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大學為什麼看不到門衛

德國大學為什麼看不到門衛

發布時間:2022-08-19 07:21:33

㈠ 德國大學為什麼不收學費

德國教育的成功與其獨特的教育體制有密切關系,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免費教育。與其他國家不同,德國政府提供免費的公共教育服務,因此,德國成為世界上少有未將教育市場化的國家。那麼德國大學為什麼是免費的呢?

德國大學免費與收費

免費政策只局限於公立學校,上私立大學還是需要交費的。目前,德國共有393所國家承認學歷的大學,其中包括102所私立院校。私立大學的學費從每學期1000-3000歐元不等,部分熱門專業學費更高。

既然公立大學免費,收費的私立大學是否還有生存的空間呢?當然,空間還是有的。

原因很簡單:德國公立大學的學生太多了,因而缺乏必要的「服務」。與經常人滿為患的公立高校相比,德國私立高校吸引人之處是在校生少,學生與教師有更多接觸機會,有的學校可以做到教授一對一的指導,從而使學生與教師有更多接觸的機會。

雖然與美國相比,德國私立高校在本國高等教育中所佔比重仍微不足道,但在過去9年中,德國私立高校在校生人數占高校在校生總數的比例已從1.4%上升到4.5%。其間,私立高校總數也增長了一倍多。

正是因為德國有這些優惠的政策,所以一直吸引著中國留學生前去。

㈡ 德國留學怎麼樣

德國留學利弊之——利
1.免學費留學
眾所周知,德國本科研究生期間所有學費均免,這點上吸引了眾多留學生前往德國進行高等教育的學習和深造。
2.德國教育質量高 專業優勢明顯
優秀的日耳曼民族的特有的嚴謹、務實的性格特點,在德國大學及專業領域研究方面位於世界前列,尤其是機械工程類、信息工程類、以及經濟類等學科排名享譽全球,同時也有一半的諾貝爾獎由德國人獲得。因此德國是一個優秀院校集中且教育水平較高的國家。
3.中德友好 政府扶持
中方和德國之間從建交至今,一直維持著和平良好的外交關系。兩國領導人之間多次互相訪問,中德政府磋商是中德之間級別較高、規模較大、議題較廣泛的政府間對話。
並且中德大學之間學歷互相承認,德國學位證在中國教育部均可認證。
此外德國聯邦議院通過了歐盟高知人才引進方針實施法案,此法案擬定:允許外國學生每年兼職工作的時間由90天延長至120天;
學業結束之後,允許外國學生在德國居留的時間由12個月延長為18個月。在找尋工作期間,允許外國學生可以不限時間地打工,工作簽證不再需要通過聯邦就業局審核同意。
此外,新規定還包括長久居留許可可以在工作兩年之後發放。
德國留學利弊之——弊
1.APS審核門檻高
APS是由德國駐華使館文化處留德人員審核部(簡稱APS審核部)對意向德國留學學生進行面試考核的一個重要程序。
APS審核除了考察紙質材料,重點還是申請者的德語或英語水平,和專業課成績與實踐能力。 2014—2019年參加APS審核者的不完全統計數字顯示,APS一審通過率在31%左右,二審、三審結束後整體通過率在58%左右,審核周期基本在6-18月間不等。
說明APS審核周期長門檻高。而近年來APS審核部的審核難度仍有提高趨勢,在不斷提高德國高校的入學門檻時,也讓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望而生畏。
2.德語學習時間長難度大
德語學習本身難度就比較高,很多同學在遞交APS審核等待過程中,一方面要每天學習德語,還要兼顧學校內的課程進度,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把所有在校學習過的專業課程進行「系統知識樹」的從頭學習和梳理,因為在APS審核過程中,德國審核官會重點考察本人的專業掌握程度和學習研究能力,要能在隨便某個知識點或課題中靈活運用,並能分析其中原理。
況且所有的專業課程面試考核過程均用德語或英語進行,尤其是理工科工程類的專業名詞專業術語眾多,有的學生光背單詞就已經花費了半年多的時間,這對多數中國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挑戰。
德國留學利弊之——方圓之間,在於權衡
綜合以上分析,可見德國確實是一個外出留學的優質選擇,但是擺在面前的APS審核以及德語學習難關也是重重挑戰。
近年來,越來越多嚮往德國留學的學生和家長,開始尋求免除APS審核這條獨木橋的其他途徑,如國內某些重點大學與德國大學的校間交換、通過入學考試直接赴德學習。
另外一方面也有越來越多的德國大學向中國學生敞開大門,在中國重點大學設立德國考試中心、課程中心、研究中心等,降低了中國學生的入學門檻。

㈢ 德國留學辛苦

德國留學不辛苦
去德國留學優勢一、留學門檻較低
德國大學錄取程序中對語言的要求相對是比較低的,不像去美國或英國,要先考托福、GRE或雅思之類。德國是先憑你一定的德語學時(一般在800至1000學時)證明就可以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到了德國之後再過大學真正的語言關。德語主要難在入門和語法上,而後者正是中國學生的長項。一般中國學生只要努力,都可以在兩年內通過德國大學的語言考試。
去德國留學優勢二、上大學基本免費
德國大學是真正意義上的義務教育,不但學費全免,就連雜費(德國稱之為注冊費)也很少,通常每學期100歐元左右(約合1000元人民幣)。這對於經濟上不富裕、但又渴望出國鍍金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很大的誘惑。雖然從2004年起不少德國大學開始徵收超學期學費,但主要是針對長期賴在校園里不肯畢業的學生,而中國學生基本上可以在規定學制內(通常為12-13個學期)完成學業,因此無需為此擔憂。
去德國留學優勢三、學生優惠多
在德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可以享受各種優惠和便利,這也是為什麼在德國有那麼多的人情願留在校園內,也不願走上社會的主要原因。這些優惠首先體現在「行」上。一般來說,學生每學期繳納的注冊費里,包括了大學所在城市的所有公共交通費用(如公交車、地鐵、區間火車等)。在有些州,甚至包括往返附近城市的火車票。此外,大學生外出旅行還可以購買折扣票(一般限定在26歲以下)。
其次是「住」。德國絕大多數城市的大學都提供學生宿舍,國家給以補貼,租金比較便宜,通常在每月100-200歐元之間,遠勝過自己找房子。但學生必須事先登記申請,而且由於德國的外國留學生越來越多,通常學生宿舍都是供不應求,排隊等上一兩年也屬正常。除此之外,學生找房還可以求助於當地的教會組織。雖然該組織並沒有宿舍,但它會積極地為你張羅,尋找相對廉價的住房,幫助你渡過難關。

㈣ 德國的大學怎麼樣

據德國大學校長聯席會議(HRK)「大學指南(Hochschulkompass)」資料庫截至2021年1月22日的統計數據,德國共有各類高校390所,包括:

120所綜合性大學(Universitäten)

其中公立大學87所,均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國家承認的私立大學20所,14所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教會大學13所,10所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206所應用科學大學(Fachhochschulen/HAW)

其中公立大學103所,國家承認的私立大學86所,教會大學17所。除黑森州4所公立應用科學大學外,其餘均無博士學位授予權。

57所音樂藝術類高校(Kunst- und Musikhochschulen)

其中公立高校46所,39所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國家承認的私立大學3所,1所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教會大學8所,均無博士學位授予權。

7所其他類型高校(Hochschulen eigenen Typs)

其中公立高校4所,1所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國家承認的私立高校3所,均無博士學位授予權。

我在世界教育新聞網上有看到過,好像叫「2021年度德國高校名錄」,你去他們網站上搜一下吧。

希望能幫到你,可參考以下鏈接。

留學德國:2021年度德國高校名錄

㈤ 為什麼德國的大學很好,但是世界排名都這么低啊

關於德國大學世界排名普遍較低的原因,我個人覺得:
1. 德國之前本著教育資源公平的原則,並不提倡對本國個別大學在經濟,政策上進行扶植和傾斜。從而導致德國的大學各有各的學科特色,大部分高校只是在個別學科上很突出,並且一直突出下去。 但現在德國政府已經開始實行所謂的精英大學的評比。對於獲得精英大學稱號的學校,給予經濟上的扶植。致力於打造多學科突出的綜合高校。相信不久之後,會有成效。
2. 現在學術界的官方語言毋庸置疑的是英語。評價一個學校的學術聲譽的重要標准就是各學科教授在學術界的名氣以及頂級期刊的論文數。如果你關注世界大學排行榜,英語國家的高校,幾乎獨領風騷。你如果看看德國人用英文寫的書或者論文,應該可以體會到,Deuglish 對於國際學術交流也是會產生不利影響的。
3. 德國的高校和德國的企業有個共同特點: 科研生產貼近市場應用。 而應用領域的技術大多是成熟的科技,不會處於學術領域的尖端。這樣的結果就是,企業和高校合作可以帶給市場成熟穩定的產品,卻很少能在純科研的尖端領域卻的成果。所以德國工業世界第一,大學排名卻不靠前。

所以如果你到德國來學習,然後打算工作的話,工科類特別是機械電子能源化工是非常好的選擇。文科哲學,法律,經濟,神學由於語言的原因學習難度會非常大,盡管德國在這些方面都有歐洲前列的高校但並不推薦。
純屬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㈥ 德國人到底嚴謹到怎樣可怕的程度

德國人以嚴謹著稱。我有幸在一個德國鍋爐工程公司項目部工作了七年多,耳濡目染,捕捉到一些難忘的細節。
知道與不知道
和德國人一起開會、談話,聽到「Idon』tknow」(我不知道)和「I』llhavetocheck」(我要先查一下)之類的話頻率甚高。說完後,德國人總是掏出一個小筆記本,工工整整地把你的問題抄下來。
對於一個進度很緊的工程項目,這樣的回答是最揪心的,中方的工程人員巴不得老外對每個問題都能立即拍板,偏偏「老德」卻要「研究研究」。
德國人在什麼情況下會說不知道或「I』llhavetocheck」呢?
一種是問題已經超出他的專業知識范圍了,或者是問題涉及到他們分包給第三方完成的工作,或者要套用特定的計算軟體對問題進行分析才能得到結果(如分析受力等),德國人會說自己不知道,然後打電話回歐洲去問。
另一種是屬於動腦筋和通過簡單計算能得出答案的問題,但不屬於該工程師的部門責任范圍,或者他認為自己不應該自作主張替別人拿主意的,德國人多數會說自己不知道。
材料替代是鍋爐工程中經常面臨的問題,比如,合同里規定要用美標或德標鋼材,現場出現短缺,要用便於采購的國產材料替代,在進度壓力下,德國人的技術確認成了卡節骨眼的事兒。
一雙雙熱切的黑眼睛投射在一個焦點上,巴不得那大鼻子下面的嘴唇吐出「OK」來,可偏偏老德不緊不慢地說「Idon』tknow」。
老德的「Idon』tknow」一說完,中國人就氣不打一處來,有人罵德國人無能,有人甚至質問,難道我們中國人花這么多外匯雇外國人來做現場指導,就為了聽這樣的話嗎?
過了兩天,德國人已經把意見整整齊齊地寫好,對於國產替換材料,有國產材料和原設計材料的牌號對照,屈服點和抗拉強度的對比,謹慎的德國人總是通過增加截面厚度和加強焊接強度等方式,來降低替換材料時材料差異帶來的風險。
德國人並非不知道中國人期望他去說OK,並非不知道施工進度的壓力,但是,他們仍舊能冷靜地說出他們的意見,不屈服於現實的壓力,這就是他們的思想獨立與嚴謹。
老實說,這些「不知道」要比投領導所好,不經調查就拍腦袋說出來的「知道」和「沒問題」要踏實得多了。
小政府大公民
每逢開周會,一到下午6點還開不完,羅伯絲先生就會瞄一下手錶,然後說:「.」(我要向我的政府匯報了)
對於德國人,家裡的太太就是政府,她管他的衣食住行。
那麼,真正的政府對於普通的德國人來說是管些什麼呢?
幾次去德國出差,讓我體會到德國「小政府,大公民」的特點。
地鐵站台沒人檢票,商場不用存包,街道上看不到拖著長掃帚的清潔工,卻乾乾凈凈。馬路上沒有汽車喇叭的尖叫,火車站樸素的磚牆上,很少看到少年們塗鴉的發泄。
有一次,我去德國同事家做客,發現他家門把上掛著一塊牌子———「今天輪到我家打掃公共衛生」。原來,在德國市鎮的小區里,打掃公共地段的任務,就是用這樣的吊牌,一家一戶地傳遞下去。
德國的馬路可不像中國城市裡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地有交警指揮交通,馬路大多數是兩車道,一些馬路連紅綠燈也沒有,行人過斑馬線,有絕對優先權,這種優先權是完全靠駕車人和行人各自守法自律來保證的。
德國人開車很守規矩,無論開的是賓士寶馬,還是大眾,只要前面有斑馬線,司機就會提前減速。
有一次,我在斯圖加特市結束工作,啟程回國,從旅館拖著一個行李箱出來,要穿過窄窄的斑馬線到對面的S-Bahn輕軌站。沉重的行李箱在斑馬線上翻倒了,我也被拖得失去重心,跌坐在地上。
說時遲,那時快,一輛白色的寶馬車穩穩地在斑馬線外剎住了,我撿回一條小命。車主鑽出車外,對我又是搖頭,又是聳肩。從他的身體語言,我明白到他也受了一場驚。這條斑馬線劃在馬路彎道過去一點的地方,雖然沒有形成視覺盲區,但並不容易在遠處看清楚,如果不是他那刻板的提前減速,那肯定就是一場血光之災。
無論富貧
德國人工作中不苟言笑,對陌生人,他們很少「自來熟」,要呆上兩三個月,招呼才慢慢變得隨和起來。有些德國同事7年下來,稱呼我時還總是一絲不苟地加上Mrs。
在德國,他們下班後都趕緊回家,類似東方國家裡男人因為應酬客戶而半夜歸家的事情,很少發生。
那到了中國呢?他們會入鄉隨俗嗎?
會。但是德國人是完全沒有功利目的的。大家可以吃飯喝酒,但第二天,事情該怎麼樣,還得怎麼樣。
有一次,某位領導要晚上請德國人吃飯,通知是中午時來的,時間很緊,大部分德國人都婉拒了,理由是沒有足夠的時間跟「政府」請假,有的人則以沒有時間回家洗澡換衣服為理由。
我只好向他們解釋,為了中德雙方的友誼,請你們還是盡量來赴領導的宴吧。
最後,晚宴還是以冷場告終,只有德方項目經理和工地經理「顧全大局」赴宴,其他德國人都心安理得地回家。
我聽過很多中國人指責德國人高傲和冷淡,我只能說,他們自己同胞之間,也都是相交淡如水,很少像中國人這樣你來我往。
鍋爐進入調試階段了,要進行連續10天的蒸汽沖管,利用高壓蒸汽將殘留在鍋爐管道內的雜物和氧化物沖干凈。
黃昏時候,我走在機組旁邊的水泥路上。按照安全規范,蒸汽吹管出口有消音器,消音器周圍都屬於隔離區域,以免蒸汽燙傷。
離開隔離區域約五十米的地方,有一座保安崗亭,保安員忠實地守在崗亭里。我看到德國人盧格西先生慢慢地走到門衛跟前,比比劃劃,好像要說些什麼,然後,他把自己頭上的保護耳罩摘下來,掛在保安員的耳朵上。
我的眼熱了,這個德國人一直就很同情工地上的工人,每次中午,當他看到工人席地而坐吃盒飯的時候,他總是說,瞧,這些人都營養不良!我給他解釋,上海的建築工地可能是國內管理水平最高的,工人們都有臨時工棚,有人管伙食。他說:Ahappylabourisagoodlabour.(一個開心的勞工是好勞工)。他和另外幾個德國人總是把穿舊的衣服和勞保用品都洗干凈,送給與他們素不相識的工人。
類似的細節,還有很多,我接觸的都是德國的普通打工仔,他們可能是為了賺一份比國內要豐厚的工資,才不遠萬里來到中國;他們憑著本分和良心,對待每天的工作。這,就是德國人,能製造出賓士和寶馬汽車的德國人。

㈦ 為什麼德國的大學沒有圍牆

原因主要分兩個:
1. 客觀原因,大學拿地不像國內那麼容易、可以大塊大塊幾百畝幾千畝的拿,所以建築就會很分散。比如亞琛工業大學,見圖,雖然畫出來的線內區域可以稱之為「校區」,但只有藍色點、塊狀是屬於大學的,其他的都是民居或公共設施,大學顯然不可能圈起來。
當然有例外,比如卡爾斯魯厄大學的北校區,就是圈起來、還有門衛,非有公務不能進去的。這主要是因為之前該校區所在的地方是研究核相關的。

2. 客觀原因:大學就是要開放的啊!在德國人,不是學生到教室聽課,大學也都歡迎的,畢竟大學應該是教書育人、學術自由、百花齊放的地方。

㈧ 德國大學為何沒有圍牆和門衛

2010年夏天,我帶領一個企業家代表團前往慕尼黑理工大學訪問,參加該校主辦的企業精細化管理培訓。雖然已經過去一年多了,但訪問中出現的一段對話讓我至今難以忘懷。 校方回答:我們不理解什麼是閑雜人員,任何人都有權來大學參觀、訪問、聽課。當然,沒有注冊的學生不能參加考試,也拿不到畢業證書。至於安全措施,由警方來負責,迄今為止並沒有發生過大的暴力案件。至於外校學生或其他人來聽課,我們都歡迎。我們也無權拒絕任何人來大學聽課,因為他們是納稅人。這位學者繼續問:外國人並不在德國納稅,也可以來聽課嗎?校方回答:當然可以,只要你有時間,有興趣。問:為什麼?校方回答:我們歡迎各種形式的交流和訪問。 今年一月初,與一位朋友訪問母校德國萊比錫大學,我建議這位朋友去參觀美輪美奐的大學圖書館。 走進圖書館,這位朋友馬上感嘆:大學圖書館這么大和漂亮,國內不多見!我回答:德國大學圖書館基本上都是這樣的。圖書館的自習室很寬敞,盡管學生很多,但不用佔座位,而且還有單間的自習室,任何人都可以進去看書。 他不相信地問:我們不是這個學校的學生,也沒有證件,能進去看嗎?我告訴他,只管進去,沒有人問你的,更沒有人阻攔。他走了進去,並沒有人詢問他是否有學生證。當然,沒有借書證,無法把書借出來。如果有感興趣的書,可以當場復印,不過,復印需要掏錢。 德國大學的教授待遇很高,一個人的工資養活全家沒有任何問題。一般而言,大學教授的工資相當於政府機關的局級公務員,而且多數教授還有秘書、助理等。 記得我當年去德國留學的時候,第一次課上的是歐洲法。高大的教授戴著耳麥,講課時在台上走來走去,還放著投影儀。 突然,他說了一句:抱歉,我忘記帶膠片了,一會兒我的秘書就送過來。我以為自己聽錯了,疑惑地問旁邊的德國同學:教授也有秘書?同學回答:一般教授都有秘書,有的是單獨的,有的是幾個人共用一個秘書。 德國學生反問:你們中國的教授沒有秘書?我告訴他:在我們國家,可能只有非常著名的教授才有秘書。秘書是領導的專利。 這位同學說:我們這里恰好相反,只有非常高級別的官員才有秘書,一般的公務員都沒有。沒過幾分鍾,一位女士風風火火地跑進課堂,把膠片遞給教授,我這才確信剛才沒有聽錯。 與德國大學相比,國內大學不僅有圍牆,而且還有威武的門衛。每個學生進入大學必須向門衛出示證件,而圖書館更是嚴格:沒有本校的學生證根本就進不去。大學是全體納稅人供養的,出資人反而沒有權利借閱圖書,也不太容易去旁聽大學課程,這對德國人而言,簡直是不可理喻。莫非是中國人已經習以為常了?竟然沒有人對此提出異議。 一所大學要成為一流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開放的心態和心胸是起碼的條件。狹隘地把自己隔絕起來,培養出來的學生要麼高高在上,要麼性格孤僻。盡管學到了很多知識,但大多脫離社會現實,這就是不少企業感嘆大學生眼高手低、缺乏實際能力的原因。這些人到了官場上,會把在大學受到的潛移默化影響帶到工作崗位上,養成了高高在上和孤芳自賞的習慣。 因此,如果大學對納稅人不感恩,何以要求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感恩於納稅人?中國大學要想成為世界一流,首先應當拆掉圍牆,取消門衛,讓納稅人能自由進來聽課、借閱圖書。

㈨ 德國大學為何沒有圍牆和門衛

德國洪堡大學□楊佩昌2010年夏天,我帶領一個企業家代表團前往慕尼黑理工大學訪問,參加該校主辦的企業精細化管理培訓。雖然已經過去一年多了,但訪問中出現的一段對話讓我至今難以忘懷。剛走到大樓門口,一位企業家突然問:「這是大學嗎?」我回答:「為什麼不是?門口不是有牌子嗎?」這位企業家以不信任的口吻反問:「既然是大學,怎麼沒有看到圍牆和門衛?」我回答:「國外的大學都沒有圍牆和門衛。」他似乎在自言自語道:「沒有圍牆和門衛,那還是大學?萬一有壞人進大學怎麼辦?」他的問題令我實在無法回答。一次,陪同一位學者訪問德國洪堡大學並與校方會談,他提出了幾個問題:「你們大學沒有圍牆和門衛,萬一有閑雜人員進來怎麼辦?你們的安全措施是怎麼落實的?如果非本校學生進來蹭課聽,佔用本校教學資源怎麼辦?」校方回答:「我們不理解什麼是閑雜人員,任何人都有權來大學參觀、訪問、聽課。當然,沒有注冊的學生不能參加考試,也拿不到畢業證書。至於安全措施,由警方來負責,迄今為止並沒有發生過大的暴力案件。至於外校學生或其他人來聽課,我們都歡迎。我們也無權拒絕任何人來大學聽課,因為他們是納稅人。」這位學者繼續問:「外國人並不在德國納稅,也可以來聽課嗎?」校方回答:「當然可以,只要你有時間,有興趣。」問:「為什麼?」校方回答:「我們歡迎各種形式的交流和訪問。」今年一月初,與一位朋友訪問母校德國萊比錫大學,我建議這位朋友去參觀美輪美奐的大學圖書館。走進圖書館,這位朋友馬上感嘆:「大學圖書館這么大和漂亮,國內不多見!」我回答:「德國大學圖書館基本上都是這樣的。」圖書館的自習室很寬敞,盡管學生很多,但不用佔座位,而且還有單間的自習室,任何人都可以進去看書。他不相信地問:「我們不是這個學校的學生,也沒有證件,能進去看嗎?」我告訴他,只管進去,沒有人問你的,更沒有人阻攔。他走了進去,並沒有人詢問他是否有學生證。當然,沒有借書證,無法把書借出來。如果有感興趣的書,可以當場復印,不過,復印需要掏錢。德國大學的教授待遇很高,一個人的工資養活全家沒有任何問題。一般而言,大學教授的工資相當於政府機關的局級公務員,而且多數教授還有秘書、助理等。 記得我當年去德國留學的時候,第一次課上的是歐洲法。高大的教授戴著耳麥,講課時在台上走來走去,還放著投影儀。突然,他說了一句:「抱歉,我忘記帶膠片了,一會兒我的秘書就送過來。」我以為自己聽錯了,疑惑地問旁邊的德國同學:「教授也有秘書?」同學回答:「一般教授都有秘書,有的是單獨的,有的是幾個人共用一個秘書。」德國學生反問:「你們中國的教授沒有秘書?」我告訴他:「在我們國家,可能只有非常著名的教授才有秘書。秘書是領導的專利。」這位同學說:「我們這里恰好相反,只有非常高級別的官員才有秘書,一般的公務員都沒有。」沒過幾分鍾,一位女士風風火火地跑進課堂,把膠片遞給教授,我這才確信剛才沒有聽錯。與德國大學相比,國內大學不僅有圍牆,而且還有威武的門衛。每個學生進入大學必須向門衛出示證件,而圖書館更是嚴格:沒有本校的學生證根本就進不去。大學是全體納稅人供養的,出資人反而沒有權利借閱圖書,也不太容易去旁聽大學課程,這對德國人而言,簡直是不可理喻。莫非是中國人已經習以為常了?竟然沒有人對此提出異議。一所大學要成為一流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開放的心態和心胸是起碼的條件。狹隘地把自己隔絕起來,培養出來的學生要麼高高在上,要麼性格孤僻。盡管學到了很多知識,但大多脫離社會現實,這就是不少企業感嘆大學生眼高手低、缺乏實際能力的原因。這些人到了官場上,會把在大學受到的潛移默化影響帶到工作崗位上,養成了高高在上和孤芳自賞的習慣。因此,如果大學對納稅人不感恩,何以要求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感恩於納稅人?中國大學要想成為世界一流,首先應當拆掉圍牆,取消門衛,讓納稅人能自由進來聽課、借閱圖書。楊佩昌

㈩ 大家為什麼都不去德國留學

大學為什麼不去德國留學,小編這里就來說說去德國留學的弊端吧,這可以解釋為什麼不去德國留學的原因。

以上就是關於去德國留學的弊端了。

對此,去德國留學還是依據個人的選擇,這個問題顯然以偏概全,「大家都不去德國留學」,難道是所有人都不去德國留學嗎?我認為不是的,有很多人喜歡德國,喜歡德國的文化,喜歡德國那裡的教育等等。這些人即使有困難也還是會選擇去德國留學的。所以根據這個問題,小編只能提出關於為什麼有些人不去德國留學的原因。

最後,歡迎交流,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去德國留學嗎?

閱讀全文

與德國大學為什麼看不到門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