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德國的「豹」2改進型主戰坦克的特點是什麼
德國的「豹」2改進型主戰坦克雖然沒有戰場實踐,卻被歐美地面兵器專家們看好,評判為世界上最先進坦克之一。1972年,設在慕尼黑的克勞斯·瑪菲公司研製成了「豹」2坦克樣車,而後運到美國同M廣艾布拉姆斯」坦克進行性能對比試驗。試驗結果令德國坦克工程師們高興,因為樣車的技術性能甚至比M1「艾布拉姆斯」樣車還好。而「豹」2改進型的重要改進是改裝甲防護,它把第三代新型復合裝甲組件插到車體及炮塔的凹糟中,然後又用輔助裝甲層把第三代復合裝甲覆蓋住。「豹」2坦克炮塔由高強度、高韌性鋼與其他材料製成的復合裝甲板焊接而成。炮塔頂部安裝了含有爆炸組件的附加裝甲。同時採用了瑪菲公司生產的新型動力機組,能比「豹」2提高20%的功率,並特別配裝了電子控制裝置,使「豹」2改成為「女秘書都可以輕松駕駛」的坦克。「豹」2改不僅觀瞄和測距手段先進,火炮的質量也是上乘的。盡管美國、荷蘭和瑞士的坦克都選擇了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研製的120毫米滑膛炮,但「豹」2改採用的120毫米是萊茵公司專為「豹」2改研製的,自然要比賣給別人的強。
『貳』 豹2a6主戰坦克怎麼樣,在世界上排第幾
德國「豹」2A6主戰坦克是世界上火力最強的坦克之一。要說各種數據排名,應當第一非它莫屬!它使用的新型火炮穿甲彈,與上一代相比,具有射程遠,精度高,穿甲能力更強的特點。
性能參數
裝備配置
1.火炮
120毫米滑膛炮,55倍口徑Rh120-L55滑膛炮,炮口初速達到1750米/秒,使用鎢合金彈,在常溫狀態下穿深達900毫米,而且精度相當高。射程5000米,為目前射程最遠的坦克火炮。火控系統先進,反應時間1.8秒。
2.機槍
1挺MG3A1式7.62mm並列機槍,安裝在120mm火炮左側,射速為1200發/min;一挺安裝在裝填手艙蓋環形支架上的MG3A1式7.62mm高射機槍,用於防空,高低射界為-10°~+75°。
3.發動機
MB873Ka-501型4沖程12缸V型90°夾角水冷預燃室式增壓中冷柴油機,具有比較好的加速性能,從零加速到32公里/小時僅需6秒。在車體後部安裝有1部電視攝像機,其監視器可使駕駛員更安全地倒車,並使用了基於陀螺技術和有全球定位系統支持的混合式導航系統,使坦克在任何作戰環境中都能導航。發動機功率1100千瓦(1500馬力)。
4.裝甲防護
間隙式復合主裝甲,防彈能力達到了400-420mm均制鋼板。炮塔正面安裝了鍥型前裝甲防護組件,炮塔內表面裝有防崩落襯層,履帶裙板也採用改進的復合裝甲,提高了對動能彈和化學能彈的防護能力。豹IIA6M的突出特點是對地雷的防護能力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這些組件包括安裝在坦克底板下的附加被動裝甲,新型車體逃離艙口,改進的駕駛員、車長、炮手和裝填手座椅等;此外,車輛底部的彈葯儲存區也被騰空,使坦克乘員不再擔心自己「坐在火葯桶上」了。它們可以在雷區靈活地穿梭行動,而不必擔心地雷炸斷履帶或者炸毀裝甲引爆彈葯。許多軍事專家認為,大多數坦克進攻時,都需要工兵提前掃清前進道路上的雷區,或者有排雷車輛伴隨負責清理道路上的障礙,新「豹2」的服役將有可能改變這一傳統作戰模式和編組,從而大大提高地面裝甲力量的攻擊速度。
5.火控裝置
指揮儀式火控系統,由於是穩定質量較小的瞄準鏡並設有位置和速度復合電路,因而易於穩定、有很高的行進間對運動目標的射擊命中率。車長有1個向後開啟的圓艙蓋和可360°觀察的潛望鏡,艙蓋前裝有1個PERI-R17型穩定的周視主瞄準鏡,該鏡有2×和8×兩種放大倍率。炮長有1個雙放大倍率的穩定式EMES 15型潛望式瞄準鏡,其中包括激光測距儀和熱成像裝置。車長和炮長能在全天候條件下捕捉目標,炮長和車長都可以開炮射擊。車長不僅能通過其目鏡看到他自己晝間觀察的圖像,而且其監視器還可顯示炮長晝夜觀察的圖像。用全電式炮控和炮塔控制系統代替液壓式系統,既安全又減少了噪音。
『叄』 德國豹-2A6主戰坦克的裝備配置
豹2A6M
豹2A6M是一新版的豹2A6提升底盤防地雷能力,和增強許多車內設施增強乘員生存力。加拿大從德國借了20輛A6M 在2007年夏末部署在阿富汗。此時所有此型坦克都已經是電動式旋轉炮塔。
豹2A6M CAN
豹2A6M CAN是一種加拿大變型版A6M。重要變更包含炮塔上部一個黑色箱型物體,原本是預計作空調用途後來改成通訊模組(旁邊還有新式天線),還有外掛的防RPG火箭柵欄裝甲也可說是最大外觀不同。第一批此種型坦克是加拿大向德國租借來的20輛改裝後出現,為了增加火力和防護力以使用在南阿富汗的戰爭中。加拿大在車上依然保留德國MG3通用機槍,但荷蘭此時卻打算淘汰他們豹2的FN MAG 機槍換成加拿大機槍,這也算是諷刺的一點。 由於前20輛坦克的預算,無法安裝空調裝置:僅作最小的變動(乘員組將佩帶冷卻背心以及炮塔轉向齒輪利用的電驅動比加拿大更舊的豹1(C2型)液壓驅動容易散熱),而荷蘭的坦克將接受更加廣泛的修改。然而從德國借來的戰車可能此後就留在加拿大並且接受加拿大的升級,從A6規格升級到A6M規格,之後才歸還德國。
豹2 Hel
豹2 Hel與A6系出同門,是希臘2003年訂購的希臘版。「Hel」意指「Hellenic」(希臘人用)。170輛將於2006年到2009年生產。其中140 輛將由希臘生產,第一批於2006年末交貨。
豹2E
豹2E也與A6系出同門(但是裝甲防護更完善),由德國和西班牙聯手研發。此合作案是兩國國防部1995年間敲定,合約包含在五年間轉讓108輛豹2A4給西班牙。後來此轉讓延後持續到2016年,之後那些坦克就算是西班牙陸軍財產,計劃在2006年1月24日對外公布,西班牙分十年償付15,124,014歐元的分期付款買這些A4。至於E型早在1998西班牙就同意生產219輛E型,和16輛豹2ER(Bufalo)裝甲回收車和4輛訓練車。得標廠商是Santa Bárbara Sistemas。此計劃預算達19億3千940萬歐元,預算包含全部後勤系統,和訓練師資與維修員,炮塔訓練器,維修訓練器,射擊訓練器。第一批2004年開工到2008年交貨。
豹2 PSO
最新型Leopard 2 PSO(Peace Support Operations) 是專門設計為都市巷戰的維和反恐作戰。因此豹2PSO裝備更有效的全面裝甲,遙控武器系統取代機槍,改良的偵查儀器,一個推土鏟,和非致命型子彈,近戰監視用多角度攝影機和探照燈,大大增加其耐打性和生存性。
豹2140mm
於1990年代前期開始研發一種140 毫米滑膛炮用於未來戰車。也有意對抗華沙公約組織的裝甲載具,許多消息都指出下一代俄羅斯主力戰車將武裝135 毫米或152 毫米大口徑炮。此專案預期三階段KWS計劃用於現代化豹2。KWS I階段將替換為L44 120 毫米55倍徑炮,KWS II階段 將現代化改裝豹2A5(q.q.v.),最後 KWS III階段將替換成140mm炮。KWS III 還沒被認可,但是140 毫米炮還是繼續研發,可能用於英國和法國的炮兵隊。 阿富汗戰爭:加拿大軍隊借用了20輛德國的豹2A6M,用於阿富汗戰爭。在2007年11月2日的攻擊行動中,一輛2A6M被地雷命中,但是沒有任何傷亡。車長寫給德國指揮官的信中說:「我的組員被地雷命中,也是第一次實戰測試底盤的抗地雷強度。結果是有效的。」戰車可說是救了組員的命。 加拿大國防總參謀長Rick Hiller否認報道中說一輛豹2被土製地雷炸毀到無法使用,堅持該戰車是可以修復的輕微損傷,並表示「塔利班伏擊了很多豹2,卻讓自己學到了慘痛的一課。他們很快就會輸掉戰爭。」
『肆』 德國的豹2A5主戰坦克相主要性能如何
豹2坦克是德國陸軍的最新式主戰坦克也是世界上最好的主戰坦克之一。A5型是最新的型號(譯者註:現在最新的改型是豹2A6型,A6型用55倍口徑的120mm火炮代替了A5型的44倍口徑火炮,增強了火力)。改進的地方有:增加了炮塔前部和兩側的楔形附加裝甲,自動火炮穩定裝置,等等。車長和炮長的火控裝置有了極大的改進。豹2A5型主戰坦克從1995年末投入現役。「豹」2A5坦克於1995年裝備德國陸軍,至1998年11月已完成改進225輛的任務。「豹」2A5以其簡潔的外形、極高的機動性、全電子化的火控及炮控系統、炮塔正面加裝的防護裝甲以及120毫米口徑的火炮,使其在1998年獲得最具戰鬥力的坦克的美譽。「豹」2A5型主要改進包括:1.增強裝甲防護炮塔前弧區裝有新的增強裝甲組件,其裝甲類似於英國的「喬巴姆」多層復合裝甲,車體和炮塔都是焊接而成,車體首上甲板具有很大的傾角,提高了抗彈能力。炮塔正面安裝了裝甲防護組件,炮塔內表面裝有防崩落襯層,履帶裙板也採用改進的復合裝甲,提高了對動能彈和化學彈的防護能力。2.採用先進的火控系統用克虜伯.阿特拉斯電子公司生產的全點系統取代原有的液壓火控與穩定系統;包括一個內裝激光測距儀且具有視場獨立穩定功能的EMES—15型炮長用潛望式組合瞄準鏡。車長和炮長能在全天候條件下捕捉目標,炮長和車長都可以開炮射擊。增設可360度迴旋的車長用PERI—17A2觀測鏡,並且內藏熱感應儀。車長不僅能通過其目鏡看到他自己晝夜觀察的圖像,而且其監視器還可以顯示炮長晝夜觀察的圖像。車長的頂置PERI—R17—A2瞄準具有一個熱成像通道;車體後部的TV攝像機與監控器屏幕相連,使駕駛員可以快速安全地轉向;使用了能與指揮與控制系統相連的以光纖技術、陀螺技術和全球定位系統為基礎的混合式導航系統,使坦克在任何作戰環境中都能導航。另還裝配有改進型激光測距儀和數據處理器。新安裝的CE628激光測距儀有很高的精度,測定10千米內的武器距離,誤差不超過20米,據說運用這種高性能的火控系統甚至可以以很高的准確率狙擊低空飛行的直升機。3.加強武器系統其主要武器是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的120毫米滑膛炮,輔助武器為1挺7.62毫米並列式機槍和1挺7.62毫米高射機槍。炮塔後部各裝有8個煙幕彈發射器。火炮是雙向穩定的,火炮和炮塔的驅動裝置為全電動,採用的彈葯一種是DM—13超速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另一種是DM—12多用途破甲彈。性能數據:車長:9.97米車寬:3.74米車高:2.64米戰斗車重:59.7噸乘員:4人最大功率:1500馬力最大公路速度:72千米/小時最大行程:500千米爬坡能力:30%主要武器裝備:120毫米滑膛炮,7.62毫米機槍
『伍』 陸戰王者——德國「豹2」-A6主戰坦克的防護體系
裝甲防護
該坦克的設計把乘員生存力氣於20項請求之首位,車體和炮塔均採納間隙復合裝甲,車體前端呈尖角狀,增加了厚的側裙板,車體兩側前部有3個可起裙板作用的工具箱,進步了正面弧形區的防護能力。炮塔外輪廓低矮,防彈性好,設計時斟酌了中彈後的防二次效應問題,將待發彈存於炮塔尾艙,並用氣密隔板將彈葯與戰斗艙隔離。
三防裝置
該坦克採納集體防護式三防通風裝置,安裝在底盤左側的裝甲板內,維護頤養方便,空氣過濾器可從外部改換。
滅火體系
前4批生產型豹2坦克的乘員艙未安裝主動滅火體系,1985年德國為第五批生產型豹2坦克安裝了英國格萊維諾(Graviner)公司生產的乘員艙滅火抑爆裝置。
煙幕彈發射器
炮塔兩則後部各裝1組煙幕彈發射器,每組有8具發射器。
『陸』 德國豹2A7主戰坦克的改進型
德國豹2發展型 荷蘭1979年3月訂購了445輛豹2坦克,於1982~1986年交貨,以代替369輛遜邱倫(Centurion)主戰坦克和130輛AMX-13輕坦克,合同額為21億聯邦德國馬克。荷蘭工業部門參加約60%合同額的零部件生產,278輛由克勞斯?瑪菲公司裝配,167輛由克虜伯?馬克公司裝配。
聯邦德國為荷蘭陸軍生產的首批4輛豹2坦克於1981年年中製成,大批供貨於1982年7月開始,1982年11月達到每月交貨10輛,1986年7月最後完成。
該坦克與聯邦德國陸軍的第二、三批生產型豹2坦克基本相同,差別主要在於荷蘭豹2坦克裝有比利時FN公司7.62mm機槍;炮塔兩側後部裝有6個發射器為一組的煙幕彈發射裝置;裝有荷蘭生產的駕駛員微光夜視觀察鏡、電台和車內通話設備。
1983年,駐聯邦德國荷蘭皇家第四十一裝甲旅首先裝備該坦克。荷蘭陸軍還訂購了20輛豹2坦克駕駛員訓練車。 瑞士陸軍於1983年8月宣布,在評價了豹2和M1坦克性能後選擇豹2坦克,一次訂購380輛,其中前35輛由克勞斯?瑪菲公司供貨,其餘由瑞士以許可證方式生產。1987年最先交付的35輛用於訓練,1988年1月完成用豹2坦克裝備第一個坦克營的工作。
瑞士特許生產豹2坦克的主合同商是康特拉弗斯(Contraves)公司,總裝廠是位於圖恩(Thun)的聯邦製造廠(FederalConstructionWorks),瑞士NAW公司製造發動機,SLM公司製造傳動裝置,60~70%的部件將在瑞士製造。瑞士以每月6輛的速度生產豹2坦克。
瑞士豹2坦克與聯邦德國豹2坦克相似,但裝有瑞士電台和車內通話設備,裝有瑞士的並列機槍和高射機槍,瑞士還決定安裝英國格萊維諾公司的乘員艙自動滅火抑爆系統。 豹2(BPz3型)裝甲搶救車
波爾舍公司和克虜泊?馬克公司正在利用豹2坦克底盤發展一種新型豹2裝甲搶救車,該車稱為3號裝甲搶救車(Bergepanzer3)。詳見"裝甲搶救車和修理車」部分。
『柒』 豹2主戰坦克的發展沿革
豹1主戰坦克剛一投產,保時捷(Porsche)公司就獲得了一項進一步發展豹1坦克的合同,以提高該坦克的戰斗效能。1967年該合同期滿時恰逢德國與美國已經在聯合研製MBT-70坦克,聯合發展計劃不允許任何一國從事自己的坦克發展。然而,德國為豹1坦克研製了提高性能的新部件,其中一些部件為研製新坦克創造了條件。1968年,克勞斯·瑪菲公司獲得了一項價值2500萬德國馬克的合同,製造2輛新坦克樣車。這種新坦克與後來的生產型豹1A3/豹1A4坦克相似,裝有改進型火控系統、不同的穩定裝置、新型發動機和傳動裝置,還裝有1門105mm線膛坦克炮、1挺7.62mm並列機槍和1挺7.62mm高射機槍。
1969年,當德國和美國聯合研製的MBT-70坦克還停留在樣車發展階段時,德國便利用MBT-70坦克部件發展了一種牡野豬(Eber)試驗坦克,克勞斯·瑪菲公司製造了2輛樣車。然後,在此基礎上又研製了一種叫做野豬(Keiler)的新型試驗坦克。 1970年MBT-70坦克計劃告吹,德國便作出研製豹2坦克的決定。1972~1974年間,克勞斯·瑪菲公司制出16個車體和17個炮塔,所有樣車均裝有MBT-70坦克的倫克(Renk)公司傳動裝置和MTU公司的柴油機。
預計產量:德國(2125輛)、荷蘭(445輛)、瑞士(380輛) ,西班牙(108輛),瑞典(280輛),丹麥(51輛),挪威和奧地利(數量不詳) 10輛樣車裝有萊茵金屬(Rheinmetall)公司的105mm線膛炮,其餘樣車安裝萊茵金屬公司的120mm滑膛炮。2輛底盤車裝有液氣懸掛裝置,但最終被採用的是帶有摩擦減振器的高強度扭桿懸掛裝置。樣車上裝有各種型式的火控系統,其中1輛樣車的炮塔頂上還裝有1門20mm遙控高射炮。樣車於1972~1974年進行了部件系統技術試驗,然後進行部隊試驗。1975年2~3月在加拿大進行冬季試車,1975年4~5月在美國尤馬(Yuma)試驗場進行熱帶沙漠試驗。豹2坦克樣車試驗情況為:
行車試驗:公路行駛34531千米,起伏路行駛27472千米。 共試驗MB873型發動機49台,其中23台進行了台架試驗,26台裝車試驗。1975年以前,台架試驗總共進行了30000h,單台發動機最長試驗時間為2400h,進行了3次按北約試驗標准規定的400h運行試驗,在起伏地上進行了4327h耐久性行駛試驗。
傳動裝置試驗:對41台HSWL 354型液力機械綜合傳動裝置進行了試驗,其中1台為台架試驗,40台為裝車試驗。台架試驗運行了8000h,最長一次試驗持續1200h。裝車試驗共行駛158000千米,最長的一次行車試驗距離為18400千米。側傳動裝置與傳動裝置一起試驗,共試制了85台側傳動裝置。 16輛樣車底盤裝有不同型式的行動裝置,按規定的項目進行反復試驗。對平衡肘、負重輪和懸掛系統進行了反復試驗,僅摩擦減振器在10年內進行的行駛性能試驗就有69000千米。
炮塔試驗:1973年3月~1975年12月試驗了炮塔和武器系統。用9輛樣車對120mm滑膛炮及火控系統和105mm線膛炮及火控系統進行了長達15153h的使用試驗,其中對裝有120mm火炮的炮塔試驗了4755h,對裝有105mm火炮的炮塔試驗了10398h。 1972年~1975年12月進行試驗,共發射105mm炮彈3742發,發射120mm炮彈1667發。
1974年,美國和德國簽訂了關於兩國坦克發展計劃標准化理解備忘錄,1977年進行了修改,內容包括兩國關於坦克部件的標准化問題。標准化的部件包括發動機、傳動裝置、炮長望遠瞄準鏡、夜視設備、火控系統、履帶和主要武器。 為滿足美國需要,德國製造了另一種稱為豹2AV(美國稱為朴實型豹2)坦克。該坦克裝有不同的火控系統和炮塔,車體為間隙復合裝甲,還有很多受1973年中東戰爭影響進行的其他改進項目。總共製造了2個車體和3個炮塔,向美國交付了1輛完整的豹2AV坦克和1個底盤車,供美國的1976年9月進行XM1坦克樣車的對比試驗。但美國沒有採用這種坦克而選擇了該國兩種競爭車型中的一種——克萊斯勒(Chrysler)公司的XM-1坦克。然而美國卻決定在M1的產品改進型M1A1坦克上採用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的120mm滑膛炮。
1977年,德國選定克勞斯·瑪菲公司為主承包商並簽定了大量生產豹2坦克的合同,在1800輛訂貨中,克勞斯·瑪菲公司生產990輛,其餘810輛由克虜伯·馬克公司製造。
第一輛預生產型豹2坦克於1978年年底交給德國國防軍用於部隊訓練。1979年初又交付了3輛。第一輛生產型豹2坦克由克勞斯·瑪菲公司於1979年10月在慕尼黑交付。到1982年底年產量達到300輛水平。
德國陸軍的1800輛豹2坦克訂貨分5批生產:
第一批380輛,1979年開始生產時尚未安裝處於研製階段的熱成像瞄準鏡,但為該鏡留有安裝位置和介面。為保證部隊使用,車上裝有PZB200型微光觀瞄儀器。
第二批450輛,1981年開始生產,裝有熱成像瞄準鏡,並提高了某些部件和系統的性能。從外觀看,取消了橫風感測器、提高了車長周視潛望鏡的高度(增高5cm),為方便與車外乘員通話而在炮塔左後側增設了車外通話介面,加大了三防通風斗尺寸等。
第三批300輛,1983年開始生產,其標准與第二批基本相同。
第四批300輛,1984年開始生產,採用了新型SEM80/90車用電台,該電台天線較短,為炮長增裝了1個依託支架、使炮長能方便地進行瞄準和射擊。
第五批370輛,1985年開始生產,裝有數字式電子計算機,配有彈道程序,還裝有訓練使用的射擊模擬器介面和自動滅火抑爆系統。
前三批豹2坦克的費用為51億德國馬克,5批的總費用為92億德國馬克。
1987年10月30日,德國政府批准了150輛豹2坦克的新訂貨計劃,其中55%由克勞斯·瑪菲公司生產,其餘由克虜伯·馬克公司製造。1988年1月新訂購的第一輛豹2坦克交貨,然後克勞斯·瑪菲公司以每月5輛的速度生產,克虜伯·馬克公司以低於每月5輛的速度陸續生產。這150輛豹2坦克將代替經過改進後運往土耳其的150輛豹1A4坦克。此外,另有100輛豹2坦克新訂貨即將被批准,以補充運往土耳其250輛豹1A4坦克的空缺。這100輛豹2坦克,其中65輛由克勞斯·瑪菲公司生產,35輛由克虜伯·馬克公司製造。
德國陸軍擁有1800輛豹2坦克中的第一批正返回工廠進行大修,用觀瞄與測距合一的熱成像瞄準鏡代替臨時性使用的微光夜視裝置。該熱成像瞄準鏡已成為第二批及以後幾批豹2坦克的制式裝備。第二批豹2坦克的其他變化還包括取消了橫風感測器、改進了排氣格柵,修改了工具儲藏箱和指揮塔蓋等。
第五批豹2坦克使用新的油漆圖案、數字式火控計算機機芯和滅火抑爆系統。
『捌』 關於德國豹2A6主戰坦克的問題,本人是個軍迷,看了這輛主戰坦克的介紹後我有疑問
1.豹2A6的楔形炮塔正面加強是為了防護破甲彈,看著挺硬,其實是中空的薄薄一層,只是通過提前引爆空心裝葯戰斗部來避免以前那種硬碰硬的局面,說白了就是一個附加裝甲,其效能還不如反應裝甲。至於樓上所說的增加角度來跳穿甲彈那純粹是扯淡,在現代高長徑比脫殼穿甲彈的轉正效應面前,這種角度的偏轉力根本沒有意義,做成這個形狀更多的考慮是出於工藝設計的美觀和減重。
2.自動裝彈機實際上應該是一種趨勢,而且技術也比較成熟,俄國,法國,中國,日本等都用自動裝彈,射速可以穩定在十幾發每分鍾以上,而豹2在加拿大銀環杯上的參賽車組爆發射速也只能在前一分鍾達到7發的射速,這在火力上是個巨大差距。但是非常耐人尋味的是有三個完全有技術條件的軍事強國仍在使用人工裝填,美,英,德。如果說美國是因為有牲口一般的黑人裝彈手,英國是一貫保守,那德國的豹2就是節省成本。裝彈機不可靠的說法在幾十年前還說得通,現在的技術條件下還說這話純粹扯淡,你可以試想一下,你如果是裝彈手,坦克顛簸在溝壑縱橫的戰場上,車外時不時還傳來巨大的爆炸沖擊,而你手中抱著一個數十公斤重的炮彈,在你一遍一遍快速的重復這個動作的時候,你敢保證有多安全多可靠?隨便一個失手,炮彈就得掉地上。
3.至於炮塔為什麼是長方形,而不是正方形的,這是武器設計的傳統,武器設計一般思路都是要縮小正面投影,別看坦克這么大一堆,但是坦克的正面投影面積是嚴格控制的一項生存力指標,寧可做長也絕不做寬。另外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由於正面裝甲比側面厚得多,縮小正面投影可以減少正面裝甲面積從而減輕重量。
4.至於彈葯擺放,按照西方傳統,炮塔分兩個艙段,前段放人和炮,後段放炮彈。另一部分放在駕駛艙邊上。
圖就不發了,上面有
『玖』 豹2式主戰坦克發動機的加速性能怎麼樣
豹2式主戰坦克發動機的單位體積功率從MB838型的388千瓦/立方米提高到543千瓦/立方米、比重量從3.1千克千瓦降低到2.04千克/千瓦。因而使豹2坦克具有比較好的加速性能,從零加速到32千米/小時僅需7秒。然而,環形散熱器冷卻系統消耗功率達到162千瓦,比其他坦克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