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國北部為平原,但小麥種植區卻在中部和南部的河谷地帶,請結合所學的知識分析其原因。
1.北德多城市城市和工業區,耕地小。
2.北德有限的耕地由於市場區位選擇,發展產值更高的花卉等產業。
3.最主要的是,北德氣候冷濕多陰雨積溫低,不利小麥生長。
4.北德平原地勢低平、土壤貧瘠夏季溫和,冬季陰冷,日照時間少(緯度較高熱量條件差,不適合發展種植業,適合發展畜牧業;南部河谷地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光熱條件好,灌溉水源充足
2. 世界三大糧食進口國是哪幾個國家
世界三大糧食進口國最新數據是:中國、日本、韓國。
1、目前來看,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是美國,這幾年糧食出口總量都超過了1億噸,約為全球糧食出口總量的四分之一,其中以大豆和玉米為主。
2、其次是俄羅斯,2017-2018農業年俄羅斯糧食出口量達5200萬噸。與美國不同的事,俄羅斯出口的糧食中,小麥佔比較高(約為4020萬噸,接近80%)。並且也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
3、烏克蘭則是全球第三大糧食出口國。按照烏克蘭農業部的數據,2017/2018年度(2017年7月到2018年6月),烏克蘭糧食出口量已達3820萬噸。其中,小麥1660萬噸,玉米出口量1710萬噸,大麥出口量420萬噸。
4、而在糧食進口方面,中國則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去年為例,中國進口的糧食總量約為1.3億噸(就算俄羅斯和烏克蘭把出口的糧食都運到中國,也不夠哦),較2016年增加了13.9%。
5、不過,中國進口的糧食中,最多的是大豆,約為9553萬噸,佔比高達73.136%。而作為主糧的大米、小麥等進口量都只是幾百萬噸。
6、另外,在糧食產量上,中國去年約為6.18萬噸,這遠遠超過了美國的4億多噸,穩居世界第一位。
(2)德國哪裡盛產小麥擴展閱讀:
世界糧食問題
1、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糧食生產發展很快。1950年至1984年,世界糧食總產量從6.3億噸增至18億噸,增長了180%還多。此期間,世界人口從25.1億增至47.7億,增長約90%。
2、由於糧食增長速度快於人口增長,所以世界人均糧食呈增長趨勢。然而,世界糧食生產地區不均。發達國家人口佔世界1/4,生產糧食佔世界1/2。發展中國家人口佔世界3/4,生產糧食佔世界1/2,因此人均產糧少、消費少。
3、由於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過快,許多國家缺糧問題日益嚴重。另一方面,少數發達國家又苦於糧食「過剩」賣不出去。
3. 德國的主要糧食作物是什麼
種植大麥等,是緣於南部山地的日照充分,降水較多,所以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因此農業較為發達。
4. 全球第一大小麥生產國
全球第一大小麥生產國是中國。
世界種植小麥的國家有很多,但產量主要集中在中國、印度、俄羅斯、美國、法國、加拿大和阿根廷這7個國家,上述7國小麥產量已佔到世界總產量的57%。其中,中國產量位居世界第一,總產量約佔世界的1/6。
1、中國(2019年:1.31億噸)
中國作為世界主要的小麥生產國,小麥種植廣泛分布在黃河和淮河流域,並以華北平原為主。2019年我國小麥總產量為2621億斤,播種面積3.4477億畝,如今小麥已成中國人的主食之一,約占我國糧食消費的40%。
2、印度(2019年:1.02億噸)
小麥是印度第二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水稻),每年養活數億印度人。據估計,印度在2019年的小麥種植面積將達到3000萬公頃,其種植面積超過中國。
3、俄羅斯(2019年:7244萬噸)
俄羅斯不僅是世界第三大小麥生產國,而且還是世界第一出口國。據統計,2018年至2019年,俄羅斯小麥的出口量高達3250萬噸,超過美國和加拿大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小麥出口國。在俄羅斯,冬小麥是主要的種植品種,並且主要在俄羅斯西部地區種植,該作物在每年的8月至10月種植,次年的7月至8月收獲。
4、美國(2019年:5372萬噸)
在美國小麥的重量單位是蒲式耳,作為美國的主要穀物之一,其產量一直僅次於玉米、大豆,在全國各地都有種植。根據美國農業部的分類,全國有八個小麥品種,每年有50%的小麥用於出口。
5、法國(2019年:3906萬噸)
法國是歐洲除俄羅斯外最大的小麥生產國,其種植范圍正分布全國各地,但在法國北部地區種植面積最大。冬小麥是該國小麥的主要品種,在每年的秋季種植,次年8月收獲。
6、加拿大(2019年:3323萬噸)
小麥是加拿大最重要的作物,這種穀物被用於幾種用途,比如為烘焙業生產麵粉和用作牲畜飼料,同時,安大略省佔加拿大冬小麥總產量的82%。
7、烏克蘭(2019年:2846萬噸)
在烏克蘭,小麥種植分布全國各地,但大部分產量由該國中部和中南部地區所貢獻。該作物在秋季種植,並在次年的7月至8月間收獲。
8、巴基斯坦(2019年:2557萬噸)
在巴基斯坦,小麥是主要的糧食作物,也是巴基斯坦人民的主食,該作物在全國各地都有種植。
9、德國(2019年:2351萬噸)
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全國各地都種植冬小麥,但主要集中在德國中部。如果氣候條件正常,該作物將在10月種植,並於次年8月收獲。
10、阿根廷(2019年:2043萬噸)
在阿根廷,大豆和玉米也是主要的兩大穀物,再然後就是小麥,產量一直位居第三。阿根廷境內的潘帕斯草原是重要的小麥生產區,因國內人口較少,小麥商品率高,使之成為世界重要的小麥出口國。
5. 求德國各個州的介紹
德國各州簡介
巴登-符騰堡州
Baden-Württemberg
面積:35751平方公里 首府:斯圖加特(Stuttgart) 人口:1030萬
巴登-符騰堡州位於德國西南部,其西部和南部與法國、瑞士和奧地利為鄰。阿爾卑斯山北麓橫貫全州,萊茵河由北向南順流而下。該州分為4個行政區,下設9市35縣。
巴符州經濟發達,財力雄厚,失業率低,素有「模範州」之稱。工業以機械、汽車、電器、化學、光學、精密儀器為主,黑森林山區的鍾表、首飾工業也很有名。斯圖加特、曼海姆和卡爾斯魯厄是三大工業中心。巴符州也是賓士(左圖為斯圖加特的賓士汽車博物館)、 保時捷、博世、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洛倫茨標准電子股份公司、波爾歇公司等世界性企業的所在地。同時,中小企業發達也是該州工業的一大特點。在巴符州的企業中,中小企業佔到了98%。這些企業遍布城鄉,因此各地之間經濟發展比較協調,失業率一直是德國最低水平。巴符州的出口總額幾乎是西班牙、瑞典或新加坡的總和,這充分體現了其經濟實力。
在該州的國民生產總值中,農業只佔不到2%。此地多樣性的土質和宜人的氣候,使萊茵平原和博登湖畔尤其適合種植水果、葡萄、煙草、蘆筍、釀造啤酒的啤酒花和蔬菜等特色經濟作物。這里是德國第二大釀酒區,紅白葡萄酒早已成為人們的日常飲品。南部山區水草豐美,畜牧業興盛,主要放牧乳牛和肉用牛。
巴符州具有悠久的文化傳統。該州的德國高等院校最多。建於1386年的海德堡大學(插圖)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斯圖加特、卡爾斯魯厄兩所大學以理工見長,而曼海姆大學以經濟著稱。此外,這里還是德國著名詩人席勒、哲學家黑格爾的故鄉。斯圖加特的芭蕾舞、國際巴赫學會享有世界聲譽。這里也是重要的媒體中心和大出版社的所在地,德國33%的雜志和22%的圖書是在此出版的。
巴符州旅遊業興旺,在各州中僅次於拜恩。中等山脈茂密的森林覆蓋了全州2/3的面積。著名的黑森林(右圖)是深受人們喜愛的療養地,它南北延伸160公里,東西寬度20到60公里不等,起伏連綿的山巒森林密布,綠得發黑,遠遠望區黑壓壓一片,因而得名。此外還有位於德國、瑞士和奧地利三國之間的博登湖。萊茵河、內卡河、粗曠的施瓦本山等也都是遊人眾多的休假地。每年到巴符州來的旅遊者甚至多於本州居民。
巴伐利亞州 Bayern
面積:70552平方公里 首府:慕尼黑(München) 人口:1200萬
巴伐利亞州位於德國東南部,其南部和東部與奧地利、捷克相鄰。阿爾卑斯山橫貫全州,多山峰、多森林、多湖泊是該州地形地貌的突出特徵。該州是德國面積最大的州,分為7個專區,下設25市71縣。
巴伐利亞州是德國具有千年歷史和最古老傳統的州,也是唯一一個在1945年納粹德國崩潰後疆域按原樣保留下來的州。由於歷史的原因,巴伐利亞對中央政府擁有較大的獨立性。該州天主教勢力強大,一向被認為保守色彩濃厚。
該州是德國最大的農業區。但從事農林業人口的比例已從五十年代的30%下降到目前的7%左右。目前該州作為現代化高科技中心,是歐洲最有活力的經濟區之一,被稱為是德國的「加利福尼亞」。州首府慕尼黑(左圖為慕尼黑遠眺)被人們稱為「德國第二首都」,是該州的文化、經濟中心。紐倫堡、菲爾特、埃爾蘭根地區是機械製造、電氣和玩具工業的集中地,有著名的西門子、克維萊、根德等大公司。奧格斯堡是機械製造和紡織工業的所在地。累根斯堡擁有電氣工業和著名的巴伐利亞BMW發動機廠。英戈爾施塔特的汽車製造業也很有名,其生產的奧迪牌小汽車為中國百姓所熟知。拜恩出產的啤酒世界聞名,釀造廠不下數百家。同樣出名的還有弗蘭肯的葡萄酒。
巴伐利亞州旅遊業之盛居德國之冠,是旅遊者最喜愛的德國第一號渡假勝地。旅遊業是該州重要的經濟來源。除了慕尼黑、紐倫堡這些歷史名城外,這里還有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城市累根斯堡、巴羅克和洛可可式的班茨、埃塔爾的修道院和教堂、十四聖者大教堂和維斯教堂等,這些教堂建築及當年的主教城市維爾茨堡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財富之列。
德國最高峰2962米的楚格峰(右圖)、阿爾卑斯山中的湖光山色為古老的巴伐利亞增添了無窮的魅力。該州主要湖泊有施塔恩貝格湖、特格恩湖、阿穆爾湖、夢茵湖和博登湖,蘊藏著豐富的水利資源。巴伐利亞森林、第一個德國國家公園以及多瑙河、美因河及支流的河谷地帶被譽為德國的「浪漫之路」(Romantische Strasse)。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啤酒節是傳統的盛大民間節日。
柏林 Berlin
面積:889平方公里 首府:柏林(Berlin) 人口:346萬
柏林州位於德國東部,下轄23個區。它從一座漁村和商業中心發展成為普魯士的京都,至今已有750多年的歷史。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後柏林成為德國的政治、工業、科學和文化中心。1918年11月9日,魏瑪共和國宣告成立,柏林成為共和國的首都。1939年時柏林人口已達400多萬。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柏林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使市區和工業區遭到大規模破壞。1945年,美、英、法、蘇按照波茨坦協定四分柏林。其後的幾十年裡,柏林牆成為了德國分裂和東西方「冷戰」的象徵。1990年10月3日德國統一後,柏林又成為國家首都。1991年國會表決通過將政府所在地從波恩遷回柏林。
統一後的柏林現在是德國最大的城市。今日的柏林人並非真正土生土長的柏林人。柏林人歷史上主要為移民,他們來自法國、波希米亞和波蘭,現在更多的來自東歐,是一個國際民族混合體。
柏林是歐洲最大的工業中心之一,原材料消耗少、以技術見長的電氣、機械製造、精密儀器一向是柏林傳統的優勢行業。食品、卷煙、服裝和化學工業在柏林也佔有一定地位。這里有兩個世界性的大企業:西門子公司和通用電氣公司(AEG)。
柏林的優勢還在於研究與開發、生產與銷售的密切結合。3所大學、4所藝術大學、歐洲經濟大學、9所專科大學、約250個大學外的研究機構以及一大批中小型技術企業構成了推動經濟增長和提供新的就業崗位的強大動力。在城市的東南方建立著歐洲最大的綜合性一體化技術園區—阿德勒霍夫經濟與科學基地(WISTA)。通訊和信息技術領域里的企業越來越多,使柏林正在成為一個具有高效和創新精神的機構所在地。
柏林是一座重要的博覽會和會議城市。像國際無線電展覽會、柏林綠色周(農業、園藝)、旅遊博覽會等活動都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
柏林豐富多採的文化具有悠久的傳統。它擁名目繁多、包羅萬象的博物館和收藏館,以及三座大歌劇院(德意志歌劇院、菩提樹下德國國家歌劇院、滑稽歌劇院)、包括愛樂樂團在內的幾個大的交響樂團和數十家劇院、音樂廳和圖書館。柏林的演出周、電影節以及戲劇匯演享有盛名。這里一年四季演出不斷,觀看文藝演出己成為現代柏林人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柏林出版的報紙有:代表輿論的「柏林早晨郵報」、「柏林日報」以及「每日鏡報」。 著名的「世界報」編輯部也設在柏林。
柏林有「森林與湖泊之都「的稱譽,湖泊、林地面積占柏林全市的1/3。整個城市隱沒在森林和草地的環抱中,從高空俯視全城,它就像是一座綠色的大島。只有游覽過這些森林、湖泊,置身於大自然的天然美景之中,遊人們才能深切地體驗到柏林人傳統的浪漫和瀟灑的生活。
柏林作為歐洲的文化古都,名勝古跡眾多,帝國議會大廈、埃及博物館、夏洛膝堡皇宮、奧林匹克公園、柏林動物園、勃蘭登堡門及萬湖等都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其中帶有雙輪四駕馬車的勃蘭登堡門是柏林牆倒的標志和德國統一的象徵。此外位於亞歷山大廣場邊的洪堡大學、新崗哨、軍械庫、大教堂和電視塔也是遊客的駐足之地。著名的尼古拉教堂建於1320年,是柏林最古老的教堂。作為一個旅遊城市,柏林每年都要接待數百萬的外國和本國的遊客。(上圖為修繕後的德國議會大廈)
1994年4月,柏林與北京結為友好城市。
勃蘭登堡州
Brandenburg
面積:29479平方公里 首府:波茨坦(Potsdam) 人口:260萬
勃蘭登堡州位於德國的東部,環繞著柏林州,東部與波蘭相鄰。全州共分為6市38縣。州首府波茨坦(Potsdam)位於柏林的西南,1945年著名的波茨坦會議就是在這里舉行的。
該州是德國面積最大的新聯邦州,工業和服務性企業是這里最重要的經濟部門。今天該州的經濟結構已經逐漸從種植黑麥和油料作物的農業轉型為擁有汽車和機器製造、電子、光學、能源經濟、食品工業和化工等部門的工業。這里的工業在實行了40年計劃經濟之後,目前正處在轉軌階段,許多設備陳舊、虧損並污染環境的企業正處在改造之中。
勃蘭登堡地處北德低地,自然條件惡劣,素有「沙罐子」之稱,有大片的沙地、粘土丘陵、潮濕的沼澤谷地和眾多的湖泊。全州森林覆蓋面積達35%,農作物以黑麥、馬鈴薯、小麥為主,在柏林周圍及本州東部城市法蘭克福附近的奧得河窪地是水果和蔬菜的產地。
該州曾是普魯士王國的中心,波茨坦以前是普魯士的官邸城市,也是一個富有田園風光的鄉村城市,有著名的無憂宮(Sanssouci,見左圖)及其華麗的園林和席切林宮等名勝古跡。此外,萊茵斯貝格和布拉尼茨也是遊人眾多的地方。南部的施普雷林地和湖泊給人一種極具魅力的冰冷的感覺。這里水網縱橫,森林茂密,被比做巴西的熱帶森林,稱之為「德國的亞馬遜」。
由於德國和波蘭之間實行互免簽證,因此該州的一個重要城市—奧得河畔法蘭克福的東歐國家轉運中心的地位日益重要。
自由漢薩市不來梅
Bremen
不來梅州位於德國北部威悉河入海口處,該州由兩個城市—不來梅市和不來梅港組成,是德國最小的聯邦州。在世界現存的最古老的城市中,不來梅僅次於聖馬利諾,居第二位。作為昔日的主教城和商人城,不來梅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八世紀。
建於1827年的不來梅港(左圖)位於北海入海口。在十九世紀德國遠洋貿易的發展史上,不來梅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與不來梅市相距65公里,兩市之間是下薩克森州的領土。不來梅港從原來的不來梅停船地發展成為歐洲大陸最大的漁港之一,其工業與港口密切相連。
港口工業、航海、國際貿易和現代化工業的尖端產品是不來梅的經濟基礎。作為德國的主要外貿中轉站之一,不來梅港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水陸轉運設備,每年大約有10000艘船往來於不來梅港和世界各地大約1000個港口之間。德國的茶葉、咖啡、煙草和棉花都由此進入,並在當地加工上市。因此,不來梅港不僅是一個快速的貨物轉運地,也是當地經濟的發動機。該州的州徽就是一把「打開世界的鑰匙」。
除了航運和造船業外,不來梅市還擁有汽車、機械製造、電子及新興的航空航天工業(不來梅航空航天中心是設計和製造火箭、衛星以及空中客車的重要部件所在地)。不來梅也是德國食品和嗜好品的生產中心之一,最有名的產品包括咖啡、巧克力、麵粉、奶製品、調料、水產品和啤酒。已有300多年歷史的不來梅證券交易所和商品交易所承擔著德國整個西北部的貿易。
自由漢薩市漢堡
Hamburg
面積:755平方公里 首府:漢堡(Hamburg) 人口:170萬
漢堡始建於公元9世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最早它只是為邊境安全而建於易北河畔的一個城堡,此後逐漸發展為一個貿易城市。它是漢薩同盟的創締者之一,是該同盟在北海和波羅地海之間最重要的轉運中心。1806年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瓦解後,漢堡成為自由的漢薩市。1949年漢堡以「自由漢薩市漢堡」之名成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一個州。
漢堡港(插圖)位於距易北河入海口120公里處,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被喻為是德國「通往世界的大門」,至今仍是德國最重要的海港和最大的外貿過境地。港口的集裝箱轉運量在歐洲排第二位,僅次於鹿特丹。每年有200多次班輪從這里出發,300多條航線連接著世界主要港口。港口工業區包括造船廠、提煉廠和外來原料精加工企業。通過不斷的產業結構調整,這座漢薩城市今天已發展成為一個歐洲北部高度工業化的國際大城市,航空工業、電子工業、精密機械與光學儀器製造、機器製造和化學工業被稱為漢堡的五大主導工業部門。著名的」空中客車「飛機就是在漢飛機製造廠生產的。
雖然是德國的第二大工業所在地,但漢堡仍是」德國最綠的城市「之一。農田、園林、森林、沼澤地和草原占漢堡總面積的41%,風景和自然保護區佔28%。120座公園設施之外還有20多萬棵街道樹木。
漢堡是德國的傳媒經濟中心,其年營業額約400多億馬克。德國發行量達到百萬的21種雜志中有17種是在漢堡出版的;它還是德國德意志新聞社(dpa)、為數眾多的電視台、電台和製片廠的所在地。近年通訊行業的發展最為迅速,電子媒體所佔的行業比例越來越大。
黑森州
Hessen
面積:21114平方公里 首府:威斯巴登(Wiesbaden) 人口:600萬
黑森州位於德國中部萊茵-美因河平原上,被稱為德國「中部之州」,該州下設3個專區、5個市、21個縣。黑森州今天的疆域始於二戰之後,它是以風俗、歷史、文化和社會情況為背景形成的州。該州不僅地理位置居中,在經濟和社會結構上也基本上處於德國的中等水平。
作為德國第五大聯邦州,黑森州是僅次於魯爾區、與柏林相當的德國最大經濟中心之一,也屬歐洲最具活力的地區。該州最強的經濟部門是化工、汽車製造,皮革製品、光學產品、電子技術和機械製造。位於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是歌德的出生地,也是德國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國際金融場所,德國聯邦銀行和歐洲中央銀行都設在這里,此外這里還有400多家商業銀行和德國最大的證券交易所。法蘭克福還是重要的工業和技術所在地以及國際上重要的博覽會場所。該州地處航空、鐵路和水陸交通會合點,佔地17平方公里的法蘭克福機場是歐洲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在歐洲各機場中貨運量排名首位,客運收益居第二位。(左圖為法蘭克福遠眺)
法蘭克福的德意志圖書館被喻為是「德國最大的書櫃」。每年在法蘭克福舉行的頒發德國書業和平獎的國際圖書博覽會是世界上最大的書展;卡塞爾舉辦的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介紹當代藝術的「國際當代藝術展覽」。
美因河以北是肥沃的黃土地,號稱金土地,種植穀物、馬鈴薯、甜菜。丘陵山區以林木業為主,草地面積廣闊,飼養家禽、牛、豬、盛產黃油、乳酪。達姆施塔特以南的山區和萊茵河畔是德國最佳的水果和葡萄酒產地之一。
黑森州有著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色。該州2/5為森林覆蓋,是德國森林最多的州。而陶努斯山麓又是歐洲礦泉溫泉最豐富的地區,溫泉礦泉比比皆是。州首府威斯巴登不僅是行政管理中心,而且還是一處漂亮的礦泉浴場,那裡的賭場(右圖)遊客絡繹不絕。這一帶已成為德國著名的療養度假區。
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
Mecklenburg-Vorpommern
面積:23170平方公里 首府:什未林(Schwerin) 人口:180萬
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位於德國東北部,北鄰波羅的海,隔海與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相望,東邊與波蘭相鄰。該州下轄6市31縣,是德國人煙最為稀少的州。變化萬千的波羅的海海岸風光、保護完好未遭破壞的大片森林、草原和丘陵的自然環境以及星羅棋布的內陸湖是這里最大的財富。
農業是該州傳統的經濟部門,具有比在其它州更為重要的地位。主要的農產品是穀物、油料作物(油菜籽)和馬鈴薯。沿海一帶,漁業興盛。呂根島是著名的漁場,生產鱈魚和青魚。
除農業之外,梅前州還是德國造船工業的中心。兩德統一後,其經濟結構處於徹底的轉變中。由於它具有豐富的、未受污染的自然環境,旅遊業已成為該州重要的經濟支柱。除此之外,食品和嗜好品工業、建築業、機械製造、建材和木材工業都是該州重要的行業。海港始終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羅斯托克是該州最大的港口,位於呂根島上的穆克蘭港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更多的公路和鐵路網已經或正在建成,使該州與鄰州緊密地連接起來。
該州位於四周被農田、草原和森林環繞、地勢略為起伏的丘陵地帶。最大的湖是米爾列茨湖,方圓117平方公里,湖的東岸延伸著一片遼闊的自然保護區。該州最大的島嶼呂根島,同時也是德國最大的島嶼,島上的白堊岩是大自然創造的奇跡,這里是著名的旅遊勝地。海濱浴場從呂貝克灣一直綿延至東部的阿爾貝克。漫長的波羅的海海岸加之650個湖泊,使該州成為德國最大的休養地之一。每年來此旅遊者達千萬人以上。
除自然風景外,該州還有許多古老的別具一格的建築,如什未林宮及其大小300個尖塔。梅前州最大的城市是羅斯托克,北歐第一所大學(1419年)就建於此,該城也是波羅的海沿岸的重要港口,它同斯堪的納維亞國家保持有密切的貿易關系,也是德國通往東歐和北歐的大門。
下薩克森州
Niedersachsen
--------------------------------------------------------------------------------
面積:47338平方公里 首府:漢諾威(Hannover) 人口:780萬
下薩克森州位於德國西北部,西部與荷蘭接壤,是德國面積第二大州。該州分為4個區,下設9市39縣。南北和東西的公路和鐵路線在此交叉而過,埃姆斯河與易北河之間的內河運河在此與萊茵河、易北河和奧得河相連,形成了西歐和東歐的內河航道。
該州地形由哈爾茨山區、威悉山地和以呂內堡草原為中心的北德低地組成。迥異的風光、浪漫的山谷、奇異的礁石、廣闊的森林和眾多的湖泊,使其成為德國著名的旅遊勝地。其中埃姆斯蘭的沼澤地、北海海堤岸後的馬爾施草地(左圖)和北海淺灘中的東弗里西亞諸島景色獨具一格,一年四季遊人不斷。吸引人們的還有位於漢堡郊外的歐洲最大的水果種植園-「老田野」。
全州三分之二的面積用於農業,主要提供糧食、甜菜、飼料玉米和馬鈴薯,北海沿岸是重要的產魚區,被譽為是德國的魚米之鄉。該州擁有門類繁多的食品工業,奧爾登堡鄉村的火腿和呂內堡草原的蜂蜜聞名遐遜,並且在馬鈴薯培種和糧食生產上居領先地位。本州冬季溫和多雨,極適合牧草的生長,養馬也是這里重要的經濟行業。但這些並不代表該州是一個農業州,除了傳統的造船、鋼鐵和化學工業外,電子和電腦工業是今天的新興產業。
下薩克森的工業與其豐富的地下資源相連,其開采地下資源有著悠久的歷史。哈爾茨山麓的礦鹽、鉀鹽礦以及薩爾茨基特和不倫瑞克地區德國最大的鐵礦都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埃姆斯蘭地區和德國北海海域出產石油天然氣。另一個工業重點就是沃爾夫斯堡的大眾汽車廠,它是該州最大的企業。大眾汽車基金會是德國最大的非國家性的資助科學的基金會。
州首府漢諾威是世界著名的博覽會城,被稱為是德國工業的「廣告牌」。它主辦的最著名的展覽包括一年一度世界最大的工業博覽會和大型通訊技術展覽會—CeBIT。
漢諾威的萊布尼茨首創了二進位制;並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能運做的計算機;伯林納發明了唱機;高斯發明了電報機;西門子發明了發電機進行發電。大學城哥廷根在政治史和自然科學史上曾發揮過重大作用。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Nordrhein-Westfalen
--------------------------------------------------------------------------------
面積:34078平方公里 首府:杜塞爾多夫(Düsseldorf) 人口:1800萬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位於德國西部,西與比利時、荷蘭接壤。其面積相當於比利時和盧森堡的總和,是德國人口最多的州,也是歐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區。該州是二戰後新組成的州,下設5個行政專區、23個市、31個縣。
一提到北威州,人們很自然地就會想到魯爾工業區,它也是歐洲最大的工業區。魯爾區傳統上以礦冶工業為主,這里有豐富的無煙煤資源。近30年來,該州成功地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打破了以礦冶為主的單一經濟結構,許多新的工作崗位是由增長迅速的媒體和文化行業提供的。今天全州約66%的就業者是在服務性部門工作。與生態更新相結合而進行的產業調整已經使該州成為歐洲領先的環保技術中心。該州的進、出口總額均佔德國的1/4。(插圖為杜塞爾多夫的「城市之門」建築)
該州擁有31個大發電廠,由此使之成為德國的能源中心。密如網眼的高速公路、鐵路和水路網把該州的工業城市緊密地聯結起來,同時也與歐州重要的交通干線相連。德國100家最大的公司中有44家設在該州。除了拜耳公司、費巴股份公司、克勒克納-洪堡-多伊茨股份公司和貝爾特斯曼印刷出版企業這些工業巨頭外,還有大約60萬家從事生產的中小企業。州首府杜塞爾多夫是德國最大的銀行所在地之一,科隆擁有德國領先的保險業地位。首府杜塞爾多夫以及科隆和埃森都是著名的博覽會城市。
北威州的北部是農業和畜牧業的中心。明斯特蘭是重要的農牧區,以養馬和馬術運動而聞名,也種植小麥、玉米、甜菜等作物萊茵谷地南部有許多菜園和果園。
北威州另一個重要城市波恩位於科隆之南,它是貝多芬的誕生地。1949年以前波恩只是一個中等規模的大學城(右圖為著名的波恩大學),以後40年來它一直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首都。在德國統一、政府所在地西遷至柏林後,波恩仍作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行政管理和科學中心而繼續發揮其作用。
該州擁有歐洲最稠密的交通網之一。在僅3.4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有6000公里鐵路和2000多公里高速公路。天然河流與人工運河交織成網,共有31個河港,其中杜伊斯堡是世界上最大的內河港。杜塞爾多夫、科隆和波恩的機場也是重要的交通樞紐。
藻厄蘭、齊克爾蘭、貝爾吉斯蘭山地和艾弗爾山森林密布,是夏季療養的好地方。該州最大的城市是科隆,其以哥特式的雙塔大教堂和每年一度的狂歡節而聞名。
未完,受限。
共16個州及地區。
http://www.gerfans.cn/bbs/read-htm-tid-15730.html
6. 德國人的早餐,為什麼都會吃麵包
因為德國那邊盛產小麥,所以他們都會吃麵包。麵包的原材料就是麵粉,麵粉就是用小麥製作的。像是在歐洲平原那邊,因為還是比較寒冷的,所以沒有辦法種植水稻。他們那裡就會有吃麵包的習慣,他們是把麵包來當做主食的,如果讓他們吃米飯的話,他們也是受不了的。而且德國的麵包還不像是我們這邊的麵包,他們的麵包全都是硬的,幾乎都可以用磚頭來形容。他們的麵包是需要用切割機來切的,自己在家用菜刀切都是切不動的。他們就比較愛吃那樣的麵包是當做主食的,不像是我們這邊的麵包全都是軟的。
因為歐洲現在比較發達,所以他們的飲食習慣也在全世界被推崇。其實他們吃的東西是比較符合他們自己的口味的。其實他們的東西一點都不好吃,而且是比較好製作的,不像是我們這邊要製作一個菜,還是需要很多工藝的。
7. 為什麼德國小麥種植區在中部和南部而不再北德平原
1.北德多城市城市和工業區,耕地小。
2.北德有限的耕地由於市場區位選擇,發展產值更高的花卉等產業。
3.最主要的是,北德氣候積溫低,不利小麥生長。
8. 德國主要農業區域類型
德國位於中歐西部,北臨北海和波羅地海,南接阿爾卑斯山,面積35.6萬平方公里,也就是兩個廣東省那麼大,人口約8200萬,人口密度為228人/平方公里,是歐洲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之一。
德國著名的泰賓勃格門市以擁有繁華的街道而著名,這座城市附近的農村是德國農業的核心。卡薩安哈爾村莊位於馬森堡密里,是德國最肥沃的土地之一,耕地遼闊,主要的糧食作物是大麥、小麥。冬季大麥的平均產量為75噸/公頃,自然風景與農業風景緊密相連。這里的農家園地有著悠久的傳統,蔬菜、水果都是自己種的。村莊規模日益增長,眾多的土地擁有者在這里對小面積土地進行整體耕種,
勞斯茲是德國另外一個城市,這里的農村山地多,土地貧瘠,但湖泊廣闊。這里的鱒魚和鯉魚養殖已經有400多年歷史,每年約產8000噸。60個私人養殖場,共佔地125公頃。大量的草地、魚塘、水渠和別致的山區風格,構成了勞斯茲獨特而又和諧的農業風景。
向西250公里的萊茵地區,有一個規模集中的村莊。幾乎與所有的地方一樣,三樣東西促成了這里的農業風景——風格雅緻的房屋和教堂、農田、草地和牲畜。這里地形變化豐富,有面積大小不等的平原和山丘,也有一望無際的森林和耕地,造就了德國的農業風貌。牲畜也是典型的農村風景,牛、羊、馬、豬和山羊等,分布在不同的地區,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里的紅花牛很出名,在德國除了黑花牛和花斑牛以外,紅花牛排在第3位。 德國家畜物種豐富,盡管有些已經絕種。在最北方,有古屯綿羊,它們剛被遷移到霍蘭登保一帶飼養。在最南部,有平茲高爾羊,在聖法蘭根的克勃克有克勃克羊,在徒尼根有森林山羊。在阿爾卑斯山區有高山羊群。豬是德國最普遍的牲畜,在奧登堡的阿馬蘭有貴族豬。最後還有瀕臨絕種的牛種之一,莫老牛。
繼續沿著德國的農業區域北上,到達富饒的霍爾斯塔因平原。這里的牲畜主要是黑花牛,羊牛是該地區的主要農業手段。比牲畜更加引人注目的是斜頂房屋。 再往東到德國的東北地區,是自然風景和農業緊密結合的旅耕半島。這里以種糧為主,有大麥、小麥、燕麥和飼料草等。飼養牛及產奶的牲畜是農業組成部分。勃爾馬羊是這里的一大特色,這種羊容易飼養,肉質鮮美,深受當地人喜愛。
從黑根到尼克薩斯的哈茲是典型的丘陵地帶,農田和森林交織在一起,中間還有草場,但這里土地生長條件不好。所幸的是,哈茲紅牛已經適應了這塊貧瘠的生存條件,哈茲紅牛的優良特點是:產奶量高而且出肉率高,它的壽命非常長,可以做肉牛,也可以做奶牛,最早它們還被用來耕地或者負重。
德國地域中心的丘陵地帶,連接著四個州--徒尼根、薩克斯森、巴伐利亞和黑森。森德海母村位於徒尼根的羅紋地區,這里的農業就是飼養產奶的牲畜和羊,70-80%的土地面積都是草場,其餘是耕地。這里風景秀麗,但農民生活較艱苦,羅紋羊在巴巴利亞和黑森已經見不到了,但在徒尼根還是主要牲畜。
馬根普藤堡州的斯威斯地哈爾地區是自然景觀悠美,農業歷史悠久的地區。這里的農業都是中等規模的。人們通過村莊土地和這里特有的牲畜,斯威斯地哈爾州仍能找到傳統農業的痕跡。當地的豬健康壯實,但是不如當今人們喜歡的豬種那麼容易飼養,它們比現在的豬生長慢,飼料消耗較多,但是飼養者利用他們較好的肉質以高價格投放市場。
黑森位於德國西南角的巴登甫登堡州,這里的花園簡朴,有作坊式的斜頂小屋,開闊的田野很少見。
與巴伐利亞相似,當地農民的收入來自5個方面:草地、耕地、牲畜、森林和旅遊。他們的農業耕作都以家庭為單位,相傳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從事傳統的農業收入低,人們依靠向旅遊者出租房屋,而獲得更好的收入,旅遊者則希望看到有草場的田園風光。
最後是德國最大的工業區巴伐利亞,巴伐利亞最美的地區之一是尚巴伐利亞區,那裡有多姿多樣的地貌風景,山丘、峽谷、起伏的草地、溪流和湖泊,這兒的主要作物是飼料。
農業地貌多種多樣,耕作方式也就各有不同,南部和西部多為小型農場,東部和北部多為大型農場。在風景迷人的地方,農業與旅遊相結合。
從南到北到梅克墩堡的普爾帕姆,旅根是德國的最大島嶼,這里的農業結構是純粹的糧食耕作,平均每個農民擁有500公頃土地。 薩克森漫布爾市的一個村莊位於馬哥德堡低原地帶。這里的農業是大規模的,農業企業機構是農業有限公司,前身是前東德的農業生產合作社。這不是普遍意義上的農村,而是一個農業企業。
這個農業公司中,農業耕作佔70%的生產額,還有一個蓄量為4800噸的原塔和蓄量為3800噸的庫房,擁有土地數千公頃。70%的土地用於種糧食,其他土地主要用於種甜菜等作物。公司共有45名職工,一部分職工主要從事修理和維護農業機械。
這個村莊里一望無際的豆子地,在整個德國僅此一處。豆子收獲後留在地里的根和葉是極好的自然肥料。鄰村一個年輕的農民卻走上了另一條道路。阿爾彼特路舍開始發揚村裡前輩農業耕作傳統。一家3代同堂,自1553年來就在這里,依靠家庭式耕作50公頃地。他們僅僅8口人,卻從43家土地所有者手中租賃到600公頃土地。在這個有450口人的村子裡,只有路舍一家是個體農民。
德國現在是歐盟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德國統一後國內市場擴大,進口需求增加,我國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近年來積極擴大了對德國農業產品的出口。德國在開發丘陵地區農業、發展葡萄等不佔農田的多年生物等方面積累的經驗,也很值得我們國家學習。
9. 德國的農業生產有什麼特點
1、機械化程度高、農業發達
德國農業大部分採用機器生產,提高了效率。
2、農業種類多、范圍大
德國農業涵蓋生態農業、農林、漁業三大部分。2017年共有農業用地1668.7萬公頃,約佔德國國土面積的一半,其中農田面積1177.2萬公頃。
3、農業覆蓋率達
2017年擁有農業企業26.8萬家,以中小企業和家庭企業為主,平均佔有土地61.4公頃,其中生態農業企業19900家。2017年農林漁業就業人口61.7萬,占國內總就業人數的1.39%。2017年農林漁業產值208.3億歐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0.64%。
(9)德國哪裡盛產小麥擴展閱讀:
農業分類
根據生產力的性質和狀況,農業可分為原始農業、古代農業、近代農業和現代農業。
近代農業指手工工具和畜力農具向機械化農具轉變、由勞動者直接經驗向近代科學技術轉變、由自給自足的生產向商品化生產轉變的農業。
現代農業指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現代生產管理方法的社會化農業。
農業的根本特點是經濟再生產與自然再生產交織在一起,受生物的生長繁育規律和自然條件的制約,具有強烈的季節性和地域性。
生產時間與勞動時間不一致;生產周期長,資金周轉慢;產品大多具有鮮活性,不便運輸和儲藏,單位產品的價值較低。
德國的工業情況:
德國魯爾區是德國的傳統煤鋼工業區。慕尼黑(寶馬汽車總部所在地)、漢堡(空客公司的三個客機總裝中心之一)、斯圖加特(賓士和保時捷總部所在地)、沃爾夫斯堡(大眾汽車總部所在地)、柏林、萊比錫、德累斯頓則是德國東部的工業重鎮。新興工業集中在慕尼黑一帶。
2017年工業企業(不含建築業)總產值7550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3.1%。2017年工業就業人數(不含建築業)817萬,占國內總就業人數(4429萬)的18.5%。
德國是全球八大工業國之一。德國的主要工業部門有電子、航天、汽車、精密機械、裝備製造、軍工等。德國產品以品質精良著稱,技術領先,做工細膩,但成本較高。德國的工業品在世界享有盛譽,而德國也是西歐最大汽車生產國。
網路-德國
10. 法國德國種植業差異是什麼
法國種植業及其發達,種植面積大,小麥,大麥,玉米,經濟作物種植都很廣泛。這是由於法國地形平坦,氣候溫和濕潤適宜溫帶種植業發展。
德國種植業主要集中在中部山區谷地,生產黑麥,大麥等穀物,經濟作物很少。因其北方平原較冷不利農作物生長,南方為高原適宜畜牧業。
兩者機械化程度都很高,但在法國的葡萄產地仍然是勞動密集型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