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戰時蘇聯為何不搶先進攻德國
不可能的。蘇聯當時進攻德國是很不明智的。當時蘇聯進攻德國,必會激怒希特勒,德國必以死相拼,那時必將兩敗俱傷,得益的是英法,斯大林肯定不會這樣作。還有,德國閃擊波蘭時,英法曾計劃進攻蘇聯,並做出了祥細的進攻計劃,但還沒實施就被德國突襲了,當時英法忙的焦頭爛額,就把這個計劃擱一邊了。還有,對於英法來說最重要的威脅不是德國而是蘇聯,對於德國來說最重要的威脅也是蘇聯。更有趣的是在1919年時丘吉爾曾對亞歷山大-庫捷波夫說,美英法三國都失敗了,無法扼殺蘇聯,這一任務將交給德國人和日本人來完成。所以蘇聯不會進攻德國的
2. 作為主要二戰戰勝國的俄羅斯,為什麼不能在德國駐軍
當時俄羅斯的前身蘇聯是作為二戰戰勝國,並且在德國有駐軍(當時德國分為東德和西德,東德就是蘇聯的駐軍),1990年9月12日,英、法、美、蘇四國和兩德外長在莫斯科簽署《最終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由此兩德在分裂40多年後再次實現統一,並且在會議上並同意從東德撤出蘇聯軍隊。撤軍計劃在8年內完成,後來由於經濟快速惡化,德國又提出經濟交換條件,俄羅斯(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了蘇聯主體)1994就完成撤軍。
3. 蘇聯佔領德國多少年,為什麼沒有完全統治德國
二戰期間,美英法三國首腦多次會晤,對戰後情況作了部署,決定由三大國分區佔領德國。
1961年8月,華約成員國負責人在莫斯科開會。 從8月13日0時起,在東西柏林之間修建起一道城牆。
柏林牆並不能阻隔東西德國人民的親情。
1990年5月31日,民主德國宣布,從7月2日起,所有存在於邊境通道上的障礙物都將被拆除。這樣,被阻斷了 28年的大柏林,終於連成一體了。
4. 二戰時期德國橫掃歐洲大半個國家和地區,為什麼沒有佔領蘇聯
德國在二戰前期迅速佔領大半個歐洲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德軍採用新式的閃擊戰加重裝甲部隊的先進進攻方式。重裝甲部隊甩開機動性能差的步兵,,打亂敵軍部署,配合空軍則集中力量對敵作戰,並突襲指揮中心、交通樞紐、機場、港口等力求速度消滅敵國戰爭潛力。法國這樣的軍事強國都難以招架,何況波蘭這樣的小國。
第二,德軍都進行過良好的軍事訓練,德軍輕武器在世界輕武器發展史中佔有重要地位,戰場上德軍輕武器火力分配合理,配合密契,經常壓制住數量超過自己的敵軍部隊。
第三,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滿足於經濟發展的利益需求,對德國的軍國主義、納粹主義並沒有引起過多的重視,而是任由發展。希特勒主動與各國簽定一系列白紙條約來麻痹英、法、蘇等國,英、法、蘇對德國的強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使得捷克、奧地利、丹麥、挪威、波蘭、比利時相繼淪陷後才如夢初醒,這些地區擁有1億多人口,是歐洲的心臟,也是歐洲工業集中的地區。
第四,德國有強大的經濟作為後盾,有歐洲頂尖的軍工技術,並且有300萬的海陸空軍,歐洲各國在毫無准備的情況下,被打的落花流水,一點也不意外。
德軍沒有佔領蘇聯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第一,德國資源和工業基礎不如蘇聯,不論是人口,還是自然資源,工業基礎,德國都不能堅持長期作戰,德國嚴重低估了蘇聯的軍工企業生產能力,也嚴重低估了蘇聯紅軍的作戰能力,不論是在莫斯科保衛戰還是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德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頑強抵抗。
第二,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和莫斯科保衛戰,這兩次較量中,德軍都受到了蘇聯極寒天氣的嚴重影響,由於戰爭沒有速戰速決,德軍不得不在極寒的天氣下作戰,使德軍許多士兵更是被凍死。在零下三四十度,就連槍栓也被凍住,根本就拉不動,坦克都凍在路上,更糟糕的是德軍都穿著夏裝。
第三,希特勒不給將領們自主權,頑固堅持城市攻堅戰,不懂得變通,眼看蘇軍反攻也不懂得保留有生力量,眼看著被蘇軍包圍、吃掉。
第四,蘇聯自身的兵力動員能力。蘇聯軍隊之所以打不散,是因為他們的集結很快,打到最後,仍然編制健全,從西伯利亞趕來了大量兵源,成了打不完、打不散永遠戰斗的紅軍。德軍叫苦不迭,認為蘇聯紅軍簡直不是凡胎肉體。
第五,德軍是反人類的法西斯戰爭,是不折不扣的侵略戰爭,站在人民的對立面,失敗是註定的。
5. 二戰時期蘇聯為什麼沒有被德國全部佔領
蘇聯太大了,蘇聯自己也沒有完全「佔領」,當時的面積巨大的西伯利亞幾乎是一片無人區。
其實德國的目的不是為了佔領蘇聯,而是要蘇聯投降,這樣蘇聯的豐富的資源就可以為自己所用,德意日軸心國就連成一片,亞歐大陸就成為他們的囊中之物。
對於德國來說,蘇聯太大了,想要實行軍事佔領在事實上是不可能的,大家只要想一下日本在中國因為兵力不敷而處處被動的情況就明白了,要知道蘇聯可是比中國大好幾倍,而且蘇聯嚴寒的氣候是德國人所無法承受的。
歷史上,進攻蘇俄鮮有成功的,就算是希特勒佔了烏拉爾山以西地區,蘇聯還可以退到西伯利亞,德國敢去西伯利亞?
6. 蘇聯那麼強大,蘇聯為什麼擋不住德國的進攻
答案是:如下
評價坦克的強度,主要依據坦克的三個指標:火力、機動性和防護性。我們用這個標准來觀察二戰初期蘇聯和德國的坦克。二戰初期,蘇聯主要裝備T-34和KV-1,德國主要裝備3、4號坦克。
在保護方面,德國除了二戰初期失敗的nbfz重型多炮塔坦克外,沒有任何重型坦克。因此,3號和4號坦克在保護方面都遠遠不如KV-1重型坦克。那麼讓我們看看中型坦克。蘇德戰爭初期,德軍4號坦克主要為4型C/D/e型,該系列坦克前部最厚部分為50毫米,側面為15-20毫米。3號坦克在防護方面與4號坦克相似,其前裝甲厚度大於50毫米。不過,蘇聯的T-34坦克四面都有45毫米裝甲,但使用不同的傾斜角度來分配不同的防禦重量。前傾角為60度,相當於水平90毫米裝甲。在保護方面,無疑是蘇聯坦克佔主導地位。
然後我們看看火力。在二戰初
第四,蘇軍對德軍的進攻沒有做太多准備。雖然斯大林等蘇聯高級領導人通過情報分析早就知道德國有針對蘇聯的陰謀,但在《蘇聯互不侵犯條約》簽署後,蘇聯對德國的備戰意識暫時被打壓了,也沒想到德國會這么快發動對蘇聯的侵略戰爭。
雖然武器裝備的質量對戰爭的最終勝負有一定的影響,但最終的決定性因素仍然在於操作武器的人。
7. 德國和日本都是戰敗國 但是現在為什麼日本有美國駐軍但德國沒有呢
德國沒有被打到本土。。。你用得著那麼搞笑么。德國在投降的時候,分別被蘇聯和美國佔領,其中被蘇聯佔領的部分俗稱東德,而日本,蘇聯和日本都沒有能在日本投降前登陸到日本本土。
我個人認為,這跟兩國多二戰的反思有關,德國認罪態度非常好,日本,大家都知道,對於二戰的罪行,他們一直在耍賴。另外,這跟兩國的地緣也就是國土所處的位置有關。德國在歐洲的心臟部分,冷戰時期,歐洲列強和美國千方百計的跟蘇聯爭德國的控制權,直到冷戰結束,蘇聯解體,俄羅斯的勢力完全退出德國。歐洲列強因為自己的利益,定然會千方百計的排斥美國對德國的控制。因為一個實力強大的德國,也能壯大整個歐洲的整體實力,歐洲列強單個國家的國家實力,比如法國,英國,絕對夠不上與當今世界超強國家美中俄抗衡,所以,歐盟應運而生。作為一個政治經濟勢力的存在,歐盟必須維護自己的利益而排擠美國和其他強國。再說,德國強大起來,首當其沖的只會威脅法國,英國。如果這兩個國家對德國的強大沒意見,其他強國也不會插手。
而日本,控制日本可以遏制中國和俄羅斯,這符合美國和歐洲列強的利益。
所以,德國再怎麼強大,那也是歐洲內部的事情。德國如果有發動戰爭的傾向,其實對美國還有一定好處,因為德國必定會沖擊歐盟和俄羅斯。這樣就削弱了歐盟和俄羅斯的力量。日本不一樣,日本強大起來了。必定陸地上威脅中國和俄羅斯,海上威脅美國。首先美國人是絕對不能容忍有國家能直接威脅它的。所以,必定要閹割日本。
另外,德國在國際上的政治地位不比日本高,如果說德國比較露臉,那是因為它是歐盟的三強國之一的緣故。德國在國際上的經濟影響力就不如日本了。因為經濟實力的關系嘛。
8. 當年兩個德國合並的時候,蘇聯為什麼沒有出兵組阻止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並入西德國呢。。。。
這就是戈地圖同意的結果
當時戈地圖的蘇聯陷入大停滯,經濟很糟。西德總理戈爾提出兩德合並,代價就是支付蘇聯一大筆錢
地圖欣然接受,駐徳蘇軍撤出,昂納克流亡蘇聯
有意思的是,英國反而極力要求蘇聯繼續駐軍
9. 整個歐洲都知道德國會進攻蘇聯,蘇聯為什麼不做准備呢
蘇聯認為條約應該會束縛住德國一段時間,而且蘇聯地理位置和嚴寒的自然環境也使得蘇聯對德國有一定的鬆懈,畢竟曾經試圖侵略蘇聯的國家都大敗而歸,拿破崙的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蘇聯都憑借自己的優勢使自己化險為夷,對於德國進攻蘇聯早就知道但是沒有想到德國來的如此迅速。
德軍的閃電戰同時也讓蘇聯吃了苦頭,蘇聯在調動軍隊的同時也需要時間,但是當時的蘇聯運輸工具很少甚至自己的鐵路都沒有一條完整的,使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到位德國突擊就成功了。