趾高氣揚的講話,海上的威廉王子號也施放禮炮二十一響。

三、清政府命令不輕舉妄動

11月16日下午,清政府來電指示:「惟有鎮靜嚴扎,任其恐嚇,不為所動,斷不可先行開炮,致釁自我啟。」嚴令清軍不得與德軍發生沖突,以免將事態擴大。

德軍則氣勢囂張,不斷來到四方清軍兵營門前無理取鬧。他們威脅挑釁,甚至砸壞清軍哨兵數支步槍,面對德軍的暴行,軍中士兵紛紛言戰,卻被章高元竭力安撫。

1897年11月19日,德軍以棣特利斯少將要與章高元總兵會面商談兩軍事宜為由,將章高元誘至威廉王子號巡洋艦上嚴加看守,割斷聯系,使清軍處於群龍無首的境地。

四、德國強占膠州灣

德軍則加緊派出600餘名士兵分頭向即墨、膠州等地進發。膠州灣這邊的德軍也是加緊武力恫嚇,擠占清軍營地,伺機搶奪清軍的武器彈葯。德軍此舉意在繼續向清政府施加壓力,威逼讓步。

11月30日,北京總理衙門李中堂來電:「本日奉旨,著章高元移扎煙台。務即知會德提督勿再逼迫,容汝從容督隊移扎。」

12月3日晚上6時,章高元才被德軍送到岸上,一路行至滄口回營。5日,清軍北移。自1897年12月5日起,膠州灣地區被德國陰謀強占。

(6)德國是如何撤青島的擴展閱讀:

1898年3月6日,由李鴻章、翁同龢代表清政府,與德國駐華公使海靖簽訂此條約。中德《膠澳租界條約》包括膠澳租界、鐵路礦務及山東全省辦事之法三端,共10款。主要內容有:

(1)膠州灣及灣內各島租與德國,為期99年。租期內膠州灣歸德國管轄,德國得以制定章程約束它國(包括中國)之來往船隻。

(2)膠州灣沿岸潮平100里內,劃為中立地區,德國官兵有權自由通行,清政府在該區域內"派駐兵營、籌辦兵法",須先與德國會商辦理。如德國須整頓水道等事,中國不得阻攔。

(3)中國允許德國在山東築鐵路兩條,一條由膠澳經濰縣、青州、博山、淄川、鄒平等處通往濟南,一條由膠澳往沂州經萊蕪縣至濟南。德國並有權開采鐵路沿線30里內礦產。

(4)山東省內任何工程須用外國人員、資本、器材時,首先應與德國商辦。

Ⅶ 一戰前,山東是如何被德國佔領的

1897年11月13日下午4時許,膠州灣外海方向駛來三艘黑色的大型兵艦。那是德國的重巡洋艦凱撒號(Kaiser)為旗艦率領的輕巡洋艦威廉王子號(Wilhelm)和炮艦哥爾莫蘭號(Cormoran)。這三艘兵艦在回答了岸上清軍哨兵的詢問後,便來到前海的灣內下錨駐泊。按照以往慣例,外國兵艦來此駐泊,理應派代表上岸拜會當地的軍政大員,雙方還可相互贈送禮品。可當駐守膠州灣的清軍首領章高元(1829-1899)派人送來請貼,欲請德軍官員前去赴宴。德軍卻不知為何,竟然婉拒,謊稱德艦來此只是游歷。可能因心懷鬼胎,不敢前往吧?駐守膠州灣的清軍度過了最後一個平靜的夜晚。
次日清晨,天色微明。德軍炮艦哥爾莫蘭號便按照事先的行動計劃駛到後海的馬蹄礁附近(今後海小港西側),悄悄地放下數只舢板,將100餘名德軍士兵送到岸上。7時許,登陸的德軍兵分二路佔領了後海的清軍兵營和團島軍火庫,完成了對清軍的北線包圍。與此同時,駐泊在前海的德軍重巡洋艦愷撒號也駛入清軍設在前海的大鐵碼頭(今前海棧橋)西側,用舢板將300餘名德軍士兵送到岸上。登陸的德軍兵分三路,先佔領了大鐵碼頭旁的清軍倉庫和前海兵營,最後一路去膠州灣清軍衙門送達退兵通牒。完成了對清軍的南線包圍。德軍另一艘巡洋艦威廉王子號則駛到小青島的南側,將300餘名德軍士兵送上岸。登陸的德軍兵分三路,先佔領清軍衙門對面的青島炮台和北側的彈葯庫,完成了對清軍的東線包圍。另一路則直接去清軍衙門與送達退兵通牒的德軍匯合。
上午9時許,德軍見各路的佔領行動已經完成,再由德軍遠東艦隊司令棣特利斯少將派出特使安孟大尉帶領一支德軍在夏翻譯的陪同下,來到位於膠州灣前海東南側的清軍衙門(今市人民大會堂址),向還處於莫名其妙、手足無措的清軍總兵章高元遞交一封讓清軍退出膠州灣的退兵通牒。文中提出:「膠州灣一地,限三點鍾將駐防兵勇全行退出女姑口、嶗山以外。只允帶火槍一車,其餘軍火炮位概不準帶,以四十八點鍾退清為限,過此即當敵軍辦理。」
德軍此次軍事行動的兵員約720名,其中有30名軍官;77名士官和610名士兵。德軍登陸後還攜帶著數門50~75毫米的輪式野炮。而駐守清軍有近四個營的兵力,約2000餘人,有兩處炮台5門150毫米加農炮及10餘門輕型野炮。但因當時清朝政府在甲午戰爭中失敗,割地賠款,弄得國庫空虛,根本沒錢強軍保國。就連清軍在膠州灣修建幾處炮台的軍費也是捉襟見肘,建設工程修修停停,直到德軍強占膠州灣時,尚有大部炮台未能完工。平日里清軍只發半數子彈,有相當部分也在日常訓練中消耗掉了。另外,國家不穩,局勢動盪。清軍為了防止生變,也加強了對彈葯的集中保管,槍炮子彈限定在幾處軍火庫內存放。這就造成一旦有突發事變,清軍士兵手中的毛瑟步槍如同一支燒火棍。
德軍自佔領清軍的兵營和軍火庫後,氣焰更顯囂張。他們砍斷清軍衙門與濟南府的電報線,以切斷清軍與外界的一切聯系;控制各制高點,到處挖溝架炮,瞄準清軍衙門。並把住清軍兵營不得出入。最後竟然強行收繳清軍士兵的槍支。
面對清軍總兵章高元的「切實理論和厲聲責問」,德軍無動於衷,只是一味的向外驅趕清軍。章高元一邊差人將危情飛報朝廷,一邊暫將隊伍帶至青島口以北8公里的四方村駐扎。當日下午2時許,德軍眼見目的達到,馬上在前海灣舉行慶祝儀式。先在原清軍衙門的旗桿上升起一面德國旗,然後由艦隊司令棣特利斯少將發表了趾高氣揚的講話,海上的威廉王子號也施放禮炮二十一響。
11月16日下午,清政府來電指示:「惟有鎮靜嚴扎,任其恐嚇,不為所動,斷不可先行開炮,致釁自我啟。」嚴令清軍不得與德軍發生沖突,以免將事態擴大。德軍則氣勢囂張,不斷來到四方清軍兵營門前無理取鬧。他們威脅挑釁,甚至砸壞清軍哨兵數支步槍,面對德軍的暴行,軍中士兵紛紛言戰,卻被章高元竭力安撫。依照清廷旨意,清軍無奈開始向北面的滄口分批轉移,以免釁自我開。次日中午,膠州灣外海又駛來一艘大型運輸艦龍門號(Loomen),上面滿載近千名德軍官兵和大量的軍用物資。19日,德軍以棣特利斯少將要與章高元總兵會面商談兩軍事宜為由,將章高元誘至威廉王子號巡洋艦上嚴加看守,割斷聯系,使清軍處於群龍無首的境地。德軍則加緊派出600餘名士兵分頭向即墨、膠州等地進發。德軍所到之處均切斷電報線路,封鎖縣衙,索要食品還擅自成立收稅機構。膠州灣這邊的德軍也是加緊武力恫嚇,擠占清軍營地,伺機搶奪清軍的武器彈葯。德軍此舉意在繼續向清政府施加壓力,威逼讓步。
11月30日,北京總理衙門李中堂來電:「本日奉旨,著章高元移扎煙台。務即知會德提督勿再逼迫,容汝從容督隊移扎。」
12月3日晚上6時,章高元才被德軍送到岸上,一路行至滄口回營。5日,清軍北移。就這樣,駐守膠州灣的清軍在蠻橫無理的強盜面前;在軟弱無能的朝廷面前,竟然毫無反抗的行動就帶著無限的惆悵和無奈,懷著一腔的仇恨撤往煙台去了。
從此膠州灣地區自1897年12月5日起,再無清軍的一兵一卒。德國殖民者在膠州灣地區站穩了腳跟,陰謀強占膠州灣的殖民計劃得以實現。

Ⅷ 一戰 青島如何被德國霸佔

1897年11月1日,兩名德國傳教士在山東西南部被大刀會會員殺死,史稱「巨野教案」。六天之後,也就是消息傳到德意志帝國首都柏林的當天,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下令實施軍事報復。11月13日,德意志東亞艦隊三艘戰艦,在海軍上將封迪特里希率領下,駛抵膠州灣。青島歷史學家馬庚存在談到這段歷史時表示:

那是1897年的事情了。從中國國內的情況來講,清政府的腐敗導致中國極貧極弱。而德國則是一個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歐洲大陸基本被當時的歐洲列強瓜分完畢的背景下,德國急於對外擴張。經過周密考察,德國最終選中了膠洲灣。當時的背景是,中國落後就要挨打,而德國發展起來之後,就要求擴張。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出現了中德在膠洲灣的接觸。當然,那種接觸同今天的接觸已經不是一種概念。實際上就是德國對中國的侵略,而這種對抗就發生在青島。

事實上,當時並沒有發生真正意義上的軍事對抗,由於清廷的外交權和軍權都把持在主和派手中,駐守膠洲灣的兩千清軍在德國軍艦抵達膠洲灣的第二天,就不戰而退,而七百名德國海軍士兵則不費一槍一彈堂而皇之地完成了對膠洲灣的佔領。弱國無外交,鑒於當時德意志帝國和大清帝國之間經濟軍事實力上巨大懸殊,清廷已無力通過外交途徑改變膠澳地區被德國佔領的既成事實。一本講述青島歷史的中國官方出版物中寫道:

「在德帝國主義的威逼下,1898年三月六日清廷大臣李鴻章、翁同和與德國駐華公使海靖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規定:將膠州灣租借給德國,先以99年為限;德國可以建造由青島經濰縣、淄川至濟南和青島經沂州、萊蕪至濟南的兩條鐵路,並在鐵路兩旁30里內享有開礦權;山東興辦各項工程,德人有優先承辦權。從此,膠州灣正式淪為德國殖民地,山東成了德人的勢力范圍。」

Ⅸ 德國是什麼時候侵佔青島的 德國侵佔中國青島的歷史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侵佔青島,青島淪為殖民地。

1897年,兩名德國傳教士在山東曹州府巨野縣張家莊因欺壓平民被殺,這本是當時在教會和中國民眾矛盾不斷的大背景下發生的一次偶然事件,卻因為德國以此為借口出兵佔領膠州灣而被載入史冊,這就是「巨野教案」。

1897年11月14日,德國的軍艦在清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輕而易舉從棧橋登陸,隨後迫使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1891年才開始建置的「年幼」的青島(當時稱膠澳)就這樣落入了日耳曼之鷹的爪牙之下,從此揭開了一段影響深遠的歷史。

(9)德國是如何撤青島的擴展閱讀:

民國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民國八年(1919年),中國以收回青島主權為導火索,爆發了「五四運動」,這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分水嶺。

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國北洋政府收回青島,辟為商埠。民國十八年(1929年)7月,國民政府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佔青島。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國民政府接管青島,仍為特別市。

閱讀全文

與德國是如何撤青島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