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科學家為什麼要睡覺

德國科學家為什麼要睡覺

發布時間:2022-08-21 07:47:12

① 為什麼人要睡覺

獲得適當的睡眠似乎有助於免疫系統發揮最佳功能。當身體休息時,被稱為T細胞的免疫細胞在身體身體內部活躍,而其他免疫細胞也可以更好地睡眠。

睡眠它有助於我們修復和恢復的器官系統,包括肌肉,免疫系統和各種其他激素。它在記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備日後使用。

睡眠不足會導致身體不好。血液中的腎上腺素和皮質醇這類壓力荷爾蒙會增加,從而提高了血壓。與此同時,人體出現心律不齊的情況,還會動搖人體免疫系統。

(1)德國科學家為什麼要睡覺擴展閱讀

1、動物也是從慢波睡眠中開始進入冬眠狀態的,其慢波睡眠的特點與人類睡眠高度相似,提示睡眠可能和冬眠現象有著共同的目的——保存能量。

2、睡眠是為了實現某種功能,比如「記憶鞏固」,不少睡眠剝奪實驗顯示,睡眠會影響長期記憶的鞏固。在學習新知識和復習已學知識後睡上一覺的話,記憶效果會好得多。

② 為什麼要天天睡覺啊

好好睡覺就是治病 可以修復身體機能,保護心臟 好好睡覺就是治病 可以修復身體機能,保護心臟 睡個好覺,已經成了很多人的「奢侈品」。日前,一項針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地人群健康狀況的調查顯示,僅有13.19%的人表示自己的睡眠是「充足」的。據統計,目前我國睡眠障礙患者約有3億,睡眠不良者竟高達5億人!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一項調查則指出,現代人的睡眠比生活在19世紀初的祖父母們要少2小時12分鍾。 高品質的睡眠是抵抗疾病的第一道「防線」。據德國《經濟周刊》日前報道,缺乏睡眠會擾亂人體的激素分泌。若長期睡眠不足4小時,人的抵抗力會下降,還會加速衰老、增加體重。而哪怕只是20分鍾的小睡,也能讓你像加滿油的汽車一樣動力十足。法國衛生經濟管理研究中心的維爾日妮·戈代凱雷所作的一項調查表明,缺覺者平均每年在家休病假5.8天,而睡眠充足者僅有2.4天。前者給企業造成的損失約為後者的3倍。 睡眠勝過任何保健品 你知道最好的養生方法嗎?不是保健品,而是睡眠。著名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教授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人們通常認為睡眠是一種休息,其實它的好處遠不止積蓄能量這么簡單。良好的睡眠,可以對身體的各項機能起到修復作用,如果睡眠不規律,甚至可能讓你患上100多種病。北京協和醫院心理醫學科暨心理衛生中心首席專家李舜偉表示,現代醫學把睡眠作為一種治療手段,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就有「睡眠療法」一說。人人都知道失眠不好,但說起睡眠對於保健的作用,卻知之甚少。睡眠可以消除身體疲勞。在身體狀態不佳時,美美地睡上一覺,體力和精力很快會得到恢復。這是因為,在睡眠期間,人體各臟器會合成一種能量物質,以供活動時用;由於體溫、心率、血壓下降,部分內分泌減少,使基礎代謝率降低,也能使體力得以恢復。 睡眠有利心臟健康。研究人員對居住在希臘的23681人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一周內至少有三次30分鍾午睡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降低了37%。此外,難治性高血壓、糖尿病等,也都與睡眠密切相關。 睡得好,能讓你更聰明。在睡眠狀態下,腦細胞能量得到貯存,大腦耗氧量開始減少。醒後人的大腦思路開闊,思維敏捷,記憶力增強。德國睡眠科學家在英國《自然》雜志上撰文指出,好的睡眠質量還能增強創作靈感。 睡眠可以減壓。研究表明,睡眠可以降低體內壓力激素的分泌。每當感到壓力大的時候,即使打個小盹,也能讓你迅速釋放壓力,提高工作效率。 睡眠是最便捷、省錢的美容方式。人睡著時,皮膚血管完全開放,血液充分到達皮膚,進行自身修復和細胞更新,起到延緩皮膚衰老的作用。睡眠不足還會導致肥胖,葯物減肥遠不如睡個好覺更有效。 適當「多睡」還是一味治病良葯。在醫院里,總能聽到醫生囑咐病人要好好休息。俗話說「七分調養三分治」,睡眠是這七分調養中最重要的內容了。這是因為,當機體受到感染時,會產生與睡眠有關的化合物——胞壁酸,它除了誘發睡眠外,還可增強抵抗力,促進免疫蛋白的產生,因此睡眠好的患者病情痊癒也快。舉例來說,高血壓患者每天要保證7—8個小時的睡眠,老年人可適當減少至6—7個小時;對心腦血管患者來說,中午小睡30—60分鍾,可以減少腦出血發生的幾率。 中國睡眠協會理事長張景行表示,深度睡眠是身體防禦病毒、細菌感染的重要環節。熟睡時身體內免疫細胞活力加強,也就增強了抵抗病毒、細菌侵襲的能力。所以在一般感冒或因細菌感染而發燒時,睡眠是一種很好的輔助治療方法。 睡眠還能延長壽命。正常人在睡眠時分泌的生長激素是白天的5—7倍。美國一項針對100萬人、長達6年的追蹤調查表明,每天睡眠不足4小時的人死亡率高出正常人180%,而充足的睡眠有利於延長人的壽命。 你是否陷入睡眠誤區 現代人的壓力越來越大,睡眠透支已成為一種都市流行病。亞太睡眠協會主席、中國現代睡眠醫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北京協和醫院主任醫師黃席珍教授稱,睡眠不足會導致人體抗病和康復能力低下,加重其他疾病或誘發原有疾病的發作,如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等。長期失眠甚至會導致抑鬱。 她強調,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睡眠問題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甚至走入誤區,一定要減少無知的代價。 刻意補睡,越補越累。不少上班族在5天工作日內睡眠嚴重不足,單靠雙休日「惡補」。然而,睡多了之後,人處於淺睡眠狀態,睡眠效率低,醒了之後也不解乏。而且,補覺只限於短時間睡眠缺乏,如果持續數十天睡眠不夠,會使身體處於疲憊狀態,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是補不回來的。 睡多睡少一個樣,關鍵還是看質量。睡眠時間超過所需的量,無異於暴飲暴食,人應該像控制食慾一樣,調節自己的睡眠時間。尤其要保持睡眠的穩定性。研究表明,每晚睡眠7小時以上,比今晚睡10個小時,明晚睡3個小時的壽命長;睡眠不足4小時的人死亡率,比睡7—8小時的人高80%,相反每晚睡10小時以上的人80%可能會短命。因為太長的睡眠使神經中樞長期處於抑制狀態,導致各器官功能的減退或產生肥胖,從而誘發各種並發症。 與其床上數羊,不如瀟灑起床。數綿羊的做法,會導致注意力集中,使大腦持續處於興奮狀態,結果更難入睡。如果躺在床上30分鍾還睡不著,還不如起來運動一下,困了再睡。 安眠葯雖是朋友,但不可深交。要承認安眠葯的副作用和成癮性確實存在,即使現在比較先進並被廣泛使用的苯二氮卓類安眠葯也不例外。但只要遵從醫囑服用,對身體的危害可降到最小限度。 打鼾也是病,惡化更要命。睡覺時打鼾是正常的,但經常性的打鼾可能預示睡眠呼吸障礙,睡死的老人、猝死的嬰兒和青年人,多半是這樣的患者。因此,要關愛身邊的親人,傾聽他的鼾聲,觀察他白天是否嗜睡,以便及時就診、積極治療。 晚上要睡好,先把嘴管好。少喝濃茶、咖啡等飲料,於睡前8小時喝一天中最後一杯咖啡,改變吸煙習慣會改善睡眠,酒也許能帶來睡意,但同時帶來的是糟透了的睡眠。睡前4小時內不宜飲酒,切勿在太飽或飢餓時上床。 別把工作和煩惱帶上床,勿把卧室變成娛樂場。有人上床之後有一個習慣,就是想問題,把當天所做的事情「過一遍電影」,又想著明天的工作如何應對,使入睡變得更為困難。如果家裡有足夠的空間,就不要把卧室作為娛樂、學習、工作和待客的場所。卧室功能復雜,會侵擾睡前的心境,難以營造一個理想的睡眠氣氛。 四大要素幫你睡個好覺 那麼,如何判斷你的睡眠好壞?李舜偉提出了幾條標准:一、躺在床上超過30分鍾沒有睡著;二、半夜老醒,醒來的次數超過兩三回;三、天還沒亮就醒了,俗稱早醒;四、夜夜做噩夢,噩夢的情節如同電視連續劇一樣。 很多上班族正長期處於這種「睡眠負債」的狀況下,如何創造一些外界條件,保證一夜好眠呢?專家們表示,有四個要素對睡眠質量影響最大。 用具。床和褥墊的硬度要適中,以保持脊柱維持正常生理彎曲,使肌肉不易產生疲勞。枕頭的高低要合適,以稍低於肩到同側頸部距離為宜,一般為5—8厘米。「頭寒足熱」可促進睡眠,所以,不管何種材質的枕芯,原則上都要求散熱性能好、透氣性強,如蕎麥皮、茶葉和決明子枕頭等,可以保持頭部溫度不變,而泡沫塑料或腈綸、絲棉等不透氣填充物,會讓頭部體溫增加1°C—2°C。被子也應盡量輕些,而且保溫性能好,不要給身體增加負擔,因怕冷而蓋上幾床沉重的被子可導致血液循環不良,有誘發腦血管障礙和心臟病的危險。 姿勢。無論男女老少,最佳的睡姿是右側卧位,因為這樣不會壓迫到肝臟,同時,人的舌根也往右邊倒,可以保證呼吸的暢通。而孕婦應選擇左側卧位。因為左側卧位可減輕子宮的右旋轉,緩解子宮供血不足。俗話說「站如松,坐如鍾,卧如弓」,睡覺的時候,身體彎曲如弓,可以讓全身的肌肉得到放鬆,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 時間。一般來說,晚上10點以後人的體溫開始下降,在這一過程中睡眠質量最好;凌晨兩點以後體溫開始回升,睡眠變淺。因此,早睡早起的習慣優於晚睡晚起的習慣。不要強求晚上一定睡足8小時,成年人每天保證6—8小時的睡眠即可;青少年則應保證八九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一般來說,老年人的睡眠時間相對少一些,應保證每天6小時左右,但規律的作息時間很重要。老年人應限制午睡時間,最多不超過30分鍾。 環境。調節卧室的光線和溫濕度,把卧室設計成一個讓人嚮往睡覺的地方,保證其幽暗、安靜、涼爽、舒適。一般來說,冬季12℃—13℃、夏季22℃—23℃為最佳,且室內濕度不宜超過60%。還要防止卧室有噪音或其他干擾,比如床伴鼾聲、亮光、乾熱環境等都會破壞睡眠環境。如遇到上述情況,可用眼罩、耳塞、加濕器和風扇等改善。容易失眠的人,不妨嘗試選用紅、黑搭配的窗簾,有助於盡快入眠。 李舜偉最後強調,古人說,先睡心,後睡眠。所謂先睡心,指睡前一定要情緒平穩,不要興奮、激動。很多人將白天沒處理完的工作和不快情緒帶回家,心事太多自然睡不安穩。此時,可以設想自己身處某種情境,比如,躺在綠草如茵的草地上曬太陽,或幻想自己是一葉小舟漂在海上,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求採納

③ 為什麼人要睡覺

睡覺是我們每天都會做的事情,有人會堅持早睡早起,但也有很多人喜歡熬夜,若問原因,可能有些人會說「生前何必久睡,死後必定長眠」。但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人類每天都需要睡覺?不睡行不行?一個人如果長時間不睡覺,身體將會變成什麼樣?答案或許遠比你想像的要復雜得多,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關於人為什麼要睡覺,科學家們進行了很多推測和猜想,比如說睡眠是為了保存能量。他們認為睡眠是為了降低基礎代謝率,讓能量得以保存,並且恢復白天所丟失的能量,和一些動物需要冬眠類似。
但是隨著進化的推進,對於人類來說,不再每天為了填飽肚子而奔波,還需要做其他一些事情。如果說睡一晚能節約能量,那是不是代表只要白天多吃一點,補充能量,晚上就不用睡覺了呢?並不是這樣,所以,睡眠除了能保存能量,可能還有其他的意義。
還有的人認為睡眠是為了記憶,他們認為睡眠有助於神經組織的修復,對記憶有一定的保護和鞏固的作用,這種假說得到了比較廣泛的認可。
除了這兩種,可能也還有其他一些關於睡眠的假說,每個假說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可能也都不全面。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一直存在,自從有了電燈,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夜晚和白天的區別縮小了很多,人們在晚上也可以繼續工作,特別是現在很多人的睡眠時間也普遍推遲了,熬夜的人比比皆是。
或許我們不需糾結為什麼人需要睡覺,反而是應該多了解下,如果人不睡覺,會對身體產生怎樣的影響?是好是壞?
一個人長時間不睡覺,可能更容易肥胖,很多熬夜的人都抵擋不了夜宵的誘惑,但經常吃夜宵,會減慢胃的正常吸收和消化,新陳代謝會變慢,脂肪和熱量就難以及時利用,剩下來的就會轉化為脂肪堆積在體內,久而久之就會肥胖。
血管會受損,經常熬夜不睡覺,神經會處於興奮狀態,難以得到放鬆,進而會引起血管收縮異常,長期下去,血管的彈性會變差,容易引起一系列的心血管健康隱患。
整個人的精神狀態會變差,看起來也更顯老,皮膚的正常代謝與排毒會受阻,容易長痘長斑。
但也不是說睡眠過多就一定是好事,睡太多也同樣不利於健康,會影響到血糖的正常水平,生物鍾也會紊亂。
那麼,我們每天到底需要睡多久呢?不同的年齡對睡眠的要求不相同。對於青少年來說,每天睡8-10小時為宜,對於成年人來說,7-9小時為宜,中老年人睡眠時間會縮短,每天睡6-8小時較為合適。
經常失眠睡不好的人,建議在睡前適量喝杯熱牛奶或者用核桃的分心木泡水喝,有助改善睡眠,睡前習慣也要好,最好不要玩手機、吃夜宵。
總的來說,關於睡眠的原因,以上的一些假說都有一定合理的地方,但也有失偏頗,或許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不過保持充足的睡眠確實沒錯,如果長時間不睡覺,你或許要承受上述幾個後果。

④ 為什麼科學家解釋為什麼人類每天晚上需要睡覺這個問題,至今都沒有一個統一的確切答案

吃飯、睡覺,這是每個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可有誰想過,人為什麼要睡覺,這看起來是一個極其簡單的問題,但是答案卻比你想像的要復雜得多。但是,多年來,科學家進行了很多推測和猜想來解釋為什麼人類每天晚上需要睡覺,但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確切答案。

人們還逐漸認識到,不同的睡眠時間,鞏固的記憶類型也不相同。比如在前半夜,慢波睡眠比較多,主要對陳述性記憶和空間記憶進行鞏固,而後半夜,快速眼動睡眠比較多,這與程序性記憶和情緒記憶的鞏固有關。

⑤ 為什麼要睡覺

幾乎每個人在忙碌了一天之後,都要香香地睡上一覺。當然也有活了一輩子不睡覺的人,但那是極個別的。人要睡覺是一種生理反應,是大腦神經活動的一部分,是大腦皮質內神經細胞繼續興奮之後產生了抑制的結果。當抑製作用在大腦皮質內占優勢的時候,人就會睡覺。人們在生活中,有工作,有休息,在神經活動中,有興奮,有抑制。抑制是為了保護神經細胞,以便讓它重新興奮,讓人們繼續工作。

呵欠是提醒我們睡眠不足的第一個標志。如果18個小時沒有入睡,人類的反應時間將從0.25秒變為0.5秒並繼續變長。而普通人將開始體驗陣發性昏睡,不管在任何地方,大約持續2到20秒,之後你會發現需要重新讀一遍剛才讀過的東西。你的眼皮變得越來越重,到了20個小時時,你將開始打盹。而根據研究表明,這時正常人的反應速度基本等同於血液中酒精含量為0.08的人———若保持這個數值駕車,你將在很多國家遭到拘留。你還會忘記很多事情,例如二次檢查姓名的拼寫或在山坡上停車時設置剎車。

在動物王國中,睡眠是與食物、水和性交同等重要的大事。從果蠅到現代人,大家都是如此。不過科學家們都不能確切地了解睡眠究竟是為了什麼。是為了使身體重新振作嗎?不完全。人們都知道,肌肉並不需要睡眠,只是要間歇性地放鬆。是為了使頭腦保持清醒嗎?接近了。良好的睡眠將使大腦受益。但對於大腦如何從睡眠中受益,學者們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意見。

一種理論認為睡眠有助於使大腦保存人類在清醒時接受的一切信息。而另一種觀點則稱睡眠是為了恢復能量。還有一部分人提出睡眠往往利用一些神秘的形式幫助我們掌握各種技能。而睡眠到底是什麼?

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發生了兩件事,將研究工作的重點引回了睡眠的實質目的。以色列魏茨曼科學院的科學家於1994年提出學者們的研究應著眼於關於錯誤的記憶處理問題上,而窺視睡眠狀態下的大腦的科技也在那時大大提高了。

魏茨曼科學院的科學家們發現人們獲取的速眼動睡眠量直接關繫到他們在電腦屏幕上識別固定圖案的能力。這種技術被稱為程序記憶,需要重復操作和實踐。而記憶事實,例如記憶美國總統的名字,便是陳述性記憶———一種與速眼動睡眠無關的能力。哈佛大學醫葯學院的神經學專家羅博特。斯蒂克高德說:「關於記憶,我們的理解總是很天真的。」

意外的發現

但某次,科學家們突然明確了記憶研究的方向。在過去的幾年間,斯蒂克高德與他的同事馬修。沃克一起在美國波士頓的貝思醫學中心研究睡眠對於運動技巧的程序記憶的影響。他們讓使用右手的受訓者使用左手一遍又一遍盡可能快地打一串數字。他們發現,不管這個實驗是在一天中的什麼時間進行,受訓者的精確度都會在6分鍾之後提高60%-70%.而如果受訓者在早晨接受實驗,12小時之後再重新測試一次,他們的精確度並沒有什麼大的提高。但是當受訓者在晚間受訓,並在起床之後再接受測試,他們的速度將提高15%-20%,精確度將提高30%-40%.

令專家吃驚的是,那些擁有最大提高的受訓者花費了最多的時間在非速眼動睡眠上。而其他關於視覺或知覺能力的訓練則要求受訓者擁有較深的睡眠或同時擁有慢波睡眠和速眼動睡眠,有些時候,就算是合上眼睛一個小時也會有很大的不同。而其他時候,整晚的良好睡眠是非常必要的。

隱藏的竅門

關於睡眠與其他有感知的技能的關系仍在繼續著。德國盧比克大學的JanBorn和他的同事們公布了一項研究表明為什麼睡眠往往給人們帶來比較好的結果。他們讓106名受訓者利用簡單但枯燥的數學等式將一串數字轉換為另外一串。受訓者們並不知道這其中有個隱藏的計算訣竅可以縮短他們的反應時間。而夜間良好的睡眠將參與者發現這種訣竅的幾率從23%提高到了59%.也就是說,睡眠是非常重要的。

睡眠的過程

目前我們缺少一個統一的公認的理論解釋我們為什麼要睡眠,科學家們便將重點集中於闡述睡眠究竟是什麼,並處理干擾睡眠的情況,例如焦慮、下肢不寧人綜合征(忙腿症,症狀為不可控制地不停擺動小腿或整個大腿)以及睡眠呼吸暫停症。他們發現多數哺乳動物(海豚和鯨或許除外)的睡眠被清晰地劃分為兩個階段,其中之一表現為眼睛迅速轉動,也就是著名的速眼動睡眠(淺睡),而另一階段則直接被稱為非速眼動睡眠(深睡)。人類通常在90分鍾之內完成由速眼動睡眠過渡到非速眼動睡眠的過程。但根據某些觀察,我們實際上在速眼動睡眠過程中花費的時間遠大於這個時間。

如果你通過腦電圖觀察人類在速眼動睡眠過程中的狀態,你會發現儀器將顯示很多大腦的行為,如果你在這期間把睡眠者喚醒,他們會告訴你他們剛剛夢到了什麼。而在非速眼動睡眠過程中的夢的組成不會超過一兩幅簡單的畫面。不理會那些關於夢的神話,那些試圖尋找夢境隱含意義的科學家們的工作進程卻不容樂觀。目前對於夢的解釋最普遍的觀點是夢境不過是重復了一小部分先前發生過的事。

腦電圖描記器將非速眼動睡眠由淺至深劃分為4個部分。第3、4部分表現為明顯的低頻率腦電波,被專家稱為慢波睡眠。而人類在夜晚的頭三個小時花在慢波睡眠狀態的時間遠大於起床前的一個小時。小孩最容易進入慢波睡眠狀態,因此在把他們從車里抱到床上去的時候他們總是睡得非常好。另一方面,成年人擁有非常少的慢波睡眠,或許是因為他們在半夜起來的次數總是很多。

慢波睡眠

良好的儀器可以幫助研究者們更進一步了解慢波睡眠究竟為我們帶來什麼。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威斯康星州立大學的神經病理學家及精神病學家托諾尼表示大腦中那些在清醒時需要忙碌學習新技能的部分需要更長時間的慢波睡眠,這樣才能表現得更好。

托諾尼的實驗室有11名志願者,他要求他們利用滑鼠在電腦屏幕上點擊目標。但志願者們並不知道研究人員利用改變滑鼠游標的形式加大了操作難度,他們需要對滑鼠進行修正才能成功點擊目標。志願者被分成兩組,一組在練習與測試之間擁有充分的睡眠,而另一組則不睡覺。睡覺的一組大腦電波強度遠大於了另一組人,而他們第二天的表現也出色很多。

這到底意味著什麼?托諾尼推測慢波睡眠其實削弱了所有神經之間的聯系。聽起來很有悖常理,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自我保存。「總的來說,大腦消耗整個身體20%的能量。」托諾尼解釋道。大多數能量用於神經元的連接,而你學習得越多便擁有越多的神經鍵。「因此最後,如果你的神經鍵非常強大,證明你運轉大腦將消耗更多的能量。」托諾尼說:「或許是另一個20%.」然而幾天後,大腦中一些新的神經鍵需要更多的能量而身體或許不能給予。因此其中一些神經線連接將會變弱———這被猜測是在慢波睡眠過程中發生的。這種解釋仍然是個假設,但托諾尼認為他已經擁有了證據。「在慢波行為中,所有的神經細胞都活躍半秒鍾再沉寂半秒鍾。」他說,或許睡眠只是重復修剪並加固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以確保我們在學習新東西的同時不至於忘掉以前學過的。當然,我還無法解釋為什麼這發生在我們不知覺的情況下。或許只是因為在睡覺的時候比較容易操作。

⑥ 人為什麼要睡覺呢

在人的一生中,約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似乎是生物學的基本要素,但科學家至今都不知道為什麼要睡覺。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報道,科學家們針對睡覺的原因提出了幾種說法,從養精蓄銳的淺顯理論到涉及記憶處理的復雜理論,卻沒有一種得到證實。 睡眠由兩種完全不同的狀態組成:一種是快波睡眠,這時眼睛會不停地轉動,大腦非常活躍,大多數夢境都出現在這個時期;另一種是慢波睡眠,這時是更深的無意識狀態。兩種狀態的作用顯然不同,但它們又令人不解地交織在一起。在自然睡眠中,慢波睡眠之後總是會出現一段時間的快波睡眠,因此它們的功能很可能在某些方面相互關聯。 睡眠是為腦服務的。理由之一是動物睡覺植物不睡,而且人體其他器官,如肌肉和肝臟,也是不休息的。今年,科學家又證實小腦也會睡眠。這表明睡眠是整個腦部的現象,對此研究者開始形成共識,認為至少慢波睡眠是腦部修補自由基而造成損害的時間。自由基是新陳代謝的副產物,可損傷人體細胞。其他器官可以通過放棄和替換受損細胞來修補這種損害,但腦無法這樣做。因此慢波睡眠就像夜間搶修高速公路的工作隊一樣,在夜深人靜時進行工作。 那麼快波睡眠又是什麼呢?有些研究者提出,這是腦部在檢查慢波睡眠時所做的修補。另有研究者認為,這與早期腦部發育有關,但他們無法確知。看來這個問題還要留待以後解決。

⑦ 人為什麼要睡覺科學家解釋

睡覺的一部分功能是為了做夢,做夢能將記憶整合並以利於長期保存。睡覺的另一個功能是使大腦神經細胞休眠,利用晝夜節律來使大腦神經細胞休眠,可以延緩大腦神經細胞衰老的速度。還有就是積蓄並促進體力增長、身體增長(一定年齡段內),恢復白天活動時降低的免疫功能(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在白天降低免疫功能,只有超體力活動、身體有不適時才會有免疫功能暫時降低)。

閱讀全文

與德國科學家為什麼要睡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