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大國崛起德國是哪個篇章

大國崛起德國是哪個篇章

發布時間:2022-08-22 17:35:47

『壹』 大國崛起12集分別講的國家順序是什麼

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

《大國崛起》是由周艷執導的12集歷史題材電視紀錄片,於2006年11月13日在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首播。

該片記錄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九個國家相繼崛起的過程,並總結了國家崛起的歷史規律。

(1)大國崛起德國是哪個篇章擴展閱讀:

1、創作背景:

2003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了第九次集體學習,這次學習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學習的內容是:世界上9個主要國家自15世紀以來的興衰史。此後,關於這段歷史的學習在其他各級黨政部門多次進行。基於這樣的社會背景,中央電視台製作了《大國崛起》,來解讀15世紀以來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

2、拍攝過程

(1)前期工作

2004年春節後,該片正式立項。2004年7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的教授完成了對九國崛起歷史的整理。2004年9月,該片內容大綱編寫完成。2004年12月,該片腳本初稿基本成型。2005年4月20日,該片通過了中央電視台的審查。

(2)正式拍攝

2005年7月31日,該片第一個攝制組出發。為了最大可能地抵達真實的歷史,該片的七個攝制組分赴歐、亞、美九個國家進行深入采訪和實地拍攝,拍攝了大量的歷史檔案、文物、遺跡等,獲得了大量第一手資料。2005年10月29日,該片攝制組結束取景和采訪,完成全部拍攝.

『貳』 大國崛起德國篇主題是什麼第幾集

大國崛起德國篇主題是德國真正的崛起之謎,是第六集,介紹了德國是如何從分裂的邦國發展成能與英法分庭抗禮的大國。大國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就是國民素質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德國的崛起很大程度歸功於較早地抓教育,使得國家發展方法的更為先進、合理。而不是所謂的優秀基因、染色體。

帝國春秋(德國)


當歐洲各國紛紛建立民族國家之際,歐洲大陸中部的一片國土始終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對分裂有著痛苦記憶的德意志人在思索中呼喚著一個統一的國家。

通過不懈努力,經濟學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的通過經濟統一實現政治統一的方式得以實施,關稅同盟的建立使貿易壁壘被打破,德意志經濟快速發展。鐵血宰相俾斯麥則在歐洲列強環伺的夾縫中求生存,在外交上作足准備後,最終以三場對外的戰爭,在1871年完成了德國統一。

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教育、科技的德意志,迅速站在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前沿,用30多年的時間超過英國,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但是,隨後德國卻很快成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二戰後,德國再次分裂。通過對戰爭的深刻反省,德國最終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國家的再次統一(1990年10月3日0時)。



『叄』 大國崛起。 第3、 4、 5、10、 集整理四集中所講述的歷史事件(時間、歷史人物)

大國崛起》讀書筆記世界歷史波瀾壯闊,大國興衰構成了其中的篇章。 15世紀以來,先後有九個國家—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在歷史興衰和發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義,闡述其發展歷史,探詢其發展軌跡,總結起經驗教訓,對於今天的中國大有裨益。本書以歷史為線索,分別對這些大國在興衰沉浮中的重大事件,特殊時期,重要人物以及功過得失等做了系統的講述,我則主要談談自己對這本書中的幾個片段的自我理解。一 民族國家 為什麼是小小的葡萄牙呢?我想誰都無法否認葡萄牙率先進行擴張是多種因素的結果,其中我們可以簡單的羅列幾條:面積狹小,資源有限;三面被陸地包圍,發展被局限在海上;王室對於探險的熱愛;來至東方的吸引等,不管怎樣,我想有一個原因是怎麼也不能被忽視的,那就是葡萄牙民族的率先形成,而民族的形成則沖破了歐洲中世紀被宗教籠罩下的愚昧狀態,煥發出對未知世界的強烈渴求,成為進行海上大規模探險的無形的卻是無比強大的動力,也就使全民上下形成一種合力。二 消耗與生產 同樣是通過海外殖民擴張建立起來的帝國,我們卻發現:最開始的葡萄牙,西班牙以及稍後的荷蘭,帝國所維持的時間,以及創造的價值都不能和後來英國相提並論,當然這當中有人口,戰爭等方面的原因,然,我們卻可以下定論,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前面的三國都把所掠奪的財富用於消費與享受,而後者則把掠奪的財富用於國內的生產,這就是英國的「重商主義「,特別是後來發展成的」重工主義「。其結果的不同是,前者使前三國的國內,從上到下形成一種奢華靡費,只知道享樂的風氣,以及本國白銀的大量外流,而後者則使英國日漸強大,建立起完備的工業體系。這讓我想起了那句話:生產才能產生價值,消費不能產生價值。三 經濟,政治與軍事 由下面的這樣一個史實可以得出這樣的論斷:經濟,政治,軍事三者本是一家,那就是德國的統一之路。到十九實際上半時期,德意志還是一塊分崩離析的土地,當時的歐洲列強都不希望德意志的統一,而德意志內部的分歧也是及其嚴重,內部各邦國之間互收稅費,極大地阻礙了經濟的發展。為了完成統一,德意志民族的代表普魯士採用了政治,經濟,軍事三種手段,最終成就統一弘願。政治上拉攏沙俄,鉗製法國;經濟上李斯特提出德意志內部互免關稅,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軍事上打敗奧地利與法國。而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在於經濟手段,當德意志達成經濟上的統一時,政治上的統一就只是時間問題了。這便是典型的經濟影響政治。四 效率與公平 蘇聯的歷史讓人感嘆,曾經的無比強大在瞬間剝落,在解體的那一剎那。 對於蘇聯解體的原因,自然有很多爭論,並且很多都是對的,我個人認為一點就是社會主義國家基於其性質要過多的強調公平,並且很容易在公平的理解上走向極端,認為大家都完全一樣就是公平,其結果就是在體制的創新上趕不上以效率為上的資本主義,以至於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事實上後來為了趕上美國,蘇聯的後幾任領導人都曾嘗試著政治,經濟向效率側重的改革,只不過是戈爾巴喬夫下的葯最猛最急,於是蘇聯就敗在了他的手裡。效率與公平似乎是兩個對立的矛盾體,在現實中必須有所側重,而這個度將決定一個國家的發展與穩定。五 霸權主義 歷史上有很多個人,有很多強國都妄圖依仗其自身實力稱霸世界,其結果呢,各個殖民帝國相繼土崩瓦解,拿破倫兵倒,希特勒自殺,日本戰敗,蘇聯解體。歷史反復證明: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永遠獨霸天下,最多隻是暫時的,九個大國的興衰沉浮變是最好的證明。世界必然向多級化發展,這是一個簡單的納什均衡,是歷史的潮流,是發展的必然。然而,很顯然,美國人並不願意承認這一點,所以才有現在的伊拉克戰爭和反恐困境。我想這為我們國家在不久的將來崛起之後的對外政策是一個警示吧!註:個人意見,可能有史實記錯或理解上的偏差,希望原諒!

『肆』 大國崛起12集的標題分別是

第一集:海洋時代(開篇·葡西)
第二集:小國大業(荷蘭)
第三集:走向現代(英國上)
第四集:走向現代(英國下)
第五集:激情歲月(法國)
第六集:帝國春秋(德國)
第七集:百年維新(日本)
第八集:尋道圖強(俄國)
第九集:風雲新途(蘇聯)
第十集:新國新夢(美國·上)
第十一集:危局新政(美國·下)
第十二集:大道行思(結篇)

『伍』 大國崛起集數列表,就是每集的名稱

1、第一集 海洋時代

15世紀,歐洲最早的兩個民族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國家力量支持下進行航海冒險: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揮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們開辟了從大西洋往南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的航線。

在伊莎貝爾女王的資助下,1492年哥倫布代表西班牙抵達了美洲。當麥哲倫完成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後,原先割裂的世界終於由地理大發現連接成一個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國也就此誕生。

2、第二集 小國大業

地處西北歐、面積只相當於兩個半北京的小國荷蘭,在海潮出沒的濕地和湖泊上,以捕撈鯡魚起家從事轉口貿易,他們設計了造價更為低廉的船隻,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業信譽。

逐漸從中間商變成遠洋航行的鬥士。日漸富有的荷蘭市民從貴族手裡買下了城市的自治權,並建立起一個充分保障商人權利的聯省共和國。

3、第三集 走向現代

與歐洲大陸隔海相望的英國,在1588年與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海戰中大獲全勝,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台。從中世紀走向現代社會的過程中,強有力的君主製成為關鍵的一環。

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對海洋探險和貿易的鼓勵、開明的治國態度和處理社會矛盾的妥協手段,使這個地處邊緣的島國,迎來了早期的輝煌。

4、第四集 工業先聲

隨著英國殖民擴張和海外市場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手工工場的生產已經不能滿足需要。為了鼓勵發明創造,英國頒布了世界上最早的《專利法》。

5、第五集 激情歲月

17世紀時,國王路易十四在法國建立起歐洲大陸最強大的絕對王權,並籍此將法國的經濟、文化、軍事力量都帶到了歷史上的第一個高峰,巴黎城就在那一時期誕生。

路易十四對文化藝術的喜好培育了國民對思想文化的推崇,席捲了整個歐洲的啟蒙思想在法國得到了普遍傳播。

6、第六集 帝國春秋

當歐洲各國紛紛建立民族國家之際,歐洲大陸中部的一片國土始終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對分裂有著痛苦記憶的德意志人在思索中呼喚著一個統一的國家。

通過不懈努力,經濟學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的通過經濟統一實現政治統一的方式得以實施,關稅同盟的建立使貿易壁壘被打破,德意志經濟快速發展。

7、第七集 百年維新

150多年前,在四艘美國黑船的脅迫下,長期閉關鎖國的島國日本選擇了不戰而開國。外部壓力成為國家內部變革的動力,黑船來航15年後的1868年,明治維新正式開始。在「求知識於世界」的維新綱領指導下,日本派出由政府高官組成的岩倉使節團到歐美各國考察。

8、第八集 尋道圖強

1697年,俄國沙皇彼得一世前往歐洲各國游歷和學習。歸來後,他用強硬手段推行了一場社會變革。從穿衣、吃飯,到科學教育、商業活動、軍隊建設。

彼得用野蠻的方式推進了俄羅斯的文明進程,他甚至親自審訊反對改革的太子。在打敗了強敵瑞典之後,彼得下令建造起一個面向歐洲的新首都聖彼得堡。

9、第九集 風雲新途

1917年,蘇維埃政權在十月革命後誕生。在探索從未有人實踐過的社會主義道路時,列寧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及時將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調整為新經濟政策,保護了農民,也吸引了哈默、福特等外國投資者。

蘇聯經濟逐漸復甦。列寧去世後,在面臨封鎖和戰爭威脅的國際環境下,斯大林決定加快工業化進程,開始實施計劃經濟,優先發展重工業。

10、第十集 新國新夢

1620年,五月花號載著一百多名英國清教徒來到北美大陸。遵照登陸前簽訂的《五月花號公約》,清教徒開始了在新大陸上自治管理的生活。

100多年後,由於英帝國強行增收印花稅,殖民地獨立戰爭爆發,1776年,北美13個英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堅合眾國,並在1787年制定了對美國發展影響深遠的成文憲法,建立起中央政府。

11、第十一集 危局新政

自由競爭,使得美國迎來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黃金年代。一大批壟斷性的大公司、大財團相繼出現,第一家托拉斯集團—洛克菲勒的標准石油公司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但問題很快顯露:壟斷導致中小企業倒閉,機會平等喪失;社會嚴重兩極分化,勞資矛盾激化。美國人開始反思這種經濟社會發展的模式。

12、第十二集 大道行思

回顧500年來各個世界大國發展的歷程,討論大國崛起的關鍵性因素。單一的因素一定是錯誤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卻值得關註:要形成一個統一的力量、有民族凝聚力、重視思想文化的繁榮、重視科學和教育。

建立起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經濟制度、善於學習但絕不簡單模仿別國的道路、後發國家在國家力量主導下加快現代化步伐等。

『陸』 《大國崛起》主要內容

內容概括:

15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原先割裂的世界開始真正意義上地連成了一個整體,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國開始相互認識和了解,也展開了相互的競爭。

在近現代以來的世界舞台上,有九個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先後登場,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它們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

該片解讀了15世紀以來9個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探究其興盛背後的原因,分別詮釋了各大國500年的興起史,為中國的現代化發展進一步尋找鏡鑒,意在「讓歷史照亮行程」。

(6)大國崛起德國是哪個篇章擴展閱讀:

分集劇情:

1、第一集:海洋時代

15世紀,歐洲大陸最早的兩個民族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國家力量的支持下進行航海冒險: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揮下,迪亞士、達·伽馬等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們開辟了從大西洋往南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的航線。

在伊莎貝爾女王的資助下,1492年哥倫布代表西班牙抵達了美洲。當麥哲倫船隊(麥哲倫本人在菲律賓意外身亡)完成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後,原先割裂的世界終於由地理大發現連接成一個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國也就此誕生。

2、第二集:小國大業

地處西北歐、面積只相當於兩個半北京的小國荷蘭,在海潮出沒的濕地和湖泊上,以捕撈鯡魚起家,從事轉口貿易。他們設計了造價更為低廉的船隻,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業信譽,逐漸從中間商變成遠洋航行的鬥士。

日漸富有的荷蘭市民從貴族手裡買下了城市的自治權,並建立起一個充分保障商人權利的聯省共和國。他們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股份公司——東印度公司,壟斷了當時全球貿易的一半;他們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資本市場就此誕生。

3、第三集:走向現代上

16—17世紀與歐洲大陸隔海相望的英國,在1588年與西班牙無敵艦隊的關鍵海戰中大獲全勝,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台。從中世紀走向現代社會的過程中,強有力的君主製成為關鍵的一環。

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對海洋探險和貿易的鼓勵、開明的治國態度和處理社會矛盾的妥協手段,使這個地處邊緣的島國,迎來了早期的輝煌。

4、第四集:走向現代下

18—19世紀,隨著英國殖民擴張和海外市場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手工工場的生產已經不能滿足需要。為了鼓勵發明創造,英國頒布了世界上最早的《專利法》。

這一切,使得英國出現了全民熱衷於發明、生產和貿易的景象。科學技術是社會發展的關鍵。當牛頓發現了宇宙運行的規律後,科學的精神滲透到英國社會中;當瓦特最終以萬能蒸汽機解決了最核心的動力問題後,英國工業化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全面展開。

5、第五集:激情歲月

7世紀時,國王路易十四在法國建立起歐洲大陸最強大的絕對王權,並籍此將法國的經濟、文化、軍事力量都帶到了歷史上的第一個高峰,巴黎城就在那一時期誕生。

路易十四對文化藝術的喜好培育了國民對思想文化的推崇,席捲了整個歐洲的啟蒙思想在法國得到了普遍傳播。

啟蒙思想打破了歐洲中世紀的神學枷鎖,開啟了理性的大門,而法國社會一直無法解決的三個等級之間的矛盾卻愈演愈烈。

『柒』 大國崛起(德國篇)

德國真正的崛起之迷
從17世紀到18世紀中期的德國,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比英國和法國都要落後,長期處於分裂狀態,300多個封建邦國各據一方。這些邦國,尤其是普魯士、奧地利等大的邦國,為了強化統治和擴大軍事實力,企圖通過教育造就忠順的臣民和得心應手的兵士,所以急於把國民學校管理權從教會轉到國家手中並大力提倡強迫義務教育。早在16世紀後半期,就有威登堡和薩克森等邦國頒布了強迫教育法令;從17世紀開始,大多數邦國都競相頒布這種法令。其中以1763年普魯士王腓特烈二世頒布的法令最為著名,它進一步規定5~12歲的兒童必須到學校受教育,否則對家長要課以罰金。
實科中學在德國產生於18世紀初,較英法等國早一個世紀,使得德國人具備了自然科學索要求的嚴謹和內涵!1708年虔信派信徒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創辦了"數學、力學、經濟學實科中學",以教授數學、物理、力學、自然、天文學、地理、法律為主,並輔之以繪畫、制圖。此後,德國各城市陸續有人創辦這類學校,有的實科中學則增設建築、商業製造、貿易、經濟等科目。這是一種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質,又具有職業教育性質的新型學校。它排除了教學科目、課程內容的純古典主義的傾向,適應了德國資本主義經濟逐漸發展起來的需要。但由於它的畢業生不被允許進入高等教育,所以地位很低,所以學生也不多,很快被沒有門第觀念的美國超過,在科學應用方面輸給了美國。
受到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它在教育上的突出表現是泛愛主義和洪堡德改革。泛愛主義是受到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尤其是盧梭思想和德國新人文主義的深刻影響而產生的。泛愛主義教育家如巴斯多(J.Basedow)、薩耳士曼、堪比等認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養掌握實際知識、具有泛愛思想、健康、樂觀的人,因此德育、體育、勞動教育、現代語和自然科學知識受到重視,採用讓兒童自由發展的教育方式,注重實物教學。他們熱愛兒童、肯定兒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反對經院主義、古典主義教育,禁絕體罰,這種方法後來傳入美國,俄國和日本等國。
1807-1815年普魯士施太因-哈登堡改革期間,新人文主義的代表人物,歷史學家、政治活動家洪堡德(K.W.Humboldt)曾出任教育部長,他根據新人文主義的精神對各級學校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初等教育和師范教育方面,積極貫徹裴斯塔洛齊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有所擴充、教學方法有所改進,出現了第斯多惠等著名的教育家。此後的美國發展的杜威教育方式也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中等教育方面,實科中學進一步得到發展,增加歷史、地理和自然科學的科目,通過考試選擇教師,打破了只由教士充任教師的局面。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較早明確地提出大學的任務一方面是要向學生傳授各科知識,一方面是要發展科學(即辦成教學中心和科研中心),他創辦和領導的柏林大學就是這方面的典型。
由於德國較早地抓教育,國家強大也是來源於方法的更為先進、合理。這是素質教育的又一明例,和有的人吹噓的基因、染色體毫無關系!

結論
大國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就是國民素質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不客氣地說,中國由於難以接受別人的教育思想,國民整體素質與發達國家的相比都不是一個等級。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研究過21種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後來相繼消亡的文明。結論是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無一例外,都不是他殺,而是自殺。他們失去了創新的活力,被歷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國慶祝獨立100周年的時候,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有37個國家參展,當時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覽團。在這次博覽會上,英國展出最新的蒸汽機車,美國展出大功率電動機和發電機,德國展出加工槍炮的精密機床,中國展出的是純銀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腳綉花鞋。
這是就是時代的差距!
一個居安思危的國家才有資格談論誰是第一!

『捌』 大國崛起的每集分別叫什麼名字

大國崛起
出品人: 趙化勇
總監制:羅 明 袁正明
總策劃:袁正明 麥天樞
學術指導:錢乘旦
總撰稿:陳 晉
創作總監:康健寧
監 制:郭振璽 韓建群 高小平
總製片人:任學安
總編導:任學安
執行總編導:周 艷
編 導:劉軍衛 程樂平 段 駿 李 寧 高曉蒙 蘇全軍 石世侖 高 雋 萬劍英 畢岳昆 章曉宇 李成才 劉 穎 黃 蔚 包潤峰
撰 稿:周 艷 章曉宇 孫 岷 崔文華
攝 影:潘大為 劉維明 蘇全軍 李 臻 曲立南 司光志 畢岳昆 劉才雲
歷史腳本:秦海波 董正華 高 岱 高 毅 徐 健 宋成有 徐天新 何順果
作 曲:葉小綱
解 說:孫佔山
音樂編輯:李 寧
錄 音:李 寧
國際製片:徐 雨 王洪彬 秦海波 周 崢 彭文蘭 彭仲民 張 旻 張文鵬 王克力 白峻松 安雪楓
動畫製作:劉華 滕傑 水晶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助編:顧 銳 劉嘉維 郭 亮 秦 磊 李 臻 劉興華 張世敬 楊麗娜 劉飛飛
製片主任:崔小龍 郭 寧 陳 龍 雷 磊
國際製片主任:譚湘江 陶立保
總製片人:任學安
承製:中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三多堂影視廣告有限公司

這是中國中央電視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國的強國歷史為題材並跨國攝制的大型電視紀錄片。

今天的中國,正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擁有廣袤土地、眾多人口和悠久歷史的中國的富強,將創造人類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而這一過程也正深刻地改變著中國社會,影響著世界格局。近代以來160多年的追趕,讓世界再次聽到了中國的聲音;新中國成立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近三十年來的巨變,使我們能夠更自信和從容地立足於世界去探索自己的強國之路。

中國的幾代領導人反復強調:我們的發展,要吸收和借鑒全人類的文明成果。那麼,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應該以什麼樣的胸懷和態度來看待曾經在近現代歷史上引領世界潮流的國家?中國的和平發展,可以從中借鑒什麼樣的經驗和教訓?

2003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了第九次集體學習,這次學習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學習的內容是:世界上9個主要國家自15世紀以來的興衰史。此後,關於這段歷史的學習在其他各級黨政部門多次進行。

基於這樣的社會背景,中央電視台推出了12集電視系列片《大國崛起》來解讀15世紀以來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探究其興盛背後的原因。

15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原先割裂的世界開始真正意義上地連成了一個整體,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國開始相互認識和了解,也展開了相互的競爭。在近現代以來的世界舞台上,有九個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先後登場,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它們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

12集大型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即以上述九國的發展歷史為內容。本片所說的「世界性大國」,不是人口和面積意義上的大國,而是在歷史「成為全世界的歷史」之後出現的具有全球性影響的國家。

《大國崛起》全片共12集,每集50分鍾,以九國崛起的大致時間為序。

分別為:

第 一 集 海洋時代(開篇暨葡萄牙·西班牙)

第 二 集 小國大業(荷蘭)

第 三 集 走向現代(英國·上)

第 四 集 工業先聲(英國·下)

第 五 集 激情歲月(法國)

第 六 集 帝國春秋(德國)

第 七 集 百年維新(日本)

第 八 集 尋道圖強(沙俄)

第 九 集 風雲新途(蘇聯)

第 十 集 新國新夢(美國·上)

第十一集 危局新政(美國·下)

第十二集 大道行思(結篇)

《大國崛起》一片為討論國家發展問題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歷史資源和文明資源。全片展示了九國通過不同方式、在不同時期內完成的強國歷程,既體現出各自鮮明的不可重復的時代特徵和民族個性,同時也探討了某些相通的規律。

《大國崛起》一片將五百年來世界大國的歷史立體地、直觀地呈現給了觀眾。但它並不是以全面呈現一國歷史為目的的教科書的電視版,也不是一部以挖掘歷史細節或揭秘歷史真相為目的的考古式紀錄片;它不拘泥於歷史的支脈,不進行文明的比較,而更注重歷史帶給現實的思考。以此為宗旨完成一部影像化的五百年大國興起史,這在國內尚屬首次。

《大國崛起》一片是中國的電視工作者和中外學術界鼎力合作的成果。中外百餘位來自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法學、國際政治、國際關系等不同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及前政要接受了本片的采訪,使本片得以反映出各國專家對於國家發展相關問題的思考和現階段對世界歷史與現實的認知程度。

《大國崛起》一片是中國紀錄片人為回望世界歷史提供的一個獨特的視角。本片製作歷時三年,創作者不僅在浩如煙海的九國歷史中進行了一次思想的長征,同時也在電視表現手法上力求創新。

歲月流逝,很多歷史還「活著」:活在一棟古老的建築上、一段殘破的遺址間,一個偏僻的博物館里,或者活在當地人的衣食住行中、活在源遠流長的典禮儀式上、活在專家學者的考據里。本片的七個攝制組分赴歐、亞、美九個國家進行深入采訪和實地拍攝,拍攝了大量具有珍貴史料價值的歷史檔案、文物、遺跡等,獲得了大量難得的第一手資料。

歲月悠悠,有些歷史已經永遠地消逝。為了盡可能地接近那些遙遠的、別國的歷史,本片用電腦特技復原了大量重要的歷史瞬間: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探險、荷蘭的大型商船隊、英國全盛時期的第一屆萬國工業產品大博覽會、攻陷巴士底獄、德國第一個火車站、美國黑船逼迫日本開國、彼得大帝興建聖彼得堡、蘇聯討論第一個五年計劃、五月花號抵達美洲等等。

《大國崛起》一片,是中國電視人以電視傳媒這一特別的載體來展現近現代世界發展的一次實踐。

它試圖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為當下中國的現代化發展尋找鏡鑒;

試圖站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高度,以尋找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為敘述平台;

試圖在風雲四起的歷史變遷中,尋找推動國家發展的根本力量。

對於正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中國,本片期許以開放的心態為國人打開視野;

對於正處在全球化浪潮中的世界,本片期許能為人類共同的進步提供思考。

聆聽歷史是一種深遠的智慧。

讓歷史照亮我們未來的行程。

大國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就是國民素質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研究過21種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後來相繼消亡的文明。結論是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無一例外,都不是他殺,而是自殺。他們失去了創新的活力,被歷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國慶祝獨立100周年的時候,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有37個國家參展,當時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覽團。在這次博覽會上,英國展出最新的蒸汽機車,美國展出大功率電動機和發電機,德國展出加工槍炮的精密機床,中國展出的是純銀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腳綉花鞋。

這是就是時代的差距!

一個居安思危的國家才有資格談論誰是第一!

『玖』 《大國崛起》第06集:帝國春秋-德國

您好,地址: http://video..com/s?fr=video_stv&f=0&n=6&word=%B4%F3%B9%FA%E1%C8%C6%F0

閱讀全文

與大國崛起德國是哪個篇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