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二戰時裝備哪裡來的

德國二戰時裝備哪裡來的

發布時間:2022-08-19 11:22:20

1. 二戰時德國製造的奇奇怪怪的武器都去了哪裡

二戰德國震驚世界的武器,炸彈竟然能在水上「跳」!彈跳炸彈:正如名字所表達的那樣,彈跳炸彈是一個重達9000磅的機動炸彈。飛機將它投放在水面上,隨後它會沿著水面反復彈跳,直到剛好到達水下目標之上的某個地方時,才會忽然下沉到表面並引爆。

彗星:雖然外形是個小胖子,但卻是個靈活的胖子。憑借超高的機動性,彗星甚至可以輕松地圍繞著二戰其他軍隊的常規噴氣機飛行。但由於缺乏這種飛機所需的特殊燃料,而且納粹德國的基礎設施對於這樣一個野心勃勃的項目而言過於落後了,只有大約370架飛機被生產出來,隨後項目也慘遭關閉,資源被調用到了別的地方。

2. 德國二戰軍隊那麼多哪來的

軍事學上有一門課程就是:軍事動員學
德國實際上就是利用動員學,壓榨出了最大的動員能力,早在一戰時期,德國的部隊編制和動員就首屈一指
二戰時期更是如此,不斷將老部隊的部分人員補充如新組建的部隊,這樣大家戰鬥力基本均衡
而且德國在二戰前的機體勞動、各級訓練體系完備,保障了足夠的人力資源

3. 二戰的時候德國的科技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一,德國雖然面積小,人口少,資源有限,也作為一戰的戰敗國,科技能夠在二戰期間迅速的發展起來,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1,工業化完成早,工業基礎雄厚,科研技術領先,製造業和生產能力強大(但不是最強大,生產製造最強的是希望國)

2,獨裁統治,國力恢復迅速。元首個人能力強大,狠抓經濟,秘密發展軍事全國的戰斗意志空前強大和信仰一致,軍民一心

3,戰前准備充分,戰術理念先進

4,英法和蘇聯等國的前期綏靖政策,導致德國的做大,整合了歐洲的大部分資源,以戰養戰。

科技上:二戰期間德國作為一戰的戰敗國並不影響到自身科技的發展,德國和中國不同,當年中國是個極度傳統封閉的國家,無無法快速接收到新外來新科技,但是德國就不同了,處在歐洲,與各國科技同步並不難做到,畢竟這些科技在一戰時德國就已經擁有,進化它並不困難。軍事上的科技,做得最出色的莫過於坦克的設計,各國的對坦克並不是十分重視,只知道大量造,但是德國卻考慮到了坦克的安全性。於是將坦克垂直的前沿裝甲,改裝成45%斜角,這樣做的意義就在於,正面打來的炮彈很容易被45%斜角的裝甲彈走,而同強度的垂直裝甲,則會被炮彈很乾脆的穿透。 原理是一個力作用於於力平行的平面上時,威力最大,而作用於斜面上時,則會產生折射。

二,二戰期間德國政治,經濟,軍事的發展

1,政治上:法西斯專政,結束了的一戰後混亂的局面,加強了對國家的控制,平息了各界的動亂,讓德國經過穩定的發展環境里,為國家經濟軍事的發展做足了保障。

利用了英國傳統的大陸政策(保持各方勢力均勻,不允許霸主),已經英美的同情,逐漸將德國的國際地位恢復到戰前水平,並且借機收回洛林,已經萊茵地區,甚至佔領捷克。

2,經濟上:戰後得到美國大量的貸款,用於國家的恢復;當然遇到了經濟危機,所以德國的經濟恢復,並沒有恢復到哪裡去。所以德國的經濟相對於其他歐洲強國來說,是落後的,但是德國的工人為國家貢獻很大,他們當時每天在工廠里工作10多個小時,到最後只拿點保障生活的錢,幾是這么急追快趕,使得德國的工業慢慢和各國平起平坐,甚至趕超。

3,軍事上:凡爾賽條約雖然規定了德國不允許擁有空軍,不允許建造戰艦,陸軍規模不能超過10萬,但是希特勒巧妙的運用了外交手段:英國仍希望德國起到牽製法國的作用,所以一定程度的默許了德國加強軍備,並且最終同意了德國駐軍萊茵地區。法國在戰後漸漸被英國牽著鼻子走,並且在戰後資本經濟飛快的發展,法國(也包括英國等)不願意承擔發動戰爭的責任(也不願意放棄追逐利益去抵制德國),於是被迫接受英國對德國曖昧的態度。更重要的原因是由於蘇聯的成立,各國的共產勢力十分強大,英法希望德國也能站到他們的反蘇陣線上,加之法西斯上台的政策也是反蘇聯,所以豬狗是一家。

德國的軍事最經典,二戰前,雖然德國的陸軍規模不能超過10萬,但是德國暗中訓練有60萬「黑軍」。他們平時是圍觀群眾,戰時就變成正規軍。幾年反復,規模達到二百萬

以上。 德國的戰術是當時最先進的,可以說是第5代戰爭的鼻祖,美國現在依然在沿用。戰事初期,飛機先對敵人的通訊戰,飛機場,道路,屯兵點等重要軍事目標發起定點轟炸,將敵人各部通訊打斷,再集結坦克群,分兵幾路沖鋒撕開對方防線,步兵跟在後面搞破壞,當這幾路坦克群在敵後方集結時,集結點內就是一大批被保包圍的敗軍,任由德軍屠殺,而至於被坦克甩在後面的敵軍,由於戰線崩潰,首尾不能相顧,又不能互相聯系獲取敵情,打得十分被動,最終難逃被德國二線部隊剿滅的厄運。 而歐洲各國還在陶醉一戰時的陣地戰,機動性不強,應變能力自然也不強,所以紛紛被德國打得丟盔棄甲。


4. 二戰時德國製造大量飛機坦克的原料從哪來德國又不是資源大國

二戰爆發後德國鐵礦石主要來自於瑞典、烏克蘭、法國(烏克蘭中部尼科波爾擁有世界第二大錳礦,附近還有儲量豐富的鐵礦)。製造飛機所用的鋁合金,如果LZ去度娘下法國網路就會懂了。石油方面,蘇德開戰前德國可以從俄國進口外,但最大來源是羅馬尼亞的普洛耶什蒂油田。煤炭方面,德國本身就是個產煤大國,不缺煤,僅魯爾區露天煤田可采儲量就超過500億噸,而當時德國為解決石油不足問題還採用過將煤轉化油的技術,盡管成本高昂,但產量仍不小(數以百萬噸級),從戰爭角度上來說是相當成功的。有色金屬則主要來自於巴爾干半島,比如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北歐國家主要是是挪威,尤其是挪威的科納本鉬礦,自從盟軍把它炸毀後,德國武器質量呈直線下降,坦克尤其受害,嶄新的虎王坦克其防護能力僅與IV號H型坦克相當,而有一段時間土耳其也曾供應過一部分有色金屬,但是自從盟軍在北非獲勝後,便再也沒下文了。

5. 二戰時期的德國為什麼武器裝備十分先進呢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產了許多先進的武器裝備。例如,古斯塔夫加農炮、V1導彈、V2導彈、Me-262噴氣式戰斗機、虎式坦克等。開發和設計這些武器需要高水平的科研團隊;製造這些武器需要許多熟練的工程師和熟練工人;使用它們需要一大批訓練有素的優秀官兵。所有這些都來自德國發達和完善的教育體系。之所以德國擁有這樣的先進的武器裝備和他的教育也有很大的關系。

在軍事觀念方面,德國軍隊的戰術觀念比同時期其他軍事大國高出一個層次!德國閃電戰充分發揮了多兵種立體聯合作戰的作用。這種先進的戰術使德國軍隊能夠以弱勝強。在法國戰役中,德國坦克的數量和質量不如英國和法國,但德國閃電戰優化整合了坦克、飛機和其他武器,形成了最強大的戰鬥力。

總得來說,德國之所以在二戰時期的武器裝備如此先進,就是因為他們國家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占據了上風,而且這個國家的工匠精神很厲害。

6. 德軍二戰時期軍隊武器

二戰德軍步兵常用武器

二戰德軍步兵常用武器
WALTHER P38 手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
口徑:9mm
彈夾:8 發

WALTHERP38手槍代替LUGER P08作為德軍的標准配製,並於1939年投入生產。LUGER P08手槍相比,它設計簡單、安全可靠、易於大批量生產。P38是一種雙重製動的武器——在裝上彈葯、豎起擊鐵後,你可以再松下擊鐵,然後在任何時候,你都可以迅速的扳起擊鐵並摳動扳機打出槍膛內的子彈;在緊急情況下,迅速開火比瞄準更重要,該槍僅須簡單的摳動扳機就可以完成豎起擊鐵和射出槍膛里的子彈這一系列動作。到二戰快結束時,生產了超過一百萬支該槍。1957年,WALTHER公司開始恢復生產一種輕便型的P38手槍,稱為P1型,直到1980年,該槍一直是德軍的標准輔助武器。在一些國家,P38一直服役到90年代。

毛瑟 1898式步槍

工作方式:非自動
口徑:7.92mm
彈夾:5 發

毛瑟1898式步槍是二十世紀初大多數步槍的原型,包括美國的SPRINGFIELD1903式步槍。它使用的7.92mm毛瑟彈從1888年開始生產一直到今天仍在使用。該槍性能優越、工作非常可靠,它和它的變形槍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被德軍廣泛用。KARABINER98 型卡賓槍比標準的98式短6英寸,在二戰中,裝備了大多數德軍部隊。

GEWEHR 1943式半自動步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
口徑:7.92mm
彈夾:兩個5發彈倉

幾乎每一種武器德國都生產出了世界一流的產品,但在半自動步槍上他們始終不如美國的M1型步槍。該槍在性能上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可靠性也不太好,所以始終沒能取代毛瑟1898式步槍。

MP40沖鋒槍

工作方式:全自動
口徑:9mm
彈夾:32 發
射速:500 發/分

MP40是MP38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經改進後它更利於批量生產,戰爭期間產量超過了一百萬支。可折疊的金屬槍托使其更緊湊、更便於攜帶。它有令人吃驚的持續開火能力。該槍也得到了盟軍士兵的賞識,把它稱作「SCHMEISSER」,而SCHMEISSER是1918年BERGMANN MP18重機槍的設計者,他根本就沒有參加過MP38或MP40的設計。

MP44突擊步槍

工作方式:全/半 自動
口徑:7.92mm
彈夾:30 發
射速:600 發/分

本世紀三十年代後期,德國陸軍設計師LOUIS SCHMEISSER開始研究利用短葯筒的全自動步槍。實驗證明普通的步槍彈葯對自動步槍來說威力過大,使其在連發射擊時難以控制。此後,自動步槍一直使用短葯筒彈葯,並且開始取代普通步槍、輕機槍。SCHMEISSER設計的原型槍MP43非常成功。1944年,該槍定名為MP44型,一年後改稱突擊步槍。該槍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蘇聯很快就生產出了他們自己的MP44——聞名世界的AK47突擊步槍。

FG1942式 自動步槍

工作方式:半/全 自動,氣動
口徑:7.92mm
彈夾:20發彈鼓
射速:750 發/分

1941年生產,FG1942式最初是專為傘兵部隊設計的,是一種優秀的全自動步槍,不過,對地面部隊來說完全可以把它當作輕機槍使用。在配上了刺刀和可折疊的雙腳支架後,使它的應用更靈活。和美軍中相應的勃朗寧自動步槍(BAR)一樣,它可以在半自動和全自動方式中進行選擇,但它的重量卻僅有前者的一半。

MG42輕機槍

工作方式:全自動,風冷
口徑:9mm
彈夾:20 發
射速:750 發/分

MG42是世界上最好的輕機槍之一,它的變形槍至今仍在廣泛使用。射速高使它成為很具威脅的武器;那些面對過它冰雹般打來的子彈的人,都會對那「撕裂油布」一樣的聲音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的槍管可快速更換;槍身使用沖壓鑄件,利於批量生產。該槍非常可靠,而且使用廣泛,可以配備兩腳支架、三腳支架等,並大量取代應用廣泛的MG34輕機槍。但由於它的方形槍管,使它不適於作為坦克的輔助武器。該槍的突擊型配有75發的圓形彈鼓。由於原型槍的設計非常成功,所以直到50年代才出現它的改進型。

PANZERFAUST 反坦克手雷發射器

工作方式:一次性使用,沖擊點火
口徑:44mm
穿透力:240mm

同美國的反坦克火箭一樣,德軍的「鐵拳」反坦克發射器是一種簡單、有效的一次性使用的武器。在戰爭期間,生產了一系列的型號,從PANAERFAUST1到PANZERFAUST 100。所有的型號都由一個裝有發射葯的鐵筒組成。與美軍反坦克火箭等不同,發射葯靠沖擊點火,從筒內點燃44mm的反坦克手榴彈。手榴彈離開發射筒後,鋼制的彈簧尾翼展開,穩定其飛行。早期的型號需要較靠近坦克——大約30米左右,以後逐漸提高到80米,最後到了150米。盟軍的坦克手常常到到他們的坦克被擊中時才知道「鐵拳」戰斗小組的存在。

PANZERSCHRECK 反坦克發射器

工作方式:摩擦延時引信
重量:0.51千克

同其它武器的研製一樣,德軍也研製了許多不同型號的手榴彈。不過,有兩種最初的原型:直柄的M24型和橢球形的M39型。直柄手榴彈從一戰起就開始廣泛使用,並得到不斷的改進,它比球形手榴彈更易於投擲,威力更大些。

火焰噴射器

工作方式:自動
容量:40次

一戰後德軍曾放棄了火焰噴射器,但當1935年,義大利軍隊在衣索比亞戰爭中使用火焰噴射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促使德軍重新裝備了它。德軍在早期的戰斗中使用過,不過在1941年後,就很少看到它的身影

7. 二戰中德國繳獲了很多武器裝備,都去哪了呢

二戰結束的時候,實際上德國軍隊差不多還有百萬人,這些人的武器被收繳後,再加上德軍倉庫里的庫存,剩餘的德制武器還是有很多的。我們來看看這些武器的去向。

中國

中國的有些德式裝備,比如M35鋼盔不是剩餘物資,是20世紀30年代從德國購買的。

但是還是得到了一些:

比如解放軍得到了少量Stg-44(MP-44)突擊步槍,一般認為是從南斯拉夫弄來的,用作研究和試驗,目前在軍博展覽。

捷克

捷克在二戰之前和二戰時都有很強的工業生產能力。二戰後,他們利用二戰時遺留的原材料零件,繼續組裝了一些德國武器。

比如Bf-109(Me-109)戰斗機,轉手賣給以色列。

再比如Jagdpanzer 38(t)「追獵者」坦克殲擊車,轉手賣給了瑞士。

至於Sdkfz.251 裝甲車,捷克保留了這種裝備,連整條生產線也保留了,還進行了繼續改進,發動機改成了柴油發動機,頂部安裝了裝甲,改稱OT-810。

捷克這么做的原因可能是,蘇聯還有一些歐洲國家拍攝二戰電影需要道具裝甲車,很多OT-810塗上鐵十字在電影里扮演Sdkfz.251 裝甲車。

8. 二戰中德國哪裡來那麼多鋼鐵造武器

德國那麼點武器消耗不了太多,德國自己有鐵礦,不夠了就去侵略啊,你以為德國入侵歐洲和蘇聯是幹嘛?好玩啊。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二戰時裝備哪裡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