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人為什麼願意失業

德國人為什麼願意失業

發布時間:2022-08-22 12:42:36

『壹』 電動汽車發展將導致40萬德國人失業

?來自德國聯邦政府的相關預測,到2030年,將有41萬德國人可能會失去工作。

為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德國相關公司積極開發「綠色」技術。然而,製造新能源汽車需要較少的人力。傳統汽車產業工人,面臨失業壓力。

當艾隆.馬斯克在勃蘭登堡州的格倫黑德為建設特斯拉工廠而砍伐深林時,巴伐利亞州的寶馬工廠已經宣布將減少用工。

據德國媒體報道,聯邦勞動和社會事務部新聞處稱正在審理「為未來工作」的法律。其目的是保護德國公民免遭潛在的失業。

美國特斯拉挺進德國汽車「心臟」

2月20日,德國法院允許特斯拉在格倫黑德市為建設工廠而繼續砍伐當地的深林。

幾天前,當地「環保組織」抗議,特斯拉在勃蘭登堡建設工廠將佔用91公頃深林。

根據該計劃,受經濟轉型影響的公民在找到新工作之前,可領取6至12個月的特別津貼。此外,政府還通過了「資格機會」法,鼓勵願意接受再培訓的雇員。

「目前,在聯邦政府正在舉行「未來工作」法律聽證會,未來將針對專業人員進行培訓,不論其年齡和教育水平如何。」

盡管政府採取了各種舉措,但仍不可能完全保障公民不受結構變革的影響。如果傳統汽車工業需要大約10名工作人員,那麼在電動車生產中只需要一人。

根據愛德曼信任度調查報告,73%的德國勞動人口可能因為技術革命失去工作。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貳』 我覺得就算沒有希特勒,猶太人大屠殺也很難說沒有,因為一戰德國戰敗,還要對外賠償,德國人幾乎都失業了

你錯了,德利志和猶太人相處的還不錯,因為希特勒沒有錢打仗,萬難之下就 只能把焦點集中在猶太人身上,因為猶太人會經商,所以希特勒給本國人洗腦,下令鏟除猶太人,說是猶太人把他們的錢賺走了!

『叄』 德國人為什麼喜歡打工,而不是自己創業

我認為 「德國人寧願打工,也不自己創業」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 德國是一個市場經濟非常發達的國家,經過充分的競爭和市場供需雙方的發展已經達到了非常飽和的平衡。通俗的講,就是市場的供給方已經編織了一張非常密集的網,把市場基本上瓜分完了。這樣就給新來的創業者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因為市場上已經很難找到立足之地了。

  2. 德國人辦事非常嚴謹,但也很保守,很少有人願意借錢或者抵押自己的房產貸款拿來創業。

  3. 德國的工商管理部門也非常嚴謹,他們會嚴格控制供給方的增加。例如,不允許同一條街上同時存在兩家中國餐館或義大利餐館。



順便補充一點:實際上德國的失業率也是很高的,如果把德國的全職太太和全職老公也計算在內,德國的失業率就更高了。

『肆』 為什麼德國超過一半家庭不買房

首先德國是後工業化國家,城市化已經達到90%。當然這里的城市化是指從事非農業勞動的人,而不是指住在城市的人。後工業化的國家,居民更喜歡住在郊區或者農村,德國60%的人住在農村。有錢人會在郊區或者農村建造自己的別墅。

因此房地產市場,尤其是城市裡的居住性的房地產市場不景氣,炒房子的事情更是不會發生。因此,買房容易,賣房就比較難。

其次,由於德國沒有戶籍限制,德國人哪個城市都可以居住。在一個新城市找到工作和落實居住地後,只要到有關部門登記一下就可以了。

因此德國人口的流動性強。而引導人流涌動的,當然是工作機會。由於德國用人單位跟應聘者簽定的合同往往不長,比如2年,因此經常換城市是德國人必須面臨的問題,尤其是年輕人。在這樣的情況下,買房居住,尤其貸款買房子就不是正確的選擇。

在德國的很多城市,經常會見到被荒棄的房子,這就是人搬走了,房子賣不掉,租不出去的結果。

第三,德國人行業感非常強,一般在失去工作後,不會輕易改行,因為一方面改行失去自己的優勢,其次是改行要經過復雜的職業培訓,還有就是國家福利制度健全,從而讓德國人沒有太多憂慮去尋找新的工作。

正是這些原因,很多德國人一生中都有面臨失業的危險。在失業時期生活是沒有問題,但是如果要交房貸,德國人是不會願意承受這樣的壓力的。

第四,德國銀行貸款很嚴格。德國的年輕人一般不會依賴父母,因此很多人要貸款只能靠自己。德國銀行可以憑借工作合同提供貸款,根據你的工作合同期限和工資額確定最長貸款時間和最高貸款額。由於很多人的工作合同只有2-3年,因此想從銀行一次性得到長期的高額貸款辦不到。

第五,德國房屋的養護費用很高。德國的房子不像國內的房子,從建好到拆掉幾乎很少維修。德國的房子是隔幾年都要進行維修、粉刷。正因為這個原因,德國的房子看起來都很新,但實際上很多都是很老的房子,只是經過維修罷了。隔幾年就進行維修保養,這個花費自然不菲。

第六,租房子有潛在的利益。德國人遇到失業的情況,如果他是租房住,那可以向政府申請住房補貼,甚至全部租金政府都會給你,或者政府給你提供出租房。但是如果是自己的房子,那就得不到住房補貼了。

第七,德國人沒有為下一代留下房產的想法和做法。德國人自立的能力比較強,當然這和國家福利保障制度健全有相當密切的關系。德國人絕對不會為兒女買房子的。

『伍』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德國開始衰敗,德國失業人數上升,公司倒閉,重工業不能運作,那為什麼短短幾年之

1939-1918=21,這二十一年可不短啊,德國從1933年起加速擴展軍事工業。1934年秘密突破《凡爾賽和約》對其軍隊的限額。1935年正式重建空軍,實施義務兵役制,秘密頒布《國家防禦法》。1936年3月7日,德國宣布廢除《洛迦諾公約》和《凡爾賽和約》的有關規定,派兵進入萊茵非軍事區。早在1935年秋德國國防軍即已開始制訂代號為紅色的對法作戰計劃、入侵奧地利的奧托方案和進占捷克斯洛伐克的綠色方案。納粹德國成為主要的和最危險的歐洲戰爭策源地。1936年10月,德、意簽訂柏林協定,形成柏林-羅馬軸心。義大利成為歐洲戰爭策源地的組成部分。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召開東方會議,確定武力侵佔中國,進而征服印度、南洋群島、中亞細亞和小亞細亞以至歐洲的侵略擴張總綱領。從1931年起,日本對中國發動並逐步擴大局部性侵略戰爭。1936年制訂向太平洋地區及西伯利亞的擴張目標和對美、蘇、中、英等國作戰的具體方針。日本成為挑起世界戰爭的遠東戰爭策源地。3個法西斯國家在對外擴張和發動侵略戰爭的過程中結成侵略集團。1936年11月25日,德、日兩國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次年11月6日義大利參加該協定。第二次世界大戰可分為歐洲和亞洲兩大主戰場。在歐洲,戰爭的原因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一戰的結果以及簽訂的一系列針對戰敗國的條約導致了納粹主義在德國興起,使德國成為了二戰的主要策源地。在東亞,日本軍國主義勢力抬頭,使得日本走向了侵略擴張之路,以求擴大大和族生存空間。

『陸』 德國失業人群不斷增加,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發展趨勢

對許多經濟學家來說,新的皇冠無薪休假計劃是德國獨有的。這項計劃奏效了,成功地避免了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大規模失業。當時,德國政府為那些被停職的人支付了大部分工資,而不是讓他們被解僱。這並沒有阻止一場嚴重的衰退,但它成功地降低了失業率。其他國家能否成功復制德國的計劃?德國經濟學家的答案是仁,也就是說,不確定。首先,庫爾扎貝特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考驗。智庫德國經濟研究所(German Institute of economics)的數據顯示,在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只有不到150萬德國工人被迫無薪休假,730萬人有短期工作。

德國的計劃一直有效。失業率上升到6.3%。但沒有大規模失業。法國、義大利、荷蘭和西班牙也通過了度假計劃,以避免大規模失業。截至4月底,法國的部分失業計劃已使860萬人受益。法國每月凈工資最高為46084%。領取最低工資的雇員仍然可以領取全額工資。與德國的計劃一樣,法國的失業救濟也很靈活,如果工人工作時間減少,公司只能支付工資的一小部分。法國和德國慷慨的失業計劃招來了一些騙子。法國勞工部已經確認了幾類欺詐行為。一些公司要求繼續工作的員工獲得補貼工資。還有一些公司提交的薪資申請超過了員工的實際收入。據估計,高達10%的無薪休假工資是由於欺詐而損失的。法國勞工部長穆里爾·彭尼考德宣布,將對今年夏末前5萬家公司的盈利情況進行詳細審查。

『柒』 二戰前希特勒是怎麼解決德國的失業率的

二戰前德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零失業率的國家。
零失業率經濟奇跡 : 1933年之前,德國(當時的魏瑪共和國)的經濟狀況一團糟,失業人口高達600萬,占勞動力人口的一半。但1933年之後,德國新政府創造了一個經濟奇跡----零失業率。到1939年,全德國的失業人口只有區區30萬,失業率接近於零。
要知道把那麼一個德國治理成能發動二戰的軍事強國得多少的經濟實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戰『』,戰火牽扯到了五大洲的居民。戰爭分為五大戰場,即歐洲戰場、蘇德戰場、北非戰場和中國戰場、太平洋戰場,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國、義大利、日本等軸心國及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衛星國為一方,以中國、美國、英國、蘇聯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同盟國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1933年1月30日,在西部財閥和東部軍官團的支持下,奧地利人、德國納粹黨領袖希特勒黃袍加身,在一群據說是愛國的德國人的個人宣誓效忠聲中,粉墨登場成為了德國,而不是奧地利的總理。此人上台不久,便創下選舉政治的一個舊亮點——部署大批流氓控制國會議事場內外,議員不選擇他的議案就不能吃飯;以及一個新亮點——選舉後逮捕任意數量的非N粹黨議員,以此保證剩下的議員中支持者占絕大多數。於是選舉從此就不再需要「浪費時間、金錢與精力」來統計票數,也能得到結果,因此變得簡單起來。希特勒靠著因此得來的「極高的支持率」,開始了他的獨裁生涯。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德國體面人對一個奧地利人的支持和效忠當然也不是無條件的。他們需要德國立刻實行自己的震災療法,解決德國當前面臨的問題。其中,西部財閥需要訂單來解決生產相對過剩型經濟危機;東部軍官團不想再當士兵,需要足夠多的軍官職位來為自己提供足夠多的差事和報酬;跟隨者需要更體面的生活和更高的社會地位。各項需求的結合,匯成希特勒競選時的名言:「如果我現在掌握政權的話,就把陸軍部長叫來,問他:『全面武裝需要多少錢?』如果他需要200億、400億、600億甚至1000億,他一定能得到。那時我們就武裝、武裝、武裝,直到武裝就緒。」
這樣一來,德國解決生產相對過剩型經濟危機的方法,逐漸往擴充軍隊上靠攏。從經濟需求角度上看,士兵多了,總需要軍官來管理,於是軍官的需求就增加了,這樣可以給東部軍官團提供越來越多的差事和報酬;軍官和士兵不是街頭流氓,他們需要各種各樣的裝備,從坦克到袖標,無所不包,於是大量的需求也就產生了,西部財閥需要的訂單也會越來越多;跟隨者們則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成為新興貴族,並以此來攫取金錢與權力。
在這個經濟體制下,西部財閥、東部軍官團和希特勒跟隨者的需求都將能夠有效地滿足,可謂皆大歡喜。至於這樣做下去之後會發生什麼事,那是以後的事,反正當時的主流經濟理論也不能預知。因此當1933年3月授權法通過後,新的經濟體制迅速建立起來。
從1933年3月——1939年8月,德國經濟發展狀況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其中第三階段是德國經濟的成型階段,尤為特殊。
經濟恢復階段(第一階段):1933年3月——1934年12月。
由於1929年經濟危機的打擊,使德國工業大量停產,工人則大量失業。同時,德國金融資本有大量的金融產品需要流動。根據實際情況,N粹採取了相應的對策。
1934年,德國頒布了「德意志經濟有機條例」,把整個國家的產業部門組建成四級經濟組織,由國家政權直接規定各企業的生產任務和定額,並集中規劃原料、人員與製成品。
與此同時,「全國勞動組織法」也展現在德國人眼前,工人社會保險權利被取締,原來積累的失業、殘廢、退職、退休的保險基金被國家政權接收。
這一時期德國的經濟發展方式,就是把這些閑置的資金、設備和勞力動員起來。
基於此,此輪擴軍不僅沒有對經濟造成不利影響,還使德國一舉擺脫了生產相對過剩型經濟危機,連帶擴充了生產資料自我消費。
在這一時期,德國軍事戰略波瀾不驚,沒有什麼特別舉動。但很快,德國就進入了新的階段。
勒緊褲帶階段(第二階段):1935年1月——1936年12月。
閑置的設備和勞力是有限的,當時間踏入1935年時,德國已無閑置的資金、設備和勞力可供動員。而擴軍速度不僅沒有放緩,反而進一步加速,那麼資金、設備和勞力從何而來?N粹主要通過壓縮個人消費來解決。這雖然導致了個人消費資料生產停滯之苦,導致輕工業部門大量倒閉和裁員而重新出現超過90萬工人失業的現象,卻依然使生產資料自我消費和國家/社會消費得到了滿足,因此工業在恢復期之後繼續發展。
1935年,德國開始實施強迫無償勞動,范圍包括25歲以下的男女青年。
同年,德國爆發了「麵包危機」和「黃油危機」。很快,在宣傳部長戈培爾的「提倡」下,德國平民一夜之間突然喜歡起黑麵包和人造黃油來。
於是白麵包迅速換成黑麵包,黃油則換成人造黃油,1936年,「四年計劃」由N粹二號人物、空軍司令戈林牽頭啟動,它的目的是使經濟全面轉入擴軍備戰的軌道。
在這一時期,德國軍事戰略開始聒噪起來。
在1935年的開頭,由於空軍司令戈林的努力,建立了一支數量超過英國,並不斷拉大差距的空軍,壯了XTL的膽。於是XTL迫不及待地於1935年3月9日宣布德國空軍正式成立,並告訴前來談判的西門外JD臣和艾登,德國空軍的實力已經和英國相等。而在失去了空中均勢之後,英國就比較容易被XTL訛詐了。
很快,N粹頒布《帝國防禦法》,宣稱「使全部力量為軍事服務」,公然無視和約的軍備限制條款。並於1936年3月出兵萊茵河西岸地區,接著干預西班牙內戰,形成「三個法XS包圍法蘭西」之勢。
面對德國的行為,英法上層無動於衷,只有以丘吉爾為代表的一小撮目光敏銳者發現了問題的實質。
在1936年底的一次演說中,丘吉爾對局勢的發展做出了預言:「德國正在以德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規模來擴充軍備。它由一小撮洋洋得意的亡命之徒領導著。在這種專制統治下,經濟日益困難,不滿情緒日益增長,他們很快就不得不在經濟財政崩潰和內亂,或者發動戰爭這二者之間作出抉擇。」
同時,在丘吉爾的努力下,德國的軍備擴充速度和程度浮出水面。
德國戰備的開支
1933年 五十億馬克;
1934年 八十億馬克;
1935年 一百一十億馬克
註:按1936年幣值,12馬克摺合1英鎊。
(數據來源《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經濟侵蝕階段(第三階段):1937年1月——1939年8月。
當個人消費被壓縮到不合適繼續壓縮,還要繼續蠻干為國家/社會消費騰出消費空間的時候,涉及國M經濟基礎的生產資料自我消費就被送上了祭壇。從一個現代大國角度來說,這是禁忌的行為,但N粹作為腐朽的產物,自然是可以百無禁忌的。
所謂軍事膨脹型經濟危機,簡單來說就是當軍需產業這種國家/社會消費畸形擴大,不但吞掉了個人消費,還要發展到連生產資料自我消費也給吞掉,從而導致一系列嚴重後果的一種與生產相對過剩完全不同的經濟危機。由於生產資料自我消費涉及生產資料的維護、修理、更新和擴充,當折舊大於投資的時候,生產資料別說用於擴大再生產的擴充,就是連簡單再生產的維護、修理、更新都保不住。這樣一來,德國工業體系不可避免地呈現出迅速衰退的現象。
在N粹的領導下,德國軍事經濟發展至此,終於帶來了軍事膨脹型經濟危機這個惡魔。隨著經濟危機迅速加深,德國內部之前暫時壓下的各種經濟問題紛紛暴露,人民困苦不堪,軍事戰略也迅速活躍起來。

『捌』 機器人取代了人工但德國人失業率為什麼低

因為德國本來人口就稀少,他們工人成本很高,這也是為何機器人在德國如此暢銷的原因

『玖』 當時的納粹為什麼得到德國人民支持

希特勒上台前,這十位普通德國人都處於失業狀態,生活無著。在他們的回憶中,1933年納粹上台至1939年戰爭爆發前是德國歷史上最好的時光。納粹靠著使德國強大和富裕的承諾贏得選舉,上台後即大搞基礎建設,整頓社會秩序,迅速振興了經濟,恢復了公共服務。僅僅三年間,德國的高失業率即下降為零,成為當時的經濟強國,並且實現了共同富裕,連工薪階層也能和管理階層一樣去國外度假。

納粹所以能迅速壯大,全靠大量工人、失業者、農民與中產人士的支持。在那段時間,這十位德國人的家庭生活都有了很大改善,不再受窮挨餓。一位裁縫告訴記者,1918年的共和使他父親變窮,是納粹給了他父親工作。他想要的就是安全保障、國家提供的工作,而且有保險和養老金;1935年他成為納粹成員後,這些夢想全都實現了。一位木工則說,納粹縮小了貧富差距,每個人都有了工作機會,而戰後雖然有了自由,但自由卻不能作為生活的替代品。

這表明,盡管納粹上台後就開始鎮壓反對派,迫害猶太人,但只要讓民眾得到他們想要的物質生活,他們就會支持納粹。在他們看來,如果希特勒不發動戰爭,他就仍將作為歷史上振興德國的偉人而載入史冊。

那位木工就發現,納粹制度「有許多好處」:納粹打破了階級區分,使他與上層人之間有了同等地位,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過的。在群眾組織「勞工戰線」中,他與一位教師也成了戰友,大家完全平起平坐。那位裁縫曾給大學教授做衣服,他對此既自豪又忌恨,成為納粹成員後,他發現自己可以對教授們指手劃腳了,這使他感到極大的心理滿足。

希特勒非常懂大眾心理,他爭取他們支持的辦法不是提高福利,而是增強他們的翻身解放意識。社會福利的增加畢竟是有限度的,而平等甚至在政治上比他人優越卻能使普通人獲得幸福感,哪怕他們的生活並不是太好。

實際上,這些普通人都是很正派勤勞的人,他們在納粹統治下沒有受過迫害,也不認識任何高層人士,甚至不知道大屠殺。即使他們知道一點也不相信,認為是猶太人的謠言。由於缺乏公民權利意識,他們總覺得猶太人經商太有錢,感到很不公平,認為剝奪猶太人的財產是應該的。

那位裁縫就告訴記者,正是猶太人偷走了自己祖先的所有東西。一位銀行職員則認為,應當讓猶太人的經濟下降到與他們的人數成比例。他們渴望社會公平,但卻缺乏把各種事實聯系起來的能力,把宣傳和事實分開來的能力,因而看不到納粹的「公平」是在攻擊人的基本價值和所含的權利。

導致納粹上台的不是民主制度本身,而是當時的德國人的政治觀點多是從個人處境出發,對他人的權利漠不關心。他們沒有社會公民意識。

所以與許多普通德國人一樣,納粹宣傳說通貨膨脹是猶太人造成的,他們就相信了。報紙上整天告訴他們,「猶太人是世界資本家」,「猶太人統治著英國」,「猶太人控制著俄國」。那位裁縫曾與記者談到毒氣室,說:「如果發生了那種事,那它是不對的,但我相信它沒發生過。」偏見使他只相信官方媒體的宣傳,而不是相信事實。即使發生了屠殺事件,他也認為領袖是好的,壞事都是周圍人乾的,是地方上的納粹濫用了黨的原則,領袖只是受騙了。但他自己每天看到猶太人佩戴恥辱的袖章,卻視為理所當然。

1938年11月10日,發生了猶太會堂縱火案,一群孩子從被砸的猶太人糖果店搬運糖果,警察和成人在旁邊看著。此事他們也都知道,但並不覺得這是在犯罪,因為他們從沒有聽說過穆勒所說的「多數人的暴政」,也沒有聽說過漢密爾頓的名言:「先生,你們的『人民』是一隻巨獸。」

為了鞏固對民眾的思想統治,納粹強調的都是一些非智性的品格,諸如忠誠、純潔、勞動、簡朴和愛國主義等,並把喜歡思考的知識分子看成是不可靠的、有危害性的階層,這給那些不願思考的人提供了一個不思考的借口。

對於如何解決社會問題,多數普通人只有二選一的簡單思路,一位收賬員曾告訴記者,他最喜歡的希特勒的名言是:「要麼這樣,要麼那樣。」這給大多數德國人的選擇提供了一個解釋:為了實現國家富強完全可以放棄維護個人權利。

在這位美國記者看來,這些普通德國人不是不關心政治,而是缺少政治權力意識,不懂得自己擁有最高權力的公民的責任,總認為國家是崇高的,而個人無足輕重,因而對他人的苦難漠然置之,甚至參與迫害。

戰後德國人開始了新生活,這十位普通人的生活又一度變得艱難,他們需要承擔比從前更多的個人選擇和責任,對此他們總是抱怨和不滿,覺得納粹曾經把一切都管理起來,統治得很好。這表明,他們從來沒有認為自己受騙,他們以為他們在納粹統治下是自由的。事實上,他們渴望的從來不是自我實現的自由,而是想要擺脫「自由選擇的可怕負擔」(陀思妥耶夫斯基語)。

這位美國記者由此得出結論,這是自由制度與不自由制度造成的價值觀之別。從一個習慣於凡事自主的美國人的角度看,這些普通德國人缺少的其實是公民意識和勇氣:「一種能夠使人既不被統治也不統治別人而是能夠自我統治的勇氣。」

對於同一事物,不同的價值觀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這是現代世界分裂的主要原因。對於從前的許多德國人來說,納粹並不是一目瞭然的邪惡,只有當他們從根本上改變了價值觀,具備了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公民意識與責任,明白對他人權利的剝奪即意味著對自己權利的剝奪,才會真正認識到納粹的實質與危害。

『拾』 二戰時期,為何那麼多德國人願為希特勒赴湯蹈火

德國人不是為納粹事業賣命,是在一個不幸的情勢下,被自己的夢想綁架到納粹戰車上,不小心把自己玩死了。在那個時代,有很多民族和個人有同樣的瘋狂念頭,只不過納粹黨用強大的執行力,和現代社會才有的動員能力,把那些夢想實現了。希特勒是組織起這場盛大煙花的人,有沒有他都要過年,只不過不會過得那麼熱鬧、那麼漫長。

但法國戰役後約德爾就成了希特勒的粉絲。而對專業知識不那麼了解的民眾而言,這樣的希特勒簡直是天神下凡,就像尼采口中的超人要為德國人顛覆整個時代。說實話,希特勒如果不是因為納粹太極端,他真的算得上是一個比較卓越的領導人。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人為什麼願意失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