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人為什麼搞小動作

德國人為什麼搞小動作

發布時間:2022-08-22 09:52:37

❶ 過去的德國人為何這么仇視猶太人

1、歷史的原由。在歷史上,歐洲人對猶太人持有成見。為了闡明問題,有必要對猶太民族的歷史作一個簡單的機關的回顧。猶太人的遠祖是古代閃族的支脈希伯萊人,公元前,他們的祖先曾聚居生活在阿拉伯馬勒斯坦土地上。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攻佔巴基斯坦後,猶太人舉行過多次大規模反抗羅馬佔領者的起義,但都遭到了羅馬統治者的血腥鎮壓。到公元135年的猶太人起義再義慘遭失敗為止,在這1個多世紀的時間里,羅馬統治者屠殺了百萬猶太人,最後把還把余者全部趕出馬勒斯坦土地,使他們流散到西歐完全處於落後的小生產的農牧社會,土地被人們視為最珍貴的財富,商業則是人們鄙視的行業。猶太人逃往西歐後,當地的封建主們非常歧視他們,不許他們佔有土地,只許他們經營商業。不知是歷史過錯教育了他們,還是生死磨難砥礪了他們,或者說這本來就是歷史賦予的機遇,總之,由這一切所構成的歷史集合體,鑄就了猶太人的特質,使得他們聰明起來,堅強起來。他們不僅在困境中頑強地繁衍生息,而且逐漸地富有了。 公元13至15世紀,歐洲開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當地新興資產階級同那些經商致富的新興的猶太人資本家們,產生了利益沖突,噩運再次降臨到猶太人的頭上。現實利益的沖突加上宗教信仰的差異,大批猶太人被迫流往東歐及美洲各國,開始了歷史上的猶太人第二次逃亡。不幸的是,這種反對猶太人的意識,居然演變成了一種文化沉澱,在某些國家和地區一直「遺傳」到現代。尤其是進入本世紀後的德及奧民族,反猶情緒與日俱增,希特勒及其追隨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宗教的情結。基督教是世界上流傳最廣、信教人數最多的宗教。在歐洲,特別是西歐,人們普遍信仰基督耶穌。雖說基督教的經典《聖經》之一的《舊約全書》,原是猶太教的經典,兩教之間有著密切的歷史淵源,但基督教教義認為,是耶穌的12門徒之一的猶大為了30塊銀幣而出賣了上帝之子,是猶太人將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這就造成了基督徒們在情感上對猶太人的仇視。所以說信奉基督教的歐洲人在宗教感情上是很難接納猶太人。這種宗教感情的社會化,又逐漸衍化成一種大眾化的厭惡猶太人的社會心態。同樣,這種社會心態也作為一種文化沉澱。世代「遺傳」,並隨著歲月的推移,逐漸與社會經濟政治相結合,使之成為一種隨時可以被利用的社會政治的潛在力量。當這種潛在的東西某個(些)政治野心家利用時,就會像火山一樣噴發,成為一種瘋狂的社會驅動力。 應該看到,當時的德及奧民族的內部,民族主義思潮盛行,原有的宗教情緒在現實利益沖突的激化下,使人們本來已有的反猶情緒更加激烈,從而加劇了對猶太人的仇視。在這種社會氛圍的熏陶下,希特勒的「仇猶反猶」觀點逐步形成,並迅速成為了這股社會情緒的主導,一方面,當時德及奧民族仇猶反猶的社會情緒極大地刺激著他的政治野心,使其民族主義思想惡性膨脹,為其日後仇猶反猶滅猶政策和措施製造社會價值取向,培植政治力量。 3、現實的需要。本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爆發了世界性經濟危機,嚴重打擊了德國,使其工業生產倒退到了上世紀末的水平,國力漸衰。深刻的經濟危機不僅激化了國內的階級矛盾,而且刺激了壟斷資產階級對外擴張的野心。「德意志民族必須從掠奪的土地和生產空間中尋找出路」,希特勒的這一爭霸世界的主張,得到了德國壟斷資產階級的擁護和支持。然而,實施建立一個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國的罪惡計劃需要巨額資金提供財力保證。在國力衰落的情況下,把手伸向富有的猶太人成為了他們的理所當然。 另外,居住在歐洲各地的猶太人,較之於其他民族而言,不僅富有,而且素質也要高些。面對這樣一個民族,希特勒及其黨徒們,既感到仇恨,又覺得膽怯。在他們的心中,猶太人這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是他們實現「第三帝國」美夢的嚴重威脅。這些,無疑加劇了希特勒對猶太人的仇恨和政治嫉恨。加上當時德國社會政治生活完全處在一種極端瘋狂的症狀之中,使希特勒的仇猶反猶觀點不僅有了適當的社會環境,且得以迅速瘋狂起來。 4、狂暴的病態心理。希特勒是奧地利海關一個小官吏的私生子,從小缺少良好的教育,青少年時代整天流浪於維也納和慕尼黑街頭,鑄就了他既自私又狂妄的性格。正如他小時的一位班主任老師後來回憶所說的那樣:「希特勒缺乏自製力,至少被大家認為性格執拗,剛愎自用,自以為是和脾氣暴躁。」加上他患有痙攣性的神經質,發起癲狂來甚至會趴在地上啃地毯邊。從有關史料上可以看出,狂暴是希特勒性格的典型特徵。例如,1942年的一天,納粹德國武裝部隊外科醫師扎爾·伯羅赫奉命去晉見希特勒,希特勒的愛犬就猛撲這位醫師,嚇得他魂不附體,醫師被迫與它細聲細語地說話,很快它就平靜地趴在醫師身邊,把前肢擱在醫師膝蓋上,兩眼溫順地看著他,並與他逗笑。希特勒見此情景暴跳如雷:「它是完全忠於我的惟一生物,可你把它騙去了,我要殺死它。」聲音越來越高,簡直到了嘶叫的地步,恕吼著威脅要監禁醫生,類似這樣的事,時有發生,狂暴如嫉恨,又造就了他的狠毒和殘忍,希特勒是一個有嚴重病態心理的政治狂人。 上述四大原因,如果孤立地看其中任何一個原因,都很難構成對猶太人的滅絕性仇殺。只有把這四大原因融合為一體時,才能產生確定性的使猶太民族在劫難逃的社會效應,而希特勒則是把這四大原因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魁首。 首先,納粹黨打著當時在德國流行的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塊招牌,宣揚德意志民族是優秀民族,把猶太民族視為劣等民族。為了蠱惑人心,欺騙德國廣大民眾,希特勒對這種種族歧視理論從兩個方面進行了周密的包裝。一是按照他自己的社會邏輯,怕斷章取義地摘取前人論述人口問題中的某些詞句,拼湊成一個種族優劣的理論,為把猶太人打入劣等人種製造理論依據。二是利用早就深植於德及奧人心中的反猶意識和宗教情結,大肆鼓吹「猶太瘟疫」的謬論。經過希特勒的蓄意「嫁接」,使得這個理論再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種族歧視了。他利用歷史的宗教的因素,為其滅絕猶太人而創設了廣泛的社會基礎,使得這一理論更加具有普遍的煽動性。希特勒一上台,之所以能夠順利推行一整套瘋狂迫害猶太人的反猶滅猶政策,無疑得益於他這個荒謬絕倫的理論。其次,納粹黨還利用當時德國國內廣大群眾痛恨凡爾賽和約的心理,煽動復仇主義情緒,並把這種情緒轉移到猶太人身上。 在這四大原因中,現實的需要是最直接的要素,其它兩方面的原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沒有歷史的原因和宗教的情結作為先導性條件,那麼,即使現實再需要,也很難想像會達到如此瘋狂和殘忍的程度。只有當這四方面的原因聚合為一體時,才產生了那可怕可憎的充滿血腥的驅動力。 任何歷史事件都是社會各種相關因素合力作用的產物,或者說是時事造就的。二戰期間,600萬猶太人慘遭殺害,希特勒當屬罪魁。希特勒對猶太人特有的種族仇恨和政治嫉恨,是政治狂人病態心理的一種特殊反映。導致希特勒嚴重病態心理的「菌種」就是來自歷史成見和宗教情結,恰好又得到了當時德國社會環境的孕育。確切地說,希特勒的嚴重病態心理與當時德國社會政治生活的瘋狂病態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瘋狂的病態心理正是歷史成見、宗教情結和現實需要三大原因的粘合劑;另一方面,這三大原因的聚合又把希特勒瘋狂病態的心理推向了極端,從而引發了那場人類歷史

❷ 誰有德國風情習俗的資料

就餐禮儀 盡管德國人的日常飲食不甚講究,以吃飽肚子、營養充足、簡便省時為原則,但一遇宴請(不管是官方的、正式的、規模較大的,還是私人交往性質的、非正式的、小范圍的),他們則表現出訓練有素的飲食文明和就餐規矩。這是因為德國家庭十分重視從小培養孩子進餐時的良好的舉止談吐,這是德國社會文明禮貌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人們都明白,餐桌旁的儀態風度是直接反映一個人的文明修養的鏡子。西方的飲食文化和餐桌禮儀與我國的有關習俗相去甚遠,但只要我們在尊重他人規矩和習慣的基礎上,盡可能做得輕松、自然、落落大方並注意細心觀察和模仿,就不會鬧得狼狽不堪或貽笑大方。如果我們同德國人一同進餐,最基本的是要注意不要忘記,這不僅僅是吃一頓飯,而主要是在從事社交活動,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你的內在氣質和修養的體現。因此應盡可能地按照主人的就餐規矩和禮儀去做,做到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端莊大方,體現出良好的文明修養和內在素質。 坐有坐相 德國人十分重視餐桌旁的坐姿。按照他們從小養成的習慣,坐在餐桌旁始終應保持上身筆直,除了席間小歇(如相互交談、抽煙——抽煙前必須徵得在座的各位、尤其是女賓的同意!),身體不能死靠在椅背上。兩臂要盡量貼近身體,以免影響旁邊的人。胳膊肘不能放在餐桌上,一般只是手和手腕以上部分放在桌面上。吃東西時身體可以略略前傾,但頭部應盡可能保持挺直,不能彎到盤子上面,應始終用叉子和湯匙將食物和湯送入口中(我們中國人在吃飯喝湯時習慣低頭湊近碗或盤子,這在講究的德國人眼裡看上去十分別扭)。 吃有吃相 在進餐過程中,吃相比坐相當然更加重要。刀叉是西餐中必不可少的餐具,學會正確使用刀叉是吃西餐的基本功。此外,還應懂得刀叉不同的擺放方式所傳達的信息:刀叉並排平行地放在盤上表示已經吃飽、停止進餐,刀叉相交放在盤中意味著你只是稍事休息、還將繼續用餐。餐刀只是用來切碎大塊的食物,絕對不可直接以刀代叉送食物入口。要把食物切成大小適當的小塊(應以一口能吃下為宜,切忌叉起一大塊一口一口從叉上咬著吃),但也不能把整塊肉或魚等全部切成小塊然後一一叉食。要用叉子叉住一邊角、用刀切下,切一塊吃一塊。叉子入口也不能太深,更不能把整個叉齒都送入口中。盤子里的食物不宜一次添得太多太滿,而且一定要全部吃完之後再續添;應盡可能添多少吃多少,不要吃不了剩在盤子里,這不僅不禮貌,而且還會使女主人難堪(她會以為你不喜歡她精心烹制的飯菜)。飲料也是如此,照德國人的習慣是喝光了杯子中的飲料之後再續添,不是像我們所習慣的那樣,可以隨時往杯子里添加。另外德國人沒有「乾杯」的習慣,互相敬酒碰杯時,沒有必要一次喝光。 當嘴裡含著食物時請不要開口講話,即使有人向你提問也要等咀嚼完咽下後再回答(向你發問的人也會耐心等待)。 德國人稱喝湯為「吃湯」,這不僅僅是語言表達上的差異,而的確存在根本性的區別:德國人從不把湯盤端起來「喝」,而是用湯匙一勺一勺舀起來送到嘴裡「吃」(與使用刀叉吃食物時無大差別)。德國人習慣勺尖先入口(手腕、湯匙和嘴基本構成90度角)。如果湯十分燙,不能用嘴去吹涼,而只能放慢速度讓它自然冷卻。進餐時——無論是喝湯還是吃東西——都不能發出怪溜聲和巴嗒嘴的聲音,還要盡可能避免餐具相互碰擊發出過大的聲響。在餐桌旁要抑制打嗝、連續不斷地咳嗽或打噴嚏(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應用手絹捂住嘴,並必須表示歉意)。肆無忌憚地剔牙、挖鼻孔、掏耳朵、抖腿、不停地扭動身體等小動作都有傷大雅,甚至往往被視作粗俗和缺少教養的表現。 吃飯是社交 對於一次精心准備的宴會——不管是私人家宴,還是官方大型聚餐——來講,最重要的並不是「吃」和「喝」,而是通過大家共同進餐的形式達到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的交流。因此,席間「閑談」的作用倍顯突出。不僅在宴會開始之前要有一輪問候寒暄(主人致歡迎辭、祝酒辭,賓客致答謝辭、互致問候),而且整個宴會自始至終都應在談笑風生、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對主人來說,最難堪的場面絕不是碰翻酒杯、刀叉落地一類小「事故」。而是面對一群一聲不吭、「埋頭」吃喝的「食客」。參加宴會絕不僅僅是為了「一飽口福」,而首先是一個聯絡感情、增進了解的社交場合,同時也是展示一個人口才和風度修養的好機會。因此,充分利用這樣的好機會,積極參與席間「閑談」具有特殊的意義。但席間交談也應注意內容和分寸,要以「中性」題裁為宜,不要涉及可能影響食慾或引起氣氛緊張的內容,也要避免滔滔不絕地談論專業問題。以免冷落其他客人。不要忘記的還有,席間應不時地說幾句贊美飯菜可口,女主人烹調手藝高超的話,這不僅是對盛情好客的女主人的最好回謝,而且可使宴會始終保持在熱情融洽的氣氛之中。 社交禮儀 德國曾是一個充斥繁文縟節和陳規陋俗的國家,長期以來沿襲著相當嚴格、僵化的社交規矩和禮儀。最近二三十年來,同其它西方國家一樣,德國的社交禮儀和應酬規范也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總的發展方向是趨於簡化,破除了一部分不符合現代社會生活風格的陳規陋俗,給禮儀准則和社交形式注入了時代氣息和自由風格。社交應酬不再拘泥於形式。而更加註重內容:端莊大方、適度得體、禮貌文明以及真誠、灑脫、有人情味等直接展示內在氣質和修養的舉止風度受到了特別的重視。現代社會的禮儀准則顯然是在追求形式上的彬彬有禮與內在文明修養的一致性。 在日常社會交往中,德國人仍然沿襲著一些傳統的交際禮儀和習慣,其中有的與我國的人際禮儀相去甚遠,因此也不能不作一介紹。 初次見面 初次見面在人際交往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因為第一次接觸給人留下的最初印象往往會影響日後合作共事的成效。同其他國家一樣,德國人初次見面時也須互致問候、通報姓名、互相握手。但應該注意的是:一、目光要友好地注視對方,不能東張西望;二、握手時要有點份量,以示真摯;三、如果許多人互相介紹,要按性別(女士優先)、年齡(長者為先)和職位(位高者優先)的習慣順序一一握手、問候、介紹,防止同時伸手而出現交叉握手的情況;四、互相作介紹時不要加太多的頭銜,只介紹姓名,最多加一個主要頭銜(如教授、經理等);並要留心記別人的名字,以避免叫錯姓名的尷尬局面。 熟人相遇 熟人相遇或同事之間每天初次見面打招呼,除了問候、握手之外,有時太匆忙可省去握手,只問候「你好」、「嗨」等即可。另外,還有兩種我們中國人不太習慣的方式:一、吻女賓的右手。這只是在比較正規隆重的場合(如高層次的招待會、大型宴會、音樂會)才可能見到的習俗,尤其在南德(以及奧地利)地區更為普遍;二、擁抱並相互親吻臉頰。這只適用於親朋好友和關系相當親密的熟人之間,是德國人表達老朋友重逢時的喜悅心情的方式。在我國熟人或好朋友見面常親熱地拍拍肩頭、拉拉胳膊,這在德國很不習慣。因為只有長輩對晚輩才可以作拍肩摸頂的親昵動作。至於在公開場合中挽肩搭背、磨肩蹭肋地緊緊挨靠在一起是應絕對避免的。 禮貌用語 在德國人的日常社會交往中,「您好」、「勞駕」、「請問」、「謝謝」、「再見」禮貌用語是必不可少的習慣用語。尤其是那些直接接觸顧客的職員(如售貨員、招待員、銀行職員等),這類禮貌用語是總不離口,使用之嫻熟,令人驚嘆不已。禮貌用語雖不能說多多益善,但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應預防的問題並不是這類習慣語使用得過濫,而是過於吝嗇。禮貌用語不僅是文明禮貌的直接表現形式,而且常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好作用,因此常被人稱作人們社會交際活動中的潤滑劑。朋友熟人見面互致問候、彬彬有禮地相互打招呼,是最起碼的禮遇。 女士優先 在德國的交際禮儀中,有幾條專門為男士規定的與女性交往的注意事項。基本原則是尊重女性,這首先表現在一系列「女士優先」的禮儀習慣上,比如: 男士有義務幫女士穿、脫外衣;為女士開門並拉住門,請女士先行;下車時,男士也應主動為同行的女士開車門、並攙扶其下車;下樓梯時則由男士走在女士前邊,起保護作用;在宴席餐桌旁,男士不僅應幫助女士移動座椅。而且在女士就坐前,不能先坐下;在公共場所見到女士提重物,男士應欣然相助;初次見面,通常也是由女士首先自報姓名、主動握手,改變稱謂(由尊稱過渡到友稱),一般應由女士持主動權… 事先預約准時赴約 「 在追求高效率、快節奏的德國社會里,事先預約已成為十分重要的社交禮儀准則。不論是私人交往中的拜訪、約會、邀請吃飯、共同參加社交活動,還是正式的社會活動,必須事先預約時間,一般是電話或信函預約。譬如,你有意前往造訪一位熟悉的德國同事,盡管你有他的地址,但也絕不可貿然而至,而必須打電話約定一個會面的時間。任何不約而至或不期而遇的不速之客,在現代德國社會不僅被認為是不禮貌,而且還往往會吃閉門羹。接到邀請後,一般也要回電、回函致謝並確認。 與事事預約密不可分的是每個德國家庭、每個德國人都必備的記事日歷本,這已經成為德國社會社交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備忘錄。德國人已經養成了事事預約的程序化習慣,在這本小小記事本上,不僅記載著當天或近幾天的活動安排,而且預先記錄著本周甚至下幾周的大大小小的約會、工作計劃、社交活動等。

❸ 德國人的風俗習慣及禁忌

在德國和荷蘭的一線城市之中使用英語進行交流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在這2個國家英語普及還是很高的。德國的電壓220V/50Hz,插座和插頭形式和中國不一樣,用的是兩項圓柱項插頭,需要轉換插頭。

(3)德國人為什麼搞小動作擴展閱讀——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語: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簡稱德國(兩德統一前簡稱西德或聯邦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接壤,南鄰瑞士和奧地利,東部與捷克和波蘭接壤,該國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領土面積357167平方公里,以溫帶氣候為主,人口約8267萬人,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德意志人為主體民族。

德國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歐的日耳曼人。10世紀時日耳曼人建立神聖羅馬帝國,後發生分裂。1871年普魯士王國統一除奧地利帝國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國建立德意志帝國。1914年和1939年,德國先後挑起兩次世界大戰並戰敗。1945年分裂為東西兩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或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實現兩德統一。目前,德國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也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還是北約、申根公約、八國集團、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國民具有極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車和精密機床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業,也是德國的重要象徵。

❹ 德國人為什麼要殺害猶太人

二戰是金融危機引起的。確切的說是猶太人要負大半的責任。猶太人移民歐洲幾百年,基本掌握了歐洲的經濟命脈和眾多的銀行。

德國也有大量的猶太人,甚至德國中央銀行都是由猶太人掌控。德國一戰失敗不是戰爭打輸了,是因為部隊在國外打仗而猶太人在家裡搞政變,推翻了德皇。

然後,猶太人建立了「魏瑪政權」,國家資本主義,也就是說德國的錢全在猶太人手裡。猶太人在德國的職業基本都是大商人 教授 高官等上流社會。當德國人民默默的償還戰爭賠償的時候,猶太人沒有任何損失。他們享受一切,這加深了德國人對猶太人的仇恨。

真正激化矛盾的是金融危機。金融危機的爆發是在英國的猶太人和英國政府策劃的。

德國的猶太人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做了一件不可饒恕的事,德國中央銀行宣布德國馬克無限度貶值。一瞬間德國人民幾十年的勞動積蓄全部化為烏有。。然後國內猶太商人都大量囤積物資。高價出售。德國人集體被洗劫了一遍。。

所以,希特勒上台後第一件事就是殺猶太人。

(4)德國人為什麼搞小動作擴展閱讀:

作為當時逃離奧斯威辛僅有的5名猶太人之一,弗爾巴與其同伴維茲勒於1944年首次向盟軍領導人披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中的真相,讓毒氣室和焚屍爐等駭人聽聞的納粹殺人機器第一次為外界所知曉。

邁阿密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一名女子凝神參觀記錄大屠殺慘狀的銅像。雖然盟軍方面對納粹屠殺猶太人已經有所耳聞,但在解放奧斯維辛集中營之前他們還不知道這部殺人機器的規模到底有多大。

有一個數據說二戰期間納粹屠殺的猶太人有586萬人,其中戰場上殺害的占不到二百萬。總之,如果不是採取隔離區+集中營+毒氣室這種有組織的殺人策略,被殺害的猶太人數量不會這么多。

參考資料:網路——猶太人大屠殺

❺ 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

1、服飾禮儀

德國人在服飾方面不喜歡太過花哨,所有的衣服都非常的注重整潔,如果是穿西裝的話一定要系領帶。參加宴會或者是去劇院等正式場合的時候,男士多穿深色禮服,女士則穿長裙。在德國的東部地區,如果是已婚人士,出門在外多佩戴金質戒指。

2、相見禮儀

德國人在社交場合和他人會面的時候基本上行握手禮。如果是遇到熟人、朋友或者是家人的話,通常是行擁抱禮。和客人交流的時候,更喜歡稱呼對方的頭銜,但是大多數德國人不喜歡別人的恭維。如果你和對方剛認識的話除非他說可以直接稱呼其名字,否則不宜直呼其名。

3、儀態禮儀

德國人對於任何事情、工作總是一絲不苟,在公開場合注重禮儀,講究風度。

德國女性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樸素,不僅僅體現在衣服打扮上,同時在她們的行為舉止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和德國人交流的時候基本上不會看見他們皺眉頭等漫不經心的動作,因為德國人對自己的一些小動作很克制,認為這些動作是對客人的不尊重,也是自身缺乏友善和教養的表現。

(5)德國人為什麼搞小動作擴展閱讀:

德國人的忌諱

1、在顏色方面,德國人不喜歡使用茶色、紅色或深藍色。

2、飲食上忌食核桃。

3、非常的尊重傳統和權威。

4、和德國人打招呼的時候最好是要帶上對方的頭銜,不能夠隨意的直呼他們的名字,通常情況下稱呼他們的姓是可以的。

5、和他們交流的時候不要討論打壘球、籃球或美國式的橄欖球,如果不知道要談及哪些內容的話,建議大家可以談談德國的原野、個人的業余愛好等其他的一些類似於足球等體育項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德國

❻ 德國人的做事原則、日常禮儀、生活習俗、日常休閑活動

德國人的日常禮儀
德國人非常注重規則和紀律,干什麼都十分認真。凡是有明文規定的,德國人都會自覺遵守;凡是明確禁止的,德國人絕不會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許多情況下,德國人近乎呆板,缺乏靈活性,甚至有點兒不通人情。但細細想來,這種"不靈活"甚為有益。沒有紀律,何來秩序?沒有規矩,何有認真?

德國人很講究清潔和整齊,不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環境的清潔和整齊,而且也十分重視大環境的清潔和整齊。在德國,無論是公園、街道,還是影劇院或者其它公共場合,到處都收拾得乾乾凈凈,整整齊齊。德國人也很重視服裝穿戴。工作時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裡雖可以穿得隨便些,但只要有客來訪或外出活動,就一定會穿戴得整潔。看戲、聽歌劇時,女士要穿長裙,男士要穿禮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裝。參加社會活動或正式宴會更是如此。

德國人的生活習俗

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和習慣,德國雖然是個相對來說比較民主國家,可人們依舊有不少特別的習俗。作為外國人,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有助於與他們更多的交流和接觸。

德國是十分尊重女性的國家,男士如果是和一位女士初次見面,若不是女士主動伸出手,男士不要主動和女性握手。在她們看來,這是鹵莽和不禮貌的。第一印象會大打折扣。

德國人非常忌諱13這個數字。這和他們信奉基督教有著很大淵源。如果某個月的13日偏巧又是個星期五,那每個人都會過的小心翼翼,聊天辦事時也會盡量避開這個數字,和他們接觸時,尤為應該注意。

在國內,朋友生日臨近時送份禮物並祝生日快樂,友人必定興高采烈的感謝和笑納。可這在德國可不行,而且會起到相反的結果,按照這里的習俗,生日不得提前祝賀。

關於遲到的問題無須多說,世界上幾乎所有人都討厭遲到,尤其是德國人。

德國人喜歡聚會,尤其是家庭聚會。如果你組織了一次,你會發現除了遲到的之外,你同樣不會看到任何朋友提前敲門。德國人的習慣是提前幾分鍾就把車停在樓下,在車子里等到時間正好再出來敲門。理由是:若是早去必然回打攪人家的正常准備工作。這是不禮貌的行為。

德國的一些老房子有著巨大的煙囪,所以有一類專門清理煙囪的工人。德國人認為,路上遇到煙囪工人的話一整天都會順利。若是有煙囪工人擦身而過,並且碰了自己一下,那一定會交好運氣。這是因為德國人以前的房子的爐灶,煙道都很簡陋,很容易引起火災,而煙囪工人的工作就會避免這種災難。這就逐漸演變成了一種吉兆。

探訪朋友時不要搞「突然式襲擊」,要事先打好招呼,定好時間,准時到達。若非主人許可,不要自行參觀,不要隨意翻動桌上的書本和物品。若是探病,除了顯而易見的外傷或者感冒發燒之類的症狀之外,不要詢問病情。

尊重他人隱私是非常重要的。年齡,職業,婚姻情況,宗教信仰,政治面貌,個人收入等等等等都是屬於個人隱私,不好隨便打聽。尤其是對女性。在這里,共事多年卻對對方一無所知的比比皆是。還有,若是看上別人買的一樣東西,就算再喜歡,也不要詢問價錢。

德國是個太注重個人隱私的國家,記得有一次,我因為半夜手機鈴聲太響被鄰居報警,六個膀大腰圓的警察敲我的門,說明來意後,非常溫和的詢問我是否方便讓他們進房間看看。離開的時候,其中一個客氣的對我說:抱歉,打攪了,請把手機改成震動。

德國人的日常休閑活動

德國人大多喜歡騎自行車。50%多的德國居民表示,騎車是他們最喜歡的休閑活動之一。ADFC是全德國最大的騎車俱樂部,擁有會員11萬。無論是騎車漫遊,還是快速騎車運動,或是騎車去郊外,甚至去更遠的地方都深受德國居民的喜歡,騎車是德國人的一大休閑活動。德國騎車俱樂部成員海克斯就多次騎車遠游。

❼ 二戰時期,為何德國會先選擇進攻波蘭

二戰,是以德國閃擊波蘭為全面爆發標志的。那麼,為何德國會最先攻打波蘭呢?德國最先進攻波蘭,並不是偶然的決定,而是蓄謀已久。無論從英、法等國的態度,還是德國的地緣政治及德國的民族情感與德波雙方的歷史等因素上來看,波蘭都是德國首攻的不二之選。

更重要的一點,波德之間有仇,一戰之後,波蘭復國時,有關領土劃分的時候,與德國有過相當緊張的關系,德國一度將波蘭式為主要的威脅,甚至超過法國,那麼優先打擊他,自然也就成了第一選項,

除了戰略選擇與強弱對比之外,波蘭人與德國人八百年的歷史時期中長期處於互相爭斗的狀態,波蘭北部的地區長時間屬於德國的普魯士邦國領土,存在大量說德語的普魯士遺民,因此,德國人對波蘭的攻擊對他們來說更像是等待已久的“又見王師”。如此看來,德國人選擇波蘭當開胃菜是必然中的必然。

❽ 德國風俗習慣

1、服飾禮儀

德國人在服飾方面不喜歡太過花哨,所有的衣服都非常的注重整潔,如果是穿西裝的話一定要系領帶。參加宴會或者是去劇院等正式場合的時候,男士多穿深色禮服,女士則穿長裙。在德國的東部地區,如果是已婚人士,出門在外多佩戴金質戒指。

2、相見禮儀

德國人在社交場合和他人會面的時候基本上行握手禮。如果是遇到熟人、朋友或者是家人的話,通常是行擁抱禮。和客人交流的時候,更喜歡稱呼對方的頭銜,但是大多數德國人不喜歡別人的恭維。如果你和對方剛認識的話除非他說可以直接稱呼其名字,否則不宜直呼其名。

3、儀態禮儀

德國人對於任何事情、工作總是一絲不苟,在公開場合注重禮儀,講究風度。德國女性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樸素,不僅僅體現在衣服打扮上,同時在她們的行為舉止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和德國人交流的時候基本上不會看見他們皺眉頭等漫不經心的動作,

因為德國人對自己的一些小動作很克制,認為這些動作是對客人的不尊重,也是自身缺乏友善和教養的表現。

4、餐飲禮儀

德國人在用餐的時候多注意兩個禮節,分別是以右為上合女士優先。德國人在舉辦宴會的時候通常情況下都需要在兩個星期之前就要把請帖發出去了,宴請賓客時,桌子上擺滿了各種的酒杯盤子,在刀叉的使用上有個很特別的地方,那就是吃魚的刀叉是不可以用來吃別的食物的。

5、商務禮儀

德國人對待工作非常的嚴謹,思考深刻敏銳,擁有很強的時間觀念,所以只要是約定的時間的話就必須要及時到達,不管是遲到或者是太早到的話都被看作是不禮貌的行為。

❾ 德國人為什麼這么嚴謹,盤點的德國人做事嚴謹的故事

有社會學家認為,德國人這種嚴謹的民族性格,和自然環境有關。德國緯度較高,光熱不足,多的是森林平原。他們經常要抵抗寒冷和飢餓,於是形成了嚴肅、保守、自省、謹慎的性格特點。給全世界留下了「靠譜」的印象,這靠譜,首先表現在「精確的守時觀念」。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康德,每天早上准時5點起床。7點出門。9點到下午1點在書桌前寫作。下午3點半又准時出門散步,在菩提樹大道來回走8圈。晚上10點再准時上床睡覺。如果「守時」這個詞具有人形,康德就是它的化身。當然,康德的例子可能有些極端。不過,有調查顯示,85%的德國人都認為,如果赴約就一定要遵守時間,而且,他們也希望身邊的人同樣遵守時間。

德國作為現代國家立足世界,不足200年的時間,這也要求這個民族要像海涅描述的那樣,「德意志不是一個輕舉妄動的民族,一旦走上任何一條道路,就會堅忍不拔地把這條路走到底。」 所以,一絲不苟地制定條條框框,一言不合就講邏輯道理,這樣的嚴謹,才是他們迅速強大的根本原因。

聽說過這樣的段子:

若是在大街上遺失一元錢,英國人決不驚慌,至多聳一下肩就依然很紳士地往前走去,好象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美國人則很可能喚來警察,報案之後留下電話,然後嚼著口香糖揚長而去。日本人一定很痛恨自己的粗心大意,回到家中反復檢討,決不讓自己再遺失第二次。惟獨德國人與眾不同,會立即在遺失地點的100平方米之內,劃上坐標和方格,一格一格地用放大鏡去尋找。

侃侃也特別好奇德國的嚴謹究竟是怎樣的,那又有多可怕呢?看看這些可怕的例子:

1、人手一個記事本

德國人有一樣東西總是隨身攜帶的,那就是記事本。德國人凡事都記錄在本上,他們的一個習慣性動作就是伸手掏記事本,一個習慣用語就是:請稍候,讓我看看記事本。記事本人人都有,大到公司經理,小到中學生、家庭主婦,人手一本。

(9)德國人為什麼搞小動作擴展閱讀:

古代德國人:

法蘭克人

法蘭克人(Frank)是古日耳曼人的一支,有文字記載(公元2世紀)開始就生活在德國萊茵河沿岸,而法蘭克語也屬於低地德語,至今還被稱為德國的北萊茵-威斯特法倫(Nordrhein-Westfalen)方言。

公元5世紀,部分法蘭克人進入今法國境內,征服古高盧。於公元8世紀建立包括今天法國,德國,部分義大利的法蘭克王國,分裂後,西法蘭克王國最終變成了後來的法國,法蘭西也因此得名。它的第一位國王是加洛林王朝的查理二世(禿頭查理),出生在今天德國的法蘭克福。而法國的卡佩王朝的祖先,羅貝爾家族,也是法蘭克貴族,世代居住在東蘭克王國的Haspengau,Worms,Rheingau。

盎格魯撒克遜人

按英國早期歷史學家比德(673—735年)的劃分,盎格魯撒克遜人由來自丹麥南部,德國北部石勒蘇益格盎格恩(Angeln)的盎格魯人(Angles),來自德國易北河下游下薩克森(NiederSachsen)的薩克遜人組成。

公元5世紀-公元6世紀,他們和來自北歐的朱特人大規模入侵不列顛東南端,他們居住的地方被稱為英格蘭,意思是「盎格魯人的土地」,古英語類似低地德語,在法語中,英語就是盎格魯人的語言的意思,至今和英語最接近的語言還是弗里西語,一種北德方言。他們建立了英國最早的西薩克遜王朝(威塞克斯)。

參考質量來源:網路-德國人

❿ 有誰知道德國人的性格如何

嚴格、認真、好強:按規則辦事,民族凝聚力強;人與人之間不搞小動作,不耍小心眼;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人為什麼搞小動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