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戰德國共生產了多少噸彈葯(不運算元彈)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6-26
『貳』 京特·馮·克魯格的西線的絕望
半年之後,克魯格奉召前往最高統帥部。此時,他又屈服於希特勒的影響之下,無力擺脫這個混世魔王的誘惑。他對能否謀殺成功發生動搖,反而認為效忠是他的本分。於是,他從一個反抗運動的贊助者又轉而成為希特勒的寵兒。1944年7月,他接替格特·馮·倫德施泰特元帥成為德國西歐戰場總司令。
1944年7月3日,克魯格到了法國,並訪問了隆美爾元帥。其間,兩人發生了激烈的辯論。隆美爾說克魯格是東線的土包子,克魯格說隆美爾沒去過東線,根本就是浪得虛名,隆美爾惱羞成怒,提醒克魯格他也是一個陸軍元帥,克魯格諷刺隆美爾那個元帥也就只能指揮幾個師。這真是一次奇怪的會見:隆美爾原為希特勒的信徒,當時則為希特勒的敵人;而克魯格則正好相反,兩人在爭論「元首」的指揮問題上當然是針鋒相對了。克盧格是7月1日取代龍德施泰特元帥任西線總司令的,他兩年來卓有成效地指揮東線的中央集團軍群,積累了豐富的防禦作戰經驗。這也許給希特勒和元首大本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確信依靠他的謹慎和毅力能扭轉不利的局面,認為他是最勝任的人選。但在經過一番前線視察之後,克盧格自己也感到戰局毫無希望了。他很快就不得不承認,這里的情形畢竟和他半年前在東線碰到的情形有本質的不同,雙方兵力兵器的不平衡,排除了長時間穩定諾曼底戰線的任何可能性。不過他首先只好盡到一名指揮官和軍隊所能盡的職責,做力所能及的努力。因此,他也只能消汲地繼續進行力量懸殊的作戰。7月17日,隆美爾因座駕在撤退過程中被英國空軍戰斗機擊毀而身負重傷,被迫離職回國療養。兩天之後,希特勒把諾曼底正面的指揮權授予克魯格。
7月20日,在東普魯士的德軍東線作戰大本營「狼穴」發生了施陶芬貝格上校企圖用炸彈刺殺希特勒的「7.20事件」。當時,克魯格正在其位於拉羅什蓋恩城堡的司令部中,反抗組織的聯絡官:法國佔領軍司令卡爾·海因里希·馮·史圖爾普納格上將,及其同事凱撒·馮·塞奧特少將(施陶芬貝格的侄兒)前往拜訪克魯格,並向克魯格元帥請求道:「我以德意志民族的名義向您請願!請您效法隆美爾,脫離希特勒,擔任西方自由運動的領導人!請您結束戰爭,開始談判,以結束這種殺人流血的勾當!」 此時,史圖爾普納格已經命令部隊開始執行逮捕駐守在巴黎的武裝黨衛軍指揮官的任務。但克魯格當時已獲知希特勒仍然倖存,他出神良久,聳聳肩膀說:「諸位,這一次行刺已經失敗了!」事後他向他的參謀長說:「我已不再抱有希望了,因為一切目的都不會達到。希特勒是民眾崇拜的偶像,只要他活著,一切都毫無辦法……」。很快,在巴黎的反抗運動也被克魯格的安撫手段所平息。克魯格還按照參謀長布盧默爾特里特將軍的建議,向希特勒發了一封效忠電報。
西線的戰況日益惡化。7月25日,同盟軍出動飛機向佩里耶、聖洛之間縱深8公里、寬1公里半的地域投擲了4700噸炸彈。美軍3個師利用這一猛烈轟炸,於11時在狹窄正面轉入進攻。另兩個坦克師和1個步兵師准備發展突破,經打開的缺口向庫唐斯實施突擊。第二天黎明,美軍進入萊賽和佩里耶,而坦克先遣部隊則直抵庫唐斯。這一突擊威脅著德軍的防禦西翼可能被切斷。克盧格試圖以兩個坦克師由東面實施猛烈反沖擊,藉以挽救危局,但沒有成功。這兩個師同德軍整個西翼一樣,被美軍進攻的強大浪潮沖垮了。德軍在聖洛以西的防禦已經崩潰到無法恢復的程度,只是由於克盧格指揮的靈活和及時,才使本已付出嚴重損失代價的西翼沒有遭到完全的合圍。美軍抓住有利戰機,用8個步兵師和4個坦克師在庫唐斯兩側向南猛攻,在7月31日攻佔了格郎維爾和阿夫朗什。粉碎了德軍的抵抗,突破大告成功。接著,美軍小喬治·史密斯·巴頓將軍指揮的第三集團軍所轄3個軍,在同盟軍左翼揮師東進,攻向布列塔尼半島,並企圖向南和東南推進,從南麵包圍德軍。美軍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將軍指揮的由兩個集團軍編成的第十二集團軍群的攻勢也十分猛烈。這時,克盧格見情況已非常嚴重,提出在不讓同盟軍從登陸場發動進攻的企圖已經失敗的狀況下,為使德軍兩個集團軍避開威脅著他們的合圍,並為挽救在布列塔尼半島防守的那些師,應立即撤出這一半島和其他危險的陣地,同時毫不遲延地放棄法國整個西南部和南部的要求。他認為這樣也許還能在塞納河或塞納河東南阻止住同盟軍的推進,使局勢仍能勉強過得去。但是希特勒沒有理睬克盧格的這個要求,而是下達了截然相反的命令,根據這一命令,必須扼守布列塔尼半島,或至少扼守它的幾個港口,「C」集團軍群應留在法國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地區,同盟軍在阿夫朗什地域打開的缺口應通過反突擊予以封閉。為此,他下令從正面無條件地撤出所有坦克師(這是防禦的支柱),以這些師編成由坦克第五集團軍司令指揮的突擊集團,並把它集中於莫爾坦地域,任務是:向阿夫朗什實施突擊,切斷突進的美軍第三集團軍同其後方的聯系。命令中特別強調,任何情況下都不得讓敵人前出到戰役地幅。但是由於同盟軍航空兵不斷實施空襲,到8月6日前,原定集中的6個坦克師中只有4個集中到了指定地區。克盧格認為德軍最高統帥部的行為簡直莫名其妙,是自取滅亡。大部分坦克師從正面撤出,使德軍兩個集團軍所處位置非常危險,他們在莫爾坦、維爾、蒙龐松山、布雷特維爾一線的防守南翼完全暴露,後方失去保障,拿什麼力量來阻擋美軍第三集團軍新銳兵力對南翼的進攻?再有,怎麼可以在得不到足夠空中掩護的情況下,在狹窄地段集中坦克師呢?就連同盟軍統帥部也對德軍指揮機構的這種行動同樣難以理解。
但是,希特勒的命令仍然有效。由於組建突擊集團有很多困難,而希特勒又發出了特別號令,要求「讓更多美軍通過阿夫朗什,隨後相應地取得更大的戰果」,所以德軍進攻日期推後了。坦克集團又增加了1個坦克師(按順序為第五個師)。早已失去信心的克盧格元帥,違心地執行了希特勒的這個命令。8月6日夜間,在避開同盟軍航空兵干擾的情況下,他指揮實施了這次反攻。第一次突擊,由於只指向美軍1個師,所以德軍集團完成了突破,奪佔了莫爾坦。坦克第二師楔入美軍戰斗隊形10公里。但是一到拂曉,同盟軍的轟炸機便從四面八方撲向進攻的德軍師,炸彈和火箭彈傾瀉而至。德軍的300架殲擊機無法改變自己坦克集團的命運,它們在同盟軍強大的航空兵優勢面前,根本無法接近戰場。地面上雙方浴血廝殺了一整天,只剩下莫爾坦以西1個突破口沒被德軍封閉。希特勒不顧一切地下達了次日晨繼續進攻的命令。 可是這一嘗試被美軍粉碎了,德軍只好把突入的幾個坦克師撤回出陣地。8月12日,美軍坦克先遣部隊出現在阿爾讓唐附近,法軍坦克師先遣分隊也在其以西的埃庫舍附近出現。
負責指揮西線德軍和「B」集團軍群的克盧格元帥,看到危險日益接近,認為德軍在莫爾坦地域的進攻失敗後,德軍兩個集團軍再沒有任何理由扼守對它們來說已經很危險的陣地了。他再次提出了以下請求:立即把這兩個集團軍撤過塞納河,同時把「C」集團軍群各師撤出法國西南部和南部,以便用這些師與在北面退卻的「B」集團軍群一起建立新的防禦,這一防禦的南翼將依託瑞士邊界。由於向希特勒提出的這一請求接連幾天沒有得到答復,克盧格只好不顧後果自己承擔責任,命令坦克第五集團軍先退到奧恩河,隨後再退過圖克河,命令第七集團軍由南面棟夫龍、阿朗松一線掩護退卻。狂怒的希特勒在大發一頓火之後,在現實面前不得不批准了這一命令,但是,克盧格命令所規定的退卻動機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敵對方的限制。
在克盧格下定這一決心之前,同盟軍的坦克先遣部隊已在阿朗松以北推進頗遠,而且在正面北段和西段也採取了行動。同盟軍的加拿大軍隊攻入布雷特維爾山地,英軍第二集團軍在其以西,沿奧恩河谷地推進,攻佔了蒙龐松山,並進抵孔代。美軍第一集團軍攻佔了維爾河,並包圍了第七集團軍南翼。 克盧格敢做敢當,自己下達了退卻命令。但是在這一命令執行之前,他就被莫德爾元帥所取代了。因為希特勒本來在8月15日已經拒絕了克盧格在前一天發來的關於准許西個集團軍退卻,讓其脫離即將封閉的合圍圈的請求。但不知道是德軍統帥部的答復拖延了,還是克盧格故意所致,最終出現了這一退卻的命令。免去克盧格職務的借口是:他在進行幾個星期的緊張工作後需要休息了 。
臨行前,克魯格把總司令的職務交給了瓦爾特·莫德爾,並上書希特勒。在信中,他一方面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辯護,並妄稱西線的敗局是由於他有意採取的錯誤決策造成的;另一方面,最後一次勸希特勒尋求和平及在有需要時結束戰爭。他在信中說:「當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已經不在人間。生命對我沒有意義了。隆美爾和我,早已預見到今天的形勢了。有誰願意聽我們的話?我不知道經驗豐富的莫德爾元帥能否控制目前的局勢。如果他控制不住,而你期待的新武器又不能成功,那麼,我的元首,下定決心結束這場戰爭吧。德國人民所經受的苦難實在太大了,現在已經到了結束這種恐怖的時候了。我一直欽佩您的偉大,如果說明命運比您的意志和天才還要強大的話,希望您現在也表現足夠的強大,在必要時結束這場無望的斗爭!」
當時已經查明,克盧格雖然沒有直接參加7月20日事件,但他知道這一事件的策劃情況。他被解職後,不無根據地估計將會對他進行審判。為了免受凌辱,在返國途中服食氰化物自殺,這個很有才華的戰將,就這樣完結了。事後,希特勒將克魯格的絕筆信交給阿爾弗萊德·約德爾並說:「這是很有力的證據,說明克魯格應該被處死。」
『叄』 二戰時英軍是如何對德國的經濟目標進行轟炸的
在對德國的經濟目標進行夜間精確轟炸時,由於當時機載領航設備較為簡陋,對點狀目標的突擊主要靠目視搜索,光學瞄準轟炸,加上夜間能見度低,很難找到預定突擊目標,即使找到突擊目標,依靠目視光學瞄準系統攻擊命中率也非常低。1940年6月,英國空軍參謀部指示轟炸機部隊,如果無法准確發現德國石油工廠,就突擊德國其他的軍事工業目標,特別是對突擊飛機航程以內的德國飛機工廠集中的地區進行突擊,即重點轟炸漢堡、不萊梅、魯爾和法蘭克福等地區。英軍規定,德國的石油工廠是首選目標,飛機工廠和鐵路樞紐是備份目標。如果兩者都找不到,那麼可以突擊任何發光的目標或可以識別的目標。1940年底,英軍轟炸機對德國的兩個工廠分別進行夜間精確轟炸,分別出動轟炸機162架、134架次,投彈262噸,其中高爆炸彈103噸。英軍轟炸機部隊的照像偵察部隊空中照像結果表明,這兩個工廠均未遭到嚴重破壞,工廠的生產影響不大。在實戰中,英軍轟炸機部隊頻繁地轟炸了德國或德佔區的鐵路樞紐。一段時間里,英軍將鐵路樞紐作為夜間轟炸的主要突擊目標,以期通過破壞德國的交通命脈干擾和破壞德國戰時經濟的正常秩序。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轟炸作戰,效果並不明顯。
『肆』 了解反法西盟罕在法國諾曼底地區發一起的登陸的戰役情況
以下則是「諾曼底登陸戰」的詳細情況:
1944年6月6日凌晨,美國和英國的2390架運輸機和846架滑翔機,從英國20個機場起飛,載著3個傘兵空降師向南疾飛,准備在法國諾曼底海岸後邊的重要地區著陸。這就是著名的「諾曼底登陸」的開始。
黎明時分,英國皇家空軍的1136架飛機對事先選定的德軍海岸的10個炮壘,投下了5853噸炸彈。天亮以後,美國第八航空隊又出動了1083架轟炸機,在部隊登陸的前半個小時,對德軍海岸防禦工事投下了1763噸炸彈。接著,盟軍各種飛機同時出動,轟炸海岸目標和內陸的炮兵陣地。5點50分,太陽已經升起來了,盟軍的海軍戰艦開始猛轟沿海敵軍陣地。諾曼底海灘成了一片火海,地動山搖。
進攻部隊由運輸艦送到離岸7到11英里的海面,然後改乘大小登陸艇按時到達預定攻擊的灘頭。跟在後面的是運載重武器和裝備的大型登陸艇。
盟軍選擇的登陸地點諾曼底海灘,位於法國的西北部,從東到西有5個灘頭——劍灘、朱諾灘、金灘、奧馬哈灘和猶他灘,全長約50英里。登陸計劃第一批進攻部隊是5個師,每個師佔領一個灘頭。
6點30分,美軍開始在奧馬哈灘和猶他灘登陸。美軍第七軍第四師在猶他灘沒費多大勁兒就登上海岸了,只遇到斷斷續續的炮擊。3個小時內,他們就肅清了守衛這個地區的敵人,後續部隊和裝備也源源運到岸上。但在奧馬哈灘,美軍第七軍第一師的情況並不妙。大浪,晨霧,加上硝煙彌漫和側面的氣流,把部隊折騰得精疲力盡,登陸時又遭到敵軍炮火的襲擊。一時間,死傷的士兵布滿了海灘。而下一批進攻的部隊也遭到同樣的不幸。在這危急關頭,美軍兩個突擊營用繩梯爬上了海岸上的懸崖峭壁,奪取並摧毀了敵人的一座炮台。但是敵人繼續猛烈射擊,把美軍阻擋在海灘邊上。美軍第一步兵師長許布納當機立斷,要求海上的驅逐艦冒著可能殺傷自己人的危險,向德軍炮群和火力點進行近距離的轟擊。驅逐艦的大炮果然發揮了巨大的威力,不一會兒,工事里的德軍就舉手投降了。經過美軍第一師的艱苦血戰,終於佔領了一條縱深不到兩英里的灘頭陣地。
英國第二軍團的第五十師於7點20分開始在金灘登陸。他們開始遇到一些困難,但逐漸摧毀了德軍的抵抗。到黃昏時,他們進入了內地5英里。
在朱諾灘,加拿大的第三師在肅清灘頭的德軍之後,進展最快,當晚就到達了岡城——貝葉公路。
英國第三師在劍灘上也遇到激烈的抵抗。黃昏時,他們就同空降的第六個兵師會會了。
當天傍晚,盟軍已在歐洲大陸建立了牢固的立足點。傷亡人數比預計的要少。有將近10個師的部隊連同坦克、大炮及其他武器都上了岸,後續部隊也源源而來,不斷擴大盟軍對德國守軍的優勢。盟軍的諾曼底登陸成功了。
希特勒吹噓他的長達2500英里「大西洋壁壘」防禦工事為什麼不堪一擊呢?原來每年6月,英吉利海峽總是狂風大作,惡浪滔天,艦只行駛艱難。德軍在西線的大部分將軍都認為在這個氣候惡劣的6月里,盟軍是不會發動進攻的。6日凌晨2點左右,駐守在巴黎的德軍總司令部接到報告說,有美英空降師著陸,看來像是一次「大規模行動」。但總司令龍德施泰特卻認為這是盟軍聲東擊西的手法,並不在意。接著,西線德國海軍部隊又向總司令部報告說:據海岸雷達報告,熒光屏上有大量黑點,一支龐大的艦隊正向諾曼底海岸進發。而德國西線的參謀長卻回答:「什麼?在這樣的天氣里?一定是你們的技術員弄錯了!也許是一群海鷗吧?」後來,當他終於看到形勢不好,請求希特勒出動兩個裝甲師去對付盟軍空降師時,希特勒卻禁止動用他的這支戰略預備隊。希特勒還是堅持認為這只是牽制性的佯攻,認為盟軍一定會在加來地區登陸。
希特勒中了盟軍總部的疑兵之計了。在諾曼底登陸以前,盟軍偽裝集結了一支艦隊,發出大量電訊,造成假象,好像盟軍總部設在英國的肯特郡;又讓以勇猛著稱的美國巴頓將軍在肯特郡街頭散步,而德國情報人員正斷定他是盟軍總司令。在進攻前夕,英國飛機又撒下大量的錫箔片,使德軍的海岸雷達上顯示出,好像盟軍的一支艦隊向東駛去,開往加來。
為了嚴格保密,整個英國南部已同英國其他地區斷絕了一切交通,成了一個大兵營,盟軍為「霸王行動」在這里塞滿了堆積如山的軍事裝備和物資。為了防止泄密,英國政府還中止了英國同外國的一切外交關系,撤消了沿岸的正常航運,把所有船隻用於「霸王行動」的運輸,使得美國艾森豪威爾將軍在調動集結軍隊上,沒有任何妨礙。英國政府在這個地區設置了警戒線,任何人未經許可都不得穿過警戒線。每一座帳篷,兵營,停車場和每一支部隊,都仔細地標志在行動的指示圖上。每一支部隊的預定行動都作了准確的安排。這支在諾曼底登陸的軍隊是龐大的,擁有盟軍陸海空三軍287萬多人,戰艦6000多艘,飛機1.3萬多架。這么大的軍事行動的准備工作,德軍竟絲毫不知。
為諾曼底登陸進行的准備工作是巨大而復雜的。改進了許許多多的裝甲車,有供清理海灘的壓路機,有在布雷區開道的裝有掃雷器的裝甲車,有供跨過溝渠的裝甲便橋等,甚至還製造了兩座人工港口,以便登陸部隊卸下裝備物資之用。對於進攻目標的地形偵察,早在一年之前就開始用飛機拍攝從荷蘭到西班牙的海岸線,特別是從1944年4月到6月,共出動飛機偵察4500架次。此外,還有法國地下抵抗組織提供的數以千計的情報。這樣,德軍在歐陸沿海的防禦工事、橋梁、機場、沼澤地區、倉庫、公路、火車站等等,都被盟軍弄得一清二楚。每一個登陸部隊負責人帶著的作戰計劃上,連樹木都標了出來。
到6月12日,盟軍在諾曼底的幾個灘頭已經連結成一條陣線,後續部隊源源而來,軍需物資不斷增加,這些,都保證了諾曼底登陸的成功。8月19日,盟軍佔領了塞納河西岸的芒特。這一天,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解放了自己的首都。8月25日,艾森豪威爾指揮的法國第二裝甲師從巴黎南門和西門進入市中心。當天下午,法國勒克萊將軍奉命接受德軍投降。
『伍』 盟軍對德國石油工業是如何進行打擊的
1944年7月4日,英戰略轟炸機部隊作戰部長巴夫頓空軍准將告訴英空軍參謀長波特爾,英國轟炸航空兵已開始對德國的蓋爾森基興、斯特克拉德、韋瑟爾、漢堡等城市的石油目標進行轟炸,其中大部分作戰行動是由為數不多的「蚊」式飛機實施的。僅有兩次作戰行動規模較大,每次都出動了近300架重型轟炸機,共投彈1000餘噸。其中,第一次作戰行動是在1944年6月12日夜間進行的,英國轟炸航空兵出動了294架重型轟炸機,突擊了德國蓋爾森基興的諾斯頓工廠,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使其產量急劇下降。6月18日,這是美軍第8航空隊第一次深入德國本土進行大規模轟炸作戰。這一天,第8航空隊的3個轟炸師幾乎傾巢出動,總共有378架重型轟炸機參加了這次行動。其中,第1轟炸師的146架B—17重型轟炸機和第3轟炸師的88架B—17重型轟炸機分別轟炸了漢堡和漢諾威的煉油廠,共投彈581.5噸。在6月的最後10天里,美第8航空隊又出動重型轟炸機521架次,突擊了德國的魯蘭、不來梅、博蘭等地的合成石油工廠,還突擊了蒙特巴蒂爾和達格尼兩地的油庫。
1944年下半年的前3個月里,盟軍逐步加大了對德國石油工業的打擊力度。美第8航空隊在7月7日、18日、28日和29日,先後突擊了德國的盧茨肯多夫、哈雷、博蘭、梅澤堡、萊比錫、基爾、不萊梅等地的石油目標。整個7月,美第8航空隊、第15航空隊和英國轟炸航空兵投在德國石油目標上的炸彈共計2.1萬噸。盟軍對德國石油工業規模日益增大的突擊使德國合成石油產量急劇下降。7月份德國氫化法和費化法合成石油產量只有8.6萬噸,僅及1944年頭4個月平均月產量的1/4。
在兩個月內,盟軍投在德國石油工業目標上的炸彈總計為3.7萬噸,致使德國合成石油生產狀況進一步惡化。9月份,德國氫化法和費化法合成石油產量與1944年頭4個月平均月產量相比,下降了92.2%。
美英空軍最初對奪取德國上空的戰略制空權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致使在戰略轟炸初期和中期的空中作戰中屢遭挫折。隨著經驗教訓的不斷積累,他們逐步重視戰略制空權的作用,但所採取的主要措施也僅限於突擊德國的飛機製造工業,且收效甚微。只是在美英對德國合成石油工業實施戰略轟炸後,才使美英戰略航空兵收到出乎意料的戰果。美軍對德國氫化法合成石油工廠的轟炸,很快就使德國空軍航空汽油的供應嚴重惡化。在對石油目標轟炸前的5個月,德國航空汽油平均月產量為16.8萬噸,遭轟炸後的7個月的平均月產量降到2.99萬噸,下降了82%。
施佩爾在7月28日給希特勒的報告中就已經提及,「如果對合成石油工廠的空襲繼續進行,敵人像現在這樣成功地節制我們的航空油料的生產,那麼,到9月或10月空軍按計劃使用將是不可能的。」事實正是如此。從1944年秋季起,德國的戰斗機對美英的轟炸機已無法進行有效的抗擊。它們只能按兵不動、積蓄油料,間隔幾日才能出動一次。油料短缺使德軍飛行員的訓練也受到極大影響,訓練水平大大下降。他們每周分配到的油料只夠飛行1小時,致使德軍新飛行員的補充日益困難。
『陸』 二戰西線英美對德國的戰略轟炸作用有多大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美空軍對德國本土及其佔領區進行了為期 5 年的戰略轟炸。這是軍事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空中進攻。
1939 年 9 月德國侵佔波蘭,英國於 1940 年 1 月開始對德進行試探性戰略轟炸,但規模很小。1942 年 8 月美國第 8 航空隊進駐英國後,開始了英美聯合實施轟炸。英美對德戰略轟炸可分成四個階段。
按照德國空軍部的記錄,德國人民死於轟炸者逾 25 萬人, 重傷者 30.5 萬人,但西德統計局 1956 年發表的數字為平民死亡 57 萬人,傷 88.5 萬人,還不包括警察、民防人員、外籍工人及戰俘在內。
除了對德國重要地面目標的轟炸以外,日間戰略轟炸給予德國空軍非常大的壓力,迫使德國必須降低在東線的作戰飛機數量,將尤其是戰斗機調往西線應付美軍的轟炸機與後來數量甚至超過轟炸機的護航戰斗機。德國空軍的實力也在戰略轟炸進行的過程當中受到無可挽回的重創,終至將整個西線與部分東線的制空權拱手讓出。
『柒』 美英戰略航空兵對德國的交通運輸系統是如何進行突擊的
德國鐵路運輸是德國交通運輸系統的骨幹,戰爭爆發後,其運輸負擔極重。由於石油嚴重短缺,德國不可能用汽車擔負長途運輸任務,因而在德國交通運輸中,鐵路運輸量居首位,占運輸總量的72%,水路運輸佔25%,公路運輸僅佔3%。德國的原煤產地集中在魯爾區,這里採掘的煤不僅用於滿足魯爾區內的工業生產的需要,而且還要運往德國其它地區。僅煤炭運輸一項就占鐵路運輸總量的40%。再加上為了應付美英的戰略轟炸,德國曾將大批工廠疏散,造成零部件和半成品的運輸量大幅度增加,又進一步加重了鐵路運輸的負擔。
1944年9月以前,美英對德國本土鐵路系統的月投彈量最高不足5000噸。此後,美英開始對德國鐵路運輸系統進行大規模轟炸,月投彈量最高時超過5萬噸。
9月5日,美第8航空隊出動B—24重型轟炸機218架,其中,有183架突擊了地處萊茵河畔的德國西南邊陲小城卡爾斯魯厄的鐵路調車場,投下高爆炸彈463噸。9月8日,美軍第8航空隊出動300架B—24重型轟炸機,對這座小城的鐵路調車場又投下了665噸高爆炸彈。
9月9日,美第8航空隊又順萊茵河北上,突擊了萊茵河畔的曼海姆和美因茨,第8航空隊出動419架B—17和337架B—24重型轟炸機,其中有387架B—17轟炸機和265架B—24轟炸機到達這兩個目標上空,共投彈1798噸。9月10日,美軍又調轉方向回師南下,突擊德國南部小城烏爾姆的鐵路調車場,此戰共出動B—24重型轟炸機247架,投彈630噸。
在爾後的10天內,美軍重點打擊德國的合成石油工廠和其他目標。9月下旬,美軍又圍繞著魯爾工業區,突擊了德國西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廣大地區內的眾多鐵路目標,主要有科布倫茨、林堡、達姆施塔特、哈姆、索斯特、明斯特、路德維希港等地,其中規模最大的是突擊路德維希港。在這次作戰中,美軍第8航空隊出動534架B—17重型轟炸機,共投彈1133噸。
10月,美軍的作戰重點仍然是切斷魯爾區與德國其他地區的交通聯系,作戰地域是德國的西北部、西部和西南部,也就是說,仍圍繞魯爾工業區展開攻擊。10月上旬盟軍轟炸機突擊了哈姆、奧芬堡、賴內、赫爾福德、美因茨、科布倫茨、奧斯納布呂克等地的鐵路調車場。10月14日開始,美軍重點打擊魯爾工業區南部最重要的鐵路樞紐,也是魯爾工業區的最重要的南出口——科隆。這一天,美第8航空隊的第1轟炸師和第3轟炸師有640架B—17重型轟炸機突擊了科隆的兩個調車場,總計投彈1740噸,作戰中損失飛機2架。10月15日,美第8航空隊的3個轟炸師一同前往科隆,這在第8航空隊的作戰中是前所未有的。美軍這一天共出動各型轟炸機1212架,其中903架重型轟炸機到達科隆上空進行了突擊,共投彈2500噸。10月17日,第8航空隊再度出動,有1248架重型轟炸機再次突擊了科隆,投彈2913噸。第2天,美軍又出動少量轟炸機對科隆進行了補充轟炸。
10月下旬,美軍又突擊了德國的美因茨、哈姆、明斯特等地的鐵路調車場。哈姆和明斯特是魯爾工業區通往德國北部重要城市不來梅和漢堡,以及柏林方向上的重要樞紐。科隆是魯爾工業區通往德國西南部和南部城市的最重要南出口。科布倫茨是魯爾工業區通往德國西南部和南部廣大地區的重要通道。美軍突擊魯爾區這些與外界聯系的最重要的交通樞紐,無疑給德國戰時經濟的正常運轉以最沉重的打擊。
11月7日,英軍下達了打擊德國本土交通系統的第2號交通計劃。
1945年1月,英國轟炸航空兵投在德國交通運輸系統的炸彈近2.3萬噸,是整個戰爭期間英軍投在交通運輸系統最多的1個月。美軍在這個月中,投在德國交通運輸系統的炸彈約3.2萬噸,其任務主要是破壞德國人對交通運輸系統的搶修工作。在這個月中,美軍對每一個交通目標突擊時所用的兵力都不大,但打擊的面很廣,頻率很高。1月上旬,美軍作戰8天,中旬和下旬,美軍各作戰6天,全月美軍共作戰18天,平均每1.7天就突擊一次德國交通目標。美英戰略航空兵在這個月里投在德國本土交通目標上的炸彈總數約5.5萬噸,是對德國交通運輸系統轟炸作戰中投彈最多的一個月。
『捌』 二戰期間英國對德國的轟炸取得了哪些成果有哪些重大的戰役
1940年1月,英國空軍開始轟炸德國,整個作戰可分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1940年5月~1942年12月)由英國單獨進行。
概述:由於雙方都沒有制空權,為奪取制空權,英國皇家空軍開始對德國進行一系列突擊,1940~1941年主要轟炸目標是潛艇基地、石油工業和航空工業。1942年開始以城市為重要目標,旨在打擊德國的民心士氣。3~6月,對魯爾區幾個城市進行夜間轟炸。1942年5月31日英國空軍出動飛機千餘架轟炸科隆,其破壞程度超過前9個月總計1346架次的轟炸效果.美國第8航空隊於1942年8月17日開始參加對德戰略轟炸,雖然到年底只轟炸了德國在西歐的佔領區,投彈量很小。
》》》2;第二階段(1943年1月~1944年1月)
概述:1943年春,英美已經在西線取得制空權,而在東線,德國的空中優勢也已消失。英美統一轟炸目標,逐步增加兵力。1943年1月,英美在卡薩布蘭卡會議上確定戰略轟炸的目的是削弱德國的軍事、經濟和工業實力,摧毀德國人的鬥志,使其喪失軍事抵抗能力。轟炸的順序為潛艇工業、航空工業、交通運輸系統、石油工業等。
在此期間,英國空軍進行了三個以城市為目標的空中戰役:
》1) 魯爾空中戰役:1943年3~7月對魯爾區若干城市進行43次空襲,到1943年8月,每天參加轟
炸的飛機達到787架,杜伊斯堡、埃森、科隆等、多特蒙德等城市和工廠遭
到嚴重破壞,5月16-17日夜間炸彈摧毀了魯爾水壩
》2) 漢堡空中戰役:1943年7月24日~8月3日四次夜間轟炸漢堡,其中兩次美國空軍還進行了晝
間補充轟炸。8月17-18日意見,英國皇家空軍還對佩內明德的製造V型火箭
發動機的工廠進行了著名的空襲。
》3) 柏林空中戰役:1943年11月23日,英美開始空襲柏林,至1944年3月英國共出動20224架
次飛機對柏林空襲16次,對其他城市空襲12次。
》4)諾曼底大空襲(略)
》》》3)第三階段(1944年7月~1945年4月)
概述:為早日結束戰爭,盟軍不顧不良的天氣,逐漸加強打擊,由於法國和比利時的解放,導致德國空軍雷達站的後撤,盟軍空軍的損失越來越少,而空襲的效果越來越大,集中轟炸德國的石油工業、交通運輸系統和兵工廠,同時繼續轟炸大城市。9個半月內,投彈量超過前幾年的總和。對石油工業的轟炸,7月為35次,8月為20次,9月有十幾次千機轟炸,每月投彈數萬噸。
總結:
五年中,英美共出動轟炸機144萬余架次,戰斗機268萬余架次,投彈270萬噸,其中136萬噸投在德國本土。對工業目標投彈量佔13.7%,除最後階段轟炸石油工業效果顯著外,其餘均無明顯效果。對陸上交通線投彈量佔32.1%,在戰爭後期取得明顯效果。對工業城市的投彈量佔23.7%,其中對德本土61個10萬人以上城市投彈50萬噸,摧毀360萬戶民房,佔德國住房的20%。據聯邦德國統計局1956年發表的數字,平民亡57萬人,傷88.5萬人。在對德戰略轟炸中,美國損失飛機1.8萬架,亡4.3萬人;英國損失飛機2.2萬架,亡4.7萬人。德國損失飛機5.7萬架。
推薦資料:http://ke..com/link?url=HgSP-
『玖』 二戰中,英軍對德實施了哪幾次「千機轟炸」
哈里斯等人經過多次商量,最後把攻擊目標定在了德國魯爾工業區內重要的工業城市科隆。
1942年5月30日夜間,在哈里斯的直接指揮下,英國空軍出動1046架轟炸機,其中4發重轟炸機292架,雙發轟炸機754架。當這些飛機在英國起飛時,天氣並不理想,但當進入歐洲大陸後天氣逐漸好轉,科隆上空只有少量薄雲,能見度很好,對英軍夜間作戰來說非常理想。
這千餘架轟炸機順利地找到目標並投下了燃燒彈,使科隆市區燃起大火。後續梯隊在很遠的地方就看到了大火,它們徑直向目標撲來。德軍高炮很快就對來襲的英軍轟炸機開始射擊,密集炮火平均每7~8分鍾擊落1架英軍轟炸機,1分多鍾擊傷l架。英軍轟炸機在90分鍾內,共投彈1455噸,其中高爆炸彈540噸,燃燒彈915噸。最後撤出目標上空的英軍機組人員,在返航150英里後仍能看到科隆大火。科隆市內有2.4平方公里的市區遭到破壞,市中心一半以上街區被完全摧毀,英軍這次轟炸造成科隆市486人死亡、5000餘人受傷,14萬餘人無家可歸,並使科隆市與其它城市中斷聯絡達9天之久。在這次行動中,英軍轟炸機部隊被擊落4發重轟炸機6架、雙發轟炸機34架,另被擊傷116架。
6月1日夜間,英軍轟炸航空兵的956架轟炸機組成突擊編隊,再次實施「千機轟炸」,轟炸了德國魯爾區的另一個重要工業城市——埃森。在這以後,哈里斯又成功地對德國北部的重要港口城市不萊梅實行了第三次「千機轟炸」。
但是後來兩次的「千機轟炸」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最大的原因在於兵力有限。1942年,每月可用的轟炸機還不足500架,其中重型轟炸機更少。另外,英國轟炸機採用光學瞄準器目視瞄準,夜間作戰時必須藉助月光。再加上德國採取了嚴密的防空措施,轟炸機部隊的作戰效果受到嚴重影響,所以未能達到阻止德國經濟向戰時經濟轉變和瓦解德國民心士氣、摧毀其抵抗意志的目的。
『拾』 1943年5月,蘇聯空軍的主動攻擊使德國空軍損失了多少
1943年5月6日,蘇聯空軍首先發起空中進攻戰役,連續4天猛烈地轟炸庫爾斯克及其毗鄰地區的德軍26個機場,出動飛機總數高達1392架次,在機場上擊毀德機373架,擊傷51架,令慣於突擊敵方機場的德國空軍飽嘗了被別人攻擊之苦。
5月8日開始,蘇軍又進行了第二次空中進攻戰役,繼續猛轟德軍機場,出動規模竟達到了3360架次。在突擊機場的同時,蘇聯空軍還對戰區內和敵縱深交通線、倉庫、通信指揮中心施加了猛烈打擊。
德軍也出動大批飛機對蘇軍機場和鐵路線進行突然轟炸。6月2日,德軍287架轟炸機在戰斗機掩護下,分多批撲向庫爾斯克鐵路樞紐,蘇軍起飛386架殲擊機攔截,經過數小時空中對攻,一舉擊落德軍第一梯隊轟炸機58架。但德軍後續梯隊的160架轟炸機乘機突入了庫爾斯克,對鐵路樞紐投下了數十噸炸彈,致使蘇軍鐵路運輸中斷了12小時。此役德軍總共損失飛機145架,蘇軍損失則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