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國足球隊是一個崇尚進攻的球隊嗎
德國足球隊確實是一個崇尚進攻的球隊,從前德國隊「日耳曼戰車」的稱號就可見一斑。而且現在德國隊重新崛起的秘訣里,很大一個原因就是重用年輕人,重拾進攻利器。
為什麼說德國隊崇尚進攻,看專家解析的德國足球成功的四大因素,進攻所佔的地位就知道。德國足球成功的四大因素(關鍵點在第二條、含兩大進攻理念,即5秒反搶、10秒進攻原則,這是其先進性的體現):
1、熱愛是一切的前提
德國人非常熱愛足球運動,足球早已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這是德國足球之所以強大的最根本原因。沒有熱愛,其他一切都是空談!足球在德國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從德甲職業聯賽到地區業余聯賽,包括各中小學校都有成人和孩子在踢球。德國的民間足球俱樂部都有自己的第一、二、三級梯隊,有的俱樂部甚至有第四梯隊。每個人都能根據自身競技水平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2、與時俱進的戰術理念
德國人非常注重從其他國家的先進足球理念中汲取營養,並與本國足球相結合。
(1)比如德國足球特別強調球隊的整體性,除守門員之外的10名球員都應站在30 X 30米的區域內,以保持整體陣型的緊湊;
(2)比如「5秒反搶原則」。在比賽中防守不只是防守球員的責任,而是全體隊員的義務,球隊丟球後距離對方持球隊員最近的人要在5秒內完成反搶,如反搶不成則所有隊員要立即轉入防守。
(3)比如「10秒進攻原則」。研究表明,現代足球比賽中一方組織好防守體系的時間大約是10秒。因此本方斷球後,球員應趁對方防守站位混亂之際,在10秒內要完成一次進攻。
在秉持了德意志足球嚴謹、頑強作風的同時,德國隊依然會放下身段,「師夷長技以自強」,這種謙卑、虛心的精神也是德國足球長盛不衰的關鍵所在。
3、時刻遵循「以人為本」
以德甲冬歇期為例,德甲安排冬歇期已有很多年了,因為德國的冬季「冷的要死」,最冷的時候可以達到零下三四十度!在冰雪覆蓋的場地上非常不適宜開展足球運動,這會給運動員的身體造成巨大的傷害。所以德甲各俱樂部都會在冬歇期安排球員休息、度假,以便恢復體力更好地迎接下半賽季。
4、五花八門的訓練器材
比如在訓練球員力量和耐力的時候,除去常見的跑步機和推舉器外,德國現在還會用到阻力降落傘來訓練運動員。在技術訓練方面,除去常用的繩梯、標志桿和標志桶外,還採用網式足球來訓練球員處理高空球的能力。此外,在訓練青少年球員時使用充氣人偶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充氣人偶能模擬真實比賽中的身體接觸,通過此項訓練孩子們將不再對比賽中的身體對抗抱有恐懼心理,並能從中獲得很大樂趣。
可見,德國隊正是靠著進攻是最好的防守,也就是崇尚進攻才又走上世界之巔的~
② 求二戰德國部隊352步兵師的詳細資料
德國陸軍第352步兵師(352. Infanterie Division)及簡史
D-Day,這是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一次登陸戰役,一次被賦予了非凡意義的登陸戰役,盟軍的強大實力永遠的留在了歷史長河之中,然而面對絕對優勢的盟
軍,實力羸弱的德軍依然竭力進行了頑強抵抗,尤其是奧馬哈海灘的352步兵師。又到了D-Day的紀念曰,謹作短文簡介這支同樣有理由占據二戰軍史一席之
地的步兵師,重點是其建立,編制等方面,而在D-Day的作戰情況面對不計其數的記載,難以詳細描述,相信對二戰感興趣的諸位都可以通過眾多資料獲得相關
的信息。
352步兵師師長迪特里希.克萊斯(Dietrich Kraiss)中將
一.352步兵師的建立
曾經有不少資料把352步兵師描繪成一支「富有作戰經驗的東線師,是由經過戰火洗禮的具有頑強戰鬥力的士兵組成的。」然而正確的軍史表明這些描述都是不符合史實的,首先,352師的建立之初的狀況以及其組建的目的就表明這不是一支德軍傳統意義上的主力師。352師的許多士兵的年齡都在17-18歲之間,幾乎都是第一次離開家庭,加入部隊的「小菜鳥」。D-Day事實上也是352師第一次正式的戰斗,但是,就是這場人類歷史上具有非凡意義的登陸戰役讓人們在記住了盟軍所向無敵的強大實力的同時也記住了在奧馬哈海灘頑強抵抗的這個352師,在幾乎沒有空中掩護和裝甲支援的情況下,頑強抵抗了3個美軍師的進攻。
1943年夏天開始,德軍為了彌補在東線戰場的巨大損失,組建了許多新的師級部隊。而且德軍開始認為以同樣的編號來重組那些事實上被殲滅的師的做法意義不大了,352步兵師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建立起來的。352師成立的時間是1943年11月5曰,地點在法國北部的St. Lô ,追述其前身框架則是321步兵師;下屬各個團的建立以及士兵的分配則在同年12月開始著手進行。為了在士兵數量不足的情況下顯示出保持一個師級部隊實力,352師的編成按照的是德軍1944年型師的標准,全師士兵數量從以前標準的17,000人下降到了12,000人,人數的減少幾乎相當於一個團的數量,於是352師的團下屬的營的數量也從以前的標准3個下降到了2個。
參加諾曼底戰役的352師的士兵的來源主要有以下一些作戰單位:
----546擲彈兵團:這個團的許多士兵都在斯大林哥勒戰役中蘇軍包圍圈最後形成以前成功撤離;
----268步兵師和321步兵師:這兩個師的士兵在庫爾斯克戰役後不再返回原來的(已經不存在)的 部隊,而是被分配到新的作戰部隊;
----來自於義大利的軍醫院的復原人員,這些士兵大多經歷過北非戰場和義大利戰場的洗禮,擁有相當的作戰經驗;
----大量的青年新兵(17-18歲);
一些歷史照片記錄了他們中的部分
Josef Geschwendtner,916擲彈兵團,陣亡
Eard Schoetz,916擲彈兵團,失蹤
來自於東歐其他國家的志願者,這些人員的戰鬥力讓人懷疑,語言障礙更是成為作戰中的一個嚴重問題;
----基層士官大多數是擁有作戰經驗的「老兵」。
全
師擁有14個步兵連,由於兵員的集中問題以及裝備的到達問題,這些連隊的組建師非常緩慢的。戰爭巨大傷亡造成的兵員緊張問題異常突出,許多新兵甚至根本沒
有做好必需的作戰准備,例如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許多青年士兵甚至還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況。不過相對於情況更糟的德國國內,在諾曼底的德軍的供應狀況還算可
以,能一定的彌補這些問題,至少,能讓那些營養不良的士兵獲得牛奶,來增強體質。
到1944年3月1曰,352步兵師基本上形成了相當的戰鬥力,全師的裝備情況也也基本上達到滿編要求。但是因為訓練時間以及彈葯供應緊張的原因,全師的訓練情況還沒能達到作戰要求,這個情況直到3月底才得到初步改善。
916擲彈兵團團長高斯(Goth)上校
352師的作戰實力概覽:
總計333名軍官----50%沒有任何作戰經驗;
總計2,164名士官----30%沒有作戰經驗;
總計1,455「志願者」和6800名德國士兵(大部分為17-18歲的青年)構成了352師的主體作戰力量,分別編入3個擲彈兵團:
352步兵師的編制概覽:
914擲彈兵團;
916擲彈兵團;
352炮兵團;
師屬其他後勤通信輔助單位。
352步兵師的部署概覽:
1943年11月:隸屬於D集團軍群84集團軍第7軍,諾曼底;
1944年1月:隸屬於D集團軍群84集團軍第7軍,諾曼底;
1944年5月:隸屬於B集團軍群84集團軍第7軍,諾曼底;
1944年6月:隸屬於B集團軍群第2傘兵集團軍(II. Fallschirm)第7軍,諾曼底;
1944年7月:(殘部)隸屬於B集團軍群第2傘兵集團軍(II. Fallschirm)第7軍,諾曼底;
1944年8月:(殘部)隸屬於B集團軍群第一軍,法國;
J1944年9月:(殘部)退入弗萊森堡。
註:352步兵師於1944年7月被殲滅,殘部重組命名為352國民擲彈兵師。
二.奧馬哈海灘的布防
1944年3月15曰,隸屬於84集團軍的352步兵師開始接防原來由716步兵師防守的100公里長的海岸線的一半,即54公里的防區。
352師的海岸防區被分成了3部分:
左邊部分由914擲彈兵團負責;
中間部分由916擲彈兵團負責;
右邊部分則由726擲彈兵團負責,這個團原來屬於716步兵師,現在劃歸352師指揮,352師自己的第3個擲彈兵團(915團)則作為84集團軍的預備隊;
352炮兵團作為火力支援單位。
914擲彈兵團負責加強Vire左側以及Cotentin - Halbinsel的東南部的防禦。
916擲彈兵團的第2營(II/GR.916)作為師預備隊用於加強St. Laurent區域(即奧馬哈海灘)
916擲彈兵團的第1營(I/GR.916)則被部署到716步兵師的防區加強黃金海灘(Gold Beach)的防禦,作為和716步兵師在352步兵師防區部隊的交換。
③ 巔峰足球球員問題
1980年後德國國家隊最強陣容選擇最佳陣容,首先要固定自己使用的德國隊陣型,352陣型可能不是日爾曼人發明創造,但是他們將其發揚廣大的,將352陣型的威力發揮到極至的絕對是日爾曼人。所以,本人給德國隊選擇的就是擁有雙後腰組合的經典352。
不過,陣型是死的,隊員是活的,所謂的352隻不過裁判吹響哨前隊員在場上站位形成的陣式,隨著比賽的進行和隊員跑動路線的變化以及對手的戰術等等因素,陣型也將做局部的變化,雖然這只是個虛擬的陣容,可是筆者仍然本著合理的原則,盡量使這個陣容相對完美一些。
具體陣容如下圖表:3-5-2門將:
門將里能夠入選本人最佳的只有四人,舒馬赫,伊爾格納,科普克和卡恩。舒馬赫已經從這裡面被排除,因為他在86年世界盃的時候曾經粗暴的對一名法國的隊員犯規,致使該名法國隊員的牙齒掉了幾顆,這樣的行為固然顯示了舒馬赫的驍勇善戰,可是成為一個優秀門將必須具備的氣質就是冷靜,而他太過於莽撞了。伊爾格納,筆者對他印象不怎麼深,知道他是90年世界盃德國奪得大力神杯的門將,還記得他好像晚年在皇馬踢過球。科普克,也不行,雖然他在門前比較冷靜,但是不善於撲險球,只是個中規中矩的守門員。卡恩算是個悲劇性的人物,一直生活在科普克的影子里,這種局面直到其退役才改觀,卡恩最讓我津津樂道的是那場上散發出來的那股霸氣,那股永遠不服輸的鬥志,他00-02年間無論是在拜仁還是德國,都證明了自己無愧於當時世界最佳門將的稱號。門將,我選擇卡恩。
後衛:
布赫瓦爾德,這個德國球星,筆者並不怎麼熟悉,選擇他是因為他既可打中後衛又可打邊後衛的特點,適合打352後衛的左中衛。
薩默爾,被譽為後貝肯鮑爾時期德國最出色的自由人,他場上踢球的風格也被認為是最與足球皇帝相似的。96年的歐洲杯,薩默爾是日爾曼軍團中表現最好的,給德國帶來了歷史上第3座德勞內杯,而他也憑借著歐洲杯的出色發揮贏得了當年的金球獎。只是後來他久治不愈的膝傷使其過早的掛靴,否則他將在自由人的位置上續寫更多發傳奇。
科勒爾,90年代德國最成功的盯人後衛,他整場比賽會像個幽靈一樣一直纏著對方的尖頭人物,強斷,鏟球,樣樣具佳。一個綽號最能概括科勒爾的特點和威名,橡皮糖!
雙後腰:
馬特烏斯,注意,這個馬特烏斯是處於職業生涯晚期的馬特烏斯,馬特烏斯,本來是個出色的進攻中前衛,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位置也一再後移,而其能力並沒有因為位置的變更而變的遜色,在拜仁和在德國的表現證明了馬特烏斯又實力在後腰位置做的更好,如果前鋒和前腰遲遲打不開局面,馬特烏斯還可以壓上,施展他百步穿楊的遠射本領。
傑里梅斯,必須給馬特烏斯配製一個出色的打雜的,必須給德國中後衛前面設置一道堅實的屏障,因此我選擇勇猛的傑里梅斯。90年代後期的傑里梅斯,是綠茵場上技術最全面的後腰之一,本來這個位置我可以選擇巴拉克,可是因為前腰是埃芬博格,再加上因為巴拉克現在扮演的更多是進攻前衛的角色,這個位置只能留給防守更為彪悍的傑里梅斯。
左前衛:
布雷默,除去80年代的布萊特納,因為對他筆者沒有什麼了解的東西,本人也不想去使用搜索引擎。能夠進入本人最佳左前衛的備選人物只有三人,布雷默,紹爾和齊格。紹爾在拜仁證明了他能勝任左路,可是他進攻大於防守,不適合出現在352的左邊前衛的位置。齊格曾經在一段時間里是德國左路的不二人選,可是他的發揮不是很穩定,給人曇花一現的感覺,自從離開米蘭後,一路低走,黯然退役。無疑90年德國奪得世界盃的重臣布雷默更適合出現在本人設置陣容的左邊前衛位置,近可攻,退可守,還能找出比布雷默更適合的人選嗎?
右邊前衛,筆者把這個情感票投給了大力水手巴斯勒,巴斯勒的巔峰時期是在拜仁度過的,記得不錯的話,他在拜仁打的就是右邊前衛的位置。巴斯勒有出色的上前壓上和內切的意識,左右腳具佳,經常在禁區右角到弧頂地帶那片區域上演大力遠射的好戲,更為重要的是他有一手相當厲害的任意球功力,在定位球日漸重要的今天,巴斯勒應該入選。選擇巴斯勒,看重的是他出色的進攻能力。
前腰:
能夠入選前腰位置的人選實在是太多了,埃芬博格,馬特烏斯,穆勒,哈斯勒,拖恩,等等。但是我更偏愛老虎埃芬博格,這也算是個感情票吧。因為94年世界盃對韓國球迷侮辱性質地樹立中指,老虎就一直無緣福格茨執掌的德國隊大名單,也算是個悲劇性質的人物吧,李貝克時期的德國隊,老虎曾經短時間披上德國隊戰袍,可是最終個性的埃芬博格還是與國家隊永遠的說拜拜。埃芬博格舍我其誰的霸氣決定了他能夠成為場上的精神領袖,98年重回拜仁就成為了拜仁的隊長,在他的威懾下,拜仁也不再被人稱為「好萊烏」,為什麼?因為老虎是拜仁的老大,沒有人敢鬧事,要知道當時的拜仁大部分球員都是德國隊的成員。埃芬博格,本來可以在德國國家隊書寫屬於自己的輝煌的,無奈造化弄人,老虎只是德國的一個棄兒。對了,我評選的這個陣容中的德國隊長袖標依然送給老虎。
前鋒:
魯梅尼格,筆者不想過多的介紹,光是憑借82和86年兩界世界盃的表現,現身為拜仁俱樂部副主席的他就有資本出現在本人的最佳陣容中。
克林斯曼是我剛開始看球就非常喜歡的前鋒,更是因為他,我至今偏愛18這個號碼。用什麼語言來形容金色轟炸機呢,想說的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很多別人都已經說過了,筆者就說一些別人沒有說過的吧。金色轟炸機的職業生涯展轉於歐洲五大聯賽中的四個,只有西甲的上空沒有出現過金色轟炸機的幻影。除了在特拉帕托尼時期的拜仁時期有段短暫的發揮不理想,其實那也不能怪他,因為他更多的是被替補上場,還有就是,97-98前半賽季在桑普多利亞表現不佳,其餘的時光里,克林斯曼的表現一直很穩定。這種穩定也被他帶到了國家隊中,無論是綻放光芒的90年世界盃,還是老驥伏櫪的98年絕唱,金色轟炸機都是德國前鋒線上進球最多的選手。穩定的克林斯曼,永遠的金色轟炸機!
總評:
兩個邊前衛,布雷默防守大於進攻,反之,巴斯勒進攻大於防守。傑里梅斯與馬特烏斯在場上也不能平行站位,而且傑里梅斯還要花大時間去補巴斯勒進攻上前留下的背後空擋。
布雷默回撤到後防線,多面手馬特烏斯轉移到左路,傑里梅斯將與老虎埃芬博格組成中前衛組合,是平行組合還是一前一後的組合,視對手情況而定,這樣原先的352將變陣為442,還是那句話,陣型是死的,隊員是活的
④ 德國隊的傳統陣形 德國隊的傳統陣形是什麼
4-4-2
舉個例子
90年代前鋒比埃爾霍夫,克林斯曼
中場有哈曼,傑里眉斯,巴斯勒,紹爾什麼的
後衛中後衛馬特烏斯,艾分博格,邊後衛布雷默+誰誰誰~``
⑤ 猜測德國阿根廷之戰
阿根廷隊和德國隊第一次的交戰記錄是在1958年的瑞典世界盃上,當時在小組賽中聯邦德國隊3比1擊敗了阿根廷隊。1966年世界盃小組賽中雙方再次相遇,那場比賽阿根廷隊和德國隊最終0比0握手言和。
在世界盃的比賽中阿根廷隊和德國隊曾經4次相遇,除了剛剛提到的兩場比賽以外兩隊都是在世界盃決賽相遇,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的決賽中阿根廷隊3比2擊敗了聯邦德國隊第二次捧起大力神杯,4年後的義大利世界盃決賽中聯邦德國隊憑借布雷默的點球1比0擊敗阿根廷隊,第三次成為世界冠軍,而那場比賽也是阿根廷隊在和德國隊交鋒歷史上的最後一次失利。
2006世界盃四分之一決賽的第一場比賽這是德國與阿根廷在世界盃歷史上的第5次交鋒,之前4次德國隊2勝1平1負稍占上風。1958年世界盃,衛冕冠軍聯邦德國小組賽第一場就是迎戰阿根廷,結果3比1勝出,最終阿根廷小組墊底被淘汰。8年後兩支球隊又被分在一個小組,結果0比0戰平。然而兩隊真正的宿怨產生於1986年和1990年兩屆世界盃上。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比拉爾多率領改打352的阿根廷一路殺進決賽,成功地和貝肯鮑爾率領的德國隊碰面。一場火星撞地球的大戰之後,布朗、巴爾達諾以及布魯查加各打進一球,3比2的比分讓德國人黯然神傷了4年。1990年的義大利之夏,這兩支隊又卷土重來,再次在決賽中碰面。但是這一次上帝選擇了德國人,在比賽的關鍵時刻裁判判給了德國一個爭議點球,布雷默一蹴而就。06年將是兩支隊伍在過去16個月中的第四次碰撞。2002年4月的一場韓日世界盃熱身賽中,索林的進球幫助阿根廷獲勝;2005年聯合會杯上,德國依靠庫蘭伊和阿薩莫阿的兩粒進球獲得領先,但里克爾梅和坎比亞索讓雙方戰成平局;在06年2月的杜塞爾多夫友誼賽中兩隊也以2比2戰平。06年四分之一比賽德國隊獲勝 ,但今年德國隊有點危險。
⑥ 求懂球帝分析足球陣型4231,442,433,451,352的優缺點。
1、4231:基本配置是四後衛,雙後腰,三個攻擊型中場外加單前鋒。
這個陣型對攻防的要求非常高。後衛線上對兩名邊後衛的要求比較高,必須是能攻善守的全能球員。
⑦ 在俄羅斯世界盃上,德國的表現為何那麼差強人意
本屆俄羅斯世界盃,德國作為衛冕冠軍,遭遇了小組賽球隊被淘汰的最差結果。網友尖銳指出:從主教練勒夫身上,我們找到了德國在世界盃上遭遇滑鐵盧的四大原因,可以討論一下。終於明白為什麼世界盃德國遭遇滑鐵盧,網友一針見血原因之一:迷信不務實,比賽被視為個人秀這個不多說。大家都知道他為什麼14年奪冠,16年在哪失利,他是怎麼拿到聯合會杯的,他是怎麼拿到預選賽的,然後這屆世界盃的一切又回到了原點。他認為比賽是他理想的個人表演,並迷信他的比賽風格。
第二個原因:迷信的老兵不需要新,任人唯親也不避嫌用人問題是最多的。瑞典沒拿到272,戈麥斯半場,韓國,戈麥斯70分鍾,又272。證明他是對的是什麼?瑞典只是個意外。瓦格納的限定詞太明顯了,他一下子就離開了,但是理智。。。。別說了。不可否認隊里的矛盾和幫派。要知道272和Loew是一個經紀公司的。格雷卡終於上場打邊鋒了。如果勃蘭特演奏得這么有效率,他就上不去。第三個原因:戰斗機玩家不要,風格軟,愛向日葵
一將無能,殺三軍。勒夫作為冠軍教練,不能說「無能」,但他在本屆世界盃上對德國國家隊更衣室的掌控,確實需要驗證。從選人用人到排兵布陣。從知人善任到團隊建設,這些問題可能是勒夫隱約的詭計的集中梳理...勒夫在比賽中頻頻看錶,使得德國隊時間不多「德國戰車」出了勒夫的八個昏招十字車站布置錯誤。勒夫把克羅斯的位置安排在後面,這讓他很難發揮出中前場精準傳球的優勢。德國隊在352陣型推進的時候,中場克羅斯背後存在巨大的真空,這也是為什麼墨西哥每次反擊都能對德國後場造成巨大威脅的原因。
⑧ 這些年,德國足球為什麼總是拿不到最後的冠軍呢到底差什麼呢
序言
歲末年初,總讓人對過去的一年充滿無限回憶,回首2010年的德國足球,那是一段讓人激動與瘋狂,淚水與痛苦的記憶,從拜仁在歐冠的瘋癲演義,到德國隊在南非世界盃上的青春風暴,再到巴拉克的黯然隕落和小小穆的豆蔻年華,盡管德國足球沒能笑到最後,但其強勢的帝國復興是世界足壇誰也無力阻擋的。
對於新世紀的第2個10年裡,德國足球何去何從?是我們這一輩歷經10年低谷的德迷所共同期盼和討論的。當然,要想明白究竟是什麼讓德國足球煥發青春?究竟為何德國足球在10年低谷期間依舊能夠獲得1次世界盃亞軍,2次世界季軍,1次歐洲杯亞軍的上佳成績?或許在某些老一輩德迷的眼中,這些成績根本不能和輝煌時代的德國足球相媲美,甚至一些保守的德迷認為這10年是德國足球的恥辱,更有偏執頑固的德迷為了昔日的輝煌,而特意否定,迴避,醜化德國足球這10年艱辛的成績和辛酸的成長!
因此,為了我們能更好地了解德國足球,我們就不得不正視這低谷10年中德國足球的盛衰榮辱,只有看得清楚這段歷史的德迷,才能真正體會到德國足球的真諦所在,以及看清楚德國足球未來的發展道路。 接下來,就由我這位從小就在祖父,父親身體一起看德國足球長大的80後,試著為所有熱愛德國的中國球迷解讀下這10年中,德國足球所一路走的酸甜苦辣咸,就讓我們把記憶穿梭在10年的記憶中,再次領略到什麼叫德意志!
或許,當你有耐性讀完一個草根球迷寫手眼中的德國足球這10年的話,將會從中發現,為何中國足球這10年的衰敗在哪裡。
第一部:歷史發展的必然衰落
按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來看,這世間萬物都難道由盛到衰的定理,就像潮起又潮落,花無百日紅一樣的道理,王朝的興盛與衰落自然逃不過這一法則,足球運動也亦然。
德國足球崛起於50年代的西德,54年「伯爾尼奇跡」讓這個二戰後廢墟一片的國度看到了民族復興希望的所在,在經歷過60年代的摸索與變遷後,西德足球在70年代奠定了足球帝國的地位,又在隨後通過80年代的殺戮歐洲,以及90年的君臨天下,直至東西德統一後,96年完成對歐洲的最後一次征服。其時間跨度長達近30年的顛峰歲月,哪怕是五星巴西,四星義大利也不能夠為之媲美的。
俗話說:顛峰之後,再往前走,就是下坡路了。輝煌近30年的德國足球在96年獲得歐洲杯,以及多特蒙德奪得97年歐冠杯後,98世界盃上,福格茨帶領著這部老戰車在8強戰上0:3被克羅埃西亞人羞辱完敗出局後。終於走到了顛峰的盡頭。連續2屆世界盃無緣四強。如果說94年是意外,那98年就是必然。
可惜,98之敗並沒有真正讓德國足球人有所清醒,他們總幻想著90年的輝煌歲月,可現實就是德國足球這30年太輝煌了,以至迷惑了人們的雙眼,忽略了德國足球的與時俱進和對自身不足的衡量。由於96博斯克法案的通過,在俱樂部方面功利地大量購買外援,這就更忽視了對後備力量的培養。當90年代中後期以齊達內,菲戈為首的拉丁技術流成型時,當英超意甲這些頂級聯賽為國國家隊輸送出貝克漢姆,歐文,卡納瓦羅,布馮等70後黃金一代的球員時,德甲乃至德國家隊依然還靠馬特烏斯,科勒爾,克林斯曼這些老人在主打時,我們才驚人發現,德國足球落後了。
落後就要挨打,福格茨之後,里貝克接手。這位62歲的老派教練面對青黃不接的現實,是要去大膽提拔新人嘗試變革?還是繼續走前者的老路。可問題是當年輔助瓦德爾學得的那些東西,20年後還管用嗎?99年聯合會杯,里貝克帶著德甲新人去練兵,可0:4慘敗巴西,甚至連美國都敢輸。打紐西蘭最出彩的人居然是馬特烏斯,通過此此練兵,讓他清楚德國新人根本接不起班。可他除了會德國包打30年的那套學問和經驗外一無所是。要改變是不可能的。可捍衛2000歐洲杯的衛冕大業該怎麼辦?無奈里貝克只能將90年的輝煌延續下去,保守成了必須的。
當2000歐洲杯德國陣容里出現39歲的馬特烏斯和19歲的戴斯勒時,全隊年齡跨度整20年。德國隊是用五世同堂的面容出征荷比時,其實我們所有人,包括最鐵桿的德迷心裡都清楚此行----凶多吉少。事實也的確如此,勉強逼平哈吉領軍的喀爾巴阡黃玫瑰後,老邁的戰車終於頂不住沖擊力極強的英格蘭,34年逢英不敗的歷史結束了。命運之戰,一向以鋼鐵意志著稱的德國戰車在崛起的葡萄牙黃金一代的炫耀下,被康西卡奧用帽子戲法給牢牢打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了。記得當時圖片報的大標題是----《里貝克,你使德國受到恥辱》!!
把德國失利的原因都歸結在里貝克身上,的確有些牽強,畢竟這和德國青黃不接以及其他強隊的崛起是有關系的,但里貝克的保守,固執以及對全隊管理駕御的不力,導致德國隊隊內訌連連爆發,新人為上位和老人起沖突,拜仁派系和勒沃派系的水火不容,據說比埃爾霍夫這樣的「海歸」就是成了兩派人馬之爭的犧牲品,大賽中蹊蹺地「被受傷」了。記得看了最後一戰比埃爾霍夫含著棒棒糖,眼中的淚水在打轉的畫面時,的確就是當時德國隊內中微妙情感的真實寫照。本來德國隊的實力就已經屬於強弩之末,里貝克又控制不住更衣室,把隊伍的凝聚力給散了。最終德國隊2000歐洲杯呈現給我們的是無激情,無鬥志,沒團結,沒必勝的信心,更無什麼特點。淘汰是必須的,里貝克下課也是理所當然。
當然,2000歐洲杯固然為德國足球敲響黃昏喪鍾。但平心而論,里貝克還是大膽使用了戴斯勒,巴拉克這些新人,而且在戰術打法上也嘗試著局部細膩化,同羅馬尼亞一戰中的唯一進球就是通過中場不斷的局部短傳配合後,由紹爾攻進一個漂亮的進球。至盡依舊是2000歐洲杯精彩進球之一。而里貝克在戰術上也還是意識到德國隊攻擊力不足的現狀,在352的陣型中,首次把戰略目標轉移為中後場,呈現一個倒三角形;哈曼--傑里梅斯--馬特烏斯。不在是:哈斯勒--馬特烏斯--哈曼這樣的侵略性正角形配置。可無奈他那套德國足球老理論大勢已去,可就是這套由侵略轉為防禦的352體系卻給2年後的德國足球帶來了啟示。由此可見,哪怕里貝克是保守,但他不守舊。
馬克斯說:在一個晴朗的早晨,德國醒來時突然發現,自己還沒參與歐洲資本主義的上升,就已經處在了它衰落的水平上。當新千年的德國足球終被喪鍾聲給喚醒時,它已經發現落後於歐美各列強了。由此
⑨ 德國戰爭王牌///
奧托-克雷齊默爾
1941年德國有三位王牌艇長,當時他們的戰績之高讓其他的艇長嘆為觀止,三人在國內可謂風光一時。但同時也是在1941年這三位王牌先後隕落,其中2人隨他們的U艇一起葬身大海,一人被俘,被俘的就是奧托·克雷齊默爾。奧托是德國的潛艇戰第一號王牌,他總共擊沉了船隻47艘,共計274.386噸。在所有的U艇艇中名列第一位。
奧托·克雷齊默爾1912年5月1日出生於德國的一個小鎮。1930年4月奧托開始了他作為見習船長的訓練航行,1937年他作為U-35號潛艇的第一任艇長參加了在西班牙水域的巡邏任務。1940年1月12日擊沉了丹麥油輪——「丹麥」號,這是他取得的第一個重大戰果。1個月後他擊沉了英國驅逐艦「大膽」號(1,375噸)。
1940年4月奧托離開U-23同月被委任為U-99號潛艇的艇長。兩個月後U-99離開在德國基爾的訓練基地,開始了他一身中最輝煌的「獵殺潛航」。到1940年11月他已總共擊沉了超過46,000噸的船隻。從這時起,在眾多U艇艇長中「沉默的奧托」變成了「噸位之王」,而且一直也沒有人超過他。他也有了一句著名的名言——「一枚魚雷…………一艘船」。
奧托在戰後繼續為德聯邦海軍效力,58歲才退役。但是一代傳奇所編織的海上史詩,仍將與海洋的秘密一起晃悠成歷史的文本。1998年奧托在巴伐利亞度假時,由於意外事故受傷,送進醫院後不久死亡。
埃里希-哈特曼
埃里希·哈特曼(Erich·Hartmann)是一位德國空軍的頭號王牌飛行員。對於世界各國空軍中那些立志要當世界頭號王牌殺手的飛行員來說,埃里希·哈特曼一定是最招他們痛恨的人。因為這位前德國空軍戰斗機飛行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352架的戰績創下世界空戰史上空前絕後的紀錄,這座很可能是永遠無法攀越的高峰迫使哈特曼的後來者無可奈何地永久生活在他的陰影下
1943年7月5日,哈特曼一天出動4次,擊落5架拉-5殲擊機,這天戰績最大,但他的同伴克魯平斯基因與敵機相撞而受傷,離開了中隊,同一天死去的同伴還有5位,佔中隊兵力的三分之一,哈特曼不停出擊,幾乎每戰必有斬獲,戰績急劇上升。
8月17日,哈特曼擊落飛機達到80架,平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著名空戰英雄曼弗雷德·馮·里希特霍曼所創造的世界記錄。9月,他升任中隊長。9月底,哈特曼擊落敵機115架,破默爾德斯創造的擊落敵機100架的記錄,成為新的「空軍英雄」。10月29日,他擊落了第150架,平了克魯平斯基傷愈歸隊後於10月1日創造的150架的記錄,令人稱道的是,他這150架戰果有148架是在2月底到10月底這8個月中取得的。平均每月打下18架,每5天打下3架。他因此被授予鐵十字騎士勛章,並獲准休假兩周。當然,在此過程中他也有敗走麥城的時候,差一點進了蘇聯人的戰俘營。8月下旬,他在一次出動中飛機被擊中,迫降到蘇軍防線後面,兩名蘇軍士兵抓住了他,他急中生智,假裝負了重傷,致使蘇軍放鬆了對他的警惕,他在被壓送後方的途中,趁德機轟炸的混亂跳車逃走,最後穿越戰線回到自己人一邊。哈特曼擊落150架飛機後,得到了很高贊譽,報上常常登出他和52聯隊其他「英雄」的照片。蘇聯飛行員給他起了個「南方黑色魔鬼」的綽號。所謂黑色魔鬼是哈特曼機頭上畫的一個象鬱金香花心似的黑色箭頭。據說有一段時間蘇聯飛行員一見到這個黑色箭頭標志就躲得遠遠的,哈特曼因此竟無事可做,戰果增長慢了下來。哈特曼改變了策略,他把這架畫有黑色標記的飛機轉讓給沒有經驗的僚機,以保護他,而自己駕著沒有標記的飛機。這樣他又得到了與敵機格鬥的機會。
1944年1月至2月,哈特曼又擊落飛機50架,平均每個飛行日擊落大約2架飛機。哈特曼在攻擊中已創造了一套戰術,那就是「觀察——判斷——攻擊——脫離」。但是,在東線的空戰中,德國空軍在數量上已居劣勢,哈特曼必須經常應付蘇聯飛行員的攻擊。於是,他又創造了一套防禦戰術。這兩種方法相輔相成,形成一種守中寓攻攻守兼備的厲害戰法。哈特曼每次在遭到對手從後下方攻擊時,都採用一種向左或向右轉彎下降的路線,迎著對方轉彎,然後擺脫。對方逼近並要進行射擊時,哈特曼鎮靜的在同一水平上飛行,然後側滑等待,讓對手沖前,然後以小速度轉彎擺脫。
「第8中隊的奧伯雷澤爾對別人說,他不相信我擊落飛機的數字。」哈特曼出色的戰績也引起了隊內一些同人的懷疑或嫉妒。同他一起調來52聯隊的奧伯雷澤爾少尉就不服氣,當面說哈特曼吹牛。哈特曼氣沖沖找到大隊長京特·勒爾少校,告了昔日戰友一狀。大隊長揚了揚眉毛:「可我相信是真的!」哈特曼想出個妙招:「我願意和他一起飛行、戰斗。」第2天,奧伯雷澤爾果然被派來作為哈特曼的僚機。那一天,哈特曼升空擊落2架敵機,奧伯雷澤爾臊的滿臉通紅,啞口無言。
1944年3月2日,哈特曼擊落飛機數達到了202架,希特勒授予他和克魯平斯基中尉各一枚柏葉騎士十字勛章。哈特曼少尉和克魯平斯基一起飛到阿爾卑斯山脈的貝希斯特加登山莊。在這里,希特勒親手給他們授銜。參加授銜的共有16名王牌飛行員和兩名步兵上校。哈特曼在這些人中年紀最輕,軍銜最低,尤為引人注目。
哈特曼順道回家省親。父母為兒子的戰績和勛章感到驕傲。但父親喜中有憂,他端坐在沙發上嚴肅的說:「好,經過考驗表明你是個有能力的戰斗機飛行員,並且還活著。埃里希,你要相信,我們已經被打敗了,戰爭失敗了,現在我們得准備嘗嘗失敗的味道了。」父親拿過一張報紙,繼續說:「即使戈培爾那種美妙的堅持到底的說教,也掩蓋不了事實的真相。」哈特曼沉默不語,他無力反駁父親。1944年3月18日,哈特曼回到倫貝格前線。他得知已晉升為中尉。這個時候,美國人最新式的P-51式飛機投入了東歐戰場,給德軍造成很大威脅。整條戰線,無論是空中還是地面,都籠罩在一種緊張、壓抑的氣氛中。德國空軍被迫隨著地面軍隊不斷向西轉移,且戰且退。
1944年4月中旬,哈特曼的中隊在齊利斯蒂的澤爾內什蒂作戰,作戰異常困難,大部分王牌飛行員奉命調回國,守衛日益吃緊的本土戰線。哈特曼一直沒走,他要負責培訓那些不斷補充來的新飛行員。他把自己的攻防戰術耐心的向他們傳授。
4月18日,仍保持著全軍最高勝利紀錄(275架)的勒爾大隊長奉調回國。「現在,小娃娃,我將不在妨礙你了!」勒爾走前留給哈特曼這么一句臨別之言。
5月初,在蘇軍強大的反擊攻勢面前,哈特曼的中隊狼狽撤出蘇聯,移防羅馬尼亞的羅曼。他們的任務是攔截襲擊羅馬尼亞石油中心的美國B-17,B-24轟炸機群,同時,繼續同蘇聯空軍作戰。
到5月底,哈特曼又擊落23架飛機。1944年7月1日,哈特曼已擊落250架飛機,成為德國空軍(也是世界空軍)第5個也是最後一個達到這個高峰的超級王牌。8月3日,希特勒授予哈特曼一枚劍柏騎士十字勛章,這是頒發這枚勛章以來第二次授予一位中尉。2年前,第52聯隊中隊長曾獲此殊榮。哈特曼成了德國空軍的神奇人物和「民族英雄」。
累累戰果
哈特曼來到了東普魯士的拉斯騰堡,這里是希特勒的大本營,綽號「狼穴」,他走進用木版搭起的簡陋房屋,看到斑斑的炸痕,7月20日,一群密謀反叛的軍官在這里引爆了一枚定時炸彈,希特勒倖免於難。希特勒行動遲緩地出現了。他右耳被炸聾,人們只好沖著他的左耳說話,哈特曼大吃一驚。希特勒說話了:「面對未來我是樂觀的……我相信,7月20日是命運挽救了我的生命,這樣,我就能夠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時刻領導德國繼續前進。」走出「狼穴」是,哈特曼只感到胸前的勛章分外沉重。
8月上旬他回到了日益吃緊的東部前線。蘇聯空軍的數量日益增長,近衛團的紅色標志飛機,全由尖子飛行員組成。領導近衛團與德國人作戰的,都是象闊日杜布、波雷什金、雷奇諾卡夫等一樣擊落德國飛機50架以上的王牌飛行員。哈特曼繼續不停的出擊,他那已讓人望塵莫及的戰果記錄還在發瘋似的上漲,不久達到了282架,他甩下了幾乎所有的競爭對手,前面只剩下格爾哈德-巴克霍恩了。巴克霍恩攻強守弱,一次出動常常能打下比哈特曼更多的飛機,但自己也常常被打下,負傷住院,坐失戰機。哈特曼攻守平衡,出動機會比巴克霍恩多。憑借這個優勢,他大步趕上了巴克霍恩。
8月23日,哈特曼3次升空,打下8架飛機。這時,他擊落飛機總數達290架,終於超過了巴克霍恩。哈特曼成了德國空軍最有成就的戰斗能手,也是有史以來世界各國空軍中擊落飛機最多的人。哈特曼現在考慮的已不是對付哪個競爭對手,而是攀越擊落敵機300架這座人類從未征服的高峰。1944年8月24日,哈特曼2次升空作戰,擊落敵機11架,從而使他擊落飛機的總數達到301架,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擊落飛機超過300架的王牌飛行員。第二天,哈特曼被請到赫拉巴克上校那裡,上校對他說:「年輕人,衷心祝賀您!元首已經向您頒布了鑽石騎士十字勛章。後天去沃爾夫桑澤報到,元首為您授勛。」
空軍總司令戈林元帥親自發來電報表示祝賀。自從希特勒被炸傷後,他對謀反者及牽連的人進行了大清洗和殘酷的迫害。整個沃爾桑澤籠罩在猜疑和恐懼中,安全措施異常嚴密,希特勒授勛的第三區嚴禁攜帶武器。被招去授勛的軍官必須遵守安全規定,把手槍交給衛兵。這種帶有懷疑性質的保護手段,哈特曼難以接受,他極力剋制自己,對黨衛軍的安全軍官說:「請您告訴元首,如果他對自己的前線軍官不信任的話,那我就不想要勛章了。」
那個安全軍官的臉變白了,他加重語氣反問:「是嗎?」「是的。」哈特曼語氣堅定的說。希特勒的空軍副官反復琢磨,他最後決定允許哈特曼攜槍受勛。
哈特曼升任第一大隊指揮官,晉銜少校。他的大隊任務是保衛羅馬尼亞油田。不久,哈特曼擊落了第一架「野馬」式飛機,並追擊另一架掛有副油箱的野馬式,哈特曼用機炮將其擊傷,迫使飛行員跳傘。但是,第一次與哈特曼交手後,美國飛行員也警惕起來了,他們在空戰中展開大規模的盤旋,使哈特曼的機群常遭損失。第5次與美國人作戰,哈特曼終於捕捉到了機會。戰斗剛剛開始,哈特曼以1:4的劣勢與美國人決戰。他以最大的俯沖速度向一架P-51殺去,那架美機正在向一架ME-109射擊。400米,300米,200米,100米,哈特曼用最大速度從P-51的後下方30度角接近,一按炮鈕,P-51當即爆炸了。但是,哈特曼怎麼也打不中另外的p-51。表示油量將盡的紅燈突然閃動起來,美機越纏越緊。飛機快飛不動了,唯一的選擇是跳傘。哈特曼咬咬牙,拉動手桿拋掉艙蓋,然後向左壓桿做了個180度橫飛,轉成倒飛。他掉了下去。大傘張開,徐徐下落。
8架P-51好奇地圍住他。哈特曼心裡非常緊張,不知這些美國佬會不會遵守不射擊對方跳傘飛行員的「規則」。正在這時,一架P-51向他飛來,哈特曼絕望了。可是,那個頭帶黃色飛行帽的美國飛行員,怒氣沖沖的朝他打了一個手勢,突然轉彎向西飛。落地後,哈特曼被送回中隊。
在這次作戰中,第一大隊的一半飛機被擊落,兩名機長陣亡,多人受傷。老式Me-109難以應付「野馬」。上司決定,德軍停止攻擊美國人,以保存實力。蘇聯人和美國人的兩線夾擊,使第52聯隊疲於奔命。不久,蘇聯人對布拉格實施轟炸,哈特曼又奉命升空作戰。這次是30架美製A-20與蘇聯波-2一同出擊,上層還有25架雅克-11和P-39護航。
哈特曼指揮友機先沖擊「野馬」戰斗機,然後再打轟炸機。他向最後一架「野馬」開了火,將其擊落。然後又打中另1架美機。這次作戰,哈特曼出手不凡,先取二局。之後,哈特曼又沖向轟炸機群,又打下1架A-20轟炸機。與美國人的短暫交手,給哈特曼的戰果記錄上增加了7個數字,全是「野馬」式。
1945年5月8日,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的這一天,哈特曼從捷克起飛,執行這次戰爭的最後一次任務,偵察一支蘇軍的位置,他沒打算再進行空戰,可是卻撞上了8架雅克-11飛機,他們圍著起火的布爾諾城繞圈。一架位於哈特曼下方的雅克-11無憂無慮地翻了一個斤斗,向地面的紅軍隊伍表示祝賀。哈特曼示意僚機跟上,飛到距蘇機65米處,打下了這架輕敵大意的飛機。這是哈特曼擊落的第352架飛機。回到機場,聯隊長赫爾曼。格拉夫遞給他一封電報:「格拉夫和哈特曼二人馬上飛往多特蒙德,向英軍投降。52聯隊其他人員留在原地向蘇軍投降。航空兵司令官賽得曼上將司令官的意圖是堅決不能讓對蘇作戰的超級王牌落入蘇聯人手中。但兩位指揮官簡單商議後,一致決定拒絕執行這道命令。他們不能丟下自己的部隊自尋生路。他們燒毀了剩下的25架飛機,帶著部屬及家眷共200人從陸上撤向西方。在路上,他們遇到了美軍坦克。
「我是德國空軍第52聯隊的指揮官格拉夫中校。這位是本聯隊第一大隊指揮官哈特曼少校,在他周圍的都是這個部隊的人員和德國難民,我們到這兒來向美國軍隊投降。」但是盟軍高級官員的協議中,捷克屬於蘇聯受降區,在比爾森以東被美國人俘虜的德國人應該交給蘇聯進攻部隊。
1945年5月16日,美國人將哈特曼等移交給蘇軍。打下352架飛機、其中大部分是蘇聯飛機的哈特曼被從23歲起成了蘇聯戰俘。由於哈特曼的「戰績」和他飛過ME-262的經歷,蘇聯人對他進行了多次審問,想了解ME-262的有關情況,但哈特曼拒不合作。
1949年12月,蘇聯法庭判處哈特曼25年徒刑。在監獄里哈特曼拒絕在礦井勞動。場長是一位上校,他對哈特曼的行為極為憤怒。哈特曼不甘示弱,他居然引用列寧的話來反擊:「上校先生,5年多以前,您的國家打贏了戰爭,我是一個戰敗國的空軍軍官,而不是什麼戰犯。列寧說過,一個國家如果6個月之後還不釋放戰俘,那麼他就是帝國主義國家,是一個墮落的國家。」上校吃了一驚。
為了救出哈特曼,他的母親給斯大林寫了一封信。信上說:「斯大林元帥:閣下,在當今為世界和平而努力奮斗的時候,我請求您,我向您的正義心呼籲,希望您能使一個自1949年起就沒有得到自己兒子的任何音訊、十分思念兒子的母親從巨大的悲痛和憂慮中解脫出來……讓我的兒子勞改六年就回來吧!」可這封信沒有得到迴音。
1955年,西德總理阿登納又收到哈特曼母親的信,這次,阿登納親自回了信,答應下個月採取措施使哈特曼獲得自由。為兌現諾言,阿登納在莫斯科簽了一個一般協定和一個貿易協定,事先提出了釋放戰俘的條件。蘇聯同意把釋放1945年起關押的戰俘作為協定的一個內容。哈特曼列入了名單,被提前釋放。
1955年11月,回到西德不久的哈特曼與烏施舉行了宗教儀式的婚禮,這是一個推遲了10年多的婚禮。為了解決生活問題,34歲的哈特曼又加入了正在重建的西德空軍。1956年底,哈特曼正式回到空軍工作。1957年2月,哈特曼添了一個女兒。不久,哈特曼赴美考察F-104回國後,哈特曼在殲擊飛行學校擔任過一段時間的副校長,不久,改任新德國空軍的第一個噴氣式戰斗機聯隊——第71戰斗機聯隊指揮官。這個戰斗機聯隊用德國一戰王牌「里希特霍芬」的名字命名,裝備F-86MKV1飛機。
半年後的1958年10月,第71戰斗機聯隊劃歸北約指揮的部隊。1968年,哈特曼升為上校。1970年9月30日,哈特曼退出現役。1993年,埃里希·哈特曼去世.
⑩ 德國行不
德國隊目前的年齡結構比較合理,老中青三代齊聚一堂。雖然我們缺少世界頂級球星,但是德國隊作為一個整體,永遠是世界足壇最強勁的力量之一,而將德國隊的各個零部件精密的組合在一起,一套度身打造的陣型就顯得至關重要。
在分析陣型的最開始,我想首先排除幾種可能:
433(此陣型過於依賴兩個邊鋒,與德國隊的風格與現實人員不符);
343(拜仁01年拿歐冠的陣容,但以德國隊目前的後防人員配置,此陣型將面臨被打成篩子的危險);
361(沈祥福的國青成名作,滅過阿根廷,滅過巴西,看似精密,不過實為「缺魂」,此陣容是球隊缺乏邊路突擊手同時缺乏強力前鋒時的應急之選,與德國隊不搭邊】
下面說說可行之選
以德國隊當前的人員配備,有以下四種陣型可以作為參考,對於每套陣型中的「現象」,我都會進行說明;
陣型一:442
現象: 「偏沉搭配」拉姆_博阿滕
後防的兩個邊路,採用一個邊衛+一個「中衛」的搭配,這看起來很偏沉,但卻是德國足壇一個潛在的趨勢,舉例來說:在拜仁。巴德打邊;在沙爾克,赫韋德斯打邊;在漢堡,博阿滕打邊……
事實上,這種思維方式是與「兩翼齊飛」這個概念的發展密不可分的。傳統思維中,「兩翼齊飛」經常代表兩個助攻型邊後衛的齊飛,像中國隊出線那年,就是吳承瑛和孫繼海的齊飛。但隨著現代足球的發展,齊飛的概念漸漸轉向了前場,尤指邊鋒,例如拜仁現在的里貝里和羅本的齊飛。
442的德國,後防邊路採用偏沉搭配,是為了重點打擊一條線的同時,對防守進行種鞏固。為了重點打擊,拉姆必須回左路,而博阿滕則不必承擔太多助攻的任務。
442的陣型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對於雙後腰搭檔的默契程度有著很高的要求,這兩個人必須做到「形成合力,能上能下」。考慮再三,我還是覺得442下的德國隊,熊和F8的組合最佳,可惜勒夫似乎已放棄F8。
對於其它位置,不用過多解釋,哦對了,這個陣型犧牲了小豬】
陣型二:451
現象:「三劍客」厄齊爾_TK_馬林
厄齊爾、TK、馬林,此三人在前場的創造力,足以給任何一條防線帶來十足的壓力。在他們三人身前是一名單前鋒,很顯然,這名前鋒必須具備較強的包抄搶點能力和回身做球能力,從這些要求上講,克洛澤是第一人選,但考慮到其年齡偏大且本賽季出場時間得不到保證,因此我認為,基斯林是這個單箭頭主力的不二人選。至於戈麥斯,就不要難為他了。
前場的三劍客就是主攻的,而352的兩個前衛通常是不用參與防守的,這樣一來,當邊後衛助攻上前時,身後的空位就會較明顯。因此對352下的邊後衛的要求就是:可以參與助攻,豐富進攻方式,但必須在保證防守上花更多的心思。這樣一來,我認為韋斯特曼和拉姆分居左右是最佳選擇。這里要特別強調一點,就是拉姆在右路的防守能力要強於左路,這已經在本賽季的比賽中被證實了。而韋斯特曼,打中衛就一定時炸彈,不如在邊路發揮更大作用。
如此一來,通過邊後衛的防守加力,小豬可以去打後腰了】
陣型三:4312
現象:三後腰,「影子前鋒」厄齊爾
這個陣型是被AC米蘭和切爾西經常使用的,核心在於那個3,這三人從站位上講可以稱之為後腰,但從實際運作上講,又具備了類似邊前衛的功效。德國對目前所擔心的後腰搭配問題,不妨從這個角度來尋求解決。
而當豬和赫迪拉同時出現在巴熊身邊時,意味著在中場的攔截能力又上一個台階,此時,德國隊的邊後衛可以考慮參與較多的助攻,以彌補前場的邊路空缺,所以,拉姆+貝克的「犀利組合」無疑是最佳方案。
在前場,同樣是為了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邊路的空缺,同時保證用一個搭檔來激活戈麥斯,特別地將厄齊爾的位置從雙前鋒的那個點上「向後一步,再靠邊一步」。這個位置可以稱作影子前鋒,同時具備邊鋒的功效。這樣一來,厄齊爾和戈麥斯就都活起來了,更為重要的是,將前腰的位置堂堂正正地留給了TK,
陣型四:352(532)
現象:拖後中衛模特,左邊前衛楊森
352(532)陣型作為昔日德國隊的傳統陣型,隨德國隊一起締造了多次輝煌,但遺憾的是如今的足球發展趨勢似乎快要將此陣型拋棄。至於我為什麼要再次提起這個陣型,是從德國隊目前多個點上的人員特點出發,趨利避害,進而想到的解決方案。
首先就是默特薩克,此人堪稱德國隊後防的定海神針,出色的制空,敏銳的攔截,還有一股不服輸的霸氣。與此同時,此人的轉身與回追簡直是國足水準,08年決賽被哈維手術刀傳向身後導致拉姆死命回追,本賽季德甲又多次被速度型前鋒玩樂般戲耍……如果連定海神針都讓人擔心,那德國隊勢必在精神上受到很大影響。
因此,將352的最後排位置留給模特,打一個拖後中衛,這樣對於模特本人是趨利避害的,當然對於德國隊也不失為一種防守的鞏固。這里需要解釋的是,德國隊傳統的352,有一個自由人,但到了2002年,這個自由人變成了拖後中衛,從目前世界足壇講求防守穩固的大局面來講,這個位置當然還是會叫做拖後中衛。
然後再來說說揚森,事實上從06年世界盃的季軍爭奪戰起,「左揚森右拉姆」的設想就已經被克林斯曼和勒夫付諸於實踐,但是不得不說的是,442陣型下的「左揚森右拉姆」是失敗的,其根源就在於揚森防守不利,連進攻也一起連累。我們都清楚地記得08年對陣克羅埃西亞所失的第一球,揚森協防至中路,然後國足般地丟了位置……
解決揚森的問題,同樣從趨利避害的角度考慮,352是理想選擇:其一、揚森的位置更靠前,這是他在漢堡鍛煉了一個多賽季的位置,有助於發揮他的進攻威力與往返跑能力,此為趨利;其二,後防有拖後中衛和兩名盯人中衛的存在,揚森無需再像08年那樣時刻警惕著去補防中路,此為避害。
如此352,可行性真的很低嗎?至少我不這樣認為】
以上陣容之於德國隊,可謂各有利弊。並且就目前的准備時間開看,充分實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現在就要看勒夫教練的膽識了,就像他在08年歐錦賽變陣451擊潰葡萄牙和土耳其一樣,希望能在世界盃上給全世界德迷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