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戰後德國分為四個佔領區,我就想知道柏林明明在東德境內,那柏林牆和東西柏林是怎麼出來的柏林完全在
二戰後,德國被美蘇英法四國分區佔領,柏林位於蘇占區,但是作為首都,也被四國分區佔領。後來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並,成立聯邦德國,蘇占區成立民主德國。相應的,柏林的蘇占區屬於民主德國,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屬於聯邦德國,西柏林成為聯邦德國在民主德國境內的一塊飛地。
『貳』 德國的柏林為何會分為東西兩個
二戰後,德國是戰敗國,為了制裁德國,盟軍和蘇聯以林的某條街將德國分成了西德和東德兩部分,其首都分別為東柏林和西柏林,現已統一,純手打,望採納
『叄』 德國為什麼會分裂柏林牆是怎麼一回事
柏林牆(德語:Berliner Mauer;英語:Berlin Wall,正式名稱為反法西斯防衛牆(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國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德國或東德)在己方領土上建立的圍牆,目的是隔離東德(含東德的首都東柏林)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聯邦德國或西德),從而阻隔東西柏林之間市民的往來。柏林牆的建立,是二戰以後德國分裂和冷戰的重要標志性建築。1961年建造,1989年拆除,兩德重歸統一。柏林牆的建立,是德國歷史上難以抹去的一道傷疤,這個民族那時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再次分裂。
在歐洲這塊神奇的土地上,曾經有過一道修築最為堅固但又最為短命的長城——這便是德國境內的「柏林牆」。柏林牆與朝鮮半島上的「三八線」一樣,均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產物,又都為水泥所築,可稱得上是歐亞大陸上的兩條「姊妹牆」。柏林牆是東德政府根據人民議院1961年8月12日通過的法令,於8月12~13日夜間修築。目的是制止東德居民包括熟練技工大量流入西德。原為鐵蒺藜圍成的路障,後改築成兩米高、頂上拉著帶刺鐵絲網的混凝土牆。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線的觀察塔樓上設置警衛。1970年,雖然東西德之間關系有所改善,東德政府還是把柏林牆加高到3米以阻止居民逃向西方。到1980年,圍牆、電網和堡壘總長達1369千米。除築牆外還嚴格限制西柏林與東德之間的人口流動。後根據東、西德政府 [1]1971年12月20日簽署的協議,限制略有放寬。1989年下半年,東歐各國政局劇變。民主德國在向德國西部移民浪潮的沖擊下,於同年11月9日,將存在28年零3個月的柏林牆推倒,促進了德國的統一。
背景
柏林牆建於1961年11月20日
二次大戰以後,德國和柏林被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分成四區。1949年,蘇聯佔領區包括東柏林在內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或民主德國),首都定在東柏林,而美英法佔領區則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西德或聯邦德國),首都設在波恩,一直到兩德統一為止。美英法蘇的佔領協定保證西德和西柏林之間的空中走廊。西柏林在西德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規定是西德的領土,由於西柏林的領土完全在東德境內,蘇聯為迫使西德放棄西柏林,強迫西柏林斷水斷糧,此舉讓西方國家團結一致,每日有多班飛機把物資由西德運到西柏林,1949年4月更成立北約,而蘇聯於1949年5月解除封鎖。然而,美英法三國認為規定和現狀相牴觸而推遲實施,所以西柏林一直都不是西德的領土,直至冷戰結束、兩德統一。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區之間自由活動的,但隨著冷戰緊張氣氛的提升,為了防止東德人逃到西德,造成東德嚴重缺少工人,1952年東西柏林的邊界開始關閉。1949年到1961年大約有250萬東德人冒著被東德邊防射殺的危險逃入西柏林。
建牆
柏林圍牆在1961年8月13日開始建造,一開始只是鐵絲網,後來被大量換成真正的圍牆。東德稱此圍牆為「反法西斯防衛牆」,但多數西方國家認為建圍牆的真正目的是禁止東德人逃入西柏林。
逃亡
在該牆建立後,有人採用跳樓、挖地道、游泳、自製潛水艇、熱氣球等方式翻越柏林圍牆,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傷。
1961年8月15日,柏林牆已修建到最後一部分,它還沒有變成兩米高、頂上拉著帶刺鐵絲網的混凝土牆,而僅僅是鐵蒺藜的路障。19歲的東德士兵康拉德·舒曼頭戴鋼盔、肩背長槍大步躍過鐵蒺藜樊籬。這個瞬間被當時在場的攝影師彼得·雷賓拍了下來,震驚了世界。1962年8月17日,18歲的東德人彼得·費查(Peter Fechter)試圖攀越圍牆,被東德士兵開槍射殺。當時,有西方記者在場,東西兩邊的人民都看到他中槍,但沒有人施予援手,事件在冷戰時期哄動一時。他成為第一個因試圖攀牆而被射殺的人。
1979年一個夜晚,從東德一個家庭的後院升起了一個巨大的熱氣球。氣球下面的吊籃里裝著兩個家庭——兩對夫婦和他們的四個孩子。這個氣球完全由這兩個家庭花了數年的時間手工製成,逃亡者操縱熱氣球一下升高到了2800米以上的高空, 20多分鍾的飛行後,他們安全落在西德領土。
1989年11月9日,新東德政府開始計劃放鬆對東德人民的旅遊限制,但由於當時東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君特·沙博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對上級命令的誤解,錯誤地宣布柏林圍牆即將開放,導致數以萬計的市民走上街頭,拆毀存在了28年零3個月的柏林牆,整個德國陷入極度興奮狀態。此事件也稱為「柏林圍牆倒塌」,雖然圍牆不是自己倒塌,而是被人為拆除。當時的柏林人爬上柏林圍牆,並且在上面塗鴉,拆下建材當成紀念品。11個月後,兩德終於統一,成為「柏林圍牆倒塌」後的最高潮。
柏林牆在1961年8月13日開始建造,一開始只是鐵絲網,後來被大量換成真正的牆。東德稱此圍牆為「反法西斯防衛牆」,但多數西方國家認為建圍牆的真正目的是不讓東德人逃入西柏林。柏林牆有7個過境通道,其中有1個專門為盟軍、外交官和外國記者所用。
柏林牆有超過155公里長,約3~4米高,主要可分為:
第零層防線:302座瞭望台
第一層防線:約3.5米高、光滑、淡色的水泥牆,有的地方附鐵絲圍攔和警報器
第二層防線:鋼制拒馬
第三層防線:2米高的鐵絲圍攔
第四層防線:音響警報纜
第五層防線:通電的鐵絲網
第六層防線:共22個碉堡
第七層防線:用來引導(滑)警犬的纜線(共600隻警犬)
第八層防線:6~15米寬的無草皮空地,可以留下逃亡者的腳印,埋有地雷
第九層防線:3~5米深的反車輛壕溝
第十層防線:5米高的路燈
第十一層防線:武裝警衛(共14000人)
第十二層防線:2米高的通電鐵絲網,附警報器
第十三層防線:空地
第十四層防線:第二道水泥牆,高3.5~4.2米、厚15厘米,可以抵擋裝甲車輛的撞擊
第十五層防線:有些地方需要游過施普雷河(Spree)
『肆』 初中歷史德國什麼時候分為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
1949年5月23日,美英法西部佔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7日,東部的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為兩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伍』 東德和西德的分界線,關於柏林牆的來歷是什麼
柏林牆(德語:Berliner Mauer英語:Berlin Wall)是冷戰期間民主德國政府環繞西柏林邊境修築的全封閉的邊防系統,以將其與聯邦德國管轄的西柏林市分割開來。
始建於1961年8月13日,全長167.8公里,最初以鐵絲網和磚石為材料,後期加固為由瞭望塔、混凝土牆、開放地帶以及反車輛壕溝組成的邊防設施。民主德國政府稱此牆為「反法西斯防衛牆」(德語: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其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國德居民逃往西柏林。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納粹德國及其首都柏林被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分成四區佔領。原納粹德國首都柏林被分割為東柏林與西柏林。
1949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與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相繼成立。兩個德國的分裂對峙持續了41年。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成為東西方兩大陣營交鋒的最前沿,各為其主,各不相讓。柏林牆的出現,成為冷戰的符號和象徵。
(5)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怎麼分柏林擴展閱讀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國政府開始沿著西柏林的邊界修建柏林牆。先是完全封鎖西柏林的邊界,民主德國軍隊和工人開始破壞道路使車輛無法正常通行,並安裝帶刺的鐵絲網和圍牆。柏林西側外圍共修築156公里,其中柏林市區43公里。
鐵絲網在修建時相對法定民主德國領土稍向內側,以確保能夠射殺已翻越柏林牆的東德人。8月17日後,開始放置混凝土構件,邊界被修建成真正的牆。在修建期間,民主德國國家人民軍和工人階級戰斗隊得到授權,可以射擊任何試圖穿越的人。
之後又安裝了圍欄、雷區和其他障礙,從而清理出一個巨大的無人區來分辨逃亡者。到1961年11月20日,柏林牆基本建成。在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後,關於德國統一的條約達成於1990年2月13日,這個協議通過1990年2月14日的所謂「四加二協議」得以實現。
東德領土於1990年10月3日正式並入西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從此覆蓋德國全境,德國統一成一個國家。統一後的德國仍然是歐共體和北約的成員國。
『陸』 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有什麼區別
聯邦德國是由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支持的,首都是波恩,在西邊,也稱作西德。
民主德國是由前蘇聯支持的,首都是柏林,在東邊,也稱作東德!
『柒』 德國分為東德和西德,柏林位於東德境內,為什麼還有柏林牆
柏林又分東柏林、西柏林。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國德居民逃往西柏林。
1961年8月12日,根據東德政府的規定,一堵柏林牆橫在了東西柏林之間,成為了德國分裂的象徵。28年後,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兩德也隨之合並。作為德國分裂的產物,柏林牆開始被拆除。冷戰結束後,德國在原柏林牆的舊址上修建了兩德統一紀念碑。
柏林牆的建立是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兩大陣營之間沖突導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原納粹德國首都柏林被分割為東柏林與西柏林;柏林牆修建之前,約有350萬德國居民逃離蘇聯佔領區以及之後的民主德國和東柏林地區,其中1949年到1961年間約260萬人。
(7)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怎麼分柏林擴展閱讀:
1945年4月,蘇聯紅軍進攻柏林,一個月後鄧尼茨決定投降,德國戰敗,隨後英美法三國盟軍也相繼進入柏林。1949年,四大國根據《波茨坦協定》瓜分了德國,把原先德意志第三帝國的領土一分為二。
西邊的那一半隨後成立「聯邦德國」,簡稱「西德」,後來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東邊的那一半就成立了「民主德國」,簡稱「東德」。
隨著德國的分裂,原先德國的首都柏林也跟著一分為二,成為東柏林和西柏林,柏林的位置完全處在東德境內。這就意味著西德的領土,有一小塊在別國境內,而對於東德來說,他的國內有一小塊半個城市,是別國的領土。
『捌』 德國和聯邦德國有什麼區別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柏林牆將德國分成了東德和西德。
1949年5月23日,美、英、法佔領的西部實施《基本法》。在西德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國家,稱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即聯邦德國)。
1949年的10月7日,蘇聯佔領東德,稱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民主德國)。
1990年10月3日,柏林牆被推倒後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統一後的德國國名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即東德西德合並成為現在的德國。
總而言之,德國統一前的德意志聯邦德國僅指柏林牆以西的「西德」。德國統一後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指全德國。
(8)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怎麼分柏林擴展閱讀
新聞背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兩德統一前簡稱聯邦德國(德語: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德語縮寫」BRD「)或西德。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位於歐洲中部,東鄰波蘭、捷克,南毗奧地利、瑞士,西界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北接丹麥,瀕臨北海和波羅的海,國土面積約為35.7萬平方公里。首都為柏林。
德國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國,經濟總量居歐洲首位,世界第四,使用歐元作為貨幣。汽車和機械製造、化工、電氣等部門是德國工業支柱產業。德國農業機械化程度高,農業用地約占國土面積一半。自然資源較貧乏,除硬煤、褐煤和鹽儲量豐富外,在原料供應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
中國於1972年10月11日同聯邦德國建交。近年來,中德兩國高層互訪頻繁,雙邊關系發展水平不斷提升。2004年,雙方宣布在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系框架內建立具有全球責任的夥伴關系;2010年,兩國關系提升為戰略夥伴關系;2014年,兩國關系進一步提升為全方位戰略夥伴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