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的國徽下面寫的什麼

德國的國徽下面寫的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21 08:08:19

Ⅰ 法西斯 鷹徽標志

造型意義:

鷹作為一種圖騰或象徵意義存在,一直是人們所推崇的,德國國旗標志中也有鷹的存在。不過希特勒認為納粹鷹徽代表的是日耳曼至高無上的精神和權力。平行展翅的雄鷹嚴謹又犀利,正是納粹的側面寫照。

法西斯介紹:

法西斯,(拉丁語fasces的譯音)原指中間插著一把斧頭的「束棒」,為古羅馬執法官吏的權力標志。最原始口號是:」strength through unity」(團結就是力量),最典型的概括就是:「個人服從集體,集體服從領袖。」現象徵強權、暴力、恐怖統治,對外侵略掠奪,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極端獨裁形式。

後來,奉行獨裁統治的義大利法西斯黨用來作為該黨的標志。法西斯逐漸成為是一種國家民族主義的政治運動,在1939年~1945年的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蔓延大半個歐洲。

德國法西斯標志:

Ⅱ 德國國徽的主要動物

老鷹。

德國國徽為金黃色的盾徽,盾面繪有一隻紅爪紅嘴、雙翼展開的老鷹,稱為「聯邦之鷹」(德語:Bundesadler;昔日稱為「Reichsadler」,意為「帝國之鷹」),黑鷹象徵著力量和勇氣,並與國旗的三種顏色相互輝映。

雄鷹文化:

自古以來,德國人對雄鷹的崇敬都是虔誠而深沉地。早在古羅馬時代,雄鷹被看作是至高無上的上帝的象徵,它保護著上帝的子孫和信徒不受侵害。

上帝把自己比作雄鷹,誰相信它,誰就可以像雄鷹一樣展翅高飛,不斷獲得新的生命活力。同時它又是太陽之鳥,它的銳眼能經受住太陽神的照射。在封建王朝時代,雄鷹是皇權的象徵,帝王們希望以此使皇位永固。

Ⅲ 德國國徽的含義

德國國徽以土黃色盾牌為背景,背景上是一隻黑色的雄鷹,雄鷹的喙和兩爪為紅色。據考證,這一雄鷹圖案的淵源可追溯到12世紀曾經統治過普魯士、後成為德國王室的霍亨索倫家族。自古以來,德國人對雄鷹的崇敬都是虔誠而深沉的。早在古羅馬時代,雄鷹被看作是至高無上的上帝的象徵,它保護著上帝的子孫和信徒不受侵害。上帝把自己比作雄鷹,誰相信它,誰就可以像雄鷹一樣展翅高飛,不斷獲得新的生命活力。同時它又是太陽之鳥,它的銳眼能經受住太陽神的照射。在封建王朝時代,雄鷹是皇權的象徵,帝王們希望以此使皇位永固。以雄鷹入圖,早在九世紀就已經出現。據說,該圖案是由法蘭克國王查理一世的軍隊從羅馬帝國傳人德國的。

聯邦德國的國徽以雄鷹為圖案。鷹作為德國國家和民族的象徵有著悠久的歷史。正因如此,在國徽問題上,沒有出現像國歌那樣的重大意見分歧。人們並不反對用昔日共和國之雄鷹作為新聯邦德國的象徵(1871年該圖案是德意志帝國的國徽圖案,1919年也為魏瑪共和國所採用。),不過據說戰後在尋找原版的模型時卻很費了一番周折。由於戰爭,國徽圖案的圖紙全部被燒毀,為了使雄鷹保持原樣,人們查遍了全國大大小小的博物館、檔案館,最後才在一位昔日皇家藝術珍品收藏館的普通職員手中買到了一份保存完好的模型。現在聯邦德國的國徽就是以此為模型製成的。

1950年聯邦總統豪伊斯決定將鷹繪制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國徽上.並在基本法中確定.

千百年來,對德國人民來說,雄鷹始終被看作是一隻聖潔的神鳥,人們相信它會給德國帶來幸福、恩寵和力量。

Ⅳ 英國、德國、法國的國花、國徽、國歌、國寶分別是什麼

一、英國

1、國花:玫瑰,屬薔薇目,薔薇科落葉灌木,枝桿多針刺,奇數羽狀復葉,小葉5-9片,橢圓形,有邊刺。花瓣倒卵形,重瓣至半重瓣,花有紫紅色、白色,果期8-9月,扁球形。枝條較為柔弱軟垂且多密刺,每年花期只有一次,因此較少用於育種,近來其主要被重視的特性為抗病性與耐寒性。

2、國徽:英國國徽,即英王徽。中心圖案為一枚盾徽,盾面上左上角和右下角為紅底上三隻金獅,象徵英格蘭;右上角為黃底上半站立的紅獅,象徵蘇格蘭;左下角為藍底上金黃色豎琴,象徵北愛爾蘭。盾徽兩側各由一隻頭戴王冠、分別代表英格蘭的獅子和蘇格蘭的獨角獸守護。

3、國歌:《天佑女王》

4、國寶:知更鳥,又叫紅胸鴝

知更鳥(英文名稱:Robin)又稱歐亞鴝,屬鶲科(Turdidae)鳥類。是一種小型鳴禽,分布於歐洲、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英國的知更鳥常會飛到園丁身邊找蟲子吃,至於它在歐洲大陸的近親,比起它來便要野性得多了。

二、德國

1、國花:藍色矢車菊(Blue Cornflowers):是德國國花,象徵幸福的矢車菊的故鄉在歐洲。它原是一種野生花卉,經過人們多年的培育,它的「野」性少了,花變大了色澤變多了,有紫、藍、淺紅、白色等品種,其中紫、藍色最為名貴。

在德國的山坡、田野、水畔、路邊、房前屋後到處都有它的蹤跡。它以清麗的色彩、美麗的花形,芬芳的氣息、頑強的生命力博得了德國人民的贊美和喜愛,因此被奉為國花。

2、國徽:德國國徽為金黃色的盾徽,盾面繪有一隻紅爪紅嘴、雙翼展開的老鷹,稱為「聯邦之鷹」,黑鷹象徵著力量和勇氣,並與國旗的三種顏色相互輝映。

此國徽重新使用了魏瑪共和國的國徽設計 (1919 - 1935) ,於1950年被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政府採用。現行版本是1928年的設計,設計者是托比亞斯·施瓦布 (1887–1967)。現行國徽亦於1990聖誕節前成為了兩德統一後的德國新國徽。

3、國歌:《德意志之歌》

4、國寶:灰熊和淡水鮭魚,灰熊也是柏林的吉祥動物。

灰熊和淡水鮭魚曾經是德國最常見的野生動物和魚類。隨著自然環境的被破壞和污染,灰熊已經在德國土地上消失多年,淡水鮭魚也瀕臨滅絕的邊緣。如今,在德國阿爾卑斯山地區,人們重新發現了灰熊的蹤影。灰熊和淡水鮭魚被定為德國2005年國家級動物。

三、法國

1、國花:香根鳶尾(學名:Iris pallidaLamarck)是鳶尾科鳶尾屬植物,多年生草本。

根狀莖粗壯而肥厚,扁圓形,斜伸,有環紋,黃褐色或棕色;須根粗壯,黃白色。葉灰綠色,外被有白粉,劍形。花莖光滑,綠色,有白粉;苞片3枚,膜質,銀白色,卵圓形或寬卵圓形,其中包含有1-2朵花。

花大,藍紫色、淡紫色或紫紅色,外花被裂片橢圓形或倒卵形,頂端下垂,爪部狹楔形,內花被裂片圓形或倒卵形,爪部狹楔形。蒴果卵圓狀圓柱形,頂端鈍,無喙,成熟時自頂端向下開裂為三瓣;種子梨形,棕褐色。花期5月,果期6-9月。

2、國徽:法國沒有正式國徽,但傳統上採用的徽號在1912年被採用於外交場合,並在1953年被用於呈交聯合國。法國政府的標志,頭像是瑪麗安娜,上面的小寫字是:自由、平等、博愛。下面的大寫字是:法蘭西共和國。

3、國歌:《馬賽曲》

4、國寶:"科萊特"。法國的國寶不是物,而是一位名叫科萊特的女作家。

科萊特的小說《克芬婷在學校》一問世,立即轟動了巴黎,小說一版再版,「克芬婷」的名字家喻戶曉,後來,科萊特又寫出了《克芬婷在巴黎》等數十部作品,獻給了法國人民和世界,從而贏得了人們的崇敬。1954年,科萊特逝世,政府破例為她舉行了隆重的國葬,並把她稱之為「法蘭西的國寶」。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英國

網路-德國

網路-法國

Ⅳ 德國國徽的介紹

德國國徽為金黃色的盾徽,盾面繪有一隻紅爪紅嘴、雙翼展開的老鷹,稱為「聯邦之鷹」(德語:Bundesadler;昔日稱為「Reichsadler」,意為「帝國之鷹」),黑鷹象徵著力量和勇氣,並與國旗的三種顏色相互輝映。此國徽重新使用了魏瑪共和國的國徽設計 (1919 - 1935) ,於1950年被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政府採用。現行版本是1928年的設計,設計者是托比亞斯·施瓦布 (1887–1967)。現行國徽亦於1990聖誕節前成為了兩德統一後的德國新國徽。

Ⅵ 德國的國徽是什麼一戰的起源是什麼

為金黃色的盾徽。盾面上是一頭紅爪紅嘴、雙翼展開的黑鷹,黑鷹象徵著力量和勇氣。
一戰的起源——一個戰略大師對帝國的影響
普法戰爭之後建立起來的德意志帝國,一躍成為了當時歐洲大陸上最為強大的國家。鐵血宰相俾斯麥依靠刀劍,統一了中歐的日耳曼民族,使得歐洲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根據以往的歷史經驗,一個強權國家出現之後,往往會繼續擴張下去,並不斷與其他國家發生摩擦,結果使得幾個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反對她,最終限於窘境。但是,在以強硬著稱的俾斯麥的推動下,德國在接連取得對奧、對法戰爭的勝利之後,反而馬放南山,不再試圖依靠武力來解決爭端。對俾斯麥來說,使用刀劍的時候已經結束了,接下來,他將依靠自己的外交才幹而不是軍隊來保持德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

作為過去歐洲日耳曼民族的代言人,奧匈帝國的地位在普奧戰爭結束以後,一直處於較為尷尬的地位。弗蘭茨皇帝對內為國內少數民族問題撓頭,對外卻暴露出對巴爾乾地區的司馬昭之心——此舉必將與以巴爾乾地區斯拉夫民族保護人自居的俄國產生矛盾。於是,俾斯麥抓住奧匈帝國的矛盾心理,在1879年,與奧匈帝國簽署了德奧共同防禦協定。俾斯麥清楚地認識到,德奧之間的防禦協議既拉攏了奧匈帝國做夥伴,又警告了俄國不要在德國的東方製造麻煩。
果然,對於德奧協議驚懼不已的俄國開始主動向德國示好,並在德國的邀請下於1881年也加入了德奧防禦協議。同時,俾斯麥又公開表示,「不會為巴爾幹流德國人的血」,這個舉動明確地向奧地利人傳達了德國不會為了奧匈帝國的利益而與別的國家開戰的信號。所以,奧匈帝國雖然有德國作為盟友,但又並不保險,於是他們只能謹慎小心地在巴爾乾地區布局。德國的種種舉動,看起來鼓勵了奧匈帝國與俄國之間的競爭,但實際上僅僅是為了維護歐洲的現狀。俄、奧兩國都不得不都緊緊依靠德國,以免自己被孤立。德國倒是可以在兩國的後面,居中調停。緊接著,俾斯麥又把義大利也拉了進來組建了威震歐洲的「三國同盟」,德國的南線和東線就這樣穩固了。
對於法國,俾斯麥一直致力於重新確立其在歐洲的大國地位並不斷提供各種幫助,為此,法國總統格里維甚至在1883年向俾斯麥表示感謝普法戰爭之後十年裡德國給予法國的種種恩德。不過,由於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問題,德法兩國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對此,俾斯麥有著清醒的認識。所以,他並沒有放鬆對法國的警惕並拆散試圖與法國結盟反德的任何企圖。
1887年,德俄再保險條約的簽訂成為了俾斯麥的又一個外交勝利。這個條約助長了俄國對奧斯曼帝國的野心,使其向中亞和東亞發展。而這正是俾斯麥所希望的,因為此舉會促使倫敦和羅馬靠攏德國,並使法國疏遠俄國。而且,俾斯麥還故意將協議的有關內容泄露給奧匈帝國,含蓄地警告後者不要在巴爾乾地區自作主張。
對於德國力所不能及的地中海地區,俾斯麥也沒有放過。在他的主導下,由英、意、奧(後來西班牙也加入)組成的地中海同盟——為期六年——大大地牽扯了法國的精力。法國人在南線沒有保障,在歐洲沒有盟友的情況下,已經不可能向德國發出挑戰了。而且,精明的俾斯麥知道俄國人對於地中海同盟也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明智地回絕了英國要求德國也加入該同盟的要求,因為這違反了德俄協議。
德國就這樣成功挑動著英俄之間的矛盾,但自己卻置身於外,作為中立者進行調停。一時之間,英國成了「德意奧」三國同盟的海上後盾,而三國同盟則是英國的陸權。法國和俄國是「歐洲和平的絆腳石」。但是德國也不是英國的看門犬,當英國對德關系冷淡時,俾斯麥立刻宣布了新的殖民政策,在非洲吞下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使得英國人對德國另眼相看,不敢小視。

在俾斯麥的努力下,19世紀末的德國成為了歐洲的仲裁者,法國雖想報普法戰爭的一箭之仇,但由於在歐洲沒有一個國家願意與其聯合起來反德,所以高盧雞只好低下了它那高昂的頭顱,默默經營北非的殖民地,並引起了英國的警覺;俄國則是因為擔心德、奧的同盟,且受到德國的支持,所以樂於將注意力從東歐、巴爾干轉到奧斯曼土耳其和遠東地區,結果使得英俄關系緊張;奧匈帝國原先的主要戰略目標就集中在巴爾乾地區,且如今德、俄又都採取默許的態度,所以弗蘭茨皇帝更是滿足於以德國為主的歐洲新體系之中不能自拔;最後,一向以「光榮孤立」自居,且自信英德之間的同盟可以粉碎任何的「搗亂分子」的英國,以非常滿意的態度看到歐洲在德國的努力下維持著均衡。
以上就是俾斯麥這個一流戰略家為德國所做的貢獻,一個以德國為主的歐洲新秩序。這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豐功偉業,是德國稱霸歐洲,威震世界的基礎。如果俾斯麥的外交政策能夠得到貫徹執行的話,那麼一戰這個悲劇則永遠不可能發生。
可是這一切,在威廉二世繼位成為德皇之後嘎然而止。
1888年,29歲的皇太子威廉二世繼位成為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第三代君主。這位浮躁膚淺的年輕人一向看不慣俾斯麥那「老邁中庸的外交政策」,決心自己來干。「外交不神秘,一切朕做主」。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俾斯麥在1890年被解職。此舉除了在德國以外的全歐洲引起震動,尤其是法國人感到,風向從此大變,向德國人復仇的機會終於來了。

下載 (22.42 KB)

2010-5-6 20:47
失去領航員的德國

俾斯麥苦心搭建的歐洲安全體系在威廉二世的「努力」下,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內就徹底崩潰。首先遭殃的就是俾斯麥在職期間拚命拉攏的俄國。在俾斯麥下台幾天之後,俄國大使建議德國政府將德俄協定延長六年。但是威廉二世的軍事首長瓦德西——此人對俾斯麥深惡痛絕,,認為後者是德國陸軍的死敵——一心破壞德俄協議,他甚至建議德皇發動先發制人的對俄戰爭。所以,威廉二世猶豫不決,遲遲沒有給俄國人回應。而久等沒有消息的俄國大使接到政府指示,向德國政府建議,既然俾斯麥首相已經離職,續約的談判可以緩辦。這一回,反而輪到威廉二世恐慌了,他不願意失去俄國的友誼,也不想給俄國人造成俾斯麥離職以後德國外交政策出現重大調整的印象。因此他在半夜三更緊急通知俄國大使,希望在第二天早上接見他,並表示願意續約。而對於這個答復俄國政府也很高興,並表示可以在條約內容上再做一些讓步。可令人意外的是,由於德國樞密顧問霍斯坦的暗中阻撓,一個星期之後,德國政府通知俄國大使,最後還是決定不和俄國續約了!
這個驚人的消息把俄國大使氣昏了,尤其是在俄國政府已經做出重大讓步的情況下。難道一周前在深更半夜緊急通知俄國大使願意續約的不是德皇本人嗎?俄國人覺得,這個德國新的統治者既反復無常不可信任,而且明顯看不起俄國。
更為愚蠢的是,德國還把和俄國人關系搞僵以及不和俄國人續約的消息通知了維也納,在一個諸國博弈的大牌局中提前把自己的底牌亮給了奧匈帝國。此舉等於鼓勵後者可以更加肆無忌憚地在巴爾干大打出手。不僅如此,威廉二世一改之前對英國若即若離的做法,拚命討好英國,大講英德之間的友誼,在歐洲造成兩國已經更加靠近的印象,並極大地刺激了俄國。
即便如此,正在遠東拚命擴張的俄國依然不願意在西部邊境與德國和奧匈發生摩擦,所以低三下四地向德國示好,但都被德國人一一回絕。事到如今,俄國除了向法國妥協以外,也就別無他法了。
1891年,法俄協議簽署。兩年後,雙方正式簽署了補充協議。於是,兩國協約對三國同盟的陣營已經劃清。俾斯麥25年來一直試圖阻止的法俄同盟,在他下台不過三年的時間內就已經形成。歐洲的權力均衡被打破了,德國人做歐洲的杠桿支點的日子結束了。
不過,如果英國人還是維持中立的話,世界大戰還是打不起來的,但是威廉二世那愚蠢的殖民地政策和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的計劃,終於將英國人推到了俄法一邊。
俾斯麥在職期間,德國在東方奉行的是坐山觀虎鬥的方針,那就是不直接捲入,而坐觀英俄之間的爭斗,而德國兩頭討好。但是威廉二世卻對東方懷有浪漫主義式的好感。他直接投資修建東方鐵路的計劃直接觸犯了英國和俄國兩方的利益,兩國第一次和法國站在一起反對德國的鐵路計劃。結果,威廉二世不僅沒有在奧斯曼土耳其的小亞細亞領土上獲得任何好處,反而對俾斯麥的中東政策之崩潰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其直接後果就是,英國在地中海同盟失效之後,宣布不再續約。
其實,威廉二世對英國一直有著一股子又愛又恨的復雜感情存在。他希望得到英國人的贊賞和尊敬——這本身沒有錯誤,但是,他的方法實在是非常奇怪,那就是醉心建立於一支龐大的遠洋艦隊,迫使英國人正視德國的強大並與之聯盟。而且,威廉二世認為如果擁有這么一支海軍以後就可以保衛德國在海外的殖民地。單純的威廉二世是這么想也是這么做的。他任命鐵爾皮茲為海軍部長,開始實施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海軍擴充計劃。他信奉鐵爾皮茲的風險艦隊理論,即德國只要擁有一支比英國人實力稍遜的艦隊,就會迫使英國害怕與德國發生戰爭。因為對於英國來說,艦隊的喪失意味著帝國的終結,而德國人即使喪失海軍依然是陸上強國。這個似是而非的理論既沒有考慮到英國的激烈反應也沒有想到戰爭爆發以後英國海軍可以得到法國海軍的支援,其結果就是德國海軍既不能強大到擊敗英國,反而使得英國對德國充滿了敵意。

實際上,俾斯麥在擔任首相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如果僅僅是德法開戰的話,那英國是不會為了法國的利益而封鎖歐洲大陸的。而法國海軍也沒有那個能力,所以德國的海外殖民地與本土的聯系可以得到充分保證。相反。擁有一支實力超群的遠洋艦隊的做法必然會引起英國的警覺和敵視,也必將使英國傾向於法國一邊,到時候,德國海外殖民地只會變得更加危險而不是安全。因為俾斯麥充分懂得,海軍是英國國家戰略的核心和底線,英國絕不會為了任何一個國家而放棄這幾個世紀以來保護英國不受侵略以及維護其全球利益的戰略力量而與別國妥協。德國在與英國的海軍競賽不僅會消耗相當大的資源而且必然失敗,更不要說,由此引起英國的政策從親德轉為反德的可怕後果了。於是,俾斯麥時代德國沒有大海軍卻取得了不少殖民地,而威廉二世在位時期德國的殖民地與公海艦隊的增長速遞呈奇怪的反比。
縱觀19世紀末,威廉二世即位之後的歐洲的局勢本來是空前有利於德國的。當時,俄國在遠東的擴張加深了與英國的矛盾。而法國正陷在北非並在埃及危機上差點與英國兵戎相見。所以,每個國家都試圖靠攏德國並期望得到她的支持。而威廉二世卻將這么一盤好棋變成了輸棋。
1896年,威廉二世首先在布爾問題上莫名其妙地與英國唱起了反調並引起了後者的反感。
1897年,鐵爾皮茲上任德國海軍部長開始擴充海軍。同年,德國在中國強占膠州灣並獲得了遠東地區一塊優良的海軍基地但遭到了歐洲各國的警覺。
1898年,德國宣布將海軍擴充一倍並得到了議會的撥款。同年,陷入南非問題而正焦頭爛額的英國暗示願意與德國達成雙邊協議但沒有得到威廉二世的積極響應。
1901年,即將結束布爾戰爭的英國強硬地向德國表示如果英德談判破裂那就與法俄結盟,但威廉二世對此置之一笑沒有當真。
1902年,英日同盟成立。此舉表示英國正在拋棄「光榮孤立」的傳統政策並與德國越走越遠。同年,在法國的推動下,義大利秘密與法國達成中立協議,德、奧、意三國同盟名存實亡。
1903年,英王愛德華七世歷訪歐洲諸國,英法關系趨於緩和;
1904年,英法兩國達成了關於摩洛哥、埃及地位問題的協議,困擾英法兩國關系的問題就此解決。英法兩國從此走向聯合。
很快,德國在歐洲大陸上就只剩下奧匈帝國這么一個朋友了。而後者還是因為德國向弗蘭茨皇帝保證他們將在巴爾干問題上無條件支持維也納之後才留下來的夥伴。1908年,奧匈帝國以這個保證為後盾,宣布1878年以來一直由該國代管的波黑兩省(名義上是奧斯曼土耳其的領土)正式成為奧匈帝國的一部分。此舉使得原本就很復雜的巴爾干局勢更加撲朔迷離,而德皇那個輕率的承諾也最終成為了一戰爆發的導火索。
在20世紀以前,雖然歐洲也有過數次差點引發全面戰爭的危機存在,但是由於總有那麼一兩個強國以中立調停人的身份進行斡旋,所以戰爭每每得以避免。但是從1906年開始,隨著兩大軍事集團劃分日益明確,戰爭的危機也更加頻繁地到來,幾乎每兩年爆發一次。德國也許無意戰爭,但她在一切國際會議之中卻擺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勢,公開叫囂使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做法最終使得與會的各方聯合起來反對她。德國逐漸成了歐洲的公敵和麻煩製造者。回想俾斯麥下台初期,威廉二世自信滿滿地全世界宣布,「航向不變,全速前進」之時,就註定了德國的悲劇。因為他不知道,俾斯麥擔任首相期間,德國從來不是「全速前進」的。而正是這個「全速前進」,最終使得霍亨索倫、哈布斯堡、羅曼諾夫和土耳其蘇丹退出了歷史的舞台。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從俾斯麥下台之後開始的。
1898年,當俾斯麥即將離開人世之際,他在彌留之際說下了這么幾個字,「阿,德意志阿,德意志」。是啊,盡管這個德意志偉人已經看到了帝國前途的危機四伏,而他卻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國家走向無盡的黑暗。也許,唯一值得俾斯麥欣慰的就是抱憾辭世的他總算沒有看到整出悲劇的最高潮,他為之奮斗,流血流汗的帝國的滅亡。

Ⅶ 德國的國徽是什麼樣的(用文字)

國徽為金黃色的盾徽。盾面上是一頭紅爪紅嘴、雙翼展開的黑鷹,黑鷹象徵著力量和勇氣。

Ⅷ 納粹的那個鷹徽是什麼標志國徽

納粹的鷹徽是納粹德國的國徽:

德國國徽的淵源可追溯到12世紀曾經統治過普魯士、後成為德國王室的霍亨索倫家族。自古以來,德國人對雄鷹的崇敬都是虔誠而深沉的。

早在古羅馬時代,雄鷹被看作是至高無上的上帝的象徵,它保護著上帝的子孫和信徒不受侵害。上帝把自己比作雄鷹,誰相信它,誰就可以像雄鷹一樣展翅高飛,不斷獲得新的生命活力。

同時它又是太陽之鳥,它的銳眼能經受住太陽神的照射。在封建王朝時代,雄鷹是皇權的象徵,帝王們希望以此使皇位永固。以雄鷹入圖,早在九世紀就已經出現。據說,該圖案是由法蘭克國王查理一世的軍隊從羅馬帝國傳入德國的。

(8)德國的國徽下面寫的什麼擴展閱讀

納粹黨又被稱為納粹鷹。納粹鷹徽章上寫著Es lebe die Nazis 〔我的榮耀是忠誠 〕。納粹元首希特勒的大檐帽上就是黃金鷹徽。希特勒不僅把第三帝國的國徽定為展翅雄鷹,並且終其一生也居住鷹巢。

德國制訂針對英國的海獅計劃代號也取名為「鷹襲」。戈林把進攻日期8月12日命名為「鷹日」。納粹德國表現優異的軍事三大名將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里安被稱為帝國之鷹。

Ⅸ 德國的國徽是什麼樣子的

朋友,德國的國徽是土黃色的盾牌為背景,背景上是一隻黑色的老鷹!補充老鷹的喙和兩只爪子為紅色!

Ⅹ 中國俄羅斯加拿大義大利韓國德國國徽是什麼

1、中國國徽的內容為國旗、天安門、齒輪和谷穗:

閱讀全文

與德國的國徽下面寫的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