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侵略過哪些國家
1、朝鮮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84號決議,派遣聯合國軍支援韓國抵禦朝鮮的進攻。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將韓軍驅至釜山一隅,攻佔了韓國90%的土地。
9月15日,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泰國、菲律賓、南非、衣索比亞)在仁川登陸,開始大規模反攻。
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應朝鮮請求赴朝,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經過歷次戰役最終將戰線穩定在38線一帶。
1951年7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開始停戰談判,經過多次談判後,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簽署《朝鮮停戰協定》。
2、越南
越南戰爭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55年至1975年間冷戰中東南亞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對亞洲國際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越南戰爭是美國等資本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國)對抗由蘇聯等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一場戰爭。發生於冷戰時期的越南(主戰場)、寮國、柬埔寨。
越戰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最後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失敗。越南人民軍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最終推翻了越南共和國,並統一了越南全國。
3、南斯拉夫
科索沃戰爭是一場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發、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的推動下、發生在20世紀末的一場重要的高技術局部戰爭。其持續時間從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
科索沃戰爭以大規模空襲為作戰方式,美國為首的北約憑借占絕對優勢的空中力量和高技術武器,對南斯拉夫聯盟的軍事目標和基礎設施進行了連續78天的轟炸,造成了1800人死亡,6000人受傷,12條鐵路被毀,50架橋梁被炸,20所醫院被毀,40%油庫和30%的廣播電視台受到破壞,經濟損失總共達2000億美元。
4、古巴
1959年1月卡斯特羅領導的古巴人民推翻了美國長期扶植的巴蒂斯塔政府,建立新的革命政權。從那之後,卡斯特羅就成為美國的頭號敵人。美國政府擔心距離美國海岸只有100多公里的古巴將成為蘇聯人威脅美國的灘頭堡,一直企圖顛覆卡斯特羅領導的古巴新政權。
1961年4月15日美國以轟炸古巴機場作為准備。這些飛機被塗上古巴的標記來造成反政府起義的假象。 5架美國飛機被古巴飛機擊落。
1961年4月17日,這支由約1500多人組成的美國僱傭軍在兩名中央情報局官員指揮下突襲古巴,他們在美國飛機和美國海軍軍艦的直接掩護下在古巴中部拉斯維利亞斯省南部登陸,佔領了長灘和吉隆灘,並繼續向北推進。古巴軍隊和民兵與入侵的美國僱傭軍展開作戰,入侵者的兩條運送彈葯的船被古巴軍隊擊沉。
5、巴拿馬
巴拿馬戰爭也稱為美國入侵巴拿馬戰爭,是指1989年底美軍入侵巴拿馬推翻諾列加政府的軍事行動。
1989年12月20日凌晨1時,2.7萬名美軍趁著夜暗,向巴拿馬軍隊的27個重要目標同時發動了猛烈的突然襲擊。導彈、坦克炮彈和迫擊炮彈,暴雨般地瀉向目標。
接著,傘兵從天而降。巴國防軍司令、政府首腦諾列加指揮巴軍及准軍事部隊「尊嚴營」奮起抵抗,戰斗十分激烈。但終因寡不敵眾,僅8個小時就失去了有組織的抵抗能力。僅15個小時美軍就控制了巴軍的大部分兵營,推翻了諾列加政府。
1990年1月3日晚8點48分,諾列加被迫向美軍投降。至此,一場歷時15天、代號為「正義事業行動」的侵巴戰爭基本結束。
㈡ 聯合國軍現在部署在哪
「聯合國軍」(英語:United Nations Command),是1950年根據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美國以朝鮮戰爭為由提出「建議聯合國成員國向大韓民國提供為制止武裝進攻並恢復這一地區的國際和平與安全所必需的援助。」並且提出以集體安全為理由制裁朝鮮的決議。
美國國務院和美國國防部共同起草一項提案,提出成立「聯合國軍」司令部,由美軍推薦一名司令統一指揮,麥克阿瑟、李奇微和馬克·韋恩·克拉克先後擔任司令。「聯合國軍」總部設在東京。參加「聯合國軍」的有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泰國、菲律賓、南非、衣索比亞共16個國家的軍隊
朝鮮戰爭後解散
㈢ 上甘嶺戰役中聯合國軍隊都有哪些國家參戰
朝鮮戰爭中17國部隊與志願軍交戰[轉貼]2009-07-11 22:09在朝鮮戰場上狼狽不堪的美軍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與「聯合國軍」進行了近3年的浴血奮戰。曾與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荷蘭、加拿大、菲律賓、土耳其、泰國、南非、希臘、比利時、盧森堡、哥倫比亞、衣索比亞、紐西蘭等組成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共17國部隊,決一雌雄。 可以這么說:這些被參戰國派往前線的部隊都是本國的王牌,都是去揚「國威」的!
整個朝鮮戰爭期間,美軍損失兵力162708人,其中戰死54246人,傷103284人,失蹤、被俘5178人。其死亡人數占侵朝「聯合國軍」死亡總數的94.916%。聯合國在《紐約公報》上公布的數字是美軍傷亡14萬多人,日平均傷亡數遠遠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人民志願軍在世界戰爭史上留下了驚天動地的一筆。
英軍阿蓋爾營(1950年)
英軍在中國人民志願軍面前,英國遭受到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與中國人民交手的最慘重失敗。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經典」之戰是消滅了英聯邦第一師第二十八旅的「皇家蘇格蘭團」、英聯邦第二十九旅的「格洛斯特營」和「皇家重型坦克營」三支「王牌」部隊。
1951年10月3日,在朝鮮馬良山,中國人民志願軍坦克第一師與英軍「皇家蘇格蘭團」開始了生死決斗。戰斗結束後,「皇家蘇格蘭團」第一營的1701名官兵的屍體橫七豎八地布滿主峰,在被坦克摧垮的碉堡里,發現了英軍營長的屍體,倖存的46名英軍官兵高高地舉起了雙手,整個戰斗只用了3個多小時。朝鮮戰爭期間,英國死、傷、被俘、失蹤官兵4435人,馬良山一戰損失就占總數的39%。
在1951年4月24日的第五次戰役中,志願軍六十三軍一八七師五六○團在雪馬里使英軍「格洛斯特營」成為瓮中之鱉。雪馬里戰斗,志願軍六十三軍殲滅英軍第二十九旅「格洛斯特營」和一個炮兵隊、一個重型坦克連,斃敵中校營長以下官兵129人,俘敵副營長以下459人。在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共俘虜英軍961人,雪馬里戰斗佔了近一半。此戰中,志願軍戰士劉光子一人活捉了63名英軍,創造了朝鮮戰爭中一人俘獲戰俘最高記錄,榮獲了志願軍總部授予的「孤膽英雄」稱號。
志願軍消滅的英軍第三支「王牌」是二十九旅「皇家重型坦克營」。朝鮮戰爭中,英軍投入戰場的有兩個坦克團,其中「皇家重型坦克營」不僅裝備好,而且名氣大,它裝備著性能優越的「丘吉爾」重型坦克,在多次進攻戰中大顯鋒芒,是「聯合國軍」公認的「裝甲勁旅」。在第三次戰役中,被志願軍五十軍一四九師利用夜襲,一舉端掉。
韓國軍隊與我軍交戰最多的部隊,在朝鮮戰爭中,我軍與南朝鮮軍交戰的次數最多,抗美援朝第一仗是與南朝鮮軍打的,抗美援朝最後一次戰役金城戰役也主要是與南朝鮮軍打的。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先後進行了五次戰役以及上甘嶺、金城等戰役。第一次戰役,志願軍殲滅南朝鮮第六師、七師大部,殲滅第一師、三師、八師各一部,共計7584人,俘敵4741人。第二次戰役,志願軍消滅南朝鮮第七師、八師5962人,俘敵5568人。第三次戰役,志願軍殲滅南朝鮮第一師、二師、五師4593人,俘敵5967人。第四次戰役,志願軍殲滅南朝鮮第一師、三師、五師、六師、八師共計8861人,俘敵7769人。第五次戰役,志願軍殲滅南朝鮮第三師、五師、六師、七師、九師60537人,俘敵5233人。另外,在1951年防禦作戰、1952年鞏固陣地作戰和上甘嶺防禦作戰、1953年反擊戰役等戰役、戰斗中,志願軍殲滅南朝鮮軍25萬多人,俘敵8354人。整個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共消滅南朝鮮軍313500多人。並重創了南朝鮮軍「王牌」首都師,徹底搗毀首都師的「王牌團」(「白虎團」)團部,使該團團旗至今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展出。
澳大利亞由陸、海、空三軍組成精銳加入「聯合國軍」,有兩個步兵營,三艘驅逐艦,一個戰斗機中隊和一個空中運輸中隊,出兵人數居「聯合國軍」第5位。澳軍戰死746人,傷病、失蹤、被俘1112人,共計1416人。
「聯合國軍」中有5個國家在朝鮮戰爭中出動了陸、海、空三軍,澳大利亞是其中之一,其他4個國家分別是美國、英國、加拿大、泰國。澳大利亞還是追隨美國,主張突破「三八線」吞並北朝鮮的9個國家之一,其他8個國家分別是英國、加拿大、菲律賓、荷蘭、挪威、巴西、巴基斯坦、古巴。
加拿大出兵人數居「聯合國軍」第2位,1953年7月增兵到6146人。但加拿大出兵不出力,仗打的寥寥無幾。規模最大的戰斗是1953年5月2日在下勿閑北山與志願軍四十六軍三九七團3個排交鋒。這次戰斗,加軍動用了二十五旅3個連隊,被殲220人。另一次是芝浦里戰斗,加軍動用二十五旅配合美軍第三師、二十五師與志願軍十五軍二十九師交鋒,也以失敗告終。此外,加拿大海軍還參加了運輸美軍和南朝鮮軍的大逃亡。朝鮮戰爭中,加拿大軍戰死312人,傷病、失蹤、被俘1244人,共計1556人。
土耳其投入一個步兵旅,配屬在美軍第一軍團的序列中。朝鮮戰爭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先後與土耳其旅作戰十餘次,土耳其旅死傷、被俘、失蹤3216人,其損失的兵力在「聯合國軍」中居第3位。
法國:我軍與法軍交戰不再是間接的顧問團,而是兩軍真槍實彈的短兵相接。1950年7月22日,法國派遣一艘驅逐艦前往南朝鮮,加入「聯合國軍」海軍行列。8月25日,又創建1個獨立營,番號為「聯合國軍法國營」,萊米勒中校為營長。整個朝鮮戰爭期間,法國營戰死262人,傷病、失蹤、被俘1127人,共計1389人。
比利時:1951年,比利時派出一個步兵營入朝,比利時營隸屬於美軍第一軍團指揮。在整個朝鮮戰爭期間,比利時營與中國人民志願軍多次交鋒,都以失敗告終,先後損失440人,其中死傷395人,被俘5人。要不是不斷補充新兵,比利時營幾乎不復存在了。
泰國:泰國陸軍二十一團是從泰軍中精選出來的混成部隊,美式裝備、美式訓練,但在鐵原以西190*9郾8高地戰斗中,被志願軍消滅一個加強連。後來又屢戰屢敗,共損失1273人,超過了入朝時的1057人。
衣索比亞:衣索比亞派遣1個步兵營參加「聯合國軍」,配屬在美軍第九軍團的序列中。朝鮮戰爭期間,埃軍僅在上甘嶺戰役與志願軍交戰一次,就死121人,傷病536人,共計657人。上甘嶺成了埃軍的「傷心嶺」。
紐西蘭沒有出動短兵相接的步兵,只派炮兵十六團和兩艘護衛艦參加「聯合國軍」。雖然沒和志願軍面對面交戰,但也有23人在炮火中喪生,79人傷病、失蹤,共計102人。
哥倫比亞1951年,哥倫比亞派遣1艘護衛艦、1個步兵營,共計1153人來到朝鮮半島。中國人民志願軍先後在上甘嶺戰役、老禿山戰斗和漢江地區防禦戰中,給哥倫比亞營以沉重打擊,擊斃哥軍163人。哥軍在朝鮮戰爭中傷病、失蹤、被俘476人。
希臘派遣皇家空軍十三大隊和一個步兵營參加了「聯合國軍」,其空軍擔任運輸任務,步兵營配屬給美軍「王牌」騎一師對志願軍作戰,但美軍「王牌」沒能挽救希臘營的失敗命運,192名官兵成了美軍的替死鬼。朝鮮戰爭中,希軍有545名官兵傷病、失蹤、被俘,加上戰死者共計737人。
菲律賓追隨美國,對我國實行「封鎖」、「禁運」,致使兩國直接貿易中斷。1950年10月,菲律賓派遣一個由1143人組成的步兵第十營參加「聯合國軍」。朝鮮戰爭中,菲律賓軍戰死112人,傷病、失蹤、被俘356人,共計468人。朝鮮戰爭後,菲律賓仍未接受歷史教訓,強行佔領我國南沙群島的部分島嶼,並信口雌黃地把強占的島嶼說成是菲律賓領土。
荷蘭出動1個步兵營和1艘驅逐艦,共725人參加「聯合國軍」。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與荷蘭軍隊在漢江地區防禦戰和上甘嶺戰役中交鋒,荷軍戰死120人。此外,還有648人傷病、失蹤、被俘。
盧森堡1951年1月31日,盧森堡用濫竽充數的一個步兵排44人參加了「聯合國軍」,盡管出兵最少,但比例卻最大,因為盧森堡全軍僅有一個營550人。雖然它傷亡僅有15人,但傷亡的比例最大,占出兵總人數的34%。
南非1950年11月14日,南非聯邦派遣空軍第二大隊的25架飛機參加「聯合國軍」,該大隊有「飛豹部隊」之稱,是南非的飛行勁旅。在朝鮮戰爭中,南非「飛豹」盡管享受了美軍的「空中優勢」,但也未能逃脫志願軍布下的「空中墳場」,34名飛行員命喪藍天,8人跳傘生還,但最終還是成了志願軍的俘虜。
㈣ 世界各大重要戰役的時間地點國家,
1、晴天霹靂——波蘭閃擊戰 德軍:古德里安1939年9月,德國對波蘭發動了代號為「白色」的侵略戰爭。戰爭中,德軍首次成功實施「閃擊戰」,顯示了坦克兵團在航空兵的協同下實施大縱深快速突擊的威力。一個擁有3400萬人口,100多萬軍隊的國家,就這樣在短短的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滅亡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此爆發。
2、十面埋伏——基輔包圍戰 魏克斯
蘇軍:葉廖面科 布瓊尼 鐵木辛哥元帥 德軍:參加基輔會戰的包括南方集團軍群(司令龍德施泰特元帥)下轄坦克第1集群(司令為克萊斯特上將)、第6集團(司令為賴歇瑙上將) 、第17集團軍(司令為施普拉格上將)。中央集團軍群一部(司令博克元帥)下轄坦克第2集群(司令為古德里安上將)、第2集團軍(司令為魏克斯上將 )。轄8個裝甲師、8個摩托化師、27個步兵師、2個山地師、2個輕型師、3個警衛師、6個強擊火炮營以及匈牙利3個旅與斯洛伐克通信部隊。配備坦克和突擊炮700輛、作戰飛機600架。總兵力為100萬人。 基輔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包圍戰。對德軍而言,從戰術上來看無疑是一次成功的傑作。從戰略上來看,似乎也有很充分的理由。先使南翼不受到蘇軍反攻的威脅,然後再來進攻莫斯科。而且獲得了富饒的烏克蘭和頓涅茨盆地。但是唯一的弱點就是「時不我予」,尤其是德軍對於冬季作戰並無充分的准備。
3、狼行拂曉——偷襲珍珠港
日軍:山本五十六 南雲
1941年12月7日, 日軍對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進行的一次空襲,擊毀了美國全部戰列艦。珍珠港戰役在戰術上非常成功,但在戰略上卻犯下了致命的錯誤。它的不宣而戰激怒了美國人,從而使世界上最大的軍事強國加入戰爭。 短兵相接——斯大林格勒會戰 蘇軍:朱可夫 德軍:保盧斯斯大林格勒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會戰之一,是蘇聯軍隊為了保衛斯大林格勒和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軍集團而實施的防禦戰役和反攻戰役。在德軍以多出0.7倍的軍隊、0.3倍的坦克和1倍多飛機的情況下,讓蘇聯勝出。這次戰役勝利的結果是:蘇聯從德軍手中奪取了戰略主動權,並一直掌握到戰爭結束。
4、潛艇時代——大西洋海戰 德軍:鄧尼茲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同盟國與德國圍繞著保衛與破壞海上交通線,展開了生死攸關的大西洋海戰。在這場戰役中,交戰雙方的英國和德國投入了他們的全部海上力量,動用了整個大西洋艦隊和其他國家的部分海上力量。整個戰役動用了3000多艘作戰艦艇,飛機數千架。歷時5年半,是戰爭史上時間最長、斗爭最復雜的一場海戰。這場海戰也使德國的潛艇一舉成名。
5、 航母號角——中途島海戰
美國 指揮官: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海軍上將;弗蘭克·弗萊徹海軍中將;雷蒙德·斯普魯恩斯海軍少將
日本 指揮官: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南雲忠一海軍中將
中途島海戰是發生在太平洋戰場的一個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美軍以2艘航母和9艘驅逐艦的兵力打敗了日本包括8艘航母、4艘水上飛機母艦、13艘重型巡洋艦和其他各級近百艘艇(艦)。這次戰役改變了太平洋地區日美海軍的實力對比。從此,日本開始失去了在太平洋戰場的戰略主動權。 火海拉鋸——瓜島爭奪戰 美軍 尼米茲上將 日軍: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瓜島爭奪戰是太平洋戰爭中一場空前殘酷而激烈的大搏殺,是二戰中最大的遭遇性戰役,也是美國海軍自1898年以來在太平洋戰場上第一次成功的兩棲登陸作戰。從1942年8月7日美軍的悄然登陸到1943年1月4日日軍的撤離,雙方一共在這個小島上留下了兩萬多具屍體。 鐵甲搏殺——庫爾斯克會戰 庫爾斯克會戰是1943年蘇聯紅軍與德國法西斯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地域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也是人類戰爭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戰。雙方共投入了8000多輛坦克、4000多架飛機,全部參戰兵力300多萬。此次會戰的勝利是蘇聯戰勝德國的最重要階段。
6、風馳電掣——諾曼底登陸戰 盟軍 五星上將艾森豪威爾
諾曼底登陸是盟軍的一場戰略性陸海空三棲登陸戰,完全不同於在太平洋上的美日之間的島嶼登陸戰,只要登上灘頭就意味著勝利。盟軍為這場戰役一共投入了達288萬的總兵力、各種飛機15700餘架、各類船隻6000餘艘。盟軍高層人物為這場登陸戰構思了精妙和艱難的戰略欺騙,並最後獲得勝利。在歐洲成功開辟了第二戰場。
7、摧枯拉朽——柏林會戰 蘇軍 朱可夫 科涅夫元帥 羅科索夫斯基元帥 崔可夫上將
德軍 魏德林上將 陸軍總參謀長克萊勃斯將軍
1945年4月16~5月8日,在蘇德戰爭中,蘇軍實施了最後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以多出150萬的壓倒性的兵力優勢攻克了柏林。此戰加速了德國投降,並迫使希特勒自殺。徹底粉碎了納粹德國征服歐洲的陰謀野心。
·····································
8、挽 救 西 方 世 界 的 戰 役 —— 薩 拉 米 斯 海 戰
公元前549年,波斯一代英雄居魯士統一伊朗高原。並滅亡了剛剛興起不久的新巴比倫王國。雖然後來波斯發生內亂一度衰敗,但到了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在大流士一世強有力的王權下,帝國疆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最終發展到東到印度河流域。西包括埃及,西北到達歐洲巴爾干。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疆域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波斯統治者被自己的赫赫武功所鼓舞,將目光投降了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對手,也是歐洲文明的代表——希臘。從大流士一世到薛西斯,始終夢想征服西方文明的象徵——希臘。於是就有了漫長的希.波戰爭。
9、絲 綢 的 戰 爭 — — 東 羅 馬 帝 國 與 波 斯 的 恩 怨
東羅馬帝國與波斯薩珊王朝之間的戰爭同時嚴重削弱了雙方的實力。直接後果就是:當戰後面臨新興勢力的威脅是雙方都已經無力抵抗。結果導致東羅馬帝國被嚴重削弱。而波斯薩珊王朝更是被徹底滅亡,整個國家被征服。那麼,究竟是什麼勢力有如此大的能量,能同時擊敗東羅馬帝國與波斯薩珊王朝這樣兩個強大的對手呢 !??留給後人很多遐想!!
10、帝國隕落--滑鐵盧戰役
1815年拿破崙率舊部逃離厄爾巴島,返回巴黎。英國、普魯士、奧地利等國君主集了70萬重兵,准備分頭進攻巴黎。6月17日,拿破崙趕到比利時布魯塞爾南的滑鐵盧村,與由威靈頓公爵率領的英軍相遇。6月18日,拿破崙率軍與英軍交戰,晚上9點拿破崙率領的法軍敗走。滑鐵盧戰役後,聯軍很快攻佔巴黎,拿破崙被放逐到大西洋中的聖赫勒拿島。
11、馬其頓王 亞歷山大大帝 ——東征
12、十字軍東征
13、匈奴阿提拉西征
14、蒙古帝國遠征
15、安史之亂結束了繁華的大唐王朝
16、冉閔滅胡 奠定了中原漢人的統治地位
17、鴉片戰爭 讓中國形成了一個特殊的國家形式——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
18、辛亥革命 結束了千年的封建統治
19、十月革命 新的社會形態和體制在世界上出現
20、盧溝橋事變 揭開了民族恥辱的序幕
21、八年抗戰 掀起了民族團結的篇章
22、三大戰役 確定了社會主義國家的軍事統治
23、廣島、長崎核彈 讓世界震驚,改變了世界軍事格局
·······
其他·太多了。呵呵··歇下!
卡迭石之戰(埃及與赫梯)
商周牧野之戰(中國商、周諸侯國)
亞述戰爭(亞述帝國與烏拉爾圖國等20餘國)
希波戰爭(希臘與波斯帝國)
秦統一六國的戰爭(秦、齊、楚、燕、韓、趙、魏七個諸侯國)
陳勝、吳廣起義戰爭(農民起義軍與秦王朝軍隊)
項羽、劉邦滅秦戰爭(農民起義軍與秦王朝軍隊)
百年戰爭(英國與法國)
三十年戰爭(哈不斯堡王朝同盟「西班牙、奧地利等」和反哈不斯王朝同盟「法國、瑞典、丹麥、荷蘭、德意志等國」)
七年戰爭(英國、普魯士同盟和少數德意志諸侯國為一方;法國、奧地利、俄國同盟和瑞典、薩克森、西班牙及多數德意志諸侯國為一方)
拿破崙戰爭(法國為一方;英國、奧地利、俄國、普魯士等國結成的七次反法聯盟為一方)
克里木戰爭(俄國與英國、法國、土耳其、撒丁四國聯盟)
普法戰爭(法國與普魯士;義大利志願軍同法國人民抗擊普軍侵略)
日俄戰爭(日本與俄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國、奧匈、土耳其、保加利亞等同盟國為一方;以俄國、法國、英國、義大利、美國、日本、中國等協約國為一方)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中國國民革命軍與北洋軍閥軍隊)
土地革命戰爭(中國工農紅軍與國民黨軍隊)
抗日戰爭(中國與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德、意、日法西斯集團為一方結成軸心國聯盟;以中、蘇、美、英等為一方,結成反法西斯聯盟)
解放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
朝鮮戰爭(北朝鮮軍隊與南朝鮮軍隊以及美帝國主義為首的聯合國軍)
抗美援朝戰爭(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保家衛國,抗美援朝而進行的戰爭)
越南抗美戰爭(越南與美國)
第四次中東戰爭(埃及、敘利亞和伊拉克、約旦、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摩洛哥、沙烏地阿拉伯、蘇丹、科威特、突尼西亞、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與以色列)
馬島戰爭(阿根廷與英國)
㈤ 世界著名登陸戰:看看當年美軍是怎麼在仁川登陸作戰
1950年9月15日早上6時30分,美國第10軍的先頭部隊在月尾島北部的綠灘登岸,登陸部隊包括第5陸戰團第3營及第1坦克營的9輛M26潘興戰車,其中一輛裝有火焰噴射器 (火焰噴射坦克) 及另外兩輛裝有推土機片,登陸部隊使用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設計及製造的坦克登陸艦進行登陸,全島在日出前被佔領,聯合國軍只有14人死傷,朝鮮軍的傷亡包括超過200人陣亡及136人被俘,主要是來自第918炮兵團及第226獨立海軍陸戰隊團,在綠灘之登陸部隊一直等待至下午7時50分潮漲,令其他部隊可以登陸,在這段時間內,大規模的炮轟及轟炸沿著布滿反坦克地雷的灘頭陣地進行,以阻止朝鮮軍之反攻,第二登陸波將轉向在紅灘及藍灘進行。
朝鮮軍沒有預計聯合國軍進攻仁川,在綠灘的戰事前,朝鮮軍預計 (可能由於美國的反情報網誤導的情報) 主要的進攻方向將指向群山,結果只派出少量部隊開往仁川,而且他們來得太遲,他們在聯合國軍到達紅灘和藍灘後才到達,而已經在仁川的守軍亦被克拉克的游擊隊削弱和凝固汽油彈的轟炸亦被壞了主要的彈葯庫,總共有261艘船湧入港內。
登陸紅灘之部隊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5團使用梯子爬越海堤作戰,當壓制了朝鮮軍之抵抗後,他們開放了通往月尾島的堤道,令坦克可以從綠灘加入戰斗,在紅灘之部隊共有8人陣亡和28人受傷。
由切斯特·普勒指揮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團在遠離之前兩個海灘南面的藍灘登陸,當他們到達海岸時,幾門朝鮮軍的大炮的綜合火力擊沉了一部兩棲登陸艇,破壞性的炮轟及轟炸壓制了朝鮮軍的防守,當他們最後到達時,在仁川的朝鮮軍已經投降,因此藍灘的聯合國軍只付出很少代價、遇到微弱的抵抗,海軍陸戰隊第1團付出很多時間以增強灘頭陣地的防禦並准備向內陸進攻。
㈥ 1950年10月初在朝鮮半島登陸的是美軍還是美國拼湊的"聯合軍"
您好!您說的1950年10月初在朝鮮半島的登陸行動應該是指麥克阿瑟所策劃的元山登陸行動。執行元山登陸行動的主力部隊是麥克阿瑟屬下的美軍第10軍。如果您問的是9月初麥克阿瑟的成名戰仁川登陸戰,那麼主力是麥克阿瑟直屬的以美國海軍陸戰第5團為先鋒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部隊。「聯合國軍」其他組成國沒有參與仁川登陸行動,但是在元山登陸行動中,美軍秘密讓一些日本軍隊參與了對元山港內朝鮮人民軍布下的水雷的清掃行動。另外,實際上從軍事角度講麥克阿瑟在仁川登陸之後又在元山登陸純屬多餘,更多的可能是滿足他本人的虛榮心和狂妄自大的心理以顯示他登陸作戰的經驗有「多麼豐富」。
此外,實際上在干涉朝鮮戰爭的整個過程中,除了韓國軍隊以外,聯合國軍的主力實際上就是美國軍隊,其餘15國大多數只是象徵性地派出旅級、團級或營級部隊參戰,更多是顯示對美國領導的一種服從。只有英國派出的部隊較多,達2個旅,此外土耳其也派出了1個旅(這個旅後被我志願軍在三所里/龍源里防禦戰中全殲)此外聯合國軍的海軍部隊中,除美國罪行累累的第7艦隊作為主力參戰之外,15國派出了33艘作戰艦船,另有韓國軍隊百餘艘小型戰斗艦只,規模上和美軍是不能比的。聯合國軍空軍中15國共派出150架作戰飛機,和美國遠東空軍的龐大規模相比也是不可同日而語。基本上在重大軍事作戰行動方面,基本都是美國人自己去充當主力,美國的仆從國軍隊在戰爭中主要是充當一些陣地防禦部隊,有時候在美軍進攻兵力不夠時才會被美國佬拉到第一線充數(比如在上甘嶺戰役中,輸急了的美軍就拉上了衣索比亞營一起沖擊我陣地——結果這個衣索比亞營很快變成了衣索比亞連。)
總而言之,朝鮮戰場上的聯合國軍主力事實上始終是美軍。韓軍雖然也配合行動,但基本只有被打的份。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㈦ 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在亞太地區敵視新中國,發動了哪場戰爭
朝鮮戰爭
指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爆發於朝鮮半島的軍事沖突。
朝鮮戰爭原是朝鮮半島上的北、南雙方的民族內戰,後美國、中國、蘇聯等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而成為了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84號決議,派遣「聯合國軍」支援韓國抵禦朝鮮的進攻。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將韓軍驅至釜山一隅,攻佔了韓國90%的土地。9月15日,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泰國、菲律賓、南非、衣索比亞)在仁川登陸,開始大規模反攻。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應朝鮮請求赴朝,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經過歷次戰役最終將戰線穩定在38線一帶。
1951年7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開始停戰談判,經過多次談判後,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簽署《朝鮮停戰協定》。
1、名稱
朝鮮戰爭
2、地點
朝鮮半島
3、時 間
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
4、參戰方
朝鮮,中國;韓國,聯合國軍
5、結果
1953年7月戰爭雙方簽署停戰協議
6、參戰方兵力
中,朝,蘇軍隊1,066,000—1,642,600人
韓軍,「聯合國軍隊」 972,214—1,205,605人
7、傷亡情況
中朝蘇傷亡65萬人,中國陣亡197,653人
韓軍,「聯合國軍」傷亡57萬人以上
8、主要指揮官
彭德懷,金日成
麥克阿瑟,李奇微,李承晚
9、韓國名稱
韓國戰爭,六二五事變
10、朝鮮名稱
祖國解放戰爭
11、美國名稱
韓國沖突,韓戰
12、東南亞名稱
韓戰
13、中國名稱
抗美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