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德國白腸為什麼要去皮
德國白腸去皮吃,是因為煮過之後的白腸外表的腸衣非常硬,所以要去掉皮再吃。
白色的香腸,是德國香腸中有名的一種,叫做巴伐利亞白香腸。傳統的德國香腸都是用的真材實料,一般不會添加澱粉,而巴伐利亞白香腸使用小牛肉、豬皮、豬肉等為原料製得,添加少量的調味料,顏色比一般的香腸淺,吃得時候會搭配傳統的甜味醬汁。煮好的巴伐利亞白腸圓圓胖胖,很有彈性。拿刀在白腸的一側輕輕一劃,表皮就自動彈開了,裡面的咸香肉汁就蹦了出來。
B. 二戰時候德國潛艇為啥掛滿香腸
實際上潛艇上香腸裝的並不多
請參考德國人的運載清單,香腸只有238磅
一艘IXC 型(U-Boat)U型潛艇進行為期12周的航行所攜帶的食物:
494 磅. 新鮮熟肉
238 磅. 香腸
4808 磅. 保藏的肉類罐頭
334 磅. 保藏的魚
3858 磅. 馬鈴薯
397 磅. 馬鈴薯干
3428 磅. 其他蔬菜
1226 磅. 麵包生面團
2058 磅. 保藏的麵包
463 磅. 米粉和面
595 磅. 新鮮雞蛋
917 磅. 新鮮檸檬
2365 磅. 其他水果
551 磅. 黃油和人造黃油
611 磅. 湯配料
408 磅. 橘子或檸檬等水果製成的果醬和蜂蜜
309 磅. 新鮮乳酪和保藏的乳酪
1728 磅. 牛奶
441 磅. 水果飲料
154 磅. 咖啡
205 磅. 其它飲料
441 磅. 糖
132 磅. 鹽
108 磅. 巧克力
給人掛滿香腸的感覺,可能和香腸擺放位置有關,是放在艇首魚雷倉上方的,這里比較涼爽,但空間有限,可能讓人覺得放滿了
C. 紐倫堡香腸和圖林根香腸的區別
味道和口感不同。 在德國每個地方都有其可以引以為傲的香腸品種,其中格廷根和雷根斯堡的香腸從中世紀起就已享有盛名。
在德國,每個地方都有其可以引以為傲的香腸品種,其中格廷根和雷根斯堡的香腸從中世紀起就已享有盛名。沒有什麼可以和圖林根的紅腸相媲美的了,這種可烤著吃的香腸加有好聞的墨角蘭香料。
而卡塞爾的居民最愛吃他們自己做的肝泥香腸,施瓦本地區的人們則迷戀加了百里香、丁香和豆子等調味品的黑香腸。還有手指般大小的烤腸,它來自柏林,香腸被切成細薄片,抹上調味番茄醬,再撒上薄薄一層咖喱粉,又香又鮮。
歷史典故
德國香腸在德語中為:Wurst,而實際上他們讀作:Vurst,大概有1500種。
隨著世界形勢的發展,土特產這句話眼看著就要逐漸消失了,德國的香腸也跟著亦步亦趨的泛濫著,東西南北方的各路腸子也不只呆在原來的東西南北各自方,在弗萊堡也可以吃到柏林的番茄咖喱煎香腸。德國煎香腸攤業能夠追溯到多遠,想也不過是二戰後恢復時期的事情,只有肉的供應保障了,煎香腸才能應運而生。
D. 求關於德國香腸的資料
德國:
一個海關
不守紀律,講整潔
德國講究的規則和紀律,做的很認真。另有明文規定,德國將自覺遵守明確禁止的,德國人不會動它。在一些人來說,在許多情況下,德國幾乎呆板,缺乏靈活性,甚至有點不厚道的眼睛。但仔細一想,這種「靈活」非常有用。沒有紀律,如何訂購?沒有規則,認真嗎?
德國非常特別的干凈,整潔,不僅要保持自己的生活環境干凈整潔,干凈,整潔的環境,但也非常重視。在德國,無論是公園,街道,還是影劇院或其他公共場所,到處都干凈,整潔,利落。德國也高度重視所穿的服裝。工作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裡就可以穿著便服,但有客來訪,或走出去,肯定會穿整齊。戲劇,歌劇,女士們穿的禮服,男士穿禮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裝。參與社會活動,特別是正式的宴會。 *准時喜靜*
德國人非常守時,和他們約定好的時間,無特殊情況,不會輕易改變。德國客人被邀請到別人家或外出拜訪朋友,必點到達,不會讓主人浪費時間干或有提前來招待客人。否則,是不禮貌的,如果有特殊原因不守時任命的朋友道歉,並請求寬恕。
德國人更喜歡平靜的生活,除特殊場合,像小吵。例如,許多人在城市工作,但房子周圍的安全,在附近的鎮農村還是在城市,是一個安靜的圖。誰住在城市中,住宅周圍無噪音的高度重視。例如,從20:00到8:00,第二天可能不會演奏樂器,大聲喧嘩。如果想在晚上的聚會活動,之前的鄰居明確表示的情況,並詢問他們的理解,並且,盡可能在周末,盡量不要大聲。否則,受干擾的鄰居會很生氣,並可能面臨的抗議,個別甚至會要求警方介入。 *禮儀*
別人誠意重點一般來說,不處理與德國有很大的麻煩。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是更簡單的。不管他們做什麼,他們會馬上告訴你「可以做」。誰他們不能,他們會明確地告訴你,「否」,很少擺架子,或者給人以模稜兩可的答復。當然,程度,人際關系和努力的事情,也沒有任何效果。
和許多西方國家類似的德國更注重禮儀。兩人相遇時,不管認識不認識,不管道路,辦公室,賓館,電梯等地方,有互相打個招呼,問聲「你好」。餐廳吃飯,想坐的顧客點點頭問候,,真是斯文斯文禮貌不怪「,以滿足與朋友們握手告別的儀式。非常好,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看到我的朋友,長期分隔兩地相互擁抱等。正式的場合,有男人親吻婦女的線的手,但更象是一個吻的手,你不有,以吻手的後面。在交往過程中,大多數人往往以使用「你」,而最後的名字前面加上「先生」或「女士」(尊稱為「夫人」講)。只有朋友,家庭和年輕人之間的「你」和名稱要求的女性,無論他們的婚姻狀況或資歷,一個女人,但已婚婦女稱為其丈夫的姓。
高度重視,在德國的禮物,一般邀請到別人家做客時帶來的禮物。大多數人一束花,有一些男嘉賓,一瓶酒,一個人與一個有意義的書(或自己寫的書)或其他人的照片。歡迎客人(如車站,機場等場所),更送鮮花探望病人。祝賀他人生日,節日,或者婚姻,你可以送賀卡,如送賀禮,實用和有意義的原則,而不是理論的價格水平的嚴重程度。所送的禮物是推進與禮品包裝的紙張。很多人經常接收儀式結束後,將立即打開手錶送禮者表示感謝。
在德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在許多情況下,女士優先考慮,如門,進電梯,上車等,都是女士們的第一次。男人應該幫女士開車門,掛衣服,讓座位。這只是女士說聲「謝謝」,而不必感到尷尬,或者是在其他病。在同事交談時,德國人非常小心,要尊重對方。不要不問人家的私事(如果你不要不問女性的年齡,你不問其他收入,等等。 ),而不是存在的玩笑。晚餐談話,隔著桌子坐得遠的人說話,以免影響他人的情緒。
交配方式
今天,德國的年輕男性和女性各種機會進行接觸,或通過親戚朋友,同學,同事或熟人的舞蹈,旅遊及其他休閑活動,然後經過一番交往戀愛過程,最終決定結婚,他們享有充分的戀愛自由,它是與西方現代國家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在選擇合作夥伴時,德國有一些有趣的風俗。
1。在德國的橡樹月老都刀森林布里德格羅馬,一個眾所周知的老橡樹樹,人們稱它「橡樹月老。在老橡樹上一??個美麗的傳說。據傳說,1600多年前,一位王子在與敵人相遇遇險,救出了一位美麗的姑娘,王子和女孩一見傾心,形成了一個和諧。為了報答救命之恩的女孩,王子在森林裡種植了一棵橡樹。後人羨慕王子的冒險有這樣的手錶,希望聰明的知識夥伴。真的,有些男人和女人的愛波穿過的橡樹,並在樹下舉行了婚禮。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老橡樹上的「月老」的角色。情書每天都叨森,准備接收地址為「D-2420林布里德格羅馬橡樹是郵遞員投進老橡樹的樹洞里。這些信件是公開的,每個人都可以審核通過閱讀來信年輕的男人和女人等待在一旁的「月老」,為自己所愛的人。尋找到心臟的心臟,可以溝通聯系,滿足合同期限。有人說,通過橡木開玩笑年輕的男人和女人必須使五千多對禹城的寵兒,現在老橡樹的故事越傳越遠,讓其他國家的年輕人尋找伴侶,愛信發送給他們的橡樹月老,這種愛信每年多達八百。
2。國際象棋,為生活在柏林西南的一個小鎮叫Xiqiaobeike的到幾百年都非常熱衷於國際象棋活動,並且到了痴迷的程度,甚至值班民警帽徽的設計成棋盤圖案,教堂的尖頂還安裝了一個棋盤來表示風向。在早上醒來的人,當地官員可以看到夾在中間的文件,在棋盤上上班。這里的人,誰學會下國際象棋學校有一個「國際象棋課,輔導孩子學習國際象棋的童年。這是因為這國際象棋庸俗的緣故,女孩選擇配偶,成為一個年輕人的主要條件之一的童子下棋的女孩嫁給他之前,必須與女孩的父親跑了。如果年輕人贏了,將女孩全家好客,將十拿九穩至於結婚,如果年輕人丟失,那麼對不起,婚姻象棋,直到後來成長。
3。樺樹寄深情在德國波恩舉行,年輕的男人表達愛的心愛的姑娘,是實現這充滿詩情畫意的禮物柏砂嗯樹的形式。每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小夥子葉滿枝的白樺樹4月30日或5月1日,這一天的夜晚,中間放置一個女孩在陽台或庭院,綠色的樹木被砍伐來表達自己深深愛著我的。在每一個季節,波恩的大街小巷,每一個家庭的庭院和陽台可以看到綠色的白柳。將被放置在院子里的一些漂亮的一個女孩,我的檳榔樺木。在這種情況下,眉飛色舞的女孩,因為,發送樺樹的小夥子們只能等待聽證會的女孩,不能操之過急。一次,可以從Echo的女孩點點頭,年輕人可以重新提出了一個寶石戒指的女孩,女孩致敬吻他,並接受這枚求愛戒指。過了一段時間,當雙方深信彼此相愛的下降,他們給對方一個銀戒指,表示訂婚。要結婚了,然後給對方一個金戒指,兩人的愛情是純如金。
4。電影隊友在德國,婚姻管理部門,從而幫助年輕人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解決婚姻問題,根據拍攝了一些「待字閨中」的女孩,電影廣告,以幫助解決婚外情的方法。的女孩在影片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在各方面,尤其是烹飪,縫紉,清潔室,家政服務專業。攝影師和導演高超的技巧,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很普通的女孩通常是一個很可愛,很完美的女孩。這些電影「孤男寡女寂寞的心協會放映,單身男人的電影選擇自己可心的配偶。美麗的電影往往會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但很多人,以滿足一個真實的人,不覺得像在電影中的人物好。
景點
首都柏林:菩提樹大道(直接馬克思 - 恩格斯廣場),納涼維騰堡宮(馬洛克宮殿),歌劇院宮(居住的普魯士公主),德國歷史的博物館,佩加蒙博物館(考古博物館),柏德博物館,近衛騎兵露天市集巴洛克式的廣場,凱旋柱碑(紀念普魯士的勝利),波茨坦廣場,柏林牆,燕亞歷山大廣場,聖母瑪利亞以利亞教堂(哥特式建築),勃蘭登堡門(柏林的標志),柏林國會大廈,
德國慕尼黑:聖彼得教堂(哥特式建築),寧芬堡(歷代志下王侯的夏宮);
德國科隆:巧克力博物館,萊茵(歐洲第三最長的河流),科隆大教堂(德國最大的教堂),日耳曼博物館(珍貴的嵌入式狄奧尼修斯的磚);
法蘭克福歌德博物館,羅馬廣場,(作家歌德之家)(法蘭克福的象徵),法蘭克福展覽中心(德國最重要的展館之一);
其他:文化藝術畫廊波恩,羅滕堡,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館,海德堡古城堡,在德國巴伐利亞州的新天鵝堡,德累斯頓畫廊。
當地美味
如果你前往德國,他們可以有機會享受豐富多彩,獨特的地方美味。當城堡餐廳有傳統特色,你坐在了Juniper漿果醬汁,外加填梨子,油炸馬鈴薯子,再配上菊苣核桃仁色拉,一杯葡萄,享受營養豐富的色,香,美麗的晚餐,的確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每個薩克森州的飲食都知道,魚游3倍,即在水,黃油,葡萄酒之旅後,結束在桌子上。的葡萄酒漬鯉魚是一個星期天的菜餚薩克森州的喜愛。巴伐利亞的正宗烤獵肉和酸菜,巴登褐鱒魚片,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的
香腸的麵包
計數到正確的地方,如果你想在德國吃香腸。據估計,1500種的德國香腸,僅水煮小香有超過780種,潤口可能是最流行的香腸原腸類包括耐貯臘腸和調味料強勁的瘦肉香腸。吃香腸比賽中必須有麵包麵包生產水煮腸,其中包括60種不同的肝和風味特色腸,如著名的普法爾茨灌腸。可以視為質量和數量的世界冠軍德國,在德國,麵包有用的粉,黑麥,燕麥,麵粉和穀物可用於混合和混在一起的表面。德國每天出爐的麵包,香草角麵包,「8」 - 形的華夫餅和麵包有超過1200種,此外,還有超過300種其他不同種類的麵包,:
麵包是德國人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主食。
據統計,1994年德國平均吃了81.5公斤的麵包,在歐盟成員國中最大的。一些德國麵包是極具地方特色,如漢堡,黑色的,荷爾斯泰因的黑麥麵包,巴伐利亞的浸油,撒鹽顆粒華夫餅。德國,德國被認為是營養豐富,最有益的天然健康食品,但德國從來沒有麵包,但蒙上了一層厚厚的奶油,乳酪和果醬,加上香腸或火腿,麵包消費。吃乳酪的品種很多600種乳酪德國人早餐桌上的必備品。魚,糖果,糕點和德國其他食物的喜好。這兩種魚罐頭,冷凍魚,新鮮的魚,熏魚,魚,沙拉,蝦,扇貝是非常受歡迎的德國,德國人,年人均消費量高達15公斤的魚。銷售糖果,巧克力,糕點也很可觀。王國
德國
葡萄酒,啤酒,葡萄酒在世界上的聲譽。德國是世界飲酒大國行列世界第二,年消費量的白酒和啤酒銷售量居世界第一位,啤酒,葡萄酒,飲料,德國,每個家庭都必須滿足與朋友必須有酒,以增加帶來的樂趣。德國的氣候條件適用於葡萄,葡萄種植區,60個規模化養殖場,2600小種植園,主要集中在德國西南部和北部的阿爾河,萊茵河七峰嶺和摩澤爾河的增長。這里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最大的葡萄種植區諾依施塔特2000頃葡萄園的綠色葡萄架一眼望不到頭,整個空氣彌漫著誘人的香味的葡萄芳香撲鼻的葡萄,鮮艷的紅色,閃??耀著熠熠發光的字元串夢寐以求的選擇一個蘸蜂蜜牙齒的嘴,在晴朗的舌頭,最好的葡萄品質的葡萄酒。
義大利:
一個海關
義大利義大利人,90%以上的人口是名義上天主教。...... />如果別人打噴嚏時,旁邊的人馬上說:「薩魯德(SALUTE)! (祝你健康)。此外,在場的人打噴嚏或者咳嗽,被認為是不禮貌的和討厭的東西,所以我馬上說「對不起」下。據說是因為歐洲,由於沉重感疫情的先例死的人生活在義大利人的眼中,冷如洪水猛獸般恐怖,因為旁邊的人馬上會說:「薩魯德(SALUTE)!(祝你健康)「。
義大利人熱情好客,禮貌待人。在正式場合,穿著十分講究。禮品是一個握手,招手,老人,可敬的,和不熟悉的人,你要叫他的姓,加上「先生」,「夫人」,「小姐」榮譽稱號;餐車,乘電梯和其他的情況下,讓女士先走。要注意分寸,和義大利人交談的一般談論工作,新聞,足球,不要談論政治和美式足球。義大利忌諱交叉握手,忌諱數字「17」。
在義大利人的心目中,自由是最重要的,相對於幾乎准時和集體觀念的義大利人,宴會晚了20分鍾左右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義大利人有在早上喝一杯咖啡,吃燴水果,飲用酸奶的習慣。酒,特別是葡萄酒飲料不能分開的義大利人,男性和女性幾乎每餐應喝了點酒??,連喝咖啡,但也摻雜了。
義大利人忌諱菊花。
義大利風情的婚禮和葬禮,到其他歐洲國家相似,儀式與宗教的服務。義大利參與葬禮後(交換訂婚戒指),結婚(分為民政和教堂婚禮)儀式,三月,四月,義大利的年輕人選擇結婚的高峰期。義大利1974年5月的全民公決中不準離婚1974年5月16日,在義大利的離婚率一直居高不下。
義大利墓地安葬,大多埋在一個大墓地。完全
義大利家庭,的祖母(NONNA)非常受尊敬的 - 每年甚至還有一個最酷的奶奶「(最近飛速旋轉的舞蹈赤腳塔蘭台拉舞,擊敗了其他競爭對手的較量中,由於獲獎者的選擇)
義大利著名的旅遊景點
,科洛西體育場(廣場斗獸場)
:柯捋鰓競技場(又譯羅馬斗獸場)是羅馬時代最偉大的建築之一,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圓形競技場。位於東南的威尼斯廣場(Piazza Venezia)。斗獸場是在世??界上的八個點之一,也是羅馬帝國的象徵。天使的聖瑪麗亞教堂(聖母天使教堂)
天使教堂聖瑪麗亞在1563米開朗基羅利用刁柯齊亞諾浴溫水大廳廢墟改建,到十八世紀,,維特爾(路易吉萬維泰利)變更為目前的形式。入口仿萬神殿,天井91米高,是限制時間。
米蘭大教堂(Duomo大教堂的建築德爾米蘭)
徵用,也被稱為聖母誕生的教堂,並在今年1386年開始建設,1500,1774年中央塔庫義大利,米蘭大教堂上的鍍金聖母雕像的地方。在米蘭市中心,於1897年最終完成,歷時5個世紀,不僅是米蘭的象徵,米蘭的中心。拿破崙在1805年舉行了加冕儀式在米蘭大教堂。
威尼斯(Venezia)的
溫柔,在世界上獨一無二又不乏典雅的風景,在歷史上最強的地中海,東,西橋始建於公元5世紀,世界著名城市位於義大利東北部,從大陸約4公里,坐落在威尼斯湖約118個大大小小的島嶼。超過150條運河和400座橋梁縱橫交錯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城市作為一個整體,這些118的島嶼。威尼斯無可比擬的獨特的外觀和豐富的藝術珍品,使得它是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旅遊城市。威尼斯的美是離不開的碧綠的水和搖搖晃晃的小船,但也離不開的宏偉的古典建築站在俯瞰聖馬克廣場周圍,縱橫的街道在這里化身成蜿蜒的運河,在普通的城市街道上的車輛通行無阻,這里上了船。這里的小水道的街道上,一座小教堂和一個小廣場景觀,水城燦爛的文化和歷史,也記錄了。
聖馬克廣場,(廣場san.marco)被稱為最浪漫的廣場,鴿子的功能
連接兩棟樓的嘆息橋,嘆息橋法院和監獄;一般來說,進入監獄的人不會得到活著的時候,嘆息橋成為了他們的最後的唯一的地方,你可以看到太陽,囚犯後,這里將是誘人的發出一聲嘆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嘆嘆成了「嘆息橋」...
總督宮,威尼斯共和國,粉紅色的大理石外牆,連續,尖拱和識別的模式圓窗的最高權力機構,屬於典型的哥特式風格。
聖馬可大教堂,強烈的拜占庭式風格,根據傳說,用來祭祀的聖馬可教堂,聖馬可的福音,是威尼斯的守護神,標志物是獅子,獅子威尼斯標記
聖馬可大教堂兩側的舊的和新的行政大樓,一樓現在大多是作為一個咖啡館,最有名的弗洛里安咖啡館,據說海明威,拜倫經常在這里流連;當然,咖啡也是義大利最昂貴的??
纜車,根據傳說,以前的船夫是年輕英俊的小夥子,邊劃船一邊唱著情歌,當然不是??另外,貢多拉是威尼斯的運輸是最昂貴的,除非你有更多的錢可以用來給燒了,否則,坐在它的象徵......
羅馬(羅馬)
上帝和天使永恆的城市,這是由台泊河之間建立七個山岡幾個摧毀復興幾次,歷史遺跡隨處可見:位於城市的君士坦丁門古競技場,四河噴泉,西班牙階梯(Spanish Steps)...區天主教宗教:梵蒂岡,其中添加的一道風景。威尼斯廣場(Piazza Venezia),
萬神殿主持建造的哈德良,是非常有才華,熱愛生活的希臘文明,羅馬帝國皇帝傾注了全部寄託在神社,同時羅馬萬神殿(Pantheon),保存最完好的古典建築,文藝復興畫家拉斐爾葬在這里......
佛羅倫薩(佛羅倫薩)
背負著文藝復興時期的成果,是我國著名的古城市的文化和藝術在天上,一個旅遊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國際遊客。米開朗基羅廣場,維其奧老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的文化中心為一體的現代留下了無數重要的歷史建築和歷史珍品。大橋和附近的比薩斜塔等瀏覽器是最重要的旅遊景點。
1,學院美術館(畫廊DELL \'Accademia酒店):藏有米開朗基羅的「大衛」,4個未完成的「奴隸像」第二座「夫人的悲傷子在像和佛勞倫斯藝術家的。街的家很不錯的書店和海報點,我們可以探索進行訪問。
2,菲奧里(大教堂):菲奧雷佛羅倫薩的地標,外觀粉紅色,綠色和奶油白色大理石石材,展??現女性的優雅和高貴的氣質,因此也被稱為「花的聖母寺」(聖母百花)。菲奧雷,1296由二坎比奧Arnorfo是負責建設一個巨大的中央穹頂是文藝復興圓頂由名建築師布魯內勒斯基(布魯內萊斯基),共花了十四年的時間來完成,是一個模型的文藝復興圓頂。米開朗基羅的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在項目設計,他說:「我可以建立一個圓頂大於佛羅倫薩的教堂的圓頂,但絕不能和它的美麗。」如果你想登上大教堂的屋頂,教堂的走廊離開從期間到板463階梯。教堂前兩次重修教堂,後博物館收藏了許多偉大的藝術作品。
3,喬托鍾樓(鍾樓二喬托):82米菲奧雷塔旁開始建設1334年由建築師喬托柱狀的外觀是一個方形的塔,粉紅色,濃綠色和奶油三種顏色,非常和諧的幾何混色,和旁邊的教堂的花,在底部是一個很好的救濟,內部樓梯的頂部共290為了。
4,聖喬凡尼禮拜堂(聖喬萬尼洗禮堂二):面對百花八角形的教堂,建於公元5世紀至8世紀,在托斯卡納大區的羅馬式建築的代表。教堂是最有吸引力的旅遊目的地,三面青銅門浮雕的青銅大門的入口處南側的安德烈。 BISA儺生產於??1330年,28圖紙的傳教士約翰的故事;東側禮拜門吉爾博提(吉貝爾蒂)自1425年,花了27年,10圖紙描述亞當和夏娃及舊約聖經的主題,米開朗基羅「的門戶天堂之門「,吉爾伯提的作品也是北邊的青銅門,28圖紙,主題是基督和他的12個門徒的事跡性能的職業生涯。
5,米開朗基羅廣場(米開朗基羅廣場):廣場位於阿爾諾河的另一邊,是最好的位置,可俯瞰佛羅倫薩的中心廣場上有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的復製品,它背後是美麗的驚人的浪漫主義教堂聖米尼亞托。
6,橋宮(Palazzo Vecchio廣場):這種防禦是居住在宮殿裡面的美第奇(Medici的)家庭,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從1873年,一直在門口等著離開,但現在看到的副本。在二樓寬敞的大廳是一個大型會議廳共和國政府米開朗基羅的名作「勝利」兩側的牆壁上。皇宮佛羅倫薩最熱鬧的犀牛:莉婭廣場(Plazza della Signoria廣場),父親的「祖國」柯西密蘇里州美第奇的騎馬雕像的觀眾的囂張氣焰。會議的宮殿旁的房子(Loggia的DEI爛仔)有許多古代和文藝復興風格的大理石雕像。
7,橋橋(Ponte Vecchio橋):建於1345年,在佛羅倫薩最古老的橋。橋詞的古義。 Vecchio橋的兩層樓的建築,以前是烏菲茲宮通往隔岸的Pitti宮殿走廊。在雙方的橋梁,是特殊產品的專賣店,商店的背後伸展到河,專賣店賣寶石和貴重金屬。
比薩(比薩)
為了紀念守護神的城市比薩比薩瑪麗安,1063開始建設,在城市廣場的東北角,有一個所謂的羅馬 - 比薩風格(羅馬式 - 比薩風格)比薩大教堂(Duomo大教堂大教堂)。由雕塑家展位,卡托 - 皮薩諾(博南諾皮薩諾)主持設計,除了一個圓形的洗禮堂和鍾樓,構成一組建築群,這是義大利的仿羅馬式建築的典型。看到照片中的建築,洗禮堂位於主教堂前面,並在同一中心軸的教堂,在教堂的鍾樓東南角,兩個圓形建築的空間大小,短距離只要搭配得當,它是主教堂非常和諧。
西西里島(Sicilia的)
「如果他們不這樣做西西里,就像沒有到義大利:」這是格斯在1787年4月13日到達在西西里你可以找到美麗之源在義大利巴勒莫寫的句子,這是他第一次來到義大利尋找西方文化的根源。事實上,在地中海地區最大的島嶼?義大利面積最大的省份,的確是一種巧妙的土地,迷人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是非常和諧地融合為一體,自然遠古時代曾經住在這里的卡的人:第一次居住的希臘人,羅馬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諾曼人,施瓦本人,西班牙人等,他們的文化在這里已經確認。
維羅納(維羅納)
的傑作,一個名人,提高城市的知名度,這並不罕見,但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是不同的,它不僅大大提高知名度維羅納,也奇跡般地改變了城市的定位,大多數人的頭腦中。這包括的古老城市,在美國聯合國世界遺產名單在我看來,它有世界最大的貢獻是不,因為他們已經現有的世界第三大的圓形劇場,既不是一個麥迪格河老橋,中世紀城堡和城牆是沒有一個12世紀的傑作羅馬風格的建築 - 聖澤諾大教堂,但對於一些虛構的愛情故事。我認為,故事發生在10世紀後,與你的愛人羅密歐與朱麗葉還活著,愛維羅納朝聖的愛,一定是個很浪漫的事情。
的美食
麵食,也被稱為義大利面西餐品種中國人最容易接受的。的法律原材料麵食是一種硬質小麥,硬粒小麥品種的特點,具有高密度,高蛋白質,高筋度義大利義大利麵食麵通體呈黃色,耐煮口感好。因此,正宗的生麵食上好味。此外,拌意粉醬也很重要。在正常情況下,義大利面醬分為紅醬(番茄醬),香蒜醬(香草醬),白醬(奶油醬)和黑醬(魷魚墨醬)。紅醬是番茄醬最;香蒜羅勒,松子粒,橄欖油等製成的醬汁,其口味較為特殊和豐富的白醬,黃油醬主要用於烘焙表面的,烤寬面條和海鮮義大利面,黑墨魚汁醬醬,主要是它的排名和文件,魷魚等海鮮義大利面。義大利面用的麵粉,我們用麵粉做面,這是:「硬小麥都靈」因此,久煮不糊,這是最大的不同。然後它的形狀也不同,除了普通的直身粉有螺紋式,肘,蝴蝶型,貝殼型是無數的數百名。
E. 香腸的起源
說到香腸,首先得從家豬的祖先野豬說起,據說,早在五千多年前的人類新石器時代中期的炎黃時期,黃帝就訓化成了世界上第一頭野豬,當時叫「夏豬」(諸夏之人所訓化),但後來又叫「東亞豬」,而由野豬訓化出來的夏豬(東亞豬)才是今天家豬的共同祖先!三千多年前的商殷時期,中國東夷百越在雲南金沙江畔創造出了人類最先進的金、銀、銅三大金屬文化傳遍世界,「金沙江」一名由此而來!公元1492年和1500年,義大利人哥倫布和亞美利哥分別代表西班牙和葡萄牙政府發現美洲大陸後,從當地原住民西印度人(中國後裔的印第安人)那兒將夏豬(東亞豬)帶入了歐洲,從而成為了今天歐洲豬的祖先。那麼,我們人類又是什麼時候開始食用香腸的呢?其實,答案很簡單:這就是從人類開始吃獵豬肉起就有「香腸」這個概念了!不過,在中國古代一般不稱為「香腸」,而是叫「臘腸」,也就是冬天製作的香腸!換句話說,「臘腸」,「香腸」、「火腿腸」是三個不同時代的歷史產物!而據雲南食品專家、昆明高上高香腸廠的高厚基廠長介紹說:臘腸起源於南北朝時期的北朝期間(公元420年一589年),當時採用腸衣灌碎肉,然後加入鹽、陳皮、丁香、八角、花椒、肉桂等,一般是在春節前趕制,所以就叫「臘腸」是也!而刮腸衣就是製作臘腸最為關鍵的一步,事實上,昆明高上高香腸廠的前身就是1994年成立的昆明香腸腸衣廠。而對於「香腸」一說,卻是起源於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瓦解成為歐洲各國後的德國,當時,日耳曼帝國用豬肉灌制方法,做出了歐洲西方世界的第一根香腸,而「香腸」一名來自於德國。當時雅利安人製做出了肉汁香腸、水煮香腸、生香腸三個大類,其中又分出了1500多個品種,而最有名的為:即慕尼黑白香腸,呂貝克小香腸、圖林根紅香腸、紐侖堡香腸等等。二戰中,蘇聯紅軍俘虜納粹德國將軍級別以上的軍官,都會發香腸給他們,各國戰地記者們去采訪,發現這些德國將軍們猶如小孩一般似的將蘇聯香腸裝在褲兜里,不時拿出來吃上一口,就像小孩吃零食一樣,可見德國人對香腸的那份得天獨厚的喜愛!那麼,「火腿腸」一名又已是怎樣來的呢?而據雲南香腸專家高厚基廠長介紹說:北宋時期(一千多年前),蘇東坡到蘇州梳妝台游歷時,見梳妝台東岳廟十二殿外有一團火光!走近一看,原來是一位老翁在兩尊巨石疊立的梳妝台下火堆上燒一個竹筒,就見他不停的翻動手中竹筒,蘇東坡不解就問道:「老人家,你這是在干什麼呢?」老翁笑而不答,仍顧在火堆上繼續烘烤竹筒。一會兒,老翁拿了一把柴刀將竹筒劈開,一股濃烈的烤肉香味撲鼻而來,老翁告訴蘇東坡:「這叫『火腿腸『是也。」意思就是將豬後腿碎肉裝在竹筒里在火堆上烤熟的肉,簡稱為「火腿腸」是也!但在今天,所謂的「火腿腸」其實就是用塑料紙將午餐肉包在其中,做成香腸的形狀,故名」火腿腸」而已。那麼,今天中國的香腸又發展到了什麼程度了呢?以雲南最受歡迎的高上高香腸為例,1994年成立時,僅僅只是一個小小的腸衣廠而已,但經過23年的發展後,現在卻是一個集養殖、屠宰、加工為一體的走產、供、銷一條龍的服務之路的雲南籠頭企業,採用公司加基地再加農戶的模式,尤其是全國人民關心的無公害綠色有機豬肉則成為了當今中國廣大消費者首選香腸的標准,對此高上高卻做出了榜樣,故獲得「雲南名牌」、「消費者信得過產品」、「西部著名企業」、「雲南省消費者喜愛商品」、「質量效益型企業」等稱號,縱觀我們人類香腸的發展歷史,從臘腸到香腸再到火腿腸,我們人類卻經歷了上千年的發展史,這不僅僅只是一個食品的發展,而是整個人類的一個文化發展縮影史啊!
F. 香腸是否起源於德國
是的。
香腸最早有記載是在西元前9世紀在Homer'sOdyssey裏。16世紀後期一位住在德國Coburg的廚師JohannGeorghehner到法蘭克福去推銷他的香腸。從此法蘭克福就成為香腸的發源地。
我國的香腸距今也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比較馳名的有廣東香腸、四川香腸、江蘇如皋香腸、浙江豬牛肉混合香腸、湖南大香腸等,各種香腸各有不同的加工方法及其特色,交易。
(6)德國香腸銷毀了多少噸擴展閱讀:
德國香腸有1500多種。有油煎的、火烤的、水煮的、切片吃的、抹在麵包上的。德國每年人均會吃掉30公斤香腸,幾乎從早到晚都吃香腸。早餐烤腸搭配乳酪、麵包或白香腸搭配芥末、椒鹽卷餅;其餘兩頓搭德國酸菜、麵包或做成土豆香腸沙拉。
最受歡迎的香腸:
1、咖喱香腸
咖喱香腸是德國最受歡迎的快餐。做法是將豬肉香腸切片,用番茄醬汁調味並撒上咖喱粉,通常配有炸薯條。1949年,柏林的家庭主婦HertaHeuwer獲得了英軍士兵提供的番茄醬和咖喱粉,她意外把它們倒在了烤豬肉香腸上,美味的咖喱香腸從此誕生並風靡德國。
2、巴伐利亞白香腸
巴伐利亞白香腸有時翻譯為慕尼黑香腸。它被發明於1857年的慕尼黑。香腸由切碎的小牛肉和豬肉培根及各種香料裝入豬腸製成。有時它又被稱為「早上香腸」。
G. 誰能講講二戰前的德國狀況
德國 大量囤積戰爭物資,到開戰時,德國已經儲備了足夠全國食用兩年多的糧食、糖,27萬噸豬油、腌肥肉和黃油,以及大量的飼料用燕麥、玉米。還囤積了很多皮革、布匹和絲綢(可以用來製作降落傘等戰爭物資)。
1939年10月1日德國:麵包和麵粉配給制度開始實施德國品嘗食品配給的滋味
盡管德國人在軍事上取得勝利,他們在國內卻面臨限制。食品配給卡在8月28日開始使用,現在范圍包括肉類,奶製品、糖、蛋、麵包、穀物和水果。對於不同類型的食品有不同顏色的卡片。
利用可資利用的東西來好好持家是帝國食品和農業部給德國消費者的信息。納粹急於避免上次戰爭中遇到的食品短缺;從1939年8月宣傳就集中於自給自足,農民被告知盡量利用土地和家畜,戶主們被力勸種植蔬菜而不是花卉。配給(大約每人每星期16盎司肉和10盎司脂肪)已經導致黑市商人出現,對此從上年 9月份開始嚴厲懲罰。
1939年3月希特勒同羅馬尼亞卡羅爾國王達成協議,德國將從羅馬尼亞豐富的普洛耶什蒂(Ploesti)油田獲得供應,而1940年5月27日卡羅爾同意進行甚至更緊密的合作。德國的地位因在1939年同斯大林達成的協定而得到進一步保障,根據該協定它將從俄國的高加索獲得石油。德國也大量生產合成石油。
盡管盟國計劃中的轟炸高加索油田因害怕政治復雜化而放棄,而攻擊羅馬尼亞在這個國家仍保持非交戰狀態時不能作為一個選擇,但對德國的海軍封鎖正阻止德國從其他地區輸入石油。
德國同英法開戰後,雖然市面物價並不十分騰貴,但普通的日常用品大多需要按戶口配給的購物券或購物許可證才能買到,如果要購買超過許可證數額的食品,就要付出加倍的價錢。從1939年夏天開始,柏林人每人每周的配給量是麵包2250克、肉700克、人造黃油280克、糖280克、人造果醬110克、豆子150克、人造咖啡63克、奶製品、脂肪和油420克、牛奶1.4升(只有孕婦和兒童可以購買全脂牛奶)。德國人的飲食本來像其他歐洲人一樣以肉類為主,每周只配給700克的話,做熟之後只有薄薄三四片而已,新鮮蔬菜和魚也很難看到。在肉鋪和地貨鋪的門前,常常可以看到排著長隊、手持菜籃的主婦。如果看見婦女帶了孩子在某家店前等候,這家店一定是有糖果出售;煙紙店前則是衣冠楚楚的男士們,他們排上一兩個鍾頭的長隊,只是為了買幾支雪茄或者一聽香煙。要是這些癮君子們運氣好,買到了想要的商品,想進酒館喝杯啤酒透透氣,那麼他們除了酒錢外還要再加一種「戰時附加稅」。
柏林街頭的公共汽車是難得看見了,電車也大多改成了女司機,其中有不少妙齡少婦,因此搭車的男人們突然增多。女人們都放棄了皮鞋,改穿木底布面的女鞋,走在人行道上「踢拖踢拖」好像日本女人的木屐。拜戰神之賜,在街上牽狗而行的女人也少見了,所以柏林街道上著名的狗屎也少得幾乎沒有了,因此大受清道夫歡迎。
柏林,39年11月12日下發了衣服配給卡,可以看到許多德國人的臉都拉長了。男人、婦女、男孩、女孩和嬰兒的配給卡都各不相同。除了嬰兒的配給卡外,每個人的卡上都有100點。買一雙短襪或長襪只花5個點,但是你每年只能買5雙襪子。一套睡衣要花30點,幾乎相當於配給卡總額的三分之一,但如果你買睡袍的話,就可節省5點。一件新大衣或西服套裝將花掉60點。普通成年人衣服配給卡(購買衣服還要受季節限制),從12月1日到4月1日可以購買:兩雙短襪,兩條手絹,一條圍巾和一副手套。從4月1日到9月1日:一件襯衫,兩副衣領和一套內衣。在一年的其他時候:兩條領帶和一件汗衫。從此以後嬰兒也必須使用服裝配給卡。當一個國家連尿布也短缺時,它的經濟確實是夠緊張的
40年聖誕節,德國政府在聖誕節對配給制也稍微放鬆了一些。每人可得到四分之一磅奶油、100克額外的肉,在聖誕節這一周可得到4個雞蛋,而非以前的 1個雞蛋。——額外26盎司(750克)大米和蔬菜,加上剛過1磅(500克)的糖、果醬和咖啡。但是額外配給不能阻止黑市上不斷出現的食品和禮品交易,多特蒙德(Dortmund)的黨衛軍本月的一份機密報告說:「追捕野味和家禽在一段時間之前就開始了,並且高價出售」。每磅鵝肉要花費10個帝國馬克。
聖誕樹開始出售了,但立即被人們搶購一空。所有地方的人們都地企圖使這個聖誕節看上去與和平年代一般無二。在櫥窗里擺著那麼多好東西,但是人們卻不能買,因為按照政府的命令,將它們擺在那裡只是為了展覽。德國人在聖誕節往往會相互饋贈衣飾、肥皂、香水、糖果等禮品,但今年這些東西都實行了配給,他們必須送別的東西。今天在擁擠不堪的商店裡,他們大多是購買書籍、收音機、留聲機、唱片和珠寶。
40年的元旦,希姆萊突然決定取消允許咖啡館和酒吧在新年夜通宵營業的決定,而且警告公眾在那天晚上不得過量飲酒,所有人都必須在新年夜凌晨1點前關閉店鋪。
40年的冬天寒氣逼人。窗戶外氣溫低到零下15度。德國一半的人口都在家中、辦公室或工廠里挨凍,因為沒有煤。街上那些可憐的人們,用童車推著或肩膀扛著一袋煤回家。每個人都牢騷滿腹。沒有什麼會像持續寒冷這樣消磨士氣。實際上半年的配給制度和物資短缺,已經極大打擊了德國民眾的士氣和對納粹政權的忠誠度,如果不是40年德國在西歐的閃電戰的勝利大大豐富了國內供應,德國的士氣才重新得以鞏固。
1940年德國佔領丹麥後,柏林市場倒是繁榮了一陣,大量原本銷往英國的雞蛋、牛油、煉乳和鹹肉被運往德國,其價值達8000萬克朗之巨;再加上從挪威運來的青魚,大大緩解了柏林的食品危機。從9月底開始,每周又平均有2.5列火車滿載荷蘭的農產品在柏林郊區的幾個車站卸貨。通過搶劫富得流油的西歐和北歐國家,希特勒保證了首都的老百姓餐桌上看上去不那麼寒酸。
法國的投降令柏林人很是興奮了一段時間,人們紛紛議論說同英國的和平大概也要實現了。
事實上,與英國在1940年窘迫的處境相比,德國人民的生活在該年達到了戰時的最高水平。從被佔領國家運來的大量農產品、肉類和奢侈品繁榮了德國的市場,被佔領國家支付的巨額佔領費更使得德國得以將這些國家的消費品市場搜刮一空。
希特勒午餐吃得很簡單,往往是一份燉蔬菜或蔬菜煎蛋卷。他當然得算是素食主義者、禁酒主義者和禁煙主義者。他往往會邀請一個小圈子裡的人共進午餐,包括三四名副官、赫斯、新聞官迪特里希博士,有時也包括戈林。在這種宴席上,會擺上一種專門為希特勒釀制的酒精度僅1度的啤酒,有時也會擺上一種用酸白菜釀制的叫作「赫爾夫」(Herve)的飲料,其中加了一點摩塞爾河(Mosel)葡萄酒調味。
記者威廉·夏伊勒在940年12月回憶:
德國已經被封鎖了一年半了,但是封鎖既沒有給德國國內帶來飢荒,也沒有影響德國的戰爭機器的運轉,德國人的伙食還是勉強過得去的,雖然也許在美國人看來這樣的伙食難以下咽,但是由於一個世紀的磨練,德國人已經習慣了以土豆、捲心菜和麵包為主的飲食結構,而這些食品的儲備還是相當充足的。他們所缺乏的是肉類、脂肪、黃油和水果,現在他們每個星期只有一磅的肉類,四分之一磅的黃油或者人造黃油的配給,沒有和平時期多,但是他們還是可以接受,只是富含維他命的水果短缺的矛盾比較尖銳,去年冬天的嚴寒摧毀了德國大部分的水果作物,現在市面上唯一能買到的水果只有蘋果,而且還都是為小孩、病人、孕婦們預留的,去年冬天我們根本沒有見過香蕉和桔子,這個冬天看來也不會有這些東西,所以劣質的維他命葯片就配備給了軍隊和孩子。德國人沒有咖啡、茶、巧克力和水果,每個星期他們只能吃一個雞蛋和很少的肉類和脂肪,但是除此之外他們什麼都補缺,所以在可以遇見的未來,德國也不會發生飢荒。
如果戰爭會持續很長時間的話,那麼衣物將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德國的羊毛製品以及棉花幾乎都是全部依賴進口的,現在德國對於衣物的分配是建立在這樣的假設上的:所有德國人的衣櫃里儲備衣服都足夠堅持到戰爭結束和封鎖解除的時候。絲織品的短缺不但普通的民眾有切膚的體會,就是軍隊也感到情況吃緊,每到冬季軍隊為士兵准備的防寒外套總是不夠用,希特勒的勞動服務組織穿的都是從捷克繳獲的制服,這個叫做「托特 」的組織里有幾千人從事的工作都是本來應該軍隊里的勞動部門承擔的工作,而他們甚至連制服都沒有,夏天我在前線看到他們的時候,他們穿的都是由粗麻布製成的平民服裝。為了緩解原材料的緊缺,絕望的德國人研發出了人造絲織品,特別是由纖維素製成的絲織品,德國號召家庭主婦捐獻不需要的破布和衣服用以再利用。這樣它們就可以被用來製造再生毛和棉絮——兩者都可用於人造纖維和人造絲的生產。
但是我卻不相信他們能讓8000萬德國人都穿上用木料製成的衣服。
至於那些進行戰爭所必須的原材料,情況是這樣的:德國的鐵礦含量豐富,從南斯拉夫和法國德國也能取得足夠的鋁礦來滿足巨大的飛機生產的需要,但是銅和錫卻非常短缺,但是德國有希望從巴爾乾和俄國來密布這一短缺的現狀。
至於石油,德國主管石油事務的Schell將軍說他對此一點都不擔心,當然即使他擔心也是不會承認的。但是我們必須知道以下事實:
1. 德國空軍所需要的燃油是完全不依賴進口的。所有德國飛機的發動機在設計的時候就是為了使用合成燃料的,合成燃油是德國以煤為原料自己生產的,現在德國的合成燃油的年產量大概是400萬噸,大大超過了德國空軍所需的燃油數量。英國如果要使德國陷入危機,那麼就可以攻擊這些把煤加工成燃油的工廠,事實上英國也正在嘗試,他們擊中了萊比錫附近和斯德丁的石油加工廠,但是這樣的破壞程度遠遠不足以癱瘓整個德國的人造石油工業體系,甚至連實質性的影響都沒有達到。
2. 德國已經控制了羅馬尼亞用於進行石油出口的油田,而且還和蘇聯達成協議,至少每年可以從俄國進口100萬噸石油,但是我懷疑在戰爭開始之後,蘇聯是否真的向德國輸送了這么多石油。
3. 在戰爭開始之前,德國本身就擁有大量的石油儲備,而且挪威、荷蘭和比利時的陷落也使德國在石油上揀了大便宜。
4. 民用石油的用量幾乎被削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私人轎車和沒有實際運載能力的卡車是不允許開動的,而且當局嚴格禁止使用石油進行取暖。
據我個人的猜測,德國的石油是夠用的,而且他也有能力獲得足夠的石油來滿足軍事上的需求,至少在兩年之內,德國不會出現石油短缺的現象。農民不受配給制度的限制而礦業工人由於是「重體力勞動者」得到的量比較大。燃油也是從戰爭開始就進行配額限制,反映出德國很關注其在盟軍海上封鎖下貿易航路的脆弱性。
1939年底平民每天的食品配給:
340克麵包(普通平民)或685克麵包(重體力勞動者)。
70克肉類(普通平民)或170克肉類(重體力勞動者)。
50克脂肪(普通平民)或110克脂肪(重體力勞動者)。
每日所需熱量折算:
普通平民:2570大卡
重體力勞動者(如建築工人):4652大卡
國防軍士兵:平均3600大卡,戰時4500大卡(德國聯邦國防軍野戰食品迄今仍沿用這個熱量配給標准)。
各個被佔領國家和衛星國在向德國提供原料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1943年德國使用的原料中,55%到100%的鐵礦石、硫、硅、氮都來自被佔領國家。從1941年開始,德國有規律地用火車將在蘇聯繳獲的戰利品運回國內,以保持他們的生產速度。在德國人建立的「歐洲新秩序」下,歐洲每個國家都要為供養龐大的德國而耗盡力量。
俄羅斯提供勞動力和各種原料,烏克蘭提供小麥玉米和肉類,丹麥和荷蘭提供乳酪、肉類和黃油,挪威提供電力,和對生產裝甲鋼至關重要的鉬礦.瑞典提供鐵礦石,瑞士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匈牙利提供鋁礬土,羅馬尼亞提供石油和小麥,捷克斯洛伐克提供軍火,比利時提供鋼鐵和機器,西班牙和土耳其提供鎢,鉻等戰略金屬.法國則提供從糧食、酒類到鋼鐵、鋁、武器、引擎、汽車……當然,與戰爭無關的私人小汽車、電冰箱、真空吸塵器和鋼琴等消費物品在戰爭結束前,都不準再生產。
使用配給卡的平民的每日熱量配給標准從1942年底開始降為2078大卡,食物配給的不足已經開始影響1924年以後出生的士兵的體能水平。
1943年底降為1980大卡,1944年底降為1670大卡,德國投降後的1945年底降至最低,1412大卡。1942年底,食物配給的不足已經開始影響1924年以後出生的青年的體能水平。
1943年底歐洲德國佔領區平民的每日熱量配給:
巴爾乾地區:1305大卡
比利時:1320大卡
法國:1080大卡
荷蘭:1765大卡
波蘭:855大卡
荷蘭的每日熱量配給之所以較高,除了因為與德國同屬日爾曼民族,更重要的是荷蘭在戰爭中為德國提供了大量兵員!
德國佔領下的法國,對美食的熱愛因新頒布的有關什麼可以吃喝的限制而受到打擊。在賓館和餐館里進餐被限制在兩道,其中只有一道可以是肉菜,而且酒的銷售將被限制在每星期四天。為防止囤積,在銷售的罐頭上用釘子打孔。在家裡吃飯也不例外:配給卡將開始使用,包括麵包、法式糕點和巧克力在內的食品或者被限制,或者乾脆被禁止銷售。
一個健康的成年人在不做激烈運動的前提下,每天消耗1800大卡熱量,因此,德國佔領區平民的每日熱量配給不能維持人的基本生存需要,於是,歐洲黑市猖獗,人們只能以10倍於正常的價格購買必須的食物.飢餓和因為營養不良造成的疾病肆虐歐洲大陸!
肉食品的生產特別受到影響,歐洲的消費肯不得不越來越依賴素食。飢餓的現象出現了,有些地方甚至有人餓死,但是在1945年以前,這種情形只限於歐洲的非日耳曼人。德國不顧佔領區糧食的匾乏,徵收了大量的糧食,不是運到德國去,就是供應佔領軍。
戰爭爆發時,德國必須養活將近八千萬人。在戰爭過程中,有一千二百多萬人被動員入伍。這些人雖然對工業或農業生產沒有貢獻,卻必須配給他們從二千七百五十至三千五百五十卡路里的口糧。應征入伍的人中,有七百萬人由外國工人和戰俘所代替。他們雖然多半隻靠劣質的和單調的飲食來糊口,可是如果要他們到工廠和農場去乾重活,那就不得不給他們足夠定量的澱粉質食物。因此,在戰爭期間,平民和軍隊所需要的糧食總數比戰前的水平至少高出了百分之二十。國內供應量和總需要量之間的差額全靠在佔領區大肆征糧來彌補。
最受歧視的是猶太人。1942年9月以後,猶太人不準獲得任何肉類、肉製品、蛋品、糕餅、白麵包、全脂牛奶、脫脂牛奶或任何不經特別許可而分配的食物。發給猶太人的麵包證只准購買黑麥麵包。猶太兒童和青少年只獲得一般消費者的麵包配給量,他們沒有人造蜂蜜,沒有可可粉,沒有額外配給的果醬,他們也沒有資格獲得全脂牛奶。凡是德國人有權享受的所有其他補充配給,同等身分的猶太人則一概沒有。
1943年以前,德國國內對所有消費品實行嚴格的配給,再加上被佔領國家源源不斷的貢款,以及衛星國的進貢,德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對其他歐洲國家還是比較高的,僅次於美國,德國人民的飲食也是在戰爭進入了1944年後才逐漸變壞。
隨著戰爭局勢進一步惡化,柏林的供應再度變壞,而且家庭婦女們還受到號召,交出家裡的「多餘」衣物、廢銅爛鐵、鋁鍋鋁盆。甚至連勃蘭登堡門也不能在戰時徵集活動中倖免:1943年2月,一群柏林消防隊員爬上門頂,將勃蘭登堡門的銅皮屋頂全部拆下來送去熔化。
德國被迫將動物蛋白質改為植物產品。德國人的總的食品消費量中只有百分之三十來自葷食品,而在其他工業國家裡則有百分之四十。德國人的大部分蛋白質消費量來自素食品,而在其他工業國家裡大部分蛋白質則來自葷食品。
,德國為了解決糧食的嚴重不足,就開始研究利用培養酵母菌來生產蛋白質.其方法是將木材和造紙廢水轉化為糖,由於這種酵母蛋白經壓榨後很像豬肉和牛肉,所以被譽為"人造肉"年產量最高達50000噸,
與此同時,在牛奶的利用方面也厲行節約。由於全脂牛奶的消費限於兒童、母親和從事有害健康的工種的工人,因而出產的牛奶大部分可以用來製造黃油。盡管這樣做並沒有改變牛奶中含有的脂肪總量,卻增加了可以得到的脂肪的供應,從而在戰爭時期一直維持了令人相當滿意的脂肪配給。
油料作物、土豆、蔬菜這些適於種植的農作物的增產,影響了德國牲畜的總數,尤其因為海外供應的濃縮油被封鎖切斷了,而國內供應的敖皮也由於出粉率高而有所減少,在戰爭的五年中出粉率由百分之七十七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和百分之九十以上。奶牛主要靠家庭的飼料喂養,因此牛奶的供應保持在高水平上,但是豬的總數不得不減少。到戰爭結束時,總數下降到戰前水平的大約百分之六十。豬肉和豬油的產量下降得比豬的總數甚至還要多,因為缺少穀物和土豆作飼料、屠宰下來,豬肉重量和豬油含量都減少了。
43年後的麵粉供應開始緊張,必須在國民吃的麵包中摻用大麥粉和土豆粉以及其他成分,食品生產在德國就無法跟人口的增長同步,因此在戰爭開始時它馬上就陷人了供應不足。從1914年10月起,所有德國的磨坊都必須加緊碾磨穀物。麵包師必須在白麵包中添加一定量的黑麥。黑麥麵包中則經常摻入土豆粉。戰時麵包的常用縮寫為「K麵包」,不久以後,就有一批規定協調這種麵包的生產。這時,白麵包中必須含有至少10%的黑麥面;黑麥麵包中又必須至少摻5%的土豆粉或澱粉。盡管如此,麵包供應依然很緊,在戰爭進程中越來越不足。
當時留學德國的季羨林先生回憶:我們中國人本來吃肉不多,我們所謂『主食』實際上是西方人的『副食』。黃油從前我們根本不吃。所以在德國人開始沉不住氣的時候,我還優哉游哉,處之泰然。但是,到了我的「主食」麵包和土豆限量供應的時候,我才感到有點不妙了。麵包少且不說,實質更可怕。完全不知道裡面摻了什麼東西。有人說是魚粉,無從否認或證實。反正是只要放上一天,第二天便有腥臭味。而且吃了,能在肚子里製造氣體。」
德國的消費品配給嚴格而有效,不僅食品列入配給,從衣服,鞋帽,香煙和烈酒都列入配給名單.
德國每人都有一本供應卡,例如,在餐館就餐,點菜後除交納現金,還需要從供應卡扣除飯菜已經明碼標定的食油,肉和蛋的定量,在購買衣服,鞋帽時也是同樣,例如,每年供應兩件襯衣,那麼,在付款時必須有供應卡的布票,但是,買30馬克的高級襯衣還是15馬克的襯衣有選擇的自由.
由於德國缺乏橡膠,因此從軍靴靴底到軍帽帽檐一律改用皮革製造,省下寶貴的橡膠製造輪胎!
德國士兵在回國休假時使用特種食品供應卡。麵包證和食品供應卡一起印刷在一張硬紙片上,需要多少麵包就用剪刀剪下多少克的麵包證,和士兵證一起使用就能享受對戰時探家士兵的免費食品供應。
41年的冬天,德國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在莫斯科城下的冰天雪地破滅了,此時,德國國內,人民的日子也不好過,除了要響應政府的號召為軍隊捐獻過冬衣物,還不得不忍受冬季取暖煤炭供應的削減,為了戰爭消耗,德國人開始體驗節衣縮食,挨冷受凍的滋味!
當盟國一知道德國在俄國作戰的第一個冬天嚴重缺乏寒衣的情況後,就開始大規模地采購寒衣。在1942年中,以一千萬英鎊的價值買迸了總數近二萬五千噸的物資,采購范圍從羊皮外套和羊皮襯里的手套到羊毛舊衣和牛毛。德國搶購這些商品被認為是它的儲存減少,處境日益困難的明證。
經濟作戰部的意見是,雖然在它早先對德國物資匾乏情況所作的估計有時過於樂觀,但無疑已發現這時德國在對俄戰役中的衣著供應上是真正窮於應付了。
德國政府告訴每一個家庭,土豆現在應當只以帶皮的形式上桌,」它說:「最重要的是,在飯館和餐廳里,不可使用土豆削皮器。」
43年,義大利退出戰爭,橙子從此在德國人的餐桌消失了.
44年底,蘇聯幾乎收復了包括烏克蘭的全部國土,法國也為盟國解放,於是,肉,雞蛋和葡萄酒從德國人的餐桌上大大減少了!
從41年到45年盟國對德國城市毀滅性的轟炸,使得50萬德國平民喪生,數百萬人房屋被毀,無家可歸,納粹德國政府表現出非常的高效率,每當大轟炸剛剛結束,那些情緒低迷飢腸轆轆的難民,很快會看到,廢墟和瓦礫得到快速的清理,傷員受到妥善救治,政府的卡車迅速運來大桶的熱湯,抹著厚厚黃油夾著雞蛋和香腸的三明治,以及各種衣物,甚至還有兒童玩具,這堅定了德國人民在整個二戰期間對政府的信心.
德國人43年工作周的平均工時從47小時增加到了49.2小時,數量不斷增加的外國勞工以及戰俘將被迫在德國工廠工作。軍工仍居於最優先的位置,納粹當局以煙草或者白蘭地的形式向軍工工人提供生產效率津貼,並承諾為參加工作的母親們改善條件。但在生產率驅動中也有更嚴厲的一面:勞動力也被包括轉移到集中營在內的對「懈怠」進行懲罰的多種威脅所驅動。
1944年的德國配給標准,普通平民每人每星期
麵包2000克,
肉食或香腸900克
食糖140克
油脂140克
奶油80克
咖啡30克
雞蛋1個
香煙20支或雪茄10支.
1945年的4月20日希特勒生日,對於許多柏林人是難忘的,主要是在這天發放的額外配給
香腸500克,大米500克,豌豆250克,蔬菜罐頭一個,黃油50克,咖啡50克-----
要知道如果沒有這些額外的配給,是無法堅持到10天後柏林戰役結束的!
在戰爭的頭五年裡,德國人的飲食一直是單調的和不太可口的。它充斥著體積大、長氣力的食物,而缺乏高質量的蛋白質和礦物質,不過並不嚴重缺少任何重要的質下降到戰前水平的四分之三,可見的和不可見的脂肪下降到三分之二。對一般消費者的供應量始終就不十分充足,但是對家庭作為一個整體來說,飲食通常至少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最低營養。
德國人民的健康並沒有由於缺少食品而受到損害。工廠中生病和缺勤的比例並不過高。在出現這種情形時,主要是由於工作過度和在猛烈的空襲下生活條件普遍惡化,而不是由於營養不良。在1943—1944年的冬天,流行性感冒席捲了德國,而到戰爭結束時,還出現了某些輕微的皮膚病。在其他方面,德國人民的健康和營養情況,在戰爭中自始至終都保持得非常好。甚至在德軍最後崩潰而帶來的苦難時期,多虧了地方緊急配給,人民還是得到了最低限度的食品供應,從而避免發生騷動。
德國在希特勒的領導下,1940經濟總量達到561億美元,基本度過了經濟危機,當然有佔領下西歐的經濟支持,軍火工業生產開始全面的運轉,其軍火產量在 1939年就已經超過英法之和,以坦克生產為例,,1943年達到了7600餘輛,隨即就有3000多輛開往庫爾斯克,後來多生產虎豹坦克,數量有所下降,質量卻在上升,二戰期間共生產24000輛坦克。由於盟軍的轟炸和資源短缺,軍事上寡不敵眾,德國經濟在1945年開始出現崩潰.
一戰之後,德國全部工業生產下降了40%,對外貿易額下降60%,鐵產量減少70%,造船工業產值下降80%,失業率不斷上升。但是,希特勒上台後,推出了一系列強有力的經濟措施,失業率直線下降,鐵產量由390萬噸上升到1860萬噸,鋼產量由560萬噸上升到2320萬噸。從1933年到1939年,德國重工業和軍火工業增長2.1陪,消費資料生產也增長了43%,國民經濟總值增長超過100%,同時完成了全國高速公路網的建設,重整了重工業基礎體系,還裝備了一支現代化軍隊。德國僅僅用了6年的時間超越了當時的英美等強國,而一躍成為了當時的頭號強國。
一戰之後的德國,被英、美、法等國死死的壓住,毫無翻身的機會。但是,這個世界的另一個集團正逐漸的向德國靠攏,他們有著超人頭腦、敏捷的思維。正是他們向德國注入大量資金,而使德國有了血液重新復活。他們就是居住在歐洲大陸的另一端的美國華爾街銀行家們。當時的世界形勢使英國是世界的老大,控制著全球的經濟命脈,其他國家都要看英國臉色行事。美國為了取代英國的霸主地位,也看中了當時的德國,英國為了防止蘇聯的崛起也看中了德國。於是美國向德國注入資金,英國也放鬆了對德國的監管。德國有了足夠的空間和力量,再加上日耳曼民族的堅強的精神和毅力,德國很快又重新站了起來。
碰上了經濟蕭條...
H. 關於德國
哈哈
讓我來告訴你把
我是住在法蘭克福的
我想你說的法蘭克福肯定是這個美因河邊的的法蘭克福【Frankfurt am Main】
額
你可以去買一些
德國的香腸……(很有名奧)
還有著名的雙立人 飛仕樂 WMF的餐具和鍋
對了 在德國 我經常吃的一種點心就是
「8字形烘餅」其實沒什麼特別的 就是一種餅干而已
至於去德國人家裡啊 他們比較講究 很愛干凈吧
有的家裡 去了要脫掉鞋子奧~~
禮物啊 就帶中國特產把 最好是比較有中國特色的 德國人還是挺喜歡的
還有 德國一種冰酒很有名 就在與美因茨一橋之隔的 呂德斯海姆的畫眉鳥小巷
去德國記得帶轉換插頭奧 因為 德國的插頭是圓的~~
去玩的話 可以去呂德斯海姆 海德堡 威斯巴登(黑森州的首府)這些是比較近的 對了 還有法蘭克福 如果允許 還可以去其他地方啊 像著名的科隆等等
希望能幫到你!
I. 德國香腸的分類有多少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會很多樣,因為分類的方式你並沒有定義。
我個人是這個理解德國香腸的
從食用方式上分,可以大致分為 切片香腸(顧名思義,切成片吃的),脆腸(超市裡用玻璃罐子,泡在液體里賣的那種),燒烤用腸(或者煎著吃),「煮」腸(煮熟了才能吃)
從形態分: 肉腸(火腿之類的),熏腸(熏制腌制的),血腸(如leberwurst),義大利salami也算是一種吧。
還能從地域分:主要是一些地方比較有名的特產腸,比如圖靈根小烤腸,白腸等等吧
大半夜寫這個寫的有點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