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戰盟軍使用的卵型手雷和德軍的棒式手雷,誰的性能好
對於任何一支軍隊而言,手榴彈都是一款不可缺少的武器,無論是在室內近距離的戰斗中,還是在野外清除角落中的敵人,手榴彈都是非常合適的裝備。而只要是看過一些二戰影視作品的人都會發現,德軍和盟軍使用的手榴彈可謂是截然不同。德軍都偏好使用一根長長的木棍一樣的手榴彈,而盟軍則更加喜歡使用像雞蛋一樣的卵型手榴彈。那麼為何德軍和盟軍偏好的手榴彈外形如此不同,而雙方使用的手榴彈優劣究竟如何呢?
盟軍尤其是美國軍隊介入戰場的時間較晚,由於美國強大的國力,能夠大批量生產卵形手榴彈,尤其是能夠大批量生產卵形手榴彈所使用的鋁制翻板擊針引信。MK2就是一款十分經典的手雷。據不完全統計,僅美國生產的Mk2手雷總生產就超過4000萬枚,裝備范圍更是遍及全世界。
B. 德國的木柄式手雷什麼時候引入中國的
30年代,隨德國顧問團的推薦,進入中國
1937年,鞏縣兵工廠改良為鞏式,兵工署定為鞏26式
1939年開始大量裝備,這種手榴彈的主要特點是彈體較短,只有0.22米長,相當於M24的2/3,重量也只有450克,大約為M24的70%,其木柄形狀也做了調整,使之更適合攜帶
日後進一步改進後成了67式
C. 進攻型手雷與防禦型手雷有什麼區別
現在的手榴彈基本上都是攻防兩用的,把手榴彈分成進攻型和防禦型是挺古老的做法。
這種外表有溝槽的傳統上都是防禦型手榴彈,來溝槽就是為了產生破片,這種手榴彈的破片有的甚至可以飛行50米,而且後來發現來溝槽並不能明顯的產生更多的破片,反而生產的時候麻煩很大,後來就改成在彈體里邊放鋼珠了。不過這種菠蘿型的手榴彈給人感覺很不錯👍。上邊是美國的馬克2,下邊的是蘇聯的F1。
而防禦型手榴彈是主要利用大型破片來殺傷進攻的人員,所以相對來說外殼比較厚,有的還會在彈殼上開溝槽,以利於產生更多的破片,傳統上,防禦型手榴彈是放在陣地上,所以重量可以重一些。
不過,這種區分現在已經很少了,主要是轉化比較麻煩。您這邊進攻一個山頭,這個時候步兵使用的肯定是進攻型手榴彈,把山頭攻下來了,人家那邊反擊打過來,你守陣地的時候肯定要用防禦型手榴彈,但是如果後邊沒有來得及送防禦手榴彈上來,你這邊就不用手榴彈了?
第一張圖二戰中蘇德戰場上比較常見的手榴彈,下邊的是86式手榴彈。現在手榴彈一般是控制在殺傷半徑在6-7米左右,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步兵展開的時候,之間都要拉開10左右的距離,就是為了避免一顆手榴彈一次殺傷兩名士兵。
D. 木柄手榴彈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手榴彈的歷史悠久,最先是中國人發明的。15世紀歐洲出現了裝黑火葯的手榴彈,當時主要用於要塞防禦和監獄。1904年日俄戰爭中,手榴彈又在戰場上發揮了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於塹戰壕的興起,手榴彈得到了廣泛應用。當時較為典型的手榴彈有德國的木柄手榴彈和英國的菠蘿形米爾斯式手榴彈等。——軍事知識篇。
E. 為什麼二戰只有德國和中國使用木柄手榴彈
在二戰中國大多數武器都是仿德的,當時德國武器較先進。而且一戰後中德兩國交往還不錯,中國購買德國武器也是自然事了,比如漢陽造毛瑟槍,中國購買的16輛一號坦克等。
F. 二戰德國為什麼一直使用木柄手雷
投擲的距離要比一般的手雷遠。
向有坡度的地方投擲後不容易滾下來
據說有些士兵在近戰時拿它當做近戰武器
5個捆一捆可以對付輕裝甲車或者坦克的薄弱裝甲
G. 為什麼二戰期間德軍沒有大規模列裝手雷,卻堅持使用木柄手榴彈
因為兩種手榴彈威力一樣,從投擲距離來講,木柄手榴彈扔的更遠,往坡上扔不會滾回來,多個手榴彈綁一起可以直接當炸葯包用,比較適合攻勢作戰,而甜瓜手雷除了輕以外沒啥優點,木柄手榴彈早炸之類的問題原因是粗糙,這種問題只有小作坊出品才有,德造很精細,不會輕易早炸
H. 二戰後的德國為何也極其偏愛木柄手榴彈呢
一戰後的德國由於簽訂了條約,很多軍事設備按照規定都被拆掉了,如果想要重新研製手榴彈,那麼木柄手榴彈肯定是一個好的選擇,由於簡單的工藝和廉價的成本,照著圖紙就可以製造,這對於當時各方面都很緊張的德國來說實在是一個理想的武器。
I. 二戰中德國手榴彈為什麼那麼長
增加手榴彈的力矩,便於旋轉,有利於保持投出後的彈道穩定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投擲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