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歐盟的節能減排戰略是什麼
歐盟國家能源政策一般有3個內容:一是能源效率;二是能源節約;三是可更新能源。而推出的各種政策工具和技術手段都集中於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在歐盟,能源消耗中工業佔22%,交通佔24%。一次能源在轉換(如電或熱等)中的耗損佔35%。扣除這項耗損後,超過30%的能源為建築物所消耗。所以各國都在工業、交通、建築物、電器設備和照明等領域圍繞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來設計政策。
(1)建築物節能。①建築物能源證書制度,歐盟各國都已推行。政府對所有建築物都按每平方米耗能情況進行登記,並製作成證書。法律規定業主出租或出售住宅,必須同時出具此證書。丹麥的建築物能源證書分別對一家一戶型住宅、公寓式住宅和商用辦公建築頒發。新建築必須符合新的能源標准方可開工。②鼓勵建築物節能改造。德國全國有3900萬套住宅,其中有75%建於1979年之前。法律規定若業主要對住宅翻新改造,必須符合新的能耗標准。政府相應推出鼓勵措施,由國家開發銀行給予低息貸款支持,聯邦政府再補貼銀行。一旦改造後的建築物達到二氧化碳減排指標,業主還款的本金還可免除15%。2001~2005年,僅實現建築物的二氧化碳減排標准,聯邦政府為貸款補貼支付了15億歐元;2006~2009年將達40億歐元。目前全國已有500萬套住宅改造獲得優惠貸款,減排二氧化碳400萬噸。德國還出現「零供熱」建築,全年都依靠太陽能取暖。
(2)交通節能。①汽車發動機改造。由於柴油發動機比汽油發動機能耗低35%,到2005年,德國全國汽車已有50%為柴油發動機。1990年以來,汽油發動機的效率也提高了20%~25%。1990~2004年,全國汽車發動機效率提高了1倍,汽車燃料消耗減少了40%。②稅收。德國的汽油價格中,稅收佔70%。法律還針對高速公路貨車按二氧化碳的排量收費,而使用天然氣的汽車到2020年前享受免稅優惠。③推廣新型燃料。第二代生物燃料占市場的3.4%,由此每年二氧化碳減排500萬噸。④能耗標識制度。盡管政府沒有強制淘汰高耗能汽車,但有了強制性的能耗標識,類似於家電、建築物那樣,消費者自然容易做出選擇。2012年之前高耗能汽車生產設備有望逐步淘汰。
(3)家電和照明節能。丹麥在2005年10月設立了節能信託基金,如對節能冰箱每一台都有補貼。比利時弗萊芒區地方政府向居民發放購物券,指定此券在2006~2007年間必須用於購買節能燈具。
(4)可再生能源發電強制收購(Feed-in)。與常規能源發電比,可再生能源(生物、風能、太陽能等)發電成本高。針對電網公司缺乏收購動力,政府有3種政策干預模式:①以義大利為代表的配額制,要求電網運營商分擔購買某一固定數額的電量;②以愛爾蘭為代表的招投標制;③以法國和德國為代表的按保護價強制收購接入(Feed?in)。在德國,四大電網運營商收購常規能源發電價格為20歐分/千瓦時左右,但收購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為50歐分/千瓦時。政府允許電網提高電力零售價格(0.65歐分/千瓦時)。為此平均每個德國家庭每月增加電費開支1.5歐元。這種模式的電價比配額制低8歐分/千瓦時。公開招標制下電價也較低,但因招標周期問題,不利於能源產業長期發展。愛爾蘭正擬轉向Feed?in。丹麥還對電網重新進行了國有化,對新能源也實行Feed?in制度,風力發電占其電力的21%。
(5)二氧化碳排放配額交易。歐盟根據對《京都議定書》的承諾,讓各成員國分別承擔了二氧化碳的減排任務,然後各國又對能源、加工製造業等排放二氧化碳的企業核定排放配額作為合法「排放權」,企業若超額排放,必須到市場上購買配額。這就形成了企業之間排放權的配額交易市場。據稱德國企業二氧化碳排放配額近於用完。此外,根據世界銀行的一項安排,這些企業還可以通過幫助發展中國家減排,相應地增加自己的配額。
(6)發電減排。在丹麥,發電用柴油價格中能源稅和二氧化碳稅佔了2/3;發電用煤價中能源稅、二氧化碳稅超過85%。但可再生的如木屑、草不征能源稅。結果化石燃料幾乎為生物燃料價格的2倍,而發電後每度電的收益率前者卻遠低於後者。這就極大地刺激了可再生能源和垃圾發電的開發。熱電聯產減排,即發電和供熱業務合並,網點鋪開,以大幅減少熱和電的傳輸損失。20世紀80年代中期,丹麥的供熱和發電集中於15家企業。實行熱電聯產後,熱電廠星羅棋布,2005年達694家。結果,燃料消耗減少30%,燃料熱效由40%升至90%。
(7)政策公關。為保證政策順利實施,政府需要就節能減排政策意圖和意義與公眾、能源提供商、工業企業以及社會中介組織聯絡,進行政策宣傳、項目咨詢和信息溝通等服務。有關機構還與其他國家或國際組織廣泛交流。這些工作不僅政府部門自己做,還委託大量的社會組織代理,它們的分支遍布社區。
(8)立法保障。歐盟關於能源節約和能源效率頒布了若干指令。建築物能源指令(2002年)提出了計量建築物能耗的方法,設立新建築物最低能效標准,建立建築物能源標識制度,業主在出租、出售房屋時必須出具能耗等級證書,公共建築物上必須標示能耗證書。歐盟能源效率指令,要求在2008~2016年的連續9年中要節能9%,每年節能1%。此指令對公共部門、能源供應商都規定了具體的義務,並設計了詳細的測算、審計和報告方法。歐盟生態設計指令規定了鍋爐、熱水、辦公自動化設備、電視機、充電器、辦公照明、街道照明、空調器等14種產品或設施的技術與經濟標准。德國從1976年以來,先後頒布了建築物節能法、機動車輛稅法、熱電聯產法、節能標識法、生態稅改革法、可再生能源法等8部法律。這些立法都有相應的政府部門負責實施,如聯邦經濟技術部負責節能和提高能效工作;環境和核安全部負責二氧化碳減排、再生能源和核能工作;交通、建築與城市發展部負責交通、建築物的節能工作等等。
節能減排可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決策者對此必須有深刻認識,並率先垂範。2006年,丹麥議會7個黨派達成共識,要求今後幾年公共部門能耗每年降低1.5%。丹麥1980年以來GDP約增長50%,但能源消費(不考慮交通業)幾乎無增長,單位GDP的耗能(即能源強度)每年降低1.9%,二氧化碳排放每年恆定。德國在1990~2005年的15年間經濟增長25%,能源總消耗卻下降5%。
B. 德國電價創下歷史新高,當地的電價為何這么貴
因為當地的電價嚴重依賴能源進口,能源進口的價格攀升,也進一步導致電價攀升。
這個邏輯其實非常簡單,因為歐洲地區的很多國家的發電主要是以火力發電為主,火力發電本身需要燃燒動力煤。歐洲地區的很多國家的動力煤主要是以進口為主,當動力煤的價格進一步上升的時候,火力發電的成本也會提高,這也會直接帶高電價。關於你問的這個問題,我會從以下幾點做詳細解答。
一、德國的電價創下了歷史新高。
能源短缺的問題不僅影響到了國內的居民用電和工業用電,同時也影響到了歐洲地區的很多國家,目前歐洲地區的很多國家出現了電價攀升的情況,用電的價格已經達到了歷史新高。在這種情況之下,德國的家庭用電成本每年至少需要提高47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