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除了足球,德國人還愛哪些運動
足球是德國人最熱愛的運動,德國第一大運動,很好的群眾基礎,一個人口不到30萬的小城蓋爾森基興,就出了厄齊爾,諾伊爾等頂級球星。除了足球,騎自行車、徒步走、冰球也是德國人喜歡的。近兩年德國部分地方也開始流行兵乓球和羽毛球。
㈡ 德國人喜歡中國什麼禮品
中國的陶瓷與茶葉。因為茶葉可以幫他們促進消化,陶瓷可以幫他們裝東西
㈢ 德國人的飲食習慣是怎樣的
德國人的口味較重,偏油,主食以肉類為主。他們烹調肉食的方法,有紅燒、煎、煮、清蒸,還有特製的湯等,他們一天的主餐是午餐,而午餐的主食大抵為燉的或煮的肉類,其肉食品以羊肉、豬肉、雞、鴨為主,但是,他們大多數人是不愛吃魚的,只有北部沿海地區少數居民才吃魚。他們還愛吃馬鈴薯、色拉等。德國人吃起馬鈴薯來簡直不厭其多。他們種出來的馬鈴薯,味道之佳,有口皆碑。德國人之所以拿馬鈴薯為主食,原因就在這里。
㈣ 德國人有哪些生活習慣
nomad46:
你好。我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對於遠道來訪的德國客人,我強烈建議你用中國式的傳統禮節接待,這樣做主要有兩點好處:第一,德國客人能從中直接感受到新鮮獨特的異國風情,大大激發其好奇心;第二,這樣的待客方式也是你所熟悉的,能夠有效避免紕漏。畢竟年輕人還是很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不同於成年人的固定模式。
一般來說,德國人講究順序、隱私並嚴守時間。你幾乎見不到他們皺眉頭等漫不經心的動作,因為他們認為這樣是對客人的不敬,是缺乏友情和教養的表現。所以,在與德國客人相處時一定要注意這些。
德國人比較注重禮節形式。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一般行握手禮。與熟人朋友和親人相見時,一般行擁抱禮。在與客人打交道時,總樂於對方稱呼他們的頭銜,但他們並不喜歡聽恭維話。對剛相識者不宜直呼其名。
另外,你問到家裡需不需要單獨准備衛生間的問題,我想如果不便,則大可不必。但是保持室內干凈整潔卻是十分必要的。
飲食方面,我認為德國客人不遠萬里而來,其目的主要是想全方位地感受一下真正的中國生活,當然應包括體驗中餐。我國有八大菜系,隨便哪一樣德國客人都會樂不思「薯」的。如果他實在吃不慣,洋快餐也不失為一種選擇。另外,德國和中國大部分地區一樣,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在七點,午餐一點,晚餐七點。有的地方午餐和晚餐之間喝午後咖啡,吃蛋糕。與中國的飲食習慣不同,德國人最講究、最豐盛的不是午餐、晚餐,而是早餐。而且,德國人喜歡肉食,
他定會對名揚海外的北京烤鴨贊不絕口。
至於聊天交談方面,可以涉及到有關德國的事和足球等,不要談籃球,壘球和美式橄欖球等。
通常,德國人很注意尊重對方,所以交談時不要詢問人家的私事(如問女性的年齡、收入等),也不拿在場的人開玩笑。就餐談話時,不隔著餐桌與坐得較遠的人交談,怕影響別人的情緒。
禮物,送禮很受德國人重視。當他們應邀去別人家做客時,一般都帶禮物。大部分人帶束鮮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帶瓶葡萄酒,個別人帶一本有意義的書(或者是自己寫的書)或者畫冊之類等。在歡迎客人(如車站、機場等場所)、探望病人時,也多送鮮花。在祝賀他人生日、節日或者婚嫁等時,可寄送賀卡,如送賀禮,則以實用和有意義為原則,而不是以價格高低論輕重。所送之禮物都要事先用禮品紙包好。許多人常在收到禮後會馬上打開觀看,並向送禮人表示感謝。建義准備些極具中國特色的紀念品。前年我家接待挪威客人時,我贈送的禮物是一對大紅色中國結。我覺得你這次如果准備送出08奧運福娃,他將非常樂意接受。
怎麼樣,對這樣的回答滿意嗎?希望我的經驗之談能夠對你有所幫助,祝你好運。謝謝你的提問。
㈤ 德國人愛吃什麼
香腸,土豆,啤酒,麵包,表示德國吃食太差勁了
㈥ 德國人愛花主要表現在
德 國 人 愛 花 , 可與 丹 麥 人 媲 美。
不 僅 僅 是 德 國 人 ,幾乎 所 有的 歐 洲 人都喜歡在窗外種種花、或是放一些觀葉盆景。窗上掛著白色的蕾絲窗簾,你可以透過蕾絲看到屋內的風景:修剪很好的觀葉植物和各種應季盆花。這對路人來說,是很養眼的。
很多人喜歡在戶外開辟出一塊小地,種種花,或是擺上幾盆盆栽,也是非常愜意的一種享受。
我也想讓路人路過我家時有同樣的感覺,於是在三樓的陽台上放了個大的木製花盆,裡面種的是紅艷艷的天竺葵。
玄關前的陽台也並排放了三個木製盆栽,同樣種了鮮艷的天竺葵,還有常春藤。天竺葵非常抗寒,只需要定期修剪一下,或是澆澆水就可以了。不費事,不嬌氣,非常適合種植在戶外,但卻能給您帶來一年的好心情。屋內的窗邊放盆開著小白花的植物,與窗外的天竺葵交相輝映,非常具有立體的美感。
㈦ 德國人喜歡什麼禮物
如果你給德國人送禮物,可以是象徵意義的禮物,如象徵中國的文化、特色,也可以送實用的物品。對方就會很喜歡的。
你可以在待客九品官方網站根據你的需求一對一的定製一款適合對方專屬禮品,平時我送人特別貴重的禮物都是從這里定製的!這里的禮品如果你定了但是沒有送掉,短時間內是可以退款的,這樣就避免浪費!待客九品屬於您的專屬禮品定製,雖然名額較少,不容易訂到,但是每一件都是用心之作!
此外,和德國人交往時要注意:
如果同德國人聊天。有德國人與中國同學同時存在的場合盡量不要說中文,這樣是很不禮貌的,會被人認為在說壞話。
在看到別人在照相的時候盡量繞過或者等其照完在過去。表示禮貌。
㈧ 除了啤酒,德國人還喜歡喝什麼飲料
Es ist nicht Bier und auch nicht Wasser - was trinken die Deutschen denn dann am liebsten? Wir haben die Antwort.
不是啤酒也不是水 --- 那麼德國人最愛喝什麼呢? 我們找到了答案。
Am liebsten Kaffee! Im Durchschnitt trinkt jeder Deutsche 190 Liter Kaffee pro Jahr. Sehr beliebt sind auch Erfrischungsgetrnke(Limonaden) und Mineralwasser(ca.160 Liter). Und dann natürlich das Bier: 150 Liter trinken die Deutschen im Durchschnitt pro Person und Jahr.
最喜歡的是咖啡!每個德國人每年平均要喝190升咖啡。他們還喜歡喝清新飲料(汽水)和礦泉水(大約160升)。 然後,當然就是啤酒了:德國人每人每年平均喝150升啤酒。
Die Deutschen trinken immer mehr Mineralwasser. Der Wasserkonsum im vergangenen Jahr kletterte auf 148,4 Liter pro Kopf - fast 12 Prozent mehr als noch vier Jahre zuvor. Damit ist Wasser nach Kaffee (162 Liter pro Kopf) das Lieblingsgetrnk der Deutschen.
德國人喝礦泉水喝得多了起來。 水的人均消費量在過去的一年攀升至了 148.4 升, 比四年前多出了 12%。 因此水是除咖啡 (人均 162 升)之外的德國人最喜愛的飲料了。
Wegen des heien Sommers sei der Absatz von Mineralwasser von Januar bis September 2015 um 1,4 Prozent gegenüber dem Vorjahreszeitraum geklettert, berichtete Stefan Seip, Geschftsführer des Verbands Deutscher Mineralbrunnen, am Montag im Vorfeld der BrauBeviale.
Stefan Seip, 德國礦泉水井研究學會會長稱:由於夏天的高溫天氣, 2015 年 1 月至 9 月的礦泉水的銷量要比往年同期增加了 1.4%。
Besonders gefragt war mit einem Plus von knapp acht Prozent Wasser ohne Kohlensure. Der Konsum von Erfrischungsgetrnken ging 2014 dagegen um fast fünf Prozent gegenüber dem Vorjahr auf 119,8 Liter pro Kopf zurück.
尤其是不含有二氧化碳的礦泉水的需求量增加了近 8%。而提神飲料的消費量比去年減少了 5%降至每人 119.8 升。
Durchschnittlich trank jeder Deutsche mit 32 Litern auch einen Liter weniger Saft. Der Bierkonsum blieb mit 107 Litern pro Kopf nahezu konstant. Spezialittenbiere verzeichneten im ersten Halbjahr 2015 ein Absatzplus von 2,8 Prozent und regionale Biere einen Zuwachs von 0,7 Prozent.
德國人的人均果汁的飲用量為 32 升, 也減少了 1 升。 啤酒的消費量為人均 107 升, 變化不大。 然而特製啤酒在 2015 年的上半年的銷量創下增長 2.8% 的記錄,而地方特色的啤酒的銷量也增長了 0.7%。
Der Verkauf nationaler Pilsmarken sank dagegen um 2,4 Prozent. Auch zu Billigbieren griffen die Deutschen weniger (-3,4 Prozent). Das Umdenken, das Entdecken neuer Bierstile und das Wiederentdecken alter traditioneller Biere hat in den Kpfen der Braumeister und der Verbraucher begonnen「, resümierte der Prsident der Privaten Brauereien, Gerhard Ilgenfritz.
但是皮爾森啤酒的銷售量卻下降了 2.4%。 同時德國人購買廉價啤酒的次數也少了 (- 3.4%)。 Gerhard Ilgenfritz 私人啤酒廠的廠長總結道: 「無論是釀酒師還是消費者都已經開始轉變思路, 開始去發現新的啤酒釀造風格以及重新認識傳統啤酒中的精髓。」
㈨ 德國人最愛什麼水果
德國人吃肉我們都知道,但實際上德國人吃素的量可比肉多得多,比如水果,每年一個德國人吃50KG各類水果是相當正常的。更別提還有各種以水果為原料的食品和飲料了。
德國人最愛的幾大水果:
首先就是檸檬:這種水果直接吃其實哪個國家都不太受得了。但架不住德國人用檸檬佐餐和調兌飲料時的用量大。所以檸檬自然榜上有位。
西瓜:其實不只是咱們中國人了解西瓜的好處,歐洲人也同樣喜歡西瓜。
菠蘿:和西瓜一樣,這是德國人很喜歡的水果,但本土基本種不出來,幾乎都需要進口。
油桃:油桃本來就是產自歐美,作為原始產地,近水樓台的便利不能不用一下,油桃自然也就成了德國人水果籃中的常客。
草莓:這是德國人的大愛,草莓除了在日常可以直接吃,也大量出現在各種糖果糕點之中。
櫻桃:與草莓類似,也是德國人很常買的水果,同樣是糕點的重要原料,我們熟知的黑森林蛋糕就是以櫻桃為主料的。
樹莓:樹莓也是德國人常吃的水果,在國內也許樹莓不是很常見,但在德國則是家常的級別。
李子:德國人吃到的有名的李子很多是處理過的,比如罐頭,比如糕點等等(德國李子蛋糕,相當有名的)。
橘子:最棒的出行水果之一,剝皮就吃,相信大家都不會有意見吧。是的,德國人也沒有意見。
葡萄:在德國,尤其在德國西部,葡萄的統治地位是無與倫比的(據說豐收時,產區的學校都要放假,集體協助葡萄園收葡萄)。別的不說,沿著萊茵河幾百公里長的廣闊區域里,葡萄幾乎就是全部。
橙子:歐洲人從大航海時代就開始廣泛食用的水果,如今更是徹底融入了他們生活,橙汁絕對是德國人三餐都不會拒絕的上佳飲品。
梨:德國本土梨的產量不高,無論是水果還是罐頭主要還是靠進口,主要來源是義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和南非。
獼猴桃:不單單是德國人,歐美每個國家幾乎都愛吃獼猴桃。但需要注意,德國本土是不產獼猴桃的,八千多萬德國人每年吃的獼猴桃全要進口。
香蕉:香蕉是德國第二大水果,每年每個德國人平均要吃掉10KG左右的香蕉。與獼猴桃相同,德國同樣幾乎種不出香蕉來,萬幸的是,依著德國的經濟水平,每年進口大量的水果完全不是什麼負擔。
蘋果:德國的蘋果全歐洲聞名,產量也非常高,每年每個德國人平均要消耗掉20KG以上,這還不算以蘋果為原料的各種食品和飲料。所以,蘋果是德國當之無愧的水果之王。
除了以上這些,其他像柚子(榨汁比較多)、石榴等等,也常常是德國人水果籃子中的常客。
㈩ 德國人主要吃什麼食物
德國人主要吃:
1、肉類:德國人普遍喜歡吃肉,跟中國一樣,豬肉非常受消費者的喜愛。德國人對於豬肉的消耗量位居世界第一,香腸是德國知名度最高的食物之一。光是香腸的品種就多達一千五百多種,都是用豬肉做成的香腸。
2、魚類:德國的北部靠近波羅的海,有著豐富的海產資源,尤以鯡魚最為常見。在德國人的餐桌上經常都可以看到各種魚類製成的美味食品。
3、蔬菜:德國農業發達,機械化程度很高。2013年共有農業用地1669.9萬公頃,約佔德國土面積的一半,蔬菜比較豐富多樣,像胡蘿卜、馬鈴薯、洋蔥、生菜、捲心菜、青豆等,通常會燉煮或用來煮湯。
4、麵包:德國主要食用黑麥麵包,麵粉來自黑麥,內含高纖維素,麵包顏色比全麥麵包還深。椒鹽8字麵包是德國很有名的麵包。
5、啤酒:根據官方統計,每個德國人平均每年啤酒消耗量為138升。在德國,除出口啤酒(德語:Bier)外,德國國內銷售啤酒一概不使用輔助原料。
(10)德國人愛什麼擴展閱讀:
德國由於身處歐洲大陸之中心,飲食文化與內陸地區之物產分布息息相關。整體上德國較為愛好肉類和啤酒(大致上德國啤酒可以分為白啤酒,清啤酒,黑啤酒,科什啤酒、出口啤酒、無酒精啤酒等六大類)。
德國人尤其愛吃豬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國菜都是豬肉製品,例如香腸。相較於歐洲中南部精緻飲食,德國的傳統飲食普遍較粗獷,但仍具特色;傳統菜餚如烤豬肘、烤豬膝,常佐以馬鈴薯泥、酸甜甘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