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開學要帶什麼東西
如果是要准備齊全的話,是有些麻煩,如果只是稍稍准備的話,好像也就准備些文具類的、生活用品類。比較難准備的就是我們的這個心理上的疏導,但是這個對於小朋友來說應該不是什麼問題,正好是可以鍛煉的。
物品清單有些多,能想到的有:水壺水杯保溫杯、干濕紙巾、雨傘&雨衣、書桌、護眼燈、鬧鍾、運動鞋、2H或HB鉛筆、書皮、標簽紙、橡皮、筆盒&筆袋、轉筆刀&削筆器、尺子、畫筆等等。望採納
Ⅱ 小學開學入學要准備的物品清單有哪些
需要准備的:文具類、生活用品類。
文具類:2B鉛筆、2B橡皮擦、包書皮、標簽紙、筆盒或是筆袋、削筆器、尺子、三色筆、筆記本、教材、開學寄語或開學建議(心理上的准備)等等。
生活用品類:水壺水杯保溫杯、干濕紙巾、雨傘、雨鞋、書桌、護眼燈、鬧鍾、運動鞋。
(2)德國小學開學需要准備什麼東西擴展閱讀:
開學,漢語解釋有開設學校、啟作學者、學期開始三個釋義。但在日常生活中用的比較多的是學期開始。現代漢語中開學通常指學生們經過假期的休息之後,重新返回學校繼續學習。根據國家與學制不同,每年的開學日會有2-4個,代表一個新學年開始的開學日一般會進行儀式。
在假期結束之後開學之始,中小學生所表現出的一種明顯的不適應新學期學習生活的非器質性的病態表現,心理學家們稱之為「開學綜合症」,又叫「開學恐懼症」。
「開學綜合症」有多種表現形式,在生理上多表現為:失眠、嗜睡及一些查無原因的頭暈、惡心、腹痛、小便失禁、疲倦、食慾不振等;在心理上則多表現為:記憶力減退、理解力下降、厭學、焦慮、上課走神、情緒不穩定等。
心理醫生認為這些表現都是人潛意識的心理防禦機制,將一些不願面對、不認同、被壓抑、不愉快的負性情緒,轉換成一些軀體症狀而造成的,持續一段時間後症狀有所好轉。
Ⅲ 世界各國的小學生是怎麼迎接開學的
進入九月,世界大部分國家迎來開學季。不同國家的中小學課堂迎接開學的方式不同,德國以歡快玩樂的方式讓孩子們做好暑假與課堂的准備,法國有的地方會給家長們專門放假去陪孩子上第一堂課,韓國新入學的孩子將會體驗到老生們熱情周到的校園向導服務,為他們盡快熟悉校園提供很多便利。讓我們一起看國外的熊孩子如何萌萌噠開始迎接新的 semester吧。
法國
大企業會給家長專門放假陪孩子
法國小學秋季開學日是每年九月的第一個周二。父母十分重視開學日,一般都會陪伴孩子到學校,法國一些大型企業還會專門給有孩子上學的家長放假一天,這樣就方便家長帶孩子去購買文具。
而學校方面,一般不會舉行隆重的開學典禮,孩子們只需到校半天,認識老師、同學,熟悉教室,了解校規,氣氛相當輕松。另外,學生還會拿到一張學慣用品購買清單。不過,法國孩子在開學第一天無法像中國孩子一樣領到新課本,因為這里的小學生和初中生都是從學校的圖書館免費借課本來用的,一個學期結束後必須完璧歸趙。這種免費教科書循環使用制度在法國已經有百年歷史。
俄羅斯
開學第一課叫做「勝利課」
「這是我們期待已久的第一聲鈴響,馬上就要開學啦!你好,愉快的節日!你好,親愛的學校!」這首歌在俄羅斯耳熟能詳。每年9月1日,俄羅斯學生都會唱起這首歌。對他們來說,開學第一天就是隆重的節日,而鮮花和蝴蝶結則是節日不可缺少的元素。按照傳統,這一天,孩子們要將鮮花送給老師,而所有女生都要在頭發上系白色蝴蝶結。在開學日活動的最後,一名高年級的男生要將一名1年級的女生扛在肩上,同時她會得到一隻大鈴鐺。當男生帶著她經過所有人時,她要搖響鈴鐺,鈴聲將標志著新學年的開始。
而俄羅斯學生每年開學第一課「勝利課」,也獨具特色。2010年,莫斯科教委決定在開學第一課講授國家和民族勝利史。「勝利課」每年一節,內容並不相同,目的是增加學生的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德國
收到特色糖果,包塞滿文具小玩具
德國小學生入學第一天,學校會為他們舉行盛大的入學儀式。這一天,新生和他們的家長都會盛裝參加入學儀式,最有特色的是每個新生都會捧著一個碩大的圓錐形糖果包。這種糖果包外表是色彩鮮艷的各式圖案,裡面塞滿了文具、小玩具、糖果等各種小禮物,慶祝孩子真正邁入人生課堂。
漫長的學校生活就要開始了。為了使嚴格的學校生活多一份甜意,德國的家長都要為新入學的孩子准備一個紙喇叭筒。喇叭筒各式各樣,有大有小,有的畫著米老鼠、唐老鴨、獅子王等孩子們喜歡的卡通形象,有的畫著白雪公主、七個小矮人等童話人物,也有的做工精細,色彩斑斕,傾注著家長的一片愛心。孩子去學校報到的那一天,家長就要將喇叭筒送給孩子,回家後繼續由家長保管。等分班那天,也就是等孩子正式成為學生後,才允許孩子將喇叭筒打開,孩子才知道裡面的內容。一般,除糖果外,喇叭筒里還有彩筆、卷筆刀、小玩具等。
韓國
享受學長關愛,開學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韓國的學校雖然說也是有兩個學期,但與我們不同的是,3月份開學是第一個學期,九月份開學是第二個學期。所以,眼下九月的開學季一般不會有什麼大的活動。學生是在3月份的學期升入高一年級,那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學年裡,新入校的學生都會享受老生熱情的「校園導游」的服務,學期初始的各種集體活動也會幫助新生迅速的融入新環境、結交新的朋友。
韓國小學開學的第一堂課通常不講課,也不傳授學生任何知識。因為學生之間都是陌生的,每個人心裡都充滿了好奇。大家非常注重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班主任和學生會做一番自我介紹,讓班級關系變得更加融洽,具有親和力。老師會特別向學生強調,進入小學後應該抱有一種怎樣的態度去學習,並且讓學生們懂得熱愛和遵守禮節。
英國
請家長離孩子遠一點
小學一年級新生開學的第一天,學生們的主要活動就是認識新同學和老師們,而老師往往會在開學第一天對陪孩子來學校的家長提一點要求,那就是「離孩子遠一點」。因為孩子們一般會對第一天上學表現出興奮和積極的態度,反而是他們的父母會因為擔心孩子在學校不適應、遇到各種問題而焦慮不安。
日本
安全防災教育很重要
在日本,新學期的第一天不上課。師生們從打掃衛生開始一個新學期,然後才是開學典禮、校長講話、唱校歌等。開學儀式後,學生回到自己的班級教室,教師會檢查學生的健康狀況,看是否發生過傷害事故;老師會帶領學生們了解新學期的日程安排,制定學期目標,了解在學習和生活(包括安全問題)上需要注意的事項,最後是學慣用餐禮儀。
此外,日本的開學第一天也是全國的「防災日」,學校會安排一系列以防災、安全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包括學生避難演習、安全回家指導、交通安全教室等。教師和家長進行交接學生的訓練後,學生由各自的家長領回。新學期第一天的「功課」結束。
美國
老師家長共同制訂學期計劃
美國小學的老師會在開學的第一天站在教室門口,和每一位新生握手,並帶領學生到早已安排好的座位坐下。開學伊始,學校大都要將新學期開設的課程以及學校的活動安排告訴學生和家長,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課程,老師也可以結合家長的建議為學生制訂新學期的計劃,通過召開家長會設定新學年的目標。
有的老師還會交給家長一本「老師——家長日誌」,這將成為老師和家長聯系的紐帶。從開學第一天起,學生的種種表現,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都會被記錄下來,老師和家庭共同關注孩子的發展。學生們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可以從第一天起就努力糾正自己過去的缺點,在新學期里養成好的習慣。
Ⅳ 小學生開學前必做哪些准備
一、制定作息計劃
假期里,娃娃們始終處於自由鬆散的狀態。馬上就要開學了,如何使娃娃們恢復正常的作息,是家長們的當務之急。這就要求家長和娃娃共同商議制定作息計劃。至少要在開學前一個星期,讓娃娃執行上學期間的作息制度。比如,上午8-11點,正是上課時間,不要讓娃娃過分沉迷於游戲玩樂或貪睡等,最好靜下心來,讀讀書,看看報。時間一長,娃娃的「玩心」自然就收回來了。這樣一個逐漸習慣的過程,家長要不斷提醒娃娃遵照作息計劃。
二、堅持讀書積累
開學前,要讓娃娃的心沉靜下來,多讀讀書。
首先,如果娃娃手裡已有新學期的語文書,可以讓娃娃從頭至尾讀讀,(讓他們)對新學期的講授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
其次,可以找一些與語文教材有關的、內容比較輕松的課外讀物來讀,以拓寬娃娃們的知識面,加深他們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比如,可以看看教材中涉及了哪些中外名人或大作家,可以通過網路了解這些中外名人或大作家的作品及寫作背景、主要成就等。如果有條件可以到書店有選擇地購買,並閱讀。最重要的是要培養閱讀的興趣,通過熟悉課本知識從心理上做好迎接新學期的准備,不要對開學有抵觸情緒。
Ⅳ 小學開學,需要帶什麼東西去報到
1. 書包
一個好書包,最核心的要素是舒適、安全和放得下!建議選擇的尺寸稍微大些。即使是一年級新生,除了學科科目外,每日需要帶的東西可能還有識字卡片、課外閱讀書、字典、餐墊等;有時還需要帶美術盒和跳繩等,東西並不少。所以書包尺寸不建議太小。
書包自重不要太重,肩帶背部要舒適,背部最好有軟墊且易於排汗。每天裝的書已經很重,如果書包自身也重,材質又不透氣,無疑是在給孩子增加負擔。書包的整體設計要適合兒童的生理曲線,因此買書包的時候不妨讓他們親自試背。
拉鏈牢固、具有分隔袋。一學期下來孩子會無數次拉開書包拉鏈,所以拉鏈質量要耐用一點。除了最大空間的大袋子,書包還需要有間隔袋,可以放手帕、字典、綠領巾、餐墊,邊袋可以放水杯、餐巾紙等。這樣可以方便幫助他們分門別類地整理,不至於一找東西就把書包弄個「兜底翻」。
還有一點,除非學校統一配置,否則不建議低年級學生購買拉桿箱書包,曾有這樣的事故發生,孩子拖拉桿箱書包絆倒其他學生,倒地學生把牙都磕壞了。對於自律性還不夠的小學生,應當盡量把危險程度降到最低。何況,如果教室不在一樓,難道他們會把拉桿書包從樓梯上拎下來嗎?他們多半會「噔噔蹬」一路拖下來!
2. 鉛筆盒
鉛筆盒要選基本款,無數老師反饋,有彈射開關的,鑲嵌玩具的、疊影變幻圖形的,孩子上課總是忍不住去玩,非常影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所以不要太高估孩子的自製力哦!
低年級的孩子,不妨選一款塑料或者鐵皮的雙層鉛筆盒,就是最實用的。過來家長支招,鉛筆盒不要選「太扁」的,現在有些記號筆比較粗,放進去後鉛筆盒合也合不上。
另外也有家長反饋,有些孩子的課桌小,常會發生鐵皮鉛筆盒「ang」一聲掉落情況,要麼教育孩子把鉛筆盒合適放置,要麼換一款塑料的。也有學校要求學生用輕便布藝的筆袋,可以聽取下老師的意見。
3. 鉛筆
木質鉛筆,一般低年級小學生每天需要帶6-8支削好的鉛筆,各學校和老師要求的型號會不同,有HB的,有2H的,可以先根據老師的要求來。後期學習中,如果發現孩子寫字勁大,用HB寫得粗粗黑黑的,可以和老師商量換成2H;或者力氣小的孩子書寫太淡,再從2H換成HB。
另外,因為低年級學生鉛筆遺失是家常便飯,一個學期備個30支左右也是正常的。
4. 握筆器
握筆器要不要?很多用過的學生家長反饋,並不實用。握筆器多為橡膠或塑料材質,一來孩子換筆時要將握筆器拔出拔進,浪費時間;二是捏筆時容易滑動,而且有些孩子拿掉握筆器後,反而不會握拿細細的鉛筆了,所以這個用具視孩子個人情況而定。
5. 橡皮
很多學生用反饋,淡黃色的繪圖4B橡皮、2B橡皮和一些進口牌子橡皮擦得較干凈,本子也不容易擦破。市面上橡皮品類太多,有些香味過濃含有化學成分並不健康,還有些呈現各種卡通造型比如恐龍、小汽車或小人人之類的,並不建議購買,一是分散孩子注意力,二是擦拭效果不佳。
6. 直尺
建議買15cm左右的塑料直尺,太長了鉛筆盒放不下。要有零刻度,一年級下學期會需要用直尺來量長度。如果是一邊筆直一邊波浪形的那種也可以,方便孩子做書本標記劃重點,同樣的,要盡量避免花哨。
7. 墊板
請准備兩種尺寸的塑料墊板,分別是A5和A4尺寸的,以針對練習冊和本子不同規格。最好是光面的,不帶圖案,這樣孩子不容易分心。
8. 削筆器
一款好用的削筆器會節省不少時間,孩子每天回家都需要削鉛筆,因此質量上應該兼顧。很多家長用下來,對手搖式的評價較高,方便孩子自己動手操作,安全又不容易斷筆。使用削筆器同時,家長也可以教孩子,削完後記得把筆屑清理干凈。
Ⅵ 小學生留學德國 該做什麼准備
留學德國前需要的准備
1.護照
2.入學通知書
3.2寸照片
4.帶點歐元,至少300歐吧
5.最好國內有國際卡或者信用卡帶一張
《學慣用具》
1.本子,帶一,兩本就好,不要太厚,可以帶點便簽紙來,小小張的,能粘的那種
2.書,字典看自己需要吧。如果不學德語的話,一本小德漢漢德的雙解字典總是要的,至於大字典或是英文字典的話自擇,最好帶電子詞典,英文德文都有
3.平時常用的文具
Ⅶ 小學五年級要開學了,需要准備什麼文具
圓規,鉛筆,鋼筆還有上學期的作業
小學,是人們接受初等正規教育的學校,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發展,在其前又開設了幼兒園。一般6-12歲為小學適齡兒童,現階段小學階段教育的年限為6年(少數地方仍是5年)。小學教育階段後為中學教育階段,小學包含在九年義務教育內,小學教育不收取任何費用。
2017年,全國共有普通小學18.1萬所,比上年減少0.3萬所。全國小學招生1752.6萬人,比上年增加23.5萬人,增長1.5%;其中,城市小學招生765.3萬人,同比增加44萬人,增長9.3%。小學在校生9913.0萬人,同比增加220.8萬人,增長2.3%。
小學教育除了教育的特點外,還有獨特的基本特徵:一是全民性;二是義務性;三是全面性。
初等教育機構最早產生於十六世紀的德國,由城鎮主辦,教習實用知識和新教教義。十七世紀初,這種學校逐漸增多,成為實施義務教育的機構。歐洲各國和日本在資產階級革命以後,也相繼成立。
教授學童識字的「小學」,古代也叫「蒙學」,包括教育階段及教育場所兩種含義。教育內容主要是識字、寫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為《蒙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四書》等。沒有固定年限。採用個別教學,注重背誦,練習。在學的學生也叫「蒙生」。
現代學堂和教育制度是西方傳教士引入中國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開風氣之先,排除頑固守舊勢力的干擾,成功引入西學(美式教育),創辦新式學校將平民教育納入滿清朝庭的視野。清政府迫於形勢壓力,不得不對教育革新網開一面,於1905年末頒布新學制,廢除科舉制,並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新式學堂。宣統元年(1909年),地方科舉考試真正停止以後,西學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Ⅷ 小學開學入學要准備的物品清單有哪些
一、心理上的准備
1、家長抽出時間帶孩子到小學去看一看,讓孩子熟悉一下學校的校園環境。如果以後是孩子自己獨立上學,家長可以讓孩子熟悉去學校的路,幫助孩子記住一些比較明顯的標志,再告訴孩子一些交通規則,切忌在路上邊走邊玩,如玩球、追逐等等。可以讓孩子單獨走幾次,家長暗地裡進行觀察,看看孩子是否真的掌握了獨立上學的能力。
2、孩子在幼兒園以游戲活動為主要的學習形式,到了小學,將被正規的學科課程代替,原來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變成了長達40分鍾的課堂教學和每天必須完成的家庭作業,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能靜心地坐下來,開始的時間可以是20分鍾,以後再逐漸延長,不可操之過急。同時,可以布置一些小「作業」,如讓他看看圖畫書、畫些畫等等,做這些事時培養孩子一心一意、不講話、不時常站起來走動、認真做事的習慣。
3、開學前幾天,父母可與孩子坐下來開個「家庭座談會」,認真地與孩子做一次交談。告訴孩子從上學起,就要努力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告訴孩子養成以下的學習習慣:放學回家做完作業後再玩;按時、獨立思考完成作業;學會預習明天老師將要教的內容;做作業前先復習老師講課的內容;做作業時仔細讀題目;作業完成後認真檢查一遍;作業做錯後及時訂正等。
二、生活上的准備
1、固定孩子擺放物品的位置。給孩子准備一個小櫃子,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准備一個小書櫥,教會孩子將故事書、課本、練習本等能分類擺放,家長可以在櫃子上方貼上一些動物小標示,營造出一個兒童小世界的氛圍,吸引孩子喜愛和珍惜自己的「小天地」。
2、培養孩子自己收拾東西的習慣。教會孩子每天按著課程表自己整理書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帶齊學慣用品。孩子自己整理書包和文具盒,開始會手忙腳亂,丟三落四,家長要有耐心,從旁多加指點,可先給孩子做示範,手把手地教他,再讓他重復著做一做,孩子就不再依賴父母了。
3、開學後,教會孩子能每天按著課程表自己整理書包、收拾文具,以便孩子能帶齊學慣用具,免得孩子上學時家長成為經常送學慣用品的「鍾點工」。
4、教會孩子吃飯時的好習慣。上小學後,很多孩子自己仍然不會吃飯,一頓飯會磨蹭很長時間,吃得地上桌上灑了很多飯,影響孩子的午休時間。在這里老師特別提出,希望家長在假期中慢慢並適當縮短孩子吃飯的時間,培養孩子自己吃飯的良好習慣。千萬不要再給孩子喂飯!這樣會助長孩子許多的壞習慣而難以改正。
5、剛入學的孩子,一般注意力時間較短,穩定性也差。所以當孩子看書寫字時,家長要盡量避免在一旁大聲講話或看電視,最好是坐在孩子身邊和他一起看書,既可以起到督促作用,又營造了一種學習的氛圍。久而久之,對孩子注意力的養成便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6、在家裡為孩子布置一個學習的小天地。書桌、椅子的高度要適中,在桌子上擺上課程表、小台燈、小鬧鍾、地球儀等,為孩子創設一個固定的學習場所和優美的學習環境
三、物質上的准備
1、與孩子共同准備學慣用品。共同准備,一是讓孩子體驗即將作為學生這一快樂的過程,二是從現在開始讓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培養他們自己的事應該自己做的習慣。准備的學慣用品是:雙肩書包。書包的選用應輕便、合適,以能裝上書為宜,不要太大、太重。學校課桌抽屜較小,書包太大裝不進去,有的小學生只好放在地上,既不方便也不衛生。此外,書包里的兜不宜太多,書本用品放得太散,小學生往往因找不到東西而手忙腳亂。
文具盒,文具盒的功能不要太多,簡單為好,以免分散孩子上課的注意力。文具盒裡每天至少有5-6支削好的鉛筆(套好鉛筆套)、尺子、橡皮、刨筆刀。
鉛筆以HB為最好(鉛筆上有標志),因為軟硬適中,鉛的顏色不是太黑。而H的鉛筆寫出字來不清楚,B的鉛筆鉛芯軟,寫出字來又太黑,一旦寫錯字,擦起來黑乎乎的。不允許用自動鉛筆,因為這種筆鉛芯細,易折斷,而小學生寫字握筆緊,手僵硬,不靈活,稍一使勁鉛就斷了。同時在鉛筆上用不幹膠貼上自己孩子的姓名。此習慣對孩子非常重要,請家長高度重視.家長可以採取回收短鉛筆換長鉛筆的方法.因為有時一天課上下來就能撿到許多鉛筆,又無人認領,這樣可以讓孩子們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橡皮買繪圖用的較軟的一種,孩子能擦得干凈。不要用修正液,因為修正液是用化學合成的,不僅有損身體健康,而且弄到桌子、手和衣服上擦不幹凈。
削筆刀最好用轉筆刀,不要用小刀,一年級新生用小刀削破手的事情經常發生。家長要教會孩子正確使用轉筆刀,鉛筆應該在前一天晚上削好。這樣上課寫作業孩子才會時間充足。一般情況下,是不允許孩子課堂上削鉛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