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國民黨什麼時候做貿易

德國國民黨什麼時候做貿易

發布時間:2022-08-25 02:27:08

Ⅰ 二戰中 德國作為日本盟國為什麼還給中國提供武器

中國四川當時有很多的鎢,德國需要中國的鎢來做坦克裝甲和穿甲彈 中國需要德國的技術來建立國防基礎。

抗戰開始中日並未對對方宣戰 一旦宣戰則中國和日本不得對外國進行貿易 中國需要德國的武器 日本需要美國的鋼鐵 直到反法西斯陣營成立後中國才正式對日宣戰。而且,雖說是同盟,但自己的利益最重要嘛!(中央電視台看的,和很權威)

Ⅱ 德國在二戰時期為什麼願意幫助國軍

希特勒早年在維也納闖盪期間,在他處於極端窮困潦倒的人生低潮時期,一個中國家庭, 給予他東方式的無私幫助,當時這個中國家庭絕沒有指望今後能得到任何回報。中國人對他的這種關心和給以他人間真情的溫暖,竟使他孤獨的內心深受震撼和極為 感動,因此,他對中國人有一種親切感,他嚮往中國,對中國情有獨鍾,這種深深的中國情結一直存在他的心中。

Ⅲ 在二戰期間,德國什麼時候停止賣武器給中國

二戰期間德國賣武器都是賣給國民黨的,我們並沒有買德國的武器吧,所以是不是國民黨潰敗之後就沒有了?

Ⅳ 為什麼德國在二戰時期還出售武器給國軍

為什麼德國在二戰時期還出售武器給國軍:
1、他與中國沒有太大的利益沖突;
2、他與日本的協約國關系鬆散;
3、通過出售武器,他可以獲得巨額收入有利於他擴充軍隊,在歐洲發動擴大戰爭;
4、是控制在日本能夠容忍的限度之內的。

Ⅳ 為什麼二戰時期,國民政府和納粹德國關系很好

中國國民黨在二戰初期和德國關系很好,軍隊採納啦大量的德國軍事物資,好多部隊都是全德式裝備,就連頂頂大名的74師好象就是全德式裝備,連蔣介石的兒子都到德國的軍隊當過軍官(政治需要),到了中後期,由於世界上的大勢所趨,關系才慢慢淡化了,直到後來的美國對德宣戰,當時的國民黨才正式和德國斷交。
在二戰的時候有大約50000的猶太人到上海避難,那時上海是一個不設防的城市,世界上的任何人都可以來,這些猶太人後來成為了現在以色列的建國者,所以現在的以色列對中國人還是有好感的,比如76年唐山大地震,他們就是第一個要捐款的國家,還有就是以色列在軍事上對我國的幫助是很大的,如以色列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出現在用的那種輕型防彈衣,沒多久我國就「自行研製成功了」,還有我國的殲10聽說也是以色列的技術,還有就是空中預警飛機,我國從以色列定了幾架,但是由於美國的原因沒有買給我國,為此以色列額外賠償了我國3億圓,你說以色列和我國的關系是什麼樣的。

Ⅵ 兩次世界大戰前德國的最大貿易夥伴國分別是哪國

一戰前德國的最大貿易夥伴是英國,事實上英國一直都在通過種種方式支持德國,為的是保證歐洲大陸均勢,不讓法國做大,利用德國牽製法國.

二戰前德國的最大貿易夥伴是美國,一戰結束後,美國一直通過削減戰爭賠款,變相交易以及直接援助的方式支持德國,其目的是利用德國在歐洲站穩腳跟,防止英法做大...

順帶一提,二戰後西德的最大貿易夥伴是美國,東德的是蘇聯...其政治意味很明顯...

其實自從俾斯麥統一德意志以後,德國一直在不斷的被其他國家所利用,同時也在利用其它國家...如果沒有英美為了其政治目的的援助,一戰二戰幾乎不會爆發...

Ⅶ 誰知道中國外交家蔣作賓

公元1884~1941年),字雨岩,湖北應城人。著名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

出生於一個窮苦的家庭。青年時代看到清朝的腐敗無能,立志要革命,推翻數千年封建王朝統治,建立一個民主富強的中國。

1905年7月,蔣作賓在武昌文普通學堂就讀,因成績優異,作為公費生派往日本留學,不久,與一些革命志士一起,在孫中山先生的領導下組織成立同盟會。同盟會成立後不久,孫中山離日去歐美南洋各地。黃興代理同盟會總理職務。蔣作賓與黃興見面,共商革命方略,決定回國以後,蔣作賓打入清朝內部,深入敵腹,從上而下奪取政權;黃興從下而上,領導革命志士,進行武裝斗爭。1907年轉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經過充分醞釀准備後,1908年,蔣作賓回國,向清政府報到。先分到保定軍官速成學校當教官,在此期間,他不斷向學員灌輸革命思想,並做些革命組織工作。第二年,全國陸軍留學畢業生考試,他名列第二,被調到清廷陸軍部軍衡司任科長,軍衡司也叫軍制司,是掌管全國陸軍人事勤務及部隊編配等業務的部門,地位很重要。不久,由於他將日本的步兵操典譯成中文在軍中使用,使陸軍大臣蔭昌等人對他倍加賞識,他便利用此機提出整編全國民革命軍隊的建議。將舊軍幹部(包括袁世凱的北洋軍在內)逐漸淘汰,而換上同盟會員(清廷當然不知他們是盟員)或陸軍軍校的畢業生。由於清廷害怕袁世凱力量過大,因此很快採納了他的建議。

1911年,蔣作賓晉升為軍衡司司長,這工作對於實現革命黨的中央奪權革命計劃很有利。至當年8月,他已將袁世凱的爪牙與舊督撫的鷹犬淘汰了很多,為後來的革命勝利奠定了良好基礎。那年,黃興領導的黃花崗起義雖然失敗,但大大動搖了清軍軍心。當時蔣作賓認為,再經過二、三年的組織准備,軍權基本上掌握在革命者乒里時,中央革命就可比較順利地實現。但是,由於漢口出事,革命黨不得不提前於10月10日起義。原來的計劃打破了。他得到消息後,雖然惋惜卻毫不遲疑,立即行動起來。

武昌起義消息傳到北京後,清朝廷聚集兵力圍剿起義軍。在武昌外調集了七十二門山炮,但炮彈只有二十五發,便命蔣作賓去保定運軍火。他領命後,故意把裝運炮彈的列車放在後面第五十一序列,使炮彈十天內都運不到目的地(當時京漢線是單軌),山炮成了啞炮,不能發揮作用,大大削弱了清軍戰鬥力。與此同時,他又積極從東北、華北組織兵力,支援起義。當他們到達武昌時,正值革命軍在漢陽受挫,黃興東走上海,他急忙趕到都督府,都督黎元洪等正因戰敗而痛哭。見此狀,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革命軍雖在漢口、漢陽失利,但還有武昌,即使武昌也失了,還有其它地區,這種時候,怎麼能婆婆媽媽地哭鼻子呢?希望你們再苦守一星期,我就會調大軍來增援。」黎破涕為笑。他連夜趕到江西,調兵增援,不但使武昌形勢緩和,又促進了江西統一,後來,蔭昌等了解了真象後,都大吃一驚,感慨地說:沒想到蔣作賓竟是革命黨人。難怪清朝氣數將盡啊!

事隔多年後,蔣作賓在講起辛亥革命時,總是多少有些惋惜,如果武昌起義再等二三年,待袁世凱勢力大部分清除,換了革命黨人的話,就可能不會有後來的北洋軍閥混戰。

1912年蔣作賓任南京臨時政府的陸軍部次長,後又受孫、黃之託,在北京政府內續任陸軍次長,他積極建議建立以北京、武漢、南京三點為基礎的革命武裝,壯大革命軍事力量。但是,由於袁世凱的復辟與鎮壓,這些革命武裝均先後遭破壞。之後,他南下追隨孫中山先生,准備北伐,任大本營幕僚長。孫逝世後,他繼承其遺志,出生入死,積極參加北伐,1926年北伐時,他先後任江西、湖北宣撫使。為了不讓張作霖與吳佩孚合作搞所謂北洋大團結,他前往沈陽去說服張。行前,好友勸他,此去凶多吉少,最好別去。他想,北伐是實現統一的前提。統一是強凰富民的保證,為了國家的統一富強,個人生命算得了什麼。他毫不畏懼地去了。果然,吳佩孚得知,指使不少軍閥致電張作霖,說蔣作賓是赤黨說客,要張作霖殺死他。當時上海各報都登載了這些函電。並稱蔣作賓必死,他去沈陽後,大義凜然,慷慨陳詞,最終說服了張作霖,保證了北伐順利進行。

北伐勝利後,蔣作賓大聲疾呼,應加緊建設,恢復戰爭創傷。他指出,二十年代末,中國最危險的敵人是日本,全國上下必須團結一致,槍口對外。面對日本威脅日益嚴重,在北伐勝利之時,他不為自己爭官謀利,只為國家前途擔憂,決定出國,聯絡德國(當時是德國社民黨興登堡執政)、前蘇聯及歐洲諸國,鉗制日本軍國勢力的發展。後來,他被任命為駐德奧公使。赴任途中,濤濤海水猶如他起伏之心潮,國內什麼時候才能安定下來,上下齊心共建國家呢?

由於蔣作賓是民國政府的第一任公使,所以,德國政府專門開了一輛花車到德國瑞士邊境迎接。在柏林站,一些高級官員都出來迎候(後任大使再無此熱烈場面)。到任後,他積極開展多方外交。1929年,國民黨政府與前蘇聯斷交後,政府中有許多人都認為前蘇聯是敵人,絕不可聯絡。而他則認為,前蘇聯有許多地方可以學習,要鉗制日本,必須聯絡前蘇聯。他還設法去前蘇聯實地考察,並回國冒險宣講,宣傳前蘇聯全國上下團結建國的精神狀況。在任職期間,多次與前蘇聯外長聯絡,向當局闡述聯蘇的積極意義,但均未被採納。

在蔣作賓到柏林前,中國駐德使館,竟連一輛汽車也沒有,遇到外事活動,臨時借車,手忙腳亂,不僅誤事,也常為人笑話。不僅如此,其館內外破舊之狀也實在令人驚訝。檐壁斑剝,窗簾破舊,椅面碎洞相連,暖氣常無,被外人譏笑為「冷宮」。他到任之後,立即著手設計修繕房屋,更換室內陳設,安裝對講機、暖氣等設備,使公使館面貌煥然一新。深秋,在館內開宴會時,即使袒胸露背的女賓,也都不覺一點涼意。從此,「冷宮」這一綽號再無人提起。他又按當時德國總統興登堡的座車式樣,定做了一輛高大美觀的汽車,在柏林外交團體中非常引人注目。三十年代在日本時,類似事例也不勝枚舉。駐外使(公)館,是外國人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他很注意在這個窗口樹立中國的威望。

1929年,蔣作賓參加了國聯(國際聯盟,聯合國前身)日內瓦第一次裁軍會議,過去,國際會議都只用英法兩種語言,這次他力排眾議,破除慣例,庄嚴地用華語在講壇上發言,使許多與會者都大吃一驚。第二天,日內瓦好幾家報紙都競相報道了這一驚人消息:在國聯會議上第一次聽到中國話!當時雖為列強之一的日本,也不敢破此慣例。會後,在花園散步時,日本代表專門找到他說:「敬佩!敬佩您的勇氣。能在國際聯盟里用中國話發言。以後我們日本也要援例。」第二年在倫敦舉行海軍裁軍會議時,日本人果然用日語發言了。他在日記中寫道:「吾東方語亦漸用至西方,殆余作其俑歟?良以吾國四萬萬余之大民族語言,無論從何方評論均有可用之價值。望吾同胞勿自暴自棄而自餒也。」後來確實又經過千百萬同胞的努力和斗爭,華語與中文終於成為聯合國正式語言和文字了。

蔣作賓曾提出過一些不凡的見解,令德國及各國使節刮目相看,興登堡對他評價也很高。對於國內的政治經濟許多方面,他也提出不少建議,但很多都未被採納。就連他關於調停中蘇中東鐵路之爭的有關報告,當局都未及時了解辦理,結果讓日本人看笑話並從中得利。他在日記中寫道:「國內紛亂如此,在外作外交官者顏面真正無處藏匿,安能在國際爭得地位也?」他的理想和他的抱負不能實現,曾使他憂慮痛心不已。

如前所述,修建駐德公使館是需要很多錢的,在去德之前,政府曾給三十六萬元特別費,他把這些錢全用上了,還不夠,他又掏出自己的薪金及參加國際會議的補貼,這些補貼應屬個人所有,按理可以不拿出來。但是他說:「這是公家發給我的,是公款,公款就要公用。」那時,外交部常拖欠使館公費及館員薪水,常常四、五十天才匯款一次,這就使館員薪水無形中大打折扣。為此,他特地制定了一個墊薪制度:館員按職務定一工資基數,每月不論外交部匯款是否到達,均定期由他私人墊付,待部款匯到後,再酌情扣還。由於部款拖欠嚴重,扣款數總抵不上他的墊款。結果他的墊款愈積愈多,甚至到他離任回國時,他還囑咐同仁,以後收到薪水,仍照前例保留定額自用,有超過的余數,再酌情還他以前的墊款。這種關心厚待下屬的做法,在當時是破天荒的事。十多年後,他病魔纏身,經濟困難,住在重慶鄉下陳家橋的一間小屋裡,葯買不到,營養也跟不上,但他從來也不主動去要回這些欠債,直至去世。這些欠債也就無形中勾銷了。

在那些困難的年月里,蔣作賓常勸慰大家:「抗戰期間,響一炮要花多少錢啊!國家有困難,我們就克服克服,節約些吧!我寧可不吃什麼好的。」有一天吃飯時,有位親戚來看他,見桌上沒什麼菜,就說:「你做了一輩子宮,現在吃得這么差,過得這么苦,早為什麼不抓幾個錢呢?」他坦然地說:「我不是貪官,幹嘛要抓錢?」「哪個象你這樣窮官!」「窮官好,心中無愧,站得穩,睡得著,對得起國家民族。我革命又不是為我私人發財,是為民富國強。國好,我好,國窮,我窮。現在正是抗戰,是困難時期,大家如果不節約,國家哪來的錢呢?」

1938年,在蔣作賓結婚時,他說:「現在抗戰開始,黃金國有,就不買金首飾了。」一樣金飾也沒買。他還囑咐妻子,不能單獨乘坐他的車,更不準子女動用他的車,說「戰時一滴汽油等於一滴血」。他就是這樣處處想著國家。平時,他無一不良嗜好,不抽煙,不喝酒(宴會時喝少量啤酒),不打牌,不進戲院看戲(政府及集團活動除外),只喜歡散步,故在日本時有「散步大使」的綽號。

為祝賀英王喬治六世加冕(公元1937年),同時前往德國接洽一項貿易協定,政府派財政部長孔祥熙前往。為了將此事辦好,孔決定讓蔣作賓(時任內政部長)的長子蔣碩民一同前往。這種好差使一般人都會爭著去的。但蔣作賓堅決反對,他認為蔣碩民在德國是學數學的,而這項工作應派學經濟貿易的人去才合適,在他的推薦下,派了曾在德工作多年、柏林大學經濟博士王家鴻前往。他說:「我沒有小組織,人才是國家的。」

1941年,在瑞士讀書的兒子蔣碩治來信說他只剩下兩周的飯錢了。無錢在市場上購買外匯,有人建議去找孔祥熙,說通過孔可以用十分之一的錢買到官價外匯。但是蔣作賓不肯去,寧願兒子挨餓,也不求孔。後來,一位原駐德使館的同事來看他,聽到此事,又知道還有許多同事借的錢至今尚未還清,就主動向他們講了雨岩的近況。於是他們湊錢才使蔣碩治渡過難關。後來蔣碩治自己又去做工,才將所有學業完成。

蔣作賓青年時期參加革命,二十八歲當了陸軍部次長。他深知人才對國家興衰有重要作用。他愛護青年,愛人才也注意培養人才。

1927年1月,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生為慶祝北伐勝利和民國政府遷都武漢,在江漢關英租界前進行宣傳活動。英國水兵竟沖出租界尋釁,刺死一人,重傷五人,造成慘案,遂引起市民公憤,群起赤手空拳與英水兵搏鬥,並向英租界沖擊。蔣作賓聞訊,想到如果讓事態發展下去,英方可能進行彈壓,這些熱血青年勢必將會有更大的流血犧牲。於是在徵得當局同意後,他立即以民國政府代表名義(與另一名代表一起)親赴現場,勸說青年離開,宣布政府將循外交途徑與英國當局談判,收回租界。果然兩天後,在武漢市各界群眾的支持下,民國政府宣布收回了漢口英租界。

早年在上海居住時,董必武、李漢俊、張太雷等常到家中做客。1936年董必武長徵到延安後,還給蔣作賓捎來一封信。1929年廖承志在德國參加革命活動被捕,適逢蔣作賓在德任公使,曾想方設法將他救出,後來何香凝還向他表示感謝。他認為「人才是國家的」,應該為國家保護、營救人才。1931年,留日學生共產黨員何定華,因參加革命活動被日本當局逮捕,由於何定華曾在駐日使館搞過翻譯,蔣作賓覺得這個青年很有才氣,得知何被捕的消息後,他暗自請了律師為何辯護,並找人作保,將何定華保釋出獄。他也未按政府旨意將何定華引渡回國。他知道,引渡回國肯定會被殺害,可惜了一個人才。等到何定華登輪離開日本後,他才報告政府說何定華已被人保釋,不在日本了。後來何定華平安抵達上海,又輾轉去了延安。

蔣作賓既不攬權,又不斂財,是公認的「清官」。他的工資收入,除用於工作、生活外,其餘都用來培養子女,為的是能為國家多盡一些力。對出國留學的子女,要求他們學成後回來為國效勞。他們大多都是這樣做了,有的還成為世界知名人士。個別子女由於歷史的原因,沒有回國,但也在努力為祖國做一些貢獻。

北伐之前,蔣作賓已看出日本對中國的威脅。1928年,二次北伐途中,發生了「五三濟南慘案」。5月3日,擅行開駐濟南的日本軍隊,突然包圍中國民革命軍隊並對濟南城狂轟濫炸,屠殺中國民革命軍民近萬人,這是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的挑釁示威。北伐軍總司令蔣中正於5月5日離開濟南,繞道北伐。而雨岩(戰地政務委員會主席)卻堅持到9日,才冒著槍林彈雨離開濟南北上,他對此事終生不忘,認為這是他「平生最大的恥辱,矢志必有昭雪」。北伐一完成,他多次大聲疾呼,團結起來,槍口對外,日本是最危險的敵人。他個人無法制止內戰的繼續,他不願意打共產黨,不希望國內再有戰爭。他反對當時流行的只有世界大戰才能解決問題的觀點,反對空等國聯來解決中國問題的消極態度,為了能最大限度鉗制日本軍國主義力量,他積極聯合歐洲諸國,盡管當時國民黨政府與前蘇聯斷絕了外交關系,他仍冒風險,極力主張與蘇復交、聯合。敵人絕不是前蘇聯,不是共產黨,而是日本,日本是最大的威脅。但是,他的呼聲,他的一些措施,不能得到蔣中正政府的重視和採納。直到1931年,事態日益嚴重,政府將他從德國召回,任駐日公使(後為大使)。他覺得,現在才採用外交途徑挽救危局,為時已晚。因為日本國內,溫和穩健派已逐漸被少壯強硬主戰派代替,再想用談判方式,功他們改變侵華戰爭企圖,已不可能。

蔣作賓一面在談判桌前據理交涉,另一方面又穿梭活動於日本國內進步人士及同情與支持我國的各國外交使團之間,希望從內部到外部形成對日當局有影響的力量。但是,日本軍國主義的急速發展,要想獲得談判成功,是不可能的。加上國內政府軟弱無力,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白費了。他出使日本四年,耗盡了他的心血,他憂慮,他憤懣,他心力交瘁,回國時兩鬢斑白,血壓高得嚇人了。

之後,蔣作賓的健康每況愈下,但還盡力為國效力,從不怠慢。1941年,重慶大隧道慘案發生,兩萬多無辜百姓被悶死在防空洞內。他知道後難過得哭了,指責防空司令對工作不負責任,為什麼警報解除後不馬上開門救人,卻要讓他們悶死呢?來告訴他的人說:「進去的人只曉得搶黃金財寶,哪裡還去搶救快斷氣的人?他們用耙子把人們拖出來,往卡車上一扔,拖去埋掉了事!」他氣得跺腳:「把人當狗一樣,真豈有此理!」

山河破碎,當局腐敗,百姓遭難,他傷心極了,病情日益加重。1941年12月24日,蔣作賓滿懷憂慮,兩袖清風,病逝於重慶,終年五十八歲。1943年6月12日追贈為一級陸軍上將軍銜。

Ⅷ 為什麼中央軍有那麼多德國貨,在二戰時期

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後,蔣介石的國民政府便迅速驅逐了蘇聯軍事顧問,開始向德國尋求軍事援助.德國適逢一戰戰敗,根據凡爾賽條約的規定,只能擁有一支十萬人的軍隊,大量職業軍人被迫離開軍隊,這些除了軍事知識以外對於其他領域知識,技術一無所知的軍人,便成為各國(尤其是軍事領域較為落後的國家)爭相聘用的名師.但是,凡爾賽條約有明確規定不允許德國公民在外國軍隊擔任軍事顧問,而德國軍方則希望他們去外國擔任軍事顧問,以使這些退役人員能利用在國外軍隊服務的機會,獲取最新發展的軍事知識和技術,使德國軍隊不至於在軍事學術方面出現斷層,同時更含有希望這些人員在以後歸國後能繼續在德國軍隊中服務的深意,所以德國軍方對這些人員遠赴國外擔任軍事顧問是暗中鼓勵與支持的.
而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早在1927年四一二事變之前就開始與德國軍方接觸,德國原則同意向中國派遣軍事顧問,最初中國提出的顧問名單上是一批如馮-馬肯森,魯登道夫等在一戰中聲名顯赫的人士,但是德國軍方認為這些人名頭太響亮,容易被發現,所以婉言拒絕,第一批來華的德國軍事顧問是馬克斯-鮑爾上校(馬克斯-鮑爾雖然名不見經傳,卻曾在德國總參謀部供職,以其出色的軍事才幹深得總參謀長魯登道夫的賞識),斯圖茲納中尉和霍姆爾少尉三人,由此揭開了中德軍事合作的蜜月之旅.
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大選中獲勝,出任德國總理.在中德軍事合作領域,希特勒見蔣介石政府驅逐蘇聯顧問,與蘇聯交惡,發動四一二事變,圍剿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等行動與其堅決反共的立場非常合拍,同時中國蘊藏的豐富自然資源(特別是如鎢,銻等戰略資源)和廣闊的工業品市場,也正是德國復興的重要便利條件,而且作為蘇聯的鄰國,完全可以作為有效的牽制力量和共同反蘇的政治盟友,加之他上台之後廢除了凡爾賽條約的種種限制,因此來華德國軍事顧問的級別與規模逐漸提高,原先帶有遮掩耳目的私人性質而逐漸轉為公開的官方援助.
中德軍事合作因此漸入高潮。
但隨著二戰的全面爆發中德合作也就此終止。從此國軍在抗戰中的外援變味了蘇援與美援

Ⅸ 二戰前中國被欺辱,歐美國家都想撈好處,為何德國卻幫中國強軍呢

有人說,這是德國人對咱中國有好感!哎!你快拉倒吧!好感?國家和國家之間,用好感來說事,這是嫌命長啊,往死了作呢?

您要知道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時候,這里邊就有德軍,而且領頭的就是德國人,更加要命的是,當時的德皇威廉二世曾經給他的部隊下過命令,不要同情中國人,不接受戰俘,他們要幹嘛?要讓一千年之後,中國人都不敢窺視他們。

所以德國幫助咱強軍,那也是有利益在里邊的。

當時國民政府和蘇聯決裂,還是需要軍事援助的,畢竟那會大華夏底子薄,什麼軍工不軍工的,連個好好的工廠都少。

而這個時間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了,德國輸了個稀里嘩啦,那個發動一戰的威廉二世,也被指認為戰犯,這要不是荷蘭女王死保,早被投入到監獄里吃起了牢飯。

而整個德國也沒啥好果子吃,一個《凡爾賽條約》,德國人只能擁有十萬軍隊,其他的這都的解甲歸田,修理地球去。

這么一規定,德國這幫子軍人可就慘了,畢竟他們除了打戰啥也不會,要技術沒技術,要知識沒知識的,咋整?

Ⅹ 希特勒為什麼選擇在1939年開戰從他的備戰計劃來看,1939年還遠遠沒有完成准備工作呢

希特勒原本打算1944年開戰,所以他的整個備戰計劃都是圍繞這這一點展開的。就海軍軍備發展計劃來說,希特勒通過了海軍提出的「Z計劃」,即計劃建造2艘俾斯麥級戰列艦,4艘興登堡級戰列艦(後在海軍的強烈要求下增加到6艘),2艘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3艘巴巴羅薩級戰列巡洋艦,3艘德意志(呂佐夫)級襲擊艦(袖珍戰列艦),12艘P級襲擊艦(後減少到8艘),2艘齊柏林伯爵級航母(計劃增加到4艘),5艘希佩爾級重巡洋艦,5艘柯尼斯堡級輕巡洋艦,6艘M級輕巡洋艦,6艘SP級輕巡洋艦(驅逐領艦),22艘Z級驅逐艦,17艘改Z級驅逐艦,90艘S級魚雷快艇和249艘U型潛艇。不過到了1939年,除了2艘俾斯麥級、2艘沙恩霍斯特級、3艘德意志(呂佐夫)級、2艘齊柏林級、3艘希佩爾級、5艘柯尼斯堡級、22艘Z級驅逐艦、幾十艘S級魚雷艇和47艘潛艇,Z計劃的其它軍艦甚至都還沒開工。而德國空軍雖然是發展重點,但基本上還都只是一支戰術空軍,戰機基本上以中輕型飛機為主,重型飛機都還在設計中。而陸軍裝甲部隊中,居然1號和2號這兩種訓練坦克擔當主力,而計劃擔當主力的3號和4號坦克數量則非常少。可以說在1939年希特勒發動戰爭前,德國整個備戰計劃均未完成。那麼希特勒為什麼要提前開戰?很簡單,因為德國財政吃緊,希特勒沒錢了。希特勒上台後,為了恢復經濟,同時積極發展軍備,瘋狂備戰,需要大筆資金。但是希特勒又是通過選舉上台,不能通過增加賦稅、削減民眾福利的方式獲得這么一大筆資金,同時也無法選擇瘋狂印鈔(1923年德國通貨膨脹是所有德國人的夢魘),只能採取其他方式。第一就是通過侵吞挪用德國民眾的養老金,將之轉化為公共債務,到了1939年這筆公共債務達到107億德國馬克,德國民眾的養老金基本被挪用光。第二發行梅福券,這是一筆五年期的國債,從1935年開始發行,到1939年時共發行315億德國馬克,而且到1940年時第一批梅福券就要到期了。第三控制對外貿易,推行「沙赫特主義」雙邊結算協議,繞過外匯市場同別國開展貿易,用延遲付款的方式大肆對外采購,等於負債貿易,如果不開戰所積累的債務將壓垮德國經濟。另外德國還通過實行國家資本主義方式控制經濟,壓縮民用投資,大肆增加重工業、特別是軍工業投資,從1933年的55.7億馬克增加到1939年443億馬克。可以說如果不在1939年開戰,德國嚴重的財政赤字和高額負債將壓垮德國的經濟。
至於日本為什麼選擇1937年開戰,主要原因就是之前中國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再加上日軍幾次軍事冒險的成功,使得日軍上下、甚至日本國內普遍認為中國軟弱可欺,只要繼續製造事端即可獲得巨大利益。日本當時的慣性思維就是日軍攻下一塊中國領土,只需要在談判上強硬一些,就可以獲得更大的利益,就如同現在很多穿越小說里主角的做法。如果中國有一點反對的表示,日軍將繼續進攻以獲得更多利益。總之一句話,我的條件你答應就罷,不答應你的損失將更大。於是戰爭規模越來越大,日軍投入兵力越來越多,佔領中國領土也越來越多,但是戰爭結束還是遙遙無期。這個時候日本要繼續進攻兵力不足,要求與中國談判不願意降低條件,放棄佔領的中國領土心有不甘,於是就一直拖著,慢慢陷入中國這個泥潭。到了最後實在吃不消,財政負擔嚴重時,日本只會想通過擴大戰爭規模來結束這場戰爭,而不是停戰撤軍,就等於掉到陷坑裡時,不是想辦法從坑裡爬出來,而是指望通過挖一個更大的坑來埋掉這個坑。所以日本就發動太平洋戰爭,最後輸得一干二凈。

閱讀全文

與德國國民黨什麼時候做貿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