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全球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有哪些
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城市是哪兒?答案是印度的首都——德里。
為了應對創紀錄的空氣污染,德里在今年的前兩周實行了每隔一天車輛禁行的政策。這雖然起不到什麼實質性作用,但總歸還是一個好的行動。
無論是真是假,印度首都新德里都經常被稱作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城市,這里的空氣污染每年會造成數千人死亡。雖然這個問題可以簡單歸咎於車輛使用量的增長、骯臟的工業或者增長的人口,但事實是,德里是融合了各種不同成分有毒污染物的大熔爐。
德里在環境、天氣、能源消費習慣和不斷增長的城市人口共同作用下,空氣污染物的濃度不斷提高,包括危害性極強的超細顆粒物。近期我和來自英國和印度的同事發布了一項有關德里空氣污染背後因素的研究。我們感興趣的是為什麼德里的空氣質量會比印度的特大沿海城市和其他地方差那麼多。
透氣性
像孟買這樣的沿海城市至少有機會讓相對干凈的海風「替代」毒霧,而對於內陸城市德里而言,吹走污染空氣的方式有限。事實上,有時候首都周圍區域污染要比首都要嚴重很多。例如,德里的大多數磚窯實際建在城市周邊的上風區。
德里的確有一些綠色空間——但需要更多。(圖片來源:ptwo)
在這當中也有文化背景。即使是使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也不可能僅僅依靠科技減少排放和改善空氣質量。印度必須弄清楚新發展該如何適應國家經濟的增長,同時提高公眾健康風險意識和公眾對低質量燃料的認識,從而促使人們減少此類燃料的使用。
這是一個復雜的、融合了一系列問題的問題,處理這一問題必須懂得創新、全面並且果斷,否則難以解決。
作者:Prashant Kumar 薩里大學風力工程學講師。
註:所有文章均由中國數字科技館合作單位或個人授權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㈡ 求夠關於德國環境方面的資料!~
在德國的市政建設中,環境保護被列為重中之重。為了盡快造就城市高標準的生態環境,德國在舊廢料場的清理、垃圾處理以及擴建和新建凈化設備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資。環保已成為人們的習慣,並且融入了日常生活。
漫步大街小巷,花花綠綠的垃圾桶映入眼簾。每戶德國居民的住宅前面一般都有黃、藍、黑、綠4隻色彩鮮明的垃圾桶,上面貼有簡明易懂的垃圾分類圖案。其中「黃桶」專門用來裝廢棄金屬、商品包裝盒和塑料,「藍桶」「吞食」廢紙,「黑桶」裝普通垃圾,「綠桶」則收集從普通垃圾中新分類出來的茶葉、蛋皮和殘羹剩飯等生態垃圾。至於廢舊的破玻璃瓶,則要求送往指定的地點,然後認真地按不同的顏色分類投入規定的箱子里。有些大件的舊家電必須送到專收處,再做處理,如此等等。大多數德國人都能一絲不苟地按照規定去做。由於實施多年的垃圾分類回收制度,德國城市的垃圾都能得到及時的科學處理,垃圾污染顯著降低。
德國很重視對青少年一代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使他們從小就開始樹立環境意識。現在,許多中小學生自願地走上街頭,種樹栽花植草,清理雜物。全國森林覆蓋面積已經佔了1/3,其中有11個受到特別保護的「國家公園」。
時至今日,德國已經形成了一個擁有70萬人直接或間接就業的環保產業,為全球之冠。
在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方面,德國有關部門做了大量的工作。城市街道上的環保廣告隨處可見,呼籲人們減少使用私人汽車,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電視節目中,經常出現這樣的公益廣告:「為了我們的環境,請您改乘公交車!」在交通路口豎著的大牌子上,寫著「當紅燈亮起時,請您關掉汽車發動機」的標語。德國城市近10年來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大幅度下降,萊茵河水日漸變清。
德國國土面積37萬平方公里,有8000萬居民,人口高度密集。德國大部分地區屬典型的海洋性氣候,類似上海。德國是有名的「綠色國度」,境內湖光山色,非常迷人,其環境保護著稱於世。南部是阿爾卑斯山和森林。有西門子公司,賓士汽車公司,寶馬汽車公司等世界大公司。著名的啤酒節每年在慕尼黑舉行。中部丘陵,有著名的魯爾區,法蘭克福機場是歐州大陸最大的機場,北部平原,有漢堡港和大眾汽車公司等。 從德國北部到南部,從工礦到鄉村,所經之處景色迷人,空氣清新。連綿不斷的森林,開闊的草地,無污染的風力發電大風車以及清澈流淌的河流,無不體現著由環境保護所帶來的祥和與恬靜。
以前的萊茵河污染嚴重
德國最大的環保非政府組織「自然保護聯盟」主席契普克告訴記者,德國 人的環保意識是通過慘痛教訓而逐漸形成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德國急於改變戰後落後面貌,積極發展經濟,忽視了環境保護。萊茵河沿岸企業把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河中,致使河流污染嚴重。有人形象地比喻,把照片底版扔到萊茵河裡都能顯影。柏林技術大學環保專家曲希勒教授談到,那時,在德國工業重地魯爾區,人們看不到蔚藍的天空,早晨穿的白汗衫到晚上就臟了。
到上世紀70年代初,德國發生了一連串環境污染的災難,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幅增加,水域中的生物急劇減少,垃圾堆放場周圍的土壤和地下水受到污染,自然環境受到破壞,民眾深 受其害。環境災難使政府和民眾都認識到,人們賴以生存的土地、湖泊和河流不可能無限度地向人類提供資源。因此,人們更多地關注生活質量,而不是生活水平。環境保護成了最緊迫的問題。這一切促使聯邦政府不得不耗費巨資治理環境。當時流行的一句話就是:我們為環境付出代價的時候到了。
德國現在擁有世界上最完備、最詳細的環保法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當時的西德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環 境保護方面的法律和法規。《垃圾處理法》是德國的第一部環境保護法。90年代初,德國議會將保護環境的內容寫入修改後的《基本法》。在《基本法》20條A款中這樣寫道:「國家應該本著對後代負責的精神保護自然的生存基礎條件。」這一條款對德國整個政治領域產生了很大影響。目前,全德國聯邦和各州的環境法律、法規有8000部,除此之外,還實施歐盟的約400個相關法規。從1972年通過的第一部環保法至今,德國已擁有世界上最完備、最詳細的環境保護法。
德國政府、16個州和各個縣政府都設有官方的環保機構,另外,德國還 有很多跨地區的環保研究機構。德國政府重視環保並且作了大量的工作。聯邦政府每年的環保貸款達到近百億歐元(1歐元約合人民幣10.8元),企業每年的環保投資在30億至40億歐元之間,德國因此已形成一個有近百萬人就業的環保產業,每年環保產品的出口居世界前列。
德國還設立了環保警察。記者采訪了一位環保警察,他談到,德國環保警察隸屬聯邦內政部。每名環保警察都要經過一年半的專業訓練。環保警察的任務是:發現環境污染時,立即採取補救行動。從化學毒素外泄到不衛生食品的銷售,都在他們的管轄范圍之內。環保警察行動迅 速,他們通過巡邏和使用遙測工具檢查環境的污染情況,一旦發現環境污染的現象,立即採取有效的手段,把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圍內。任何一條小溪泛起泡沫,環保警察都會前往取樣;凡是已經立法的環保事項,警察在其轄區內一概嚴格執法,比如魚類死亡、垃圾箱冒煙、廢油滲漏或廢氣聚集成霧等,都屬於禁令之列。
德國人把保護環境視為僅次於就業的國內第二大問題
據最近聯邦環保部公布的民意 調查顯示,85%的人把環保問題視為僅次於就業的國內第二大問題,75%的人希望德國應該在環境政策上繼續維持在歐盟的領先地位。
2002年德國大選期間,社民黨在過去執政的幾年裡沒有搞好經濟,使德國經濟陷入困境。當時的民調顯示,社民黨再次執政的希望渺茫。這時,一場洪水襲擊了德國好幾座城市,總理施羅德抓住時機,大講環境保護的重要,並採取了很多環保措施,頗得民心,因此得以順利連任。近年來,以環境保護為綱領的德國綠黨人氣上升,在地方選舉中連連獲勝。綠黨領袖、外長菲舍爾被德國人視為最受喜愛的政治家,原因之 一就是菲舍爾長期騎自行車上下班、不吃肉食的環保形象贏得人們的好感。
德國人的環保意識經歷了從被動環保轉變為個人自覺的過程。垃圾分類最能體現德國人的環保意識。接受記者采訪的曲希勒教授同時也是柏林技術大學農業系主任,他在自家小院建立了生物循環系統,自己處理垃圾,把生物垃圾製成肥料種花,用太陽能發電,用沼氣作燃料。
應該說,垃圾分類帶給居民許多麻煩,特別是住在高樓的住戶,他們要將十幾種垃圾分別送 到樓下的分類垃圾箱中,倒一次垃圾可能要上下樓跑好幾趟。記者的一位德國鄰居不但自己認真執行垃圾分類的規定,還自覺監督別人。如果他發現有人把垃圾扔錯了地方,就會一一撿出來重新投放。
記者經常出差,在德國許多旅館的衛生間里都貼有一行醒目的提示語:「親愛的客人,環境保護從點滴做起,為了節約能源,減少毛巾的更換次數,您是否可以重復使用毛巾?」在德國城市街道上,環保廣告隨處可見。柏林有許多廣告呼籲人們減少使用私車。柏林一位市政官員曾問記者:你是否注意到,德國城市道路都很窄,一般只有兩道。這是因為德國市政 建設首先考慮的是環保因素,而不是考慮讓公路適應不斷增加的車輛。很多德國大城市有意把道路建得越來越窄,讓有私車的人找不到停車位,使他們重新考慮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目前,全德國有90多家汽車共享協會,擁有會員近7萬人。一輛共享的汽車可取代6—10輛私人汽車。
在德國,再生紙的使用比較普及,從學生用的練習本到商店售貨員用的收據紙,從信封、郵票到各種報紙雜志,從餐館的餐巾紙到廁所里的衛生紙,隨處可見。這些紙沒有經過漂白處理,因為造紙行業對環境的污染有相當部分來自漂白過程。同時,再生紙還有不少好處,它不 含任何致敏、致癌物質或色彩原料等。據統計,2003年,德國再生紙的使用率達到了60%。
在德國,凡去超市購物的人大多會自帶購物袋。如果要使用店家提供的塑料購物袋,就要多支付至少0.25歐元,而0.25歐元在超市可以買到5個雞蛋。德國雖然森林成片,但很少有賣火柴的。當地人認為,德國樹木「不是很多」,做火柴的成本太高,不利於環保。
兩百萬人從事環保事業 < P style="MARGIN: 6px 3px 0px; TEXT-INDENT: 30px">德國環保達到今天這樣的水平,環保組織功不可沒。德國有上千個環保組織,人員達200萬左右。比如,記者采訪的「自然保護聯盟」有105年的歷史,擁有成員約40萬人。該組織每年的經費1800萬歐元,其中,1200萬歐元來自成員交納的會費,另外還有一定數量的捐贈和罰款收入。「自然保護聯盟」90%以上的成員都是義務兼職人員,他們每人每年要交納28歐元的會費,卻無償為環保事業做著大量工作。「自然保護聯盟」主席契普克談到,這些義務環保人員非常活躍,常常到處舉行宣傳活動,希望能將每一個關注環境問題的男女老少變為辛勤 播撒環保種子的人。
記者在這個組織出版的雜志中看到一則關於「無包裝」藝術表演團的報道。這個藝術團的節目旨在向人們介紹如何減少垃圾的數量。他們的表演形式深受孩子的歡迎,於是,劇團就把演出對象定位在孩子的身上,有些節目還讓孩子們參與其中。通過這樣的演出,孩子們了解了環保的重要性,同時還掌握了許多環保知識。
孩子一上學,就領到一冊環保記事本
如果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德國政府是通過法律等強硬手段推動了環保工作的啟動,那麼,現在德國更多的是通過宣傳教育使人們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德國的環保教育從幼兒就開始進行。德國有關幼兒教育的法規規定,幼兒園要把教導兒童維護自己以及周圍環境的衛生作為一項重要內容。
德國一年級的小學生剛到學校報到時,會領到一冊環保記事本,用於孩子記述自己的環保活動。環保記事本的設計精心別致,每一頁左上角都印有精美的風光照片。編者告訴孩子 :要熱愛大自然,自覺維護環境。據說,德國有370多個森林幼兒園,即在森林中搭建簡易住房,讓孩子生活在大自然中,從小認識大自然的奇跡,同時了解到自己有保護大自然的責任。
在德國學生的自然常識課程里,對學生進行自然和環境保護的教育內容很具體、直接,教學內容也相對較多。記者從鄰居家的孩子那裡了解到,他們在上動物常識課《家鄉冬季的鳥》時,老師就帶他們去附近的森林裡,了解鳥類在冬季的生活特點,鳥類在冬季尋找食物的困難等等,並要求學生帶上一些堅果、麵包等食物喂鳥。
正因為有了幾十年的依法治理,全民共同參與環保運動的實踐,從小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德國才有了今天美麗的景色。
㈢ 自然污染有哪些
你問的問題很籠統,給你找到了三種:
食品污染,白色污染,空氣污染
食品中污染物的種類
食品污染按性質可分為三大類:
①生物性污染:食品受到細菌、黴菌和它們所產生的毒素,以及寄生蟲卵的污染,會引起人們食物中毒,患傳染病和寄生蟲病,或者使食品腐敗等。
②化學性污染:指食品中含有毒的化學物質,而農葯污染是食品化學性污染的一大來源。
③ 放射性污染:指食品吸咐的人為的放射性核素高於自然放射性本底。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是碘和鍶。
白色污染的種類有哪些?
一.塑料的分類、成分及特性與製造過程
塑料是一種用途廣泛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塑料製品比比皆是。從我們起床後使用的洗漱用品、早餐時用的餐具,到工作學習時用的文具、休息時用的座墊、床墊,以及電視機、洗衣機、計算機的外殼,還有夜晚給我們帶來光明的各種造型的燈具……塑料以它優異的性能逐步地代替了許多已經使用了幾十年、幾百年的材料和器皿,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助手。塑料集金屬的堅硬性、木材的輕便性、玻璃的透明性、陶瓷的耐腐蝕性,橡膠的彈性和韌性於一身,因此除了日常用品外,塑料更廣泛地應用於航空航天、醫療器械、石油化工、機械製造、國防、建築等各行各業。
一、塑料的分類
塑料種類很多,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投入生產的塑料大約有三百多種。塑料的分類方法較多,常用的有兩種:
1、根據塑料受熱後的性質不同分為熱塑性塑料和熱固性塑料
熱塑性塑料分子結構都是線型結構,在受熱時發生軟化或熔化,可塑製成一定的形狀,冷卻後又變硬。在受熱到一定程度又重新軟化,冷卻後又變硬,這種過程能夠反復進行多次。如聚氯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等。熱塑性塑料成型過程比較簡單,能夠連續化生產,並且具有相當高的機械強度,因此發展很快。
熱固性塑料的分子結構是體型結構,在受熱時也發生軟化,可以塑製成一定的形狀,但受熱到一定的程度或加入少量固化劑後,就硬化定型,再加熱也不會變軟和改變形狀了。熱固性塑料加工成型後,受熱不再軟化,因此不能回收再用,如酚醛塑料、氨基塑料、環氧樹脂等都屬於此類塑料。熱固性塑料成型工藝過程比較復雜,所以連續化生產有一定的困難,但其耐熱性好、不容易變形,而且價格比較低廉。
2、根據塑料的用途不同分為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
通用塑料是指產量大、價格低、應用范圍廣的塑料,主要包括聚烯烴、聚氯乙烯、聚苯乙烯、酚醛塑料和氨基塑料五大品種。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許多製品都是由這些通用塑料製成。
工程塑料是可作為工程結構材料和代替金屬製造機器零部件等的塑料。例如聚醯胺、聚碳酸酯、聚甲醛、ABS樹脂、聚四氟乙烯、聚酯、聚碸、聚醯亞胺等。工程塑料具有密度小、化學穩定性高、機械性能良好、電絕緣性優越、加工成型容易等特點,廣泛應用於汽車、電器、化工、機械、儀器、儀表等工業,也應用於宇宙航行、火箭、導彈等方面。
二、塑料的成分
我們通常所用的塑料並不是一種純物質,它是由許多材料配製而成的。其中高分子聚合物(或稱合成樹脂)是塑料的主要成分,此外,為了改進塑料的性能,還要在聚合物中添加各種輔助材料,如填料、增塑劑、潤滑劑、穩定劑、著色劑等,才能成為性能良好的塑料。
1、合成樹脂
合成樹脂是塑料的最主要成分,其在塑料中的含量一般在40%~100%。由於含量大,而且樹脂的性質常常決定了塑料的性質,所以人們常把樹脂看成是塑料的同義詞。例如把聚氯乙烯樹脂與聚氯乙烯塑料、酚醛樹脂與酚醛塑料混為一談。其實樹脂與塑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樹脂是一種未加工的原始聚合物,它不僅用於製造塑料,而且還是塗料、膠粘劑以及合成纖維的原料。而塑料除了極少一部分含100%的樹脂外,絕大多數的塑料,除了主要組分樹脂外,還需要加入其他物質。
2、填料
填料又叫填充劑,它可以提高塑料的強度和耐熱性能,並降低成本。例如酚醛樹脂中加入木粉後可大大降低成本,使酚醛塑料成為最廉價的塑料之一,同時還能顯著提高機械強度。填料可分為有機填料和無機填料兩類,前者如木粉、碎布、紙張和各種織物纖維等,後者如玻璃纖維、硅藻土、石棉、炭黑等。
3、增塑劑
增塑劑可增加塑料的可塑性和柔軟性,降低脆性,使塑料易於加工成型。增塑劑一般是能與樹脂混溶,無毒、無臭,對光、熱穩定的高沸點有機化合物,最常用的是鄰苯二甲酸酯類。例如生產聚氯乙烯塑料時,若加入較多的增塑劑便可得到軟質聚氯乙烯塑料,若不加或少加增塑劑(用量<10%),則得硬質聚氯乙烯塑料。
4、穩定劑
為了防止合成樹脂在加工和使用過程中受光和熱的作用分解和破壞,延長使用壽命,要在塑料中加入穩定劑。常用的有硬脂酸鹽、環氧樹脂等。
5、著色劑
著色劑可使塑料具有各種鮮艷、美觀的顏色。常用有機染料和無機顏料作為著色劑。
6、潤滑劑
潤滑劑的作用是防止塑料在成型時不粘在金屬模具上,同時可使塑料的表面光滑美觀。常用的潤滑劑有硬脂酸及其鈣鎂鹽等。
除了上述助劑外,塑料中還可加入阻燃劑、發泡劑、抗靜電劑等,以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三、塑料的特性
1、塑料具有可塑性
顧名思義,塑料就是可以塑造的材料。所謂塑料的可塑性就是可以通過加熱的方法使固體的塑料變軟,然後再把變軟了的塑料放在模具中,讓它冷卻後又重新凝固成一定形狀的固體。塑料的這種性質也有一定的缺陷,即遇熱時容易軟化變形,有的塑料甚至用溫度較高的水燙一下就會變形,所以塑料製品一般不宜接觸開水。
2、塑料具有彈性
有些塑料也像合成纖維一樣,具有一定的彈性。當它受到外力拉伸時,捲曲的分子就由柔韌性而被拉直,但一旦拉力取消後,它又會恢復原來的捲曲狀態,這樣就使得塑料具有彈性,例如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薄膜製品。但是有些塑料是沒有彈性的。
3、塑料具有較高的強度
塑料雖然沒有金屬那樣堅硬,但與玻璃、陶瓷、木材等相比,還是具有比較高的強度及耐磨性。塑料可以製成機器上堅固的齒輪和軸承。
4、塑料具有耐腐蝕性
塑料既不像金屬那樣在潮濕的空氣中會生銹,也不像木材那樣在潮濕的環境中會腐爛或被微生物侵蝕,另外塑料耐酸鹼的腐蝕。因此塑料常常被用作化工廠的輸水和輸液管道,建築物的門窗等。
5、塑料具有絕緣性
塑料的分子鏈是原子以共價鍵結合起來的,分子既不能電離,也不能在結構中傳遞電子,所以塑料具有絕緣性。塑料可用來製造電線的包皮、電插座、電器的外殼等。
6..塑料的製造過程
絕大多數塑料製造的第一步是合成樹脂的生產(由單體聚合而得),然後根據需要,將樹脂(有時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進一步加工成塑料製品。有少數品種(如有機玻璃)其樹脂的合成和塑料的成型是同時進行的。
二.白色污染造成土地板結原因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塑料製品的用量與日俱增。塑料製品的廣泛使用,確實給人們帶來不少方便,但也帶來了諸多的社會問題。人們把它形象化地稱為「白色污染」。
白色垃圾自然降解速度太慢,長期滯留在土壤中不能分解,使土壤透氣性變差,水分不易下滲,減少微生物的生長,影響了熱量的傳遞,致使土壤鹼化,一系列的理化性質的變化,使土壤膠體破壞,造成土壤板結。由於塑料薄膜不易透氣,且不易分解,因此被翻入土中,會影響土壤的透氣度,從而影響作物根系生長。
三.塑料對人類發展的功績
塑料是人類在20世紀的重大發明之一,曾經在電子產品的外殼製造中立下汗馬功勞。近年來,塑料已逐漸進入電子產品的內部,開始成為製造某些電子元器件產品的重要原料。環氧模塑料是集成電路用高難度的結構材料之一,用塑料封裝方法生產大規模集成電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特大規模集成電路等在國內外已廣泛採用並已成為主流。我國環氧模塑料業雖起步較晚,1992年才開始真正大規模生產,但目前我國環氧模塑料的年生產規模已達1萬噸左右,95%以上的集成電路產品都採用了塑料封裝形式。同金屬封裝或陶瓷封裝相比較,塑料封裝仍是當前最主要的一種封裝形式。目前,塑料封裝產品的產量約佔全球總封裝產量的 90%以上。為順應半導體集成電路設計和工藝技術快速發展的需求,塑封模具類型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我國是集成電路的消費大國(占國際市場的15%),然而卻是集成電路的生產小國(佔世界產量的0.8%),我國集成電路80%左右依賴進口。自1997以來,我國環氧模塑料需求一直呈持續高速增長態勢,產品供不應求。特別是最近,國務院鼓勵軟體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出台,大大帶動了塑料封裝產業的發展
有資料顯示,目前塑封料市場總需求量約為7000~8000噸,預計2005年市場總需求量約為1.5萬~2萬噸,其中超大、特大規模集成電路用環氧塑封料預計年需求量為4000噸左右。塑料成為新一代電子晶元的主角是在2000年導電塑料的崛起之後。多年以來,硅晶體一直在電子材料領域居於龍頭老大的霸主地位,但實際上,採用硅晶體製造晶元工藝十分復雜,製造成本也非常昂貴,因此半導體晶元的售價多年來一直居高不下。為此,科學家們千方百計尋找硅晶體的替代物來製造電子晶元,而塑料晶元的出現令電子業界為之一振。眾所周知,塑料不是導體而是絕緣體。但科學家們發現,經特殊處理的有機聚合物也具有傳輸電流的功能,進而開發出新型塑料半導體。與硅晶元相比,塑料晶元價格非常低廉,僅為硅晶元價格的1%~10%,極具市場競爭力。據預測,到2004 年,全球塑料晶元行業的平均銷售額將達到100億美元,塑料晶元將成為未來極有發展潛力的新一代晶元。目前,已有多家IT業巨頭宣布成立塑料晶元的專門研究機構,他們已經研製出集成了幾百隻電子元器件的塑料晶元樣品,探索出能夠批量生產的集成度較低的塑料晶元。更引人關注的是,採用裝有塑料晶元的微電腦控制的機器人,比採用硅晶元的機器人更靈活,更容易操縱。專家預計,隨著集成度越來越高的塑料晶元的出現,塑料晶元在不久的將來能夠與硅晶元平分秋色。屬於高科技領域的現代電子通訊產業也缺少不了輕質、透明、堅韌又絕緣的塑料。塑料光纖的研製成功,給光通信事業的快速發展與普及帶來了新的希望。光纖是定向傳輸光的一種通道,也是電子通信傳輸系統中重要的器件。在塑料光纖未問世之前都是無機光纖,但隨著電子通信業的發展,塑料光纖很快占據了一席之地。現在用作塑料光纖的材料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氟塑料、硅樹脂等。這些材料決定了塑料光纖具有輕而柔軟、抗撓曲、抗沖擊強度高、價格便宜、抗輻照、易加工、形成光纖的能力強等優點,因而備受青睞。作為短距離通信網路的理想傳輸介質,塑料光纖在未來家庭智能化、辦公自動化、工控網路化、車載機載通信網、軍事通信網以及多媒體設備中的數據傳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過塑料光纖,我們可實現智能家電(家用PC、HDTV、電話、數字成像設備、家庭安全設備、空調、冰箱、音響等)的聯網,達到家庭自動化和遠程式控制制管理,提高生活質量;通過塑料光纖,我們還可以實現辦公設備的聯網,通過數據的高速傳輸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實現遠程辦公等;在感光探測器和指示器中用塑料光纖可使感光頭易於達到測量點,塑料光纖的圖像傳輸儀可傳送明亮的彩色圖像。以上種種使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塑料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其市場的發展會越來越廣闊。行業鏈接工程塑料特別是專用工程塑料以其密度小、強度高、耐腐蝕、絕緣性好、抗震、耐磨、易加工、生產效率高和節能等優點,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在過去20年間,消費型電子產品的發展推動了整個工程塑料工業的發展。其中最主要和產量最大的是尼龍和聚酯(PET和PBT),主要應用領域集中在電子電器行業,如各種連接件、開關、線圈盒、電力通訊器材等等。據統計數字表明, 1998年亞太地區總的尼龍和聚酯消耗量為43.7萬噸,而在2002年這一數字達到58.5萬噸,其增長速度遠遠超過該地區平均GDP的增長速度。我國十五規劃中明確了塑料領域的發展重點是為電子、通訊等行業配套使用的塑料材料或製品,規劃中特別強調應重視塑料改性技術,使用塑料合金及其他改性塑料和具有獨特性能的通用工程塑料與特種工程塑料。今後,隨著工程塑料的研製、開發和專用化的進展,其應用領域將不斷擴大,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四.回收
為了適應保護地球環境的需要,世界塑料加工業研究出許多環保新技術。在節省資源方面,主要是提高產品耐老性能、延長壽命、多功能化、產品適量設計;在資源再利用方面,主要是研究塑料廢棄物的高效分選,分離技術、高效熔融再生利用技術、化學回收利用技術、完全生物降解材料、水溶性材料、可食薄膜;在減量化技術方面,主要是研究廢棄塑料壓縮減容技術、薄膜袋裝容器技術,在確保應用性能的前提下,盡量將製品薄型化技術;在CFC代用品的開發方面,主要是研究二氧化碳發泡技術;在替代物的研究方面,主要是開發PVC和PVDC代用品。
在城市塑料固體廢棄物處理方面,目前主要採用填埋、焚燒和回收再利用三種方法。因國情不同,各國有異,美國以填埋為主,歐洲、日本以焚燒為主。採用填埋處理,因塑料製品質大體輕,且不易腐爛,會導致填埋地成為軟質地基,今後很難利用。採用焚燒處理,因塑料發熱量大,易損傷爐子,加上焚燒後產生的氣體會促使地球暖化,有些塑料在焚燒時還會釋放出有害氣體而污染大氣。採用回收再用的方法,由於耗費人工,回收成本高,且缺乏相應的回收渠道,目前世界回收再用僅佔全部塑料消費量的15%左右。但因世界石油資源有限,從節約地球資源的角度考慮,塑料的回收再用具有重大的意義。為此,目前世界各國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開發各種廢舊塑料回收利用的關鍵技術,致力於降低塑料回收再用的成本的開發其合適的應用領域。
一、回收熱能法
大部分塑料以石油為原料,主要成分是碳氫化合物,可以燃燒,如聚苯乙烯燃燒的熱量比染料油還高。有些專家認為,把塑料垃圾送入焚化爐燃燒,可以提供採暖或發電的熱量,因為石油染料86%都直接燒掉了,其中只有4%製成了塑料製品,塑料用完以後再送去當熱能燒掉是很正常的,熱能使用是塑料回收的最後方法之一,不容輕視。但是許多環保團體反對焚燒塑料,他們認為,焚燒法把亂七八糟的化學品全部集中燃燒,會產生有毒氣體。如PVC成分中一半是氯,燃燒時放出的氯氣有強烈的侵蝕破壞力,而且是引起惡英的元兇。
目前,德國每年有20萬噸的PVC垃圾,其中30%在焚化爐里燃燒,燒得人心惶惶,法律不得不對此擬定對策。德國聯邦環境局已規定所有的焚化爐都必須符合每立方米廢氣值低於0.1ng(納克)的限量。德國的焚化爐空氣污染標准雖然已經屬於世界公認的高標准,但仍然沒有敢說燃燒方法不會因機械故障放出有害物質,所以可以預見,各國環保團體仍將大力反對焚化法回收熱能。
二、分類回收法
作為塑料回收,最重要的是進行分類。常見的塑料有聚苯乙烯、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醯胺、聚氨酯等,這些塑料的差別一般人很難分辨。現在的塑料分類工作大都由人工完成。最近機器分類有了新的研究進展,德國一家化學科技協會發明以紅外線來辨認類別,既迅速又准確,只是分揀成本較高。
三、化學還原法
研究人員開始設法提煉出塑料內化學成分以便再利用。所採用的工藝方法是將聚合物的長鏈切斷,恢復其原有的性質,裂解出的原料可用來製作新的塑料。有些方法是通過加入化學元素促使相結合的碳原子化學裂解,或是加入能源促成其熱裂解。
德國拜爾公司開發出一種水解式化學還原法來裂解PUC海綿墊。試驗證明,化學還原法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它只能用來處理清潔的塑料,例如生產製造過程中產生的邊角粉末和其他塑料廢料。而家庭里使用過的沾染上其他污物的塑料,就很難用化學分解法處理。這種還原法的應用,要到21世紀才會大量利用水解法處理廢料。一些新的化學分解法還在研究過程中,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目前正在將酯解法運用於處理汽車廢塑料件。
空氣污染概述
即使天空晴朗時,我們周圍的大氣也並非如表面所見的明凈。空氣里充滿了看不見的固體、液體和氣體等不同形態的物質:如花粉、細菌、煙塵、濕氣等。所謂空氣污染,即指空氣中含有一種或多種污染物,其存在的量、性質及時間會傷害到人類、植物及動物的生命,損害財物,或干擾舒適的生活環境,如臭味的存在。換言之,只要是某一種物質其存在的量、性質及時間足夠對人類或其他生物、財物產生影響者,我們就可以稱其為空氣污染物;而其存在造成之現象,就是空氣污染。在了解何種物質進入空氣中會造成污染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乾凈空氣的組成。乾凈空氣的組成如表一所示:通常我們所謂的「空氣污染物」如二氧化氮、臭氧。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物質,在乾凈空氣中之含量均極微少;但在受到污染的情形下,這些特定物質中的某些種類會大量增加。換言之,某些物質在空氣中不正常的增量就產生空氣污染的情形。
二、空氣污染物的種類
空氣污染物的種類包含很多,它們的型態可能是固體狀的粒子,也可能是被滴或是氣體,或是這些型態的混合存在。目前我國法令所定義的空氣污染物有那些種類呢?依據空氣污染防製法及相關規定所定義,空氣污染物可分為四大項目,分別為氣狀污染物(包括硫氧化物勺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氯氣、氣化氫、氟化物、氯化烴等)、粒狀污染物(包括懸浮微粒、金局煤煙、黑煙、酸霧、落塵等)、二次污染物(指污染物在空氣中再經光化學反應而產生之污染,包括光化學霧、光化學性高氧化物等)及惡臭物質(包括氯氣、硫化氫、硫化甲基、硫醇類、甲基胺類) 等。比較常見的空氣污染物包括懸浮微粒、一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等,大多是由人為因素而產生。在我國法令中對於人為因素(如煙囪排放、交通工具排放等)而產生之空氣污染物,大多訂有「排放標准」來規范它們的排放。
三、空氣污染指標
空氣污染指標(Pollutant Standard Index,簡稱PSI)為參考美國環保署及其他機構所研議決定的指標,以0至500的數值來表示空氣污染的程度。這個指標值和健康的影響關系分為以下五個等級:
指標值 0~50
51~100
101~199
200~299
300~350
健康影響 良好
(Good)
中等
(Moderate)
不良
(Unhealthy)
極不良
(Very Unhealthy)
有害
(Hazardous)
http://ies.dyu.e.tw/es_25.htm
空氣污染物包括煙、蒸汽、焦紙(CharredPaper)、落塵(Dust)、油煙(Soot)、煤塵(Grime)、碳薰煙(CarbonFumes)、氣體、靄(Mist)、氣味(Order)、粒狀物(ParticulateMatter)、放射性物質(RadioactiveMaterials)、有毒化學物(NoxiousChemicals),或其他室外大氣中的含有物。
空氣污染的防治
防治空氣污染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個人、集體、國家、乃至全球各國的共同努力,可考慮採取如下幾方面措施:
1、減少污染物排放量。改革能源結構,多採用無污染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力發電)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氣),對燃料進行預處理(如燒煤前先進行脫硫),改進燃燒技術等均可減少排污量。另外,在污染物未進入大氣之前,使用除塵消煙技術、冷凝技術、液體吸收技術、回收處理技術等消除廢氣中的部分污染物,可減少進入大氣的污染物數量。
2、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大氣自凈能力。氣象條件不同,大氣對污染物的容量便不同,排入同樣數量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物濃度便不同。對於風力大、通風好、湍流盛、對流強的地區和時段,大氣擴散稀釋能力強,可接受較多廠礦企業活動。逆溫的地區和時段,大氣擴散稀釋能力弱,便不能接受較多的污染物,否則會造成嚴重大氣污染。因此應對不同地區、不同時段進行排放量的有效控制。
3、 廠址選擇、煙囪設計、城區與工業區規劃等要合理,不要排放大戶過渡集中,不要造成重復迭加污染,形成局地嚴重污染事件發生。
4、綠化造林,使有更多植物吸收污染物,減輕大氣污染程度。
回答者:中國大明白 - 高級魔法師 六級 3-5 16:48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
寫得非常好,非常認真。
㈣ 為什麼德國作為重工業大國,空氣質量遠比中國華北干凈
污染治理都有一個長期過程的,德國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時污染比中國只差不強。德國魯爾區是有名的工業區,60年代-70年代時期污染極其嚴重。德國花了30多年才治理好。
你可以查查世界八大公害事件,都是這些西方發達國家的,昔日污染都是非常嚴重的。1950年代的倫敦煙霧事件5天就死了5000多人。
1955年污染極其嚴重的日本四日市(後發生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㈤ 用地理位置來說明德黑蘭為什麼是世界上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
德黑蘭的北方是廣袤的厄爾布爾士山脈,阻隔了裏海吹來的溫暖潮濕氣流,時常出現的逆溫現象令德黑蘭的空氣污染物難以稀釋消散。常年乾燥少雲的天氣使德黑蘭日照極為充足,而紫外線加上污染物令空氣中臭氧含量上升。此外,據報道伊朗生產的汽油質素欠佳,使污染問題加劇。
大部分工業都分布在德黑蘭市郊,城市充斥著老舊的車輛,不符合當今的排放法規。許多市民都使用私家車或的士代步,造成嚴重的交通擠塞。
空氣污染
德黑蘭省北鄰馬贊德蘭省,西接加茲溫省,東界塞姆南省,南與庫姆省和中央省接壤。境內多為高山,其中德馬峰為全國最高的山峰,海拔超過5600公尺。
德黑蘭面臨嚴重的空氣污染,市內經常出現大范圍的煙霧,使人呼吸困難及導致肺部疾病。據估計,德黑蘭每天有27人死於空氣污染引發的疾病。據當地官員所說,惡劣的空氣質量在單一個月內可導致3600人死亡。
空氣污染的源頭8成來自汽車尾氣,其餘2成來自工業污染。一些估計認為單是摩托車已經佔了德黑蘭空氣污染源頭的3成及噪音污染源頭的5成。
政府致力於減少空氣污染,鼓勵的士和巴士以壓縮天然氣引擎取代汽油引擎。此外,自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在1979年建立以來便在市中心的交通繁忙時間期間設立了「交通分區」,進入「交通分區」的車輛受到特殊的限。
政府也希望提高市民對污染危害的意識,例如在全市安裝污染指標顯示器,監測懸浮粒子、二氧化氮、臭氧、二氧化硫及一氧化碳的含量,顯示器還會顯示空氣污染指標,空氣污染指標是以上5種污染物的空氣質量測量的綜合指數,將每種污染物的水平區分為安全、有害及危險。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德黑蘭、網路-德黑蘭省
㈥ 空氣中有哪些成分各種成分所佔的百分比是多少
20.93%氧氣,78.03%氮氣,0.98%稀有氣體,0.03%二氧化碳,0.03%其他
在遠古時代,空氣曾被人們認為是簡單的物質,在1669年梅猷曾根據蠟燭燃燒的實驗,推斷空氣的組成是復雜的。德國史達爾約在1700年提出了一個普遍的化學理論,就是「燃素學說」。他認為有一種看不見的所謂的燃素,存在於可燃物質內。例如蠟燭燃燒,燃燒時燃素逸去,蠟燭縮小下塌而化為灰燼,他認為,燃燒失去燃素現象,即:蠟燭-燃素=灰燼。然而燃素學說終究不能解釋自然界變化中的一些現象,它存在著嚴重的矛盾。第一是沒有人見過「燃素」的存在;第二金屬燃燒後質量增加,那麼「燃素」就必然有負的質量,這是不可思議的。1774年法國的化學家拉瓦錫提出燃燒的氧化學說,才否定燃素學說。拉瓦錫在進行鉛、汞等金屬的燃燒實驗過程中,發現有一部分金屬變為有色的粉末,空氣在鍾罩內體積減小了原體積的1/5,剩餘的空氣不能支持燃燒,動物在其中會窒息。他把剩下的4/5氣體叫做氮氣(原文意思是不支持生命),在他證明了普利斯特里和舍勒從氧化汞分解制備出來的氣體是氧氣以後,空氣的組成才確定為氮和氧.
空氣的成分以氮氣、氧氣為主,是長期以來自然界里各種變化所造成的。在原始的綠色植物出現以前,原始大氣是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和氨為主的。在綠色植物出現以後,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放出的游離氧,使原始大氣里的一氧化碳氧化成為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成為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氨氧化成為水蒸氣和氮氣。以後,由於植物的光合作用持續地進行,空氣里的二氧化碳在植物發生光合作用的過程中被吸收了大部分,並使空氣里的氧氣越來越多,終於形成了以氮氣和氧氣為主的現代空氣。
空氣是混合物,它的成分是很復雜的。空氣的恆定成分是氮氣、氧氣以及稀有氣體,這些成分所以幾乎不變,主要是自然界各種變化相互補償的結果。空氣的可變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空氣的不定成分完全因地區而異。例如,在工廠區附近的空氣里就會因生產項目的不同,而分別含有氨氣、酸蒸氣等。另外,空氣里還含有極微量的氫、臭氧、氮的氧化物、甲烷等氣體。灰塵是空氣里或多或少的懸浮雜質。總的來說,空氣的成分一般是比較固定的。
由於地球有強大的吸引力,使百分之八十的空氣集中在離地面平均為十五公里的范圍里。這一空氣層對人類生活、生產活動影響很大。人們通常所說的大氣污染指的是這一范圍內的空氣污染。工業的發展,向空氣排放了有害物質,污染了空氣,使空氣里增加了有害成分。當空氣里的有害物質達到一定濃度後,就會嚴重地損害人類的健康和農作物的生長,破壞了某些物質,又會使人的能見度降低,影響交通安全等等。因此,必須大力防止空氣的污染。
排放到空氣里的有害物質,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粉塵類(如炭粒等),金屬塵類(如鐵、鋁等),濕霧類(如油霧、酸霧等),有害氣體類(如一氧化碳、硫化氫、氮的氧化物等)。從世界范圍來看,排放量較多、危害較大的有害氣體是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是煤、石油在燃燒中產生的。一氧化碳主要是汽車開動時排出的。從全球估計,一氧化碳的排出量超過二氧化硫的排出量。
㈦ 全球10大空氣污染城市是哪些
1998年公布的一項權威報告表明,全球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依次為:太原、米蘭、北京、烏魯木齊、墨西哥城、蘭州、重慶、濟南、石家莊、德黑蘭。
2014年中國空氣污染排名(排名由最差開始)保定、邢台、石家莊、唐山、邯鄲、衡水、濟南、廊坊、鄭州、天津。2013年1月14日,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燃煤、機動車、工業、揚塵,這些污染源排放量大,是造成本次嚴重污染的根本原因。
(7)德國空氣有多少污染物擴展閱讀
大氣污染源就是大氣污染物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
1、工業:工業生產是大氣污染的一個重要來源。工業生產排放到大氣中的污染物種類繁多,有煙塵、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機化合物、鹵化物、碳化合物等。其中有的是煙塵,有的是氣體。
2、生活爐灶與採暖鍋爐: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爐灶和採暖鍋爐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燒過程中要釋放大量的灰塵、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污染大氣。特別是在冬季採暖時,往往使污染地區煙霧彌漫,嗆得人咳嗽,這也是一種不容忽視的污染源。
3、交通運輸:汽車、火車、飛機、輪船是當代的主要運輸工具,它們燒煤或石油產生的廢氣也是重要的污染物。特別是城市中的汽車,量大而集中,尾氣所排放的污染物能直接侵襲人的呼吸器官,對城市的空氣污染很嚴重,成為大城市空氣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汽車排放的廢氣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等,前三種物質危害性很大。
㈧ 德國unities空氣凈化器怎麼樣
Unities起源於德國,早年在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實驗室獲得等離子相關技術,它多年專注家用及個人空氣凈化產品、個人消費電子產品。經過綜合考慮之後,不推薦購買Unities的空氣凈化器產品。
Unities還承諾15天免費試用,30天免費換新,5年質保,非人為因素的質量問題運費由商家負擔,所以售後問題都不需要擔心。不過由於品控一般,噪音較大,凈化性能一般,因此不推薦購買。
㈨ 德國諾赫空氣凈化器能過濾哪些污染
能過濾哪些污染主要是看濾網的凈化精度,精度高,能過濾的污染物就越多,德國諾赫空氣凈化器的濾網精度一般是在0.3微米,能夠充分過濾毛發、PM2.5、粉塵、二手煙、灰塵、蟎蟲等室內空氣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