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上哪個國家交通最發達
就鐵路而言的話:1,法國:實惠、快捷並舒適,火車是在法國出行的首選交通方式。法國的鐵路網極其發達(尤其是從巴黎出發),它依靠高速火車(TGV)或TER(地區快速列車)連接了所有城市的交通。
2,德國.一個汽車大國,8000萬人口卻擁有5000多萬輛汽車。路上車流不息,卻少有交警,交通幾乎全由信號燈及路牌來指示。
德國交通有個重要特點:行人享有特別的照顧。當正在或將要穿越斑馬線的時候,車要停駛或低速行駛,等待行人過去;車要拐彎時,如果車和行人都是綠燈,一定要讓行人先過。駕駛員都會自覺禮讓斑馬線,他們認為行走人在交通中處於劣勢,「車是可以修復的,而人是無法修復的」。行人也很守交通規則,即使交通信號燈壞了,紅燈一直亮著,德國人也會站在那裡等,絕不亂穿馬路。
在擁擠的車道上,如果想並線,只要先打燈,旁邊車道上的車一般都會避讓而不是「較勁」。載重車都自覺在最右邊車道行駛,偶爾超車,也趕緊並回原車道。
德國人在高速路上很少並線,高速路上最左邊的車道是快行線,在這個車道里行駛必須快速,如果後面有更快的車,就必須讓道。
3,日本.盡管東京是世界都市中交通最發達的城市之一,市內擁有11條國有鐵路、12條私人鐵路、10條地鐵路及縱橫交錯的公共汽車道,還有連接全國各地的鐵路干線和高速公路,全國主要的鐵路、公路、航空和海上交通線都以東京為交叉點。但是,由於人口密度過大,達到每平方公里14503人,加上客流量也大得驚人,所以市內交通仍是個困難問題。
而地鐵的話:日本算是最發達的,另外香港的也還不錯!
要是腦筋急轉彎的話:那自然就是羅馬咯
回答完畢
⑵ 德國魯爾區的交通運輸優勢主要是什麼
魯爾區是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它形成於19世紀中葉,被稱為「德國工業的心臟」。位於德國西部、萊茵河下游支流魯爾河與利珀河之間的地區,區內煤藏豐富,水陸交通運輸便利,工廠林立,城市櫛比、人口稠密,集中了全國大部分煤炭、鋼鐵、化學、機械製造等工業,電力、石油提煉、電子、軍火等工業亦占重要地位,是以採煤、鋼鐵、機器製造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區,是德國和西歐地區乃至世界的重要工業區。魯爾區的工業是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物質基礎,戰後又在原聯邦德國經濟恢復和經濟起飛中發揮過重大作用。
下面,我們結合剛才的圖形,重點分析魯爾區的發展,有哪幾方面的優勢區位條件。
1.豐富的煤炭資源(板書)
魯爾區是在魯爾煤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以採煤工業起家的工業區,隨著煤炭的綜合利用,發展了煉焦、電力、煤化學等工業,進而促進了鋼鐵、化學等工業的發展。魯爾煤田儲量大、煤質好,煤種齊全,含硫低、發熱量高,開采條件好。
2.離鐵礦區較近(板書)
魯爾區鐵礦資源較為貧乏,但離法國東北部著名的鐵礦區——洛林鐵礦較近,通過便捷的交通即可運抵。後來,德國又通過便捷的水陸交通運輸,從瑞典、荷蘭等國進口鐵礦,來滿足其生產。
3.充沛的水源(板書)
魯爾區位於萊茵河、魯爾河、利珀河等淡水河流之間,加上附近的支流及人工運河,河網密布,淡水資源充足,滿足了其生產、生活的需求。
4.便捷的水陸交通(板書)
魯爾區位於歐洲中部陸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聯系了東歐與西歐、北歐與南歐地區,地理位置既優越也重要。陸上交通廣布,鐵路網稠密,從法國巴黎通往北歐和東歐的鐵路,由本區穿過。這里的高速公路已交織成網,區內任何地點距離高速公路都不超過6千米,從德國西部通往柏林和荷蘭的高速公路也由本區通過。此外,萊茵河、魯爾河、利珀河等天然河流和四條人工運河,不僅聯成一體,而且都可通航,並能直達海洋,有著方便、廉價的水運條件,便捷的水陸交通為魯爾區原料的運入和產品的運出提供了條件。其中,內河航運尤為重要,因為魯爾區所需的鐵礦石主要經荷蘭的鹿特丹港通過內河航運運入,而工業產品的輸出也主要由這條運輸線承擔。方便的陸上交通,把魯爾區與德國以及歐洲其他地區緊密聯系在一起。
5.廣闊的市場(板書)
魯爾區既是生產中心,又是消費中心。德國以及西歐發達的工業,為魯爾區工業生產提供了廣闊的市場。以魯爾區為核心,方圓100千米內,是德國最大的消費核心,魯爾區生產的70%以上的煤炭和鋼鐵在此加工、消費。
總之,德國魯爾區有著諸多有利因素,再加上原有的基礎設施、科技力量等因素,在二戰後,經濟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至70年代,德國(主要指當時的西德)的經濟實力穩居世界第三,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在國際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
課堂活動:為便於同學們的理解與掌握,我們組織學生完成下列表格,通過學生填寫表格,我們還可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掌握程度,表格中的內容,可由學生自己填寫,老師加以概括與歸納。(如下表)
區位條件 具體體現 發揮的作用
豐富的煤炭資源 硬煤儲量豐富,其中有利於工業開採的約342億噸,按目前開采量計算,大約還可以開采450年 煤炭是工業發展的基礎,區內傳統的五大部門都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離鐵礦區較近 離法國東北部的洛林鐵礦區較近 鋼鐵工業是魯爾區的主導部門
充沛的水源 區內有萊茵河、魯爾河、利珀河、埃姆舍河等多條河流 水源與煤炭資源結合,促進了化學工業的發展
便利的水陸交通 ①內河交織成網,且與海洋相通,水運便利。②有德國最稠密的鐵路網,高速公路四通八達 區內所需鐵礦主要通過內河運入,而工業產品的運出也依賴於此。方便的陸上交通把魯爾區與德國及歐洲其他地區緊密聯系在一起
廣闊的市場 德國以及西歐發達的工業 刺激生產的規模和技術革新
承轉:我們了解了魯爾區的區位特點,那麼,根據前面所學的內容可知,在魯爾區發展煤炭工業和鋼鐵工業等相關工業部門較有利,事實也正如此。但在20世紀50年代以後,魯爾區在經歷了約一個世紀的繁榮之後,經濟開始衰落。由於生產力的發展、生產技術的革新等原因,使魯爾區的煤炭工業和鋼鐵工業深受影響,工業經濟明顯衰落,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魯爾區經濟衰落的主要原因。
三、魯爾區衰落的主要原因(板書)
請同學們閱讀課文內容,從社會的進步、技術革新,傳統工業受到挑戰等幾方面來了解魯爾工業區衰落的幾個主要原因。
同學們在看完課文後,老師及時歸納、總結,並以此為例,說說我國的傳統工業在發展過程中應避免的教訓及應借鑒的經驗。
20世紀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以後,魯爾區的傳統工業開始衰落,其經濟地位逐步下降,尤其是煤炭和鋼鐵工業,這也標志著魯爾工業區的鼎盛時期已過,經濟發展需作重新調整。那麼,魯爾區從鼎盛時期走向衰落的過程,可歸納為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1.生產結構單一(板書)
由上可知,魯爾區有豐富的煤炭資源,藉助其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可從附近運入鐵礦,依據其主要的區位條件,魯爾區的工業自然就是以煤炭、鋼鐵為主,最終形成了魯爾區以煤炭工業為基礎,以鋼鐵工業為主導,並高度集中了電力、機械、化工等工業生產(如課本圖5.33),即魯爾區形成了煤炭、鋼鐵、電力、機械、化工五大傳統工業部門,其中煤炭和鋼鐵工業是全區經濟的基礎。在這樣的經濟結構中,如果某一工業部門生產衰落,則將引起全區生產的衰落。
⑶ 求,德國高速鐵路的發展史和技術特點
德國高速鐵路〔ICE)自1991年6月通車以來,以其高速、舒適、方便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乘客,與傳統鐵路運輸連年虧損正好相反,高速鐵路的盈利正逐年增多。到今年夏季,將有60列ICE列車在三條高速鐵路上以每小時一列的間隔運行。
⑷ 關於德國交通
德國的主要交通方式: 火車, 汽車, 飛機, 公共汽車, 地鐵等等。。。
著名的公司: die Deutsche Bahn, Lufthansa, LTU等等。。。
對學生: 有bahncard, 學生特惠票等等。。。
⑸ 德國日常出行用什麼交通工具
在德國市內出行是相當方便的,常見的公共交通工具有公交車(Bus),有軌電車(Strassenbahn),地鐵(U-bahn)和計程車(Taxi)。公交車,有軌電車和地鐵是按區收費的,建議患者直接購買月票是最劃算的(60歐至90歐,每個城市有區別)。計程車幾乎都是賓士車,費用相當於國內的專車。3.5歐起步價,2歐/公里(每個城市也有區別)
德國城際間交通也很方便,常見的公共交通工具有S-bahn(相當於城際輕軌),RE(Regional-Express,相當於火車慢車),IC(InterCity,相當於特快火車),ICE(Intercity-Express,相當於動車或高鐵)。在售票機上提前2天購票都會有特價票(Sparangebote,一般4至7折),每個州還有自己的州票通票(Laender-Ticket,22歐起,每多一人只多3歐,即人越多越便宜),如果要自助旅遊,可以考慮這種方式出行。
德國的食品超市有很多,低端的Aldi和Lidl,中端的Kaufland,中高端的REWE,高端的Denn』s等純有機的超市。日用品超市如DM和Rossmann等。另外還有很多香港人和越南人開的亞洲超市,國內常用的都可以買到。所以如果在家做飯吃,全家一個月生活開支只需要300歐至600歐,相比在當地的中餐館吃要實惠多了。
⑹ 德國交通分布特點
德國交通與運輸
高速公路與汽車
德國高速公路已有60多年的歷史,目前全國跨地區的公路網總長大約23.1萬多公里,其中1.1萬多公里是高速公路,這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上最長的高速公路網。除東部的新聯邦州外,今天的當務之急已不再是建造新路段,而是消除擁擠易堵和事故多發地段,以及完善網路。
德國的公路被分為聯邦級、州級和鄉鎮級三等,對不同的路段規定有不同的車速限制。通常規定的最高車速為100公里/小時,市區內為50公里/小時,住宅區內一般只允許30公里/小時。只有一部分高速公路無車速限制。同時,對某些車輛如載重汽車、大型公共汽車等也規定有最高車速。
目前德國的交通決策部門在陸路交通建設方面的重點已開始由公路向鐵路傾斜。德國政府已經制定了第一個全德交通計劃規定,到2012年之前,國家財政准備拿出4530億馬克用以全面擴大鐵路、公路和內河交通網。在這方面,對有利於環境的鐵路和水路的投資大約佔54%,首次超過了對公路的投資。
德國獲准行駛的機動車約4000多萬輛,其中絕大部分為小轎車。德國的大部分家庭都有車,汽車是德國人主要的交通工具。德國客運量的4/5是靠居民自己的小汽車解決的,只有1/5是靠公共交通工具。
在德國的一些交通樞紐大城市,為緩解交通緊張狀況,建有三、四層的立體交叉道,景象十分壯觀。然而即便如此,每逢上下班高峰、周未、節假日或遇惡性交通事故時,德國的公路上就會出現交通阻塞,少則半小時,多達數小時。此外,隨著汽車數量的增加,車禍、城市噪音和空氣污染等也嚴重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
正是因為上述事實,一些務實的德國人開始對早已熟悉的汽車文化重新做出思考。如今,翻閱報紙雜志,打開廣播電視,便會發現對於汽車文化的討論充斥於其間,一個自發的「抵制汽車階層」正在德國形成。事實上,由於政府大力推行一系列優惠措施,公交車正越來越為人們所喜愛和接受。今天,在德國的各大城市中,乘坐公交車與自己開小汽車相比,不僅省錢,而且在時間上也更有保證。自行車也開始悄悄融入城市交通,目前德國已有近6000萬輛自行車,並且還在以每年600萬輛的速度上升。
鐵路運輸
德國的火車以准時、方便、舒適、安全而著稱。但高速公路的興起,曾重創鐵路運輸,使鐵路一度元氣大傷。20世紀中葉,高速列車的問世標志著鐵路運輸跨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進入90年代,德國火車重新受到人們的垂青。特別是1990年德國統一,火車成為了東部居民來西部的首選交通工具。同時,統一後德國地處歐洲中心的交通位置得到加強,這也為德國的鐵路交通注入了新的活力。德國聯邦鐵路和德國國營鐵路於1994年合二而一,實現了私有化,成為德國鐵路股份公司(DB)。
除了客運服務外,鐵路始終是大宗貨物運輸以及聯運和客運交通方面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並有利於保護環境。因此聯邦政府投入巨資推動鐵路網的現代化。1991年已將新研製的城際特快車(ICE)投入使用,其CE的設計時速為300公里,允許時速為280公里,實際時速則控制在250公里以內。其他高速路段的建造正在規劃歐洲聯營。今後幾年中,27個車站將修繕或重建,同購物和旅遊中心相連。長期計劃的是將大終端站(斯圖加特、慕尼黑、法蘭克福/美因河)轉變成中間站。
航空運輸
德國航空業十分發達。成立於1955年的漢莎航空公司是德國最大的航空企業,也是世界上重要的航空公司之一。其總部所在的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機場既是德國最大的機場,也是歐洲的空運樞紐,排名世界十大機場之列。
其他的國際交通機場還有柏林-脈帕霍夫、柏林-特格爾和柏林-舍內弗爾特、不來梅、杜塞爾多夫、德累斯頓、埃爾富特、漢堡、漢諾威、科隆/波恩、萊比錫、慕尼黑、明斯特/奧斯納布呂克、紐倫堡、薩爾布呂肯和斯圖加特等地,構成了完善的航空網。
德國交通決策部門在大力發展空中交通的同時,還特別注意到空中交通與陸路交通的耦合,並在它們的結合處動了很多腦筋。鐵路需要火車站,航空需要飛機場,德國通過將火車站和飛機場建在一起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德國法蘭克福機場就是這種模式,它既是飛機場,又是火車站。火車站設在飛機場下面,有電梯相通,給由飛機換乘火車或由火車換乘飛機的旅客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船運業
德國歷來重視發展內河航運,其天然河道基本上是南北走向。為了溝通東西部的天然河道,德國共開挖了總長度達1800公里的多條運河,從而在全國形成了四通八達的總長約7300公里的內河水運網。目前德國的內河年貨運量在2億噸以上,約佔全國貨運總量的1/4,最重要的水路是承擔了大約2/3內河航運貨運的萊茵河。
德國的河流及運河不僅是客貨運輸的重要航道,還是重要的旅遊線路,在河上常見五彩斑斕的遊艇載著悠閑的旅客,在水道上緩緩地觀光旅行。
作為貿易大國,德國擁有一支自己的商船隊。它是世界上最現代化和最安全的船隊之一。2/3的船隻役齡不超過10年,集裝箱船舶平均船齡只有3.8年。1995年至1999年的4年間,德國船隊的運力以年均14.8%的速度增長,居世界同行之首。研究表明,如果將德屬外籍船舶計算在內的話,德國公司控制的船舶總量約為2830萬載重噸。盡管德國船隊的總運力只排在世界第8位,但是其在海上貨物運輸市場中所佔份額卻越來越大,承運貨物總量佔世界海運總噸位的3.8%。�
德國的主要港口有漢堡、不來梅港、威廉港、呂貝克和羅斯托克。其中最大的海港是漢堡港,它位於易北河下游,是易北河、阿爾斯特河、比勒河的匯合處。其作為一個自由貿易港已有百餘年的歷史,雖不如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港和荷蘭的鹿特丹港交通便利,但其現代化的設施彌補了其地理上的不足,使之成為世界聞名的「快速港口」。
⑺ 德國人堪稱是世界上最遵守交通規則的民族,他們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德國人在遵守交通規則上,他們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因為他們對規則的遵守真的是給我一種強迫症的感覺,造成這樣情況的原因我覺得主要就是有三點。
1、德國有嚴格的交通管制制度。在德國,有一套非常嚴格的交通管制制度,並且對於違反這個規則的人懲罰是非常重的,所以,在這個交通管制制度的約束下,沒有人願意以身試法去不遵守交通規則,而且在德國,駕照非常難考,並且花費也很高,萬一因為不遵守規則導致自己證沒了,那就很難受了,不僅賠錢還丟證。
綜上,德國確實是目前世界上最遵守交通規則的國家,我覺得造成這樣的原因除了因為德國有嚴格的法律條文規定以外,還有德國家長對孩子規則意識的教誨,就這樣一代一代的傳承了下來,形成了現在我們所見到的獨特的德國文化。
⑻ 為什麼德國交通運輸以鐵路為主
空運成本太高,不是必要的是不會採用的;
德國的海岸線太短,一般大一點的海運港口主要是漢堡跟布萊梅,雖然也還有基爾、Stralsund等幾個港口,但因為是在波羅的海內部,與其他國家通航勢必造成船期長、成本高等缺點,所以一般只和北歐各國、波蘭、波羅的海三國等通航。德國的內河運輸還是比較發達的,主要是萊茵河、美茵河、易北河、多瑙河、奧得河,而其中如美茵河幾乎只是在德國境內;
用鐵路運輸,一方面是因為德國的鐵路線比較發達,覆蓋率高,與其它國家的聯通也很好;另一方面是因為德國的火車質量好,速度也快,又安全,所以用火車還是比較劃算的。
⑼ 在德國出行方便嗎用什麼交通工具比較好
第一,在德國公共的交通設施是非常完善的,不論是老人 小孩 孕婦還是殘障人士,都會有專門的位置以及上下車方式,第二,如果您選擇私家車在德國也是非常有感覺的,德國的高速公路是不限速的,對於那些喜歡駕駛的人在德國開車絕對是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