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巴黎和德國有什麼關系

巴黎和德國有什麼關系

發布時間:2022-08-25 02:08:58

① 法國和德國的歷史恩怨

法國和德國的歷史上經歷了三場戰爭,即1870年普法戰爭、1918年一戰和1939年二戰,最後隨著歐共體的成立而和解,具體詳情如下:

1、普法戰爭

1852年,拿破崙的侄子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解散了一切政黨,並加冕稱帝自稱拿破崙三世,成為了法蘭西第二帝國的締造者。

隨後幾年裡,德意志的著名邦國普魯士在國王威廉一世和「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帶領下完成了三次王朝戰爭,從丹麥、奧匈帝國出拿回了自己想要的領土,並通過1870年的普法戰爭成功打敗法國。

俘虜了拿破崙三世,拿破崙第二帝國就此垮台。普法戰爭的後果極為嚴重,法國混亂不堪。法德邊境地區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被迫割讓給了普魯士。

普魯士通過阿爾薩斯和洛林,將自己的魯爾區相聯合,煤鋼合一,國力大大發展。更有甚者,威廉一世和俾斯麥竟然在次年選擇在法國凡爾賽宮的鏡廳宣告了德意志帝國的成立,還頒布了《德意志帝國憲法》。

在其他國家的王宮里,宣告了自己國家的建立,而且這個國家還割讓了自己國家的土地,拿走了大量的戰爭賠償,殺死了自己的軍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此刻的法國沒有任何能力跟強大的德意志帝國抗衡,他們只能默默發展,積蓄力量,等待時機一舉反攻。他們一等就是四十八年。

2、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作為戰勝國對處於戰敗地位的德國獅子大開口,要求了大量的戰爭賠償,要求德國歸還佔領了四十八年的阿爾薩斯和洛林。

還要求德國解體所有的軍用飛機和設施,還不讓德國擁有超過十萬的陸軍。不僅如此,在法國接壤的土地上建立了裝備齊全火力猛烈的馬奇諾防線,以此抵擋德國。

德國元氣大傷,但法國如此強硬的手段不僅沒有給予德國反省的可能,反而在全德國人民的心中播下了復仇主義的種子。他們只是在默默地等待一個人點燃他們心中的火,然後一發不可收拾的野火燎原。

3、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年,德國用閃電戰閃擊波蘭,一個月後華沙淪陷,波蘭覆亡。德國在攻陷波蘭後立馬掉轉槍頭兵鋒直指法國。

在傑出將領曼施坦因的帶領下,德國人北上橫掃波蘭和挪威,越過了「飛鳥都無法逾越的阿登山區」,繞過了馬奇諾防線,將法蘭西平遠變成了檢驗閃電戰的試驗場。

6個星期後,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潰敗,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被徹底從地圖上抹掉。二戰結束後,德國作為戰敗國再次受到了 審判。

但此刻的法國再也沒有曾經那種報復性的要求了,因為戰爭的受害方永遠都是兩個,誰都不能置身事外。

4、歐洲煤鋼共同體成立——法德握手言和

1958年,歐洲煤鋼共同體的建立,法德終於放棄了百年恩怨,握手言和,共同為人類的發展而努力。

(1)巴黎和德國有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法國德國歷史上曾是一個國家

幾千年的歐洲土地上,當中有個日耳曼蠻族。有三大蠻族分別是耳曼、斯拉夫人、凱爾特人。法蘭是一支部落 ,西羅馬帝國被打敗,逐漸擴大了實力的法蘭克人。

481 年,部落酋長繼續由克洛維擔任,他開始竭盡全力的擴大實力,日耳曼的大部落給打敗了,匈人、柔人也沒逃過此難。

在那個時候,西羅馬國家的殖民地佔領了歐洲大部分領土,為了清楚余黨,帝國統治者斷斷續續的跟法蘭克部落進行戰斗。

486 年,完全把高盧地區給佔領,法蘭克王國建立了。到了751年,侏儒管涌部長篡奪了王位,法蘭克的稱號被繼續延用。公元800年的時候,查理繼承皇位後經常向外擴張,而且規模非常大。

查理大帝在世界歷史上有很大名氣,打仗樹立了他的名氣。根據記錄,查理在世侯發起了53次戰役。東征西討,從而使得領土得以翻了一番,從而被稱為查理曼。

當時,德國和法國沒分家,法蘭西的領土還包括荷、比、奧、意。因國土面積的擴大,滅亡禍根便從此埋下了,內部矛盾因言語不通,各自經濟不同的發展而產生。

查理死了,他的兒子虔誠者路易稱王。後來虔誠者路易死了,他的三個兒子禿頭查理,洛塔爾,路易繼位。就此,中國帝王就比歐洲國家聰明,皇位只能一個人繼承。

而他們卻三個人一起繼位,於是他們相互之間便開始征戰,法蘭克帝國從而不斷內亂。最後導致法蘭克,不斷戰爭。

三兄弟以及他們的後代,他們覺得這樣打來打去,沒有任何意義,於是就開始商討,另外劃分區域。簽訂了凡爾登條約是在843年,把帝國分成了三份。

法蘭克帝國從此一分為三,最後演變成法,德 ,奧,瑞,意幾個國家。

② 巴黎和會召開和法國成為德軍佔領區有什麼內在聯系

一戰結束召開巴黎和會,把德國重要工業區阿爾薩斯和洛林割讓給了法國,這一點,成為了希特勒上台後心頭之痛,於是在二戰初期,希特勒就派軍隊重奪萊茵蘭地區(說是為了解放那裡的飽受折磨的德國人)。隨後,隨著英法兩國的綏靖政策,希特勒的胃口越來越大,並採取了出其不意的曼施坦因計劃繞過馬其諾防線,直取巴黎。

③ 二戰後法國和德國合作的背景及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德兩國作為地區大國實現了從敵對到合作的轉變。通過走歐洲聯合道路,法德實現了和解,不僅成功地建立了德法親密的夥伴關系,而且兩國的深入合作,促使歐洲一體化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建立在歐洲一體化基礎上的法德合作已成為大國合作的典範。 實踐證明,只有合作才能實現國家和區域的穩定和發展。特別是在區域一體化成為歷史發展潮流的今天,地區大國的合作在區域一體化中發揮著重要的核心作用,為地區一體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領導力量,這對於促進區域合作深入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因此我們有必要研究戰後法德合作的歷史,分析德法合作成功的基礎和兩國推動歐洲一體化啟動的過程,從而為中日合作與東亞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 本文以大國合作以及區域一體化的基礎來建構本文的理論框架,介紹了二戰後初期法國、德國歐洲政策的形成以及早期歐洲一體化的嘗試,認為法德兩個世仇冤家在特殊的國際背景下產生了共同的利益,走歐洲一體化道路成為兩國實現各自國家利益的最佳方式。法德合作的思想基礎是歐洲政治精英提出的法德和解思想與歐洲聯合思想,現實基礎是兩國有合作的實力和意願,同時戰後初期美國的歐洲政策也是支持法德合作和歐洲一體化的。在內外部因素聯合促成下,法德合作需要解決的最大政治障礙在於魯爾問題,美國重新武裝德國,使法國不得不主動提出方案來徹底解決魯爾問題,舒曼計劃便是為解決魯爾問題而設計出來的絕佳方案。為了實施舒曼計劃,以阿登納、舒曼、莫內為代表的法德兩國的領導人與政治精英進行了協調與談判,在兩國合作的基礎上共同推動了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成立,這是第一個具有超國家性質的機構,它既是法德和解的開端,同時標志著歐洲一體化的正式啟動。法德合作確立了兩國在歐洲一體化建設中的領導地位,也為歐洲煤鋼聯營設計了可行的制度和目標,奠定了歐洲一體化的框架和大體方向,對以後的歐洲一體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④ 德國首都巴黎什麼梗

嘲笑不熟悉國家常識的人。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德國在創新領域排名第一,首都是柏林,但是會有很多人把它弄錯,認為德國的首都是巴黎。巴黎,是法蘭西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世界五個國際大都市之一。

⑤ 德意志的統一與法國的關系

通俗的講,德國統一前歐洲大陸的霸主是法國,統一自然使德國力量增大威脅法國的地位,法國就阻止德國的統一,結果德國把法國擊敗,成功統一,並把法國踩在腳下,自己成為了歐洲的霸主。所以兩國矛盾很深。

⑥ 為什麼法國和德國是歷史上的宿敵

因為德國的前身德意志地區在法國國土所在位置以東,一個地區聯盟的崛起勢必成為法國在之後百年最為強勁的對手,而這個聯盟的主導者,叫做普魯士。

1866年,普魯士在普奧戰爭中打敗奧地利後,這場兄弟間的對決也讓奧地利無法再與普魯士爭奪德意志地區的主導權。在這種情況下,法國成為了阻礙德意志實現統一的最後障礙。因而德意志要實現統一,法國必定會是跳出來予以反對的勢力之一。這就是後來的歷史事件——普法戰爭。

1866年的普奧戰爭的勝利嚴重威脅到法國在歐陸的霸權。關於法德兩國的關系,其實尚未至戰爭階段,普魯士王國國王威廉一世曾回復法國稱德法兩國仍應展開會議商討阿爾薩斯等地的歸屬,而俾斯麥斷然拒絕了會議,使拿破崙三世十分憤怒,因而挑起普法戰爭。

(6)巴黎和德國有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公元800年,法蘭克人首領查理曼建立了東自易北河和多瑙河,西至大西洋,南起比利牛斯山和義大利,北至北海的龐大帝國。查理曼死後,他的三個孫子在公元843年通過《凡爾登條約》三分帝國,由此形成了後來的德意志、法蘭西和義大利三國的雛形。

本是同根生的法國和德國在千年之後成為歐洲大陸上一對難以化解的宿敵,兩國的恩怨持續百年之久。1995年4月27日,德國統一後的總統羅曼·赫爾佐克在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舊址舉行的紀念集中營解放50周年集會上發表演說,提醒全體德國人絕對不要忽視或忘記法西斯德國犯下的罪行。

在演說中,赫爾佐克向全世界表示:法西斯德國寫下的一段殘害人類的黑暗歷史,永遠是德國的羞恥。

⑦ 法國與德國的關系怎樣

法德關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對外關系中中心問題之一。法國對德關系經歷了一個「肢解-和解- 合作」的曲折過程。

鑒於70年中,法國三次(1870,1914,1940)遭到德國的入侵,又擔心戰後德國東山再起,重新構成對法國的威脅;出於對本國經濟利益的考慮(即需要魯爾地區和薩爾地區的煤鐵資源),在戰後初期法國主張肢解德國,建成像1871年以前那樣鬆散的聯邦,魯爾地區由國際管理,薩爾地區在經濟上與法國聯系。但是,法國的對德主張遭到決定德國民族命運和前途的美國和蘇聯的冷淡、抵制和反對。與此同時,法國和德國兩國的壟斷資本開始相互滲透,從而使兩國經濟逐漸加深了相互間的依賴。正是在上述因素的影響下,加上要利用德國來加強法國在歐洲和世界上的地位的政治考慮,法國開始改變要肢解德國的立場,採取了和解的政策。戴高樂於1949年9月25日系統地論述了他的新見解:「總有那麼一天,在德國人民和法國人民之間有可能達成一種直接的、實際的協議。……將來會不會有一個歐洲,就要看日耳曼人和高盧人之間會不會直接達成協議。」戴高樂的新見解正好代表了第四共和國政府的看法。而正是法國採取了和解的政策,促進了法德兩國的接近,在第四共和國期間兩國開始建立經濟聯盟。

第五共和國初期,戴高樂把德國作為歐洲建設的關鍵。1958年9月,戴高樂與西德總理阿登納(Adenauer)舉行了第一次會談。在會談中,戴高樂指出歐洲聯合的極端重要性,而這種聯合首先要求巴黎和波恩的合作,使兩個民族言歸於好,並把兩者的力量和能力結合起來。通過談判,雙方達成了諒解、互通有無和科技交流的協議。從此揭開了法德關系史上的新的一頁。1962年9月戴高樂訪問德國把兩國關系推向高潮。他導致兩國於1963年1月23日簽訂了法德合作條約。根據條約規定,兩國政府就外交政策的重大問題、首先是共同利害的問題將定期磋商;法德兩國首腦每年進行兩次會晤,兩國外交部長每季度舉行一次會談。法德兩國還開展防務、教育和青年的交流。法德不僅取得了相互諒解,而且建立了密切的關系,形成了巴黎-波恩軸心。法德軸心構成了歐洲聯合的基礎,成為推進歐洲一體化向前發展的主要動力。

蓬皮杜執政期間,擔心西德經濟的發展導致在歐洲經濟共同體內的支配地位,對西德東方政策的疑慮和保留,決定接近美、蘇、英來抑制西德,因此法德關系有所鬆弛。但從總的方面來看,蓬皮杜為了推進西歐聯合,還是要藉助西德,在歐洲經濟共同體內部加強兩國間的合作。

吉斯卡爾·德斯坦認為,法德兩國是西歐聯合的基礎,應該把法德的關系推向縱深方向的發展。1978年,法德雙方為了加強政策協調,規定兩國首腦會晤從每年兩次增加到每年四次。

密特朗為了平息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國對「法德軸心」提法的不滿,避免使用「法德軸心」,但為了歐洲建設的需要仍然要保持法德「特殊關系」。法德兩國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密切合作和緊密的配合,加速了歐洲一體化前進的步伐,並加深了兩國在各個方面的關系、特別是軍事方面的關系,如1986年2月法德兩國決定實行戰略和軍事合作和1987年3月兩國決定聯合生產一種新型武裝直升飛機,從而使兩國形成了某種「聯盟中的聯盟」。

希拉克當選總統後,大力調整外交政策,積極推動西歐建設。他為了維護法國大國的地位、對美國的「單邊主義」進行抗爭、造就歐洲一極,首先加強法德的合作,重申了「法德軸心」的重要性,指出「歐洲雙發動機」作為推動歐盟發展的聯合力量仍然有其現實的意義,在歐洲一體化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法德兩國首腦決定兩國首腦的非正式會晤今後將定期舉行,每6周到8周舉行一次,兩國外長每月會晤一次,以便加強法德兩國在歐洲建設政策的協調以及雙邊的合作。自此,法德從峰會到部長等各個級別的會議經常召開,就雙邊關繫到准備歐洲聯盟文件進行協調或起草。法德兩國從政治、經濟、貨幣、軍事、社會、文化、青年各個方面開展了密切的合作和交流。這在兩國關系史上是空前的,在國際關系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⑧ 二戰時期德國和法國是什麼關系,急急急!!!!

是戰勝國和仆從國的關系
二戰伊始,法國就戰敗投降了,所以,二戰時期,法國是納粹德國重要的軍工企業生產國,而且,法國有大量的志願軍入,參加了德國武裝黨衛軍,夥同納粹德國參加了侵略戰爭,為納粹德國效力。

⑨ 巴黎是德國還是法國

法國的啊。法國巴黎,浪漫之都。

閱讀全文

與巴黎和德國有什麼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