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德國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二戰德國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戰略上的失敗。
德國點失敗是源於自身實力的自我膨脹,由於當時美國和蘇聯聯合作戰,德國的國力無法和美蘇相比,再加上德國面臨雙線作戰或者小小三線作戰(非洲)國力十分消耗,再加上隊友的不給力,如義大利,又或者是瘋子日本,典型的賭徒心理,更一次的將德國拉入深淵,軍事、資源、經濟完全陷於死循環,而人口方面也無法讓德國面臨持久作戰,這就是德國喜歡用閃擊作戰原因之一,德國沒有足夠的資源來完成戰爭的消耗和進程。如果當時,閃擊西歐的時候穩固政權,這將是德國最接近勝利的時候。
⑵ 在俄羅斯世界盃上,德國的表現為何那麼差強人意
本屆俄羅斯世界盃,德國作為衛冕冠軍,遭遇了小組賽球隊被淘汰的最差結果。網友尖銳指出:從主教練勒夫身上,我們找到了德國在世界盃上遭遇滑鐵盧的四大原因,可以討論一下。終於明白為什麼世界盃德國遭遇滑鐵盧,網友一針見血原因之一:迷信不務實,比賽被視為個人秀這個不多說。大家都知道他為什麼14年奪冠,16年在哪失利,他是怎麼拿到聯合會杯的,他是怎麼拿到預選賽的,然後這屆世界盃的一切又回到了原點。他認為比賽是他理想的個人表演,並迷信他的比賽風格。
第二個原因:迷信的老兵不需要新,任人唯親也不避嫌用人問題是最多的。瑞典沒拿到272,戈麥斯半場,韓國,戈麥斯70分鍾,又272。證明他是對的是什麼?瑞典只是個意外。瓦格納的限定詞太明顯了,他一下子就離開了,但是理智。。。。別說了。不可否認隊里的矛盾和幫派。要知道272和Loew是一個經紀公司的。格雷卡終於上場打邊鋒了。如果勃蘭特演奏得這么有效率,他就上不去。第三個原因:戰斗機玩家不要,風格軟,愛向日葵
一將無能,殺三軍。勒夫作為冠軍教練,不能說「無能」,但他在本屆世界盃上對德國國家隊更衣室的掌控,確實需要驗證。從選人用人到排兵布陣。從知人善任到團隊建設,這些問題可能是勒夫隱約的詭計的集中梳理...勒夫在比賽中頻頻看錶,使得德國隊時間不多「德國戰車」出了勒夫的八個昏招十字車站布置錯誤。勒夫把克羅斯的位置安排在後面,這讓他很難發揮出中前場精準傳球的優勢。德國隊在352陣型推進的時候,中場克羅斯背後存在巨大的真空,這也是為什麼墨西哥每次反擊都能對德國後場造成巨大威脅的原因。
⑶ 為什麼德國隊沒有羸.
西班牙!西班牙全線占據優勢,如果不是運氣欠佳很有可能3:0,西班牙的技術足球打得太細膩了,德國的足球顯得太粗狂了,有力量沒速度,德國領袖球員巴拉克沒有發揮作用,全場就會抱怨裁判,再者兩個對的主教練的排兵布陣,阿拉貢內斯略高一籌,勒夫顯得無奈,遠不如他的前輩克林斯曼,當勒夫換上庫蘭伊時准備加強進攻時,老帥果斷換下攻強守弱的法布雷加斯,換上防守工兵阿隆索牢牢控制住中場;當勒夫換上戈麥斯時,老帥果斷換下進球功臣托雷斯,換上速度型前鋒古伊薩,使德國的後衛不敢大膽插上,這樣德國的兩名前鋒完全失去了支援,甚至沒有一腳射門。而且勒夫居然要進攻型球員「小豬」去打後腰,這樣的德國隊怎能不輸球!西班牙的勝利也就水道渠成了! 第一功臣主教練阿拉貢內斯:果斷的棄用勞爾,華金;大膽的啟用新人古伊薩,法布雷加斯等! 第二功臣核心球員:聖卡西,托雷斯,比利亞,普約爾,哈維等做好了自己本職工作!!
⑷ 二戰時期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國為什麼沒有打贏
斯大林格勒德軍失敗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蘇軍在城內的頑強抵抗.兩軍相遇勇者勝,城內蘇軍以無比頑強的意志,頂住
了風頭正盛的德軍進攻,有時一座樓,一個廠房雙方會反復爭奪幾十次.城內蘇軍拖住第六集團軍,為斯大林調兵反攻贏得時間.
二.斯大林用將正確,朱可夫可以說是常勝將軍.從諾門坎戰役開始到列寧格勒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戰役.直到柏林戰役.都有他的身影,他總是臨危受命,扭轉乾坤.
三.德軍側翼薄弱.蘇嵌形反攻所突破的主要是羅馬尼亞,義大利,保加利亞等德仆從國軍的防線.
四.希特勒的愚蠢.
1.頑固干預前線指揮官,不給他們自主權.
2.用人錯誤.沒有用曼斯坦因等有才乾和有頭腦的將領,而用乖乖聽話的鮑盧斯.
3.頑固堅持城市攻堅戰.沒有向毛澤東學習:不以一城一地為得失,以運動戰殲敵為主要目的.德軍棄長揚短,以野戰之王坦克,和蘇軍打起巷戰.如能引誘蘇軍野戰,在運動中殲敵,人喪,城還存嗎?
4.當蘇軍合圍鮑盧斯意圖已經十分明顯時,沒有果斷令其撤退,而是果斷令其就地堅守.使第六集團軍30萬人喪失最後突圍的希望.
五.格林的空頭支票.在希特勒考慮是否在蘇軍合圍前撤出鮑盧斯時,格林許願:如鮑盧斯就地堅守,他可每天給予400架次的空投補給.實際上,當鮑盧斯被困後,每天空投不到100架次,最後乾脆找借口停止空投.在蘇聯1月份的冰天雪地里,飢寒交迫的德國兵如何忍受.僅有的一點食品還被軍官搶去.蘇軍發現好些德軍官被俘時脖上掛著香腸.
⑸ 強大的德國隊,為何在2018年世界盃上會慘遭滑鐵盧
本屆俄羅斯世界盃,德國作為衛冕冠軍,遭遇了小組賽球隊被淘汰的最差結果。網友尖銳指出:從主教練勒夫身上,我們找到了德國在世界盃上遭遇滑鐵盧的四大原因,可以討論一下。終於明白為什麼世界盃德國遭遇滑鐵盧,網友一針見血這個不多說。大家都知道他為什麼14年奪冠,16年在哪失利,他是怎麼拿到聯合會杯的,他是怎麼拿到預選賽的,然後世界盃的一切又回到了原點。他認為比賽是他理想的個人表演,並迷信他的比賽風格。
瓦格納沒拿支點,Sane沒拿爆點。沃納·羅伊斯可能是爆發點,不會讓他們打好位置。面對公交車落後的時候,沒有什麼變化。戈麥斯在韓國打了70分鍾。他沒有把瓦格納神聖化,因為他迷信自己不會遇到這樣的困境。然後落在後面,只會卸下防備,在庭前堆一堆綉花枕頭。德國的理想陣容,小組賽至少要在決賽中先去那半區對此你怎麼看?
⑹ 庫爾蘭戰役德軍沒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庫爾蘭半島之所以沒失守,最直接的原因是庫爾蘭半島的海上交通線對於德軍而言基本上是暢通無阻的。謹小慎微的蘇聯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基本不敢與德軍進行海上決戰。因此直到戰爭結束,德國海軍一直保有波羅的海制海權。與其他在東歐廣闊陸地上被蘇軍圍困住的德軍重兵集團不同,庫爾蘭守軍一直能得到海軍源源不斷運來的補充物資和兵員。德國海軍在戰爭末期,通過波羅的海,在庫爾蘭半島、東普魯士和東波美拉尼亞,運輸了70萬作戰部隊,20萬傷員。假使沒有德國海軍運來的物資,庫爾蘭半島上的守軍只能被活活餓死。
⑺ C羅為什麼從來沒有戰勝過德國隊伍
由於葡萄牙與德國隊風格迥然不同,德國隊一向以整體表現著稱,而葡萄牙則更注重以球星為核心的打法,所以每次葡萄牙遇到德國都很難取勝,上次葡萄牙擊敗德國,追溯到2000年的歐錦賽小組賽,雖然他們用的是C羅,但是現在卻很難戰勝德國隊。
和法國的比賽,葡萄牙隊顯然有針對性地解決了弱側的防守問題,所以即使面對實力更強的對手,他們還是取得了2比2的平局。二者的對比,充分說明了足球比賽在某一戰術環節的執行力對於整體盤的重要性。對我們的球迷來說,看球時,不要只盯著球,更要注意球員的跑動和位置,這樣才能真正發現足球戰術的玄機。葡萄牙球星名列前茅,實力也很強,但球隊想要贏球,依靠的是全隊所有人的發揮,如果僅依靠少數幾名巨星,是不可能走遠的。所以這個問題從不是真正的C羅不能戰勝德國隊,而是葡萄牙難以戰勝德國。
⑻ 這些年,德國足球為什麼總是拿不到最後的冠軍呢到底差什麼呢
序言
歲末年初,總讓人對過去的一年充滿無限回憶,回首2010年的德國足球,那是一段讓人激動與瘋狂,淚水與痛苦的記憶,從拜仁在歐冠的瘋癲演義,到德國隊在南非世界盃上的青春風暴,再到巴拉克的黯然隕落和小小穆的豆蔻年華,盡管德國足球沒能笑到最後,但其強勢的帝國復興是世界足壇誰也無力阻擋的。
對於新世紀的第2個10年裡,德國足球何去何從?是我們這一輩歷經10年低谷的德迷所共同期盼和討論的。當然,要想明白究竟是什麼讓德國足球煥發青春?究竟為何德國足球在10年低谷期間依舊能夠獲得1次世界盃亞軍,2次世界季軍,1次歐洲杯亞軍的上佳成績?或許在某些老一輩德迷的眼中,這些成績根本不能和輝煌時代的德國足球相媲美,甚至一些保守的德迷認為這10年是德國足球的恥辱,更有偏執頑固的德迷為了昔日的輝煌,而特意否定,迴避,醜化德國足球這10年艱辛的成績和辛酸的成長!
因此,為了我們能更好地了解德國足球,我們就不得不正視這低谷10年中德國足球的盛衰榮辱,只有看得清楚這段歷史的德迷,才能真正體會到德國足球的真諦所在,以及看清楚德國足球未來的發展道路。 接下來,就由我這位從小就在祖父,父親身體一起看德國足球長大的80後,試著為所有熱愛德國的中國球迷解讀下這10年中,德國足球所一路走的酸甜苦辣咸,就讓我們把記憶穿梭在10年的記憶中,再次領略到什麼叫德意志!
或許,當你有耐性讀完一個草根球迷寫手眼中的德國足球這10年的話,將會從中發現,為何中國足球這10年的衰敗在哪裡。
第一部:歷史發展的必然衰落
按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來看,這世間萬物都難道由盛到衰的定理,就像潮起又潮落,花無百日紅一樣的道理,王朝的興盛與衰落自然逃不過這一法則,足球運動也亦然。
德國足球崛起於50年代的西德,54年「伯爾尼奇跡」讓這個二戰後廢墟一片的國度看到了民族復興希望的所在,在經歷過60年代的摸索與變遷後,西德足球在70年代奠定了足球帝國的地位,又在隨後通過80年代的殺戮歐洲,以及90年的君臨天下,直至東西德統一後,96年完成對歐洲的最後一次征服。其時間跨度長達近30年的顛峰歲月,哪怕是五星巴西,四星義大利也不能夠為之媲美的。
俗話說:顛峰之後,再往前走,就是下坡路了。輝煌近30年的德國足球在96年獲得歐洲杯,以及多特蒙德奪得97年歐冠杯後,98世界盃上,福格茨帶領著這部老戰車在8強戰上0:3被克羅埃西亞人羞辱完敗出局後。終於走到了顛峰的盡頭。連續2屆世界盃無緣四強。如果說94年是意外,那98年就是必然。
可惜,98之敗並沒有真正讓德國足球人有所清醒,他們總幻想著90年的輝煌歲月,可現實就是德國足球這30年太輝煌了,以至迷惑了人們的雙眼,忽略了德國足球的與時俱進和對自身不足的衡量。由於96博斯克法案的通過,在俱樂部方面功利地大量購買外援,這就更忽視了對後備力量的培養。當90年代中後期以齊達內,菲戈為首的拉丁技術流成型時,當英超意甲這些頂級聯賽為國國家隊輸送出貝克漢姆,歐文,卡納瓦羅,布馮等70後黃金一代的球員時,德甲乃至德國家隊依然還靠馬特烏斯,科勒爾,克林斯曼這些老人在主打時,我們才驚人發現,德國足球落後了。
落後就要挨打,福格茨之後,里貝克接手。這位62歲的老派教練面對青黃不接的現實,是要去大膽提拔新人嘗試變革?還是繼續走前者的老路。可問題是當年輔助瓦德爾學得的那些東西,20年後還管用嗎?99年聯合會杯,里貝克帶著德甲新人去練兵,可0:4慘敗巴西,甚至連美國都敢輸。打紐西蘭最出彩的人居然是馬特烏斯,通過此此練兵,讓他清楚德國新人根本接不起班。可他除了會德國包打30年的那套學問和經驗外一無所是。要改變是不可能的。可捍衛2000歐洲杯的衛冕大業該怎麼辦?無奈里貝克只能將90年的輝煌延續下去,保守成了必須的。
當2000歐洲杯德國陣容里出現39歲的馬特烏斯和19歲的戴斯勒時,全隊年齡跨度整20年。德國隊是用五世同堂的面容出征荷比時,其實我們所有人,包括最鐵桿的德迷心裡都清楚此行----凶多吉少。事實也的確如此,勉強逼平哈吉領軍的喀爾巴阡黃玫瑰後,老邁的戰車終於頂不住沖擊力極強的英格蘭,34年逢英不敗的歷史結束了。命運之戰,一向以鋼鐵意志著稱的德國戰車在崛起的葡萄牙黃金一代的炫耀下,被康西卡奧用帽子戲法給牢牢打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了。記得當時圖片報的大標題是----《里貝克,你使德國受到恥辱》!!
把德國失利的原因都歸結在里貝克身上,的確有些牽強,畢竟這和德國青黃不接以及其他強隊的崛起是有關系的,但里貝克的保守,固執以及對全隊管理駕御的不力,導致德國隊隊內訌連連爆發,新人為上位和老人起沖突,拜仁派系和勒沃派系的水火不容,據說比埃爾霍夫這樣的「海歸」就是成了兩派人馬之爭的犧牲品,大賽中蹊蹺地「被受傷」了。記得看了最後一戰比埃爾霍夫含著棒棒糖,眼中的淚水在打轉的畫面時,的確就是當時德國隊內中微妙情感的真實寫照。本來德國隊的實力就已經屬於強弩之末,里貝克又控制不住更衣室,把隊伍的凝聚力給散了。最終德國隊2000歐洲杯呈現給我們的是無激情,無鬥志,沒團結,沒必勝的信心,更無什麼特點。淘汰是必須的,里貝克下課也是理所當然。
當然,2000歐洲杯固然為德國足球敲響黃昏喪鍾。但平心而論,里貝克還是大膽使用了戴斯勒,巴拉克這些新人,而且在戰術打法上也嘗試著局部細膩化,同羅馬尼亞一戰中的唯一進球就是通過中場不斷的局部短傳配合後,由紹爾攻進一個漂亮的進球。至盡依舊是2000歐洲杯精彩進球之一。而里貝克在戰術上也還是意識到德國隊攻擊力不足的現狀,在352的陣型中,首次把戰略目標轉移為中後場,呈現一個倒三角形;哈曼--傑里梅斯--馬特烏斯。不在是:哈斯勒--馬特烏斯--哈曼這樣的侵略性正角形配置。可無奈他那套德國足球老理論大勢已去,可就是這套由侵略轉為防禦的352體系卻給2年後的德國足球帶來了啟示。由此可見,哪怕里貝克是保守,但他不守舊。
馬克斯說:在一個晴朗的早晨,德國醒來時突然發現,自己還沒參與歐洲資本主義的上升,就已經處在了它衰落的水平上。當新千年的德國足球終被喪鍾聲給喚醒時,它已經發現落後於歐美各列強了。由此
⑼ 德國遭遇近20年世預賽首敗,德國隊怎麼了問題出在哪裡
德國遭遇近20年世預賽首敗,德國隊狀態不好,輕敵了。
1.德國隊實力很強,但球員沒有狀態;
2.德國隊輕敵了,高估了自己能力;
3.馬其頓准備充分,球員狀態更好。
足球比賽精彩就是因為它勝負很難預料,很多弱隊以少勝多,能夠激發很多人的潛力,讓大家看到足球的力量,這才是足球真正的魅力。德國遭遇近20年世預賽首敗,德國隊主要問題還是在心態上面,他們輕敵了,而且球員沒有狀態,球員沒有狀態和輕敵導致他們沒有充分的准備,足球世界很多時候不是有實力就能夠贏得比賽,運氣有時候是比賽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馬其頓准備充分,團結一致,運氣也佔到了他們這邊,這是獲勝的主要原因。
三、馬其頓准備充分團結一致
馬其頓作為弱者擁有良好的心態,他們准備充分,團結一致,比賽中球員狀態非常好,目標非常明確,就是保平爭勝,這種目標感和團結一致的心態讓他們擁有更大的優勢;反觀德國隊丟球之後還沒有找到狀態,踢球也比較散亂,這場球他們輸的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