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人的身上會癢呢
皮膚瘙癢能刺激神經,導致患者難以忍耐,甚至睡覺時也不能消停,不得不撓來撓去,而這樣更加劇了皮膚的瘙癢。引發皮膚瘙癢的機理目前還不清楚,一些新發現使這一問題更加復雜化。不過,最新的一項老鼠研究表明,壓力能刺激老鼠皮膚的免疫系統,導致其瘙癢不已。加拿大和德國的研究人員表示,同樣的情況也可能出現在人類身上。
瘙癢是如何產生且在我們體內起什麼作用,目前還不太知道。
由於皮膚是抗感染的前線,這里聚集有大量的白細胞來攻擊入侵人體的細菌和病毒。有時皮膚會反應過度,導致出現炎性皮膚病,如皮炎和牛皮癬。
眾所周知地,壓力還容易導致得病,從一般感冒到癌症都有可能。研究人員指出,壓力還會通過皮膚中的大量免疫細胞來加劇皮膚病。為了測試這一點,科學家對一些老鼠施加壓力,發現確實有更多的白細胞擁入老鼠皮膚中。通過阻擋吸引免疫細胞進入皮膚的二種蛋白質LFA-1和ICAM-1發揮作用,科學家成功地阻止了壓力誘導下的皮膚白細胞的增加態勢。總之,這些數據表明壓力能刺激免疫細胞,避免出現皮膚病。科學家將此發現發表在11月刊的《美國病理學雜志》上。
先前的研究發現一些神經纖維專門讓我們能感受到這種難受的瘙癢感。科學家發現過敏反應時釋放的蛋白質――組胺能下令給一些瘙癢神經,將這種瘙癢感傳遞到脊髓,再經過脊髓傳遞給大腦。然而,組胺並不是惟一導致瘙癢的化合物。科學家發現對瘙癢敏感的神經纖維能以不同於組胺的方式來刺激身體的瘙癢感。
以下是一些導致瘙癢的因素:有蚊子或虱子叮咬、毒葛刺激、乾性皮膚、配戴的珠寶、皰疹、壓力和焦慮、葡萄球菌感染、牛皮癬、曬傷以及肥皂和洗手液。據美國醫學學會稱,人們常常過度使用肥皂。其實,溫和的洗劑或水就足夠清洗我們的皮膚。
『貳』 人身上為什麼會「癢」
皮膚發癢就需要用手抓,這是人人皆知的常識。為什麼我們會產生癢的感覺?怎樣才能消除這種感覺?這些問題直到最近才引起科學界的注意
癢和抓其實是我們處在快樂和痛苦、放鬆和緊張之間的一種奇妙的交叉狀態,但它們卻一直很少引起生理學家們的注意。大約十年前,一個對癢進行研究的科學家曾這樣描述這種奇妙的感覺:癢是人體某部分失常狀態的反映。很顯然,同疼痛一樣,癢也是吸引人們注意,自己身體的某一部分出了問題。
但是,後來的科學家們並不滿意這種粗淺的描述,他們開始重新提煉對癢的科學理解。他們把用來傳遞癢的感覺的神經末梢、作出反應的腦細胞和刺激發癢的其他分子作為研究重點,這些科學家相信,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揭開癢的謎團,並找出治療瘙癢症的方法。
癢到底是怎麼回事?
對於那些偶爾受到蚊蟲叮咬而產生瘙癢感覺的人來說,可能對癢的研究就顯得可有可無。然而對於那些癢與抓被一些不明的神經化學物質引起,癢成了對人體的折磨、灼傷了他們的皮膚、破壞了他們的睡眠甚至有時把他們逼到自殺的邊緣的人來說,科學家對癢的正確理解會成為他們解除痛苦的福音。
美國研究人員吉爾?約斯普維奇博士同很多來自世界不同國家的科學家一起進行癢的研究。他說,對癢進行研究的資金並不充裕,現在把癢當作疾病來治療的病人還很少,這個市場還沒有得到充分開發。在約斯普維奇博士的工作室中存放著他拍攝的病人症狀資料。這些拍攝都是病人睡眠時在夜間進行的,病人不時在床上扭動著,無意識地抓臉、軀乾和腳。癢是一種連接皮膚、神經細胞和大腦的感覺,這種感覺在人體的神經高速公路上飛速傳遞著。它是一種循環,當產生癢的感覺,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去抓,然而抓又會進一步刺激產生癢的感覺,這樣就會形成惡性循環,使人類的皮膚造成損傷。
科學家們發現,要想真正克服癢,就要找到皮膚背後的癢感的諸多傳遞過程。蚊子叮咬而產生的癢感是目前科學家最有把握解釋的,但即便如此仍有很多人們未知的東西。
當蚊子把它的唾液注射進人類的皮膚內,人體對抗蚊子唾液的抗體迅速發生反應,使皮膚細胞放出被稱為癢中介的組胺(當人類發生葯物或食物過敏、皮膚被紫外線過度照射後,皮膚細胞也會釋放出組胺,從而同樣會產生癢感)。組胺導致皮膚的神經細胞發出警報,警報通過神經中樞傳到大腦。目前科學家的了解也就到此為止,至於信號傳到大腦後又發生了什麼和信號傳遞的准確路徑都充滿著疑問。
長時間以來,科學家們認為,癢感的傳遞路徑同疼痛感是一樣的,事實上,癢只不過是微小的疼痛。但很多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假設是錯誤的。他們認為,疼痛不可能和癢共同分享同樣的神經細胞和路徑,除了兩者間的其他不同,兩種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並引發人體做出完全不同的反應。疼痛促使人類迅速從產生疼痛的根源上後退,而癢則促使人類發生抓的行為。前不久,德國生理學家研究了一組微小的慢傳遞神經,這種神經在人類的皮膚上分布著大量的觸角,德國的科學家認為,這些神經是癢傳遞專用的。針對這一發現,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神經生物學教授厄爾?卡斯坦司博士說:「發現癢的獨特傳遞道路將導致我們對癢的看法的變革性改變。」這種新發現說明癢是一種單獨的感覺,我們需要單獨對它進行研究。
與此同時,大腦中連接癢傳遞路徑的部分也於前不久被發現了。科學家在實驗中注射微量的組胺到參加測試者的皮下組織中,讓他們產生被蚊子叮咬的感覺。同時,科學家通過X射線來掃描實驗者的腦部,這樣通過發現腦部活躍的區域來判斷大腦發出癢的感覺的部位。
當實驗者皮膚開始發癢時,科學家看到他們的大腦負責感覺、計劃行動和大腦更深的地方負責形成更基本的疼痛和快樂感覺的部分開始持續活躍。這個實驗結果說明,大腦中並不存在專門的「癢中樞」,癢更像是一個多維神經網,它在感覺、行動和更深層的感情中樞的合作下發生。
抓為什麼能抑制癢感?
如果說癢充滿著謎團,那麼抓癢就更加令人不解。簡單來說,抓癢是一種放鬆,它由脊髓控制,不需要大腦發出指令。科學家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即使動物的脊髓同大腦的連接被切斷,動物仍然能夠做出抓癢的動作。但是,大腦也並非全無作用,抓癢仍然需要大腦提供「策略」―――抓的強度和方式,這需要大腦作出分析。目前,科學家對癢感覺的路徑和抓癢放鬆感覺的路徑是怎樣連接起來、相互協調的還不清楚。就連最基本的,為什麼抓減輕了癢的感覺現在仍然沒有確定的答案。
目前普遍的理論是,抓癢提供了一種反干擾:抓癢製造的輕微疼痛作為一種感覺傳遞到大腦中,分散了大腦對癢的注意力。當大腦專注於抓帶來的不舒服時,就會最終忘記癢的存在。這個理論不能解釋的是,有時抓癢反而會使癢的感覺進一步增強。一些科學家認為,當抓癢損傷了皮膚表層後,增加了皮膚被不明分子入侵的機會,這樣癢感又會產生,而且可能更加強烈。
『叄』 皮膚瘙癢問題
中醫學認為,這種病是血虛不足,陰津虧損,因而生風發癢。現代醫學則認為,由於冬季氣候寒冷乾燥,人體皮膚也變得干澀粗糙,甚至表皮脫落,使皮內神經末梢更容易受刺激而發癢。特別是老年人,由於皮膚分泌機能減退,所以一到冬季就容易發病。
一旦發病,可以試服養血滋陰的方葯;何首烏、生地黃、胡麻仁各15克,當歸、白芍、玉竹、白鮮皮、地膚子、秦艽、苦參各10克煎水,分3次服。另外分配合針刺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
在服葯的同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最好穿著柔軟寬松的棉織品內衣內褲,減少對皮膚的刺激。
2、經常在皮膚上搽一些甘油、冷霜之類,以滋潤皮膚。
3、有人以為皮膚癢是身上臟的緣故,於是天天洗澡,用肥皂使勁擦洗,甚至用燙水去止癢。其實,洗澡太勤只會使皮脂更加減少而加劇病情;用鹼性強的肥皂和燙水擦洗,也必然刺激皮膚而更加瘙癢。
『肆』 人為什麼會癢
人們很難用語言來表達清楚「癢」到底是一種什麼樣感覺,這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因為癢覺本身就是一種復雜的感覺,與觸、壓、痛、溫、冷等基本感覺均有關系。例如用棉花輕輕刺激口唇,可引起面頦部廣泛的呵癢感;蚊蟲叮咬後,開始是刺痛感,很快就出現局部皮膚的瘙癢感;對腋窩機械性刺激,也可以引起軀干廣泛的瘙癢感和欣快感。 迄今為止從組織學上尚未發現特殊的癢覺感受器,一般認為癢覺與痛覺關系密切,可能是通過游離神經末梢或毛囊周圍末梢神經網傳導的。也有學者認為:癢覺主要是由表皮、真皮交界處的感覺器官和淺層皮膚叢所感受傳導的。癢覺發生的機理是很復雜的,大多數皮膚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感。許多體內外因素,如機械性的搔抓,氣溫變化、強酸、醋酸、甲酸、弱鹼、甲基溴化物、芥子氣、昆蟲的毒液、某些植物(如漆樹、貓眼草、蕁麻)以及機體細胞受損後所產生的一些物質(如組胺、活性蛋白酶及多肽類物質)等,皆可引起癢感。有學者曾做實驗證明,皮膚內注射組織胺後,20~30秒內在注射局部皮膚會發生癢感,數分鍾後其周圍出現「癢皮膚」狀態,癢感加劇,並持續較長時間。它和「自家癢感」不同,前者用力搔抓也不解癢,後者輕輕摩擦或搔抓就可以止癢。另外,機體內臟器官病變也可以引起皮膚瘙癢,如慢性感染、糖尿病、甲亢、肝病、腎病、妊娠、腫瘤等,而精神情志因素,如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憂郁、焦慮等也都可以不同程度引起或加重瘙癢。總之,瘙癢的機制較為復雜,有待進一步研究。
『伍』 人為什麼會癢
人的皮膚為何會瘙癢?(轉貼)
據《生命科學》9月19日報道,皮膚瘙癢會刺激神經,令患者忍不住要用手不停抓撓癢處,有些人甚至在睡夢中也會四處抓撓,嚴重的時候,讓人簡直有一種痛不欲生的感覺。
導致皮膚瘙癢的一大罪魁禍首是皮炎,皮炎是一種由洗衣店清潔劑、黃金等一些能刺激皮膚的東西所引起的皮膚病。德國曼海姆大學神經生理學家馬丁·施梅爾茨說:「由於皮膚瘙癢,患者的生活質量都下降了。患者在遭受與瘙癢程度相同的疼痛時,他們似乎也能承受,但瘙癢卻讓他們無可奈何。」
神經會讓我們產生煩人、刺痛的感覺。盡管一些神經纖維主要用於感受疼痛和觸覺,但人體上還有其它神經纖維專門感覺瘙癢。人體過敏反應時所分泌的蛋白質———組胺,支配一些發癢神經去向脊髓傳遞信息,信息在脊髓得到處理後,反饋給大腦。
瘙癢時大腦中被激活的區域同我們疼痛時被激活的區域非常相似。抗組胺劑可通過消除組胺發送信號的能力發揮作用。然而,組胺並非人體中惟一能引起瘙癢的化學物質。差不多十年前,施梅爾茨首次發現對瘙癢敏感的神經纖維。最近,他又發現了一種新的神經纖維的存在,施梅爾茨說:「顯然,不止一種神經纖維刺激瘙癢。我們發現了同對組胺敏感瘙癢纖維有關的大量信息,目前正在調查新類型的瘙癢纖維,結果可能有助於更全面地解釋慢性瘙癢疾病的原因。」
瘙癢是眾多病症的前兆。事實上,暴露給植物、動物和金屬物質所產生的反應都會引發瘙癢。天氣變化、細菌、疾病和寄生蟲也會影響瘙癢感,而壓力更能使瘙癢加重。
『陸』 皮膚瘙癢出現小米粒紅點是怎麼回事
感覺你的症狀象「皮膚瘙癢症」。
皮膚瘙癢症是指無原發性皮損而自覺瘙癢之皮膚病,中醫稱「癢風」、「風瘙癢」。
皮膚瘙癢症的發病原因是外受風、濕、熱、蟲侵孫或精神緊張、情緒激動、衣被過暖、機械刺激,服食辛辣、魚蝦、酒類、咖啡、濃茶等發物,攝入含錳食物不足等多種因素,導致全身瘙癢。瘙癢有全身性的,也有局部的。
民間應用散風清熱,養血潤膚,除濕殺蟲法治料本病,療效顯著。
1:處方:生地15克,全蠍、僵蠶、苦參各6克,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各5克,薄荷、甘草各3克
服法:水煎,日1劑,服2次
療效:服葯3劑,治癒率達100%
2:葯酒療法
處方:了刁竹、麝香草(又名蘭花草)、甘草各50克,50%酒精500毫升。甘油15毫升,冰片0.5克,香精2滴。
用法:葯放酒精內浸泡15天後,加甘油、冷開水各15毫升,在加冰片、香精混勻。外擦患處,日3次。
療效:擦葯3-5天,治冬季皮膚瘙癢症,有效率達96%
『柒』 臉上干癢是怎麼回事呢
可能是護膚品,也可能是亂用護膚品引起的,總之你現在的皮膚是敏感性乾性皮膚,護理時要特別注意!以下是敏感性乾性皮膚的護理方法,希望對你有用了!不過不要用面膜了,會更傷害皮膚的哦,要當心 了! 乾性敏感皮膚的保養方法: 1)保護:以手溫讓乳液更快被吸收。用乳液或乳霜立即補水是重點,天然保濕因子(NMF)分子釘(CERAMIDE)並於塗抹前先在雙手推勻,再整臉推開,利用手溫讓乳液或乳霜更快被肌膚吸收! (2)保濕:以礦泉水噴霧濕敷:乾性敏感肌的人,可以嘗試以化妝棉沾取礦泉噴霧濕敷,舒緩干癢,泛紅! (3)清潔:乾性敏感肌膚較其他敏感肌膚更容易受到剌激,最好以溫水清潔肌膚即可! 希望能夠幫到你啦! 正確的清潔步驟是,清潔,保濕,再加上保護,只是因為時間的關系,我給打反了,抱歉了! 當感覺臉部火辣的感覺時,可以試試用毛巾敷下面部,看感覺 會不會好點?也有人說這個方法不是每個人都適用,所以一定請慎重考慮 好再做,我也不希望我的回答讓你的皮膚再受傷害,我會很內疚的了! 另外,再參考下以下的回答吧: 當皮膚突發性敏感時,又不適合用裸臉修復(就是只用清水洗臉,其它什麼也不擦,稱之為裸臉修復,因為你的皮膚呈乾性,裸臉這個辦法只會讓皮膚更發干,所以這個方法不適合你了!)怎麼辦呢?參考下以下的回答吧: 1,減少保養品種類:多餘的步驟暫停,維持基本三步驟就好 當肌膚有敏感徵兆時,就要立刻減少保養品,到底要擦多少,肌膚才會夠用又安全呢?答案是:給肌膚最根本的保濕,舒緩,把保養品的種類降至最低,就能夠還原健康肌膚(這點我試過,效果MS還不錯,樓主請慎重考慮了!) 2,避免剌激性保養:避免果酸,去角質,酒精化妝水等剌激產品 美白產品中常見的左旋C,果酸等成分,或磨砂去角質,深層清潔面膜,作用原理都是針對角質層加強代謝,對於敏感性皮膚而言都太剌激了!另外,反復搓洗的洗臉動作,盡量濃縮在一分鍾內完成(PS:個人覺得半分鍾內完成已經很多了,還一分鍾,皮膚只怕更敏感,雜志上說的看來也不完全可信嘛),總之,降低對肌膚的碰觸,能避免引起剌激的幾率! 3以乳霜質地取代精華液:用乳霜質地緩解精華液的剌激性 精華液內的保養成分,濃度較精純,加上液狀質地滲透力強。對肌膚的剌激也較高。而霜狀能降低剌激性,就好象安全氣囊,避免肌膚直接受到沖擊!敏感肌膚美人若想用高濃度精華液,先用保濕乳霜MIX後再擦,讓肌膚慢慢適應 4用礦泉噴霧取代化妝水:暫停使用化妝水,改用礦泉噴霧補充水分 化妝水通常含有酒精,醇類等高揮發性成分,蒸發的瞬間也會帶走肌膚的水分,只會使敏感性皮膚更加干癢。以礦泉噴霧取代化妝水,因為少了醇類,多了舒緩鎮定肌膚的礦物成分,如鉀鎂,在敏感期間用,皮膚依舊健康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