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憑什麼支撐起二戰

德國憑什麼支撐起二戰

發布時間:2022-08-25 09:25:51

① 德國挑起二戰的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直接原因是:
①、德國、日本對「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不滿;
②、受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打擊,德日法西斯建立,歐洲和亞洲兩個戰爭策源地形成;
③、英法美等實行綏靖政策,縱容侵略,加速了大戰的爆發。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

② 面積不大的德國,憑什麼可以發動二戰

是由於二戰期間的德國軍事實力非常的強大,對於其他的國家非常的不滿,所以才會發動二戰。

③ 為什麼德國能夠在二戰時期橫掃歐洲實力怎麼發展起來的

二戰時期德國能夠擁有橫掃歐洲的實力,一方面是由於德國的工業基礎雄厚,另一方面是由於德國採用了先進的作戰方式。德國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領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之後,德國的總體工業實力領先於歐洲的其他老牌工業強國,僅次於同時期的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被限制發展軍事實力,但是德國的經濟實力和工業實力仍然十分的強大,這也是德國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恢復軍事實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④ 德國為什麼有能力發動二戰當時他們國家的經濟很好么有什麼優勢呢

德國是19世紀下半葉崛起世界的強國。在20世紀初期,它的科技水平,教育水平,諾貝爾獎得主數量都是世界第一。經濟規模只略小於美國。陸軍戰鬥力世界第一,海軍世界第二。但是一戰的失利使德國背負了沉重的負擔,巨額的戰爭賠款和1929年的經濟危機幾乎使德國經濟限於崩潰。1/3德國人失業,英法美等國被迫減少德國的賠款,美國資本大量進入德國給德經濟輸血。希特勒趁著這混亂的局面上台,他通過讓德國走上戰爭經濟使得德國失業率降為0.但是這種畸形的經濟模式只能是短暫的,它的後果只能是戰爭轉移危機或者國家經濟迅速崩潰。希特勒在西方綏靖等種種因素下選擇了戰爭。二戰爆發前。德國的人口在強國里僅次於美國和蘇聯。因此有相對充足的兵源。經濟規模僅次於美國和蘇聯。鋼,鐵等產量都數量巨大。工業技術能力幾乎是世界第一。戰爭最為重要的工業母機數量世界第一。科技水平世界第一。軍官團的素質也是世界第一。德國的戰爭准備比盟國充分,這一點很重要。還有一點是他們掌握了以坦克突擊為主的閃電戰戰術。這使得軍隊實力不比德國差的英法聯軍在歐洲大陸迅速崩潰第一。德國的弱點是國家小,戰略縱深小,資源也少,人口相對英美蘇要少的多。沒有殖民地,因此戰爭所需的物資供給也很緊張。還搭上了義大利這種活寶盟友。不幫忙不說還到處拖後退。如果不能迅速贏得戰爭,最後失敗的只能德國。。如果不能迅速贏得戰爭,最後失敗的只能德國。

⑤ 德國發動二戰的起因和目的分別是什麼

1、起因:

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第一次大戰遺留下一些無法和平解決的所謂對德國的不公平條約和待遇,作為第一次大戰的戰敗國,德國的很多利益被其他強國瓜分,同樣只能是通過戰爭來索回失去的利益。

另一個原因就是經濟問題,法西斯就是在經濟危機中上台的,但不是經濟的發展,正好相反,當時德國國內經濟正在走向崩潰,通過戰爭手段進行經濟掠奪是最佳方式。這種經濟掠奪方式一直沿用至今,並且被某國發揮的淋漓盡致。

2、目的:搶奪殖民地和世界霸權,征服世界。

(5)德國憑什麼支撐起二戰擴展閱讀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慘烈,根據雅爾塔會議協定,為了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中、英、美、蘇、法為首的同盟國在1945年10月24日發起成立了聯合國,中、美、蘇、英、法則成為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1948年以來,安理會共授權進行了60餘項維和行動。另外,聯合國還先後組織制定了從不擴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等數百個國際條約。

由於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在二戰中受重創,亞非地區的殖民地人民發起了殖民地解放運動。印度的獨立給了大英帝國致命一擊,越南,埃及都取得了對帝國主義戰爭的勝利,中東,非洲先後獨立數十個國家,最終導致由西方地理大發現後在全球形成的殖民地體系徹底瓦解。

二戰後初期,西歐資本主義國家普遍衰落,美國一枝獨秀,形成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美國對社會主義國家推行霸權主義政策,出現了北約與華約兩大軍事集團的對峙。20世紀60年代西歐、日本要求擺脫美國的控制,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受到沖擊,資本主義陣營內部矛盾重重,出現多極化趨勢。

⑥ 德軍為什麼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戰鬥力如此之強

因為德國非常重視國家的工業和科技發展,在這樣情況下,使得德國的軍事實力空前的強大。

⑦ 一戰結束後,德國是憑借什麼迅速崛起發動二戰呢

一戰結束之後,德國憑借著強大的經濟實力以及兵工廠迅速崛起發動了二戰。在全球人民來看和平才是最重要的,和平穩定的發展才是每一個人民希望得到的環境,但是在很久以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就消耗了很多國家的銳氣,使得他們的經濟急速的下滑,而且使得他們居住的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因此很多人渴望和平,但是德國這個國家就不一樣,他們憑借著以上的兩個原因迅速的崛起,而且還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說是非常殘暴的,他們是違背著人民意願去進行戰爭的,畢竟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希望戰爭,接下來就給大家仔細的講解一下,德國憑借什麼能夠迅速的發起第二次世界大戰。
對這個事情你有什麼好的想法,歡迎寫在評論下方,我們一起討論吧。

⑧ 二戰時期德國是通過什麼條件強大起來的

一戰後,戰勝的英法等國為了討論對德問題曾經在巴黎和會上激烈爭吵,法國的主張是要盡可能削弱德國,而英國的想法是為了維持歐洲大陸的均衡,建立一個低檔蘇聯的屏障,不要太削弱德國,於是,有了凡爾賽和約,《凡爾賽條約》共分15部分,440條。

主要內容有:

重新劃分德國疆界。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薩爾煤礦區由國際聯盟代管十五年,然後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萊茵河西岸的德國領土由協約國軍隊佔領15年,東岸50千米以內德國不得設防;德國承認奧地利獨立,不得同它合並;承認波蘭獨立,把原屬波蘭的領土基本上還給波蘭;承認盧森堡的獨立。
德國的海外殖民地被戰勝國分配。
限制德國軍備。廢除普遍義務兵役制,陸軍不得超過10萬人,海軍只能保留輕型水面艦艇,不得擁有主力艦和潛水艇,不準擁有空軍。
德國支付大量戰爭賠款。
德國廢除皇帝制度,建立共和國
這個合約並沒有消除德國的軍國主義和封建傳統,反而給了日後的法西斯分子煽動民族仇恨的口實,
1918年爆發的德國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君主制,資產階級利用社會民主黨篡奪了政權。1919年2月6日,國民會議在小城魏瑪召開,討論制定憲法,宣布成立德意志共和國即魏瑪共和國,艾伯特當選為總統。

8月,魏瑪憲法生效。憲法規定了國家的議會制共和國政體和德國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以及私有財產不可侵犯原則。在鎮壓下工人階級革命斗爭和平定了極右反動勢力的暴動後,共和國暫時得到鞏固。大力扶植壟斷資本,藉助外國資本特別是美國資本的流入,工業生產迅速達到和超過戰前水平,1929年躍居資本主義世界第二位。在資產階級民主范圍內竭力加強壟斷資本的政治統治,削弱工人民主權利。1925年軍國主義分子、前帝國元帥興登堡當選為總統。外交上通過合法途徑,簽訂《洛加諾公約》,加入國際聯盟並任常任理事國,重新取得歐洲大國的地位。1929年,受到世界經濟危機嚴重打擊。政府反危機措施不力,極力把經濟危機轉嫁到勞動人民身上,激起人民群眾強烈反對。加上對1923年超速通貨膨脹的記憶和凡爾賽條約嚴酷的條款引發的民族主義反對聲音,從內外兩方面斷送了魏瑪政府。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NSDAP,簡稱納粹)利用了這一現實和不斷增長的失業率。納粹不斷強調民族和種族的問題,並承諾讓失業的人重新獲得工作,他們把德國的許多問題都歸罪於所謂的猶太人的陰謀,甚至宣稱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是由於內部的通敵造成的。

希特勒很快就除掉了自己的盟友。他利用各資產階級政黨都贊同的一項「授權法」為自己確保了幾乎是無限的權力並取締了除納粹黨外的一切政黨。各個工會均被搗毀,基本權利名存實亡,新聞自由被取消。執政當局對己所不悅之士進行肆無忌憚的恐怖鎮壓。成千上萬的人不經法庭程序就被關進了匆忙建立的集中營。議會的各級機構被取締或被剝奪了權力。1934年興登堡去世,希特勒大權獨攬,身兼總理和總統,並作為最高統帥掌握了在此之前還有些獨立性的國防軍。

在魏瑪共和國的短暫年月里,對自由民主制度的認識還沒有在多數德國人心中紮根。首先是長期內政混亂、政敵之間的武鬥直至流血巷戰以及由於世界經濟危機造成的大批失業等現象都極大地動搖了人們對國家權力的信任。而希特勒卻通過各種就業和擴軍計劃恢復了經濟並迅速減少了失業。此外,世界經濟危機的結束也為他提供了有利條件。

希特勒開始時幾乎能勢如破竹地達到他在外交政策上的目的,也更加加強了他的地位:1935年,一直由國聯管理的薩爾地區回歸德國,同年,帝國恢復了國防主權;1936年德國軍隊進入從1919年以來就已非軍事化的萊茵河地區;1938年奧地利並入帝國,西方國家縱容希特勒吞並蘇台德地區。所有這一切使希特勒得以容易地實現其另外的目標,盡管社會各階層中都有勇敢地抵抗獨裁者的人士。

甫得政權,納粹當局立即開始實行它的反猶太人計劃。猶太人的各項人身權利和公民權利被逐漸剝奪。誰有辦法,就設法逃亡國外以擺脫迫害。

對政治上的反對者進行迫害和壓制言論自由同樣使成千上萬的人離開祖國。許多最優秀的德國知識分子、藝術家和科學家逃亡國外。

由於英法困於1929年的經濟危機不能自拔,害怕引起戰爭,同時為了使德國成為反蘇聯的陣地,對德國的擴張
實行綏靖政策,使希特勒的野心和膽量更大。他一開始就在准備一場他藉以統治整個歐洲的戰爭。1939年3月他讓軍隊開進捷克斯洛伐克就已證明了這一點。1939年9月1日,他進攻波蘭,從而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場戰爭歷時5年半,使歐洲的大片土地成為廢墟,奪走了5500萬人的生命。

⑨ 德國是怎麼發展經濟和軍事實力,來奠定基礎發動二戰

德國為發動二戰在經濟和軍事方面做了如下的准備工作:
1、不顧條約,停止賠款,戰勝國並為因此出兵干涉,德國因此更加大膽。
2、借保護邊防之名,超規模恢復國防軍,一戰時德國軍隊並未在戰場上失敗,一戰實際是德國政府在國際政治上的失敗,希特勒、戈林等等更加堅信這一點,可想而知,當時德國國防軍恢復是多麼迅速.
3、借在全國修水壩、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增加就業,促進經濟恢復及繁榮,當時世界有兩個人英雄所見略同,一個是希特勒,另一個就是羅斯福,他們所採用的拯救國家經濟的策略幾乎一樣,都類似於史稱的羅斯福新政,實質就是利用國家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來挽救就業,挽救國家經濟。
4、在恢復國防軍的同時,德國還大力發展軍事工業,製造出了閃擊波蘭時的先進的坦克及飛機。尤為引起後人重視的,當時的德國曾和蘇聯一起聯合研製飛機機坦克等先進武器裝備。
5、德國還借吞並捷克斯洛伐克及奧地利,獲得大量的金錢及兵源。
加上當時德國有了狂人希特勒、戈林等人,此時的德國就基本上為發動二戰奠定了基礎。

閱讀全文

與德國憑什麼支撐起二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