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國民黨抗戰時為什麼會有德國軍械

國民黨抗戰時為什麼會有德國軍械

發布時間:2022-08-19 13:41:33

Ⅰ 為什麼二戰時的國民黨軍隊有那麼多德式裝備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國大選中獲勝,出任德國總理。在中德軍事合作領域,阿道夫·希特勒見蔣介石政府驅逐蘇聯顧問、與蘇聯交惡、發動四一二事變、圍剿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等行動與其堅決反共的立場非常合拍,同時中國蘊藏的豐富自然資源(特別是如鎢、銻等戰略資源)和廣闊的工業品市場,也正是德國復興的重要便利條件,而且作為蘇聯的鄰國,完全可以作為有效的牽制力量和共同反蘇的政治盟友,加之他上台之後廢除了凡爾賽條約的種種限制,因此來華德國軍事顧問的級別與規模逐漸提高,原先帶有遮掩耳目的私人性質而逐漸轉為公開的官方援助。
中德軍事合作因此漸入高潮,不僅雙方簽署了《五年軍事工業發展計劃》,德國開始幫助中國建立軍事工業,並在中國軍事工業尚未建成前向中國提供軍事裝備,而且第四任德國軍事總顧問前德國國防軍總司令漢斯·馮·塞克特上將(他是歷任德國軍事總顧問中最受蔣介石器重,待遇最高、地位最高的,甚至可以以「委員長委託人」的身份,代表蔣介石向國民黨政府各部門首腦下達指令!)在協助中國整軍建軍方面,提交《陸軍改革建議書》,提出了以有限的物力財力,首先建立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小型核心示範武裝,再分批分期完成全國60個師的整編,他認為中國有這樣60個師的精銳常備軍就足以應付各種狀況了,這就是國軍30年代60個整編師方案的來源。

Ⅱ 咋國軍的裝備好多都是德國的

的確,中國人在二戰中拿的是德國產的沖鋒槍。
希特勒與中華民國
早年來自中國家庭的幫助----希特勒在自傳中描述童年在維也納的生活時,曾經提到過,在自己貧困潦倒時受到過一家旅居奧地利的中國家庭的無私幫助,這個「張姓」(按原文的德語發音「CHEUNG」諧譯,在英語中也可譯為「程」)家庭曾無償的一次提供給他500奧地利帝國先令作為他的學費和生活費用,還常常邀請他到家裡吃飯留宿。當知道希特勒有很好的繪畫天分時,這個善良的中國家庭還主動幫他聯系了聞名的維也納大學,希望能資助他進入大學學習。「他們的幫助是無私的,是讓人無法忘懷的……」希特勒曾在談起自己往事的時候感嘆道。後來希特勒掌權後合並了奧地利,但那時無論他用什麼方法都再也沒有找到過這家善良的恩人們。
床頭的孫子兵法和資治通鑒---希特勒對中國古兵法和書籍非常喜愛。據他的隨行秘書說,經常可以在這位帝國元首的床頭看到德文版的中國書籍。希特勒在視察法國佔領區和訪問義大利時都曾隨身攜帶孫子兵法的簡譯本,他還經常挑燈夜讀並寫了大量的閱讀筆記。在任命隆美爾為陸軍元帥暨北非方面軍總司令時,他也曾送給這位名將一本帶有自己注釋的孫子兵法簡譯本,讓這位忠心的將領感激涕零。
鄙視日本看好中國---在軸心國結盟的初期,希特勒並沒有預料到日本的發展會如此迅速。當時在美茵茨的軍事基地里,他曾私下對自己的秘書長阿姆施太朗說過:「和這種國家結盟簡直是恥辱,他們只會在海邊打魚!」在他和一些重要將領的信箋中,他也提出了自己的二分天下設想:以巴卡思坦(當時的波蘭東部和蘇聯的交接處)為界限,西方(歐洲,中東,北非,大西洋西岸)為德意志第三帝國領土,東方(亞洲,小亞西亞,印度,太平洋西岸)為中華民國領土。因此,盡管迫於義大利的壓力與日本結盟,但納粹德國對中國政府的態度一直都相當曖昧不明。甚至在得知南京淪陷後,德國還曾秘密支援了國軍一些包括I號坦克,sdk.222,護耳式頭盔在內的德制武器,國民革命軍就有一個使用的完全是德式裝備,在緬甸的中國遠征軍也曾使用過德式頭盔。
喜歡中國茶葉---1943年希特勒在波蘭療養時曾收到一個商人進獻的極品中國茶葉,從此對中國茶情有獨鍾,雖然在公共場合為了保持「日耳曼優秀傳統」而飲用咖啡,但私底下大家都知道茶葉才是元首的最愛。因此也一度引起了一股中國風的盛行。英國的特情機構MI6也曾策劃用攙入劇毒的極品中國茶葉對希特勒進行暗殺的行動,但最終被蓋世太保察覺並破壞。
蔣介石向德國派了大量的公費留學生。至於抗戰前的大量德國軍事援助那就不用說了,直到抗戰開始後還不顧日本的強烈反對,小規模給中國軍援,直到1941年。德國蓋世太保不太找中國學生麻煩,甚至開戰後亦然(季羨林《留德十年》)。1936年奧運會,德國出資幫助中國代表團,這些也是事實。
為什麼這樣,因為曾經有過中國夫婦救過他。希特勒曾說:「中國人並不能等同於靼韃人和匈奴人,他們是特殊的人種,是有一些文明的人種。」並對中國表示友好,曾稱贊蔣介石。他對中國,遠好於當時要殺光有色人種的3K黨盛行的美國和視有色人種非人的英國。
希特勒曾經被中國人救過,所以在德國有很多中國人便過得很好,比如說,蔣公次子緯國,便是德軍軍官。德國對中國,遠好於英美。另外,希特勒承擔了1936年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的全部費用,並稱中國人是「特殊的、不同一般的有色人種,理應享受更多權利。」

Ⅲ 關於國軍德械師的問題。

分開一個個地說
1、裝備問題
當時空軍的實際當家人是蔣夫人,蔣夫人一貫崇美,所以當時協商的是引進霍克3的生產線,在中國生產
此外,中國空軍從30年代初就開始考慮跨國合作,在南昌建立生產基地,而當時德國正在重整軍備,空軍正在重建,沒工夫搭理中國。一開始的合作夥伴是義大利,後來徒勞無功,蔣夫人接手,將視線轉向美國
正如樓上說的,當時只引進了6架He111

再說海軍,當時的海軍並不統一。實力最大的是閩系海軍,老蔣自己掌握的是電雷系,當時的確向德國訂了不少東西,包括魚雷快艇、兩艘潛艇和一艘潛艇補給船,但工期受德國海軍擴充影響,一直延後,抗戰爆發後,德國終止和中國的軍事合作。這些潛艇被德國人自己留用了

2、關於德械師
實際上德國顧問當時提出,逐步完善這邊的部隊,要分批用德國軍械換裝,並接受德國訓練
但所謂的德械也就是輕武器,重武器非常缺乏

3、關於戰鬥力問題
我的看法是不行,即便60個師全裝備了還是不行
軍隊的戰鬥力不僅僅包括裝備,還包括訓練、指揮、部隊的組織力
在上述方面GJ全是渣
先說裝備,由於沒有自產能力,GJ始終是一支一次性軍隊,裝備打光了,也就一蹶不振了
再說訓練,你看看日本人的訓練水準,再看看這邊士兵的素養
三說指揮,GJ八年抗戰只會就是渣,淞滬抗戰,一開始的10日圍攻,3個師吃不下人家千把人的陸戰隊。88師進攻滬江大學,居然在校門口就被鐵門擋路,然後上下手足無措
戰前偵察讓狗去看地形了?遇到障礙不知爆破,還折損旅長一人,這旅長也是窩囊。
到了最後,撤退的時候,沒有路線安排,幾十萬人一起從兩條路跑,沒有明確地次序、後衛,一團糟,導致事先的防線形同虛設
四說部隊的組織力,更是差勁,八年抗戰中,部隊嚴重缺乏進攻精神,一味應付戰爭

即便完成了60個師的裝備,也無法戰勝日本人

Ⅳ 為什麼中央軍有那麼多德國貨,在二戰時期

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後,蔣介石的國民政府便迅速驅逐了蘇聯軍事顧問,開始向德國尋求軍事援助.德國適逢一戰戰敗,根據凡爾賽條約的規定,只能擁有一支十萬人的軍隊,大量職業軍人被迫離開軍隊,這些除了軍事知識以外對於其他領域知識,技術一無所知的軍人,便成為各國(尤其是軍事領域較為落後的國家)爭相聘用的名師.但是,凡爾賽條約有明確規定不允許德國公民在外國軍隊擔任軍事顧問,而德國軍方則希望他們去外國擔任軍事顧問,以使這些退役人員能利用在國外軍隊服務的機會,獲取最新發展的軍事知識和技術,使德國軍隊不至於在軍事學術方面出現斷層,同時更含有希望這些人員在以後歸國後能繼續在德國軍隊中服務的深意,所以德國軍方對這些人員遠赴國外擔任軍事顧問是暗中鼓勵與支持的.
而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早在1927年四一二事變之前就開始與德國軍方接觸,德國原則同意向中國派遣軍事顧問,最初中國提出的顧問名單上是一批如馮-馬肯森,魯登道夫等在一戰中聲名顯赫的人士,但是德國軍方認為這些人名頭太響亮,容易被發現,所以婉言拒絕,第一批來華的德國軍事顧問是馬克斯-鮑爾上校(馬克斯-鮑爾雖然名不見經傳,卻曾在德國總參謀部供職,以其出色的軍事才幹深得總參謀長魯登道夫的賞識),斯圖茲納中尉和霍姆爾少尉三人,由此揭開了中德軍事合作的蜜月之旅.
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大選中獲勝,出任德國總理.在中德軍事合作領域,希特勒見蔣介石政府驅逐蘇聯顧問,與蘇聯交惡,發動四一二事變,圍剿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等行動與其堅決反共的立場非常合拍,同時中國蘊藏的豐富自然資源(特別是如鎢,銻等戰略資源)和廣闊的工業品市場,也正是德國復興的重要便利條件,而且作為蘇聯的鄰國,完全可以作為有效的牽制力量和共同反蘇的政治盟友,加之他上台之後廢除了凡爾賽條約的種種限制,因此來華德國軍事顧問的級別與規模逐漸提高,原先帶有遮掩耳目的私人性質而逐漸轉為公開的官方援助.
中德軍事合作因此漸入高潮。
但隨著二戰的全面爆發中德合作也就此終止。從此國軍在抗戰中的外援變味了蘇援與美援

Ⅳ 為什麼抗日劇里國軍大多戴德國M35頭盔,其次是英國托尼盔,然後是美式M1鋼盔,很少有戴法軍鋼盔的

抗日劇只能作為一個參考,很多劇都是粗製濫造,沒有認真考究。抗戰時期國軍部隊使用最多的是英式鋼盔,幾乎八成以上的地方部隊都是托尼鋼盔(也有國產仿造品),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桂軍,川軍,西北軍,粵軍,湘軍等都是托尼鋼盔,駐印遠征軍也是英式鋼盔。德式鋼盔多是中央軍蔣某人的嫡系,晉綏軍也有裝備。美式鋼盔中國內地戰場是沒有配備的,最早是滇西遠征軍被美軍裝備。抗戰結束後,國軍才統一換裝仿美軍服,不分中央地方統一佩戴美式鋼盔。法式鋼盔是滇軍特有。

Ⅵ 抗戰時期,中國曾裝備德國的裝備,效果怎麼樣

德械師是我國抗戰前期的主力部隊,在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國民政府制定了建立60個德械師的計劃。從1932年到1938年,國民政府先後從德國購買了大量的軍用設備,並且從德國兵工廠的手中獲得了馬克沁重機槍以及毛瑟步槍的生產技術圖紙,研製出了二四式重機槍和中正式步槍。不過由於抗日戰爭的爆發,我國並沒有能夠來得及組建60個德械師,實際組建的德械師只有30多個,而且這些德械師大部分都缺少裝備,沒有達到計劃中的德械師的標准。

在徐州會戰結束後,有著德械師標桿之稱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只剩下了數百人,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的編制也不復存在。從1938年開始,德國逐漸同我國斷絕了軍事往來,德械師逐漸退出了我國的裝備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美械師和蘇械師。

Ⅶ 二戰時期中國國軍有哪些部隊配備了德國的鋼盔啊

在二戰以前,也就是德國的魏瑪政府。中國和德國的關系都不錯的,在清代,中國的海岸防炮大多是德國軍水商克虜伯產品,在中國近代史上,也就是德國對中國侵略最少的一個。在國民黨時期,中國和德國的軍事交流也是最多,德國給國民黨政府的軍事援助也是最多的國家。在國民黨政府里有一支令日本人聞風喪膽的部隊。就是蔣介石的憲兵部隊。在南京保衛戰中,以傷亡少殺敵,在此戰之後。由於漢奸出賣了憲兵隊的營地,這在一個夜晚,被日本鬼子用飛機給炸了,只有少數人生存下來。

Ⅷ 二戰時中國軍隊的德械裝備

呵呵,樓上不懂就不要瞎說,德國對中國軍隊的影響,超過其他任何國家,從袁世凱天津小站編練的新軍開始,就是德式操典,教官也大多留學德國。這種德式印記,在現在的解放軍中仍然可以看到,解放軍的正步,就是德式操典的變種。

二戰時期直到1939年德國正式入侵波蘭之後,德國才迫於軸心國同盟日本的壓力,與中國斷交,中斷了之前一直進行的軍事合作。

在1937年之前,國民黨進行了整軍計劃,其嫡系部隊,共有30個師不同程度的接受了德式裝備,也就是「德械師」,這些部隊有些編練完畢,全套德式裝備,有些則還在整訓中,只是部分接受新裝備。這些德械師在抗戰初期是國民黨軍隊的主力,淞滬會戰國民黨集中了全國三分之一的嫡系部隊,其中基本都是德械師。後來國軍在正面戰場傷亡慘重,加之39年德國與中國斷交,德械師後繼無力,逐漸被蘇械師和後來的美械師取代。

德械師中單兵裝備,步槍以毛瑟步槍為主,有24式「中正式」步槍(仿毛瑟98),也有原裝德國98K步槍,雖然紙面性能跟日本的38大蓋差不多,但是國造中正式質量低劣,性能難以保證,而且彈葯補給也時常不濟。

機槍,則主要是捷克式ZB26,一代名槍,不多介紹;重機槍則是24式馬克沁機槍,由德國人提供的全套馬克沁機槍圖紙仿製

手槍比較雜亂,有毛瑟手槍(駁殼槍),也有比利時勃朗寧,美國擼子等等

火炮同樣龐雜,德國榴彈炮、山炮、戰防炮,比利時山炮,法國山炮,瑞士防空炮等等,七七八八一大堆

總之,德械師是民國期間對軍事改革的一次嘗試,但限於當時有限的國力和工業基礎,外加大規模侵華戰爭的造成中斷,這種嘗試以失敗告終。

Ⅸ 為什麼在國產抗戰片中經常出現德國兩個字

由於大清帝國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了中國人跌入深淵,民國政府建立之後,要向全世界尤其是德國買一些武器彈葯,又沒有跟德國有什麼厲害沖突,所以國民政府是比較喜歡德國的,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德國成為了一個製造業大國和我國的改革開放,相得益彰,合作無限,國產抗戰電影必須真實留下歷史的烙印,記錄歷史。

閱讀全文

與國民黨抗戰時為什麼會有德國軍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